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抗日英烈之张自忠传
先祖父张自忠将军的抗战往事

应投 降 。1 3 军发 怒了 ,将他 们一齐 押至 一个 大堰塘 行 了个军 礼 。师 团长村 上启作 命令军 医把遗体 用酒 边全部 杀掉 。孰 料马孝堂 在 日军 的乱 刀下最终 没有 精擦洗 ,收殓 入棺 。坟头上 书 : ‘ 支那 大将张 自忠之
死 。夜来 一 阵透 雨 , 将 昏迷 的他 浇 醒了 ,被一 位好 墓 一’。当夜 , 3 8 师 黄维纲师长率百人便衣队将先祖
安将军主持为先 祖父举行 了庄严 的祭奠仪式 。
房 ,真正的茅茨土屋 ,一明一暗 ,外间放 着一张长方
湖北 宜 昌市 原档 案局孙 维玉 局长 ,给我 提供 了 形的木桌 ,环列木头板凳 ,像是会议室 ,别无长 物 ,
从1 3军方面 关于 那场 战斗 的记载 : “ 第 四分 队 的藤 里面 是寝 室 ,内有一 架大 大板床 ,床 上放 着薄 薄的 冈一 等兵端 着刺 刀向敌方 指挥 官刺去 。此人 猛然 站
凡被列强侵 占的中国领土 ,都在图上 用红色标 明,并
7 8
■ ◆
0 | -
7 处有伤 : 右肩胛骨是炮弹 伤和刺 刀伤 , 左臂 、左肋 是 第二次世 界大 战 中同盟 国所有牺 牲军 人 中军衔 最
骨 、右胸 、右腹 、右额各中枪弹 ,颅脑塌陷变形 ,面 高之人 。” 目已难 以辨认 ,唯右腮的那 颗黑痣仍 完好无损 ,清晰 地显露着 。他 的每一个部下都太熟悉这颗黑痣了 。 作 家梁实秋 曾于1 9 4 0 年2 月中旬去湖北快活铺先 祖 父部 队慰 问抗 日将 士 ,并 于事后 写下 了 《 记张 自
一
条 棉被 ,床前 一张 木桌 ,桌 上放着 一架 电话和 两
起 怒视藤 冈 。此时背 后第三 中队长 堂野射 出 了一 颗 三叠镇尺压着的公文 ,四壁萧然 , 简单到令人不能 一 尘不 子弹 。 高 大的身躯像山体倒塌似地轰然倒地 。” “ 堂 相信 其 中有 人居 住 的程度 。但 是整洁 干净 , 野 和藤 冈在张将 军身 上翻 出伤 员证和 金笔 。上 面有 染 。”二是官兵伙食 : “ 他 招待我们一餐永不能忘 的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张自忠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张自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张自忠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名人故事】抗日英雄人物——张自忠_1500字

【名人故事】抗日英雄人物——张自忠_1500字张自忠(1891年-1940年),河北省永年县马庄村人,抗日英雄人物,曾任国民政府陆军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师长。
他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显赫的战绩,被誉为“骁勇善战的将军”和“东北的辉煌人物”。
张自忠自幼受孔孟之道熏陶,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为人忠厚诚实,性格刚毅果敢,且善于军事指挥,于1916年曾考入京师陆军讲武堂,毕业后任职于陆军第七镇,后又进入军官学校所在的北洋政府国民军,历任监狱警卫、步兵营长、团长等职务。
1931年9月,日本侵略军全面进攻中国东北,张自忠奉命进入东北抗日战场,成为东北抗日联军中的核心之一。
他先后担任第四团、第八旅旅长,以及十九路军第三师师长,组织领导了多次抗日战斗,取得了许多胜利。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张自忠被调往中央军委军训部工作,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兼前线主要指挥官。
1939年,国民政府陆军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成立,张自忠被任命为师长,并开始在鲁南战场上活跃。
1940年1月,他率领师部1000多名官兵和当地民兵在小兹山进行对日作战,成功地消灭了近500名日本鬼子,但在战斗结束后,张自忠在后方检查战斗损失时,不幸地被日军狙击手暗杀。
他的牺牲给中国抗日战争造成了重大损失,也让全中国人民深感痛惜。
张自忠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深入人民群众中,善于调动人民力量,号召民众成立抗日武装,积极参加抗日斗争。
他带领部队多次向日寇发起无畏无惧的进攻,就算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也从不退缩。
张自忠曾经说过:“我军的弱点在于敌人的猖獗和我国的社会动荡。
我们只要紧紧抓住军心、民心的问题,就一定可以打胜仗。
”张自忠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品质就是高贵的爱国情操。
在他的心中,国家和民族始终处于第一位,他始终视民族大义高于一切。
在抗战时期,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为祖国尽心尽力,无私奉献,最终为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为实现民族繁荣和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

