第七章+韩孟诗派及中唐其他诗人
概说中唐其他诗人
概说中唐其他诗人
先说一下刘长卿和韦应物。
刘长卿的诗歌多写贬官的哀伤和山水隐逸之情,情调冷淡而闲远,语言精炼雅静,自称五言长城。
韦应物写了不少诗来讽刺统治阶级,反映人民的疾苦,同时他的山水田园诗寄托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此时期还有的作家,就是所谓的大历十才子,他们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擅长律诗,追求声律和对仗工整,但是在艺术表现方面缺乏而创造力。
与此同时,李益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
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王昌龄比较相似,以七绝著称,大部分诗都是写战士思乡情调,偏感伤一些。
与刚才讲的元白诗派并称的是韩孟诗派,就是韩愈、孟郊为代表的创作流派。
韩孟诗派主要是通过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语言奇险怪僻。
与此同时,还有刘禹锡和柳宗元的作品。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唱和比较多,史称刘白,他有讽刺时政、发泄积怨的寓言诗,同时还有一些语言平易、感情深厚的怀古诗。
柳宗元的作品多是抒发个人离乡去国以后的抑郁、悲愤。
也有不少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意境深隽明澈。
与这种比较开朗的刘禹锡的风格不一样的是李贺的风格,他又是能够反映出来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人物。
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在描写中,创造了很多幻想的神仙世界来表现诗人的苦闷和追求。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概
括为,奇崛冷艳的风格以及荒诞怪奇的主要特点。
他的诗歌意象有很大的虚构和幻想的成分,同时构思方面不主故常,意象之间的跳跃节奏非常的大。
7第七章 韩孟诗派和刘柳
三、韩诗艺术特色 以文为诗: (1)以文为诗: 其一,以议论为诗。 其一,以议论为诗。 其二,以赋法写诗。 其二,以赋法写诗。 其三,以散文结构、句式、虚词写诗。 其三,以散文结构、句式、虚词写诗。 • 《南山》102韵,长1000余字,连用七联叠 南山》102韵 1000余字 余字, 字句和51个带“ 51个带 的诗句。 字句和51个带“或”的诗句。 • 《山石》。 山石》 • 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诗歌主张。 二、诗歌主张。 不平则鸣说。韩愈《送孟东野序》 (1)不平则鸣说。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重文学的抒情 特质。 特质。 笔补造化说。李贺《高轩过》 (2)笔补造化说。李贺《高轩过》:“笔补 造化天无功。 要富于创新意识。 造化天无功。” 要富于创新意识。 • 形成了韩孟诗派奇崛冷怪的总体风格 。
追求奇险生涩。 (2)追求奇险生涩。 • 意象上常选用雄奇壮伟、怪异险恶的意象, 意象上常选用雄奇壮伟、怪异险恶的意象, 甚至以丑为美; 甚至以丑为美; • 构思上追求新颖奇特; 构思上追求新颖奇特; • 语言上好用奇字泛韵, 语言上好用奇字泛韵, • 以文为诗和追求奇险生涩构成韩诗宏伟奇 崛的艺术风格。 崛的艺术风格。 • 利与弊: 利与弊: • 利:韩愈诗歌不乏工巧之作,创建新的诗 韩愈诗歌不乏工巧之作, 韩孟诗派” 歌流派 “韩孟诗派”,在当时和后世都有 影响; 影响; • 弊:追求过甚,流于生涩。 追求过甚,流于生涩。
第四节 李贺
一、李贺生平 • 二十七岁。存诗241首。 二十七岁。存诗241 241首 二、李诗内容 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秋来》《致洒行》 》《致洒行 (1)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如《秋来》《致洒行》 《金铜仙人辞汉歌》《南园》等。 金铜仙人辞汉歌》《南园》 》《南园 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 (2)描写幻想中的神鬼世界。 • 如《梦天》、《天上谣》、《苏小小墓》等。 梦天》 天上谣》 苏小小墓》 描写民生疾苦,揭露批判时政。 (3)描写民生疾苦,揭露批判时政。如《老夫采玉 荣华乐》 吕将军歌》 歌》、《荣华乐》、《吕将军歌》。 边塞诗。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卫边。 (4)边塞诗。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卫边。如《雁门太 守行》 守行》。 恋情、闺思、宫怨。 大堤曲》《蝴蝶飞》 》《蝴蝶飞 (5)恋情、闺思、宫怨。《大堤曲》《蝴蝶飞》
中唐其他诗派和诗人
05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添加标题
02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添加标题
04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添加标题
06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ຫໍສະໝຸດ 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李贺今存诗200余首,皆呕心而作。从个人命运出发,感受、体验和对抗自然与社会对人的压抑,思考人的命运、生死等人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李贺诗最重要的内容,诗里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生命意识。有时甚至把解脱痛苦的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神鬼世界,用各种形式来抒发、表现他的追求和苦闷,如《梦天》、《秋来》等。这些诗作每每融入极为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
