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角形,作为几何学中最基本且最古老的存在之一,是我们理解空间结构的重要元素。
在众多的几何图形中,三角形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关系,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形态和功能。
其中,边角关系是三角形属性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来看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关系。
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这是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基本定理,它告诉我们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同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三角形角的关系的基本定理。
我们来看三角形中的特殊边角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其三个内角都是60度。
这是三角形中一种简单而特殊的形式,其中所有的边都相等,所有的角也都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其两个内角相等。
这是三角形中另一种常见的形式,其中两边的长度相等,相应的两个角也相等。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长度相等,一个角是直角。
这种三角形的特性是,其斜边的长度是直角的边的两倍。
这种关系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非常重要,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这是勾股定理的表现形式,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之间的深刻关系。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三角形的基本属性和结构。
对这些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更复杂的几何结构。
这些知识将贯穿我们在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的学习和应用中。
一、测试目的本单元测试旨在检验学生对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几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试内容本单元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应用2、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3、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测试形式本单元测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中考考点梳理)三角形及其全等-中考数学一遍过
考点14 三角形及其全等一、三角形的基础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4)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4)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学科-网(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考向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时,可以根据两条较短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典例1 小芳有两根长度为6cm和9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框,桌上有下列长度的几根木条,她应该选择长度为__________的木条.A.2cm B.3cmC.12cm D.15cm【答案】C【解析】设木条的长度为x cm,则9–6<x<9+6,即3<x<15,故她应该选择长度为12cm的木条.故选C.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5cm,8cm B.3cm,3cm,6cmC.3cm,4cm,5cm D.1cm,2cm,3cm考向二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典例2 如图,下列有四个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B >∠ACD ;②∠B +∠ACB =180°–∠A ;③∠A +∠B =∠ACD ;④∠HEC >∠ B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解答】解:①∠B <∠ACD ,故①错误; ②∠B +∠ACB =180°–∠A ,故②正确; ③∠A +∠B =∠ACD ,故③正确;④∠HEC =∠AED >∠ACD >∠B ,则∠HEC >∠B ,故④正确. 故选C .2.如图,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若3560,B ACE ∠=︒∠=︒,则A ∠=__________.3.如图,在△ABC 中,∠ACB =68°,若P 为△ABC 内一点,且∠1=∠2,则∠BPC =__________.考向三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三条线段,由三角形的高可得90°的角,由三角形的中线可得线段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得角之间的关系.另外,要注意区分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线段.典例3 在△ABC 中,AB =3,BC =4,AC =2,D ,E ,F 分别为AB ,BC ,AC 中点,连接DF ,FE ,则四边形DBEF 的周长是A .5B .7C .9D .11【答案】B典例4 如图,点G 为△ABC 的重心,则S △ABG ∶S △ACG ∶S △BCG 的值是A .1∶2∶3B .2∶1∶2C .1∶1∶1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如图,分别延长AG 、CG 、BG ,交BC 、AB 、AC 于点D 、F 、E ,根据三角形重心的定理得到AD 、BE 、CF 是△ABC 的中线,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得,ABD ACD BDG CDG S S S S ∆∆∆==,即可得ABG ACG S S ∆∆=,同理可得ABG BCG S S ∆∆=,所以=ABG BCG ACG S S S ∆∆∆=,即S △ABG ∶S △ACG ∶S △BCG =1∶1∶1,故选C .4.如图,在Rt △ABC 中,∠A =90°,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AB =4,BD =5,点P 是线段BC 上的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考向四 全等三角形1.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有目的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1)已知两边SAS HLSSS ⎧⎪⎨⎪⎩找夹角→找直角→找第三边→ (2)已知一边、一角AAS SAS ASA AAS ⎧⎪⎧⎪⎨⎪⎨⎪⎪⎪⎩⎩一边为角的对边→找另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一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角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 (3)已知两角ASAAAS ⎧⎨⎩找夹边→找其中一角的对边→ 2.若题中没有全等的三角形,则可根据题中条件合理地添加辅助线,如运用作高法、倍长中线法、截长补短法、分解图形法等来解决运动、拼接、旋转等探究性题目.典例5 如图,已知∠ADB =∠CBD ,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D ≌△CDB 的是A .∠A =∠CB .AD =BC C .∠ABD =∠CDB D .AB =CD【答案】D【解析】A .∵∠A =∠C ,∠ADB =∠CBD ,BD =BD ,∴△ABD ≌△CDB (AAS ),故正确;B .∵AD =BC ,∠ADB =∠CBD ,BD =DB ,∴△ABD ≌△CDB (SAS ),故正确;C .∵∠ABD =∠CDB ,∠ADB =∠CBD ,BD =DB ,∴△ABD ≌△CDB (ASA ),故正确;D .∵AB =CD ,BD =DB ,∠ADB =∠CB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故不正确,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④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⑤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这几种判定方法解答即可.5.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A.0 B.1C.2 D.36.如图,在△BCE中,AC⊥BE,AB=AC,点A、点F分别在BE、CE上,BF、AC相交于点D,BD=CE.求证:AD=AE.1.如图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差为20°,则较大锐角为A.45° B.55°C.65° D.50°4.若△ABC内一点O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O为△ABC__________的交点.A.角平分线B.高线C.中线D.边的中垂线5.如图所示,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补充的条件是A.∠A=∠D B.∠E=∠CC.∠A=∠C D.∠1=∠26.如图,∠1=∠2,∠C=∠D,AC、BD交于E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AE =∠CBEB .△DEA 不全等于△CEBC .CE =DED .△EAB 是等腰三角形7.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_度.8.如图所示,AB ⊥BE 于点B ,DE ⊥BE 于点E .(1)若∠A =∠D ,AB =DE ,则△ABC 与△DEF 全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 (2)若∠A =∠D ,BC =EF ,则△ABC 与△DEF 全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 (3)若AB =DE ,BC =EF ,则△ABC 与△DEF 全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 (4)若AB =DE ,AC =DF ,则△ABC 与△DEF 全等的理由是__________.学-科网9.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BD 是中线,AF ⊥BD ,F 为垂足,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交AF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1)∠ABD =∠FAD ;(2)AB =2CE .10.如图,,,于D ,于E ,且.求证:.AB AC =90BAC ∠= BD AE ⊥CE AE ⊥BD CE >BD EC ED =+11.如图,操场上有两根旗杆CA与BD之间相距12m,小强同学从B点沿BA走向A,一定时间后他到达M 点,此时他测得CM和DM的夹角为90°,且CM=DM,已知旗杆AC的高为3m,小强同学行走的速度为0.5m/s,则:(1)请你求出另一旗杆BD的高度;(2)小强从M点到达A点还需要多长时间?1.(2018•柳州)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2.(2018•河北)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3.(2017•河池)三角形的下列线段中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的是A.中线B.角平分线C.高D.中位线4.(2018•百色)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该三角形的A.重心B.外心C.内心D.中心5.(2018•毕节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和2,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A.4 B.6C.8 D.106.(2018•贵阳市)如图,在△ABC中有四条线段DE,BE,EF,FG,其中有一条线段是△ABC的中线,则该线段是A.线段DE B.线段BEC.线段EF D.线段FG7.(2018•昆明)在△AOC中,OB交AC于点D,量角器的摆放如图所示,则∠CDO的度数为A.90°B.95°C.100°D.120°8.(2018•青海)小桐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E=90°,∠C=90°,∠A=45°,∠D=30°,则∠1+∠2等于A.150°B.180°C.210°D.270°9.