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风险控制之方法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它们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础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找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评估和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现象和状况,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现场布局、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的行为等。

2.调查法: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例如,询问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看法和意见,调查工作场所的历史记录和事故情况等。

3.检查法:通过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文件和记录,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安全标志、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记录等。

4.测量法:通过测量和监测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参数,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5.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因果图、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找出危险源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潜在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使用专家判断或经验法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例如,采用专家访谈法、专家意见法等。

2.定量评价:使用统计分析或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值。

例如,采用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

3.层次评价:将风险分成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分析风险的组成部分和相对重要性。

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动态评价法等。

4.多指标评价: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理方法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1.现场观察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

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知识,对现场观察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规范整理后填写相应的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工作前安全分析(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新工作任务开始前,理论上均应进行完全分析。

若工作任务风险低且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以前做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可不再进行安全分析,但应进行有效性检查,并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变化及环境变化是否导致工作任务风险和控制措施改变。

3.安全检查表(SCL)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和分解,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范和事故信息等确定检查的项目和要点,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和要点按系统编制成表,在设计或检查时,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辨识危害因素。

安全检查表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对评价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备注等组成。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指在开展工艺危险性分析时,通过使用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分析工艺过程中偏离正常工况的各种情形,从而发现危害因素和操作问题的一种系统性方法,是对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HAZOP分析的对象是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可以是工艺单元,也可以是操作步骤),通过分析每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由引导词引出并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1.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识别潜在危害:危害辨识需要找出系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包括机械、化学、电气、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可能包括化学品暴露、机械伤害、电气火灾等。

b. 分析危害:找出危害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每种危害的可能后果。

例如,化学品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损伤甚至中毒等后果。

c. 评估危害程度:分析危害的后果后,我们需要评估每种危害的可能程度,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化工厂,工人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通过危害辨识,我们发现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等。

为了控制这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提供防护服、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a. 发生概率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述化工厂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的概率。

b. 后果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后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后果。

c.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风险评价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制造企业中,机器设备可能产生噪音和热。

通过风险评价,我们发现噪音和热可能导致员工的听力损伤和皮肤刺激。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降低噪音和温度的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为员工提供防护装备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危害。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是识别和预测危险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根本步骤。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评估某个工艺、设备或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1、危险源识别:首先需要确定危险源,也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或场所。

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风险识别:通过对危险源分析,得出对环境和个人的潜在风险。

将相对界别的危险与定义的风险等级相对应,最终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和环境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因素,如工作流程、人员能力等。

确定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管理风险。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检查,了解设备和工艺中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

有时候,一些危险因素不会被发现,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现场检查。

2、事故记录分析: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记录,找出事故的一些因素和规律,加以避免。

3、专家意见: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与特定危险源有关的潜在风险。

4、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找出一些规律和影响因素,以便于快速和准确评估潜在危险。

危险危害因素的准确辨识和分析对于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上述方法仅是汇总,实际操作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建立严谨的管理体系,发现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管理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一些常见的方法。

首先,危害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和明确化。

它的目的是帮助组织了解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害,例如化学品、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机械设备等。

通过危害辨识,组织可以识别出危害的类型、来源以及可能对员工造成的影响。

这是制定合理控制策略的基础。

风险评价是对潜在危害引发的风险进行评估。

它是对危害的概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危害的风险水平。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组织了解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从而确定风险水平的优先顺序。

风险评价还可以为组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中潜在危害引发的风险。

它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预防措施是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更换安全设备、提供适当的培训等手段来预防危害的发生。

应急措施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危害,组织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风险。

其次,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通过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工作,员工可以对危害和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此外,它还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声誉。

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对员工和组织都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在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时,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用。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 安全检查表和清单: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巡检和评估,识别潜在危害以及可能的风险。

2. 风险矩阵:将危害和风险综合评估的结果以矩阵图的形式展示,帮助组织确定风险的优先顺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无处不在。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正确地识别危险源并评估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确定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其目的在于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目标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在工业厂房中,观察机械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员工、客户或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可能的危险源的看法和意见。

