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如梦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推荐5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推荐5篇)第一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都可能会使用到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对个人的自我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你所见过的自我评价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本课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效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学要求:1、学习词牌及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人的生活背景。
2、抓住本词的关键“词眼”教学,多种方式方法悟词意。
3、由词感悟并想象,并写在稿纸上。
教学重难点:1、结合词文,体悟想象,并写下来。
2、了解词牌、词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课前资料收集、词律、音乐课欣赏熟悉。
教学过程:一、词律出示,激趣导入。
词曲旋律出示,了解词牌并板书课题。
二、了解生平,以情入文。
课前收集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资料,课堂交流,教师小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婉约派代表,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流传至今的作品集有《漱玉词》、《易安居士文集》。
三、多点体悟,动笔写文。
1、抓关键词眼“醉”读词文,感情词意,配乐唱词。
2、说出想象,抓住一句词,一个场景,写在配图稿纸上,交流展示。
要求:真是一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用词写了下来,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吗?想象一下画面,然后写到配图稿纸上。
(音效,图片出示)3、写文。
4、拓展体悟升华情感。
《琵琶语李清照词》多媒体出示,现代化手段的使用,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孩子们将会爱上古诗词,爱上古典文学。
5、小结。
(师)板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酒醉花悦情课后反思及自我评价:本课是诗歌阅读教学,为了能让孩子大体把握词意并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小学语文如梦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1.认识词人李清照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李清照的相关资料,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师:李清照,是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著名女作家,虽然流传下来的词仅仅惟独七十余篇,却拥有“一代词宗”的美誉。
今天,我们就走进词人李清照,走进她那充满少女情怀的《如梦令》。
齐读课题。
2.感受词与诗的不同。
师(出示整首词):请你轻声读读看看这首词,看看与以前学的诗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学生交流。
师:《如梦令》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大家还了解哪些词牌名?3.学习生字,掌握规律。
这首词惟独一个生字,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横画多)对于横画比较多的字,怎么写就漂亮了?(横的长短有变化,距离要均等)请大家在练字纸上认真写两个。
二、品词析句,读通全词(一)读出词的节奏1.有没有想提醒大家注意的读音?2. “兴”是多音字,你的根据是?评价:你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请你读读这首词。
3.读词非但要读流利,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词的节奏。
(二)读懂词的意思过渡:同学们,我们读词啊,光读通顺还不够,咱们还要读懂它。
出示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词。
1.小组派代表到前面交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读出理解。
2.交流“沉浸”的不同理解。
师:刚才三个小组交流了自己对词的理解,大家还有没有不允许见?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3.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来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首词。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将这首词读通、读懂了,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把它读活。
有人评价李清照的这首词“以寻常语,绘精美图”。
1. 在读词的时候,你眼前宛然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画面。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词所描绘的意境中,下面就让我们用笔把这夸姣的画面描绘出来吧。
2.小练笔。
《如梦令》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如梦令》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
你们读过词吗?那你们能不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小结: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2、介绍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
而且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就叫做——如梦令。
二、初读感知。
1、生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
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指导关键字词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词。
三、细读全词,古文今译。
1、过渡: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
2、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咱们先来说一说。
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
适时指导“暮” “醉” “争渡争渡”等字词的意思。
3、这首词用了多少个字?(三十三)小结:是的,三十三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
你看,古,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四、“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引导学生:学古诗词还得学习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或词“读瘦”。
板:读瘦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儿?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2、学生讨论,适时板书:醉五、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过渡: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2、引导学生想象“溪亭日暮”这个词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3、奖励你读一读吧。
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过渡: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喝酒,聊天,做,对对子,看风景……小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
如梦令教学设计(共6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并能背诵2、抓住,想象词所描写的情境3、通过学词,体会诗人的心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4、丰富李清照的形象,使学生走进诗人,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激起情趣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这样八个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谁来说说你对这八个字的理解?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一幅画里又往往蕴含着美妙的诗句。
现在,咱们一起来看几幅画,你能吟出画中所蕴含的诗句吗?〔屏显画面,生吟诗句,师点评〕二、初读全词,初步感受词意1、同学们,你们用动情的朗读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听着听着,我仿佛进入了那美妙的画境之中,看得出,你们都是爱诗之人。
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也是诗中有画,它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屏幕出示全词〕,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板书:如梦令〕2、指读,相机正音,指导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第1页/共8页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
尽是满足的意思。
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
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④除了把词读正确,我们还要能读出词的节奏,把词读得有板有眼。
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
如梦令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李清照借这个词牌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次郊游经历。
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师巡视〕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刚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根本意思。