(2018•广西)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60°,∠B=40°,则∠ECD等于A.40°B.45°C.50°D.55°10.(2018•聊城市)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γ=2α+βB.γ=α+2βC.γ=α+βD.γ=180°–α–β11.(2018•黔西南州市)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12.(2018•安顺市)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C.BD=CE D.BE=CD13.(2018•南京市)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 D.若CE=a,BF=b,EF=c,则AD的长为A.a+c B.b+cC.a–b+c D.a+b–c14.(2018•辽阳市)如图,在∠MON中,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M于点A,交射线ON于点B,再分别以A,B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MON的内部交于点C,作射线OC.若OA=5,AB=6,则点B到AC的距离为A.5 B.24 5C.4 D.12 515.(2018•绵阳市)如图,在△ABC中,AC=3,BC=4,若AC,BC边上的中线BE,AD垂直相交于O点,则AB=__________.16.(2018•泰州)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1、5,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17.(2018•陇南市)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a,b满足|a–7|+(b–1)2=0,c为奇数,则c=__________.18.(2018•柳州)如图,AE和BD相交于点C,∠A=∠E,AC=EC.求证:△ABC≌△ED C.19.(2018•云南)如图,已知AC平分∠BAD,AB=A D.求证:△ABC≌△ADC.4.【答案】3【解析】由勾股定理知AD3=,BD平分∠ABC交AC于D点,所以PD=AD最小,PD=3,故答案为:3.5.【答案】D【解析】∵OA=OB,∠A=∠B,∠O=∠O,∴△AOD≌△BOC(ASA),故①正确;∴OD=CO,∴BD=AC,∴△ACE≌△BDE(AAS),故②正确;∴AE=BE,连接OE,∴△AOE≌△BOE(SSS),∴∠AOE =∠BOE ,∴点E 在∠O 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 故选D .6.【解析】∵AC ⊥BE ,∴∠BAD =∠CAE =90°,在Rt △ABD 和Rt △ACE 中,BD CEAB AC =⎧⎨=⎩,∴Rt △ABD ≌Rt △ACE (HL ),∴AD =AE .1.【答案】D【解析】图中的三角形有:△ABC ,△BCD ,△BCE ,△ABE ,△CDE 共5个.故选D . 2.【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知,只有选项A 不具有稳定性,故选A . 3.【答案】B【解析】设两个锐角分别为x 、y ,由题意得,,解得,所以最大锐角为55°.故选B . 4.【答案】A【解析】∵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这个点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A . 5.【答案】D【解析】根据全等“SAS”判定可知,要证△ABE ≌△DBC 还需补充条件AB ,BE 与BC ,BD 的夹角相等,即∠ABE =∠CBD 或者∠1=∠2,故选D . 6.【答案】B【解析】∵∠1+∠C +∠ABC =∠2+∠D +∠DAB =180°,且∠1=∠2,∠C =∠D , ∴∠ABC =∠DAB ,∴∠ABC –∠2=∠DAB –∠1,∴∠DAE =∠CBE .故A 正确;∵∠1=∠2,∴AE =BE .在△DEA 和△CEB 中DAE CBE C D AE BE ∠=∠⎧⎪∠=∠⎨⎪=⎩,∴△DEA ≌△CEB (AAS ),故B 错误;由△DEA ≌△CEB 可得CE =DE .故C 正确.∵∠1=∠2,∴BE =AE ,∴△EAB 是等腰三角形故D 正确;故选B .=90=20x y x y +︒-︒⎧⎨⎩=55=35x y ︒︒⎧⎨⎩7.【答案】135 【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ABC ≌△EDC ,∴∠3=∠BAC , 又∵∠1+∠BAC =90°,∴∠1+∠3=90°,∵DF =DC ,∴∠2=45°,∴∠1+∠2+∠3=135度, 故答案是:135.8.【答案】ASA ,AAS ,SAS ,HL【解析】(1)在△ABC 和△DEF 中,因为∠B =∠E =90°, AB =DE ,∠A =∠D ,所以△ABC ≌△DEF (ASA); (2)在△ABC 和△DEF 中,因为∠B =∠E =90°, ∠A =∠D ,BC =EF ,所以△ABC ≌△DEF (AAS); (3)在△ABC 和△DEF 中,因为AB =DE ,∠B =∠E =90°, BC =EF ,所以△ABC ≌△DEF (SAS);(4)在Rt △ABC 和Rt △DEF 中,因为AC =DF ,AB =DE , 所以Rt △ABC ≌Rt △DEF (HL). 故答案为:ASA ;AAS ;SAS ;HL.10.【解析】,,,,,, ,90BAC ∠= CE AE ⊥BD AE ⊥90ABD BAD ∠∠∴+= 90BAD DAC ∠∠+= 90ADB AEC ∠∠== ABD DAC ∠∠∴=在和中,,∴≌(AAS ),,, ,∴BD =EC +ED .11.【解析】(1)如图,∵CM 和DM 的夹角为90°,∴∠1+∠2=90°,∵∠DBA =90°,∴∠2+∠D =90°,∴∠1=∠D ,在△CAM 和△MBD 中,,∴△CAM ≌△MBD (AAS ),∴AM =DB ,AC =MB , ∵AC =3m ,∴MB =3m ,∵AB =12m ,∴AM =9m ,∴DB =9m ; (2)9÷0.5=18(s ).学_科网答:小强从M 点到达A 点还需要18秒.1.【答案】CABD CAE ABD EAC BDA E AB AC ∠=∠∠=∠=⎧⎪⎨⎪⎩ABD CAE BD AE ∴=EC AD =AE AD DE =+ 1A B D CM MD ∠=∠∠=∠=⎧⎪⎨⎪⎩【解析】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有Rt△ABD、Rt△BDC、Rt△ABC,共有3个,故选C.2.【答案】A【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A.3.【答案】A【解析】∵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两部分.故选A.4.【答案】A【解析】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故选A.5.【答案】C【解析】设第三边长为x,则8–2<x<2+8,6<x<10,故选C.6.【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知线段BE是△ABC的中线,故选B.7.【答案】B【解析】∵CO=AO,∠AOC=130°,∴∠CAO=25°,又∵∠AOB=70°,∴∠CDO=∠CAO+∠AOB=25°+70°=95°,故选B.8.【答案】C【解析】如图:∵∠1=∠D+∠DOA,∠2=∠E+∠EPB,∵∠DOA=∠COP,∠EPB=∠CPO,∴∠1+∠2=∠D+∠E+∠COP+∠CPO=∠D+∠E+180°–∠C=30°+90°+180°–90°=210°,故选C . 9.【答案】C【解析】∵∠A =60°,∠B =40°,∴∠ACD =∠A +∠B =100°, ∵CE 平分∠ACD ,∴∠ECD =12∠ACD =50°,故选C . 10.【答案】A【解析】由折叠得:∠A =∠A ',∵∠BDA '=∠A +∠AFD ,∠AFD =∠A '+∠CEA ', ∵∠A =α,∠CEA ′=β,∠BDA '=γ,∴∠BDA '=γ=α+α+β=2α+β,故选.11.【答案】B【解析】乙和△ABC 全等;理由如下:在△ABC 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所以乙和△ABC 全等; 在△ABC 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 ,所以丙和△ABC 全等; 不能判定甲与△ABC 全等;故选B .13.【答案】D【解析】∵AB ⊥CD ,CE ⊥AD ,BF ⊥AD ,∴∠AFB =∠CED =90°,∠A +∠D =90°,∠C +∠D =90°,∴∠A =∠C ,∵AB =CD ,∴△ABF ≌△CDE ,∴AF =CE =a ,BF =DE =b , ∵EF =c ,∴AD =AF +DF =a +(b –c )=a +b –c ,故选D . 14.【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OC 为∠MON 的平分线, ∵OA =OB ,OC 平分∠AOB ,∴OC ⊥AB , 设OC 与AB 交于点D ,作BE ⊥AC 于点E ,∵AB =6,OA =5,AC =OA ,OC ⊥AB ,∴AC =5,∠ADC =90°,AD =3, ∴CD =4,∵2AB CD ⋅=2AC BE ⋅,∴642⨯=52BE ⨯,解得,BE =245,故选B . 15【解析】∵AD 、BE 为BC ,AC 边上的中线,∴BD =12BC =2,AE =12AC =32,点O 为△ABC 的重心,∴AO =2OD ,OB =2OE , ∵BE ⊥AD ,∴BO 2+OD 2=BD 2=4,OE 2+AO 2=AE 2=94,∴BO 2+14AO 2=4,14BO 2+AO 2=94,∴54BO 2+54AO 2=254,∴BO 2+AO 2=5,∴AB. 16.【答案】5【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4<第三边<6. 又第三条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是5.故答案为:5. 17.【答案】7【解析】∵a ,b 满足|a –7|+(b –1)2=0,∴a –7=0,b –1=0,解得a =7,b =1, ∵7–1=6,7+1=8,∴6<c <8,又∵c 为奇数,∴c =7,故答案是:7.18.【解析】∵在△ABC 和△EDC 中,,∴△ABC ≌△EDC (ASA ).19.【解析】∵AC 平分∠BAD ,∴∠BAC =∠DAC ,在△ABC 和△ADC 中,,∴△ABC ≌△ADC .A EAC EC ACB ECD ∠=∠=∠=∠⎧⎪⎨⎪⎩AB AD BAC DAC AC AC =∠=∠=⎧⎪⎨⎪⎩。
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关系
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关系一、什么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关系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
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个关系可通过不等式来描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三角形三边长度关系的原理和性质,并给出相关的数学证明和例子。
二、三边长度关系的基本定理在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a、b、c,根据三条边的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的三个定理。
1.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一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对于三角形ABC来说,有以下的关系式成立:a +b > cb +c > aa + c > b这个定理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在一个平面上,无法通过两条较短的线段连接起来构成一条较长的线段。
2.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第二个定理是,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对于三角形ABC来说,有以下的关系式成立:a -b | < cb -c | < aa - c | < b这个定理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
假设存在一个三角形ABC,使得|a - b| >= c,那么可以推出a >= b + c,与第一个定理矛盾,所以这个不等式成立。
3.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充要条件三角形的第三个定理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构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即对于三角形ABC来说,有以下的关系式成立:a +b >c 且 b + c > a 且 a + c > b证明:假设存在一个三角形ABC,使得a + b > c 且 b + c > a 且 a + c > b不成立。
不失一般性,我们假设a + b <= c。
由于a和b的长度是正数,所以这个不等式不成立。
因此,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构成三角形的必要条件。
三、三边长度关系的数学证明下面我们给出三边长度关系的数学证明,以深入理解这个定理的原理。
1.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证明假设有一个三角形ABC,其中三边分别为a、b、c。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定理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形体之一,它的边角关系定理是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定理,并通过实例和分析来说明其应用。
希望这些知识对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有所帮助。
