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血液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大全8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大全8篇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大全8篇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大全8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按教材内在规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液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二、教学重点工作(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

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

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

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

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

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

初中生物_第四章第一节血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四章第一节血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培养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3.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列表比较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目标:体验血液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对血液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三、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PPT四、教学过程《流动的组织——血液》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就本节课而言,对于血液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前者易引起兴趣,后者易激发好奇心。

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血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血液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知道人的血液是红色的粘稠液体,血液与健康相关,体检常需要验血,失血过多需要输血等。

但血液到底由哪些成分构成,这些成分有什么功能,学生并不清楚如何作答。

另一方面他们的注意稳定性差,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做好启发和铺垫的工作,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生趣盎然。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尽管学生课前已经提前预习了本节知识,但由于这节知识难度较大,加上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会有部分遗忘,所以还需通过视频、课件、模型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合作与交流,增强对血液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热爱生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念。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

血液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血液循环教学设计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能量供给第二节血液循环(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自学、实验,并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活动:某人脚背发炎,医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药物,此药运至足部的途径是什么?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并让学生描述血液流动情况。

设问:鱼的体内血液流动是按着一定的路线流动的,那么人体的血液是怎样流动的?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完成自学与思考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的图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教师活动: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

小组成员合作写出血液循环途径(名称间用“→”连接)。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分析为何动脉血、静脉血的颜色会不同。

分析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血常规化验单.2、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索血液的组成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初中生物教案血

初中生物教案血

初中生物教案血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并能够描述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的功能和特点。

2. 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免疫功能和
止血功能。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血液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血液的作用,并激发学生对这一主
题的兴趣。

2. 讲解:向学生介绍血液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功能,并通过举例说明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成分的血液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并理解其
功能。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题目,巩固他们对血液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观察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血液的理解程度。

扩展活动:让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血液的知识,并撰写一篇关于血液
的作用和重要性的文章。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显微镜、图片、教科书等。

注意事项: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操作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学生安全。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别血细胞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2.通过对红细胞颜色和形状的分析,总结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会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难点:形成红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因为意外事故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垂危的病人,通过及时输血转危为安。

提问:为什么通过输血就能够恢复?(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

)教师追问:为什么血液对于人体这么重要?血液有哪些功能?引入课题——《血液》。

(二)新课教学1.血液的成分教师展示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层图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血液分层示意图中,大体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上层透明的部分和下层鲜红的部分。

)教师补充讲解:血液其实就是由这两个部分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教师呈现血细胞显微结构示意图,提问:(2)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示意图中,你们找到了几种细胞?(三种不同的细胞)教师总结: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

2.血细胞的功能教师组织学生在观看电子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提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多少。

(红细胞的数量多,整体颜色红、个头小、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

)教师追问:红细胞特殊的形态特点会与红细胞的功能之间存在特殊的联系吗?小组讨论。

(存在联系。

无细胞核可能是为了预留更多的空间、两面凹陷是为了增加接触面。

)教师总结讲解:红细胞呈红色,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无细胞核使得红细胞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搭载氧气。

红细胞就是依靠这些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观察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的图片。

提问:白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是怎样的?(体积大、呈圆球状;可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教师出示血小板发挥作用的视频,思考: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是怎样的?(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3)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血液研究的前沿动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血液的重要性,如运动员受伤流血、献血救人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使他们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6.增进学生对我国生物科技发展的了解,增强国家自豪感,激发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意愿。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初一生物下册《血液》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物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对血液这一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在血液相关知识方面,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功能及血液循环过程的认识尚浅,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血液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设计
科目:生物
年级:初中
课题:血液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3. 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 掌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血液是什么吗?它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以及它们的功能。

2. 介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负责免疫,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等。

三、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进行讲评,强化掌握。

四、拓展(10分钟)
1. 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血液在身体中的循环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问题会有什么后果,如何保护血液循环系统的健康。

五、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 增加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原理。

初中生物_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①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②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血液观②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角色扮演、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关注造血干细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师:1、准备未加抗凝剂的血液(血块)及加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机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生: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五、教学设计阅读课本51页下半部分文字回答:处理后的血液分成了几层?每一层都含有哪些成分?力血浆交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问:样品中血浆、血细胞所占体积比指导观察教材图图4-31血浆成分示意图合作交流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观察后回答:约各占一半研究图,思考血浆中各成分及功能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再次用到实物---分层的鸡血识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过渡:血浆的特征大家已明了,可血细胞们都长得什么样呢?让我们来“明察秋毫”PPT课件出示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巧妙过渡逻辑分明探究任务二:动手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利用电子显微镜展示镜头下的血细胞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显示问题:1)什么细胞数量最多?2)如何识别红/白细胞?3)能否找到血小板?为什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强调:1)红细胞中部光亮处并非细胞核2)白细胞被染成了蓝色,但本身并非蓝色回答问题(代表发言)明辨“是与非”自主学习局部合作明辨“是非”警防“误区”探究任务三:角色扮演阅读课本P53-54然后完成表格。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浆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浆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和血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浆和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浆和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1. 血浆和血细胞的相互关系。

2. 血液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血液样本、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

2. 教学材料:PPT、教材、教学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它有什么功能呢?2. 学生分享已知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血液分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血液分层后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3. 教师展示血细胞的显微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血细胞包括哪几种细胞?4.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血浆的作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血浆有什么功能呢?2. 学生分享知识,教师总结:血浆是血液的载体,它主要负责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血细胞。

3. 教师展示血浆的成分和作用PPT,引导学生了解血浆的组成和功能。

四、血细胞的功能(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红细胞的特点,如数量、形态等。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红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点,如形态、数量等。

4.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主要负责血液凝固。

五、实验环节(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血液样本,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浆和血细胞。

