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卷41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PPT
合集下载
复习备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19张PPT) (共19张PPT).ppt
小与长国假际出接现轨或。增多;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 (12分)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理由:1.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民党一直是前线的作战者, 共产党则开展游击战,国民党的军队要远远多于共产党的军队。
2.在当时,国民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抗日战争的主力。为了 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先后开展多次正面交战,如淞 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损失惨重,死伤无数,为抗日 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
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
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 (1)历史阐释题: 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4年全国Ⅰ 卷和Ⅱ卷;2015年全国Ⅱ卷。
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
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
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
梦,就在远方 努力吧
一、近5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
二、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
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 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 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 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 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 (12分)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理由:1.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民党一直是前线的作战者, 共产党则开展游击战,国民党的军队要远远多于共产党的军队。
2.在当时,国民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抗日战争的主力。为了 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先后开展多次正面交战,如淞 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损失惨重,死伤无数,为抗日 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
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
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 (1)历史阐释题: 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4年全国Ⅰ 卷和Ⅱ卷;2015年全国Ⅱ卷。
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
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
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
梦,就在远方 努力吧
一、近5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
二、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
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 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 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 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 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
历史全国卷41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PPT精品文档
一、全国卷41题试题回顾
Ⅰ卷(7省)
Ⅱ卷(11省)
2011年
“西方崛起”观点论证题
2012年
“冲击——反映”观点论证题
2013年
汉唐地图题
中英建筑图片题
2014年 2015年
抗日战争目录题 修改
生产力与科技要 素的关系论证题
世界近代史目录题 修改
节日变化趋势说明题
(5年8题6类)
二、全国卷41题呈现的特点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
1.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 •观点1:第一段材料: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 的结果(欧洲中心论) 。 •观点2:第二段材料: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 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
2.确定自己的观点,并多角度论证。
•欧洲崛起时间定位(时空限制):16—19C末 •史料筛选: •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经济:世界 市场发展过程;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
•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 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例:(2015·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变化1:法定 假日总天数从 少到多,小长 假出现和增多
变化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 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
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 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 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Ⅰ卷(7省)
Ⅱ卷(11省)
2011年
“西方崛起”观点论证题
2012年
“冲击——反映”观点论证题
2013年
汉唐地图题
中英建筑图片题
2014年 2015年
抗日战争目录题 修改
生产力与科技要 素的关系论证题
世界近代史目录题 修改
节日变化趋势说明题
(5年8题6类)
二、全国卷41题呈现的特点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
1.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 •观点1:第一段材料: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 的结果(欧洲中心论) 。 •观点2:第二段材料: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 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
2.确定自己的观点,并多角度论证。
•欧洲崛起时间定位(时空限制):16—19C末 •史料筛选: •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经济:世界 市场发展过程;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
•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 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例:(2015·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变化1:法定 假日总天数从 少到多,小长 假出现和增多
变化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 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
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 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 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策略:全国卷第41题历史小论文简单技巧PPT课件
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 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 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 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 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 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 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 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 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 价准确全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策略:全国卷 第41题 历史小 论文简 单技巧P PT课件
观点范明文确:西方崛起的主要动力是对外殖民扩张
•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带来新的曙光。葡萄牙 和西班牙率先成为殖民国,通过掠夺的方式使非洲和美洲成为两国的 殖民地,搜刮的财富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英国、法国、 荷兰也相继加入到殖民扩张的行列,世界市场雏形基本形成,亚洲、 非洲和拉美开始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主题论证型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
•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 用了如下公式:
•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策略:全国卷 第41题 历史小 论文简 单技巧P PT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策略:全国卷 第41题 历史小 论文简 单技巧P PT课件
观点范明文确:西方崛起的主要动力是对外殖民扩张
•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带来新的曙光。葡萄牙 和西班牙率先成为殖民国,通过掠夺的方式使非洲和美洲成为两国的 殖民地,搜刮的财富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英国、法国、 荷兰也相继加入到殖民扩张的行列,世界市场雏形基本形成,亚洲、 非洲和拉美开始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主题论证型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
•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 用了如下公式:
•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策略:全国卷 第41题 历史小 论文简 单技巧P PT课件
高中历史全国卷41题解题指导(共79张PPT)
•——均摘编自徐生忠《15至17世纪中英两国流民问题比较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应对流民问题举措的相似之处。结果 为何截然不同? •答什么:不同的结果及其原因,是两问。
审题要审到什么程度?审题时要注意时间空间,时间1884年,空间是英国,限定 词有,在前面提醒了是格林尼治,英国时间,所以历史条件应是从为什么是英国, 为什么会在1884年?为什么是国际时间?