贾岛晚年名气越来越大,他内心的压抑不平,行为乖张,都得到晚唐一些诗人的共鸣,而作诗之苦,更为他们所效法。其影响一直及于宋末。
诗风相近的还有姚合,称“姚贾”。曾授武功主簿,因称“姚武功”。多赠别酬唱诗,也有少数作品反映时事民生。善于摹写荒县僻邑萧条冷落的境况,代表作有《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四、 李贺
李贺诗奇崛冷艳、虚荒诞幻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超越现实迥异常境的想象夸张、大量虚幻意象的营造,奇异峭拔的遣词造句,以及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上。如喜用泣、鬼、寒、死等色彩冷艳凄迷的辞藻。想象云彩是天河中的流水,因而也能发出流水声:“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日像玻璃般明亮,因此也能像玻璃似的敲响:“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
李贺继承了楚辞的传统,被称为“骚之苗裔”,也受到鲍照、李白、韩孟等诗人的影响。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给古典诗歌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内容偏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奇诡险怪,带来缺少思理的弊病。
第七讲_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白居易的创作代表了元白诗派的最高成就。 他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的得失都表现得十分 明显。从实践方面看,白居易作诗,不同于 “韩孟诗派”的追求险境、开径自行,而是 有意识地运用平易浅近、惹人喜爱,以至于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歌琵琶篇”。
从理论方面看,白居易继承儒家“比兴美刺” 的诗论传统,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的主张,在“美刺”中突出了 “刺”,强调了诗歌批评政治社会的功能。与 之相应,他认为诗歌应写得“辞质而径,言直 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 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 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而思想内容上,即使 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 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 是“不平则鸣”说。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 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 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用 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 过》)。“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 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从“不平则鸣”到裁物象、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 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 的诗歌创作理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 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 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 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2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以元稹, 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 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 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 通俗易解.
第七章 韩孟诗派
永贞行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瘅疠烝。 江氛岭祲昏若凝,一蛇两头见未曾。 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 纳凉联句:昼蝇食案緐,宵蚋肌血渥 。 城南联句:灵麻撮狗虱,村稚啼禽猩。