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供大家鉴赏!革命先辈张自忠的事迹1:张自忠,汉族,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抗日将领。
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投笔从戎。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
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第五十九军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锋直指徐州,志在夺取这一战略要地。
1938年3月,日军投入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进发。
待至临沂、滕县时,同中国军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当时守卫临沂的是庞炳勋的第三军团。
由于实力过于悬殊,伤亡惨重,庞部急待援军。
张自忠奉调率第五十九军以一昼夜180里的速度及时赶来增援。
张自忠与庞炳勋原是宿仇,但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摈弃个人恩怨,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
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配合坦克、装甲车向茶叶山阵地发起进攻。
张自忠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
茶叶山下崖头,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
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
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4000余人。
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
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
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
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晚致书副总司令兼七十七军军长冯治安一函:“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三十八师,一七九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
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的故事

三一文库()〔抗日第一名将张自忠的故事〕导语: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
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张自忠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人物介绍】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
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从1917年开始,入冯玉祥部,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40年,张自忠战死,享年49岁。
▲【人物素材】1939年5月,随枣会战开始,张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
12月,又率右翼兵团歼敌4500余人,取得“襄东大捷”,中国老百姓美称他为“活关公”。
此后,张自忠的勇猛善战也受到敌军的尊敬,被日军冠以“现代关公”和“活关公”的称号。
(关羽在中国被美化成武圣人,在日本则是战神的象征。
)他杀日军无数被称为“活关公”,牺牲后鬼子却为他抬棺材敬军礼1940年5月发生的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
此次会战,我军伤亡惨重,但日军损失也不轻,在局部甚至超过我军。
从5月1日至16日之战果,计伤毙敌4.5万人以上,缴获大炮60多门,战马2000余匹,战车70多辆,汽车400余辆。
在这次战役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但日军对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的张自忠将军,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意味深长的尊重。
张自忠将军阵亡殉国后,日军军曹堂野从他随身携带的手提箱中,翻出了“第1号伤员证章”,藤冈也从将军的胸兜中掏出一支派克金笔,上面刻着“张自忠”3个字。
日军大为震惊,不禁倒退几步,“啪”地立正,恭恭敬敬向遗体行了军礼。
抗日英雄的爱国小故事

抗日英雄的爱国小故事【张自忠】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
”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有名的“临沂大捷”。
最新-2018年高中语文优秀阅读材料 民国故事 张上将自忠素材 精品

张上将自忠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中将殒于湖北,算起来已有72年。
在漫长的72年里,很少有人探究,到底是谁害死了张将军。
答案似乎非常简单,不用细想,当然是日本人!这个结论固然不错,没有日军入侵,张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年代的军人,无人可以置他于死地。
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长驱直入,打到了华中,张将军就一定会殒命前线吗?张自忠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之职,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赴死。
这其中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那么,是什么迫使张将军义无反顾地迈向死地,决定以壮烈殉国终其一生?只要翻一翻历史资料,不难看出,逼死张将军的,是公众舆论。
提起这件事,今天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像张自忠这样的肝胆忠烈之士,在尚未成为“民族英雄”之前,也会被没脑愤青痛骂为“华北头号汉奸”。
30年代中期,日本为确保“满洲国”的军事安全,防止蒋介石突然收复东四省,便要求在华北建立“非军事缓冲区”,日军北撤,国民革命军南撤,所有驻防退出华北。
经过艰苦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华北只留驻一支军队,这就是宋哲元中将驻守京津的第29军,其中第38师师长便是张自忠。
那个时候,蒋介石给这支军队的训令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华北,与日军作长期周旋。
可问题是,这支军队一直视日军为死敌,比如冯治安师长,有事没事都想找日本人的麻烦,一心想把事情闹大,发泄心中的郁愤。
宋哲元也是这么一个人,看着日本人就别扭,根本不想跟他们多说话。
在全军高级将领中,唯有张自忠儒雅周详,他沉默寡言,身高1.80米,相貌酷似周恩来,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人员也很喜欢他。
于是,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面中,张自忠被先后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市长,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又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铁血男儿的传奇故事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铁血男儿的传奇故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尽的痛苦和伤痛。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其中有一位英勇无畏的铁血男儿,他的传奇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位铁血男儿名叫张自忠,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生于禁军世家,自小习武,精通兵法。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义愤填膺,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他发起了中国东北抗日义勇兵运动,希望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民族解放的行列中来。
在张自忠的带领下,东北抗日义勇军一举攻占沈阳,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然而,敌人并不会轻易放过这些铁血男儿们。
他们遭受到了强敌的反扑,但是张自忠所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却战胜了种种困难,不断击败日军,展现出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尽管东北抗日联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战争的残酷依然毫不留情地袭击着这些英勇的战士们。
在一次战斗中,张自忠受到了重伤,他的左手被打成了重伤,而且身上还中了数颗子弹。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继续战斗的信念。
他挥舞着他唯一可用的右手,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张自忠的英勇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他被誉为“铁人将军”。
尽管他的伤势非常严重,但他依然坚持站在一线,守护着祖国的疆土。
他鼓舞了无数的战士壮志凌云,为保卫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然而,英雄的身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战争结束后的一次清查中,人们发现张自忠的身体上还中着许多子弹。
在他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他也为了保密自己受伤的事实,选择忍耐着伤痛与敌人殊死搏斗。
张自忠的传奇故事不仅仅是一位英勇战士的事迹,更是中国抗战史上无数英雄人物的写照。
这些铁血男儿们在九一八事变中,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无畏的勇气,书写了一篇篇英雄壮丽的传奇。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保卫祖国而英勇奋斗,无论生死,无论荣辱。
九一八事变中的铁血男儿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民族大义的重要性,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让后人永远铭记。
英雄人物故事之:张自忠