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指三角形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这个定理对于解决三角形的角度问题非常有用。
例如,我们可以用内角和定理来求解一个已知两个角度的三角形的第三个角度。
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分别是60度和80度,那么第三个角度可以通过180度减去这两个角度的和来得到,即180度 - 60度 - 80度= 40度。
2.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是指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外角度数。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度和80度,那么它的一个外角可以通过将这两个内角相加来得到,即60度 + 80度 = 140度。
3.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90度。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定理包括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
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例如,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和4,那么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计算3的平方加上4的平方,再开平方根来得到,即√(3^2 + 4^2) = √(9 + 16) = √25 = 5。
正弦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正弦值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根据正弦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与该角对应的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比值。
这个定理可以用来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
例如,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是5,而一个锐角的对边长度是3,那么这个锐角的正弦值可以通过计算3除以5来得到,即sinθ = 3/5。
4.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是指三角形的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心,且内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函数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函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形体,也是很多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公式和三角函数则是三角形相关的必备知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是求解三角形的重要公式,在初中的教学中,通过这些公式,可以求解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周长、面积等重要性质。
1.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三边对应的内角分别为α、β、γ,边长分别为a、b、c,则有:cos α = (b² + c² - a²) / 2bccos β = (a² + c² - b²) / 2accos γ = (a² + b² - c²) / 2ab其中,cos表示余弦函数,a、b、c表示三边,α、β、γ表示与其对应的内角。
2.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设三边对应的内角分别为α、β、γ,边长分别为a、b、c,则有:a / sin α =b / sin β =c / sinγ其中,sin表示正弦函数。
3.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AC和BC分别对应的内角为β、γ,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AC和BC的长度分别为a、b,则有:a² + b² = c²二、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三角学中的重要分支,是数学和物理学中非常基础而常用的知识。
在初中数学中,学习三角函数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同时也是后续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1. 正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正弦函数:sin α = a / c2. 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斜边AB对应的内角为α,斜边AB的长度为c,直角边BC的长度为b,则有余弦函数:cos α = b / c3. 正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直角边AC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BC的长度为b,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正切函数:tan α = b / a4. 余切函数: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直角边BC对应的内角为α,直角边BC的长度为b,直角边AC的长度为a,则有余切函数:cot α = a / b通过学习上述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更好地解决与其相关的问题。
初中数学概念及定义总结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
初中数学概念及定义总结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雨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推论2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等于6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定理1 关于某条之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若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逆定理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 +b2 =c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定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 -2)·180°推论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梯形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三角形、梯形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比例线段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2、合比性质3、等比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与三角形的第三边垂直于弦的直径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 圆的两条平分弦所夹的弧相等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也相等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角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圆的内接四边形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半径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径必经过切点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切线长定理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弦切角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焦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焦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推论从圆外一点因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焦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
六年级数学复习理解三角形的角度与边长关系(上)
六年级数学复习理解三角形的角度与边长关系(上)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形状,而理解三角形的角度与边长关系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三角形的各种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所组成的多边形,它是几何学中最简单的一种形状。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1. 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为60度。
2.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3. 普通三角形普通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都各不相等。
二、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关系在三角形中,角度和边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度的大小,可以推导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即∠A + ∠B + ∠C = 180°。
2. 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在等边三角形中,每个角都为60度,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3. 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相等,顶角两倍于底角。
4. 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为90度。
5.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在锐角三角形中,边长越长的一边所对应的角度越大;在钝角三角形中,边长越长的一边所对应的角度越小。
三、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在三角形中,边长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1. 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a + b > c,a + c > b,b + c > a。
2. 边长比例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相应边成比例,那么它们的对应角度也是相等的。
勾股定理是描述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定理,它规定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
即a² + b² = c²。
四、实际应用例题理解三角形的角度与边长关系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题:例题1: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30度,斜边长度为8cm,求其它两边的长度。
三角形三边关系完整版
在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中,经常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 承重能力。例如,在建筑中,常常将钢架结构或桁架结构设计成三角形形状,以 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7
02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2024/1/26
8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必然大于第三边的长度。这 是三角形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应用举例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如果已知两边及夹角相等,可以直接应用SAS全等条件进行证明。