二、解题的总体原则
• 材料二 面对流民大量涌向伦敦等大城市的情形,英国订立“血腥立法”惩治流民, 以后则逐步建立一整套济贫制度,加强对流民的管理和疏导。政府还大力鼓励发展工 场手工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 明朝采取招抚流民回原籍复业、就近附籍等方法,并且给予复业者耕牛良种、免 除赋税等安抚优恤措施,安置了大部分流民。明朝还仿效东晋侨置郡县的办法,“招 流民十二万户,给闲田,置郧阳府,立上津等县统治之”。然而,明朝的流民政策并 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流民回籍后不堪封建重负仍然逃亡,而武力镇压更激起流民的反 抗,终于酿成明末农民大起义。
• 突出问题:洋务运动:一场金融缺位的“近代化”
• 有的同学在审题时也注意到了求答项,比如是积极作用。但在组织答案时写的提示语 是作用,后来把局限性也写上了。这告诫我们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高考的坑都在设 问里面。
二、解题的总体原则
(2) 阶段和理由:(示例) 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2分)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 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2分) 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2 分)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 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3分)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 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
审题要审到什么程度?审题时要注意时间空间,时间1884年,空间是英国,限定 词有,在前面提醒了是格林尼治,英国时间,所以历史条件应是从为什么是英国, 为什么会在1884年?为什么是国际时间?
二、解题的总体原则
• 材料二 面对流民大量涌向伦敦等大城市的情形,英国订立“血腥立法”惩治流民, 以后则逐步建立一整套济贫制度,加强对流民的管理和疏导。政府还大力鼓励发展工 场手工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 明朝采取招抚流民回原籍复业、就近附籍等方法,并且给予复业者耕牛良种、免 除赋税等安抚优恤措施,安置了大部分流民。明朝还仿效东晋侨置郡县的办法,“招 流民十二万户,给闲田,置郧阳府,立上津等县统治之”。然而,明朝的流民政策并 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流民回籍后不堪封建重负仍然逃亡,而武力镇压更激起流民的反 抗,终于酿成明末农民大起义。
• 突出问题:洋务运动:一场金融缺位的“近代化”
• 有的同学在审题时也注意到了求答项,比如是积极作用。但在组织答案时写的提示语 是作用,后来把局限性也写上了。这告诫我们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高考的坑都在设 问里面。
二、解题的总体原则
(2) 阶段和理由:(示例) 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2分)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 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2分) 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2 分)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 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3分)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 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
最新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41题备考策略-(共51张ppt)教学讲义ppt课件
材料题答题方法
5化 (呈现在卷面上的答案)
(1)提示化 ,要善于使用提示语,问题的关键词、要点的关键词 要写在前面。 (2)序号化,要善于使用序号,使答案要点分明,条理清楚。 ①……②…… (3)要点化,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尽可能打开思路,多角 度列出要点。答题语言尽量做到概括,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 (4)段落化,最好能一个要点一段,即使空间不够,也要尽量做 到每个要点之间留2个字的间隔,尽量使要点一目了然,便于老师 阅卷。(让评卷教师很喜欢你的试卷,不自觉就给你高分。) (5)准确化,杜绝出现错别字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错别字。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PPT课件
41题备考策略
日照 杨华 本文201541题技巧及满分样卷均出自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之解题技巧》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四套教材 只需一种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 一教程》即可搞定
点击下面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均可购买
领域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动了化学工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
特别提示: 忌抄袭题干材料;修改或补充公式要说明理由。
8
【赞同观点论证方案】 技术水平落后的农业时代,生产力进步速度有限;进入工业时代后,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得以改进,生产管 理更加科学高效等,这些因素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转化 成生产力速度加快。
事例
科学+技术
各生产要素
科技革 计算机技术、空间 “经营者革命”(生产管理),第三产业兴起
命 技术、原子能技术 (劳动对象)等
等
特别提示:论证中要有2个或2个以上从不同角度选取的世界近现代史
正确的史实,并对其中一个史实进行有理论联系的论证。
9
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能极大地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进程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生产力的 迅速发展。(4分) 论证: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圈地 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科学技术(纺织业)不断更 新,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的不断涌现,共同 促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并促其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强国,推动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理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技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无产阶级的涌现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 工具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使美德领跑于世界,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6分)总之,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 力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整体评价2分)
日照 杨华 本文201541题技巧及满分样卷均出自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之解题技巧》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四套教材 只需一种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 一教程》即可搞定
点击下面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均可购买
领域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动了化学工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
特别提示: 忌抄袭题干材料;修改或补充公式要说明理由。
8
【赞同观点论证方案】 技术水平落后的农业时代,生产力进步速度有限;进入工业时代后,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得以改进,生产管 理更加科学高效等,这些因素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转化 成生产力速度加快。
事例
科学+技术
各生产要素
科技革 计算机技术、空间 “经营者革命”(生产管理),第三产业兴起
命 技术、原子能技术 (劳动对象)等
等
特别提示:论证中要有2个或2个以上从不同角度选取的世界近现代史
正确的史实,并对其中一个史实进行有理论联系的论证。
9
