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最新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资料讲解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资料讲解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

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

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

2017年4月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真题

2017年4月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真题

2017年4月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真题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年4月《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学生考试成绩的名词属于()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2、下列哪个表述不是数据的特点?()A、离散性B、变异性C、同一性D、规律性3、百分等级的记号是()A、MdnB、MoC、CVD、PR4、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A、散点图B、直方图C、线形图D、条形图5、若双变量观测值的散点图几乎形成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A、|r|接近0B、|r|接近0.4C、|r|接近0.6D、|r|接近16、一组测验数据的Sx=9.48,rxx=0.91,该测验的测量标准误是()A、0.85B、2.84C、8.63D、9.057、一般来说常模可以分为()A、发展常模和组内常模B、发展常模和年级常模C、组内常模和百分等级常模D、组内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8、项目区分度指数的取值范围是()A、-0.50至0.50B、0至0.50C、0至1.00D、-1.00至1.009、以常模组的测验分数分布状态作为参照系的常模,称为()A、发展常模B、组内常模C、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10、学业成就测验中,最具有典型性且最具测量功能的客观题型是()A、填空题B、是非题C、匹配题D、选择题11、现代大型题库的建设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试的编制与实施,其测量学理论基础大多是()A、项目反映理论B、真分数理论C、现代测量理论D、经典测验理论12、1938年编制了“标准图形渐进测验”并用于测量儿童和成人智商的心理学家是()A、比纳B、韦克斯勒C、瑞文D、卡特13、在心理测量方法中,以自然观察为基础,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测量工具是()A、情景测验法B、评定量表法C、投射测验法D、自陈量表法14、统计上根据显著性水平α求出的、提供比较标准的值称为()A、临界值B、统计值C概率值D、真值15、若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值越大,则犯II型错误概论的变化为()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确定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众数17、绝对评分分数18、结构效度19、诊断性测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0、简述建立常模的步骤。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自考00452自考统计测量资料-复习资料

教育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5*2=30)1、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的理解(13)2、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的理解(14-15)3、散点图(适合描述二元变量之间的关系;右侧倾为正相关;左侧倾为负相关;越近园形;相关程度月低,越近直线相关越高)(70)4、线形图,表示事物发展演变趋势(32-37)5、条形图表示统计量之间数量关系6、圆形图表示统计事项在总体中的比例。

7、集中量数(数据集结的趋势。

代表值:算术平均,中位数、众数)8、差异量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变化幅度的值。

代表值:平均差AD、标准差S)9、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平均数为原X+c,标准差不变。

4210、年级常模的理解9311、效度、信度、(一个测验的质量)难度、区分度(一个题目的质量)的理解p11812、布鲁姆教育目标三个主要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理解16013、情景测验法的理解。

(198)14、对确定事件与概率事件的理解20615、概率的取值范围[0,1],小于0.05或0.01的概率(小概率)16、对正态分布的理解21117、抽样方法的理解21818、对统计假设的理解23519、对单、双侧检验的理解24520、Z检验(2个均数之差),F检验(3个以上均数差异) x2检验(计数数据之差)的理解二、名词解析(3*5=15)1、描述统计:是对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表达4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33、抽样误差(标准误)描述所抽样本特征量数离散程度的指标2274、方差分析: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

2955、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5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分布。

187、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与测量》简答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与测量》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统计?答: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就叫统计“统”就是指全体、全部、整个领域范围;“计”,就是计量、计数、计算。

“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有了这种对实况的准确的整体认识,我们就能更好地正确决策,有效行动。

所以统计是一种认识客观现实的工作,是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的。

2、什么是教育统计?答: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领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极为复杂的,有物的现象、人的现象和心理精神方面的现象。

它们都是教育统计要考察的对象。

另外,“总体”的范围要加以具体规定。

作出规定后,统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在所规定的全部范围内作出整体的认识,而决不能只限于局部。

