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2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2两次工业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

典例1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 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
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
3.影响 (1)工业部门:诞生了一些新兴工业,传统工业也得到巨大进步, 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 主义过渡。 (4)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11年福州质检)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 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 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2)表现 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 本形成。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 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2.进一步发展 (1)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 加密切。 ②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 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表现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②亚非拉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 家的产品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①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 中外资产阶级革命家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6讲 中外资产阶级革命家课件 人民版

• ②克伦威尔由于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他的 保守性又不断体现出来。这主要表现为驱 散议会和“小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大 权独揽,建立起护国主政权,开始脱离人 民,实行军事独裁,为封建君主复辟开辟了 方便之门。
• 但是,克伦威尔并没有颓变为封建君主, 他所代表的仍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采取了若干开明措施,仍促进了英国社会 的发展。
• 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 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 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 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 材料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 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 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 袁君之力实多。”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 先行者。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 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孙中山先生刚强坚毅,愈挫愈勇,临 终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 力。
(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并捍卫共 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先 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之后,为了维护 共和制度,从“二次革命”到护法运 动,孙中山先生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实现国家制度的 世俗化,政教分 离和军政分离
改革领域 主要措施
主要作用
推行国有化政
经济方面
策,以赎买方 式收回外国资 本控制的企业, 废除农村的封
为国民经济现 代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建义务
改革领 域
主要措施
主要作用
文化教 育方面
关闭宗教学校, 建立起各级各类 学校,传授现代 知识;推行字母 改革,坚持字母 拉丁化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变革,否 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发展了牛顿力学。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 物理学的发展
成就
内容
影响
量子论
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诞生。人 得类 革对命微性观的世进界步的;认量识子取论 和相对论的创立构成了现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 代物理学的基础。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一 物理学的发展
(一) 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 应用机器成为可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
进程
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动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 推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北美被广泛应用。
促使机器工厂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形成许多工业城
运动的实质。
力学为启蒙思想家探求人类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在一片“牛顿被推翻了”的叫喊声 中,爱因斯坦说:“可是人们不要以为,牛 顿的伟大工作能被这一理论或者任何别的理 论代替。”
的法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史料二说明了牛顿力学体系是整 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物 理概念将长期指导着我们的物理 学思想。
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形成;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考点三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二十世纪中期(二战)至今。
信息技术: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美国
概况 建立起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章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件人民版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章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件人民版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 随堂训练
互动课堂
自主学习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家国同构,其本质就是家、家族、国家在 结构上的同一性,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庭的延伸。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 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 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 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系统认知] 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1)周灭商后,其人口和军力无法控制全国的广阔区域,所以需要诸 侯国来镇守。
(2)当时还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各个地区差异较大,需要 通过分封来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
(三)读图明史——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有哪些?
[系统认知]
分封制的特点
(四)史料探史——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史料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 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①,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②……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变革③,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④,分封同姓、异姓诸 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⑤,进而演变成 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⑥。……总体来看,周天子虽 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
政治实体⑦。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探究] 根据史料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1讲(人教版)

• 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传承的父子方相式传
有__________和兄终弟及。 • (2)夏商的政治特点:王权具神有秘 ________色彩。
(3)夏商的行政制度① ②中 地央 方: :设 封有 侯相 和、 伯卿 ,士 定等 期, 向掌 商管 王政 纳务 贡。 , 并奉命征伐。
• (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具有 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
二 宗法制问题 主题1 大宗与小宗
• 图解:

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
的亲疏、嫡庶之别,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并不是一成不变,每一宗都实行嫡长子继承
制。
主题2 宗法制的影响
• 导读 (1)注意材料的来源(出处);(2)注意材 料中的显性信息;(3)注意图例表示的内容。

本史料反映出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
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从布局上,王
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
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主题3 分封制的作用
• (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 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 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 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 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一 分封制问题 主题1 分封制的目的
• 史料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 蔽周室。
• ——顾炎武

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
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主题2 分封制的对象与布局
• 史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 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古时期的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

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古时期的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

内容索引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度
产生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 世纪后逐渐与封土 联系在一起
内容
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 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4.帝国的文化 (1)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 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沟通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 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 发展。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南亚 (1)笈多帝国 ①概况: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 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②宗教: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 治者称苏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2.东亚 (1)日本 ①中央集权制建立: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 “大化”,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 中央集权国家。 ②庄园制与武士: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 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③幕府政治: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 权。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 影响。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解析:选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 开发,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 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 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 A 项错误;提高关 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 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 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 C 项错误。
1.(2013·高考全国卷Ⅰ,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 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 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 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了缓和危机,通畅国际贸易渠道,巩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 的地位,罗斯福上台后提出了一些比较缓和的外交政策。 (1)罗斯福上台伊始就发出对苏友好的信号,1933 年 11 月, 美苏两国正式建交并就债务问题、赔偿问题和宗教问题达成 谅解。 (2)1934 年 6 月,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了长期 以来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以此来缓和美国与西方各资本主义 国家的关系,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胡佛的某 些措施被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作答。A 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矛盾;B 项与罗斯福新政相悖; C 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自愿 减少耕地”;D 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 福新政所借鉴。
2.(2015·高考海南卷)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 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 40%提高至 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 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9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9讲(人教版)