韩愈是中唐、也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 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 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领袖,广交文友, 提携后进,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 掀起了有影响的新诗潮。 他的诗大都气魄宏大,气势磅礴,改 变了大历以来诗坛上纤巧卑弱的现象。其 次,是他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 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想象奇崛,意 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表现了一 种过去从未曾有过的风格。
四、韩诗地位与影响:
《原诗·内编》上:“唐诗为八代 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 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 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第三节
孟郊、贾岛、李贺
一、孟、贾、李三人的共同点: l、他们都与韩愈有密切交往,其创作也 都受韩诗追求奇崛险怪的影响。 2、三人都是科场失意、仕途不顺。孟效 四应科举,四十六岁时才进士及第。五十岁 选授溧阳尉。贾岛早年为僧徒,后还俗应举, 但屡试不第,直到58岁时,才被任命为遂州 长江县主薄。李贺更是命乖运奇,因其父名 晋肃,而失去应举的资格,后任奉礼郎,年 27即抑郁而死。
第二节
韩愈
一、生平思想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河南孟 县),自称郡望河北昌黎。三岁时父亲 韩仲卿去世,得长兄韩会抚养。十年后, 韩会死于韶州贬所,由嫂抚养。19岁应 举。“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 卒无成”。不得授官。从29至34岁,先 后在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徐州节度使 张建封幕府作推官。
贞元十东)连州 阳山县令。元和元年至十二年,先后任 国子监博士、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因 平淮有功),进入统治集团上层。十四 年,因《谏迎佛骨表》,得罪宪宗,贬 潮州刺史。次年回。后官拜国子监祭酒、 兵部侍郎、吏部侍郎。57岁去世。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2007-09-29 20:09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
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
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孟诗派的形成“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早在贞元八年(792),42岁的孟郊赴长安应进士举,24岁的韩愈作《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及《孟生诗》相赠,二人始有交往,由此为日后诗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一次是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796~800)间,韩愈先后入汴州董晋幕和徐州张建封幕,孟郊、张籍、李翱前来游从;另一次是元和元年到六年(806~811)间,韩愈先任国子博士于长安,与孟郊、张籍等相聚;后分司东都洛阳,孟郊、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陆续到来,张籍、李翱、皇甫湜也时来过往,于是诗派全体成员得以相聚。
这两次聚会,对韩孟诗派群体风格的形成至为重要。
第一次聚会时,年长的孟郊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诗风,从而给步入诗坛未久的韩愈以明显影响;到第二次聚会时,韩愈的诗歌风格已完全形成,他独创的新体式和达到的成就已得到同派诗人的公认和仿效,孟郊则转而接受韩愈的影响。
通过这两次聚会,诗派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
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这篇序文是专为一生困厄潦倒、怀才不遇的孟郊作的,文中以“善鸣”推许孟郊,则其更重视穷愁哀怨者“鸣其不幸”的倾向不言自明。
韩孟诗派(语教)
2、诗歌内容
(1)关心现实。针砭讽刺现实、关怀民生疾苦,如 《老夫采玉歌》P202。 (2)表现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如《雁门太守行》 P197。 (3)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写鬼怪,写死亡, 写游仙,写梦幻,用各种形式来抒发、表现自己的苦 闷。发泄愤懑和牢骚如《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 血千年土中碧”。
3、语言新奇瘦硬
论文主张“唯陈言之务去”,作诗亦然。遣 词用字,避熟就生。他评论孟郊诗“横空盘硬 语”,可以说就是他自己的语言特点:苍劲矫健, 生新瘦硬, “字向纸上皆轩昂”。
《感春》三首之三:“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 戟”;《落齿》:“今年落一齿,明年落一 齿……终然落未已,意与崩山比”。
4、以文为诗 “以文为诗”,就是韩愈用自己所提倡的古文 笔法作诗,包括用古文的章法结构、句式、虚词, 也包括把散文的议论、铺叙等手法带进诗中。 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 一体。如《山石》(P144),按照时间顺序从黄昏 入寺写起,写到第二天离寺,中间以移步换景法写 宿寺时的所历与所见,全诗单行顺接,不用偶句,似 游记散文,却又极富诗意。
(四)边塞诗人李益
李益是中唐前期最著名的边塞 诗人。七绝凝炼含蓄,韵味深长, 甚得后人推崇,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六:“七言绝,开元之下, 便当以李益为第一。
