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11.《师说》内容、手法导图和理解性默写等
高中语文:《师说》内容、手法导图和理解性默写等一、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有《韩昌黎集》传世。
二、解题:“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802年,作者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
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师说》课件
动词,有疑惑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迷惑
道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 年相若也,道类似也
道德学问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气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引导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取道
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道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
自然规律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原因
通 • 六艺传经皆通习之 齐明、周最……乐毅之徒通其意 鸣之不能通其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不懂句子停顿,不理解疑惑,有的(指前者)向老师 请教,有的(指后者)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 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 处。
3.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 近乎谄媚了。
特别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C.“世果群怪聚骂”与“其可怪也欤”(《师说》)两
句中的“怪”字含义相同。
感到奇特
D.“指目牵引”与“目遇之而成色”(《赤壁赋》)两
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目”字含义不同。
使眼色/眼睛
《师说》素材积累
角度一: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被 传为佳话的尊师范例,不胜枚举。韩愈面对当时“耻 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为恢复师道,不仅自己抗颜为师 ,还作《师说》,对师道做了精辟的论述。徐特立坚 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那些勤 奋的为师者,谦逊的从师者书写了一个个永恒不变的 尊师重教的诗篇,为华夏莘莘学子树立了尊师的榜样 和典范。
《师说》知识点总结(适用于新课、一轮复习)课件(28张PPT)
句末助词)];今之众人( 一般人),其下( 低于,不及)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以……为耻)学
于师。是故圣( 圣人)益圣( 圣明),愚( 愚人)益愚( 愚昧)。圣人之所以( ……的原因)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表推测语气,)大皆概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
其对身于(
自)也己,则(
却)耻师焉,惑( 糊涂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 泛指文字的诵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从师,
学习 )焉,或不( 同“否”)焉,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 )而大遗( 大的方面丢弃 ),吾未见其
明( 聪明,明智 )也。巫医乐师百工( 各种手工艺人 )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类 ),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相似 )也,道相似也。位
欲。”王无复言
道: 说,讲
(14)(2017·天津高考)岁凶,横道.伤杀 (15)(2017·浙江高考)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
道: 道路 道: 志趣
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a.则耻师焉: 从师,拜师。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不及。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b.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因此无论高贵,无论低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 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 认为近于谄媚。
第01讲 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
第01讲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1)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5)考点一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二信息的辨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4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18)05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8)文言文课内重要篇目复习目标1.复习掌握《劝学》《师说》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文章的说理论证思路,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3.辩证地思考作者的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古人有关学习的观点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评估说理过程请根据以下提示,评估两篇文章的说理是否合理。
同桌讨论评估,全班交流评估结果。
1真之内容主题《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师说》则是一篇“不平则鸣”的典范之作,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可见该文的目的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
荀子与韩愈不仅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们更多强调学习和教师的作用。
荀子以“劝学”为题,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师说 思维导图
概述要从师
批判不从师 从师的范例 作文的缘由
教师的职责 从师的必要 择师的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道、受业、解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惑不从师,终不解 无贵无贱,无⻓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正面说理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圣愚益益圣愚
于其子,择师而教 耻师自身 于其身,则耻师焉
小未学⻅大其遗明
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 耻于相师 士群大聚夫而之笑族,曰师曰弟子
其可怪也
圣人无常师 闻术道业有有先专后攻
孔子从师行为 孔子从师言论
正面举例
反面论证
李蟠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10.2《师说》复习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第3段)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 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师(以……为师 )
②徒( 同类的人 )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 师,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学生, 懂得道理的时间有早有晚,学 术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如此罢了。(得分点:不必、 于、攻)
《陈涉世家》)(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念奴
娇·赤壁怀古》)(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阿(6房)说,谈论
宫赋》)(8)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过秦论》)
(7)廊道
(8)主张,思想,学说
(9)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9)途径、方法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复习(第二课时)
复习要求: 每段8-12分钟复习时间。 1、背诵本段课文。 2、本段课下注释所有内容(词、句、文学常识)。 3、结合预习阶段加点的所有字词内容,翻译文段。 4、本段的所有文意补充注释(结构、手法、作用)。
6分钟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19道P673”“35或P678” 两字及次常用字“师”“传”。
(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 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
10.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嘉( 赞许 ) ②贻( 赠送 )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 遍学习,不受时俗的限制,跟 我学习。(得分点:经传、通, 被动句)
11.理解性默写 ①《师说》是韩愈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好__古__文___”,点出了 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六__艺__经__传__皆__通__习__之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②文中揭示写作此篇文章的缘由的句子是“余__嘉__其__能__行__古__道__,作__《__师__说__》_ _以__贻__之__”。 12.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六__经__的__经__文__和__传__文__都__普__遍__学__习__,__不__受__时___俗__的__限__制__,__跟__我__学__习__。__ _(_得__分__点__:__经__传__、__通__,__被__动__句__) _
10.2《师说》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比较阅读:《劝学》《师说》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侧重点和
论证方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㈡论证方法:两篇文章都是论述性文章,但采用的论证方 法不同,结构也不相同。 《劝学》主要运用比喻论证,逐项阐述作者的观点。 《师说》主要采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逐层 深入地论述作者的观点。
❶称官职
❷称为官之地
❹称家中排行 ❺称居所名
❸称谥号
相关链接:古文运动
“八代”指的是宋、齐、梁、陈、魏、齐、 周、隋, “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
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对一骈次文文的学贬革斥和新不运满动。。它是针对六朝
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
第一节框架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开门见山)
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师的原因/必要性:
不从师则无以解惑(释“解惑”) 闻道在先则从而师之(释“传道”)
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状
语
夫庸/知其年 之 先后/生于吾乎?