2024/1/26
19
ASA和AAS全等条件介绍
ASA全等条件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2024/1/26
AAS全等条件
两角和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
应用举例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如果已 知两角及夹边相等或两角及一角的 对边相等,可以分别应用ASA或 AAS全等条件进行证明。
注意事项
在构造相似三角形时,需要确保 对应角相等或对应边成比例。
2024/1/26
27
06
典型例题解析与拓展 延伸
2024/1/26
28
基础题型解析与技巧指导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 边的性质,通过代数运算求解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已知三边判断形状
通过比较三边长度,判断三角形形状(等边、等腰或 一般三角形),并理解各种形状三角形的性质。
2024/1/26
SSS相似条件
如果两个三角形三组对应 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 形相似。
探讨
SAS和SSS相似条件在实际 应用中相对较少,但仍然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与定理三角形边得性质(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定理:三角形两边得与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两边得差小于第三边。
(2)表达式:△ABC中,设a>b>c则b—c<a<b+ca-c<b<a+cﻫ a-b<c<a+b(3)应用1、给出三条线段得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方法(设a、b、c为三边得长)ﻫ①若a+b>c,a+c>b,b+c〉a都成立,则以a、b、c为三边得长可构成三角形;②若c为最长边且a+b>c,则以a、b、c为三边得长可构成三角形;ﻫ③若c为最短边且c>|a-b|,则以a、b、c为三边得长可构成三角形、ﻫ 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a、b,求第三边x得范围:|a-b|<x<a+b。
3、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a、b(a>b),求周长L得范围:2a〈L<2(a+b)、4、证明线段之间得不等关系、ﻫ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画出下列三角形就是高2、已知:如图△ABC中AG就是BC中线,AB=5cm AC=3cm,则△ABG与△ACG得周长得差为多少?△ABG与△ACG得面积有何关系?3、三角形得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就是( )ﻫ A、直线B、线段C、射线D、以上都不对ﻫ4、三角形三条高得交点一定在( )A、三角形得内部B、三角形得外部C、顶点上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直角三角形中高线得条数就是( )A、3 B、2 C、1 D、06、判断:(1)有理数可分为正数与负数、(2)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有理数与负分数。
7、现有10cm得线段三条,15cm得线段一条,20cm得线段一条,将它们任意组合可以得到几种不同形状得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得关系一、三角形按边分类(见同步辅导二)练习1、两种分类方法就是否正确:不等边三角形不等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如图,从家A上学时要走近路到学校B,您会选哪条路线?3、下列各组里得三条线段组成什么形状得三角形?(1)3cm 4cm6cm(2)4cm 4cm 6cm(3)7cm 7cm 7cm (4)3cm3cm7cm应用举例1已知△ABC中,a=6,b=14,则c边得范围就是练习1、三角形得两边为3cm与5cm,则第三边x得范围就是2、果三角形得两边长分别为7与2,且它得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得长为3、长度分别为12cm,10cm,5cm,4cm得四条线段任选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得个数为( )A、1 B、2 C、3 D、4ﻫ4、具备下列长度得各组线段中能够成三角形得就是( )A、5,9,3B、5,7,3C、5,2,3D、5,8,3应用举例2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得两边分别就是8cm与6cm,则它得周长就是______cm。
2023年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知识回顾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知识回顾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回顾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一旦确定,这三角形就固定了,这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大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他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高线相等,角平分线也相等;且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均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①边边边(SSS):三条边分别对应性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边角边(SAS):两边及其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角边角(ASA):两角及其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角角边(AAS):两角及其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直角三角形判定(HL):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其中任意一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已知:如图,∠1=∠2,∠3=∠4.求证:AB=AD.【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得出∠ACB=∠ACD,利用ASA证明△ACB≌△AC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解答】证明:∵∠3=∠4,∴∠ACB=∠ACD,在△ACB和△ACD中,,∴△ACB≌△ACD(ASA),∴AB=AD.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E分别在腰AC,AB上,且BE=CD,连接BD,CE.求证:BD=CE.【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BC=∠DCB,进而利用SAS证明△EBC与△DCB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证明:∵△ABC∴∠EBC=∠DCB,在△EBC与△DCB中,,∴△EBC≌△DCB(SAS),∴BD=CE.3.如图1是小军制作的燕子风筝,燕子风筝的骨架图如图2所示,AB=AE,AC=AD,∠BAD=∠EAC,∠C=50°,求∠D的大小.【分析】由∠BAD=∠EAC可得∠BAC=∠EAD,根据SAS可证△BAC≌△EA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BAD=∠EAC,∴∠BAD+∠CAD=∠EAC+∠CAD,即∠BAC=∠EAD,在△BAC与△EAD中,,∴△BAC≌△EAD(SAS),∴∠D=∠C=50°.4.如图,AC平分∠BAD,CB⊥AB,CD⊥AD,垂足分别为B,D.(1)求证:△ABC≌△ADC;(2)若AB=4,CD=3,求四边形的面积.【分析】(1)由AC平分∠BAD,得∠BAC=∠DAC,根据CB⊥AB,CD⊥AD,得∠B=90°=∠D,用AAS 可得△ABC≌△ADC;(2)由(1)△ABC≌△ADC,得BC=CD=3,S△ABC=S△ADC,求出S△ABC=AB•BC=6,即可得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2.【解答】(1)证明:∵AC平分∠BAD,∴∠BAC=∠DAC,∵CB⊥AB,CD⊥AD,∴∠B=90°=∠D,在△ABC和△ADC中,,∴△ABC≌△ADC(AAS);(2)解:由(1)知:△ABC≌△ADC,∴BC=CD=3,S△ABC=S△ADC,∴S△ABC=AB•BC=×4×3=6,∴S△ADC=6,∴S四边形ABCD=S△ABC+S△ADC=12,答: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2.5.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CD=AB,DE∥AB,∠DCE=∠A.求证:DE=BC.【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EDC=∠B,再利用ASA证明△CDE≌△ABC,可得结论.【解答】证明:∵DE∥AB,∴∠EDC=∠B,在△CDE和△ABC中,,∴△CDE≌△ABC(ASA),∴DE=BC.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M为AB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点N,使CN=AM,连接MN交AC于点P,MH⊥AC于点H.(1)求证:MP=NP;(2)若AB=a,求线段PH的长(结果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分析】(1)过点M作MQ∥BC,交AC于点Q,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MQ=∠AQM=∠A=60°,可得△AMQ是等边三角形,易证△QMP≌△CNP(AAS),即可得证;(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H=H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QP=PC,即可表示出HP的长.【解答】(1)证明:过点M作MQ∥BC,交AC于点Q,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A=∠B=∠ACB=60°,∵MQ∥BC,∴∠AMQ=∠B=60°,∠AQM=∠ACB=60°,∠QMP=∠N,∴△AMQ是等边三角形,∴AM=QM,∵AM=CN,∴QM=CN,在△QMP和△CNP中,,∴△QMP≌△CNP(AAS),∴MP=NP;(2)解:∵△AMQ是等边三角形,且MH⊥AC,∴AH=HQ,∵△QMP≌△CNP,∴QP=CP,∴PH=HQ+QP=AC,∵AB=a,AB=AC,∴PH=a.7.如图,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有下列三个条件:①AC=DF,②∠ABC =∠DEF,③∠ACB=∠DFE.(1)请在上述三个条件中选取一个条件,使得△ABC≌△DEF.你选取的条件为(填写序号)(只需选一个条件,多选不得分),你判定△ABC≌△DEF的依据是(填“SSS”或“SAS”或“ASA”或“AAS”);(2)利用(1)的结论△ABC≌△DEF.求证:AB∥DE.【分析】(1)根据SSS ABC≌△DEF,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DF,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解:在△ABC和△DEF中,,∴△ABC≌△DEF(SSS),∴在上述三个条件中选取一个条件,使得△ABC≌△DEF,选取的条件为①,判定△ABC≌△DEF的依据是SSS.故答案为:①,SSS;(答案不唯一).(2)证明:∵△ABC≌△DEF.∴∠A=∠EDF,∴AB∥DE.8.在△ABC中,∠ACB=90°,D为△ABC内一点,连接BD,DC,延长DC到点E,使得CE=DC.(1)如图1,延长BC到点F,使得CF=BC,连接AF,EF.若AF⊥EF,求证:BD⊥AF;(2)连接AE,交BD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CH,依题意补全图2.若AB2=AE2+BD2,用等式表示线段CD与CH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分析】(1)证明△BCD≌△FCE(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BC=∠EFC,证出BD∥EF,则可得出结论;(2)由题意画出图形,延长BC到F,使CF=BC,连接AF,EF,由(1)可知BD∥EF,BD=EF,证出∠AEF=90°,得出∠DHE=9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在△BCD和△FCE中,,∴△BCD≌△FCE(SAS),∴∠DBC=∠EFC,∴BD∥EF,∵AF⊥EF,∴BD⊥AF;(2)解:由题意补全图形如下:CD=CH.证明:延长BC到F,使CF=BC,连接AF,EF,∵AC⊥BF,BC=CF,∴AB=AF,由(1)可知BD∥EF,BD=EF,∵AB2=AE2+BD2,∴AF2=AE2+EF2,∴∠AEF=90°,∴AE⊥EF,∴BD⊥AE,∴∠DHE=90°,又∵CD=CE,∴CH=CD=CE.9.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且点D在线段BC上,连CE.(1)求证:△ABD≌△ACE;(2)若∠EAC=60°,求∠CED的度数.