壮年时从军达26年,他的边 塞诗,常在壮烈、慷慨之中带有 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 笛》P137,表现了边关将士久戍 思归的心情。
二、中唐后期诗人
一、韩孟诗派及其创作特点
唐贞元、元和年间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 个诗歌流派,成员还包括贾岛、卢仝、李贺、刘 叉等人。他们大都出身贫寒,仕途坎坷,性格狷 介,常用诗抒愤世嫉俗之情。在诗歌理论方面主 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之说,创作上注 重主观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注重苦吟和刻意 的推敲锤炼,形成奇崛险怪、生新瘦硬的风格。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唐诗经过大历年间一度中衰之后,在唐德宗至唐穆宗的四十馀年时间里又渐趋兴盛,并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达到高潮。
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极富创新韵味的各体诗歌,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而韩孟诗派就是进行这种新变的第一诗人群体。
第一节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孟诗派的形成“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早在贞元八年(792),42岁的孟郊赴长安应进士举,24岁的韩愈作《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及《孟生诗》相赠,二人始有交往,由此为日后诗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一次是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796~800)间,韩愈先后入汴州董晋幕和徐州张建封幕,孟郊、张籍、李翱前来游从;另一次是元和元年到六年(806~811)间,韩愈先任国子博士于长安,与孟郊、张籍等相聚;后分司东都洛阳,孟郊、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陆续到来,张籍、李翱、皇甫湜也时来过往,于是诗派全体成员得以相聚。
这两次聚会,对韩孟诗派群体风格的形成至为重要。
第一次聚会时,年长的孟郊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诗风,从而给步入诗坛未久的韩愈以明显影响;到第二次聚会时,韩愈的诗歌风格已完全形成,他独创的新体式和达到的成就已得到同派诗人的公认和仿效,孟郊则转而接受韩愈的影响。
通过这两次聚会,诗派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是“不平则鸣”说。
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孟郊为领袖的中唐诗人群体。
成员主要有李贺、卢仝、刘叉、马异等。该诗派的理论主
张有两点:(1)提倡“不平则鸣”。所谓“不平”,是 指人内心的不平衡,“不平则鸣”,就是强调内心不平情 感的抒发。(2)提倡“笔补造化”。强调作诗要有创造 性的诗思,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以妙笔弥补造化之不
二、韩愈诗歌的艺术个性 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 新颖奇崛的艺术意境
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
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
山 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新颖奇崛的艺术意境
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七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
横空盘硬语, 妥帖力排奡。
恐怖的(如鬼、妖、阴风、毒螯)、丑陋的(如 腹疼肚泄、打呼噜、牙齿脱落)、惨淡的(如荒 蛮、死亡、黑暗)事物和景象,在韩愈手里都变 成了诗的素材,甚至主要以这一类素材构造诗的 意境,出现了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
古代文学:唐代文学:韩孟诗派与刘柳
❖ 第四,以议论直言个人的感受和情绪,将明白 如话的议论糅入诗歌。韩愈以议论入诗这一 点对宋代诗歌影响最大。严羽《沧浪诗话》 指责江西诗派“以议论为诗”,宋人即直接承 袭韩愈的艺术风格而来。
❖ 韩愈诗歌的主要特色就是气势宏大,尚险好奇,瑰 丽奇崛,在这一方面,他使唐诗乃至宋以后的诗歌 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叶燮《原诗》所说:
❖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 诗的前四句:由人间到月宫
❖ 诗的后四句:从仙界折返尘世,注目人世 的千载沧桑。
❖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 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 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 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 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 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 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 苏轼称暂韩愈 是:文起八代 之衰,忠犯人 主之怒,勇夺 三军之帅。