例如,在医院中,可通过问卷了解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看法。

(3)专家咨询法:请专业人员对目标环境进行评估和识别危险源。

例如,在建筑工地中,可以请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进行专业评估。

2. 危险源辨识的要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全面性:要全面、系统地辨识目标环境中的危险源,不遗漏任何潜在的危险因素。

(2)准确性:要对危险源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定位,了解其特点和可能产生的风险。

(3)合理性:要根据目标环境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危险源辨识。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和概率。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风险最为重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1.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定性评价: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定性描述。

例如,某项工程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可以描述为“高”、“中”、“低”。

(2)定量评价:通过数据统计和模型分析,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计算。

例如,使用概率论和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某项工程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概率和数量。

天车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天车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天车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天车岗位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作业岗位,其工作环境复杂、危险性较高。

下面将对天车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高处作业风险:天车操作员可能需要在较高位置进行作业,存在高处坠落的风险。

为减少这一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a)使用护栏和安全网:在工作台和作业平台的周围设置护栏和安全网,有效地防止工人意外坠落。

b)提供安全带:向天车操作员提供安全带,并要求他们在高处作业时正确佩戴并使用安全带。

2.物体打击风险:在天车操作过程中,物体可能会从高处落下或不慎碰撞到操作员身体,引发头部或身体受伤。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a)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天车和附属设备的状态良好,避免发生破损或故障。

b)提供安全帽:天车操作员应佩戴合格的安全帽,以在作业中有效保护头部免受打击。

c)划定安全区域:在天车周围划定安全区域,并设置提示标志,以减少意外碰撞的可能性。

3.电气安全风险:天车操作系统涉及电气设备,存在电触点或电线短路引发的触电风险。

为减少这种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a)定期检修电气设备:确保电气设备接地良好,避免触电隐患。

b)提供绝缘工具:天车操作员需要用到带电设备时,应提供带有绝缘材料的工具,以降低触电风险。

c)加强电气安全培训:向天车操作员提供电气安全培训,使其了解电气风险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4.机械伤害风险:天车操作员在使用和维护天车时,可能会被卡住或夹伤。

a)定期检查天车和配件:确保天车的结构完好,各零部件正常运行。

b)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向天车操作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和劳动保护鞋,以减少受伤风险。

c)工作时注意安全:操作员在使用天车时,应注意保持手部和身体的安全距离,避免夹伤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天车岗位存在高处作业风险、物体打击风险、电气安全风险和机械伤害风险等危险有害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这些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设置护栏和安全网、提供安全带和安全帽、划定安全区域、定期检修设备、提供绝缘工具、加强电气安全培训、定期检查天车和配件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结与反馈:总结风险控 制效果,反馈给相关人员,
以便持续改进
风险控制效果评估
01
评估指标:事故发生率、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
02
评估方法:定量评估、定性评估、综合评估等
03
评估周期:定期评估、不定期评估、动态评估等
04
评估结果应用:优化风险控制措施、调整风险控制策略等
3 两确认一监控
确认作业记录: 记录作业过程, 确保作业过程可 追溯
监控方法
01
定期检查:对危险源进 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处 于安全状态
02
实时监控:利用监控设 备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 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数据分析:对监控数据 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 风险和隐患
04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 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 能够及时应对和处理
评估标准:行 业标准、国家 标准、国际标 准
评估结果:危 险源等级排序、 危险源控制措 施建议
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风险控制计 划:明确风险控 制目标、方法和 步骤
01
监控风险控制效 果:定期检查风 险控制措施的执 行情况和效果
03
02
04
实施风险控制措 施:采取技术、 管理、培训等措 施降低风险
调整风险控制措 施:根据监控结 果调整风险控制 措施,确保风险 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控制流程
识别危险源:分析可能 导致风险的因素
评估风险:对危险源进 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
等级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 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
制措施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 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
监控与调整:对风险控制 措施进行监控,并根据实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 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在各行各业中,危险源的存在和相关的风险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准确识别出危险源,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伤害、损害或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的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是保证工作和生活安全的第一步。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的仔细观察,寻找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险源。