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一: 观点: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力结合,能极大地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进程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生产力的 迅速发展。(4分) 论证: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圈地 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科学技术(纺织业)不断更 新,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的不断涌现,共同 促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进行并促其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强国,推动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磁感应理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技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无产阶级的涌现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和生产 工具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使美德领跑于世界,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6分)总之,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生产工具的有 力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整体评价2分)
文综历史41题解题技巧
精选版课件ppt
9
观点一: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史实:外
交上,签定《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外交自
主权。政治上,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利用特
权和优势,压制民族工业。殖民主义的掠夺是导致中国近代
贫困落后的根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历史。
观点二: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促进中国迈
国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强盗式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此,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毋宁
说,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耻辱,倒不如说,正是这场战
争使中国开始觉醒,促进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作用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
比较图9、图10, 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 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 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41
12
精选版课件ppt
15
※阅读并比较下列西周和战国历史地图两幅图片,从政治格局 变迁角度提取信息(限定两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信息一:西周时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为天下共主,形成诸侯对周 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形成七雄并立局面。
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及礼乐制,形成以血缘为基础,等级森严的 宗法礼制社会,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兼并战争 不断。
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
历史全国卷41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变式4:(2016成都二诊)
三、分类型掌握突破
(二)观点说明或论证类
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提出主题(论点),或者选取材料中一种论点 (可以对论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论点),并加以论述(说明) 。
例:(2011全国卷文综)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
社会制度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 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 准确)
变式3:(绵阳市2016三诊)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
(3)对外关系:从闭关锁国的“朝贡体系”到被迫打开国门;改变了中国“天朝上 国”的外交观念。
(4)思想文化: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首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在《 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指导了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传播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传统的“华尊夷卑”和“中 国中心”的文化观念有所改变。
【赞成答案示例】
观点:“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冲击了中国根生蒂固的自然经济,使之逐渐解体;改变了中国“自给自 足”的经济观念。
(2)政治: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冲击,中国发生一系列社会变革,诸如 学习西方、改革旧制的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反应)、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 命相继兴起。
2.确定自己的观点,并多角度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3:(绵阳市2016三诊)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
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 作为科学兴盛期。下列图片是研究者根据统计数据制作,它揭示了科技中 心与社会革命、产业革命的关系。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说明:
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中国内部的张力,应该从中国内部寻找原因,而不是单纯从 外因——西方冲击来考虑。
争取民族独立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不倦的追求,救亡图存是中国迈向近
代化的内在动力。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反抗 外来侵略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中国的近代 化,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我们绝不能夸大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更不能为美 化侵略所蒙蔽。
2.确定自己的观点,并多角度论证。
•欧洲崛起时间定位(时空限制):16—19C末 •史料筛选: •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经济:世界 市场发展过程;思想:人文主义兴起发展
•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 欧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 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2分) 史实论证: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 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 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 围内确立。 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伴随殖民扩张促
近代中国的问题,首先是中国自身的问题,其历史重要性的判断尺度也只能
是中国自己,而非西方。中国之所以在回应西方挑战时反应迟缓,并不仅仅是 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同时也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所面临的很不寻常 的历史环境:即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两大迫切的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近代化。中国近
(5)社会转型:近代中国在衣食住行、派遣留学生、出版报刊等方 面逐渐迈向近代化,等等。
【反对答案示例】