❖ 关于韩孟诗派的诗歌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 我们的教材讲得比较全面,请大家参阅。我 们讲一下韩愈的“以文为诗”。
❖ “以文为诗”就是用写散文的方法作诗。韩愈 的“以文为诗”主要表现是:
❖ 首先,他善于以古文章法为诗,即以古文谋 篇、布局、结构之法来写诗歌,像他的散文 一样,讲究奇正虚实、纵横开阖、转折呼应。 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就是“以文为诗” 的典范: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这 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 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 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 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 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韩孟诗派和元和贬谪诗人
韩愈陵园(河南孟县)
长庆元年(821)七月,韩愈转为兵部侍郎。此时镇州(今河北正定)发生 叛乱,杀田弘正,立王廷湊,对抗朝廷,围困深州(今河北深县),又是一次 藩镇割据自立的重演。穆宗派韩前去宣抚,韩愈奉命启程后,朝野均为之担 心,认为他此行必死,元稹奏曰:“韩愈可惜。”穆宗也颇后悔,连忙派人 追赶,让韩愈见机行事,不必入镇州。但韩愈却对使者说:“安有受君命而 滞留自顾!”(《新唐书·韩愈传》)韩愈疾驱至镇州,在叛军刀戟之中,正气 凜然,以大义相责。终于以其忠勇与胆识说服了王廷湊及其部下,使深州守 将牛元翼得以溃围而出。后来苏轼称赞韩愈:“勇夺三军之帅。”(《潮州韩 文公庙碑》)回朝后,穆宗大喜,擢为吏部侍郎。
元和九年(814)十月,韩愈转考功郎中(官衔),仍任史馆修撰;十二月,以考功知制诰,代皇帝撰写 制词。元和十一年(816)正月,迁中书舍人。上书论淮西事,积极主张用兵,与朝中多数重臣态度相左,因 而被贬为太子右庶子。次年,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卓越才能。淮 西平定后,韩愈因功升任刑部侍郎,进入到统治集团的上层。
对于盛唐诗人,韩愈是李、杜并尊:“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 (《调张籍》)。但从创作实践上看,他主要是继承李白的自由奔放,杜甫的体格变化、好发议论、 格调拗折、造语生新等传统。
贞元年间韩愈开始诗歌创作时,受其复古思潮的影响,内容上多表现其复兴儒家道统的理论。入 汴、徐幕前之诗,今存约有十九首,虽有可观之作,但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贞元十二年,韩愈与孟 郊在汴州再度相会,大概受到孟郊诗歌的影响,其诗开始出现追求险怪的倾向:矫激情意,隐喻手法, 排比重复,僻硬丑怪。贞元末年,韩愈贬阳山,他的诗风渐趋成熟。元和以后,韩诗的险怪倾向进 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他与孟郊在长安联句诗将近十首,互相争奇斗险,各不相让,《南山诗》 可为代表。他不仅自己如此创作,同时对许多趣味相投的诗人也多有鼓励,如卢仝、
3.1.3中唐-韩孟诗派
• 《山石》
• 《山石》的写作时间历代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写 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 阳的途中 。题目“山石”不是本要专门抒发的内容, 而是取首句的头两个字而已。这是一首记游诗,按 时间地点依次写来,全诗可分四个部分。 •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 足,芭蕉叶大栀子肥。——黄昏到寺所见景色。 •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 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 光入扉。——入寺后一夜的情景 。
• 二、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一生生活贫困,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秋怀》)仕途潦倒,四十六岁时才考中进士,他及第后 曾写下《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生沉郁下僚,郁郁 不得志,饥饿、穷蹙、疾病、羁旅、失子、衰老,接踵而来, 使他受尽了苦难生活的磨难。因此他的诗多啼饥号苦,倾诉 穷愁失意的不平之鸣。如: • 《谢炭》:“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 《闻夜啼赠刘正元》:“愁人独有夜烛见, 一纸乡书泪滴 穿” 。
• 他的许多诗喜欢用佶屈聱牙的僻字晦句,奇特险怪 的意象,用平常人不用的险韵,有意把诗写得奇崛 拗折。 • 有的诗以俗为美,以丑为美。 • “昼蝇食案緐,宵蚋ruì 肌血渥”(《纳凉联句》) • “灵麻撮狗虱,村稚啼禽猩”(《城南联句》) • 《博雅》云:“狗虱,胡麻也。”灵麻,今胡麻, 状如狗虱。 • 村稚啼禽猩。(孙汝听曰:“言小儿之啼如猩猩。” 《尔雅》:“猩猩小而好啼。”)
二、韩愈的诗歌创作:
• 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 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孟诗派重要代表诗人
