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
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思考
收稿 日期 :00一 】 4 2 1 O 一0 修 回日期 :0 0—0 21 5—2 0
整理 而得 到的 心得 , 它很 大程 度 上 依 赖 于 医生 的诊 疗
1 中 医方 面
代谢 组学是 2 0世纪 9 0年代 继 基 因组 学 和蛋 白质 组 学之后 发展起 来 的 一 门学 科 , 关 于 生 物 体 内 源性 是 代谢 物质种 类 、 量及 其 变 化 规 律 的科 学 。 它 研究 的 数 是生 物整 体 、 系统器 官 的 内 源性 代 谢 物 质 及 其所 受 内
谢组 学 的研 究 方 法 依 赖 于分 析 化 学 中 的 各 种 谱 学 技 术, 如核磁 共振 波谱 、 质谱 、 效 液相 色 谱 、 高 红外 光 谱 、 紫外 可见 光谱 以及 各种 原 子 光 谱 等 , 基 于 核磁 共 振 而
( MR) N 的代 谢 组 学 研究 技 术是 目前 研 究 和 应用 较 多 的一 种 。N R 的优 势在 于所 检测 样 品无 需 繁琐 的预 M
和辨 证论 治 思维相 吻合 , 中医认 识和 解释 疾病 的 方法相 一 致 ; 用 系统 生物 学的 策略 和 方 法 , 与 采 以基 于 疾病 和 药物干 预 下的 系统代谢 网络 的整体性 和动 态性 的 变化 来评 价 中药 整体 效 应 , 用以 解释 中药 方剂
对 疾病 的治 疗作 用 , 使得 代谢 组 学成 为 中药现代 化研 究 中一个 非 常合 适 的 方 法。代 谢 组 学将 会是 中 医
有 关代谢 组 学应 用于 中 医药研 究 的文献 基础 上 , 讨 代谢 组 学 与 中 医证 候 、 探 中医整体 观 、 药质量 标 准 中
代谢组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代谢组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的医学和制药领域,不断寻求创新和高效的方法来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逐渐在药物开发中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科学。
这些小分子代谢物包括氨基酸、脂肪酸、糖类、核苷酸等,它们反映了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通过对代谢物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代谢网络和功能,为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
在药物靶点的发现方面,代谢组学发挥着关键作用。
传统的药物靶点发现方法往往依赖于对已知蛋白质和基因的研究,但这些方法可能会忽略一些潜在的重要靶点。
代谢组学则可以从整体代谢的角度出发,发现与疾病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关键代谢物。
这些代谢物的异常变化可能暗示着潜在的药物靶点。
例如,在某些癌症中,特定代谢物的积累或缺乏可能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就有可能找到新的治疗靶点,为开发针对性的抗癌药物提供方向。
在药物的临床前研究阶段,代谢组学有助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会对代谢物的水平产生影响,通过监测这些变化,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的副作用。
例如,如果一种药物导致某些重要代谢物的水平显著改变,这可能提示该药物对相关代谢通路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
此外,代谢组学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药物候选物的代谢特征,帮助筛选出更具优势的药物。
药物的临床研究是药物开发的关键环节,代谢组学在这一阶段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代谢组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疗效。
与传统的临床指标相比,代谢组学能够提供更早期、更灵敏的反应信号。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某些代谢物的变化可能在症状改善之前就已经出现,这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同时,代谢组学还可以帮助发现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即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可能与患者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代谢组学的应用ppt课件
二、代谢组学的特点
A 放大基因和蛋白 表达的微小变化, 从而使检测更容 易 B 对机体损伤小,其 检测的体液主要是 尿液与血清代谢产 物具有通用性;
特点
C 无需特征化的数据 库,且代谢产物的 种类要远小于基因 和蛋白的数目
D
信息量大,代谢组 学能够提供整个机 体功能统一性的信 息;能够反映生理病 理状态。
(四)数据分析与表征
①主成分分析技术(PCA) ②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技术(PLS-DA)
一、代谢组学概况
(五)代谢通路分析
代谢组学通过代谢产物的量化表达来追踪机体 固有代谢通路的变化,以通过代谢通路的调节表 达规律来阐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实质和规律。
(六)代谢组学涵盖以下几个层次:
①代谢物靶标分析; ②代谢产物谱分析; ③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④代谢组学分析; ⑤代谢表型分析;
三、代谢组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
5
代谢组学与中药单味药和方剂的研究
目前,代谢组学在中药单味药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应用代谢组 学的方法可以推测发生改变的内源性代谢物和发生异常的代谢通路, 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 中药方剂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协同、将药效进行整合,从而在 一些 复杂疾病的治疗中体现出优于单成分、单靶点药物的疗效优势, 但其作用机制不明,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利用代谢组学的整 体综合信息来研究方药的作用机制具有优势。
7
筛选中药种质资源
生物的个体特征除决定于先天遗传因素外,还受其存环境的诸多影 响,这些内外因素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总体特征 ——代谢表型。应用代 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种质资源代谢表型,将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和利用提供科学根据和保障。
展望:
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后,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技术在 中医药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同时代谢组学在方 法学上具有融整体、动态、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特点, 符合中药整体性原则。可以预见,代谢组学将成为中 药现代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代谢组学方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和 遗 传 等 因 素 影 响 而 发 生 的异 常 。而 应 用 代 谢 组 学研 究方 法 则 可 以从 整 体 出 发 , 认识 和 把 握 细 节 ,捕 捉 到 代 谢 网络 的细 微 变 化 获 得 偏 离 出 正 常 范 围 的特 征 性 代 谢 表 达 图谱 。 从这 些 特 征 性 代 谢 表 达 图 谱 中提 取有 意义 的功 能信 息 ,进 行 归 纳 和整 合 。这 些 代 谢 图谱 可 能 是 中医 证候 规 律 的 物质 基 础 以“ ”“ ”“ ” 组 、群 、 谱
下,代谢整体 的变化 轨迹 ,反映某种病理( 生理) 过程 中所 发生 的一 系 列 生 物 事 件 。 1
1 代 谢 组 学 的特 点 与 转 录 组 学 和 蛋 白组 学 比较 , 谢 组 学 有 以下 优 点 [ 1 代 4 :① , 5
代谢组学放大 了基因和蛋 白表达的微小变化 ,从而 使检 测更容 易 ;② 代 谢 组 学 的研 究 不 需 建立 全 基 因组 测序 及 大 量表 达序 列 标 签( S ) E T 的数据库 ,且代谢产 物的种类 要远 小于基 因和 蛋 白 的数 目:③ 由于给定 的代谢产物在每个组织 中都是一样 的,所 以研究 中采用的技术更为通用也更易被人们所接受。④ 生物 体 液 的代 谢 产 物 分 析 可 反 映 机 体 系 统 的 生 理 和 病 理 状 态 。通 过 代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2、预测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 学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1)技术方法创新: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出现更加灵敏、高效 的技术手段,如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等,进一步 提高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准确性。
(2)数据库建设:随着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加深,将建立更多的代 谢组数据库,为中药质量控制、证候本质研究等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谢谢观看
(3)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研究:通过对中药复方“六味地黄丸”进行代谢组学 研究,发现其具有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了中药复 方的药理作用机制。
展望未来
1、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 用现状和前景
目前,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代谢组学将在中药质量控制、证候本质研究、中药药理 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 持。
结论
综上所述,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系 统性和灵敏度高的代谢组学技术,可以从整体水平上深入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 制和证候的本质,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研究水平和临床疗效。随着技术的不断 创新和数据库的完善,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和深化,为实 现中医的个体化诊疗和跨学科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01 引言
03 展望未来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应用介绍 04 结论
引言
代谢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受内外环境影响后体内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的科学, 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正逐渐受到。本次演示将概述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 应用现状、优势及前景,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应用介绍
代谢组学在病证相关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在病证相关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郭宇;魏玮;杨俭勤【摘要】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基于全局观点的整体性研究方法。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复方,既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动态观、辩证观等指导思想,又能与现代科学先进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病证相关领域研究,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等研究优势。