英雄人物故事之:张自忠
张自忠,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
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
1914年,他投笔从戎,官至师长,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长。
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任第59军军长。
1938年3月,日军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台儿庄进发。
张自忠率部在临沂阻击,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歼敌4千余人。
几天后日军再犯,张自忠率部奋力拼杀,日军受到重创,其向台儿庄增援的企图被彻底粉碎。
此战成名后被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发起枣宜会战。
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截断其后方补给线。
在被日军重兵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以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拔剑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终年50岁。
1940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张自忠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长征记忆:张自忠将军的故事_1500字

长征记忆:张自忠将军的故事_1500 字5 月下旬,天气忽冷忽热,变幅较大,阴雨拖住夏天的脚步早晚甚至还有一丝寒意,好像为我们的出行增添了几分沉重。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宜城,参观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该馆于1991 年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51 周年暨诞辰100 周年之际修建而成。
该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
在宜城十里长山张自忠将军殉国的地方,还建有张自忠将军殉国处纪念碑及遥遥相对的同难官兵公墓。
张自忠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英雄,1914 年弃笔从戎,1916 年提为营长,1924 年升为团长,第二年升为旅长,1927 年任命为28 师师长,曾先后担任天津市和北平市市长,1938 年升59 军军长,1940 年5 月16 日下午4 点,死于宜城十里长山。
他一生信奉“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这句话。
张自忠将军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人民奉献的一生。
在抗日战争年代,他不畏艰险、出生入死,战死沙场。
不禁让我产生崇高的敬意。
到了目的地,馆内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走进了张自忠纪念馆,并为我们详细讲解,我们得以观赏到张将军当年的英雄事迹,领略一代英豪的凌云壮志,得以看到那个年代军人的意气风发,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怀。
纪念馆呈四合院建筑风格,门楼两侧的花岗岩上分别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挽词尽忠报国,右侧为蒋介石题写的英烈千秋。
门楼正中悬挂着王任重同志题写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的馆名匾额。
馆内以红色为主,象征由烈士的鲜血染就。
两侧碑廊有20 块石碑,仿刻着著名人士题写的挽词手迹。
纪念馆分为碑廊、展示厅、放映厅、字画室四部分,陈列图片、字画和遗物800 余幅( 件),制作有南瓜店战役沙盘。
张将军为国效命30 多载死后才能够享受这一分宁静。
在纪念馆看到他的英雄事迹,我感受到了一个民族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
也深深的被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男子汉气魄深深的震撼,再次体会到了乱世时期敢于担当的男人霸气。
张自忠的英雄事迹

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抗日名将张自忠张自忠的家乡为孔孟故地。
他有着那一带人们“一性一强悍,负义气,遇事敢为”的作风,所以张自忠从小就有一副侠义心肠。
村里有些佃户家境贫寒,只能吃糠咽菜,张自忠于心不忍,常常从家里拿来白面馒头换他们的糠窝头。
为顾全对方的自尊,他一再说自己一爱一吃糠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
遇到街上卖梨、桃的,他常常整筐地买下来,让大伙分着吃,然后向母亲讨钱付账。
家里有人责怪他,他则满不在乎地说:“人家买不起,咱们送一点给人家吃算什么?”张自忠从小就一爱一指挥小伙伴进行战斗,违令者,他还会发脾气,瞪着乌亮的眼睛厉声斥骂,从小就树立了他的大将之风。
后来,张自忠跟随父亲来到一江一苏,他虽只有14岁,但身一体较同龄人高大,一遇见恶霸欺辱百姓时,他总会出手帮忙。
回老家临清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之后他跟随母亲生活,深受母亲的影响,一生为人正直、慷慨。
张自忠虽家境富有,但他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瓜分的一浪一潮一一浪一高过一一浪一。
身为中华儿女,见此状况孰能无动于衷?成年后的张自忠一是不愿在家被人养着,想要出去闯一翻事业,二是受当时环境影响,于是在1914年,他便投身到革命之中了。
1916年,在车震的推荐下,张自忠投奔冯玉祥,开始了他真正的军旅生涯。
对于张自忠来说,在这里,他找到了实现抱负的道路,找到了正确的奋斗方向。
他埋头苦干,发奋进取,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事业。
人的一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张自忠的一生也是如此。
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他就像是一位传奇人物,在战场上战果累累,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将军。
在卢沟桥事变后,卧病在一床一的张自忠下达了“只许抵抗,不许出击”的命令,使前线部队丧失了一次歼敌的良机。
张自忠求和的态度,难免使人怀疑他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一时间,他变成了举国痛恨的卖国贼。
张自忠面临被人误解的人生低谷,他含一着泪说:“如果委员长命令我回部队,我一定誓死以报国家。
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悲壮故事

