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roecology
第四章 生物群落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生物群落的特征与结构 第二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群落(community):由一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 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群落的层次性( stratification), 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清楚的层次性,群落的层次主要是由植物 的生长型和生活型所决定的。
安第斯 山脉鸟 类种数 随海拔 高度的 变化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
1.植物的生长型
生长型是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例如树木 是一种生长型,草类也是一种生长型。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
(1) 树木:大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 (2) 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 (3) 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 (4) 附生植物:地上部分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生长。 (5) 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 (6) 藻菌植物:包括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2.植物的生活型
干旱,水分不足限制了 高寒,温度较低,限制了
光温资源的利用
水、光资源的利用
大 自 然 区
地貌 水文
大部地面在500米以下,有广阔的冲 积平原
河系发育,以雨水补给为主,南方 水量充沛,北方稀少,径流量占全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90%
高大山系分割的盆地、 高原,局部窄谷和盆地
绝大部分为内流河,雨 水补给为主,湖泊水含 盐,无灌溉无农业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④ 频度(frequency):群落中某一物种在样方内出现的频率。 常按包含该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⑤ 高度(height):测量植物体长的一个指标,可取自然高度 或绝对高度。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高度的百分比称为高度 比,高度比=某一物种的高度/最高物种的高度×100% ⑥ 体积(volume):植物所占空间大小的量度。它在计算林木 蓄积量时非常有用。
➢ 边缘效应(edge-effect):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
与不同环境梯度相应的则是不同生物群落。
四、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
例如在温带干旱地区,从山麓至山顶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自下而上依次为:干旱荒漠带→荒漠化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 原(或草甸草原)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 →冰雪带。在热带地区,从山麓到山顶植物群落自下而上的垂直 分布依次是: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亚高 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冰雪带。
2.植物的生活型
Raunkier 的生活型只考虑了有花植物,而忽视了其他植物的存在。 因此,J.Braun-Blanquet于1932年提出了另一个生活型系统,该系统 包括了所有植物,分下列10种生活型:
(1) 浮游植物:包括大气中、水中和冰雪中的浮游植物。 (2) 土壤微生物:包括好气和嫌气微生物两类。 (3) 内生植物:包括石内植物(地衣、藻菌类)、植物体内的植物 和动物体内的植物(病原性微生物等)。 (4) 水生植物:包括漂浮水生植物、固着水生植物(藻类、真菌和 苔藓)和生根水生植物(水生地下芽、水生地面芽和水生一年生植物)。
2.植物的生活型
(5) 一年生植物:包括叶状体一年生植物(黏菌和霉菌)、苔藓一年 生植物、蕨类一年生植物和一年生种子植物(直立、攀援和匍匐的)。
(6) 地下芽植物:包括真菌地下芽植物(如根菌的子实体在地下)、 寄生的地下芽植物(根寄生)和真地下芽植物(鳞茎、根茎、块茎和块根 地下芽植物)。
(7)地面芽植物:包括叶状体地面芽植物(固着藻类、壳状地衣和叶 状苔藓等)和生根的地面芽植物。
四、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
在农业生产上,人工栽培的作物,其分布与天然群落相似,也 呈现了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在我国北方,以祁连山北麓为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作物分 布大致是:棉花→玉米→冬麦、谷糜→喜凉作物(油菜、豌豆、春 小麦、青稞)→林地→草地→荒地。
在南方大致是:双季稻三熟制→双季稻→单季稻-麦(油菜)→ 果树、亚热带作物(茶、竹、油茶、林)→阔叶林→草地。
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2.群落的数量特征
群落的数量特征一般由多度、密度、频度、高度、体积、重
量和优势度等指标进行衡量。
① 多度(abundance): 是指生物群落中生物个体 数目的多少。一般难以准 确计数,常用目测估计。 如德鲁特(Drude)的 七级多度制。
Soc(Sociales)
光、温度和湿度等许多环境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节律、 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的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也随时间序列发生 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群落的的时间格局。
植物群落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季相,如温带草原外貌一年四季变化。
三、群落的时间结构
动物群落时间格局主要表现为: 1.季节变化。如鸟的迁徙,变温动物的休眠,鱼的回游等。 2.昼夜变化。如群落中昆虫、鸟类等种类的昼夜变化。
环境梯度的概念,可以用来说明环境中某一因子的变化,如温 度梯度、湿度梯度等,但这常指包含随空间一起变化的许多环境因 子的综合。例如海拔梯度就包括随海拔的增高而引起平均气温降低、 积温变少、生长季节缩短、雨量增加和风速增大等等。
四、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
根据环境梯度形成和变化范围,可以分为大、中、小梯度。 如,一个大的山体由下而上是大的环境梯度;在这个山体的一个 山谷中,由谷底到山脊形成一个中梯度;在中梯度中,因小地形 的变化,土壤质地或有机质含量,地表水或其他条件,又是一个 小梯度,较小者是较大者的一部分。
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及 高大山系
西部为内流河,东部为河 流发源地,雪水补给为主
域 的
土壤
南方土壤酸性大,粘重,北方土壤 多种类型,东北有机质丰富
相当部分含有盐碱和石 灰,有机质含量低,质 地轻粗,多风沙土
有机质分解慢,作草毡状 盘结,机械风化强
主 要 特 征
植被 地带性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草甸草 原
纬向为主
干草原,局部山地为针 叶林,荒漠草原
经向或作风心圆状