%As a branch of systems biology, metabonomics is a holistic study method based on the overall viewpoint. In the study of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compound medicine, this method not only accords with guiding concep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uch as holistic view, dynamic view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ut also combines TCM with modern scientific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tudies related to disease integrating with syndrome and has prominent advantages in integrality and dynamics.【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6页(P1416-1421)【关键词】代谢组学;中药复方;病证结合;综述【作者】郭宇;魏玮;杨俭勤【作者单位】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5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与数千年临床经验相结合的实践产物,拥有独特的方法学、认识论及理论体系。
组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组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这其中包括了组学学科。
组学研究是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它将生物体中所有的生物分子,包括DNA、RNA、蛋白质等,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
这种综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包括了疾病的预警、诊断、治疗以及基因编辑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组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组学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它主要涉及了人类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以及基因功能的研究。
基因组学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上,例如对遗传性疾病的精准辨识以及基因疗法的开发等。
通过对基因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目前,很多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致力于开发基于基因组学的疗法,例如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
转录组学转录组学主要研究人类转录组的特征,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转录组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基因在生命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和生物体对不同环境的应对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转录组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新的药物靶点,并在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转录组学研究已经被应用于一些抗癌药物的研发中。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些疾病对应的基因差异进行转录组学的研究,以设计出更为有效的药物疗法。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中所有蛋白质的种类、含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蛋白质是细胞中最为重要的分子组成部分之一,它们不仅在代谢、结构和运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研究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例如利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可以精确确定肿瘤标志物,这将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和进行治疗。
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研究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代谢产物选择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药物研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一直是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
代谢组学就是一种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来揭示生物体生物代谢网络的知识和规律,从而推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新技术。
本文将从代谢组学的定义、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现状。
一、代谢组学的定义和方法代谢组学是以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的组学,可以揭示生物体内代谢的全貌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代谢产物是生物体内代谢活动的结果,通过代谢组学技术,能够对代谢物进行高通量分析及定量研究,获得大量数据,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来挖掘数据中的规律和信息。
代谢组学的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代谢产物检测和数据分析。
样品采集是代谢组学的基础,样品的来源和处理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的可靠性和解释性。
样品前处理主要包括提取代谢产物和样品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固相萃取法、液液萃取法、直接甲醇化法等。
代谢产物检测可以分为有监督和无监督两种方法,有监督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多种技术,无监督方法则包括核磁共振、毒性检测等。
数据分析是代谢组学的核心,它是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发现代谢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代谢网络规律等。
二、代谢组学的应用在药物研发中具有广泛的前景,以下是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模式和具体案例介绍。
1.药物代谢研究代谢组学的一个应用领域是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药物的代谢过程、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帮助评估药物的代谢毒性和药效。
比如,研究儿茶酚胺也是维持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神经递质。
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口服剂量的儿茶酚胺对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出了其对于氧化应激和病原微生物免疫功能的作用。
2.药物筛选和评价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药物筛选和评价,通过测定药物对代谢产物的调控作用,可以评价药物的效能和毒性。
代谢组前景
代谢组前景代谢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科学,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代谢组学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揭示了代谢物的组成、变化与生物体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个体化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代谢组学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通过分析生物体内的代谢物,可以发现某些代谢物的异常变化与特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
例如,肿瘤细胞的代谢特征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通过分析肿瘤患者的代谢物,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此外,代谢组学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通过分析代谢物的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
其次,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药物研发中的体内代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网络,通过代谢组学的手段可以全面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产物,揭示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转化产物,为药物的优化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代谢组学还可以预测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如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互作信息,为药物的合理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支持。
此外,代谢组学还可以应用于个体化医疗的实践。
每个人的代谢组成都是独特的,通过分析某个人的代谢物,可以了解其个体差异,并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和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代谢组学的手段可以评估某个人对特定药物的反应情况,从而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总之,代谢组学是一门前景广阔的科学,在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的开展,代谢组学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个体化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综述·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Δ白琳1*,王洋洋1,白静怡2,闻新丽2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西安 710003)中图分类号 R28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22-2810-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22.22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停药后不易反复等优势,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代谢组学从整个机体内源性动态代谢角度出发,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途径,有助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探索相关作用机制。
