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427775c3c1ec5da50e27032.png)
关于我国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对策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工业产品的大量需求,从而带动了工业的发展,然而,工业的大量发展,伴随着的是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一、酸雨的定义:1、酸雨的定义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2、评判酸雨的标准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3、我国酸雨形势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80 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 170 万平方公里。
到 90 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 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 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 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 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 30% 以上。
二、酸雨的形成1、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d6e35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8.png)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防治酸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种方法是减少排放污染物。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来自于工业、交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来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可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加强环保法律的执行等。
第二种方法是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
及时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酸雨的发生。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三种方法是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酸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渐进的,因此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例如,可以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更新。
第四种方法是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防治酸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对,才能有效地减少酸雨的危害,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酸雨的缓解及应对方案
![酸雨的缓解及应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26a205581b6bd97f19eadc.png)
酸雨的缓解及应对方案一、酸雨简介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
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冰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酸雨(acid rain),即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的天然排放源1. 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2. 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
3. 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4. 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5. 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氮氧化物即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和,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
6. 细菌分解:即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74d18b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3.png)
初中化学: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 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b5c233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c.png)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酸雨对建筑的危害1、酸雨对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危害酸雨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砂砖)表面硬化溶解水泥,出现空洞和裂缝,强度下降,建筑物损坏。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容量和城市景观,被称为“黑壳”效果。
我国雾都重庆“黑壳”效果相当明显。
天然大理石通称汉白玉,3年后用酸雨洗净,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3-8年。
大理石含钙量特别多,最怕酸雨侵蚀。
砂浆混凝土墙面被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分析这种白霜是石膏(硫酸钙)。
例如,有两座高157米尖塔的着名德国科隆大教堂,石壁表面已经腐蚀凹凸不平的“酸筋”。
进入世界遗产名单的着名印度泰姬陵,由于大气污染和酸雨的腐蚀,大理石逐渐失去了光泽,乳白色慢慢变成了黄色。
2、酸雨对金属文物的危害酸雨也腐蚀了金属文物的古迹。
例如,着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铜片因酸雨疏松,一触即发(1932年检查完毕),必须进行大修(1986年女神像成立100周年时修复)。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荷兰中部尤特莱希特大寺院有一套音韵钟,是17世纪铸造的名钟。
三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听那个声音。
但是,在过去的30年里,钟的音程出现了问题,音色逐渐变得不明亮。
钟是80%的铜制的,敲钟时反复振动铜锈逐渐剥落,酸雨腐蚀进入钟内。
在欧洲,镶有中世纪古老彩色玻璃的教堂等建筑超过10万栋。
这些彩色玻璃教堂和其他古老的建筑一样,不能逃避酸雨的袭击。
3、酸雨对保护涂层的破坏各种交通工具和许多仪器设备、电力和通信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涂金属、非金属和有机涂层保护。
但而,酸雨对这些保护层,尤其是金属保护层的腐蚀非常快。
关于油漆类防腐涂层,酸雨对油漆膜的光泽、颜色、粉化破坏也很快,对于普通油漆,使用1-2年,出现明显的失光和变色,3年后出现明显的粉化缺陷。
二、酸雨防治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
![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a250b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f.png)
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与防治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大量酸性物质的降水现象,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酸雨除了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对植物生态环境造成重大损害。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1. 与植物的生长有关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土壤中的铝、锰等重金属离子释放,这些离子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氢离子也会对植物的根系造成损害,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无法正常吸收养分和水分。
长期积累下来,酸雨会造成植物长势萎缩,成长受阻,死亡率增高。
2. 影响植物的繁殖能力酸雨对植物的繁殖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土壤腐化和生态失衡的情况下,植物很难繁殖,甚至无法达到正常的生殖标准,导致植物种群的数量和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3. 扰乱生态平衡诸如森林、农田、湿地等各种植被地带都会受到酸雨的影响,演化成生态失衡的状态。