小学语文_如梦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 如梦令执教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现在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往往会使人诗性大发,此时此刻,你最想为大家朗诵哪首诗词?请生朗诵……2、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同学们在练习二中接触的一首诗歌。
多媒体出示:《夏日绝句》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并有感情的朗读。
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介绍李清照,再介绍一下词牌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多媒体出示《如梦令》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1、师: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出多音字“兴”生字“藕”)2、师: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3、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单斜线给词分分节奏。
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4、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
5、师: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找学生读)6、.师:吟诵的时候要讲究平仄规律。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要拖长音,仄声要读得短促,尾音要拖长。
(老师配乐范读)7、.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三、悟读,绘出文字的画面1.师: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如梦令》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如梦令》的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如梦令》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联系作者生平,深入体会诗文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地位。
2. 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朗读、分享感悟。
3. 欣赏法:品味《如梦令》的韵律美、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如梦令》,了解作者李清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如梦令》,体会诗文意境。
(2)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 分析诗文(1)分析《如梦令》的韵律特点。
(2)解读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与感悟(1)品味《如梦令》的韵律美、意境美。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诗文内涵。
5. 拓展延伸(1)介绍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2)探讨古代女性的生活与创作。
6.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和分享感悟时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如梦令》的意境、情感和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
如梦令课后教学反思
如梦令课后教学反思一、引言《如梦令》是一首古典诗歌,属于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内容描写了诗人对于爱情的追思和祈愿。
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如梦令》作为课文,希望通过诗歌的魅力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课后的反思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本文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的主要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演示等活动。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梦令》的文本解读、背诵、欣赏和讨论。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包括:1.导入活动:通过观看相关图片和视频来引导学生对于爱情和诗歌的联想和感知;2.文本解读:通过分析诗歌的词句、修辞手法和意象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3.背诵练习: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悉并能够背诵诗歌;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5.合作演示:每个小组进行诗歌的表演演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6.课堂总结: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足够的导入导入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然而,在本次教学中,我的导入活动不够充分和具有吸引力,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下次在教学导入中,我计划使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例如通过音乐、视频或故事等,增加学生对于主题的联想和感知,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演示环节过于简单在合作演示环节中,我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指导和指导。
导致学生的表演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下次在合作演示中,我打算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更深入和独立的思考,以及更具创造性的表演方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及反思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及反思《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及反思《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
教材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如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词意,通过读诵、情景再现,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揣作者情感。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区别诗词。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夏日绝句》,指名背诵。
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你知道这样豪迈的诗句出自谁的口吗? 出示:南宋李清照2、你们了解她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些。
教师出示作者简介—李清照。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一首词《如梦令》。
看!(出示词)这就是今天要学的词,看看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明白词的特点。
①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数不一定一样。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②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设计意图:通过对《夏日绝句》的复习,导入对作者认识和对词的了解,知道词和诗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为下文的学习打下铺垫。
)二、初读全词,感知节奏。
1、下面就请打开课本,试着读一读。
2、指名2人,强调“兴”的读音。
3、为了更好地读出节奏,听老师有节奏的吟诵一遍。
先自读,再指名1人读。
(要求有节奏。
)(设计意图:一读的要求是让学生读熟全词,读准字音。
)三、抓住字眼,解释词义。
1、利用工具书自学或小组学习,出示需要把握意思的词。
2、交流:(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兴尽误入争渡一滩(2)知道了这些带点词的意思,你知道这首词大讲了什么吗?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文章如梦令教案教学反思
文章如梦令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如梦令》的全文。
2.通过分析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如梦令》的背诵与理解,李清照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教学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词的韵味。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美的词——《如梦令》。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做过梦呢?梦醒时分,你们是否有过感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感受她的梦境与情感。
2.作者介绍师: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她生活在北宋末年,经历了国家的战乱和家庭的不幸。
她的词作以婉约派为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来了解一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诗词解析师:我们来学习《如梦令》的全文。
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词的开头“常记溪亭日暮”,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想象一下,夕阳西下,溪亭里的景色是多么迷人。