三一文库()〔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悲壮故事〕导语: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4年9月,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抗日名将张自忠的悲壮故事张自忠将军,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瞪住藤冈……”这是一名日本士兵的口述档案,它记录了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昨天,北碚区烈士陵园管理所主任陈尚利说,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来自南京市档案馆,在张自忠牺牲70周年之际,它首度走出档案馆,现身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将军英勇,吓呆日本兵这份源自日军《231联队史》的珍贵档案,以日军官兵的亲口讲述,再现了张自忠以身殉国的全过程。
“当冲到距这个高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13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
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官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勇猛抗日的张自忠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勇猛抗日的张自忠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中国人民勇猛抗战的起点。
在这个历史时刻中,有许多英雄人物挺身而出,其中一个鲜为人知但同样令人敬佩的英雄就是张自忠将军。
他以其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与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成为九一八事变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张自忠,山东省滕县人,出生于1891年。
他年轻时投笔从戎,辗转参加过多次革命。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他主动请战奔赴前线,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为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侵略的箭头直指我国东北地区。
而在这个危急时刻,张自忠担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军长,带领着顶着冷枪热炮的东北铁血勇士们进行浴血奋战。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率先开创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先河。
张自忠将军奋勇冲锋,带领部队频频取得胜利,为全国抗日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出色地指挥作战,不畏牺牲,以身示范,成为广大部队的楷模。
1933年,日军发动了黑龙江战役,这是九一八事变后最大的一次战役。
张自忠将军率领东北抗日决死队与敌军浴血搏杀,最终胜利地守住了黑龙江防线。
他以浴血奋战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赢得了全军上下的赞誉。
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张自忠将军又多次展现出他的英勇和威名。
1936年的牛家村战斗,张将军在全军面临巨大困境时,奋不顾身地亲自冲锋,打破了敌军的重围,最终解救了全军。
这一战役不仅让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也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然而,英雄的人生往往充满曲折与悲壮。
1938年11月25日,张自忠将军在一次战斗中因壮烈牺牲,年仅47岁。
他含辛茹苦、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自忠将军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荡寇之歌。
他的事迹鼓舞着延续至今的中华儿女,他的英雄形象永远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中。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自忠将军用自己的生命干预了历史的发展方向。
他的英勇抗战、矢志不移的抗日精神,对于中国军队和全体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一面激励前进的旗帜。
抗日英雄事迹之张自忠(范本)

抗日英雄事迹之张自忠抗日英雄事迹之张自忠张自忠英烈千秋的中国陆军战神他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
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
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
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
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XX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
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
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
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
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
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
张自忠的故事

张自忠:英勇抗战的民族英雄
张自忠(1891年-1940年),字荩臣,山东省临清人,中国抗日战
争时期的著名抗日将领。
他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因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而被誉为“民族英雄”。
本文将通
过讲述张自忠的生平事迹,展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精神和崇高
品质。
张自忠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但他却有着坚定的爱国情怀。
他早
年在山东求学,后来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参加过北伐战争。
1926年,张自忠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在长达二十多年
的革命斗争中,张自忠始终坚持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张自忠受命担任第五战区右翼兵
团总指挥,率领部队在战场上英勇杀敌。
在台儿庄战役中,他带领
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
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张自忠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现的
一次机会。
在战役中,张自忠坚决执行党的决策,勇敢指挥部队,
取得了显著战果。
这场胜利不仅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也为后续
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然而,1940年5月,张自忠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50岁。
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道光辉风景线。
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中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一级上将,并在北京设立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张自忠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代革命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的缩影。
他的英勇抗战精神和崇高品质,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6篇)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6篇)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篇1)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
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
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精选篇2)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他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率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间;他与赵尚志合称“南杨北赵”;因叛徒出卖,被敌军包围,弹尽粮绝之下,吃草根树皮和棉絮,孤身战斗至最后一息,牺牲时年仅35岁。
1905年的今天,杨靖宇将军诞生。
纪念英烈,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后,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和抗联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他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政策,团结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共同对敌作战。
注重部队全面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培育英勇善战精神,适时整顿部队,严格组织纪律,使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勇猛杀敌的劲旅。
最早创建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尔后扩大到南满、东南满20余县,被日伪称为“第一癌肿地带”。
张自忠的故事