韩孟诗派重要代表诗人韩孟诗派重要代表诗人有哪些韩孟诗派重要代表诗人有哪些?“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韩孟诗派重要代表诗人,盼望大家喜爱!韩孟诗派重要代表诗人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
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受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
李贺是韩孟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代表作:韩愈《山石》、《病中赠张十八》、《早春呈水部郎十八员外》,孟郊《苦寒吟》、《秋怀十五首》,李贺《苏小小墓》、《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孟郊家道赤贫,长年羁旅在外;三试于礼部之后,也曾有过“春风得意”的喜悦,但的道德溧阳尉,也仅得其半俸;接踵而来,唯有饥寒困愁、贫老病死而已。
韩愈诗十首1、《芍药》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5、《梨花下赠刘师命》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6、《游太平公主山庄》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7、《晚春》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静夜有清光,闲堂仍独息。
念身幸无恨,志气方得意。
乐哉何所忧,所忧非我力。
9、《贞女峡》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10、《幽怀》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
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
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韩孟诗派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韩孟诗派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韩孟诗派指的是韩愈和孟郊,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
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
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
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韩孟诗派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诗歌形成一种
奇崛硬险的风格。
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
的平弱纤巧。
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
艺术境界的开拓。
创作中,韩孟诗派的成员除对杜甫、李白的自觉接受与推崇外,还主
动从禅宗及佛教思想与艺术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当作诗歌创作的源泉。
他们的创作,表现的往往是自己心灵的历程,他们常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自己虚构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诗想像离奇怪诞,往往使人感到虚实不定,跳跃怪奇,不可确解。
韩孟诗派的成员在语言方面也有大的变革,他
们力求陈言之务去。
韩孟诗派(韩愈、李贺、孟郊)
尾完具的游记 2、句式散文化,长短错落(《听颖师 弹琴》),少用对偶 3、使用虚字:岂必、嗟哉、安得
《听颖师弹琴》
“昵腻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言轻柔细屑,真情 出见也。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精神愈谨,耸观听 也。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纵横变态, 浩乎不失自然也。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又见颖师孤绝,不 同流俗下俚声也。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起伏抑扬, 不主故常也。皆指下丝声妙处,惟琴为然。 蔡伯衲《西清诗话》
2、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和美学追求
①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 化”。
“不平则鸣”,强调不平情感的 抒发。 “笔补造化”,强调要有创造性 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 裁夺。
②崇尚奇崛险怪之美
奇崛险怪之美,既是韩 愈、孟郊的诗歌理论主张, 同时是创作中追求的风格。
韩愈(768~824) 字退之,自称郡望 昌黎。 三岁而孤, 由兄韩会抚养,官 至吏部侍郎。世称 “韩昌黎”、“韩 吏部”、“韩文 公”。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韩昌黎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元好问《论诗绝句》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贺
(790~816),字长