【分析】(1)可利用SAS证明结论;(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E=∠ABD,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CE=∠ABD=∠AED =4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AEC的度数,进而可求可求解【解答】(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在△ABD和△ACE中,,∴△ABD≌△ACE(SAS);(2)解:∵△ABD≌△ACE,∴∠ACE=∠ABD,∵△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E=∠ABD=∠AED=45°,∵∠EAC=60°,∴∠AEC=180°﹣∠ACE﹣∠EAC=180°﹣45°﹣60°=75°,∴∠CED=∠AEC﹣∠AED=75°﹣45°=30°.10.如图,在△ABC中(AB<BC),过点C作CD∥AB,在CD上截取CD=CB,CB上截取CE=AB,连接DE、DB.(1)求证:△ABC≌△ECD;(2)若∠A=90°,AB=3,BD=2,求△BCD的面积.【分析】(1)由CD∥AB得∠ABC=∠ECD,而CD=CB,CE=AB,即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明△ABC≌△ECD;(2))由∠A=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证明∠BED=∠CED=∠A=90°,设BE=x,由BD2﹣BE2=CD2﹣EC2=DE2,列方程(2)2﹣x2=(3+x)2﹣32,解方程求得符合题意的x的值为2,则BC =5,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即可求出△BCD的面积.【解答】(1)证明:∵CD∥AB,CD=CB,CE=AB,∴∠ABC=∠ECD,在△ABC和△ECD中,,∴△ABC≌△ECD(SAS).(2)解:∵∠A=90°,∴∠CED=∠A=90°,∴∠BED=180°﹣∠CED=90°,设BE=x,∵EC=AB=3,BD=2,∴CD=BC=3+x,∵BD2﹣BE2=CD2﹣EC2=DE2,∴(2)2﹣x2=(3+x)2﹣32,整理得x2+3x﹣10=0,解得x1=2,x2=﹣5(不符合题意,舍去),∴BE=2,BC=3+2=5,∴DE===4,∴S△BCD=BC•DE=×5×4=10,∴△BCD的面积为10.11.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1,D是BC边上的一点,以AD为直角边作等腰Rt △ADE,其中∠DAE=90°,连接CE.(1)求证:△ABD≌△ACE;(2)若∠BAD=22.5°时,求BD的长.【分析】(1)由“SAS”可证△ACE;(2)由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的长,由角度关系可求∠ADC=67.5°=∠CAD,可得AC=CD =1,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BAC=90°=∠DAE,∴∠BAD=∠CAE,在△ABD和△ACE中,,∴△ABD≌△ACE(SAS);(2)解:∵∠BAC=90°,AB=AC=1,∴BC=,∠B=∠ACB=45°,∵∠BAD=22.5°,∴∠ADC=67.5°=∠CAD,∴AC=CD=1,∴BD=﹣1.12.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8,BC=x(0<x<8),将△ACB沿AC对折到△ACE的位置,AE和CD交于点F.(1)求证:△CEF≌△ADF;(2)求tan∠DAF的值(用含x的式子表示).【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B=∠D=90°,BC=AD,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BC=CE,∠E=∠B =90°,等量代换得到∠E=∠D=90°,AD=CE,根据AA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2)设DF=a,则CF=8﹣a,根据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证明AF=CF=8﹣a,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DF的长,根据正切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B=∠D=90°,BC=AD,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C=CE,∠E=∠B=90°,∴∠E=∠D=90°,AD=CE,在△CEF与△ADF中,,∴△CEF≌△ADF(AAS);(2)解:设DF=a,则CF=8﹣a,∵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D=BC=x,∴∠DCA=∠BAC,根据折叠的性质得:∠EAC=∠BAC,∴∠DCA=∠EAC,∴AF=CF=8﹣a,在Rt△ADF中,∵AD2+DF2=AF2,∴x2+a2=(8﹣a)2,∴a=,∴tan∠DAF==.13.如图,△ABC和△DEF,点E,F在直线BC上,AB=DF,∠A=∠D,∠B=∠F.如图①,易证:BC+BE =BF.请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如图③,请猜想BC,BE,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猜想结论;(2)请选择(1)中任意一种结论进行证明;(3)若AB=6,CE=2,∠F=60°,S△ABC=123,则BC=,BF=.【分析】(1)根据图形分别得出答案;(2)利用AAS证明△ABC≌△DFE,得BC=EF,再根据图形可得结论;(3)首先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H和AH的长,从而得出BC,再对点E的位置进行分类即可.【解答】解:(1)图②:BC+BE=BF,图③:BE﹣BC=BF;(2)图②:∵AB=DF,∠A=∠D,∠B=∠F,∴△ABC≌△DFE(ASA),∴BC=EF,∵BE=BC+CE,∴BC+BE=EF+BC+CE=BF;图③:∵AB=DF,∠A=∠D,∠B=∠F,∴△ABC≌△DFE(ASA),∴BC=EF,∵BE=BF+EF,∴BE﹣BC=BF+EF﹣BC=BF+BC﹣BC=BF;(3)当点E在BC上时,如图,作AH⊥BC于H,∵∠B=∠F=60°,∴∠BAH=30°,∴BH=3,∴AH=3,∵S△ABC=12,∴=12,∴BC=8,∵CE=2,∴BF=BE+EF=8﹣2+8=14;同理,当点E在BC延长线上时,如图②,BF=BC+BE=8+10=18,故答案为:8,14或18.14.△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CE并延长相交于点P(点P与点A重合),有P A+PB =PC(或P A+PC=PB)成立(不需证明);(2)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 A,猜想线段P A、PB、P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 A,猜想线段P A、PB、P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分析】(2)证明△ABD≌△ACE(SAS)和△BAF≌△CAP(SAS),得AF=AP,∠BAF=∠CAP,再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最后由线段的和可得结论;(3)如图③,在PC上截取CM=PB,连接AM,同理可得结论.【解答】解:(2)PB=P A+PC,理由如下:如图②,在BP上截取BF=PC,连接AF,∵△ABC、△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CAD=∠CAD+∠DAE,即∠DAB=∠EAC,∴△ABD≌△ACE(SAS),∴∠ABD=∠ACE,∵AB=AC,BF=CP,∴△BAF≌△CAP(SAS),∴AF=AP,∠BAF=∠CAP,∴∠BAC=∠P AF=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P A,∴PB=BF+PF=PC+P A;(3)PC=P A+PB,理由如下:如图③,在PC上截取CM=PB,连接AM,同理得:△ABD≌△ACE(SAS),∴∠ABD=∠ACE,∵AB=AC,PB=CM,∴△AMC≌△APB(SAS),∴AM=AP,∠BAP=∠CAM,∴∠BAC=∠P AM=60°,∴△AMP是等边三角形,∴PM=P A,∴PC=PM+CM=P A+PB.15.【情境再现】甲、乙两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如图①放置,甲的直角顶点放在乙斜边上的高的垂足O处.将甲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到图②位置.按图②作出示意图,并连接AG,BH,如图③所示,AB交HO于E,AC 交OG于F,通过证明△OBE≌△OAF,可得OE=OF.请你证明:AG=BH.【迁移应用】延长GA分别交HO,HB所在直线于点P,D,如图④,猜想并证明DG与BH的位置关系.【拓展延伸】小亮将图②中的甲、乙换成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如图⑤,按图⑤作出示意图,并连接HB,AG,如图⑥所示,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猜想并证明AG与BH的数量关系.【分析】【情境再现】由△OBE≌△OAF,得BE=AF,OE=OF,∠BEO=∠AFO,可证明△BHE≌△AGF (SAS),得BH=AG;【迁移应用】由△BHE≌△AGF,得∠BHE=∠AGF,可得∠AGF+∠GPO=90°,从而∠BHE+∠HPD=90°,∠HDP=90°,故DG⊥BH;【拓展延伸】设AB交OH于T,OG交AC于K,根据△ABC,△HOG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AO⊥BC,可得OB=AO,∠OBA=∠OAC=30°,∠BOT=90°﹣∠AOT=∠AOK,即得△BOT∽△AOK,有===,∠BTO=∠AKO,又OH=GO,可得==,故△BTH∽△AKG,即得==,BH=AG.【解答】【情境再现】证明:由阅读材料知△OBE≌△OAF,∴BE=AF,OE=OF,∠BEO=∠AFO,∴∠BEH=∠AFG,∵OH=OG,∴OH﹣OE=OG﹣OF,即EH=GF,在△BHE和△AGF中,,∴△BHE≌△AGF(SAS),∴BH=AG;【迁移应用】解:猜想:DG⊥BH;证明如下:由【情境再现】知:△BHE≌△AGF,∴∠BHE=∠AGF,∵∠HOG=90°,∴∠AGF+∠GPO=90°,∴∠BHE+∠GPO=90°,∵∠GPO=∠HPD,∴∠BHE+∠HPD=90°,∴∠HDP=90°,∴DG⊥BH;【拓展延伸】解:猜想:BH=AG,证明如下:设AB交OH于T,OG交AC于K,如图:由已知得:△ABC,△HOG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AO⊥BC,∴∠AOB=90°,∴OB=AO,∠OBA=∠OAC=30°,∠BOT=90°﹣∠AOT=∠AOK,∴△BOT∽△AOK,∴===,∠BTO=∠AKO,∴OT=OK,BT=AK,∠BTH=∠AKG,∵OH=GO,∴HT=OH﹣OT=GO﹣OK=(GO﹣OK)=KG,∴==,∴△BTH∽△AKG,∴==,∴BH=AG19。
第11章《三角形》知识讲练(学生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章节知识讲练知识点0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2.三角形按“边”分类: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知识点02: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知识点03: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知识点04: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 条边就叫做n 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要点诠释:(1)从n 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 -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 -2)个三角形;(2)n 边形共有 条对角线. 知识点05: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n≥3,n 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n 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知识点06: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3)2n n(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一.选择题(共11小题,满分22分,每小题2分)1.(2分)(2023春•宿豫区期末)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位置放在直尺上,则∠1的度数是()A.105°B.120°C.130°D.145°2.(2分)(2023•仁怀市模拟)如图,一副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互相重合,则∠1=()A.60°B.75°C.90°D.105°3.(2分)(2023春•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ABC=∠ACB,AD、BD、CD分别平分△ABC的外角∠EAC、内角∠ABC、外角∠ACF,以下结论:①AD∥BC,②∠ACB=∠ADB,③∠ADC+∠ABD=90°,④∠ADB=45°﹣∠CDB,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4.