张自忠的故事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后继续向长城各要塞进犯。
宋哲元委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率第29军与敌在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激战40余日,取得一次次胜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
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1936年兼任天津市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宋哲元决定率第29军撤退到保定,行前令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长,留在北平与敌周旋。
北平沦陷后,国人对张自忠非议颇多,认为他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
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便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张自忠严词拒绝。
日本人于是再也不与张自忠对等谈判。
张见大势已去,便决定脱离险境。
他先称病躲进德国医院,后又化装成司机助手乘坐美国人的汽车逃到天津,接着乘英国轮船去烟台,再转济南,最后到达南京,始得脱险。
9月在济南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
......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
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
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1937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此时部队已编为第59军,张自忠任军长。
返部队当天,他对部众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
1938年初,号称日寇“铁军”的板垣师团在山东半岛登陆,一路西进,3月上旬进至鲁南军事要地临沂城下,以优势兵力围攻守军庞炳勋的第40军的5个团,庞部与敌血战数日,渐感不支。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调第59军增援临沂。
张自忠得令后即率部星夜兼程,日行180里赶到临沂北郊,随即兵分三路从北面对围城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临沂守军也开城出击。
凶顽的的板垣师团在两面夹攻下仓惶后撤。
张自忠率部急追,在沙子岭再创板垣师团,取得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
经此一役,张自忠声誉雀起,被提升为第27军团军团长。
抗日英雄张自忠的故事-小学生讲抗日的故事-小学生讲张自忠抗日的故事

张自忠将军抗日的故事北京有个张自忠路,有张自忠车站,张自忠地铁站,大家知不知道张自忠的抗日故事呢?张自忠是我国著名抗日烈士,民族英雄,也是二战同盟国中战死的最高级将领。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杰出的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于1940年5月16日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40年5月1日,日军以15万兵力对湖北随枣、宜昌地区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发起全面进攻,枣宜会战爆发。
张自忠部主要负责襄河以西防御。
张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派部赴河东与日军主力作战,但在日军优势兵力进攻下,中国军队渐渐不支。
张自忠为扭转战局,亲赴河东督战。
张自忠的到来,促使前线官兵士气大振,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
5月16日,张自忠率部追击南窜敌人,在番瓜店一带与敌人主力相遇。
敌人集中了十余倍的兵力向张自忠部发动进攻,战斗异常激烈,中午时分,张自忠左臂受伤,但仍继续指挥战斗。
15时左右,中国军队阵地最近一个小山头被日军攻占,张自忠怒吼一声冲上前去时,不幸身中六发机关枪子弹,胸部洞穿,壮烈牺牲。
张自忠殉国的消息传开后,举国悲恸,其灵柩运往重庆时,沿途群众夹道路祭。
灵柩运到重庆时,蒋介石率全体军政委员前往码头迎接,并为之举行了国葬,后又追晋他为陆军上将。
延安各界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题写了挽联。
周恩来赞扬他说:“忠义之志,壮烈之气,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视死如归的革命抗战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标杆,挂在历史的烟云中随风飘扬。
抗日将领张自忠的英雄事迹