吉,世称鬼才、诗鬼, 与李白、李商隐并称 “三李”。一生愁苦 多病,27岁卒。父名 晋肃,避父讳不得举 进士。诗风独树一帜, 世称“长吉体”。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 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 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 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 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 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时间不觉流逝,热情的僧人过来助兴,夸耀寺 里佛画好,拿来火把带领客人去看,果然所见 都为罕见之物。
“铺床”更见僧人殷勤好客、宾主融洽;“疏 粝”说明是粗疏的糙米做成的饭,诗人长途跋 涉,非常饥饿,吃得很香甜。“饱我饥”流露 出诗人的满足和对简单淳朴生活的热爱。
韩愈诗歌的创新特征
1、意境新颖奇崛。从意境、结构到语言都 力避陈俗,诗境奇突精警,光怪陆离。如 《雉带箭》“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 复没”。
2、笔法以文为诗。以古文的章法结构、句 式、虚词和议论、铺叙等写诗,如《山 石》。《南山诗》则以赋为诗,连用五十 多个或字,奇警。
3、语言韵律劲拔险拗。奇峭、劲健和拗折。 如《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武功体:指中晚唐诗人姚合的诗歌。其诗 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和萧条官况,标举清峭 诗风,尚新奇而不僻涩,因其曾任武功主 簿,后人称其诗为武功体。
六、天才、短命、抑郁的诗人李贺
李贺生于河南,是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亲李 晋肃,当过县令。因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 肃与士音近,李贺便被人以避讳父名为由而不 得参加进士考试。后荫举做了从九品的奉礼郎, 不久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仅27岁。
四、韩孟诗派理论主张
1、不平则鸣。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荆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 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音易好也
2、笔补造化。 李贺《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孟郊认为“形拘
在风尘”但可以“心放出天地”。 3、雄奇怪异。 韩愈《调张籍》: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
这两句就是指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齐州指中州,代指中国。这两句是诗人回头下 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泓,水深而清。
从天上看来,九州就像九点烟尘;大海波涛, 也不过是泻在杯中的一泓水而已。
以上四句,诗人驰骋幻想,仿佛真入月宫,看 到人间时间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色彩浓厚。
鲸牙,举瓢酌天浆。胆大、力猛、思怪、境奇。 4、气盛言宜。
五、《山石》:以文为诗的代表
不歌咏山石,而是一叙写游踪的诗。汲取 了游记文的写法,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 从“黄昏到寺”“夜深静卧”到“天明独 去”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 水游记。
前人记游诗一般截取某一侧面,选取某一 重点,因景抒情。本诗则是叙事和写景结 合,最后点题抒情,与众不同。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时间推移,朝雾散去,朝晖朗照。山花红艳, 涧水碧绿,繁盛烂漫;诗人在红花绿草中行走, 时见粗壮松枥,耳听淙淙溪水。
沉醉当中,诗人干脆赤足涉过山涧,让清凉的 涧水从足背上流淌;清风吹拂单衣,嗅觉、视 觉、听觉融合,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美妙的大自 然当中。
既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仙女 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宁静的生活; 又俯视人间:时间短促,空间渺小,寄托了对 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 态度。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兔和蟾代指月。老、寒修饰,可见凄凉之状。 秋月初出,光影凄清,有如兔和蟾在哭泣。
云层裂开,幻化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 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层上,显出白色轮 廓,有如墙壁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梦到诗人所乘车轮为冷露所沾湿,夜已深;开 头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时所见到的景色。
第四句写诗人进入了月宫。鸾佩指雕着鸾凤的 玉佩,这里代指仙女。在桂花瓢香的月宫小路 上,诗人遇到了一群仙女。
玉兔、寒蟾、桂树加上泣天色、壁斜白、湿团 光登细节描写,使意境深邃而凄迷
叶燮:其力大,其思雄,崛起为鼻祖。
韩愈以文为诗的优劣分析