中药治疗UC的代谢组学研究显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单体可通过调控机体内源性代谢物,作用于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诸多相关通路,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降低肠道敏感性、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黏膜损伤,使机体恢复正常的代谢活动。
但相关代谢标志物还需进一步筛选与验证。
关键词中药;溃疡性结肠炎;代谢组学;代谢物;代谢途径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bonom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BAI Lin1,WANG Yangyang1,BAI Jingyi2,WEN Xinli2(1. D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aanxi Xianyang 712046,China;2.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Shaanx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Xi’an 71000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UC),as a common and refractory disease of the digestive system,has always been a ho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medical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fficacy,high safety and not easy to relapse after drug withdrawal in the treatment of UC,but the mechanism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Metabonomics looks for potential biomarker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ndogenous dynamic metabolism of the whole body,which is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drugs and explore related mechanisms. Metabolomics 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UC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show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single herbs and herbs monomers act on various related pathways such as amino acid metabolism,lipid metabolism and energy metabolism by regulating endogenous metabolites in the body,thereby inhibiting immune inflammatory reactions,improving oxidative stress,reducing intestinal sensitivity,reg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repairing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and restoring normal metabolic activity in the body. However, further screening and validation of relevant metabolic markers are needed.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lcerative colitis; metabonomics; metabolite; metabolic pathway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特点是累及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1]。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摘要:代谢组学是一种研究生物体在代谢水平上的全面分析方法,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可以了解生物体在不同生理、疾病状态下的代谢情况。
中医药研究中,代谢组学的应用可以揭示中药对人体代谢的影响机制,进而提供基于代谢的中医药疗效评估方法。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和SWOT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引言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人类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组分和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其疗效评估一直是一个难题。
代谢组学以其全面、系统的分析优势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2.1 中药对代谢的影响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揭示中药对人体代谢的影响机制。
通过分析中药对代谢产物的影响,可以了解中药对不同疾病的适应性,进而为中药的药效评估和治疗指导提供依据。
2.2 中药与疾病的关联分析代谢组学可以通过分析代谢产物的变化,揭示中药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通过将中药与病理状态下的代谢谱进行比较,可以找到中药对特定疾病的调节作用和治疗机制。
2.3 中药配伍的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常常通过复方的形式应用于临床,复方中的多种中药组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代谢组学可以揭示中药配伍对代谢的综合效应,为中药复方的疗效评估和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3.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前景3.1 代谢组学和个体化医学的结合代谢组学可以解析人体代谢的个体差异,为个体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结合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可以实现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精准调控。
3.2 多组学融合研究的拓展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研究方法的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系统的全面分析。
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相结合,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多目标作用机制,为中药的疗效评估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
代谢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研究
代谢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研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突破中,代谢组学技术不断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
它通过分析生物样本中代谢物的变化,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丰富的信息,成为研究药效、药物在体内代谢动力学、副作用及信号途径等方面的有力工具。
本文主要介绍代谢组学技术的概念、研究方法、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代谢组学技术的概念代谢组学技术是指通过对生物样本中代谢物的高通量检测和分析,绘制出这些代谢物之间的代谢网络,进而对样本进行综合解析的技术。
代谢组学技术主要检测代谢产物的含量和质量,获取有关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信息,从而可以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生物反应信息。
二、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代谢组学技术包括代谢物的采集和检测两个步骤。
采集是指从生物体或样本中收集代谢物的方法,一般有生物体活检、体液、血液、尿液等多种形式,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进行选择。
检测则是在采集代谢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测量和鉴定,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充分结合这些技术可以做到高通量、高效率的代谢物检测和鉴定。
三、代谢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主要有如下应用:1)药物研发流程中的代谢物筛选药物的筛选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代谢物快速准确的鉴定和筛选,极大地提高筛选效率和成功率,节省筛选时间和成本,有效地促进药物研发进程的优化和升级。
2)药物机制的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代谢组学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解析药物作用和代谢的机制,从而量化药物作用以及代谢反应,并对药物的生物活性、代谢特点、靶标识别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下一步药物优化和研发提供依据。
3)副作用和毒性的评估为了确保药物的安全性,药物研发过程必须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代谢组学技术在这方面可大大提高准确性,通过对药物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全面、快速地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从而有效地避免药物在人体中产生不良反应。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其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代谢组学是一种以代谢物为研究对象的高通量技术,可用于分析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变化趋势等信息,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代谢变化及药物作用机制。
在中医药研究中,代谢组学可以用于以下方面:
1. 中药复方药效评价: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对中药复方的药
效进行评价,通过分析生物体内代谢物的变化趋势和种类,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中药毒性评价:中草药含有许多化学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可
能具有毒性。
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分析中草药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变化趋势,从而评估其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保障。
3. 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研究: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
响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效果。
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分析生物体内代谢物的变化趋势,从而揭示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4. 中医药疾病诊断: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代谢