• (3)意义
•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 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 ②这一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并从理论 指导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 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的 创立,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 展。
走向193陕5年北10吴月起,镇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于 ③胜利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
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 会师。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
危为安。
(3)意义②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 长征 精神,
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③开始了革命新局面。

史料表明抵抗侵略、追求解放、浓
二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阶段的探索
• 1.探索历程 • (1)探索期:成立至大革命失败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 识到了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1922年,中 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第一次在 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纲领。
•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第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 [考 纲]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新民 主主义革命。
• [课 标]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 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 年之前)。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1.五四风雷 • (1)背景: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2)经过
• 【易混易错】 关于红军长征方面理解的误 区
• (1)三大主力会师会宁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 其中“三大主力”没有“红三方面军”;不 应把吴起镇会师与会宁会师混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 新人教版

(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 万两白银
口岸通航等
返回导航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 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负责外交、通商事务的__总__理__衙__门___,
——摘编自 2011 年全国卷 史料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 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 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 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 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返回导航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提示] 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 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的 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的方式维护政权。
返回导航
(2)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在思 想上和组织上的体现。
为太平天国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太平天国进入__全__盛___ __时__期___。
(5)天京变乱: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日益封建化,内部等级森严,
诸王之间混战。__1__8_5_6___年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
(7)运动失败:1864 年__天__京___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联合剿杀下
返回导航
第8讲 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1讲(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综合复习课件:第21讲(人教版)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 审题突破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粮食计 划供应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材 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 粮食供应不涉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故排 除A项;材料不涉及自然灾害问题,故排除C 项;国民经济恢复的时间是1952年,故排除D 项。因此选B项。
• 3.影响
• (1)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 (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丧失了发展的 良机。
• 【易混易错】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 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 “左”倾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题1 实施的条件
• (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 化建设提上日程。
基本3%完,成资,使本社主会义主经义经济济由成7分%在降国低民到经济1%中以占下了绝。对的优
势。
主题3 图解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的失误
• “大跃进”对自然环境、国民经济和当时人 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利影响 。
•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 炼钢,毁掉不少山林,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 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环 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 (1)必要性: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 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对 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创造必要的条件。
• (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本史料反映了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 努力的作用。
• 史料三 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 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 108万吨,生 铁产量为1 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 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 根本不能本用史料。反估映计了全炼民钢大铁炼钢在铁全运国动造约成损人失力、20物0力亿、 元。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历史人物分析
古代历史人物
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奠定中国封建社会 基础。
汉武帝
开疆拓土,巩固大一统, 推行儒学,开创汉朝盛世 。
唐太宗
开创贞观之治,促进民族 融合,完善科举制度。
中世纪历史人物
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巩固唐 朝统治,促进经济发展。
朱元璋
建立明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定《 大明律》,推动文化发展。
古代历史
古代史概述
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 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不 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
点。
古代政治制度
介绍古代国家的政治体 制、官僚制度及权力结 构,分析其对当时社会
的影响。
经济与文化
探讨古代社会的经济基 础、贸易交流以及文化 成就,如哲学、文学、
艺术等。
科技与发明
概述古代科学技术的进 步和重要发明,如四大 发明等,及其对后世的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通过专项练习和强化复习,提高掌握程度。
复习方法与计划
01
模拟考试
02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 试环境和考试流程,提高应试能 力和心理素质。
应试技巧与策略
审题技巧
学会准确把握题意,提取关键信息,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失 分。
应试技巧与策略
答题规范
按照规范要求答题,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答案一 目了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历史复习策略与技巧
复习方法与计划
制定计划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将知识点按照时间线和主题进行分类,合理安排每天的学 习任务和复习时间。
复习方法与计划
思维导图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人教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件 人教版必修2
加强(jiāqiáng)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②法家的抑商思想随法家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被付 诸实践
2、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时间:战国时期 商鞅的重农 ①严格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抑商政策: ②征收较重的租税
③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实行盐铁官营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汉高祖严禁商人(shāngrén)购置土地;
(2)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城镇发展特点: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 接监视。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 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第十六页,共24页。
第十七页,共24页。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清代北京(i jīnɡ)前门商业区
第十八页,共24页。
清代北京(běi jīnɡ)节日集市
秦统一(tǒngyī)货币示 意图
第八页,共24页。
大食金币(jīn bì) (唐长安出土,是中国境内 发现最早的阿拉伯铸币)
第九页,共24页。
波斯(bō sī)萨 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jīn bì) (唐长安城何家村窖藏)
第十页,共24页。
徽商(huī shānɡ)的房宅
山西(shān xī)平遥市城楼
第十九页,共24页。
清代苏州繁忙(fánmáng)的怀胥桥商市
第二十页,共24页。
• 请阅读教材,思考一下在中国(zhōnɡ ɡuó)哪 些朝代,商业获得了发展,哪些朝代却受到了 压抑?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三、重农抑商政策(zhèngcè)
1、重农抑商政策提出(tí chū)的原 因①: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
6、对重农抑商政策 (zhèngcè)的评价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3 读史用史· 史论结合 ⊳主题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一 人物 言论 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①粮仓,在加拿大有 帕尔默(美国 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 史学家) 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 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②煤烟污染最 梅雪芹(清华 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20世纪初期,美国 大学历史学 的工业中心城市,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德国工业 教授) 中心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烟幕所笼罩,晾晒的衣服变 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2 深化拓展· 注重研思 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1)手工作坊是封建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分散经 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一般不存在雇佣关系。 (2)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雇 佣与被雇佣关系。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实现 了机器大生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 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 织形式。 (2)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 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这两大对立阶段。
提素养 探究学习4环节 考点一 改变世界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 1 知识串讲· 助学助记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背景 (1)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 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 场。 (2)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手工 工场日益兴旺。
2.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1)在工业革命进程中,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工业发挥了日益 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明 显加快。 (2)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 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3)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 步伐。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共101张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共101张PPT)