植物的死亡会导致土壤缺水、侵蚀、土地流失等现象,反过来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酸雨防治方案1. 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生态系统的监控是酸雨防治的重要一环。
通过监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酸雨对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2. 减少排放有害物质减少排放有害物质也是祛除酸雨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推广绿色环保,减少有害气体和废物的排放,降低环境的污染水平。
3. 多植树造林增加绿地多植树造林可以尽可能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同时,多种植物也可以帮助减轻土壤中铝、锰等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4. 合理利用化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肥料也是酸雨防治的一种有效途径。
根据不同植物的种类和栽培方式,科学制定给肥和施肥方案,减少化肥和农药过剩使用的情况,减轻植被界面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5. 治理污染源对于直接排放酸性物质的罪魁祸首,采用监管和治理来防治酸雨。
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648b70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d.png)
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危害有哪些酸雨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怎么防治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酸雨的形成原因,一起来看看吧!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顾名思义,就是酸性的降水。
自然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常温时溶解于雨水中并达到气液相平衡后,雨水之pH值约为5.6,若被大气中酸性气体污染,pH值则小于5.6。
因此,酸雨就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和雹等大气降水。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两种。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如果形成酸性物质时没有云雨,则酸性物质会以重力沉降等形式逐渐降落在地面上,这叫做干性沉降,以区别于酸雨、酸雪等湿性沉降。
干性沉降物在地面遇水时复合成酸。
酸云和酸雾中的酸性由于没有得到直径大得多的雨滴的稀释,因此它们的酸性要比酸雨强得多。
高山区由于经常有云雾缭绕,因此酸雨区高山上森林受害最重,常首先成片死亡。
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我国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例约为10∶1。
酸雨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2、NOX经气相反应生成H2SO4、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SO4和NO3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SO2、NOX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4和NO3;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4和NO3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SO2、NOX,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4和NO3。
论文。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论文。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cb09b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b.png)
论文。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工业的发展,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性气体。
这些气体在高空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了硫酸和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这些酸性气体也会与氨气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进一步加剧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它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等。
同时,酸雨还会损害建筑物和文物,加速金属的腐蚀和石材的风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酸雨的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其中包括减少燃煤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采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土壤修复和植树造林等。
此外,全球各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4HNO3等酸性物质,导致降水酸化。
此外,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甚至CO2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酸雨。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它们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与水结合后形成酸性物质。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主要由NOxSO2等大气污染物与水分反应形成。
除此之外,还有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
酸雾和酸雨的形成还与臭氧等氧化性物质有关。
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环境酸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硫酸约占60%~65%,硝酸约30%,盐酸约5%,有机酸约2%左右。
二氧化硫是硫酸的主要排放源,主要来自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
全球每年人为释放的二氧化硫约1.6亿吨。
氮氧化物则主要来自高温燃烧,如汽车发动机和矿物燃料燃烧。
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自然源相比数量上虽然大体相当,但因自然界自我清洁能力有限,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硫量居多。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ppt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db18587f1922791788e847.png)
物质。
4
3、
5
酸雨的形成:
自然现象导致酸雨:例如,火山喷发后会 产生含硫酸或盐酸的雨,雷电可以使雨水 中含硝酸等。
人类活动造成酸 (在我们烧的煤中,一般含有2%左右的硫元素) 雨:发电厂、钢 铁厂、冶炼厂家 家户户的小煤炉 燃烧矿物燃料; 汽车发动机;焚 烧垃圾等。
6
4、酸雨的危害
7
酸雨的危害
•对土壤生态的危害
8
酸雨的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 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 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 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
9
酸雨的危害
•对建筑材料的危害
腐蚀文物古迹、建 筑物、工业设备和通讯 电缆等。
10
11
12
酸雨的危害
• 对人体的危害
酸雨或酸雾对人类的最重要影响是呼吸系统的问题,酸性物质会对肺的 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儿肺脏支气管相对较重, 酸性物质容易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对末梢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造成损害。 这可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轻者可引起咳嗽、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 炎症;重者可产生呼吸急促、胸痛,甚至可发生肺气肿及肺心病。此外,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若形成酸雾,侵入人的肺部,能够导致肺水肿、肺硬 化另外大量研究表明,SO2对于在呼吸道中起主要防御功能的肺泡巨噬细 胞有严重损伤作用,其后果将会使呼吸道感染,肺肿瘤的发生机 会大大增加;当 SO2经过呼吸道被吸收后,约40%~90%进入血 液而分布于全身,也有部分被红细饱吸收并有 2/3 的进入红细胞 内部,引起血液 pH 值显著下降,使肺泡动脉血氧压差发生变化。 大量吸入酸雨中的 SO2后,人体会感到窒息并引发细胞毒性, 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也产生一定的损害。
