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课标及解读1、课标:运用图表并结合案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它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而且应预测因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本条要求的落脚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有全球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规律。

把握本条要求应该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是贯穿在整个课程内容中的,例如,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等等,还有很多自然地理过程,如地貌过程、天气过程等,这些“循环”和“过程”把各种自然地理要素联系起来,表现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因此要把“整体性规律”结合课程内容不断加强。

其二,在掌整体性的基础上,需要将其予以实际应用,解释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选择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各要素如何相互联系与影响,形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新课标对本节要求为“运用图表并结合案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明确提倡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以达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教材分析1、整体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不仅是必修1 模块的枢纽,也是整个人地关系体系的转换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章大气、水、地貌三个要素的基础上,讲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整体视角认识地理环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同时,只有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才能更好的在生产生活中促进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本节又是必修2、3 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具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规律,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概念;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和特点;3.了解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认识和比较。

教学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意义。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分类;-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

3.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球系统的差异性,如气候、地形、植被等;-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如高山、河流、湖泊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实例分析:选取一个典型地区,如地中海地区或黄土高原,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4.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中国或巴西,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探究该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对该国家或地区的影响。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让学生提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具体分类。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地理环境差异明显的地区进行研究,如阿拉斯加、撒哈拉沙漠等,进行资料收集,了解该地区的主要地理环境要素和特点。

4.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选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不同要素对该地区的影响。

第三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球系统的差异性,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球系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3.群体讨论:以全球气候带为例,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地区的气候带特点,探究气候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总结:由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归纳。

教学资源:1.地图和地球仪;2.图片和视频资料;3.书籍和参考资料。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校本课题课例分析【课标要求】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利用“生物循环示意图”、“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能阐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能够简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通过阅读“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资料,能够举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通过分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大气、水文、生物、植被、土壤各要素发展演化与干旱的环境相统一协调通过“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影响,说明”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分析“东北森林的变化“,学生能够说明森林的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怀。

情感态度代价观: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看法。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纪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难点】地理要素间物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已知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具备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提取信息和能力。

需要补充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等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案例教学、启发示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展示:西双版纳自然风光视频,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情“,说明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岩石、生物。

引入新课[活动]读5.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资交换示意图,考虑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2、水在各要素间是若何转换?①大气降水使泥土、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陆地地貌、水文地貌、气候气象、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于学生综合学习地理学知识、认识和探索地球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认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壳的动态变化;2.掌握不同类型地貌的形成原理和特征;3.理解水文地貌对地表地下水的影响,了解地下水的重要性;4.了解不同气候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5.了解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区系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三、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和地壳的动态变化2.不同类型地貌的形成原理和特征3.水文地貌对地表地下水的影响和地下水的重要性4.不同气候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5.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区系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授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和地壳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类型地貌的形成原理和特征等内容;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水文地貌的实验,观察水对地表地下水的影响过程,并让学生了解地下水的重要性;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气候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4.观察法: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观察生物地理中的生物区系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和地壳的动态变化(30分钟)1.讲解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2.讲解地壳的动态变化,包括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漂移和地震、火山的形成等内容。

第二步:不同类型地貌的形成原理和特征(30分钟)1.讲解不同类型地貌的形成原理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等;2.给学生展示地貌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形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

第三步:水文地貌的实验与讨论(4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水文地貌的实验,模拟水对地表地下水的影响过程;2.分组讨论水对地表地下水的影响,了解地下水的重要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学习使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看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实例的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比较分析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篇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 )A.宇宙演化C.生物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2·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B.水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C.气候变干B.水源减少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C.稳定性答案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原因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失。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B.差异性D.脆弱性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

掌握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

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图表和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和原理。

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热带雨林的破坏等,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山川、河流、森林等,提问学生:“这幅图片中包含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知识讲解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分析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气候与地貌为例,讲解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如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湿润地区的流水地貌等;同时讲解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如山地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气候的差异。

3、案例分析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完整版)5.1_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完整版)5.1_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物循环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1.5课时【教学过程】【图片展示,导入新课】五种自然带图片【自学导读】: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哪些?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那些方面?思考讨论:(1)(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2)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3.情景创设与多媒体演示的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演示山地景区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美妙,引发他们对整体性原理的思考。同时,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4.反思与评价的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完美结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的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整体性原理是地理环境研究的核心思想,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运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提高了自己的地理素养。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从事地理研究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新整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新整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节课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能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看书自学、讨论。

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生物循环、平衡功能。

难点:平衡功能、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教材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

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

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

为此,教材从物流(能流)、功能、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讲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

并且教材中辅以多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导入】创设情景情景:播放录像《大连自然风光》提问:在录像中看到了些什么?有哪些景观?生答:有动物、植物、河流、土壤、大气、地貌等。

引出课题: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就是由上面录象中的各种地理要素组成的!【教学过程】思考:录像中的地理要素食如何相互制约的?学生探讨回答:如:气候——水文、地形——水文、植物——地貌等。