3、教育统计学是哪些学科交叉结合的产物?答:各种教育现象在各种不同的时空与环境条件下,并不会都取某相同的常数值,也就是说都是变量。

关于随机变量取值的客观规律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之为对象作了专门的研究。

教育统计要从局部的数量关系来推论总体的状况,就要遵循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

4、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描述统计就是要去做一番工作,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像、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推断统计更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等。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总结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总结复习资料

欢迎阅读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值。

教育测量定值3、心理量表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据。

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特点。

等的单位。

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 与总次数N 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 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就叫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的联系。

这种联系叫做相关。

直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直线附近分布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分数。

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叫相对评分分数。

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绝对评分分数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知识点课件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知识点课件

绪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五章测量第一章绪论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认识教育统计知识点1什么是教育统计知识点2教育统计的分类知识点3教育统计学的发展历史20、谢谢第二节走近教育测量知识点1测量的定义知识点2测量的基本要素单位知识点3教育测量的定义和特点特点:谢谢第三节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内容知识点1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内容共15谢谢第四节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知识点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谢谢第二章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数据整理知识点1统计整理概述知识点2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知识点2统计分组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穷尽互斥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2.---3.1.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性别人数男女30 20合计50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人数50 55 606 8 10合计24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0119合计30谢谢第二节次数分布表知识点1组距式分组中的几个概念--••--••--••知识点2等距分组••10119合计30知识点3频数分布f。

知识点3频数分布0<fƩf <1ƩfƩf=1知识点3频数分布人数(人) f比率Σf糊涂好奇自觉7443314.598.348.3468.73合计48100.0知识点3频数分布性别人数比率(%)男女30206040合计50100布。

知识点4变量数列的编制人数比率(%)1011121314151617241454453642 1.22.58.733.528.022.42.51.2合计161100.0知识点5单项式数列的编制知识点6单项式数列编制步骤1.2.3.4.知识点7组距式数列知识点7组距式数列比率0—2--3 4--5 6100 200 50 40合计390例题301100 910 1090 910 1110 1070 990940 1190 870 1050 950 9911060 1180 970 1030 1060 992850 1060 1010 1050 960 9931050 1070 1210 1280 1180例题5组,100,以840为%)840-940合计知识点8组距式数列的编制12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人数比率%1000以下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以上61423171287.5017.5028.7521.2515.0010.00合计80100.00向上累计人数下上68020437260向下累计人数82037607480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数比重(%)组中值%)向上向下向上向下800-90037135210.023.343.316.76.78509501050115012503102328303027207210.033.376.693.3100.0100.090.066.723.46.7合计30100.0-----。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科目: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测量: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测验(标准化测验):在测量中,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就是标准化测验,简称测验。

0.6.量表: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

0.7.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时,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

1.1.数据: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

1.2.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

简答题答案0.1.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

(2)含义分别是:①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地揭示出来。

②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方法,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

0.2.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2)施测与评分程序;(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

0.3.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①间接性;②要抽样进行。

(2)所谓间接性特点,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不能直接测量,只有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施以特定刺激,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再对之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教育测量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1)测验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程序确定,常模与标准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包括项目分析与测验质量检验的具体理论和技术。

全国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历真题

全国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历真题

全国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统计学的范畴?()A.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B.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C.学校设施的统计调查D.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2、在进行教育测量时,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学生的思维能力?()A.问卷调查法B.实验研究法C.因素分析法D.推理判断法3、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统计的主要功能?()A.描述现象的数量规律B.揭示现象的因果关系C.检测教育教学质量D.预测教育教学趋势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方法属于教育测量的方法?()A.问卷调查法B.实验研究法C.测验法D.访谈法2、在进行教育测量时,以下哪些方面需要考虑到?()A.测量的可靠性B.测量的有效性C.测量的普遍性D.测量的公正性3、教育统计在教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A.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研究方向B.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推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C.提供定量分析,指导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D.通过数据来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