2. 专家咨询法: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以获取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3. 资料查询法:通过查询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经验总结,了解行业标准和规范,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了解和判断潜在的危险性,并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概率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即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可能性。

2. 风险严重性评估:评估危险源发生时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或损失的大小。

3. 风险矩阵分析:根据风险概率和严重性的评估结果,构建风险矩阵,确定不同风险级别,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4. 风险评估报告:将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报告,包括详细的评估方法和结果,以及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针对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其目的是降低或消除潜在风险,保障工作和生活的安全。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工程控制:采用机械设备和设施来改变工作环境,减少或排除危险源。

2. 行为控制:采取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行为管理措施,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3. 个体防护: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等,保护工作者的个人安全。

4. 检测监控:设置相关的监测设备和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危险源和风险事件。

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及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及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及措施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对一个系统或者一个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分析是对这些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包括确定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的流程,并提供一些建议的措施来减轻潜在的风险。

1.危险源辨识:首先,对工作场所的不同部分进行巡视,确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人为因素等。

同时,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危险,比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

2.风险分析: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即确定这些危险源对员工、设备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

这包括评估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风险概率指的是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风险严重程度指的是危险事件发生时可能造成的伤害或损失的大小。

3.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轻潜在的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根据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来确定优先级。

常见的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措施: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者设备,以减少危险源的存在或者避免危险源的使用。

比如安装机械防护装置、设置可燃物储存区等。

-行政控制措施:通过制定政策、标准和程序来规范员工行为,以减少危险源的暴露。

比如安全培训、制定使用化学品的操作规程等。

-个体防护措施:通过个人防护装备和设施来保护员工免受危险源的影响。

比如戴头盔、护目镜、耳塞等。

4.风险评估和监控:风险评估是对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看其是否有效。

这可以通过评估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来判断。

如果评估发现仍然存在高风险,就需要重新考虑控制措施,并进行改进。

风险监控是持续关注和评估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巡视和检查,记录危险源的变化以及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总结起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法来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潜在风险。

通过采取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潜在的风险,并创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因素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

此过程可帮助组织理解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2.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机械、电气、热能等因素。

3.可能导致环境破坏的大气、水、土壤等因素。

二、危险源风险评价危险源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

此过程可帮助组织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采取控制措施。

在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程度。

2.事故发生的频率及影响范围。

3.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三、危险源控制措施危险源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危险源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此过程可帮助组织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在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针对不同危险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结合组织实际情况,考虑实施控制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3.对控制措施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

四、危险源监测与检查危险源监测与检查是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的过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控制效果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和检查。

此过程可帮助组织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在实施危险源监测与检查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监测与检查计划的制定,包括监测点设置、检查周期、检查内容等。

2.监测与检查人员的培训和能力要求。

3.监测与检查设备的校准和维护。

4.监测与检查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五、危险源信息管理危险源信息管理包括危险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过程,旨在确保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人员和部门。

此过程可帮助组织提高决策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在进行危险源信息管理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建立危险源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信息管理流程和责任人;建立危险源信息数据库,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对危险源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决策提供支持。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辨识并控制这些危险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的定义、辨识方法,以及风险控制的原则和措施。

一、危险源的定义和辨识方法危险源是指能够引发事故或健康伤害的物质、设备、环境或行为因素。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工作环境工作场所的设计、布局、装备和设施都可能存在危险源。

例如,高处作业时缺乏安全护栏、狭窄通道导致行人堵塞等都属于危险源。

1.2 物质和化学品许多化学品或物质在使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例如,有毒气体泄漏、易燃物品存放不当等都属于危险源。