后
置
句
夫庸/知其年(于吾) 之 先后生乎
师说 韩愈
绘制《师说》的思维导图——不许看教辅 书 要求:图示要体现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语 言特点、论证结构。用具体事例进行证明。 认真!!仔细!!!不敷衍!!
解其题
师 说
名→动,从师学习。
“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 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 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 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 ,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 “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知识点梳理复习 ppt
-
10
❖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所以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 有才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 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 7、不拘于时,学于余。
❖ 不被世俗拘束,向我学习。
-
11
❖ 课外拓展
❖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 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 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 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管仲说:“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
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因为他知道时运
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出去做官,
结果多次都被君主罢免,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
能,因为他知道我还没有遇上好的时机。生养我的
人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鲍叔
推荐管仲做了官以后,却情愿让自己官居管仲之下。
-
13
❖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 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 “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 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 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曾 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 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 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 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 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 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说完,曾子便杀了 猪给孩子吃。
❖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高三复习ppt课件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用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古文运动的主将 柳宗元
古文:这一概念首先由 韩愈提出,是一种与内容空 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 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的散文。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 取法先秦两汉散文笔法
周记: 谈谈你对老师的认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阅读分析第一段
1、人为什么要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中 心 论 点 : 学 者 必 有 师
总 论 从 师 的 必 要 性 和 择 师
师之所存也。
标 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阅读分析第二段
3、第二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 人”“耻 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
10.2《师说》复习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5.小学而大遗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吾未见其明也 形作名,明智的地方
7.不耻相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名作动,学习
8.则群聚而笑之 名作状,成群
9.位卑则足羞 形作名,地位低下的人 名词的意动用法,感到羞愧
10.官盛则近谀 形作名,官位高的人
四、特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1.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句
p2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
二、古今异义
1.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
2.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三、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作动,低于
2.而耻学于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词类活用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4.则耻师焉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角度二: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 “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 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人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 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他专 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向郯子、苌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
p3知识点
一、通假字(无)
二、古今异义 1.圣人无常师 固定的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3.如是而已 这,此 三、词类活用 1.孔子师郯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四、特殊句式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记师说劝学》解
学无止境:这一章强调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探讨了学习的本质和目的。作者 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他们还提 出了“思辨学习”的概念,即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章讲述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作者认为,一个好 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教育素养。他 们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 质。
劝学: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作者认为,学习 需要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追 求。他们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奖 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等。