(2分)(2023•大连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C上一点,将△ABD 沿线段BD翻折,使得点A落在A'处,若∠A'BC=28°,则∠CBD=()A.15°B.16°C.18°D.20°5.(2分)(2023春•莱州市期末)如图,点A、B、C、D、E、F在同一平面内,连接AB、BC、CD、DE、EF、FA,若∠BCD=110°,则∠A+∠B+∠D+∠E+∠F等于()A.470°B.450°C.430°D.410°6.(2分)(2022秋•南山区校级期末)如图,∠ABC=∠ACB,BD,CD,AD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ACF,外角∠EAC.以下结论:①AD∥BC;②∠ACB=2∠ADB;③∠BDC=∠BAC;④∠ADB=45°﹣∠CDB;⑤∠ADC+∠ABD=9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2个B.3个C.4个D.5个7.(2分)(2022秋•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ABC,BH是∠ABC的平分线,BD和CD是△ABC两个外角的平分线,D、C、H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下列结论中:①DB⊥BH;②;③DH∥AB;④;⑤∠CBD=∠D,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8.(2分)(2022秋•武昌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60°,∠ACB=80°,点D在△ABC外,连接AD,BD,CD,若∠DBA=20°,∠ACD=30°,则∠BAD的度数是()A.20°B.25°C.30°D.35°9.(2分)(2023春•桐柏县期末)如图,在上网课时把平板放在三角形支架上用到的数学道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对顶角相等C.垂线段最短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0.(2分)(2022秋•铁西区期末)如图,在△ABC中,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D=15°,则∠A的度数为()A.30°B.45°C.20°D.22.5°11.(2分)(2023•南陵县模拟)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图中∠α的度数为()A.65°B.67.5°C.75°D.80°二.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2.(2分)(2023•裕华区二模)一块板材如图所示,测得∠B=90°,∠A=20°,∠C=35°,根据需要∠ADC为140°,师傅说板材不符合要求且只能改动∠A,则可将∠A(选填“增加”或“减少”).13.(2分)(2023春•淮安期末)如图,△ABC中,∠A=40°,∠B=80°,CE平分∠ACB,CD⊥AB于D,DF ⊥CE,则∠CDF的度数=.14.(2分)(2022秋•历城区期末)如图所示,△ABC中∠C=80°,AC边上有一点D,使得∠A=∠ABD,将△ABC沿BD翻折得△A′BD,此时A′D∥BC,则∠ABC=度.15.(2分)(2022秋•和硕县校级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C=80°,按如图方式沿着MN折叠,使FN∥CD,此时量得∠FMN=50°,则∠B的度数是.16.(2分)(2022秋•简阳市期末)如图,将△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且A′B平分∠ABC,A′C平分∠ACB,若∠BA′C=110°,则∠1+∠2=.17.(2分)(2022秋•榆阳区校级期末)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则∠1的度数为.18.(2分)(2022秋•栖霞市期末)如图所示的折线图形中,α+β=.19.(2分)(2022秋•潍坊期末)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C=∠COA,∠BDC=∠BOD,AP,DP分别平分∠CAO和∠BDC,若∠C+∠P+∠B=165°,则∠C的度数是.20.(2分)(2022秋•天山区校级期末)如图,BE、CE分别为△ABC的内、外角平分线,BF、CF分别为△EBC的内、外角平分线,若∠A=44°,则∠BFC=度.21.(2分)(2022秋•黄岛区校级期末)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图中的A'处,若∠A=29°,∠BDA'=90°,则∠A'EC的大小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8分)22.(8分)(2023春•晋江市期末)阅读材料:两个三角形各有一个角互为对顶角,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对顶三角形.解决问题:如图,△AOD与△BOC是对顶三角形.(1)试说明:∠DAO+∠D=∠OBC+∠C;(2)试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下列问题:若AP、BP分别平分∠DAC与∠DBC,∠C=m°,∠D=n°.①求∠P的度数(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②若AQ、BQ分别平分∠EAC与∠DBF,120°<∠Q<150°,求m+n的取值范围.23.(8分)(2023春•巨野县期末)在△ABC中,∠CAE=25°,∠C=40°,∠CBD=30°,求∠AFB的度数.24.(8分)(2023春•玄武区期末)定义:有一组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叫做对补四边形.(1)已知四边形ABCD是对补四边形.①若∠BAD=65°,则∠BCD=°.②如图①,∠BAD、∠BCD的平分线分别与BC、AD相交于点E、F,且∠D=90°,求证:AE∥CF;(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E,且AC平分∠BAD,∠ABC=∠BEC,CF平分∠BCD,与AD交于点F,且CF⊥BD于点G,则四边形ABCD是对补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3)已知四边形ABCD是对补四边形,其三个顶点A,B,D如图③所示,连接AB,AD.若AE平分∠BAD,CF平分∠BCD,且直线AE,CF交于点O(与点C不重合),请直接写出∠AOC与∠D之间的数量关系.25.(8分)(2022秋•驻马店期末)我们将内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对顶三角形”.例如,在图1中,△AOB的内角∠AOB与△COD的内角∠COD互为对顶角,则△AOB与∠COD为“对顶三角形”,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对顶三角形”有如下性质:∠A+∠B=∠C+∠D.性质理解:(1)如图1,在“对顶三角形”△AOB与∠COD中,则∠AOB=70°,则∠C+∠D=°.性质应用:(2)如图2,在△ABC中,AD、BE分别平分∠BAC和∠ABC,若∠C=60°,∠ADE比∠BED大6°,求∠BED的度数.拓展提高:(3)如图3,BE、C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和∠BEC的平分线DP和EP相交于点P,设∠A=α,直接写出∠P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P).26.(8分)(2022秋•嵊州市期末)如图,已知射线BE是△ABC的外角平分线,∠A=40°,∠CBE=α.(1)若BE∥AC,求α的值.(2)若AC的延长线与射线BE相交于一点F,求α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若过点C的直线将△BCF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α的值.27.(8分)(2023春•南通期末)如图,锐角∠EAF,点B,C分别在AE,AF上.(1)如图1,若∠EAF=56°,连接BC,∠ABC=α,∠ACB=β,∠CBE的平分线与∠BCF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a+β=°,∠P=°;(2)若点Q在∠EAF内部(点Q不在线段BC上),连接BQ,QC,∠EAF=56°,∠CQB=104°,BM,CN 分别平分∠QBE和∠QCF,且BM与CN交于点D,求∠BDC的度数;(3)如图2,点G是线段CB延长线上一点,过点G作GH⊥AE于点H,∠EAF与∠CGH的平分线交于点O,请直接写出∠ACG与∠AOG的数量关系.28.(10分)(2022秋•榆次区校级期末)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直接写出∠BDC与∠A、∠B、∠C之间的关系:;(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A=42°,则∠ABX+∠ACX=°;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40°,则∠DCE=°;③如图4,∠ABD,∠ACD的10等分线相交于点G1、G2…、G9,若∠BDC=142°,∠BG1C=70°,则∠A=°.。
三角形的边角性质
三角形的边角性质甲内容提要三角形边角性质主要的有:1. 边与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反过来要使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任意两条线段的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即最长边必须小于其他两边和。
用式子表示如下:a,b,c 是△ABC 的边长b a c b a b a c a c b c b a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任意一边都小于其他各边的和2. 角与角的关系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四边形内角和=2×180 , 五边形内角和=3×180六边形内角和=4×180 n 边形内角和=(n -2) 1803. 边与角的关系①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② 在直角三角形中,△ABC 中∠C=Rt ∠222c b a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ABC 中⇔⎭⎬⎫=∠∠=∠ 30A Rt C a :b :c=1:3:2 △ABC 中⇔⎭⎬⎫=∠∠=∠ 45A Rt C a :b :c=1:1:2 乙例题例1.要使三条线段3a -1,4a+1,12-a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求a 的取值范围。
(1988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得不等式组 ⎪⎩⎪⎨⎧+>-+-->-++->++-141312131214121413a a a a a a a a a 解得⎪⎩⎪⎨⎧<->>51135.1a a ∴1.5<a<5答当1.5<a<5时,三条线段3a -1,4a+1,12-a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例2.如图A B C DAB=x ,AC=y, AD=z 若以AB 和CD 分别绕着点B 和点C 旋转,使点A 和D 重合组成三角形,下列不等式哪些必须满足?① x<2z , ②y<x+2z , ③y<2z 解由已知AB=x, BC=y -x, CD=z -x 要使AB ,BC ,CD 组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下列不等式组:⎪⎩⎪⎨⎧>-+-->-+->-+x y z x y x y y z x y z x y x 即⎪⎩⎪⎨⎧>>+>x z y z x z y 2222∴⎪⎪⎪⎩⎪⎪⎪⎨⎧<+<>222z x z x y z y 答y<x+2z 和y<2z 必须满足。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边关系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构成。
在三角形中,三边之间有一系列内在的关系,而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一个重要的定理与之对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特殊的关系,下面将介绍三个重要的三边关系。
1. 三边长关系在任意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
即对于三角形的边长a、b、c,有以下关系:a +b > ca + c > bb +c > a这个关系被称为三边长关系,它是构成三角形的必要条件。
2. 三边长比较关系当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和它们的夹角时,可以通过角的余弦定理来比较三条边的长度。
角的余弦定理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边长,C表示夹角的度数。
3. 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边关系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其中,a、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c表示斜边的长度。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指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为180度。
即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以下关系:∠A + ∠B + ∠C = 180°这个定理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之一,有助于我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进行推理和计算。