1.3 工艺和操作方式工艺流程中的不安全操作、不当维护、不规范的作业都会带来潜在风险。

例如,机器设备操作员不戴防护手套、电气设备维护不到位等都会造成危险源。

1.4 人为行为人为因素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员工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疲劳驾驶等行为都属于危险源。

为了辨识危险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2.1 观察和检查对工作环境、设备和装置进行观察和检查,寻找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是否有松动的电线、是否有滑倒的危险等。

2.2 了解相关法规和规定根据相关的法规和规定,确定哪些因素可能构成危险源。

例如,法律规定对于某些化学品需要佩戴特定的防护设备,如果没有佩戴,就存在危险源。

2.3 进行风险评估对已确定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它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影响程度。

例如,确定某种化学品对呼吸系统的损害程度。

二、风险控制的原则和措施当危险源被辨识出来后,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来减少危害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风险控制原则和措施:3.1 排除危险源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彻底排除危险源。

例如,对于一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备,可以考虑替换或淘汰。

3.2 替代危险源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替代危险源来减少风险。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作业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①识别确定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形成作业活动清单;②对各项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及风险进行辨识;③对与各项危害因素有关的风险进行评价;④判定危害因素及风险级别,确定是否构成重大危害因素及风险;⑤针对评价中需要控制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⑥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更新。

〔2〕作业区〔大队〕主要领导审批作业区级普通危害因素〔见附表4〕和重大危害因素台帐〔见附表5〕,并将重大危害因素台帐报厂安全环保科;工艺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以下简称为“工艺危害分析〔PHA〕”工艺危害分析是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后果分析和工艺危害评价,以预防工艺危害事故的发生。

工艺危害分析是装置生命周期内各个时期和阶段辨识、评估和控制工艺危害的有效工具。

〔1〕工艺危害分析的时机生产装置在以下阶段可以进行PHA:新改扩建项目、在役生产装置〔2〕工艺危害分析的方法推荐使用的分析方法:故障假设/检查表法〔What If/Checklist〕、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

〔3〕工艺危害分析方法的合用范围HAZOP :应用于新改扩建项目投用前、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

What If/Checklist:应用于低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停用封存、拆除报废阶段、工艺变更过程。

FMEA:应用于分析在役装置的关键组件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也可以辨识共因失效和单一组件失效导致的危害事件、事故。

FTA:应用于由HAZOP 和What If/Checklist 识别出来的特定事件的分析。

〔4〕工艺危害分析的频次高危害工艺装置生产阶段每三年一次,其他生产装置每五年一次。

〔5〕工艺危害分析的实施公司将首先采用HAZOP 方法陆续对公司的所有生产装置开展工艺危害分析,具体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控制措施是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方式,降低或消除工作场所危险源的风险。

对于危险源的辨识,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调研和观察,了解工作过程、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1.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空气质量、光照情况、温湿度等因素的检测,以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

2.任务分析: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潜在的风险。

3.设备设施分析:对工作场所的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

4.人员行为分析: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违章操作、是否存在安全意识不足等情况。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其中,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评价结果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层次分析法则根据不同因素对风险进行划分和权重分配,最终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定量评价是根据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有统计分析法、模型计算法等。

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测数据、事故案例等,来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等可能造成的实际损害程度。

控制措施是为降低和消除工作场所危险源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根据危险源不同,可采取的控制措施也不同,常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措施: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减少危险源的产生和传播。

2.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理方法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1.现场观察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

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知识,对现场观察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规范整理后填写相应的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工作前安全分析(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新工作任务开始前,理论上均应进行完全分析。

若工作任务风险低且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以前做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可不再进行安全分析,但应进行有效性检查,并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变化及环境变化是否导致工作任务风险和控制措施改变。

3.安全检查表(SCL)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和分解,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范和事故信息等确定检查的项目和要点,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和要点按系统编制成表,在设计或检查时,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辨识危害因素。

安全检查表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对评价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备注等组成。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指在开展工艺危险性分析时,通过使用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分析工艺过程中偏离正常工况的各种情形,从而发现危害因素和操作问题的一种系统性方法,是对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HAZOP分析的对象是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可以是工艺单元,也可以是操作步骤),通过分析每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由引导词引出并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