三、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任务。

2、请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方法。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下哪位人物不属于社会学领域的先驱?()A.奥古斯特·孔德B.赫尔巴特C.马克斯·韦伯D.埃米尔·杜尔凯姆2、社会学的定义中不包括哪一项?()A.社会学的对象是社会事实B.社会学的方法是实证主义C.社会学的目的是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D.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是社会结构3、下列哪一项不是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A.强调社会的稳定性B.强调社会的整合性C.强调社会的功能性D.强调社会的冲突性4、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A.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B.阶级斗争是不同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反映C.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D.阶级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之一5、下列哪一项不是现代社会学的研究重点?()A.城市化过程研究B.社会流动研究C.家庭与婚姻研究D.社会化过程研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 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 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教育统计: 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测量: 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教育测量: 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 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测验(标准化测验): 在测量中, 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就是标准化测验,简称测验。

0.6.量表: 在标准化测验中, 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 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

0.7.标准化考试: 在标准化测验时, 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

1.1.数据: 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

1.2.称名变量数据: 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 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

简答题答案0.1.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

(2)含义分别是: ①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 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地揭示出来。

②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 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方法, 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

0.2.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 (2)施测与评分程序; (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

0.3.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 ①间接性; ②要抽样进行。

(2)所谓间接性特点, 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 不能直接测量, 只有经过设置一定的情景, 施以特定刺激, 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再对之按一定规则, 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科目: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目录0.1.统计0.2.教育统计0.3.测量0.4.教育测量0.5.测验(标准化测验)0.6.量表0.7.标准化考试1.1.数据1.2.称名变量数据1.3.人工编码数据1.4.次数分布1.5.次数直方图1.6.次数多边形1.7.散点图1.8.线形图1.9.条形图1.10.圆形图2.1.集中量数2.2.算术平均数2.3.加权和2.4.加权平均数2.5.中位数2.6.众数2.7.差异量数2.8.离中趋势2.9.平均差2.10.方差2.11.差异系数2.12.地位量数2.13.百分等级3.1.相关3.2.相关系数3.3.积差相关3.4.等级相关3.5.点双列相关4.1.分数4.2.原始分数4.3.导出分数4.4.相对评分分数4.5.绝对评分分数4.6.常模4.7.常模组4.8.发展常模4.9.组内常模4.10.比例智商4.11.标准分数4.12.标准分数常模4.13.线性变换后的标准分数4.14.离差智商5.1.测验项目难度5.2.项目难度指数5.3.项目区分度5.4.测验信度5.5.观察分数5.6.真分数5.7.稳定性系数5.8.等值性系数5.9.测量标准误5.10.测验效度5.11.内容效度5.12.表面效度5.13.效标关联效度5.14.效标关联效度验证5.15.效标污染5.16.结构效度6.1.学业成就测验6.2.安置性测验6.3.形成性测验6.4.诊断性测验6.5.终结性测验6.6.常模参照测验6.7.标准参照测验6.8.标准化成就测验6.9.命题双向细目表6.1O.心理测验6.11.智力测验6.12.能力倾向测验6.1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6.14.学习能力倾向测验6.15.创造力6.16.自陈量表法6.17.投射测验法6.18.情景测验法6.19.评定量表法6.20.人格7.1.随机现象7.2.随机试验7.3.随机变量7.4.频率7.5.概率7.6.必然事件7.7.不可能事件7.8.小概率事件7.9.概率分布7.lO.总体7.11.样本7.12.参数7.13.统计量7.14.抽样分布8.1.小概率事件原理8.2.显著性水平8.3.虚无假设8.4.备择假设8.5.检验统计量8.6.临界值8.7.危机域8.8.I型错误8.9.Ⅱ型错误8.lO.单侧检验8.11.双侧检验8.12.检验灵敏度8.13.方差齐性检验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温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温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温习必看知识点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整体上加以把握与熟悉。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类现象量的取值从整体上的把握与熟悉,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治理、革新进展效劳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刻画图象、计算刻画数据散布特点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散布特点、隐含信息,归纳明确地揭露出来,从而更好地明白得对待和利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如何利用实际取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式,来对整体的数量特点与关系作出推论判定,即进行统计估量和统计假设查验。

测量:按必然规那么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必然规那么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持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考试(考试):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说明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考试。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绩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考试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说明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路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明白得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确实是给所测对象在必然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要达到目的就要依照必然规那么来进行一系列工作。