三、应用举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内角和定理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应用。
例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夹角为60度,求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角的余弦定理,可以得到:c² = 3² + 4² - 2*3*4*cos(60°)= 9 + 16 - 24*cos(60°)= 25 - 12= 13因此,第三边的长度为√13 cm。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试题
21B A C M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2)三角形的一个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注意:(1)它不相邻的内角不容忽视;(2)作CM ∥AB 由于B 、C 、D 共线∴∠A=∠1,∠B=∠2.即∠ACD=∠1+∠2=∠A+∠B.那么∠ACD>∠A.∠ACD>∠B 。
例1.如图,已知∠1=20o ,∠2=25o ,∠A=35o ,则∠BDC 的度数为________例2.在△ABC 中,∠A=∠B=∠C ,则此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例3、探索发现:.如图,在△ABC 中,∠A=α,△ABC 的内角平分线或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 ,且∠P=β,试探求下列各图中α与β的关系,并选择一个加以说明.⑴.β=180°-(∠B+∠C)/2=90°+α/2.⑵.∠B/2+∠C+(180°-∠C)/2+β=180°.α=180°-∠B -∠C.算得β=α/2.⑶β=180°-[(180°-∠B)/2+(180°-∠C)/2]=90°-α/2.例4.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AE 平分∠BAC(∠C>∠B),试说明∠EAD=(∠C ?∠B).解:(1)∵∠1=∠2,∴∠1=∠BAC ,又∵∠BAC=180°-(∠B+∠C ),∴∠1=[180°-(∠B+∠C )]=90°-(∠B+∠C ),∴∠EDF=∠B+∠1=∠B+90°-(∠B+∠C )=90°+(∠B-∠C ),又∵EF ⊥BC ,∴∠EFD=90°, ∴∠DEF=90°-∠EDF=90°-[90°+(∠B-∠C )]=(∠C-∠B );(2)当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都不变,(1)中探索所得的结论仍成立。
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是平面上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
它由三条线段所围成,每条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边,两条相邻的边所夹的角称为三角形的角。
在三角形中,有一些角具有特殊的性质,它们的和也有着特别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中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几何。
一、三角形的内角和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三个内角的和应该等于180度,即∠A+∠B+∠C=180°。
这个结论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证明。
方法一:利用三角形的等角定理。
我们先假设三角形ABC中的角A等于90度,则∠B和∠C互为余角,即∠B=90°-∠C。
将等式代入∠A+∠B+∠C=180°中,可以得到∠A+(90°-∠C)+∠C=180°,化简后得到∠A+90°=180°,即∠A=90°。
因此,三角形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利用平行线与交线的性质。
我们用线段AC作为三角形ABC的一条边,通过点B画一条平行于线段AC的直线DE,使DE与BC相交于点F。
因为AC与DE平行,所以∠A=∠E。
同时,∠EBF和∠CBF都是180度减去∠C,即∠EBF=∠CBF=180°-∠C。
因此,∠E+∠B+∠F=∠A+∠B+∠C=180°,即∠E+∠B+(180°-∠C)=180°,化简后得到∠E=∠C。
所以,∠A+∠B+∠C=∠E+∠B+∠C=180°。
方法三: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我们将三角形ABC绕某个顶点旋转,使其底边平移至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直线上,然后将三角形划分成两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个梯形面积之和与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梯形的中线之比,即hA:hB=AC:BD。
因为BD=AC,所以hA=hB。
同理,再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可得hA=hB=hC,即三角形ABC的三个高相等。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基本形状,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构成。
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对于几何学的学习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一个三角形ABC中,我们可以通过三边的长短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根据三边长度的关系,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 等边三角形:如果三条边的长度相等,则该三角形被称为等边三角形。
在等边三角形中,所有的内角都是60度。
2. 等腰三角形:如果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则该三角形被称为等腰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等边对应的两个内角也是相等的。
3. 普通三角形:如果三条边的长度都不相等,则该三角形被称为普通三角形。
普通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可能都不相等,也可能有两个角相等。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仅仅和长度有关,还可以通过角度关系进行分类。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指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这一定理是数学中的重要定理,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我们可以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的度数(单位为度)。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我们有如下等式:A +B +C = 180这意味着,无论三角形的形状如何,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始终等于180度。
利用这一定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单个三角形,还可以用于解决涉及多个三角形的复杂问题。
比如,在三角形的外部构造一个等边三角形,就可以利用内角和定理推导出一些特殊角度关系等。
除了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还有一些重要的定理和性质,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等。
这些定理和性质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三角形结构和关系的理解。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内角和定理是我们研究和理解三角形特性的基础。
通过对三角形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
三角形判定的五种方法
三角形判定的五种方法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形成于三条线段的连接。
在解决数学问题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景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三角形进行判定。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方法来判断一个三角形的特征,以便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辨别三角形的属性。
方法一:三边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根据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
因此,对于给定的三边长度a、b和c,如果a + b > c、a + c > b和b + c > a都成立,那么这三条边所构成的就是一个三角形。
方法二:角度关系另外一个常用的判定三角形的方法是根据三个角的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即A + B + C = 180度。
因此,对于给定的三个角A、B和C,如果A + B + C = 180度,那么这三个角对应的就是一个三角形。
方法三: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定理,它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² + b² = c²,其中a、b和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方法四:海伦公式海伦公式是一种通过三边长度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它可以用于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存在。
根据海伦公式,一个三角形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s-a)(s-b)(s-c) > 0,其中s为半周长,即s = (a + b + c) / 2。
方法五:面积判定最后一个方法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来判定三角形的存在性。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大于0,那么它一定存在。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海伦公式,即面积= √[s(s-a)(s-b)(s-c)],或通过高度和底边长度的乘积的一半计算。
综上所述,为了准确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属性,我们可以使用以上五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三边关系、角度关系、勾股定理、海伦公式和面积判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的概念、三条重要线段、内角和定理、推论、三边关系定理、分类
1三角形内角和三边关系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一)1、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厘米,(1)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
(2)已知其中一边长4厘米,求其它两边长。
2、 已知:ABC ∆。
求证:0180=∠+∠+∠C B A3、 已知:ABC ∆中,A ABC C ∠=∠=∠2,BD 是AC 边上的高,求DBC ∠的度数。
4、 已知:D 为AB 上一点,E 是AC 上一点,BE 、CD 相交于F ,062=∠A ,0020,35=∠=∠ABE ACD 。
求:BFD BDC ∠∠,的度数。
5、 已知:P 是ABC ∆内一点,求证:BACBPC ∠>∠。
6、 在ABC ∆中,066=∠BAC ,054=∠ACB ,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
求BHC ACF ABE ∠∠∠..的度数。
7、如图,已知∠1=∠2,∠DAB=∠DCB ,且DE ⊥AC ,BF ⊥AC ,问: (1)AD ∥BC 吗? (2)AB ∥CD 吗?为什么?8、 如图,已知∠1=∠2,∠3=∠4,∠5=∠6, 试判断ED 与F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为什么? AB CA D E FB C APB C AE F HB C ACD B F E1 53 24 6A BCDEF22(第9——28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SAS ) 9、 已知,如图AC=AD ,DAB CAB ∠=∠,求证:ACB ∆≌ADB∆10、已知:如图,AB=AC ,AD=AE ,求证:ABE ∆≌ACD ∆11、已知:AD ∥BC ,AD=CB ,求证:△ADC ≌CBA ∆12、已知:AD ∥BC ,AD=CB ,AE=CF 。