抗日将领张自忠的英雄事迹张自忠是我国著名的抗日将领,杰出的抗战英雄,那张自忠有哪些事迹值得留恋。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张自忠的英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张自忠的英雄事迹张自忠作为一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而出名,因此,关于张自忠的英雄事迹有很多,被世人广泛流传。
张自忠在世期间,参与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战役,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备战临沂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
一九三八年的时候,日本军队主动攻击临沂,与庞炳勋的部队发生激烈战斗。
然而因为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庞炳勋的部队伤亡惨重,需要等待援军。
那个时候,张自忠奉命带着第59军快速赶来增援,事实上,张自忠与庞炳勋两人有一些不和,但是那个时候,张自忠以战事和国家为重,舍弃个人恩怨,与庞炳勋两人合作带领部下重创了日本军队,为中国军队收服失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枣会战也是张自忠的英雄事迹中较为出名的一件。
张自忠率领部下参与了武汉会战,在潢川与日军发生激烈战斗,重创日军,就是在这次战役之后,张自忠被提升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驻守荆门县周边地区。
一九三九年五月的时候,中日双方在鄂北地区发生了随枣会战,日本军队在强火力的支持下,向张自忠所在部队发起了大进攻,张自忠部队顽强地抵抗着日军的强力进攻,支撑了并不坚固的防线。
然而在日军第六日后,我军最终还是被日军突破了,先后失守多个地区。
在八日,张自忠率领部下冒雨向东前进,五月十日的时候,在田家集重创日军,破坏了日军渡河进攻襄阳的计划。
张自忠生平事迹张自忠从14日与日军交战开始到16日下午4点。
张自忠一直坚持到身边只剩下张敬、马孝堂等一共8人,坚定的和日军作战,直到下午4点,张自忠部队全军战亡。
张自忠是一名被舆论逼死的将军,1936年,张自忠为天津市市长,宋哲元退保定后,张自忠代北京市长与日军周旋,后来北京沦陷,舆论就一直是将张自忠称为“汉奸”或者“张自忠逆贼”,所以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日军奋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抗日英烈之张自忠传史记抗日英烈之张自忠传史记抗日英烈之张自忠传张自忠,临清人也,字荩臣,《诗经大雅文王》曰:“王之荩臣”,取其忠臣意也,后改荩忱。
自忠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父早亡,母冯氏主家计。
十六岁,冯氏为娶本县李议员女敏慧,夫妻琴瑟相得。
自忠身长八尺,眉目清秀且轩昂,有三分似周公,望之如儒士,有古人风。
闲时好读《三国》、隋唐文,常以关公、岳武穆自许。
又有萌萌哒之风,其旧部之侄孙言于太史刘曰:将军与众将共食,见有佳肴,乃吐沫其中,众人不敢食,将军笑而虎食之。
宣统三年,天下更始,民国肇造,自忠入同盟会,就学天津北洋法政学堂。
民国五年(1916)年,于廊坊见冯公玉祥,冯公见其有威猛英武气象,曰:“有沉毅之气。
”遂为中尉。
自忠为将,整肃威严,兵卒见之,背如负霜。
腊月,自脱其衣甲,走于雪中,健儿不得已,皆随之,人曰:“张扒皮”。
民国19年(1930),战中原,自忠时为师长。
冯公不甚许自忠,尝曰:“荩忱勇则勇矣,然短于谋。
”自忠大恨,欲有功,乃请缨守许昌。
逢蒋军之德械师,自忠深壑沟垒,不与之战,蒋军力竭,自忠乃出击,大胜,蒋中正之机械师狼狈走。
自忠曰:“吾军捷,此时若出武胜关,冯公定天下矣。
”冯公不能用,后数年,冯公太息:“吾不用张自忠谋,失中原,悔无及也。
”自忠多有战功,许昌战后,击张治中、汤恩伯,皆大胜。
然冯公每表彰战功,甚重吉鸿昌、张印相。
唯自忠无名。
自忠副将张克侠甚不平,曰:“张将军决心坚强,临危振奋。
”叹其为良将也。
中原战酣,少帅入关,冯公、宗仁、阎公军溃,自忠无所归,中正曰:“吾知荩忱,良将也,可大用。