师总结:一、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构成要素;•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意识到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构成要素2.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3.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图片、视频或地理实物等教具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就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

步骤二: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构成要素•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

步骤三:探究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案例,并调查该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案例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3.小组报告:每个小组针对自己调查的案例进行报告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

步骤四:讨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对城市建设的限制等。

•鼓励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五: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案例教学向学生展示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危害。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地理环境,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评价•设计相关练习题,考察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发展。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图版·选择性必修一一、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分析:(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渗透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尤其是四大循环及地理过程。

(2)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角度,解释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综合思维: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区域认知: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

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说明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之一。

这一内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一以贯之的。

高中地理教材除继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体性讲出内容和道理来。

为此,教材从物流(能流)、功能、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讲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

并且教材中辅以多个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四、学情分析:本节的学习对象是普通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不是特别高,基础知识差一些。

经过之前的学习,地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人地协调观念能够初步形成。

性格较为活泼,乐于展示自己,对于合作探究、地理实践活动比较感兴趣。

此外,本节内容条理清晰、难度较小。

因此,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人地相互影响”和“解决人地矛盾”等方面进行适当地深化和拓展,效果较好。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教学难点:理解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教学难点1、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新功能。

2、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提问学生:“在这幅图片中,你能看到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新课讲授1、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强调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以水循环为例,讲解水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迁移和交换。

例如,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形成降水,又回到地面,参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而影响着气候、地貌、土壤和生物等要素。

(2)通过案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分析土壤、植被、气候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被减少;植被减少又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同时影响气候的调节功能。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以东北森林的变迁为例,讲解当森林被砍伐后,土壤、气候、生物等要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整个地理环境逐渐朝着与原来不同的方向演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教学后记
跟随老师的引入进入课程的学习
用真实的相关例子引入,实用性强,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阶段二:
新课学习①
温故知新
(1)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提出问题:该整体有什么表现?
回顾已有知识,进入新课学习
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为新课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2)案例探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阅读材料。
提出问题: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哪些变化?这其中,自然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请画出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各要素影响的流程图。
(3)案例分析:人为破坏导致东北森林面积锐减的同时,也引起其他要素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4)得出结论: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
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形成在生活中遵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的意识,构建整体性的地理思维

重点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阶段一:
课堂引入
案例导入:引用亚马逊热带雨林破坏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导入。
提出问题:亚马逊热带雨林破坏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从实例中帮助学生建构起整体性的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并真正把地理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统一演化
整体性:2个表现
牵一发动全身
作业
(已布置于学案)
选择题
1.澳大利亚东北部近海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等。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 探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等。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候影响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相互影响。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平衡、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等。

4.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环境的美丽和重要性。

2. 讲解组成要素:分别讲解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等组成要素,并指出各要素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分析相互关系:讲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影响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相互影响。

4. 探讨整体性表现: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如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平衡、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等。

5. 讲解整体性意义: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意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标准解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

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两方面的内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

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球,其地理环境都具有整体性,并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内容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不同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份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熟悉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正确处置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标要求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彼此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进程,发生着密切的彼此渗透和彼此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

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互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各个功能不同的地理要素一路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时刻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说,每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此刻某一地理要素的转变必然致使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如在外界干扰下,自然地理要素会发生转变,并致使其他要素连锁转变,进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大体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彼此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进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互换,形成了一个彼此制约和彼此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一路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进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转变进程。

4.结合东北丛林转变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转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4.结合实地考察、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区域发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4.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认识到自然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阅读一篇与自然环境整体性相关的文章,如《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撰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6.结合课堂所学,与父母或同学进行一次关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并记录下讨论过程中的收获。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重思考和分析,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自然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全面掌握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地球表面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
3.整体性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2.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重点难点整体性的涵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探究新课】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况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实现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其他要素的改变→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点剖析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变化。

具体如下图所示:如何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注意抓住其内涵和表现两个方面。

所谓内涵是指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和作用,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整体性的表现建议同学们选择典型区域,掌握其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从实质上把握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1)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南方低山丘陵自然地理环境(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4)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典例剖析】(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通用3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篇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
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
候、水文、生物、地形等)(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 阅读材料“生物循环” ,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
出回答?
【学生回答】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
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读图5. 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
【板书】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 地表水资源则贫乏。

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

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

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 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 ,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
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
S
■夏季丰水
知道热多雨根筷子分开河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

这其中的季寒力量
大于部分之和。

这是一个道理具有普遍性。

平原样适合我们今天所
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

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夕、,还具有各要素相互叶林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土壤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

【学生回答】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阐述略)
【板书】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教师讲解】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请大家阅读教材P94活动,利用平衡功能的原理,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
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略。

(可参考教参)
【转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
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书】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介绍】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

【转折】不仅如此(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局部小气候
连年战争,大兴土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
_ 土壤贫瘠J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游使其具有“牵流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板书】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这样的例子很多,再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

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96案例3,思考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97活动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生物循环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