求证:AFD ∆≌CEB ∆13、已知: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E ,EA=EC ,ED=EB ,求证:AED ∆≌CEB ∆14、已知: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直线上,AC=DB ,AE=DF ,EA ⊥AD , FD ⊥AD ,垂足分别为A 、D ,求证:EAB ∆≌FDC ∆15、已知:如图,点C 是AB 的中点,CD ∥BE ,且CD=B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边的性质(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表达式:△ABC中,设a>b>c则b-c<a<b+ca-c<b<a+ca-b<c<a+b(3)应用1、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方法(设a、b、c为三边的长)①若a+b>c,a+c>b,b+c>a都成立,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②若c为最长边且a+b>c,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③若c为最短边且c>|a-b|,则以a、b、c为三边的长可构成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a、b,求第三边x的围:|a-b|<x<a+b。
3、已知三角形两边长为a、b(a>b),求周长L的围:2a<L<2(a+b)。
4、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画出下列三角形是高2、已知:如图△ABC中AG是BC中线,AB=5cm AC=3cm,则△ABG和△ACG的周长的差为多少?△ABG和△ACG的面积有何关系?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A、直线B、线段C、射线D、以上都不对4、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A、三角形的部B、三角形的外部C、顶点上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直角三角形中高线的条数是()A、3B、2C、1D、06、判断:(1)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和负分数。
7、现有10cm的线段三条,15cm的线段一条,20cm的线段一条,将它们任意组合可以得到几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三角形按边分类(见同步辅导二)练习1、两种分类方法是否正确:不等边三角形不等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如图,从家A上学时要走近路到学校B,你会选哪条路线?3、下列各组里的三条线段组成什么形状的三角形?(1)3cm 4cm 6cm (2)4cm 4cm 6cm(3)7cm 7cm 7cm (4)3cm 3cm 7cm应用举例1已知△ABC中,a=6,b=14,则c边的围是练习1、三角形的两边为3cm和5cm,则第三边x的围是2、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3、长度分别为12cm,10cm,5cm,4cm的四条线段任选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A、1B、2C、3D、44、具备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够成三角形的是()A、5,9,3B、5,7,3C、5,2,3D、5,8,3应用举例2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8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cm。
分析: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8cm,则三边分别为8cm,8cm,6cm,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若腰长为7cm,则三边分别为6cm,6cm,8cm,也成立。
解: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cm或20cm。
2、已知:△ABC的周长为11,AB=4,CM是△ABC的中线,△BC M的周长比△ACM的周长大3,求BC和AC的长。
分析:由已知△ABC的周长=AB+AC+BC=11,AB=4,可得BC+AC=7。
又△BCM的周长-△ACM的周长=(BC+CM+MB)-(AC+CM+MA)=3,而AM=MB,故BC-AC=3,解方程组可求BC与AC的长。
略解:∵△ABC的周长=AB+BC+CA=11,AB=4∴BC+AC=11-4=7又CM是△ABC的中线(已知)∴AM=MB(三角形中线定义)又△BCM的周长-△ACM的周长=(BC+CM+MB)-(AC+CM+MA)=BC-AC=3解得:BC=5 AC=2专题检测1、1.指出下列每组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图形(1)a=5,b=4,c=3 (2)a=7,b=2,c=4(3)a=6,b=6,c=12 (4)a=5,b=5,c=6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1cm和5cm,求它的周长。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一腰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2cm,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
4、三角形三边为3,5, a,则a的围是。
5、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25cm和10cm,第三条边与其中一边的长相等,则第三边长为。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中一边长为3,则腰长为7、一个三角形周长为27cm,三边长比为2∶3∶4,则最长边比最短边长。
8、等腰三角形两边为5cm和12cm,则周长为。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cm,那么其腰长的围是10、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分别为4和7,则第三边上的中线的围是11、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cm, 7cm, 13cmB、3cm, 5cm, 9cmC、6cm, 9cm, 14cmD、5cm, 6cm, 11cm1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且边长为整数,则腰与底边分别为()A、5,6B、6,4C、7,2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3、一个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和7,第三边为偶数,第三边长为()A、4,6B、4,6,8C、6,8D、6,8,101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24cm,腰长是底边的2倍。
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三角形角的性质(1)三角形角和定理1)定理: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2)表达式:△ABC中∠A+∠B+∠C=180°(三角形角和定理)(2)三角形角和定理及推论的作用1)在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角和定理,已知两角求第三角或已知各角之间的关系求各角。
2)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利用推论1求另一个锐角或已知两个锐角的关系,求这两个锐角。
另外,推论1常与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结合来证角相等。
3)利用推论3证三角形中角的不等关系。
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3)三角形按角分类说明:三角形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边分类,另一种是按角分类,两种分类方法分辩清楚。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x的围是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8cm和6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_cm。
4、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cm, 7cm, 13cmB、3cm, 5cm, 9cmC、6cm, 9cm, 14cmD、5cm, 6cm, 11cm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证明思路:通过添加辅助线,把三角形三个分散的角,全部或适当地集中起来,利用平角定义或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来证明。
下面是几种辅助线的添置方法,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证明。
1、作BC的延长线CD,在△ABC的外部,以CA为一边,CE为另一边,画∠1=∠A。
2、作BC的延长线CD,过C点作CE∥AB。
3、过A点作DE∥BC。
4、过A点作射线AD∥BC。
5、在BC上任取点D,过D作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
(2)三角形角和定理的推论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表达式:∵在Rt△ACB中,∠C=90°(已知)∴∠A+∠B=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
表达式:△ACB中,∠ACD=∠A+∠B ∠ACD>∠A,∠ACD>∠B 练习1、三角形的三个角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个钝角。
2、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不能超过度,最小角不能大于度。
3、已知△ABC①若∠A=50°,∠B=60°,则∠C= 。
②若∠A=50°,∠B=∠C,则∠C = ,∠B= 。
③若∠A=50°,∠B-∠C=10°,则∠B = ,∠C= 。
④若∠A+∠B=130°,∠A-∠C=25°,则∠A = ,∠B = ,∠C= 。
⑤若∠A∶∠B∶∠C =1∶2∶3,则∠A = ,∠B = ,∠C= ,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例题讲解已知:如图02-13△ABC中,∠C=90°,∠BAC,∠ABC的平分线AD、BE交于点O,求:∠AOB的度数。
解二:同上可得到∠1+∠2=45°∴∠3=∠1+∠2=45°(三角形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和)∵∠AOB+∠3=180°(平角定义)∴∠AOB=180°-∠3=180°-45°=135°∴∠AOB=135°例2.AB与CD相交于点O,求证:∠A+∠C=∠B+∠D思路分析:在△AOC中,∠A+∠C+∠AOC=180°(三角形角定理)在△BOD中,∠B+∠D+∠BOD=180°(三角形角和定理)∴∠ A+∠C+∠AOC=∠B+∠D+∠BOD(等量代换)∵∠AOC=∠BOD(对顶角相等)∴∠A+∠C=∠B+∠D这道几何题是一对对顶三角形组成的几何图形.因为我们发现了两个三角形,所以便联想到三角形角和定理,探索思路,使问题解决了.可是这道题的应用价值很值得开发,它是一类几何题打开思路的“桥梁”,借助它可顺利到达“彼岸”,请看实例.变式:如图,∠A+∠B+∠C+∠D+∠E= .揭示思路:从图形中观察出现对顶三角形,此时便使我们设法把5个分散的角转化在一个图形中,在这种想法趋使下,使我们想到对顶三角形这“桥梁”.结合图形,连CD,立即可发现,∠B+∠E=∠1+∠2∴∠A+∠B+∠C+∠D+∠E=∠A+∠ACD+∠ADC=180°(三角形角和定理)专题检测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则每一个锐角等于度。
2、△ABC中,∠A=∠B+∠C,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3、国旗上的五角星中,五个锐角的和等于度。
4、在△ABC中(1)已知:∠A=32.5°,∠B=84.2°,求∠C的度数。
(2)已知:∠A=50°,∠B比∠C小15°,求∠B的度数。
(3)已知:∠C=2∠B,∠B比∠A大20°,求∠A、∠B、∠C的度数。
5、已知,在△ABC中与最大的角相邻的外角是12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不等边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6、、△ABC中,∠B=∠C=50°,AD平分∠BAC,则∠BAD=7、、在△ABC中,∠A是∠B的2倍,∠C比∠A+∠B还大30°,则∠C的外角为度,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8、、△ABC中,∠A=40°,∠B=60°,则与∠C相邻的外角等于9、、△ABC中,∠A∶∠B∶∠C=1∶2∶3,则∠B=()A、30°B、60°C、90°D、120°10、一个三角形有一外角是88°,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11、已知△ABC中,∠A为锐角,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12、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角,那么这个三角形()A、是锐角三角形B、是直角三角形C、是钝角三角形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