5.故障树分析(FTA)是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故障树),从而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及其发生概率的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方面。

在策划这些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包括所在行业的特点、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员工的需求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过程。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梳理。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包括:1.进行全面的场地勘察,了解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材料等情况;2.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记录、事故事件等;3.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适用于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4.与员工、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辨识危险源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因素:包括有毒、有害等物质,高温、高压等物理条件;2.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因素;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噪声、辐射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因素;4.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疲劳等因素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概率: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专家经验等来进行评估;2.后果:即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需要考虑不同等级的后果;3.风险等级:通过综合考虑概率和后果,将风险进行分类评级;4.风险源的重要性:即对于工作场所安全影响较大的危险源,需要特别关注。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包括:1.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2.事件树分析(ETA):将事故发展为事件树,分析事故的概率和后果;3.层次分析法(AHP):对潜在风险进行多个方面的评估,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权重。

三、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是在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事故后果。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理方法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1. 现场观察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

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知识,对现场观察岀的问题要做好记录,规范整理后填写相应的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 工作前安全分析(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新工作任务开始前,理论上均应进行完全分析。

若工作任务风险低且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以前做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可不再进行安全分析,但应进行有效性检查,并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变化及环境变化是否导致工作任务风险和控制措施改变。

3. 安全检查表(SCL)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和分解,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范和事故信息等确定检查的项目和要点,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和要点按系统编制成表,在设计或检查时,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辨识危害因素。

安全检查表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对评价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备注等组成。

4.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指在开展工艺危险性分析时,通过使用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分析工艺过程中偏离正常工况的各种情形,从而发现危害因素和操作问题的一种系统性方法,是对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HAZOP分析的对象是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可以是工艺单元,也可以是操作步骤),通过分析每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由引导词引岀并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

5. 故障树分析(FTA)是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分析,画岀逻辑框图(故障树),从而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及其发生概率的一种演绎推理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办法

危险源辨别及风险控制方法第一条为有效控制风险,保证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减少国家财富和公司经济损失,防止人身伤亡、交通、机电、设施、火灾等事故发生,特拟订危险源辨别及风险控制方法。

第二条班组管理人员应在平时工作中坚持作业前先进行危险源辨别的工作思路,主动展开辨别活动,辨别不限制方法,以能理解、可操作为宜。

第三条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监察班组展开危险源辨别和进行风险控制,并采纳相应的核查、激励方法保证班组的参加活动的踊跃性和活动成效。

第四条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应采纳多种方式参加班组辨别活动,深入到员工民众中采集危险源辨别信息并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民众学习辨别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方法。

采集到危险源辨别信息后应进行登记,对风险的控制进行策划,并实时实行策划的控制方案,保证风险实时获得控制或除去。

第五条班组辨别出的风险,应全力在平时工作中进行控制;受能力或制度限制,不可以自前进行有效控制的风险,应实时报告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

由项目部确立控制方案进行控制。

第六条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实时登记并向项目部主管责任人或第一责任人报告状况,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策划。

登记内容包含:报告时间、报告部门、单位及报告人姓名,风险存在的地址、工程名称、部门、施工单位。

第七条收到对于危险源辨别的报告后,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应在一周内予以回复。

第八条有可能直接致使人员伤亡的危险源,应在发现该危险源时立刻采纳防备举措,并通知生产现场领导及安全人员采纳紧迫举措或停止作业。

此后逐级上报。

第九条对于重要风险以上风险确实认,可由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及特邀的技术好手评审决定,应听取、考虑有关岗位操作人员的建议,并成立记录。

第十条出现重要风险并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一定坚持以保障人身安全为前提的原则进行控制,应急抢险时也应充足考虑怎样保障人身安全,保证防备举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防备举措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参照第八条进行评审确认,还应听取实行举措的主操作人员的建议,并成立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风险控制之方法
摘要:在石油化工建设施工的整个活动中存在着人流、物质流、信息流、能量
流和管理流,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同一生产系统内相互依存的。