“冲击—反应”模式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观”,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 史作用,美化侵略,是片面和狭隘的历史观。这种错误的历史观理应受 到严肃地批判。
“冲击—反应”模式是西方资产阶级企图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世界的一种 意识形态,把欧洲(主要是西欧)的历史看作是世界历史的主角,贬低和歪曲 中国与其他非欧洲国家的历史地位和成就。“欧洲中心论”的错误主要是宣扬 欧洲种族和文化的天生优越性,否定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 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三、分类型掌握突破
(一)找变化趋势,并分析说明(解读)类题
这类题目一般要求从所提供的材料、表格或图片中选取一种或 两种变化趋势,并结合史实进行说明、阐释或解读。
Hale Waihona Puke 解题关键点(类型模版):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
1.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 •观点1:第一段材料: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 的结果(欧洲中心论) 。 •观点2:第二段材料: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 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
1.第一步必须找出并选取一种变化趋势(4分) a.材料中可能有多种变化趋势,尽量选取那些宏观(主要)
的变化趋势进行解读。 b.确定变化趋势时,一定要“深谋远虑”,结合自己的史实
掌握情况确定,确保分析时有充分论据,有话可说。 c.注意格式:变化是从(由)……到……,一定要体现出动态
的变化过程(不能只答变化的结果)。
可以就图示中两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 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训练:(2012全国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 代历史变迁。
变化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 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
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 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 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 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第二步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明确时空限制,筛选符合时空要求的 史料,注意史论结合。
3.注意识别同类型题的不同变式,做到举一反三。(审题)
例:(2015·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变化1:法定 假日总天数从 少到多,小长 假出现和增多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 果。(8分)
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相对落
后,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 西方文明征服的。(2分)
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 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史实论证:略
综合国力﹦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军事力量+文化成就) 这一公式表明,社会制度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综合国力 诸要素。
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社会制度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 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
1.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有几种观点)
例:(2011新课标文综)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1:西方崛起是欧洲自身文明发展延续的结果。
观点2:西方崛起是本土文明延续和外来 文明综合作用的结果
(3)对外关系:从闭关锁国的“朝贡体系”到被迫打开国门;改变 了中国“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4)思想文化: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首开近代学习西方的 先河;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 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了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传播西方 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传统的“华尊夷卑”和“中国中心”的文化观念 有所改变。
一、全国卷41题试题回顾
(5年8题6类)
二、全国卷41题呈现的特点
1、重在创新,年年“变脸”(改革的“试验田”)
不论“包装”怎么变,考察的核心没有变,都注 重对史论结合能力的考察。从2012至2015年,41题始 终要求我们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要求提出不 同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说明, 或者找出一种或多种变化趋势进行解读说明。
b.一般原则:观点要平稳,最好顺从作者观点(正向论证),不 要否定(驳斥比较困难、论证史料缺乏),不要求奇求新。 2.第二步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时空限制,筛选符合时空要求的史料, 注意史论结合。 3.注意识别同类型题的不同变式,识破包装,抓住本质。
例:(2011全国卷文综)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式1:(绵阳市2016三诊)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5
提取材料信息,以“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为视角提炼主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变式2:(四川2016天府大联考)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家认为,落后的封建主义决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 主义,强调在世界近代史上的社会转型期,一个国家的社会制 度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社会制度对一个 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变化2: 从2008年开始 成为法定假日 的传统节日种 类增多
时空限制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变式1:(资阳市2016届模考)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 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 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 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 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 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 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 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 的变化(12分)
变式2:(四川2016年适应性考试)41. (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表2:
表2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 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原因。
变式3:(四川2016天府大联考)
(找正面的史实比较容易,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利用价值 高,论证过程简单;反面论证驳斥作者的观点难度较大 ,证据史料也相对缺乏)
【赞成答案示例】
观点:“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1)经济:冲击了中国根生蒂固的自然经济,使之逐渐解体;改变 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 (2)政治: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冲击,中国发生一系列 社会变革,诸如学习西方、改革旧制的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反应) 、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相继兴起。
三、分类型掌握突破
(二)观点说明或论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