物的种类和数量,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代谢变化,为中医药的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支持。
- 1 -。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王炳程1,王立新1,杨 静2,马洪皓2,张美玉2摘要 综述代谢组学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㊁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㊂关键词 冠心病;中医药;代谢组学;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24.012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以胸闷㊁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阶段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该病是由多种基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所致,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2]㊂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病症特点,即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肩背,休息后缓解,与‘金匮要略“中提及的 胸痹缓急 ㊁‘内经“中的 心痛 极为相似,故在中医学归属于 胸痹 心痛 ㊂本病病机为阳微阴弦,表现为本虚标实㊁虚实夹杂,多以气虚㊁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为本,寒凝㊁血瘀㊁气滞㊁痰浊为标㊂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保护相关靶器官,改善病人预后㊂但中医药发展因其作用机制难以解释而受到限制㊂代谢组学是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分析组织的全部内源性代谢物质,即机体内部由代谢产生的小分子(分子量<1000)物质,研究其与所受某种疾病影响的关系,对生物体内小分子化合物数据进行处理,寻找小分子与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相互关系,是一门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数量㊁种类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3-4]㊂近年来,代谢组学发展迅速,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㊁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等技术不断提高,通过该技术可测定出各种疾病的多种代谢产物[5]㊂中医理论以整体观念㊁辨证论治为基本观点;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中医诊断以见微知著㊁以常衡变为基本原理㊂代谢组学是从生物体代谢的角度反映生物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项目(No.2022228);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度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项目(No.2020464)作者单位 1.河北中医药大学(石家庄050091);2.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通讯作者 王立新,E -mail :**************引用信息 王炳程,王立新,杨静,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4):4542-4548.体的功能水平,从整体方面考察生物体的变化,与中医学的 整体观 契合,疾病导致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判断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㊁疾病的发生及进展,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明确中医药干预疾病的机制和疗效提供客观依据,为疾病的各个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㊂冠心病代谢组学为研究热点,通过检索PubMed ㊁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近5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代谢组学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汇总,综述代谢组学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㊁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㊂1 冠心病中医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1.1 心血瘀阻证李峥等[6]对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总结出氨酰-tRNA 生物合成通路㊁新霉素㊁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生物合成通路㊁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㊁D -谷氨酸和D -谷氨酰胺代谢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特征性代谢通路㊂通过临床对照试验,基于1H -NMR 构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指纹代谢图谱,分析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病人标志性代谢物,结果显示:葡萄糖㊁3-羟基丁酸㊁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乳酸㊁苯丙氨酸㊁丙氨酸㊁甘氨酸㊁酪氨酸㊁丙酮酸㊁谷氨酸㊁谷氨酰胺㊁磷脂酰胆碱㊁甘油磷脂酰胆碱㊁柠檬酸㊁甲酸盐水平均降低;主要涉及三羧酸循环㊁脂质代谢等途径[7]㊂Zhao 等[8]应用NMR 技术测得胸痹病心血瘀阻证病人血浆胆碱㊁β-葡萄糖㊁α-葡萄糖和酪氨酸等代谢物变化显著,可能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㊂上述研究表明,氨基酸类㊁脂肪酸㊁糖类等脂质和能量多层次代谢途径紊乱是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发生的重要因素㊂1.2 气滞血瘀证王茹等[9]研究显示,冠心病心脉瘀阻证病人血浆代谢产物谱包括花生四烯酸㊁尿素㊁乳酸㊁柠檬酸㊁β羟基丁酸㊁丙氨酸㊁油酸㊁葡萄糖,气滞血瘀证组内葡萄糖㊁花生四烯酸㊁亚油酸显著增高㊂花生四烯酸可提高线粒体膜的流动性,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经电子传递链生成的O 2-增多,使线粒体生成过量活性氧,促进氧化应激的发生[10]㊂活性氧及氧化应激共同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㊂气滞血瘀证病人常因情绪激动出现心绞痛甚至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且多伴随冠状动脉再狭窄,故该类代谢物在气滞血瘀证中表达较高㊂徐利云[11]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气滞血瘀型胸痹大鼠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测得该证型代谢紊乱的主要途径包括半胱氨酸㊁蛋氨酸代谢㊁色氨酸代谢及天冬氨酸㊁谷氨酸和丙氨酸代谢㊂总之,冠心病气滞血瘀型主要为氨基酸㊁脂肪酸途径的代谢障碍㊂1.3痰浊闭阻证鹿小燕等[12]利用核磁共振谱(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分析痰浊闭阻证的胸痹病人,主要特征性代谢产物包括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吡啶二羧酸(DPA)㊁5-羟色胺/可替宁㊁溶血卵磷脂㊁7,10-十六碳二烯酸㊁苹果酸㊁琥珀酸㊁棕榈烯酸㊁甘氨酸和丙氨酸及果糖㊁葡萄糖;其中Omega-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7,10-十六碳二烯酸及DPA降低,均为特异性代谢物,说明痰浊痹阻证病人存在一定的脂代谢紊乱,且血液黏稠度㊁血脂水平更高㊂程鹏等[13]运用GC/MS技术与MCTree分析方法,与气虚证对比,共定性了46种化合物,其中,贡献值最高且具有显著相关性的为丝氨酸,其次为缬氨酸㊁2羟基丙酸等㊂Yi等[7]在胸痹痰浊闭阻证病人血浆中鉴定出16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包括缬氨酸㊁酪氨酸㊁丙氨酸㊁乳酸盐㊁丙酮酸盐㊁谷氨酰胺㊁N-乙酰β-氨基葡萄糖氨酸酶㊁肌酸㊁胆碱㊁葡萄糖等;其中葡萄糖和胆碱水平升高,其他12种代谢物水平下降㊂上述研究表明,胸痹痰浊闭阻证存在的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脂质代谢紊乱及氨基酸㊁葡萄糖代谢异常㊂1.4气虚血瘀证杨小芳[14]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与UPLC-Q-TOF-MS技术分别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病人尿液㊁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测得鞘磷脂㊁丝氨酸㊁组氨酸㊁十五烷酸㊁三酰甘油㊁甘氨胆酸㊁牛磺胆酸㊁L-2-氨基己二酸㊁肉碱㊁甜菜碱㊁苯乙酰谷氨酰胺等;结果显示,气虚血瘀证病人主要表现为胆汁酸代谢㊁神经酰胺代谢㊁肉碱类代谢途径的紊乱㊂陈浩等[15]通过LC-MS方法研究健康组和不同证型病人尿液㊁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结果显示,甘氨胆酸㊁生物素㊁磷脂酰甘油㊁赖氨酰酪氨酸降低,半胱氨酸亚磺酸㊁天冬氨酰蛋氨酸升高,均为气虚血瘀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且这两种升高的物质可能为该证型的特异性标志物,半胱氨酸亚磺酸是升高的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氧化还原酶的中间代谢产物,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时,出现一定程度肝损伤;天冬氨酰蛋氨酸是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不完全代谢产物,该物质升高说明气虚血瘀证病人存在蛋白质的高代谢状态㊂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浆进行代谢组学研究,测出花生四烯酸代谢㊁脂肪酸代谢㊁脂肪酸β氧化代谢和维生素B6为该证代谢紊乱的主要途径,指出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病人存在脂肪酸代谢紊乱㊁能量代谢障碍[16]㊂1.5气阴两虚证Zhou等[17]通过UPLC-Q-TOF-MS技术对1072例气阴两虚证冠心病病人的尿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气阴两虚证病人存在多种生物标志物及异常代谢途径;其中,肌酸酐㊁4-乙酰氨基丁酸㊁犬尿氨㊁4-羟基脯氨酸㊁色氨酸㊁酸琥珀酸㊁丙氨酸等特征性代谢产物下调明显,4-羟基壬烯醛㊁11-氧代雄酮葡萄糖醛酸酯㊁马尿酸㊁酪醇等非特异性产物也表现为下调;证实了气阴两虚证病人主要表现为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紊乱及氨基酸代谢㊁肠道菌群代谢异常㊂朱明丹等[18]将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病人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气阴两虚证病人高丝氨酸㊁苯丙氨酸㊁磷酸肌酸㊁甘氨酸㊁葡萄糖水平下调;气阴两虚证胸痹病人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氨基酸代谢㊁能量代谢通路相关㊂2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代谢组学研究2.1中药方剂2.1.1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起源于清代‘医宗金鉴“,由四物汤与桃仁㊁红花共同组成,多应用于胸痹心血瘀阻㊁血虚血瘀证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㊁养血补血功效,是冠心病中促进血液循环㊁除瘀的常用处方㊂Tao等[19]对11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及加服桃红四物汤的对照试验,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和鉴定代谢物,结果显示,桃红四物汤通过上调脂肪酸代谢和下调葡萄糖代谢,促进能量产生,并下调甘油磷脂