正是由
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动态发展变化,便会产生过量的能量和危险的物质,我
们把这些不期望得到的“过量能量”、“危险物质”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怎样对施
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怎样能够有效地控制危险有害因素带来的风
险并提出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这些是我们项目部全体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控制;预防措施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7年质量安全与环保节能工作要点的部署,全力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把风险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挺在事故前面”的要求,实现风险控制措施与岗位职责健全、操作规程完善、HSE检查表制修订、应急处置卡和岗位需求型HSE培训矩阵编制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管理。

笔者有幸参与了云南石化1300万/年炼油EPC项目中汽油罐组、柴油罐组、航煤罐组、汽车装卸站、铁路装卸站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云
南石化公司和中国寰球有限公司有关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
制管理程序的规定,本文着重介绍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其
风险控制的方法。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 T13861-2009)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
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2、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一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2.1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尽管危险有害因素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
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以归纳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

能量
就是做功的能力,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
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

如导致火灾、爆炸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

有害
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但要完全消除有害物质、完全消除能
量是不可能的;在生产过程中人和财产在一定条件下接触到意外释放的有害物质
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2.2 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
管理的缺陷。

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是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造成伤害的触发条件,当有害物质或能量与触发条件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使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出现事故隐患,处置不当则引发事故。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3.1对照分析法
对照相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经验和判断
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对照GB / 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 T13861-2009)得出危险有害因
素的名称、分类和代码,对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一1986)和
《职业病目录》得出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病。

3.2类比推断法
就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作业条件的经验及安全数据的统计来类推辨识对象
的危险有害因素,它也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因此新建的工程项目可以考虑
借鉴现有同类规模和装备水平的同类企业,以此辨识的危险有害因素具有较高的
置信度。

3.3专家评议法
实质上是集合专家的经验、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特别是对同类装置进行
类比分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3.4系统安全分析法
常用于复杂系统或没有事故经验的新项目,如预先危险性分析(PHA)、HAZOP分析法、危险度分析、事件树(ETA)、事故树(FTA)、材料性质和生产
条件分析法。

3.5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的应用举例
事件树(ETA):具体分析步骤:①、确定系统的构成因素并找出事件的起因,也就是明确所要分析的对象和范围,找出系统的组成要素,以便展开分析。

②、分析各要素的因果关系及各事件发生成功与失败的二种状态。

③、从系统
的起始状态或诱发事件开始,按照系统构成要素的排列次序,对事件进行分析,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绘制事件树;④、根据需要,标出各节点的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值,进行定量计算,求出因失败造成事故的发生概率。

例:试编制某施工现
场火灾伤亡事故的事件树图,如图3-5
图3-5
4、针对辨识出的风险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运用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来解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就是测量液体的容积;
找出最短的木板,某块木板太短挡不住液体溢出就是事故隐患,可以才去的安全
对策有两种:一是增长较短的木板,二是减少液体的量。

增长木板可以降低液体
溢出的可能性;减少液体即使溢出量也不会大,可以减少液体溢出的严重程度。

两种措施双管齐下,就可以降低液体溢出的风险。

4.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4.2制定安全对策措施的原则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①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

②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
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
发生。

③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检
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④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4.3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防火、防爆对策措施;电气安全对策措施;机械伤害对策措施;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特种设备等方面)、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包括尘、毒、窒息、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的控制对策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在云南炼油项目针对高风险作业,项目部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制作成卡片下发给作业人员,是作业人员更直观明了地明白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结束语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控制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风险,依据法规要求和企业管理标准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整个过程强调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循环往复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安全评价师教材: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组织编写-2版。

[2]云南石化公司管理体系风险控制及作业许可分册YNPC-142-PRO-001 Rev.0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程序。

[3]中国寰球工程公司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HSE体系文件10600-00-HSE-PL-0103风险管理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