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个体的福祉。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行动以及如何选择行动的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处理和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其中著名的认知理论之一是普罗斯夫的认知风格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例如以问题为中心的风格和以解决为中心的风格。
普罗斯夫提出不同的认知风格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和员工的认知风格,以更好地协调工作和提高效率。
3. 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影响和激励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领导理论之一是赫茨伯格和曼戈尔德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
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如待遇、工作条件和同事关系。
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如晋升机会和工作内容的挑战。
4. 沟通理论:沟通理论研究人们如何在组织中传递和理解信息。
其中一种重要的沟通理论是奥西斯和斯茨基的沟通模式。
根据这个模式,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信息的编码、传输和解码。
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沟通双方的理解能力。
5.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其中一种重要的冲突理论是托马斯和坎曼的五阶段冲突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冲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隐蔽冲突、感知冲突、冲突爆发、冲突维持和冲突解决。
管理者需要了解冲突的各个阶段,以制定合适的冲突解决策略。
6. 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产生发展和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心理学产生发展一、管理心理学的起源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大机器使用,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造成生产关系中劳资双方的矛盾。
大机器的采用,需要改善管理、降低成本。
要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要研究人,不能叫工人永远成为时钟、机器的从属品。
2、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心理学(1879)、社会学(1877)发展很快,并且在工业企业中开始应用。
1903年,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心理技术学”概念,最早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工业企业。
1912年,原籍德国、侨居美国的心理学家孟斯特伯格发表了著名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最早对“心理技术学”进行了具体研究。
在该书中,他研究了这样一些问题:①用心理学测验的方法,选拔合格工人;②疲劳与劳动合理性问题;③满足人的需要;④符合个人与企业双方利益等。
该书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开始把心理学理论实际应用于工业企业。
他的研究方向与方法同管理心理学是一致的,他的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3、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提出①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名称的是美国女管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她发现,管理者如果不关心工人,就会造成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她力图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管理中去。
1914年她发表了一本《管理心理学》,阐述了上述观点,在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未能成为一门学科。
②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维特出版了一本《管理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使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称,6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组织行为学”的名称。
二、管理心理学的开创阶段前面提到孟斯特伯格所创立的“工业心理学”,开始把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工业企业,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
1、真正对“管理心理学”的创立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梅奥的“霍桑试验”。
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超Y理论相应的管理措施
❖ 管理者要有权变的观点 ❖ 管理方法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应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组
织形式 ❖ 应注重依据个体的差异性采取奖惩措施
四种人性假设与管理钱满足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会人的观点 (参与管理理论) 以社会承认满足其 需要
本章思考题
❖ 1.阐述各种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应的管理 措施,比较这些假设。
❖ 2.你认为哪种人性假设比较切合实际?为什么? 并举例说明。
❖ 3.博弈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阐述博弈论对管理 心理学的影响。
❖ 4.管理心理学有哪几种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分别 阐述这些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影响。
X理论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 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 ❖ 管理应该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无关,
工人应该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 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泰勒制”
❖ 泰勒制是一种工业管理方法,泰勒制可以使作 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泰 勒制也叫科学管理。
❖ 它是由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F.W.泰勒在传统 管理基础上首创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麦格雷戈等人提出,以“人本主义思潮”为背景 ❖ 麦格雷戈总结他人的观点后提出了与X理论相对立
的Y理论。 ❖ 该假设认为人们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表现出自己的才华,然后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Y理论的主要观点
❖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 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 限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 ❖ 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责任,而且会追
❖ 列宁指出它“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 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 的科学成就”。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或行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X理论: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别人指挥;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Y理论:人天生勤奋,视劳动为游戏;人为自身承诺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需要;承担责任,寻求责任;广泛存在着想象力,智慧和创造力,一般人只得到部分发挥。
超Y理论:胜任感是人各种各样需求中的主要需求;不同人取得胜任感的方式不同;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应,胜任感极可能取得;胜任感的后激励作用。
气质即人们常说的“性情、脾气”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性格是表现在人们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有效性即效度,是指测验对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能测量到的程度。
可靠性即指信度,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
社会化:就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
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个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而人的个性是指个体带厄倾向性的、本质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社会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的一种职能,一种对每个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所要求的那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
角色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
社会角色不仅说明了一个人在组织系统中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他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功能和对社会的作用。
所谓角色期待,就是组织中的每个人,在组织中总是占有一定的“职位”,对于占有这个“职位”的人,人们对他总是赋予一定的期望,而人们对他所应具有的行为期望,就称为角色的期待。
角色理论:从角色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和研究一个人的社会行为活动,在心理学中,就称为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主要包括角色的认知,角色的学习和角色的期待等内容。
管理心理学目录
