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系统地总结、巩固、加深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知识,进一步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2)在尽可能考虑制造、安装和运行的要求下,进行某一机组的变工况热力计算,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通过课程设计对电站汽轮机建立整体的、量化的概念,掌握查阅和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标准、手册等参考文献的技巧。
(4)培养综合应用书本知识、自主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与其他人相互协作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内容
以N300型号的汽轮机为对象,在已知结构参数和非设计工况新蒸汽参数和流量的条件下,进行通流部分热力校核计算,求出该工况下级的内功率、相对内效率等全部特征参数,并与设计工况作对比分析。主要工作如下:
(1)设计工况及非设计工况下通流部分各级热力过程参数计算。
(2)轴端汽封漏汽量校核计算。
(3)与设计工况的性能和特征参数作比较分析。
三、整机计算步骤
本次课程设计计算方法是将该型汽轮机的通流部分划分为高、中压缸和低压缸2个计算模块,由2个学生组成一个计算小组,一人采用顺算法计算高、中压缸,另一人采用逆算法计算低压缸。2人协同工作,共同商定计算方案和迭代策略。
本人进行的是低压缸部分计算,计算工况为103%。为便于计算,作出如下约定:
(1)各级回热抽汽量正比例于主汽流量;
(2)门杆漏汽和调门开启重叠度不计;
(3)余速利用系数的参考值为:调节级后的第一压力级、前面有抽汽口的压力级利用上一级余速的系数为0.4,其它压力级为0.8;
(4)对径高比小于6的级,在最终计算结果中,用近似公式估算出叶根处的反动度;
(5)第一次计算,用弗留格尔公式确定调节级后压力;
(6)假定汽机排汽压力为设计工况下的值,用平移设计工况热力过程线方法初步确定排汽点。
四、汽轮机简介
本机组是按照美国西屋公司的技术制造的300MW亚临界、中间再热式、高中压合缸、
双缸双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如图4-2所示。它由高中压积木块BB0243与低压缸积木块BB074组合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对原引进技术作了改进设计,而且低压缸末级叶片采用905mm的长叶片。机组型号为N300-16.7/537/537,工厂产品号为D156。主要技术参数:额定功率300MW;主汽门前额定参数16.7MPa、537℃,再热汽门前温度537℃;工作转速3000rpm;额定背压5.39kPa;回热级数3高、4低、1除氧;额定工况蒸汽流量910.2t/h、热耗7937kJ/(kWh)。
本机组通流部分共35级叶片,其中高压缸1+11级,中压缸9级,低压缸2×7级。动叶片除低压缸末三级为扭转叶片外,其余均为等截面叶片。高、中、低压缸隔板静叶均为扭叶片。有6个高压调节阀,每阀控制21个喷嘴,调节阀全开时部分进汽度为0.9545。汽轮机在额定参数下5阀全开时可以带额定负荷。汽轮机在6个调节阀全开、新汽参数16.7MPa、537℃(超压5%)时运行,这一工况定义为最大负荷工况。
主汽门、调节阀、进汽管的压损为4%,再热器及管道为10%,中联门及管道为2.5%,中低压连通管为2%。2号高加抽汽来自高压缸排汽,除氧器抽汽来自中压缸排汽,第5、6级抽汽分别来自左、右侧低压缸的第3、5级前,因此低压缸为不对称抽汽。但为了计算方便,在本计算中近似为对称。通流部分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最大工况和额定工况下的热力参数如表2所示。
静叶与动叶汽封:高压静叶3齿,1高2低,动叶3齿,平齿,中压静叶5齿,2高3低,动叶5齿,平齿,间隙都是0.75mm;低压静叶3齿,1高2低,动叶1齿,平齿,间隙都是1.1mm。
图1 N300-16.7/537/537汽轮机结构
表1:N300-16.7/537/537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结构参数
表2:N300-16.7/537/537汽轮机最大工况和设计工况下的热力参数
注:额定工况排汽比焓:2346kJ/kg;最大工况排汽比焓:2338.8kJ/kg;低压缸抽汽实际为不对称的,计算中可当作是对称的。
五、低压缸逆算法计算步骤
以变工况下第七级的计算为例:
已知条件:变工况:流量为额定流量的103%,即第七级流量为78.2514kg/s ;排汽压力5.39kPa ;额定排汽焓2341kJ/kg 。
图2 逆算法用图
计算步骤:
1、估计变工况的排汽焓和各项损失
变工况后排汽压力为5.39kPa ,排汽焓估为2341kJ/kg 。根据公式估计级后各项损失如下所示。
叶轮摩擦损失:因为反动式故为0; 叶高损失:按公式1
1t l l
t
h h h h ∆∆=∆∆估计为0.206;
湿气损失:121
12
11t x x
t h x h h h x ∆-∆=∆∆-估计为12;
余速损失:2
2212121c c c c G v h h G v ⎛⎫
∆=∆ ⎪⎝⎭
估计为28.5;
漏气损失:1
1t t
h h h h δδ
∆∆=∆∆由于低压缸漏气损失相对很小,这里估为0; 扇型损失:由于低压缸最后三级为扭叶片,它的扇型损失很小,如果按公式
2
*0.7b t b l h d ⎛⎫
∆ ⎪⎝⎭
计算的话,扇型损失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所以后三级的计算中估为0。
2、根据估算的各项级后损失,确定动叶后的实际状态点
(1) 动叶出口处的实际焓:
21112111s p l f x c h h h h h h h h θδ=-∆-∆-∆-∆-∆-∆ =2341-0-0.206-12-28.5-0-0 =2300.294kJ/kg 。
(2)根据动叶出口实际焓和排汽压力2(,)s h p 查得动叶出口处的各项热力参数: 熵2s s =7.5119 kJ/(kg ·K),比容2s v =23.4061 m 3/kg ,干度x =0.8914。 (3)动叶出口处的实际速度:
222/s s w Gv A ==78.2514×23.4061/3.638=503.4532 m/s 。
3.确定动叶出口的理想状态点
(1)取动叶速度系数ψ=0.95,动叶出口理想相对速度 22/t s w w ψ==529.9508m/s 。 (2)计算动叶损失:(
)2
2
221/2000b t h w εψ
∆=-=13.6913kJ/kg 。
(3)动叶出口的理想焓:222t s b h h h ε=-∆=2300.294-13.6913=2286.6027 kJ/kg 。
(4)根据动叶出口的理想焓和排汽压力22(,)t h p 查得动叶出口处的理想热力参数:
熵2t s =7.4674 kJ/(kg ·K),比容2t v =23.2576m 3/kg 。
(5)动叶出口绝热系数:湿蒸汽 1.0350.1x κ=+⨯=1.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