”乃与之银元三十万,许为二十三路总指挥,自忠不受,语其左右张克侠曰:“吾终不背冯公。
”乃往见冯公,冯公不见。
自忠惆怅,曰:“冯公疑我。
”遂渡河北去。
冯公失势,左右尽丧,避河南修武荒店,旧部刘骥率师往见冯公,冯公曰:“石友三、高树勋、吉鸿昌、孙连仲皆背我投蒋,吾甚失望。
”刘曰:“自忠有消息乎?”冯公叹息曰:“不知,然,自忠有节,必不叛我。
”民国二十年(1931),西北残部整编,为二十九军,守平津,宋哲元节制,秦德宪为副节制,授自忠三十八师。
时,日军夺我辽东,逼长城,自忠守三屯营,战七日,日军不得进,日本始知自忠,皆曰:张将军,中国之美男子。
民国22年(1933),三月,日军两旅团逼喜峰口。
自忠曰:“华北危矣,非夜袭不足以退敌。
”乃率死士千余,夜攀援绝壁,截断山岭,如猿而进。
日寇不知,夜饮酒,曰:“二十九军欲袭我,飞则可。
”夜,残雪未尽,大刀队忽至喜峰口,入敌营,斵杀,东瀛兵无备,死伤狼藉,余者弃营走。
日军往援,自忠设伏,援军不得进。
台湾电影里的喜峰口大捷自忠登喜峰口,曰:“中国不可辱,日本不足畏。
”壮士皆曰:“杀敌如将军所言,靠胆子。
”然遍寻板垣征四郎不得。
喜峰口捷报,天下振奋,遂有“大刀曲”,南京曰:“华北付二十九军,可矣。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七,日军藉口有兵卒入宛平不归,欲搜城,校尉吉星文不可,日军炮轰。
壮士握干戈,愤怒欲战,监军曰:“诸位同志,宋公不在,朝廷远隔,且忍,且忍。
”壮士皆曰:“倭寇临我,不可忍,不可忍,宋公不在,张将军在天津卫,可请示。
”台湾电影里的卢沟桥事变乃电话自忠,曰:“倭寇嚣张,炸我卢沟,将军,战乎?”自忠锤桌曰:“战。
”壮士振奋,乃出城与日寇战,数却敌兵,是为“卢沟桥事变”。
二十九军,不过孤师耳,日军势大,乃夺南苑,佟麟阁、赵登禹皆殉国。
宋哲元欲全师撤保定,将与日本周旋,唯自忠可往。
自忠乃往敌营,日军见张将军雄壮,曰:“壮哉,喜峰口之英雄。
”自忠曰:“愿为卢沟桥之英雄。
”自忠与日军谈判甚苦。
台湾电影《英烈千秋》,张自忠与日军谈判。
日方曰:“将军若听我大和布置,前途不可量。
”将军须发皆怒,曰:“但求民族之前途,无求个人之前途。
”日方曰:“支那不可与我战,大将已丧佟麟阁,赵登禹,何以战?”自忠哂笑曰:“尔等今日丧大将田代皖一郎,又如何?”台湾电影里的卢沟桥事变谈甚不欢,自忠拂袖走。
回营,秦德纯曰:“北平之事,付与兄弟也。
”自忠苦笑:“吾与豺狼周旋,虽黄河而不能清也,秦兄与宋公当知吾之清白。
”含泪受命。
二十九军往保定,日寇入平津。
是夜,学生入自忠行营,激愤曰:“倭寇入北平,将军如何?”自忠不能言机密,乃曰:“大军南撤,诸君随之,有志者,可入中央军校。
”学生见守城无望,向天长哭:“二十九军大刀如纸片,不能杀敌,吾等可杀敌。
”复有学生问自忠:“吾等南下,将军何往?”自忠色惨然,曰:“吾留北平。
”学生喧哗曰:“张自忠,尔欲卖国,自为北平王。
”唾骂之,自忠忍。
自忠守孤城,与日方周旋,敌有所求,皆含糊应答,缓以时日,须二十九军布防线,阻日军南。
华北人不解,皆骂:“张逆”,“自以为忠”,或曰:“张邦昌”。
自忠不能堪,九月某夕,入德医院,遁走。
台湾电影《英烈千秋》,学生误会张自忠。
日军知自忠遁走,乃登报佯曰:“张自忠受皇军托,与南京谈。
”吾国报纸亦曰:“张逆自忠押南京受审。
”自忠过临清,雨,不敢入家门,其女见之,遥呼曰:“慈父往日教诲,为国家,忍最后一分钟,乃至最后一秒钟,忘乎?”自忠含泪去。
又过故人,故人闭门不纳,自忠无以白,乃隔门呼曰:“君他日当指自忠之清白。
”韩复渠闻自忠至山东,曰:“此国贼也。
”乃拘以登车,送南京。
秦德纯恐有闪失,伴之。
车中学生伤兵知自忠所在,乃围殴,曰:“今日欲剥张逆自忠皮。
”秦德纯护之,锁自忠于更衣室,乃免。
至南京,请罪,中正曰:“将军无罪,为国家周旋,辛苦。
”自忠泣曰:“忠心天下不知,但复为行伍,杀敌自效,得死足矣。
”乃授为59军军长。
自忠见旧部,曰:“国家如此,吾为军人,欲寻一处战死也。
”众人知其有赴死之志。
明年春,战徐州,兵集台儿庄。
中正见李公宗仁,甫下机,问曰:“此战如何?”宗仁曰:“吾可为君获一不大不小之捷。
”中正问曰:“所需何将?”宗仁曰:“吾欲得荩忱,良将也。
”乃以自忠与宗仁。
台湾电影里的台儿庄战役和临沂战役韩复渠不战,失山东,中正震怒,杀之。
故日军长趋徐州,一路曰板垣,一路曰矶谷,皆日军甲种师团,兵四万,伪军又数万,装甲炮火皆优于国军。
矶谷军有劲旅,曰濑谷,兵近万,攻台儿庄。
板垣军有劲旅,曰坂本,混成也,有兵卒万余,攻临沂。
临沂守将庞炳勋,虽曰一军,不过数千人,日军炮火烈,天为之赤,战惨烈,壕沟遍为尸。