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参与氨基酸代谢;其代谢途径与心血瘀阻证影响的代谢途径相关㊂脂肪酸代谢途径主要表现为甘油磷酸胆碱和8,9-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8,9-DiHETrE)水平下调㊂Hao等[20]通过检测急性血瘀大鼠模型血浆得到的代谢组学结果,提示急性血瘀血浆中甘油磷酸胆碱水平增加;表明桃红四物汤可下调甘油磷酸胆碱,该方通过下调甘油磷酸胆碱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瘀症状;桃红四物汤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和下调血清8,9-DiHETrE水平抑制冠心病发生过程中的炎症反应㊂花生四烯酸代谢8,9-DiHETrE是一种细胞色素P450类二十烷酸,参与调节血管紧张㊁心脏收缩力㊁细胞增殖和炎症㊂一项研究显示,8,9-DiHETrE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8,9-DiHETrE浓度每增加1nmol/L,急性冠脉综合征概率增加454倍,表明8,9-DiHETrE是急性冠脉综合征重要的预测因子[21]㊂甘油磷酸胆碱㊁8,9-DiHETrE㊁5'-甲基硫代腺苷㊁马尿酸㊁硫酸吲哚啉和3-脲基丙酸等小分子代谢物可能是桃红四物汤抗凝和降脂的潜在靶标,也是冠心病治疗中促进血液循环的物质基础㊂2.1.2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理血剂之名方,具有活血化瘀㊁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胸痹心血瘀阻证的治疗㊂Tao等[22]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清的代谢谱,分别检测应用血府逐瘀汤组和安慰剂组的冠心病病人差异代谢产物,采用非靶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基于串联质谱的代谢组学对病人血清样品进行测定,在血府逐瘀汤的作用下,脂肪酸代谢中的脂肪酸-H和四羧酸㊁三羧酸循环中的顺式乌头酸㊁参与葡萄糖代谢的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 2-DG)均下调;与安慰剂组相比,参与氨基酸代谢的N-乙酰甘氨酸减少,参与氨基酸代谢的精胺增加;冠心病的缺血性心肌中,脂肪酸氧化受到限制,葡萄糖利用率增加;作为葡萄糖类似物,2-DG抑制糖酵解中的己糖激酶和磷酸葡萄糖异构酶,通过抑制糖酵解下调葡萄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㊂在大鼠模型中,2-DG诱导的心脏毒性微观下表现为心肌液泡变性和心内膜内皮细胞肥大[23]㊂相关研究发现,在低剂量作用下,2-DG 主要干扰N-连锁糖基化,导致内质网发生应激反应㊁细胞凋亡与自噬;在中等剂量作用下,2-DG阻断了糖酵解,导致三磷酸腺苷(ATP)减少,之后出现生长抑制;在高剂量作用下,2-DG影响戊糖磷酸的转化,出现生长停滞和氧化应激现象;该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血清2-DG在血府逐瘀汤煎剂治疗后降低,证实了血府逐瘀汤可缓解对N-糖基化和糖酵解的抑制,缓解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促进ATP的产生,并通过下调2-DG保护心肌细胞;与安慰剂组相比,血府逐瘀汤处理后顺式乌头酸降低,顺式乌头酸是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体,其与乌头酸酶结合,可将柠檬酸转化为异柠檬酸,并保持三羧酸循环的进展;顺式-乌头酸的减少表明三羧酸循环代谢的局限性;该研究结果显示,顺式乌头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体,与2-DG 具有相同的变化[24]㊂有研究显示,精胺是一种由精氨酸转化而来的腐胺,进一步产生的多胺,具有抗氧化应激㊁促进血管舒张等作用;精胺增强了抗氧化状态,精胺通过上调核因子红素2相关因子2表达,促进抗氧化酶表达,如谷胱甘肽还原酶;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后,冠心病病人血清2-DG降低,精胺增加,通过探讨这两种差异代谢物对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的影响,证实了血府逐瘀汤煎剂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潜在机制:2-DG 的减少缓解了细胞凋亡和自噬,促进了糖酵解,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后产生了更多的ATP,精胺的增加缓解了血府逐瘀汤组的凋亡和氧化应激,抑制了血小板聚集,该结果解释了血府逐瘀汤在动物实验中的类似功能,精胺的升高说明了精氨酸代谢增加,可能产生更多的一氧化氮以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5]㊂血府逐瘀汤主要通过三羧酸循环㊁葡萄糖㊁氨基酸代谢干预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胸痹心血瘀阻证影响的代谢途径类似㊂2.1.3通阳化浊方通阳化浊方是国医大师路志正的临床验方,该方具有健脾祛湿㊁活血止痛之效,多用于治疗胸痹痰浊痹阻证;方中广藿香辛而微温,为君药,入脾胃,芳香化浊,和中祛湿,枳实㊁厚朴味辛㊁苦,亦归脾胃,合为臣药,两药相须为用,辛开苦降㊁燥湿化痰㊁宽胸散结㊁行气消痞,助君祛痰化浊㊂苦杏仁宽胸降气祛痰,郁金行气活血而止痛,茵陈清利而导湿下行,共为佐药㊂本剂化瘀行滞,宽胸散结而理其标;振奋脾胃,袪痰化浊而治其本[26]㊂梁丽喆等[27]通过LC-MS技术探讨经验方通阳化浊方(广藿香10g,厚朴12g,炒枳实15g,杏仁9g,茵陈15g,郁金10g)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降压机制,发现其通过影响色氨酸㊁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㊁苯丙氨酸代谢㊁花生四烯酸代谢㊁淀粉和蔗糖代谢的通路,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影响;其中,酪氨酸磷酸酶1B上调可增加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可能,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黄醇结合蛋白4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胰岛素水平,抑制一氧化氮产生,影响舒张功能,造成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动脉壁弹性下降,加速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㊁发展,进而导致冠心病发生[28]㊂花生四烯酸在前列腺素㊁环加氧酶前列腺素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血栓烷,诱发炎症反应,促进血小板凝集,从而导致血栓形成,严重时诱发或加重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29]㊂2.1.4益气通脉方益气通脉方为自拟方,具有补气益气㊁活血通脉的功效,临床可用于改善胸痹气虚血瘀证病人症状,方中当归活血化瘀止痛;丹参活血祛瘀生新;黄芪㊁党参补脾益肺益气补气;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延胡索活血止痛;薤白温中理气;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红花㊁桃仁㊁川芎活血通经㊁散瘀止痛㊂王姝瑞等[30]应用益气通脉方(人参100g,三七100g,丹参300g,土鳖虫200g,水蛭100g,生大黄60g)干预载脂蛋白E缺陷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结合LC-MS/MS技术对模型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经益气通脉方干预后,L-缬氨酸㊁L-酪氨酸㊁花生四烯酸等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明显,通过调节体内缬氨酸㊁苯丙氨酸㊁色氨酸㊁酪氨酸㊁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及花生四烯酸㊁酪氨酸代谢,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中,L-酪氨酸是由苯丙氨酸羟化而成,参与体内激素生成及代谢过程,L-酪氨酸的堆积可影响三羧酸循环中关键酶的正常功能,引起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并促进细胞凋亡[31]㊂缬氨酸的减少可促进机体能量及代谢的平衡[32],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多个信号通路[33],介导巨噬细胞的炎症表达㊂益气通脉方通过改善小鼠的代谢紊乱,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㊁脂肪酸代谢,进而参与抗氧化应激㊁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相关,但实验未进一步明确该药具体的调控机制㊂2.2中成药2.2.1冠心舒通胶囊冠心舒通胶囊由5种草药组成:果蝇(广藏)㊁丹参㊁石松(丁香)㊁婆罗洲(冰苋)和梧桐(天珠黄)㊂Wang等[34]采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结扎术诱导冠心病大鼠模型,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浆中的代谢物,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以筛选LAD诱导的大鼠冠心病模型与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其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㊁白细胞介素-6和其他炎性因子水平,还可预防心肌细胞凋亡;该研究测得LAD诱导的大鼠冠心病产生的特殊代谢物质并分析22种潜在生物标志物的代谢途径,这些生物标志物分布在机体的各种代谢途径中,包括缬氨酸㊁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甘油磷脂㊁鞘脂㊁苯丙氨酸㊁色氨酸㊁视黄醇代谢;苯丙氨酸㊁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㊁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35];这些途径可能作为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的靶向途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植物鞘氨醇含量增加,溶血磷脂酰胆碱降低,治疗组两种代谢物均恢复了正常水平,表明冠心舒通胶囊对脂质代谢紊乱具有调节作用;N-乙酰5-羟色胺㊁吲哚酸和褪黑激素与色氨酸代谢相关,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代谢产物N-乙酰5-羟色胺㊁吲哚酸和褪黑激素的水平升高,表明冠心病导致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㊂与相关实验结果[36]一致㊂治疗组3种代谢物均呈回调趋势,表明冠心舒通胶囊可抑制异常色氨酸代谢,减少冠心病对机体的损害,同时结果显示,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后体内硫酸雌酮水平升高,11-酮基噻唑啉酮(一种内源性合成代谢雄激素类固醇)水平升高,较低水平的血清内源性睾丸激素与动脉粥样硬化㊁心肌梗死㊁慢性心力衰竭和肥胖等疾病的高风险有关[37]㊂冠心舒通胶囊可调节雄激素代谢㊂2.2.2丹蒌片丹蒌片是以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研制而成的国家级三类新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㊁抗心肌缺血㊁抗氧化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㊁抗炎㊁改善血脂代谢等作用[38]㊂丹蒌片组成包括瓜蒌皮㊁薤白㊁葛根㊁丹参㊁赤芍㊁黄芪㊁郁金㊁川芎㊁泽泻㊁骨碎补㊂Li等[39]应用丹蒌片干预冠心病大鼠模型,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大鼠血清代谢谱,鉴定出冠心病大鼠的17种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中,亚油酸㊁γ-亚麻酸和溶血脂酰胆碱在能量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丹蒌片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涉及调节甘油磷脂代谢(溶血脂酰胆碱)和能量代谢(亚油酸和γ-亚麻酸)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㊂因此,炎症相关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受到影响,导致氧化应激状态,并调节抗炎作用㊂2.2.3通脉养心丸通脉养心丸是由地黄㊁鸡血藤㊁五味子㊁党参㊁麦冬㊁制何首乌㊁阿胶㊁龟甲㊁桂枝㊁大枣㊁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㊁通脉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