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及高 山荒漠,沟谷中有森林
立体垂直为主
利用
种植业为主,其中粮食生产为重, 干鲜果类,林、牧、渔业
绿洲农业
沟谷及低海拔处有农业, 高原牧业
五、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 群落交错区(ecotone):生态交错带或生态过渡带,
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具有以下特点: ✓ 多种要素联合作用强烈,生物多样性较高 ✓ 生态环境变化快,恢复困难
作为生物群落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
1.生物圈中的物种不是随意散布的,而是以规律的形式共处。 2.生物群落的概念具有具体和抽象两层含义。 3.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具有一般群落学的共性原 理,又有各自的特点,并且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生物群落的一般特征
1.群落具有一定的种类构成或称生物组合,并具有一 定的结构和物质生产力。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
3.生物群落的成层现象
不同生活型的物种在地面以上不同高度和地面(或水面)以下不同 深度分层排列结果,形成了群落的垂直成层现象,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 的主要表征。陆地生物群落的成层结构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决定前 者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温、湿、气等,决定后者的主要是水分、养分。 可见,成层现象实际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内蒙古草原上锦鸡儿灌丛化草原是镶嵌群落的典型例子。在这 些群落中往往形成1~5m的锦鸡儿丛,呈圆形或半圆形的丘阜。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
➢ 影响因素
三、群落的时间结构
指的是因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 上相应的周期变化。随着环境条件的日、月、年周期变化,群落结构 显示出相应的时间序列,并有不同的外貌表现,因此,我们也把时间 结构称为时相,或群落在时间上的成层现象。
1.生物群落的组成
任何群落都是由一定生物所组成的,每种生物都具有其 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性,它们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各有一定要 求和反应,它们在群落中各处不同地位,起着不同作用,但 群落中所有种都是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共同生活在一 起的一个有机整体。组成生物群落的种类成分是形成群落结 构的基础。群落中种类组成,是一个群落的重要特征。
在农业生产中,调节作物、畜禽的组合匹配,使其节律与环境因素的 变化节律最大限度的吻合和协调。调节农业生物群落时间结构的主要方式 是复种、套种、轮作和轮养、套养。如家畜中马对草料最挑剔,其次是牛, 绵阳最耐粗食,据此合理轮牧,有利于提高牧草的利用率;根据作物害虫 的繁殖行为和动态发展与环境因素的变化节律,及时预测、预报,采取相 应的防治措施,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保证。
(8)地上芽植物。
2.植物的生活型
(9) 高位芽植物:包括灌木高位芽植物(0.25—2m)、乔木高位芽植 物(2m以上)、草本高位芽植物和攀援藤本高位芽植物。
(10) 附生植物。
生活型是植物在外貌上由于长期适应特定的环境条件而表现出来的 不同类型,同一生活型的植物表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途径和适应方法相 同或相似。亲缘关系很远的植物可以表现为同一生活型,而亲缘关系很 近的植物却可属于不同的生活型,这是生物之间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的 结果,深刻地反映了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极多
Cop3 很多
Cop(Copiosae) Cop2 多
Cop1 尚多
SP(Sparsal)

Sol(Solitariae)
稀少
Un(Unicum)
个别
植物地上部分郁闭 数量很多 数量多 数量尚多 数量不多而散生 数量很少且稀疏 单株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② 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 ③ 盖度(coverage):投影盖度、基部盖度(真盖度)。
概念: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类型, 是不同种群对同一生境趋同适应的表现。是生物的一种生态分类单 位,凡是在外貌上具有相同(似)适应特征的归为同一生活型。
分类(Raunkier系统):5种生活型
2.植物的生活型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其植物生活型的组合比例呈有 规律的变化,形成所谓的生活型谱。
四、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
群落深受环境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多个主导因子发生渐变形 成梯度时,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相应变化,形成不同的生物群 落。另一方面,群落也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周围的环境。
环境梯度一般包括海拔、温度、湿度、土壤、风与光等因素, 在群落内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彼此间也构成梯度变化。
可见,随着海拔的上升,各种作物逐渐消失。
但在不同纬度地区,作物的上限是不同的。例如,玉米在北纬 50°处其分布上限是海拔500m,而在30°处则达3000m左右。
区域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人口占全国(%)
95
4.4
0.6
中 耕地占全国(%)
92
8.0
8.0
国 三
气候
季风,雨热同季;有旱涝等灾害
2.群落有一定的相对一致的外貌。 3.在群落中有能大量控制能流及对其它物种和环境强 烈影响的生物优势种现象。 4.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群落表现为随环境梯度变化及 随时间演替的现象。 5.群落有一定的营养结构和代谢方式。由不同生物形 成一定的食物网关系和生产、消费、分解特点。
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2.群落的数量特征
⑦ 重量(weight):用来衡量种群和群落生物量或现存量的指标。 可分为鲜重和干重来表示。
⑧ 优势度(dominance):用来表示某种生物在群落中作用和地位 大小的指标,是确定优势种的定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重要值越大的种,在群落的结构中就越重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
3.生物群落的成层现象
图4-2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
➢ 概念: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
嵌性(mosaic),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 上表现为斑块(patch)相间的现象。具有这种特性的群落称为镶嵌群 落。其中,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microcoense),小群落具有 一定的种类成分和生活型组成,它们是整个群落的一小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