2. 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延伸:1. 邀请医生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血液的医学应用。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液讲课教案设计
主题:探索血液的奥秘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3. 能够描述血液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血液的主题,提问学生们对血液的认识和想象,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5分钟)
1. 血液是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2. 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血小板可以促进血液凝固。

三、介绍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15分钟)
1. 谈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分别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解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与血液的流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路线;
3. 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作用,即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清除废物和维持体温。

四、展示实验或动画视频(10分钟)
展示有关血液循环的实验或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过程。

五、讨论和总结(5分钟)
和学生讨论血液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做一份关于血液组成和功能的小报告或绘制血液循环相关的图像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身体内部的运作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初中七年级生物《血液》名师精选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血液》名师精选教案

七年级生物《血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准备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作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结合简短的说明。

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引入课题同学畅谈对血液的认识。

观察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结合讨论提纲,小组交换认识,派代表发言。

结合实际展开交流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各种血细胞。

展示课件,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教师引导,理顺学生认识,对不同观点分别处理。

设疑,引入血液的组成。

提供相关资料并组织分析,讨论。

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血细胞的显微图片及电镜下的形态。

教学过程导言(大屏幕展示录象)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初中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下册血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

3. 理解血液在维持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 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的理解。

2. 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概念和过程。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用具:玻璃滴管、显微镜等
3. 实验材料:血液标本、药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探讨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5分钟)
1.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2. 血液的功能:气体运输、营养输送、排泄废物、免疫和凝血等
三、实验探究血液的成分(20分钟)
1. 学生观察血液标本,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学生进行血液药膜实验,了解不同成分在药膜中的作用。

四、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15分钟)
1. 单循环和双循环的区别
2. 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3. 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五、小结(5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 预习下节课内容:循环系统
2. 完成血液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环节也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血液中的不同成分。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循环系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了解血液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和作用。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血液示范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血液,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血液的认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血液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环节(20分钟)
进行实验,观察血液的结构,并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

四、小组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和作用,并展示讨论结果。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出示相关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血液的更多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了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和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重点突出了血液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
和理解血液的作用。

在未来教学中,应加强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对血液有更深刻的了解。

初中七年级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预案{血液}[精选多篇]

初中七年级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预案{血液}[精选多篇]

初中七年级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预案{血液}[精选多篇]第一篇:初中七年级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预案{血液}初中七年级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预案{血液}赵县南柏舍镇中学:杨辉课题:血液(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观察血液,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功能。

2学会用照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对血细胞的观察和对血常规化验单的分析,判断该病人所患疾病并对该病人的治疗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认识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审慎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观察和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较强,但观察常常满足于新奇的现象,其目的性、计划性和自觉性较差,所以我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人血涂片,从而让学生认识血液的组成成分、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本课时以一位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引入,并最终使学生学会解读化验单中的一些数据,使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生物因素学习生物知识,利用生物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解决的问题:1.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是本节重点,因为血细胞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血液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部分知识和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疾病有关,是教会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的基础。

2.血细胞功能学习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血细胞对人体的作用过程,学生难以观察到,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看血常规化验单时,必须对各项目的正常值有准确的记忆才能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的测量值,并且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初中《血液》教案

初中《血液》教案

初中《血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知道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2. 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能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5. 了解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3. 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的过程。

2.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人血永久涂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三种血细胞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重点讲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5分钟)1. 教师分发人血永久涂片,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

2. 学生观察后,教师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四、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10分钟)1. 教师展示三种血细胞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对比归纳。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血常规化验单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初中生物血液成分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成分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成分教案【课题】血液成分【教材】初中生物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 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1.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作用和功能。

2.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功能的联系。

2.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的流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血液成分的示意图或模型。

3. 实验用材料(如显微镜、玻璃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血液成分1. 血浆的作用和功能。

2. 红细胞的作用和功能。

3. 白细胞的作用和功能。

4. 血小板的作用和功能。

三、讲解血液循环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血液的流动过程。

3. 从心脏输出的动脉和回流的静脉。

四、实验展示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自观察血液中的成分。

五、讨论和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练习,加深对血液成分和循环过程的理解。

【作业安排】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并描述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拓展延伸】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组织实地参观医院或实验室,深入了解血液的相关知识。

以上为初中生物血液成分教案范本,供您参考。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血液》教案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过程;
3. 理解血液在免疫和凝血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理解血液在免疫和凝血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血液标本等;
2.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相关章节;
3.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血液组织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血液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呈现:
1. 讲解血液的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2. 介绍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参与免疫和凝血等。

三、实验观察:
1. 利用显微镜观察鲜血涂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2. 分析血液中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四、课堂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如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免疫和凝血等;
2. 分析血液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小结: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血液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绘制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概要图,让学生通过板书回顾课堂知识。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出调整和安排。

愿本教案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初一生物教案:血液教案2

初一生物教案:血液教案2

血液教案2七年级生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作课件辅助教学2、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什么?(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2、一些物质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系统)逐步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才能被人体吸收。

3、我们呼吸运动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讲授新课: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提问: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液态)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凝固)示“血液分层图”,请同学们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一、血浆血液的组成血细胞血液示血浆成分示意图,提问血浆中的主要成分示什么?(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由学生归纳出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准备
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
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
作用
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结合简短的说明。

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引入课题
同学畅谈对血液的认识。

观察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结合讨论提纲,小组交换认识,派代表发言。

结合实际展开交流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各种血细胞。

展示课件,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
教师引导,理顺学生认识,对不同观点分别处理。

设疑,引入血液的组成。

提供相关资料并组织分析,讨论。

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血细胞的显微图片及电镜下的形态。

教学过程
导言(大屏幕展示录象)
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