病人胸痛㊁胸闷㊁心悸㊁气短及心律失常等症状的治疗㊂Cai等[40]采用UPLC/Q-TOF-MS分析了来自国内不同临床单位的病人血清样本,经通脉养心丸治疗后,测得10个特殊生物标志物被逆转到正常水平,这些生物标志物主要参与能量代谢㊁氨基酸代谢㊁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包括十二烷基肉碱㊁5-羟色胺㊁胆红素㊁脯氨酸㊁亮氨酸-苯丙氨酸㊁硫酸脱氢表雄甾酮㊁4-羟基苯甲酸㊁乳酸㊁溶血磷脂酰胆碱㊁十八烷三烯酸;十二烷基肉碱增加是通脉养心丸治疗后缺血引起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的保护机制,因肉碱物质携带和运输活化的脂肪酸,穿过线粒体膜,之后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从而为心肌提供能量㊂几乎所有关于心绞痛的代谢组学研究均提到了肉碱,肉碱认为是心肌能量危机的间接指标[41]㊂经通脉养心丸处理后,亮氨基-苯丙氨酸显著逆转,酪氨酸是苯丙氨酸的代谢物,结果显示,3种氨基酸(酪氨酸㊁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相关得分可预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42]㊂因此,亮氨基-苯丙氨酸可能作为判断心绞痛治疗效果的新型生物标志物㊂脯氨酸是由谷氨酸合成,是胶原蛋白的重要成分之一,而胶原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脯氨酸升高提示其潜在风险,经该药治疗后,脯氨酸显著下降,5-羟色胺的前体是色氨酸,5-羟色胺的最终产物是褪黑素,色氨酸的降解反映了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抗炎途径[43]㊂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通过改善氨基酸功能障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后逆转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其前体脱氢表雄酮(DHEA)是人体内丰富的循环类固醇,胆固醇首先转化为17-羟基孕烯醇酮,之后进一步转化为DHEA,DHEA被肾上腺硫酸酯酶氧化最终转化为DHEAS[44]㊂有研究显示, DHEAS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介导的机制,减弱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炎症过程,积极参与调控核因子(NF)-κB[45]㊂有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DHEAS水平下降,治疗后DHEAS水平逆转,不饱和脂肪酸可被细胞色素P450(CYP)代谢,生成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的4种亚型,EET对心血管疾病有多种保护作用,结果提示该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炎特性,通过抑制NF-κB和激活PPARs防止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基于此,推测八氧化碳三烯酸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物,通过强大的抗炎特性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经通脉养心丸干预后,十八烷三烯酸含量明显逆转[46]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通脉养心丸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供应紊乱㊁氨基酸功能障碍㊁干预氧化链㊁发挥治疗作用㊂胸痹气阴两虚证与氨基代谢㊁能量代谢异常相关,证实了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证胸痹有效㊂2.3中药单药㊁药对2.3.1毛冬青毛冬青为冬青科常绿灌木植物毛冬青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㊁活血通脉㊁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47]㊂有研究表明,三萜皂苷类是毛冬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即毛冬青三萜皂苷[48](ilex pubescens triterpe-noid saponins,IPTS)㊂白荣钰等[49]应用磁共振波谱(NMR)技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粪便及尿液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经IPTS干预后,氨基酸类差异性代谢产物包括酮亮氨酸㊁亮氨酸㊁胍基乙酸酯上调,色氨酸㊁犬尿氨酸等下调;肠道菌群相关代谢物包括氧化三甲胺㊁胆碱㊁甜菜碱上调,三羧酸循环产物中,琥珀酸盐㊁富马酸盐和戊二酸下调;核苷酸类中,腺嘌呤㊁黄嘌呤等下调㊂表明IPTS对冠心病大鼠代谢产物具有调节和改善作用㊂2.3.2苦碟子苦碟子是由抱茎苦荬菜经水煎提取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扩张心脑血管㊁促进血液循环㊁保护心脑细胞等作用[50]㊂苦碟子注射液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㊁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类疾病[51]㊂有研究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制造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应用苦碟子注射液进行干预,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苦碟子可显著回调心脏组织中谷胱甘肽㊁磷脂酰胆碱水平,调节血清硬脂酰肉碱㊁L-棕榈酰肉碱㊁溶血性磷脂酰胆碱㊁肉豆蔻酸㊁植物鞘氨醇水平,谷胱甘肽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活性氧,促进碳水化合物㊁蛋白质㊁脂质代谢等,在人体中发挥抗氧化和还原缓冲的作用[52]㊂苦碟子注射液可升高谷胱甘肽,说明该药可抑制心脏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㊂2.3.3丹参-红花牛芊等[53]应用丹红注射液对61例中医辨证为血瘀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应用UPLC-Q/TOF-MS技术对病人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治疗组L-辛酰基肉碱㊁次黄嘌呤㊁十二烷基肉碱㊁9-癸烯基尼丁㊁L-色氨酸㊁DL-2-氨基辛酸㊁L-苯丙氨酸等代谢成分较健康组均显著降低,提示丹红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可调节甘油磷脂代谢㊁嘌呤代谢㊁氨基酸代谢㊁鞘脂代谢等多个通路,发挥对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作用,且丹红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代谢物水平的降低趋势接近健康组;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干预,可较好地调控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代谢紊乱㊂2.3.4瓜蒌-薤白瓜蒌-薤白药对具有振奋胸阳㊁行气散结之功,在胸痹痰浊闭阻证㊁寒凝心脉证中的应用较常见㊂李加会等[54]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经瓜蒌-薤白药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作用机制,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靶点建立联系,得到瓜蒌-薤白与动脉粥样硬化代谢通路干预靶点相关的生物学途径及16种差异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亚油酸代谢㊁甘油磷脂代谢㊁花生四烯酸代谢㊁嘧啶代谢和鞘脂代谢几种代谢途径;其中瓜蒌可回调溶血磷脂酰乙醇胺㊁溶血磷脂酰胆碱㊁磷脂酰胆碱和二十碳五烯酸,调控甘油磷脂代谢;薤白可回调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代谢物磷。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中医药研究探讨
知 形 气 之 多 少 也 ”1 L 。
由于 生物体 受 毒物 、 病 、 物 等干 扰 后 , 疾 药 内源
性物 质会做 出相应 的代谢 响 应 , 这种 代 谢 变化 能表
达成 为特定 的代谢 指纹 图谱 , 谢组 学 研究 的思路 代 就是 通过 一系列 的数据采 集手段得 到包含 全部代谢
产物 ( 主要 是相对 分子质量 小于 10 0的分子 ) 息 0 信
序列标签 的数据 库 ; 代 谢 物 的种类 远少 于 基 因和 ③
诊 断 、 ] 药物 开发 、 药毒性 评价 新
以及植 物 和微
生物 的研究【 中 已经得 到成功 的应 用 。由于代 谢组 _ 9 学 技术原理 与 中医基本理 论和诊 疗思维 有异 曲同工 之处 , 为研 究复杂 的 中 医理论 和 中医 药 的现 代化 提 供 了新 的思 路和研 究平 台。 1 代谢 组学用 于中医药研 究的优 势 代谢 组学 思 想与 中 医理论 思 维 相 吻合 , 于 中 用
蛋 白质 的数 目; ④生 物体 液 的代 谢 物 分 析可 以反 映 机 体系统 的生理 和病理状 态 。代 谢组学 作 为系统生
物 学 研 究 领 域 中最 为 活 跃 的 分 支 学 科 之 一 , 疾 病 在
的指 纹 图谱 , 并利 用 化学 计 量学 的手段 对 这些 信 息
进行 提取 , 出有 用 的信 息 。这 与 中 医学 “ 外揣 找 司 内” 的认 知思 维 是一 致 的 。特别 是代 谢 组 学 的技 术 能够 对活体 进行无 损伤 性 、 近生理 条 件 的 动态 研 接 究 , 一种适 合 中医理论 体系 的新 的观察方 法 。 是 1 2 符合 中 医学 “ . 天人合 一 ” 的整 体恒 动 观 中 医 学崇 尚“ 人合一 ” 天 的思 想 , 在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上 , 指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代谢组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质(如小分子有机物、无机物等)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分析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揭示代谢途径、代谢网络以及其与生物体功能的关联。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日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本文将主要介绍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其在生物医药、农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一、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样本采集、代谢物分析、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等环节。
1. 样本采集在代谢组学研究中,样本的选择和采集十分重要。
常用的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和细胞等。
合理的样本选择能够更好地代表生物体内代谢情况,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2. 代谢物分析代谢物分析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关键环节。
常用的代谢物分析技术包括质谱、核磁共振、色谱等。
质谱技术主要用于鉴定和定量代谢物,核磁共振则可以提供代谢物的结构信息,色谱则常用于分离和纯化代谢物。
3. 数据处理代谢组学数据通常具有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归一化、峰识别等步骤。
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减少噪声的影响,提取有用的信息。
4.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代谢组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比较和分析样本间的代谢物差异,可以发现代谢物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联。
常用的模式识别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
二、代谢组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代谢组学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早期诊断、疾病发生机制研究、药效评价等方面。