B
3.(2018·云南保山二模·29)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
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
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
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
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
认识到( )
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A.民族意识开始不断觉醒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1894.9.17 平壤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
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
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
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
日本还透过近代欧美国家通用的国际公法理念与近代的主权国家思想在条约第一款特别声明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而且在条约中朝鲜方面没有使用中国光绪年号这体现了明治政府的真正目的是想借自主与平等之名以否定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以便此后日朝间如有任何纠纷日本可据此以拒绝中国的介入与干预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2015石家庄一模)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
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
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
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
见,梁启超认为( ) A.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A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完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中日甲

高考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22张PPT)

高考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22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积 极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世界文明
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 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才轻品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 质低下
消 极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 侯。
——柳宗元《封建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利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1)概念:(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基础:井田制 (3)内容:对象、权利与义务 (4)特点: (5)影响 (6)历史遗存: 封建皇族分封;某些姓氏的起源;地名简称等。
归纳提升:1.秦朝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非中央集权) (1)制度完备。三公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 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世袭;三公相互 牵制。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2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2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
第二页,共41页。
第三页,共41页。
第四页,共41页。
• 提示: • ①是日本侵略者在华暴行恣意泛滥的结果;②是日本侵略
者侵华政策长期(chángqī)发展的结果;③不是偶然的;④ 值得中国人民、日本人民以及其他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深 思。
第五页,共41页。
第六页,共41页。
• 提示: 战场(zhànchǎng)发挥了主要的作用,迟滞了日本侵 略中国的进程;在战略相持和反攻阶段,敌后抗日战场 (zhànchǎng)变为抗战的主战场(zhànchǎng),并最终取得了 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

(1)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现 了全民族的抗战。

(2)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
抗击 和牵制着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战的中
流砥柱。

(3)提出《论持久战》,坚定了全国(quán ɡuó)人民抗战
胜利的信心。
第三十三页,共41页。
• 2.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Huádōng)日本占领区的爱国 人士撰写对联 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多天袁皇
帝;封疆何窄,两
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
联讽刺的可能是( )

A.袁世凯洪宪帝国 B.伪满洲国

C.汪伪政权
D.重庆国民政府

答案:C
第三十四页,共41页。
第十六页,共41页。

易错点

1.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可从领导因素、民众因素、国际因素
三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fēnxī)。