酸雨的形成危害
![酸雨的形成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96916bff453610661fd9f480.png)
(7)严格管理汽车尾气,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汽车尾气 是它的主要排放源。
(8)依靠国家综合治理酸雨的政策和法规,加强酸雨的监测,建立 大气酸源降预报。 (9)降低南方酸雨的标准。 (10)农林生产上采取一些可行的办法来防治酸雨对水土和作物的危 害,也应是一种有益的对策。
五、问题与展望
我国近年来对酸雨的形成及其来源作了较系统 的研究,基本摸清了酸雨的形成机制及局地酸 雨的来源。但就酸雨的总体研究还存在不足 。
浅析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动物学 王晓佳
一、酸雨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二、我国酸雨的形成特点和分布 三、酸雨的危害 四、酸雨的防治措施 五、问题与展望
一、酸雨的形成和历史发展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 气降水。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急速发展,用煤 量大幅度增加,大气污染导致了建筑物四壁出 现脱落现象。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1872年首 先提出了“酸雨”这一术语。
近年我国SO2排放情况(单位:万吨)
三、酸雨的危害
(1)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可使土壤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酸雨对土壤的
影响之一是植物营养元素从土壤中淋洗出来,特别是 Ca、Mg、Fe等阳离子迅速损失,使土壤营养状况降 低,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另一个影响是土壤中某 些微量重金属可能被溶解,一方面造成土壤贫瘠化, 另一方面有害金属如Ni、Al、Hg、Cd、Pb、Cu、Zn 等被溶出,在植物体内积累或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加 快重金属的迁移。
(1)依靠国家综合治理酸雨的政策和法规,加强酸雨的监测,建立 大气中酸沉降预报和致酸污染最优控制模型。
(2)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 (3)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 (4)开发和使用节煤清洁剂和致酸物质适用控制技术。 (5)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全程环境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发展城市集中供热。
防治酸雨措施
![防治酸雨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1632d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e.png)
防治酸雨措施
酸雨是指降雨中含有酸性物质的一种自然现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防治酸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少排放酸雨源:包括降低工业、交通、农业等各个行业的排放量,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 加强污染物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4. 加强森林保护:加强森林保护,扩大造林面积,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5.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推进全球环境治理。
6. 宣传教育:加强酸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以上措施可以综合采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1/ 1。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ppt课件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69c03701f69e31433294b1.png)
2、酸雨的成分
硫酸 60—65%
燃烧矿物燃料
硝酸 30%
汽车发动机
盐酸 5% 焚烧垃圾,使用氯化氢
有机酸 2%
3
酸雨的分类
•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两大类。
•
湿沉降是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
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
15
酸雨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我国是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大气污染及酸沉降污 染已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材料、能见度 和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 发展。有关研究对我国1995年二氧化硫排放所造成损 失的估算表明: • 1995年对农作物、人体和森林影响所造成的经济 损失分别为218亿元、172亿元和776亿元,共计约为 1165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 • 每吨二氧化硫的经济损失约合7915元; • 这一估算没有考虑对水体以及对材料、建筑物腐 蚀的影响,
13
• 此外,酸雨或酸雾也可刺激人的眼睛,致使沙眼患病率提高,酸雨 污染较重区的沙眼检出率与污染较轻区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14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酸雨使土壤中的有 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一方面使饮用水水 源被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铅、 镉会在鱼类机体中沉积,人类因食用而受害,可诱 发癌症和老年痴呆,再次,农田土壤酸化,使本 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 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 人类 摄取后, 中毒,得病。据报道,很多国家由于酸雨影 响,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 到正常值的10~100 倍。
酸雨形成危害与防治1
![酸雨形成危害与防治1](https://img.taocdn.com/s3/m/ae8950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9.png)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01
03
02
强化环保法律意识
加强环保法规宣传
07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酸雨问题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它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许多植物受到侵害,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人类呼吸系统遭受影响,应及时加以解决。国际合作和科技创新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持续加强酸雨监测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鼓励企业开发环保技术和产品
支持环保技术研发
增加环保产业资金支持
加大环保产业投入
加强环保技术应用
推动环保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强化企业环保责任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环保信息披露
落实环保责任
落实企业环保责任是保障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共享技术
探索新型环保解决方案
联合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成果
保护全球生态平衡
环保协议
01
03
02
促进环境科学发展
技术交流
国际合作展望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应对酸雨问题,保护地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06
第6章 酸雨治理的展望
Chapter
持久监测与治理
加强监测设备建设
持续加强酸雨监测
推动污染物减排措施
持续推进酸雨治理
促进绿色发展
加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力度
发展清洁能源
01
03
02
支持环保产业创新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环保法规宣传
酸雨及防治
![酸雨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f9ecd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f.png)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和反馈机制,及时公开酸雨监测数据 和防治进展,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推动酸雨防治工作 的有效开展。