1. 疾病早期诊断代谢组学可以通过检测代谢物的变化,帮助医生及时诊断疾病。
例如,某些代谢物的浓度变化可以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通过分析这些代谢物的水平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
2. 疾病发生机制研究代谢组学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
通过比较疾病患者和正常人或不同疾病患者的代谢物差异,可以发现与疾病发生相关的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3. 药效评价代谢组学可以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组学技术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组学技术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组学技术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组学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在中医药领域中,主要应用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可以帮助中医药研究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从而探寻中医药治疗模式的科学性。
一、基因组学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演化和表达的学科。
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基因组学可以通过对人群中有明显差异的基因进行关联分析,挖掘疾病的致病基因,从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例如,针对中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可以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研究涉及免疫调节机制的基因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从而筛选出可能存在的致病基因,进一步探究中药治疗湿疹的分子机制。
二、转录组学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转录组学是研究转录过程中各种RNA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转录组学可以通过对转录组图谱的绘制和比较,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从而探讨中药治疗的分子机制。
例如,在中医药治疗癌症方面,转录组学可以通过对中药治疗癌症前后肿瘤组织的转录组进行比较,研究癌细胞的转录程序和信号通路,从而找到对癌症治疗具有潜在作用的基因或分子靶点,并提出中药治疗癌症的新方案。
三、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蛋白质组学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含量、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例如,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病方面,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血液蛋白质编码的基因,筛选出对心肌损伤有特殊重要性的血液蛋白,分析其结构和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中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
四、代谢组学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代谢组学是研究代谢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转化和增减等过程的学科。
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代谢组学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提供中药治疗的分子机制。
代谢组学在医药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综述)
生 物体 是 一个 完 整 的 系统 , 体 组 织及 其 调 控 机 水 平 相 互 关 联 和 相 互 依 赖 并 受 环 境 等 外 界 因 素 的 影响 , 生命 活动 的任 何 变 化均 可 以 引起 生物 体 代 谢 物 的变 化 。生 物体 液 中的代谢 物 与细胞 和组 织 中的 代 谢 物处 于 动态 平衡 , 物体 中细 胞 功 能异 常 一 定 生 会 反 映在生 物体成 分 的变化 之 中 。建立 生理 条件 下 对 代 谢谱 的 正确 认识 , 是研 究 各种 病 理 条件 或 刺 激 干 预产 生 的疾病 机制 的前提 。代谢 组 学通过 分析 生 物 体 液 和 组 织 的代 谢 产 物 研 究 生 化类 型体 系 和 整 个 生 物体 的调 控 特 点_ o ad等E<用 氢谱 (H— l J lr aq 。B l j  ̄ 1
时检测 酮 体 、 萄糖 、 质 及其 它 重要 生 物 标 志物 葡 脂
Y n] 采 用 超 高液 相 色谱 与 Q— O it 6 等 T F质谱 联 用 技 术 分 析 4 肠 瘘病 人 和 1 健 康 志愿 者 的 血 清 。 0个 7个 结 果 发 现 了 9个可 能 的生 物标 志 物 。使 用 此 方 法 , 可
现代社 会尤 其是 西方 主流 医学 界所接 受 。代 谢 组学 已成 为运 用 系统 生 物学 研究 中医 药 的重 要 手 段 , 还
者 的尿酸 、 甲酸 、 酐 、 胡索 酸 、一 戊二 酸 、 橼 肌 延 2酮 枸
酸 明显 增加 , 牛磺 酸 、 而 内铵盐 则较低 。 m t[ 现 , Si3 h1 发 灵 长类 、 齿 类 动 物 的 尿甘 氨 酸量 差 别 较 大 , 映 啮 反
了物种 间葡 萄糖 醛酸 化通 路 的差异 。
代谢组学在儿科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中 医倡导 “ ” 证 的概 念 , 与 系 统生 物 学 的 “ ” 可 谱
“ 动” 扰 等理念 相对 应 , 通过 在基 因 、 白、 谢物 、 蛋 代 元
基 因组 等角度 的 “ 谱式 ” 动 , 机体 “ 扰 使 阴平 阳秘” 阴 , 阳平 衡而 机 体恢 复正 常态 。中医“ ” 证 是辨 证论治 的 起点 和 核心 , 应用 代 谢 组 学 技 术可 以分 析 中 医证 候
性 、 态性 和 自发性 等 , 究事 物 内部 和事物 间 的协 动 研 调 和协 同 , 为 天地 和 人 等 自然 界万 物 之 间有 着 复 认
和蛋 白质 组学 能 够说 明可 能 发 生 的 事件 , 代 谢 组 而 学则 反 映确实 已 经发 生 了的事情 。与其他 组学相 比 较 , 谢 组学研 究 的 对 象 是 基 因 和蛋 白作用 的最 终 代
【 键 词 】 代 谢 组 学 ; 中 医 ; 儿 科 关
d i1 . 9 9 j is . 6 4 3 6 . 0 . 5 0 2 o : 0 3 6 /.s n 1 7 — 8 5 2 1 0 . 1 1
【 图分 类 号 】 R 7 【 献 标 识 码 】 B 【 中 22 文 文章 编号 】 1 7- 8 5 2 1 ) 5O 1— 2 6 43 6 (0 1O 一 4 OO
【 要 】 代谢 组 学 是 继 基 因 组 学 、 白 质 组 学 和 转 录 组 学 之 后 新 近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门 学 科 , 系 统 生 物 摘 蛋 是 学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已成 为 当今 医学 研究 的热 点 , 是 中西 医 学 融 合 的 平 台 。针 对 代 谢 组 学 与 中 医学 理 念 也 的交 叉 点 以 及在 儿科 的 应 用 进 行 综 述 , 出将 代 谢 组 学 应 用 于 中 医儿 科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和 广 阔 的前 景 。 提
基于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中药药理作用研究
基于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作用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传统上是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来揭示中药的药理机制。
然而,这些方法具有时间和成本高、可重复性差以及试验指标单一等缺点。
近年来,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于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中药药理作用研究方法和应用。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代谢物的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代谢组学的主要手段是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
通过对中药在体内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可以获得中药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物的组成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揭示中药的药理活性和代谢机制。
例如,研究发现,石斛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石斛苷在体内可以被代谢为气味苷、碳酸石斛苷等多种代谢产物,从而为石斛的药理活性和代谢途径提供了依据。
代谢组学还可以用于研究中药的药动学和毒性机制等。
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通过对中药在体内的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可以揭示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
例如,某研究通过RNA测序技术分析了白术在体内的基因表达谱,发现了多个与白术的抗炎活性相关的基因。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白术中的一种活性成分术内酯C可以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基因组学还可以用于研究中药的靶点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除了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高通量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蛋白组学可以通过研究中药对蛋白质表达和修饰的影响来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
糖组学可以研究中药对糖代谢的影响,从而揭示其抗糖尿病活性。
微生物组学可以研究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其肠胃道活性。
基于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可以揭示中药的药理活性和机制,为中药的现代化研发提供依据。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中药药理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与进展一、学习指导1.学习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掌握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
2.熟悉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技术手段3.了解代谢组学优势特点4.了解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5.了解代谢组学发展趋势二、正文基因组功能解析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基因功能的复杂性和生物系统的完整性,必然要从“整体”层面上来理解构成生物体系的各个模块功能。
随着新的测量技术、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先进的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新理论的发展,加上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生物信息的大量积累,使得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由分子生物学发现的组件所构成的生命体系成为可能[1]。
系统生物学家们认为,将生命科学上升为“综合”科学的时机已经成熟,生命科学再次回到整合性研究的新高度,逐步由分子生物学时代进入到系统生物学时代[2]。