炳勋电中正与宗仁曰:“职苦守,敌军势猛,战士死数千,其失陷,旦夕也。
”宗仁委自忠驰援,自忠曰:“若迂回往援,恐庞军尽死于敌矣,吾军以攻为上,主动渡河,事或可成。
”宗仁曰:“阵前机宜,将军自为之。
”台湾电影里的台儿庄战役和临沂战役炳勋闻援军乃自忠,大失色,顿足曰:“荩忱与我,仇也。
往岁在西北军,尔与我邻,两军摩擦,吾击之,荩忱几死,今日吾死矣。
”乃不复望有援。
自忠受命,训军卒曰:“今日之敌,乃昔日喜峰口旧敌也,诸军努力,吾不问死伤,但得阻板垣之进,则可。
”乃夜渡河,袭日军大营,日军无备,退。
59军杀敌千余,复进,坂本军增师,再战。
时枪弹如雨,天地无色,践血而战,坂本军多装甲战车,自忠军唯有血肉手雷,近身战,壮士握雷匍匐日军坦克下,炸断其履带。
战一宿,日军力尽,伤亡六千,死三校尉,退。
自忠闻大捷,问:“壮士死几何?”答曰:“连长死百余。
”余者过万。
大陆电影《血战台儿庄》里的张自忠形象。
庞炳勋见自忠,愧曰:“吾往日荒唐,几伤荩忱,愧哉。
”自忠笑曰:“今日为国家,皆兄弟也。
”台儿庄捷,自忠有功焉。
板垣军败,羞愧,拭刀欲自裁,上峰命至,阻其自裁,板垣得不死。
其遇自忠,一败于喜峰口,再败于临沂,衔之。
临沂一战,天下方知自忠乃国之忠臣,皆呼活关公。
昔日骂张逆者,登门,谢将军妻儿曰:“吾等小人,不知将军苦心,今谢罪也。
”台湾电影里的张自忠临危受命,心情复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自忠提三十八师,歼日军一旅团,天下皆惊其能战,以军功授中将。
然自忠无喜色,尝曰:“吾为军人,终为国死矣。
”或不忘北平耻也。
先是,自忠见旧主冯公,语良久,临别,忽拜而叩首十余,冯公惊:“荩忱,如此何为?”自忠曰:“明公他日当知。
”民国29年(1940),五月,战枣宜。
日军为控大江,锁重庆,三十万大军至。
自忠指挥与之战,数胜,然自忠作战,不喜坐镇,好躬临前线,不择地而设营。
七日,自忠欲渡襄河,截日军13师团,所部不过千余。
台湾电影里的张自忠。
临河,自忠训军卒曰:“今日之事,唯有两途。
一者敷衍,徒然坏国家也;一者拼命,今年吾等欲与倭寇拼死。
诸君与我皆兄弟,可共拼死。
弟与诸君,在中国之历史,或为人,或为鬼,今日一战而定。
”先是,蒋知自忠有必死之志,甚不安,乃遣使者阻之,不欲其死。
二十九军长城抗战。
使者拦自忠马首曰:“公无渡河,委员长遣吾来,乃阻将军赴死也。
”见自忠渡河之志不可移,乃曰:“将军渡河,吾亦渡河,共死国事可也。
”乃渡襄河,东去。
自忠平日寒素,某年,梁实秋过自忠防区,见其营帐,不过一桌一凳一床,床上不过一毯。
其渡河时,忽着盛装,众皆不解。
14日,遇日军大部,战南瓜店。
自忠临火线,亲发弹射敌,须发皆张,目睁欲裂。
日军初为六千余,见此军顽强,知其有异,16日,增师万余,加以战甲、战机,四面围南瓜店之长山,一昼夜九攻。
自忠所部,不过千又五百,苦战,力尽,自忠曰:“君等皆国家健儿,不可与自忠死,可突围去。
”壮士皆泣下,不忍去,自忠呵斥:“君等欲违命乎?”壮士忍泪去。
自忠左右剩张敬、马孝堂等九人,不屈,力战。
枪弹密集,营帐碎裂,自忠臂、足皆中弹,卧以指挥,笑曰:“吾今日死,于国家、于民族、于长官,良心甚安。
”战自晨至午,左右皆死,张将军杀敌之声不绝,起,欲冲锋,有日军上等兵二人至,一刺其腹,一击其首,将军怒目立,俄而倒,如泰山之崩。
申时(下午四点),张将军殉国,年四十九。
日军收拾沙场,见其衣冠,识为大将,问战俘,知为自忠,乃对空鸣枪,敬礼,厚葬。
日军庆功,痛饮,逼战俘饮酒,战俘不愿,乃乱刀杀于沟。
国军知自忠殉国,大惊,自忠麾下有黄维纲者,募死士,持轻机枪,夜袭南瓜店,夺将军遗体回。
验其身躯,伤八处。
台湾电影里张自忠殉国场景。
将军灵柩过宜昌,沿途缟素,军民恸哭,日军亦敬重,是日,日机虽盘旋,然不忍伤将军之躯,不投弹。
日军汉口报曰:“绝代之勇将”。
至重庆,中正侯于码头,抚棺痛哭,情不能已,题曰:“英烈千秋”,冯公亦哭,方悟昔日叩首之由。
夫人李敏慧闻将军死,泣不能已,绝食七日,亦死。
国人惜之,合葬重庆雨台山麓,墓前多栽梅花,取梅花之有节也,遂名将军“梅花将军”,视同史可法,其山亦名梅花山。
张自忠将军灵柩。
延安闻之,润之书曰:“尽忠报国”,周公书曰:“抗战军人之魂”。
太史刘曰:或曰枣宜一战乃我胜,将军为胜方,本可不死,然赴死意决,虽中正之使者亦不能阻,或其为舆论逼死。
其说不可确。
然自忠之死由不可确,其心可明。
身为军人,耻山河沦丧,欲与倭寇拼死,虽千万人,吾往矣,此所谓“知耻方近乎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