05
未来酸雨防治的展望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酸雨防治法规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 的排放标准,限制高硫煤、含硫化肥等污染物的使用。
强化法规执行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落实排放总量 控制和浓度控制要求。
,限制高硫煤和重油的使用。
发展绿色能源
推广可再生能源
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 依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
鼓励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如氢能、地热能等,减少能源消 耗和二氧化硫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能源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和 二氧化硫排放。
酸雨的成因
1 2
燃煤污染
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 主要原因之一。
汽车尾气
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是 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3
化工业污染
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也 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酸雨的分布与影响
分布
酸雨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汽车密集的城市及周边地区,其中欧洲、北美和 东亚地区是全球酸雨最严重的地区。
监测与预警
建立酸雨监测网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和酸雨 发生发展过程,预测未来酸雨趋势。
污染控制
通过实施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人为排放的酸性气 体,控制酸雨污染。
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
公众意识提高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和 防治措施的认识和意识。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1fa37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6.png)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酸雨是指在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被氧化形成的酸性物质
被降雨带到地面上的现象,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为
了防治酸雨,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 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通过加强环保管理,推广清
洁能源,提高发电厂和工厂的燃煤效率等手段,可以减少大气中有害
气体的排放,从而降低酸雨的形成。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预警可以帮助我们及
早发现并应对酸雨的出现,避免产生更大的环境损害。
3. 开展生态建设:通过加强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恢复等生态
建设,可以增加碳汇和提高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
4. 推广科学耕作:对于农业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应该加强管
理和限制,推广科学耕作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可以降低酸雨的产生。
以上几种方法是目前常用的减少酸雨产生的方法,也是保护环境
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186a4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4.png)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雨水或雨滴混合形成的降水,其PH值低于正常降水的范围。
这种酸性降水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阐述酸雨的危害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酸雨的危害1. 影响植物生长: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使土壤酸化,导致植物无法吸收到足够的养分,抑制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甚至引发植物死亡。
2. 水环境污染:酸雨进入水体,使水体的PH值下降,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严重影响建筑物与文化遗产: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能腐蚀建筑物的表面,加速建筑材料的老化,导致建筑物损坏。
同时,文化遗产也遭受着酸雨的侵蚀,使其失去原有的文化价值。
4. 健康问题:酸雨中带有的酸性物质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引起眼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二、防治措施1. 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加强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工作,优化工业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通过提高燃煤等能源的燃烧效率,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 发展绿色交通工具:加快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同时,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减少尾气排放。
3.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加强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建设环境监测站点,监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及早发现酸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宣传与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对酸雨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鼓励人们采取积极行动,共同参与酸雨防治。
结语:酸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绿色交通工具等举措,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保护我们的环境与健康。
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酸雨防治的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酸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2f3ce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7.png)
酸雨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酸雨是一种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质与水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酸性降水。
它的出现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酸雨的危害,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酸雨对环境的危害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
酸雨可以腐蚀建筑物、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首先,酸雨可以侵蚀和破坏建筑物。
腐蚀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些雕塑、建筑物和纪念碑上,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难以估量。
其次,酸雨会在大气中形成污染物,例如臭氧、硫酸和硝酸等。
这些物质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会对植物和动物造成毒害。
最后,酸雨对水土流失和地表水质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在水中溶解,流入水中,使水体酸性增加,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同时会破坏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
例如,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引起气象变化,使得雪山中的雪晶变薄,导致非常严重的地表水污染。