接着,“沉醉不知归路”,表现了作者在美景中陶醉的状态。
然而,当“兴尽晚回舟”时,作者却误入了藕花深处,迷失了方向。
这里的“争渡,争渡”,表现了作者急于寻找出路的焦急心情。
“惊起一滩鸥鹭”,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焦急中惊扰了鸟儿的情景。
4.意象分析师:在《如梦令》中,李清照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溪亭”、“日暮”、“藕花”、“鸥鹭”等。
这些意象既表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请大家结合这些意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5.情感体会师:同学们,通过分析这首词的意境和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在词中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请大家谈谈自己在阅读这首词时的感受,以及如何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6.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分析了词中的意境、意象和情感。
小学语文_《如梦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屏幕出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比找异同,通过播放歌曲《知否知否》加深对词牌名的理解,通过我与同学的配合演唱,激发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作为本册的第一首诗词,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课前了解到,一部同学们可以称得上“耳熟能详”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是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基础上创作的,而词牌名一样,代表词的旋律一样,也代表词的格式一样,正好引出本堂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不仅能导入课堂,而且能加深对词牌名的理解,又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一举多得。
)二、自学检测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完成自学检测版块。
1、组内批阅。
2、小组间交流错题,互助提高。
(设计意图:自学检测部分共7道选择题,前6道选择题都可以通过对课前微视频的预习,正确完成,第7题考查对“济南二安”的了解,难度提高,但通过小组交流互助,理解起来不成问题,这些关于诗词文化的小知识,对于同学们诗词观的启蒙,是有极大意义的。
)三、解字探意1、结合自主学习单上面提出的无法理解的字词问题,小组内合作交流2、对交流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点评。
3、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整首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解决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课前微视频的引导,使同学们对字词有所掌握,无法理解的字词通过本环节的小组合作交流,既解决问题,又能锻炼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同时,对组内无法解决的字词由老师进行精讲点评。
然后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对整首词进行整体感知,为下一步体会画面美做准备。
)四、画面寻美1、诵读技巧点拨一:标停顿。
2、寻找文中三处最有画面感的词语。
3、看到词语能想到什么?根据我的示例,通过小组交流,完成导学案的当堂检测部分。
4、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同学们注意诵读的停顿,加强语感的培养。
一首词能流传千古,靠的不仅仅是词意,更在乎词的意境,而意境蕴含在画面中,在画面中又可以深挖出许多美丽的词语,这个环节设计重点在于在诵读中开拓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小学校本课程_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资料的学习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了解词和词人的有关知识。
1.师引入:孩子们从一年级到现在肯定是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这个班里面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推荐一个,带着大家来念几首古诗,好不好?生:(学生领念)师:孩子们脑海中的古诗还有很多吧,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不往下念了,这节课蒋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和她的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与她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
板书课题:如梦令,齐读课题。
学生拿出学习卡。
2.词简介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词牌名。
指名汇报搜集的相关词的资料。
边汇报边结合课件《如梦令》加以理解。
3.李清照简介指名汇报搜集的相关李清照的资料。
边汇报边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领悟大意一读《如梦令》,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自由大声读: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2.指名读。
及时正音。
重点指导“兴”读第四声,“亭、争、惊”是后鼻音,“藕”字写法。
3.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
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单斜线给词分分节奏。
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读出味道来。
4.范读课文录音。
5.齐读。
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
课文《如梦令》教学反思范文
《如梦令》教学反思范文在我担任教师多年的经验里,中华传统诗歌一直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以课文《如梦令》为例,我发现这首诗歌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诗歌输出的形式美和内在法则,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与了解。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下将分享给大家。
一、如何利用现代视角诠释古诗传统的诗歌教学很容易变成“读经”。
“读经”是指直接背诵、死记硬背,并不会真正理解诗歌真正的内涵与背后所蕴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何避免“读经”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现代视角去重构古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审美。
《如梦令》是一首表现出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诗歌。
在教学时,我通过音乐和舞蹈等当代艺术形式的介入,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对于诗歌所表达的各种情感的联想。
比如,我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钢琴曲《雨的印记》,并且以此为背景教授《如梦令》。
这首曲子的美妙优雅的曲调,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推理。
二、如何讲述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古诗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一方面,理解文化背景,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民族自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对于正确的艺术赏析的理解。
对于此诗,我先告诉他们“如梦令”的来源并简要介绍其历史渊源,然后列举出一些相关的文化载体,如唐代的《诗经》,《全唐诗》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中所呈现的文化背景的全面地理解。
三、如何教授古文的语言艺术古文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表达方式。
面对一首古文诗歌,学生们需要从语言的层面上去领悟到其整体的意境,包括用词、句式、文采等等。
然而,这在学生中可能会有所欠缺。
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做比较,以达到更好的语言艺术教育效果在教授《如梦令》时,我引导学生从语言及现代感知的视角分析古诗。
将一些框架硬性的视角暴露引导给学生来创造属于他们的分析方式。
例如,将学生从现代感知视角出发,让学生去捕捉诗歌中表现而成的艺术氛围,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美学进程等等。
《如梦令》 说课稿
《如梦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如梦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语言简洁,意境优美,以寥寥数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这首词所在的教材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活跃,喜欢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和探索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含义,体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词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词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
3、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部分。
(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们会想到哪些诗词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如梦令》。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如梦令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往往会使人诗性大发,此时此刻,你最想为大家朗诵哪首诗词?