1、表现了作家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创造性。 2、开创了宋诗侧重理趣的先河。 3、给诗歌以更大的自由,增添了纵横驰骋的气势。 4、丰富了诗歌创作手法,扩大了诗歌题材,促进了
诗歌体裁和语言的解放。 1、有些诗篇几乎成押韵之文,特别是常用虚词,几
元好问《论诗绝句》: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 始知渠是女郎诗。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首句概括到寺之前的行程;险峻山石、狭 窄山路,随诗人攀登而移步换形。次句以 蝙蝠景象来展示幽暗的黄昏画面。
到寺后找寺僧安排食宿,于是“升堂”; 安顿后出来坐在堂前台阶上,欣赏院里花 木。
三、韩愈辟佛的现实意义
• 1、辟佛是因复古引起,然他所以复古,佛 教又适为其用,因佛教在当时盛行,政治 经济受佛教影响而日趋崩溃,故辟佛乃佛 教本身弊病使然。
• 2、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功利,重视实际,不 喜空想和空谈,佛乃异国说教,误事空谈, 其流行造成社会思想的混乱和影响社会安 定。
• 3、辟佛与韩愈排斥六朝文学有关。而六朝 文学的兴起与佛教有较大的关系。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写夜宿只用了两句。夜深句表现山寺清幽。 夜深之前,百虫鸣唱,诗人聆听;夜深之 后,百虫静寂,诗人又隔窗赏月……
诗人彻夜难眠,陶醉于静穆、明澈的境界 中
无道路指诗人不遵路径,出入云雾中,也 写出山势起伏和曲折和诗人兴趣盎然之态
民歌描写劳动、娱乐、竞赛等内容,通俗明快, 音节铿锵和谐,表达自然真率,形成竹枝体。 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十、柳宗元的幽峭清淡诗歌
柳宗元诗歌大多是他的贬谪生活及经历的情感 记录,表现自己的悲剧遭遇和精神痛苦。蛮荒 偏僻的地域文化特色的景物描写和富于个性的 幽怨情感的抒发相结合,构成了柳宗元抒情诗 幽峭清淡的基调。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 四州刺史》。
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试于吏部卒无成的韩愈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龌龊)但总的来说, 多纪游、写景、抒怀和唱酬之作。
二、陈寅恪:《论韩愈》
• 1、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 2、直指人伦,扫除章句之繁琐。 • 3、排斥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 • 4、呵诋释迦,申明夷夏之大防。 • 5、改进文体,广收宣传之效用。 • 6、奖掖后进,期望学说之流传。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韩愈自793年登进士第后,仕途很不如意。后 来任职节度幕府,寄人篱下,备受冷落。此时, 面对美丽宁静之景,引发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对仕宦生活厌倦。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君歌且休 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 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三山“俱在 海中,今视其下,有时变为黄尘,有时变为清 水。千年之间,时复更换,而自天上观之,则 犹走马之速也。”
葛洪《神仙传》记载仙女麻姑对王方平说:接 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 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凌陆乎?
八、“长吉体或”“昌谷体”特色
内容怨恨悲愁和艺术虚荒淡幻,具体有:
1、以奇情幻想为诗,构思奇特,极具主观随 意性。如《李凭箜篌引》。
2、语言瑰奇,意象奇诡。重视色彩意象的表 现,用色彩来借代或比喻事物;善于运用通感, 把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的 色彩特征之中,熔铸词语意象。如《雁门太守 行》。
他小韩愈22岁,18岁以诗歌拜谒韩愈,韩愈 读了第一篇《雁门太守行》大为惊叹,邀请相 见。
宗室后裔使他自负自信,然前途渺茫又使得他 产生心理落差,失落感和屈辱感沉重
七、《梦天》熔铸词采,驰骋想象
写梦游月宫的幻想境界,运用神话传说,想象 奇特丰富、构思巧妙,比喻新颖,体现了李贺 变幻诡谲的特色。
乎不像诗句。 2、有些诗长篇议论,用逻辑思维代替形象思维,缺
乏诗趣。 3、用辞赋家铺张雕绘的手法写诗,铺排堆砌,晦涩
呆钝,加上僻词怪字,损害了诗的真美和感染力。
五、孟郊、贾岛、姚合
• 郊寒岛瘦:指中晚唐以苦吟著称的孟郊、 贾岛诗风,苏轼最早称之。注重造语炼字、 构思奇特,喜欢幽僻、清冷和苦涩意象, 题材较窄。诗境仄狭,风格峭硬。
其山水诗和韦应物并称“韦柳”,但不同于韦 的高雅闲淡,而是清淡幽峭。如《江雪》《渔 翁》。
3、广泛运用借代、借喻、曲喻等手法锤炼字 句。如《金铜仙人辞汉歌》。
4、有些内容狭隘,情调感伤,表达晦涩,过 于雕琢。
九、诗豪刘禹锡:独树一帜的诗人
贬谪期的作品表现出对新陈代谢规律的认识。 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自 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咏物诗表现对黑暗势力的痛恨和蔑视,咏史诗 寄托对国事的关心和对历史兴亡的认识。如咏 史诗《西塞山怀古》《乌衣巷》
第七章 重主观尚怪奇的韩孟诗派
中唐两大诗歌流派之一
一、韩孟诗平庸诗风。内容上不重视客 观写实,而重视主观感受的表达;形式上追求创 新出奇,而不从俗趋易;创作态度上讲究炫才或 苦吟,较少抱以美刺讽谏的目的;效果上,注重 相互欣赏,而不重社会接受。其诗风对后代有重 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