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

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取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式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2、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可分为: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与比率量尺。

3、在名义量尺上所指定的数字,只具有类别标志的意义,而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的意义。

4、顺序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则较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评定优劣。

5、等距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又更高,这种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性连续体系上的值,如温度,可比可加。

6、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

如身高、体重等。

能加、减、乘、除3、测量工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体现为三种东西即: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的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4、心理测量跟物理测量的两点突出差异:一间接性;二要抽样进行5、数据的种类①从数据来源分成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②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数据。

6、顺序变量、等距变量与比率变量的区别;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不具有相等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等距变量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能做加减运算。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7、数据三个特点①数据的离散性②数据的变异性③数据的规律性8、统计一批数据的次数分布两种方法:一、按不同的测量值逐点统计次数;二、为了简缩数据以区间跨度来统计次数。

如分数段统计9、编制简单次数分布步骤①求全距②定组数③定组距④写组限⑤求组中值⑥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10、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11、累积次数分布表还分成“以下”累积次数分布表与“以上”累积次数分布表两种。

“以下”累积其目的在于反映位于某个分数“以下”的累积次数共有多少12、次数分布图两种表达方式: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13、次数分布曲线按形状有各种不同类型①单峰对称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也是这一类型曲线中的一种②非对称曲线即偏态分布。

正偏态: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在一些考试中,若题目偏难,多数考分偏低时,可形成正偏态分布。

而负偏态的次数分布偏向正好与正偏态相反14、几种常用统计分析图: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和圆形图。

15、圆形图有其独特的功能,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16、集中量数有三个作用①向人们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②集中反映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③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17、集中量数有多个种类,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种。

其中算术平均数是使用最普通的一个集中量数。

18、中数在下列情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①数据分布中有个别异常值或极端值出现时,用平均数作分布的代表值倒不如用中数作分布的代表值来得客观合理②在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的数据只有次数而没有确切数量时③在一些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或一般的民意问卷测试中,通常向被调查对象提出一些事项,要求被调查对象对这些事项排序。

那么,在这种资料的信息数据整理分析中可应用中数来概括各个事项的总体排序结果19、常用的差异量数是平均差、标准差和方差等指标20、差异系数又称为变异系数和变差系数,用符号CV表示。

差异系数是一种反映相对离散程度的系数,即相对差异量数。

它消去了单位,因而适合于不同性质数据的研究与比较。

21、数据在次数分布中所处的地位可用百分等级来表示。

百分等级也称百分位。

用记号PR表示。

百分等级反映的是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在0到100之间取值。

如百分等级PR=75,与其对应的这个百分位数,读作第75百分位数,记作P7520、相关:统计学上用相关系数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强度与方向。

如相互关联着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之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变化方向一致是正相关。

如相互关联着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反而减小,变化方向相反是负相关。

相关系数用r表示, r在-1和+1之间取值。

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相关系数r的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r=0,称零线性相关,简称零相关;相关系数|r|=1时,表示两个变量是完全相关。

当0.7≤|r|<1,称为高相关;当0.4≤|r|<0.7时,称为中等相关;当0.2≤|r|<0.4时,称为低相关;当|r|<0。

2时,称极低相关或接近零相关21、积差相关是应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2、等级相关适用的几种情况①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一列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如对学生的绘画、体育测试成绩排名就属顺序变量数据②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或两列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进行粗略评估得到。

如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可测验加以测量但学生的课文朗读水平却只能根据若干准则由老师给予大体的评估。

点双列相关适用于双变量数据中,有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数据,如体重、身高以及许多测验与考试的分数;另一列数据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数据,如性别23、原始分数的意义必须要跟一定的参照物(系统)作比较,才能真正明确起来。

原始分数意义的参照物大体有两类,一是其他被试的测值,即其他被试在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态;二是社会在所测特性上的客观要求,即被试在所测特性上发展应该达到程度的标准24、常模总是指某一具体测验(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其名称所指特性)上的常模。