《《学记师说劝学》解》这本书的目录分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 教育理论体系。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 目的,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能力。这本书也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思考的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探索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在《劝学》这部分,作者提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他认为,学习是 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个过程。他鼓励读者要坚持不懈地学 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这本书的精彩摘录很多,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因材施教”这个 古老教育理念的重新解读。他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 异化的教育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这 个观点让我深感启发,因为在我看来,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简介
这是《《学记师说劝学》解》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师说》知识点梳理复习21页PPT
ENDΒιβλιοθήκη 《师说》知识点梳理复习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 PPT复习ppt精品课件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 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统编版高 中语文 必修上 册《师 说》PPT 复习PP T优质 课件(完 美课件 )
统编版高 中语文 必修上 册《师 说》PPT 复习PP T优质 课件(完 美课件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译文:孔子(曾经)以郯子、
师:以……为师,名词意动。 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之:指示代词,这。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
徒:类,辈。
道德才能比不上孔子。
贤:形容词作名词,道德、才能。
19、不拘于时,学于余。
于:前一个是介词,表 被动,被;后一个也是介 词,引出对象,向。
译文:不被时俗限制, 向我学习。
小、大: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 译文:小的方面(句读)
而:连词,表并列;
要学习,大的方面(疑
其:代词,代前面那种人。
惑)却丢弃,我没看出
明:明智。
他的明智之处。
统编版高 中语文 必修上 册《师 说》PPT 复习PP T优质 课件(完 美课件 )
统编版高 中语文 必修上 册《师 说》PPT 复习PP T优质 课件(完 美课件 )
译文:(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 到十分耻辱,(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觉 得近于谄媚。
统编版高 中语文 必修上 册《师 说》PPT 复习PP T优质 课件(完 美课件 )
统编版高 中语文 必修上 册《师 说》PPT 复习PP T优质 课件(完 美课件 )
1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士大夫这类人,说谁 是谁的老师、谁是谁的学生 之类的话,就成群地聚在一 起嘲笑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1)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代词,他的 (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副词,表强调,真的是......啊! 于 (1)介词,比 (2)介词,向 (3)介词,对于 (4)介词,表引出对象 (5)介词,表被动,被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可怪也欤
(7)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7)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9)代词,这,这一类
(10)郯子之徒
(10)代词,这,这一类
(11)作师说以贻之
(11)代词,他,指代李蟠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而耻学于师 (3)于其身也 (4)皆出于此乎 (5)不拘于时
(1)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 判断 (2)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 强语气
《师说》一轮复习
“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以前学过的《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等都属于这 类文体。“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 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是:“解说 关于‘从师’的道理”。
古之学者(求学的人 )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人 )传道受(授 )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 )之者,孰能无惑?惑(有了疑惑)而不从师, 其(那些 )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 他)闻( 知道懂得)道也固(本 来 )先乎( 于)吾,吾从而(跟从)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 )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 因 此),无(无论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 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一定 )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赞赏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 )之。
古之圣人(正) 今之众人(反)
对比论证
对
爱其子(正) 自比
比
与其身(反)
论
横比 巫医乐师百工(正) 证
士大夫之族(反)
3段:正面论述
师说
1段:提出论点
道理论证
2段: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分
析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论 证
3段:正面论证
孔子
孔子师郯子等 “三人行”言论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抨宣
不拘于时
击扬
正面举例 4段:写作缘由
作文以贻
能行古道 激励后学
举例论证
““ 耻从 师师 ””
针砭时弊时道 弊理来自虚词1.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其皆出于此乎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介词,相当于“于”, 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 一个是“比”,表比较) (2)(语气助词,表反问, 译为“呢”) (3)(语气助词,表揣测, 译为“吧”) (4)(语气助词,表感叹, 与“嗟”连用,译为“唉”)
1段: 提出论点
《师说》思维导图
中心论点: 正面论述
教师职能作用:传道授业解惑 择师原则:先闻道者皆可为师
反面论述:从师的必要性 (不从师的危害)
有惑终不解 无师不能解惑
总结—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道理论证
(温馨提示:思维导图一定要抄写在笔记本上)
2-3段 分析论证
2段: 反面论述
分论点:师道久不传 纵比
2.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惑而不从师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6)小学而大遗 (7)则群聚而笑之 (8)如是而已(与“已”连 用,表陈述语气)
(1)连词,表承接 (2)连词,表转折 (3)连词,表承接 (4)连词,表承接 (5)连词,表并列 (6)连词,表转折 (7)连词,表修饰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助词,的 (2)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助词,无义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嗟乎!师道( 从师的风尚)之不传(流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 矣!古之圣人,其出(超出一般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 人,其下(低于 )圣人也亦远矣,而( 但是)耻(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学于师。
是故( 因此)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的原因)为圣,愚人之 所以为愚,其(大概)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对 于 )其身 (自己 )也,则耻师焉,惑( 糊涂)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 (断句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 之不解,或(有的人 )师焉,或不(否 )焉,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而大 遗(放弃),吾未见其明也。巫医( )乐师百工(各种工匠 )之人,不耻相 师。士大夫之族(这类人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 乃(竟然 )反不能及(赶超),其可怪也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