系统生物学不同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注个别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通过整合各组成成分的信息,以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描述系统结构[3,4]。
(一)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内涵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组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代谢组学术语在国际上有两个英文名,即metabolomics 和metabonomics。
Metabolomics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Fiehn等通过对植物代谢物研究提出来的,认为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单个细胞或单一类型细胞的代谢调控和代谢流中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从而监测机体或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5]。
英国Nicholson研究小组从毒理学角度分析大鼠尿液成份时提出了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认为代谢组学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扰动或刺激后(如某个特定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6]。
国内的代谢组学研究小组基本用metabonomics一词来表示“代谢组学”。
严格地说,代谢组学所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生物系统中所有的代谢产物。
但由于实际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只对各种代谢路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物质(MW<1Kd)进行测定和分析。
(二)代谢组学优势特点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可以更好地反映体系表型生物机体是一个动态的、多因素综合调控的复杂体系,在从基因到性状的生物信息传递链中,机体需通过不断调节自身复杂的代谢网络来维持系统内部以及与外界环境的正常动态平衡[7]。
DNA、RNA以及蛋白质的存在为生物过程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代谢物质和代谢表型所反映的是已经发生了的生物学事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是生物体系生理和生化功能状态的直接体现。
代谢组学放大了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微小变化,从而使检测更容易。
细胞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代谢水平的调节,比如某些相关基因的表达谱相似,但代谢物谱或代谢通量(flux)却差异明显[8];fluxome是基因组功能的终端体现,在扰动情况下,由于基因或蛋白的补偿作用,使最终代谢通量维持相对稳定以抵消干扰效应,但代谢物水平却变化显著,因此,细胞代谢物的浓度改变要比代谢通量变化敏感得多[9,10]。
可见,基因和蛋白表达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在相应的代谢物水平上得到放大。
代谢组学的研究不需建立全基因组测序及大量表达序列标签(EST)的数据库,且代谢物的种类要远小于基因和蛋白的数目。
与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相比,小分子代谢物的数量以及空间结构的复杂性要小得多,由于给定的代谢物在每个组织中都是一样的,所以研究中采用的技术更为通用也更易被人们所接受[11]。
这对于借助多种甚至是全代谢物系统分析、快速准确寻找相应的生物标记物和应用代谢组新技术进行代谢表型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代谢组学的技术平台及分析方法由于代谢物的多样性,许多分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最初代谢组学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核磁共振光谱学,近来代谢组学运用HPLC-ESI-MS,HPLC和LC/MS/MS结合,HPLC和LC/TOF-MS 结合,HPLC和UPLC/ TOF-MS(超高效液相色谱/时间飞行质谱)结合等方法来进行研究[12.13],MALDI-MS则能够测量出比代谢产物更小的肽和蛋白碎片。
质谱作为常见的技术之一,目前发展了有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四级杆质谱仪QMS、三重四级杆质谱仪QQQ,其中四级杆质谱仪QMS最为常见,定量能力突出。
一般根据样品的属性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并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平台(图1)。
通常情况,研究植物与微生物常使用,HPLC和LC/MS/MS检测代谢物,而在动物样品的研究中则更多地采用了核磁共振(NMR)技术。
质谱与核磁共振技术分析,这两种分析方法各存在优缺点,其中NMR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对化学结构无破坏,可定量。
图 1 代谢组学常见硬件技术平台代谢组学分析产生的是信息含量丰富的多维数据,由NMR或MS得到组织和体液的谱峰复杂,仅仅依靠谱图对代谢物进行指认分析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充分运用化学计量学理论和多元统计分析新方法对采集的多维海量原始信息进行压缩降维和归类分析,从中有效挖掘出潜在关联的信息和对代谢分析有用信息。
对数据的分析多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15],并建立专家系统对谱图进行解析,这种统计分析的方法类似于在基因组学、蛋自组学中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模式。
解决复杂体系中归类问题和标记物鉴别的主要手段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Partern Recognization)是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测量从而建立起数据内部关联的模式来澄清一个事物、预测它的起源。
模式识别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它不需要数学模型,需要的先验知识很少,擅长处理复杂事物和多源数据,它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无歧视的分析,因此在代谢物组学研究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内源性物质,还是外源性物质的代谢产物峰,都能进行全部分析。
通常包括监督和非监督两种分类方法,非监督方法不需要有关样品分类的任何背景信息,而监督分类便于由已知有效推测未知。
目前在代谢组学中运用较多的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层次聚类分析(HCA)、非线性影射(NLM)等非监督分类方法,以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k-最近邻法(KNN)、神经网络(NN)等监督分类方法。
在模式识别的各种方法中,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最有用且最易使用的模式识别技术。
经典PCA线性降维的基本思想是对原变量空间进行旋转变换(方差最大化)以形成新的变量矩阵和误差矩阵,即先计算原变量(n维)相关系数的协方差矩阵,再按矩阵特征根由大到小顺序确定出原变量线性组合后的新变量主成分,目标是尽量用较少(一般2或3维)的独立主成分综合体现原多维变量中蕴含的绝大部分(习惯上>85%)整体信息[15]。
在代谢组学分析中,常通过PCA得分图(score plot)以获得对样品分类的信息;通过PCA载荷图(loading plot)以发现可作为生物标记物的变量。
数据输出的最终目的是将代谢组数据转化为标准化和统一的格式[16]。
分析仪器直接导出的元数据(metadata),由于原始谱图的信号量大、噪音复杂、格式各样、尺度迥异、基线漂移和测试重现性等问题[ 17 ],不能直接用于模式识别分析,此前须经过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如采用多种方法[ 18,19]进行原始图谱的分段积分、滤噪、峰匹配、标准化和归一化等处理,最后提取出二维数据表形式,即行代表样品或试验数目;列表示相应的单个测定指标(通常为信号强度等)。
(四)代谢组学应用领域4.1. 代谢组学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代谢组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疾病状态的诊断及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两个领域。
由于机体的病理变化,使得机体的代谢产物也产生了某种相应的变化,对这些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病变过程及机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有助于发现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辅助临床的诊断。
4.1.1 心脏病心脏疾病的研究是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最多的病种之一,也是相对较为有成就的病种之一。
Brindle等[20]应用1H-NMR技术,以血清与血浆为研究对象,对36例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TVD)和30例心血管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谢组学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判别,得到了高于90%的灵敏度及专一性。
该方法具有最小限度的侵入性,仅需几滴血液,利用核磁共振分析,然后再以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加以分类,就可以区分出心脏病前兆的核磁共振图谱特征模式,优于传统的心血管造影术,用于心血管检测具有快速、廉价、安全的优点,且不良反应少。
而且检测标本(可以是血液、尿液等)无须特殊的前期处理,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人群的筛查。
Kostar等[21]用1H-NMR对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全血浆的脂质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目前严重的冠心病患者都伴随有原生质脂蛋白的改变。
1H NMR是一种能够提供快速全面的分析脂质混合物的新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不需要化学变化或试验条件的预处理,对含氢的化合物均有响应,能对代谢产物大多数化合物进行检测,定量容易,分析方法更加简便快捷。
4.1.2 癌症癌症是世界最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之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是治疗癌症的最有效方法。
沈朋等[22]研究了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和尿代谢物组的变化,发现了乳腺癌患者体液内化学物质与正常人相比特异性模式差异,Beckonert等[23]用1H NMR方法观测了乳腺癌组织中代谢产物的改变。
研究发现,活体外NMR技术结合适当的模式识别和可视化技术可以通过对组织匀浆代谢产物的检测区分不同的组织。
研究发现,通过对组织不同代谢谱图的分析,可以区分不同恶性程度的乳腺肿瘤组织和健康的乳腺组织。
4.1.3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痰湿雍盛及阴虚阳亢三型,LU Yi-hong等[24]应用GC/MS测定健康人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并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乘方分析(PLS-DA)和马氏距离(MD)分析他们的代谢谱。
PCA和PLS-DA分析的结果表明:健康人与高血压病人血清代谢谱有明显差异,能够被区分开,而且利用MD不仅可以清晰地区分上述三种类型的高血压,同时还显示高血压的发展过程。
除此以外,代谢组学还参与了糖尿病、脂肪代谢类疾病、肾脏疾病等其他疾病等都得到广泛的研究[25,26],结果都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
4.2 代谢组学在药学领域的研究应用代谢组学与药物药效及毒物毒理的筛选和评价、作用机制研究和个性化治疗用药等均密切相关,在药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