请生朗诵……
2、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同学们在练习二中接触的一首诗歌。
多媒体出示:《夏日绝句》
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并有感情的朗读。
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介绍李清照,再介绍一下词牌名。
)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多媒体出示《如梦令》
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1、师: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出多音字“兴”生字“藕”)
2、师: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3、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单斜线给词分分节奏。
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4、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
5、师: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找学生读)
6、.师:吟诵的时候要讲究平仄规律。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要拖长音,仄声要读得短促,尾音要拖长。
(老师配乐范读)
7、.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
三、悟读,绘出文字的画面
1.师: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首词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自己先想一想词的大体意思是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学生自由谈)
师: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个字?是的,33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水乡日暮醉归图,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咱们读一读整首词,来体会体会。
2.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发言后板书: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自动播放一组画面)
师:请选择一个词语想象成一幅画面,动笔写下来吧。
(配乐写)
师:学生读一读自己描绘出的画面?
3.师:古代的词不仅可以当做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师生跟着吟唱)
四、移读并总结
1、要学好一首词,还要有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把正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叫“词眼”,同学们回答这首词的词眼是?(醉)
词人为什么会醉呢?(学生回答原因并读出醉意)
2、古人说:“诗词即生活,生活即诗词。
”由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她的诗词的风格在前期和后期有很大的不同。
(欣赏《声声慢》朗读视频)
3、此时的李清照再想起这次郊游,是多么怀念少女时光的快乐生活呀!(全班带着伤感之情齐读)
4、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但是我们要永存那最美的梦想,最美的回忆。
让我们常记那和谐、美丽的传世之作《如梦令》(全班配乐朗诵)
板书:
9、如梦令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醉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学情分析
关于词,学生在五年级已经接触过,但对词的特点、结构了解的还不太深刻,领悟能力还较欠缺,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
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词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效果分析
在教学《如梦令》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诗与词的对比。
在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诗与词的不同,从而更好的认识词、学习词。
二、朗读全词,读出节奏。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
通过配乐配图范读,再让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初步了解词的情感。
三、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
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哪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
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
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
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
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
在这节课上,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了这首词,也能有感情的背诵,但是由于教师的激情不够,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所以学生在描绘词的意境的时候,表达的不是很好。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继续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材分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评测练习
1.把词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
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________”两字,表明作者是在回忆难以忘怀的往事。
3.本词中一个“晚”字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注重细节描写,通过“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把场景写得栩栩如生。
5.请你写出本词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词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请按本词的写作顺序填空。
沉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渡→____________
《如梦令》教后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朗读中培养了感悟。
我还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把课堂放手给了学生。
我还给同学们练笔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醉”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走进诗的意境。
结尾出示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声声慢》,在凄楚低婉的配乐朗读中,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
学生也深切感受到了词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凄苦。
这样一对比,不仅拓展了课堂,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李清照不同时期不同的心境。
不过,本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方法不太得力。
不管怎样,通过这次做课,我基本掌握了如何上好诗词。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只有静下心来读进去读上心、才能有所感悟,引起情感共鸣。
因此,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的层层深入的读,才能达到感悟词意、词境、词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