常模总是特定的、具体的,是就一定人群在具体测验上的表现来说的。

常模又可分为发展常模与组内常模两大类。

发展常模又有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之别,组内常模又有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之别25、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常模这一科学概念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他最早建立了智力测验的年龄常模。

发展常模就是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一般水平26、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27、组内常模又可分为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两个类别。

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就是该分数在所属分数组中,取值比它小的分数个数占该分数组总个数的百分数。

百分等级值只有可比性而无可加性,不能累加求和与进一步求平均;这是百分等级常模的一个局限所在28、一个测验分数的标准分数,就是以它所属分数组的标准差为单位的,对它所属分数组的平均数的距离29、难度指数(p)取值越大并不意味着项目越难,而是越易;指数p的数字值与其代表的含义,方向恰好相反30、三种偏态分布:如果一个测验对某一被试团体来说,难度相对显得大,那么,被试团体中大多数人就会得低分,被试总分分布就会形成正偏态分布;如果一个测验对某一被试团体来说,难度相对显得小,被试团体中就会有很多人得高分,总分分布就会形成负偏态分布;假定被试团体在某一特定方面,其水平分布事实上是呈正态分布的,若测验项目的难度确能做到对这个被试团体来说是恰当的,那么对这个团体施测这一测验,所得被试测验总分分布自然也会呈正态分布31、“高、低分组求得分率差”的办法就是将全体被试按总分多寡加以排队,然后取得分最多的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得分最少的27%的被试作为“低分组”,最后求这两个组上项目得分率(通过率)的差来作为区分度指数的取值31、人们就使用两个平行形式测验来测查同一批被试,这样也可获得同一批被试的两批独立测值,从而通过求相关系数,估出测验的信度32、效度验证工作大体分为三类即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构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又包含“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这两个小类别33、测验即使相当有效,效度系数r XY的取值也很少能超过0.70,一般取值能达到0.40就相当不错了34、根据课堂教学运用测验的一般顺序来分可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

根据解释测验分数的方法不同可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两类。

根据成就测验的实施方式与测验载体,我们把成就测验分成口头测验、纸笔测验和操作测验35、纸笔测验优点①提高测验的效率,即同时可以进行大团体的测验②便于完整记录学生在题目作答上的反应③便于施测和评分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学业成就测验的信度与效度④便于对测验中答题信息的分析研究36、课堂成就测验特点①简易性②灵活性③随意性④测量性能较差37、对教育目标分类的认识:布卢姆认为作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中的行为目标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它们依次是知识(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①知识:回忆或辨认某些特定的事实②领会:初步理解材料的意义③应用:能够运用已学过的材料④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以便了解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⑤综合:把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的能力⑥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的价值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如对小说、诗歌、电影、哲学流派、环保方案、测验设计等作出价值判断的行为与能力38、我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目标层次分为识记、理解(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这四个层次39、学业测验中考试题目类型分为客观题、主观题40、客观题:有一些考试题目,如果评分规则一旦明确下来,只要依照这些规则,无论谁去评分,都会得出相同的分数,典型的客观题类型常见的有填空题、简答题、是非题、匹配题、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等。

简答题和填空题适合于测量相对简单的学习成就。

是非题这种题型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容易猜测,(猜对的可能性有50%),二是适合于用是非题来测量的学习成就其范围有限。

多项选择题更适合于测量具有较复杂结构的学习成就41、主观题型如论述题、证明题、计算题、作图题、作文题等42、心理测验主要用途①人才选拔②人员安置与人事管理③临床心理学研究④学校心理服务⑤建立和检验假设43、智力测验在国内常见①比纳智力测验②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③韦克斯勒智力测验④瑞文标准推理测验⑤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44、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外在的行为,即代表这个人的创造力45、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三种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46、人格测验的方法与类型主要有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法、情境测验法、评定量表法47、客观世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分为两类:确定性现象不确定性现象48、按照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取值范围在区间[0,1]上,如某个事件概率为1,表示该事件肯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在实际研究中更多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人们把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如概率小于0.05,或0.01,称为小概率事件49、一个离散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指这个随机变量所有取值点的概率的分布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