2.从全民族抗战的视角考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 考情
三年6考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行省制 1.内容:地方设行省,有军事、经济大权,边远地区设 宣慰司 。 _______ 中央集权 ,是我国_____ 省制 的开端。 2.影响:加强了_________ 四、选官制度
察举制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人才,孝廉 1.汉代:实行_______
(2)思想控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
股取士、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机构:秦的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 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设军机处。 (4)官吏的选拔和任免:从秦朝废除分封制后,官吏任免
由皇帝决定。隋唐实行科举制,一直延续到近代。
(5)完善监察制度:皇帝通过设置监察机构,来监察地方
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探究】唐太宗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的政治运行 机制有何积极影响? 提示:(1)态度:唐太宗认为宰相的设立可以避免专制集权的
弊端。
(2)积极影响:设三省六部,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 干的不足;相权三分,既互相制衡,又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 行政效率。
但不符合题意。
【史料链接】科举制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 宗族,例应回避①。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
校阅。乾隆九年(1744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
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矣②。
——《清史稿·选举志》
【解读】本材料主要描述了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具体解读 如下:
内侍机构 。 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
2.清朝: 皇权 受到很大限制。 (1)清初沿用议政王大臣会议,_____
南书房 ,参与机要,但皇权仍受限制。 (2)康熙帝设_______ 军机处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 (3)雍正帝时设_______
皇帝 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_____ 六、君主专制制度的社会影响
大区别。(1)宰相制下,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
官之首‛;(2)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者,本身 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 支持与信任,而非制度设计的授权。与以往的宰相比,权力相 差甚远,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以文释图: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伴随着 两大矛盾:(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 完善、元朝的中书省制度都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
2.有人认为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正确吗? 提示:错误。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而是继承基础上 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3.有人认为明朝内阁就是变相的宰相制度,明朝的内阁首辅就 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对此你有何认识? 提示:这一说法错误。明朝时期的内阁制与前代的宰相制有重
——赵翼《檐曝杂记》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权。 (1)由史料信息①可以看出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 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
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
治……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 “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 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 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主 要朝代的评论。(1)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的帝国时
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社会面临深重危机。
主题2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史料探究】
1.察举制及九品中正制 材料一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 ——《晋书·段灼传》
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材料二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
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令,余以年 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2)启蒙运动中,不少英法思想家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公正
的制度。英国在19世纪中期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
选拔,渐渐形成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故称科举是中国
的第五大发明。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和趋势 1.变化: (1)察举制:汉代,由官吏察访、推荐授官。
(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由中正(品评官)评“品
级”,依据品级授官。
(3)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北宋,明清走
向衰落,1905年废除;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2.趋势:
(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 才能。 (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 考试。 (3)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 开。
确保了国家的安定和高度统一。但造成权力过于集中,
易形成独裁局面,不利于民主的发展。
1.据《旧唐书》记载,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元)万顷 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唐代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宰相之
权”?
提示: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门下
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
上闭关锁国隔断了中外联系和交流,逐渐拉大与西方差距。
【典题例证】(2013·山东文综·T12)
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
拟者应是( A.中书省 C.军机处 ) B.内阁 D.礼部
【解析】选C。从图片中的‚上谕‛‚钦此‛等词语来看,属 于皇帝诏书的语气,由此可以判断是军机处跪受笔录,向下传 达政令。因为在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之后,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 2.魏晋南北朝:采取___________ 步入仕途。
3.隋朝: (1)内容: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官,隋炀帝设进士 科举制 形成。 科,_______ 特权垄断 ,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 (2)影响:打破_________
2.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 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探究】据此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提示:原因:明太祖认为宰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措施:裁 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名家评史】 【观点】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 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 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
——钱穆《国史新论》
【解读】作者认为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奠定了中国传统政 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原因在于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 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 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
【观点2】虽然中国的科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了,这种
传统却以另一种方式被传承下来。如今各个国家普遍设立考试 制度,这是从以前的中国科举制度转变而来的。尽管其内容改 变看,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 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 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废除。现在我们可以
【探究】概括材料反映的现象。分析统治者推行科举制的目的。 提示:(1)现象:因为科举是士人做官的主要途径,所以时人 对此乐此不疲。(2)目的就是要借此吸纳更多的人才,以维护
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借此控制天下士人的思想和行为。
【名家评史】 【观点1】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 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 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探究】根据材料二,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 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提示:(1)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2)共同特点:封闭性、
垄断性。
2.科举制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 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 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 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 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王定保《唐摭言》
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 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 (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_____________ 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2)设内阁。 殿阁大学士 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 ①形成:明太祖设___________ 内阁 形成;明宣宗时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 事;明成祖时_____ 票拟权 。 有了_______ ②特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1)由史料信息①可以看出,选官的形式由原来的世袭、
推举到现在的考试;依据史料中‚例应回避‛可以看出,该制 度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和公开。 (2)由史料信息②可以看出,清政府对科举考试的各个环 节加强了保密措施,要求皇室及贵族子弟一体回避。
二、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 1.主要特点: (1)加强君主权力:秦朝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代 利用新儒学思想来神化皇权,唐宋元等通过分割相权、弱化地 方事权来加强君主权力,明清进一步强化了君权。
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
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
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美]本杰明·艾尔曼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本杰 明·艾尔曼对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评论。 (1)科举制不但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 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有 利于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
(2)中央与地方割据的矛盾。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对地方控
制。选官制度经历了由世官制到科举制的演变,使中央集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