二、酸雨对生物的危害酸雨的危害不仅局限于环境中,其也会对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酸雨导致土壤的酸化,破坏了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形成,使得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同时,酸雨可以使得植物泌生出来的汁液变得透明,使得昆虫的食物资源变得匮乏。
另外,酸雨会使得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受到毒害,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健康状况恶化等。
最后,酸雨可以使得生態系統中的一些生物受到严重人为干扰,导致极度的不稳定性,这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三、防治措施为了降低或消除酸雨的危害,人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在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我们应该采取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的措施,例如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汽车废气治理等。
其次,应该研究出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物质进行化学吸附或沉淀处理技术,从而减少其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
同时,合理处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农业废水等污染物质,减少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和土壤的数量和浓度。
酸雨的防治(总结5篇)
![酸雨的防治(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842a6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5.png)
酸雨的防治(总结5篇)酸雨的防治酸雨的防治总结(一):酸雨的成因及防治当前,酸雨的危害日益严重。
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构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分别构成硫酸和硝酸。
在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从酸雨取样分析来看,硝酸的含量只有硫酸的110,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为1亿吨,二氧化氮约5000万吨,无疑,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因此,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途径:一是调整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
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减少废气排放,用心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善燃煤技术,改善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
1980年至1986年间,法国发电量增加了4%,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减少了一半,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电比重由24%上升到了70%。
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两控区)。
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同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潜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李维浩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08级1班选修号165)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
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
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
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
,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
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
1、酸雨的概念
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
从大气污染物沉
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
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2、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
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
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3、酸雨的危害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
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
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3.3酸雨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
酸雨还会影响固氮菌
的活动,造成土壤徽生物群体发
生生态系统的混乱,抵御氮的固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由于酸雨的危害,欧洲许多国家的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死亡,尤其是德国西部的森林受害最为严重,全国约有50%
的森林受到酸雨的破坏。
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
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
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3.4酸雨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钙的建筑材料。
例如,完好地保存了几百年的文物古迹,艺术珍品,自从50年以来,几十年间有的已被腐蚀得面目全非。
在地中海沿岸的历
史名城雅典,保存着许多古希腊时代遗留下来的金属像和石雕像,近十多年来多被慢慢腐蚀。
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
非,修补后,古迹不“古”。
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即被腐蚀。
南方某地属于酸雨区,有一块五百年历史的大理石碑,50年前字迹尚清晰,现
在已一片模糊,这说明此事与近40至50年间的酸雨现象有关。
酸雨尚可使油漆泛白、褪色。
给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带来许多麻烦,缩短粉刷装修的时间周期。
4、酸雨的防治措施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4.1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火电厂脱硫工程建设。
4.2在火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明确各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污问题和削减量,强制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严格监督管理。
4.3开展以控制燃煤污染为主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政府工程,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燃烧设备,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燃煤;大幅度提高城市气化率,减少城市燃煤量;
限制高硫煤使用,加速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
4.4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尽早组织实施控制和减排二氧化硫的经济政策,重点是将现有火电机组脱硫成本纳入上网电价、保证脱硫机组上网电量、制订发
电环保折价标准、提高二氧化硫
排污收费标准,鼓励多渠道加在脱硫资金投入、落实国债资金和排污费对重点脱硫工程项目的补助等政策。
4.5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超标电厂坚决限产甚至停产。
4.6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要求,有效实施排污总是收费和新的收费标准,以后要继续提高二氧化硫排放收费标准,使之逐步达到或超过污染物治理成本,促使企业治理污染。
最后社会和公民也应采取措施:处处节约用电、支持公共交通、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支持废物回收再生。
参考文献:
/view/2741.html?wtp=tt 关于酸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