管理心理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四节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学理论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三节人性假设理论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个性与管理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第三节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第四节自我知觉、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第一节价值观及其作用第二节态度及其作用第三节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第六章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状态型激励理论第三篇群体心理与管理第七章群体概述第一节群体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群体的分类第三节群体的形成第四节群体的功能第八章群体动力第一节群体的规范与压力第二节群体凝聚力第三节群体的冲突第九章群体的沟通第一节沟通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沟通的种类第三节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第五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第四篇组织心理与管理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行为第一节领导的一般概述第二节领导有效性理论及其运用第三节领导决策第十二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一节组织的概念第二节组织目标与结构第三节组织理论与设计第十三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组织文化建设第十四章组织中的绩效考核第一节绩效考核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绩效考核的心态分析第十五章组织变革和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克服第三节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与方式第四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措施。
高校电子课件:管理心理学(第五版)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科技 越发达,社会越发展,人就越关键。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管理过程, 实质上就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取得个人单 独活动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因此,可以将管理理解为:
05 第5章 需要、动机、目标 与管理
07 第7章 激励与管理
06 第6章 06 第8章
情绪、态度、挫折与管理 群体心理与管理
07 第9章 组织心理与管理 06 第10章 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2章 管理心理学 的基础理论
[
学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了解人性观的含义、
理论观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明确管理的概念、
不断完善具有 中国特色的管 理心理学理论
体系。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1.3.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表现在技术和资金上,更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 缺乏、管理落后上,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管理 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对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 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个体 心理
群体 心理
组织 心理
领导 心理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管理心理学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并逐步发展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一方面,与社会化大生产分不开;另一方 面,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管理学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为 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成为可能。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ppt课件
“悲喜交加”,“百感交集”,说明了人在 满意中有不满意,不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 或者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情绪、 情感体验。
37
(二)情感过程
情感 vs 情绪区别(情绪是较强的情感)
时限 外部表现 与动物区别
情绪
情境性和短暂性 明显 人和动物
7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早期 2.传统 3.科学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3.科学管理理论
特点: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
代表:泰罗、法约尔、韦伯、古利克、厄威克
(1)泰罗:
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挑选最健壮的人将工序分解,计 件工资的来源)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情感
稳定性和持久性 不明显,内隐体验 人类特有
38
议一议
39
(二)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的构成: 1.主观体验 (你感觉怎么样?) 2.外部表现 (表情:面部、身体、语调)
3.生理唤醒
40
(二)情感过程
生理唤醒:
测谎仪 及其记录
41
(二)情感过程
情感的分类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 短,情感分为以下三类: 1.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它具有弥漫性。(如一段时间的状态良好)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 短促的情绪状态。(狂欢、暴怒等) 3.热情: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刻的情感(长
(二)情感过程
情感的两极性
内涵: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又存 在两种对立的状态,称为两极性。 动力性:增力vs减力 强度:弱vs强 激动性:激动vs平静 积极性:积极vs消极
管理心理学基础摘要z理论和y理论
管理心理学基础摘要z理论和y理论
X理论:X 理论认为人是不爱工作的,人性是被动的,人的本性反对改革、对组织漠不关心,人是需要有人管理的。
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利用惩罚以进行威胁。
一般人都胸无大志,满足于平平稳稳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
创造性的工作。
Y理论:Y理论认为管理者必须清楚员工个人的特性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并非天生好逸恶劳,若在
适当激励下,人能激励自己而富有创造力,外界控制不是促使人努力的唯一方法。
人在自我承诺与参与决策中,可以自我控制。
让员工对他们的任务有责任感,工作丰富化,便
能鼓励人员承担责任。
人并不是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
和憎恶决定于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在Y理论中,他认为若建立可核实的目标制度,就可确保分权及授权。
管理心理学
第一讲什么是组织: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运用知识和技能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边界的团体。
组织的特点: 由多人组成、有特定的目标、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目标什么是管理:管理(management)是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别人实现预定的目标。
组织与管理的关系:有组织就需要管理;有了管理,组织才能有效而有意义地存在。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生存的手段。
现代管理的特点:主导思想上更注重人的因素结论: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对人性的了解、对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了解什么是管理心理学:概念: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目的: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以改善组织绩效。
管理心理学的早期研究社会背景:劳资矛盾突出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H·Fayol)的行政管理理论、韦伯(M·Weber)官僚结构理论使管理学从此由经验上升为科学莉莲·吉尔布雷斯(L·M·Gilbreth,1878—1972)和《管理心理学》(1914)管理心理学的产生霍桑实验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 Theory)P471927—1932年,霍桑工厂,照明实验,“霍桑效应”人际关系理论:(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个社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6)管理者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1949年“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s)取代了人际关系学形成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60年代以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形成了“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模型:组织水平(Organization systems level):组织结构和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群体水平(Groups level):群体动力、人际沟通、领导方式、人际关系……个体水平(Individual level):个性特征、知觉、学习、动机、决策……管理心理学模型的内涵:员工心理与行为会影响组织绩效反映组织绩效的变量有: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因变量)影响组织绩效的组织行为因素(自变量)分为三个层面:个体、群体、组织第二讲知觉与归因理论1 什么是知觉▪定义: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
管理心理学一、培训目的:做好管理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素质,而管理的基础,其实是对人性的假设,没有对人的基本认识,也就没有科学的管理。
通过此次培训,希望能够让我们管理者心中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让我们的管理真正成为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二、培训内容:1、人性假设:(1)X理论:X理论是一套传统的关于人的假设。
它假定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工作,只要有机会就逃避工作。
工人被看作是先天要强制规定工作量的,没有抱负,尽量逃避责任,自我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拒绝变革。
一般的奖励制度不可能克服这种厌恶工作的天性,所以管理就被迫通过压制、控制和威胁员工以获得满意的绩效。
虽然很多管理者会否认他们对人持有这种观点,但他们历来的举动表明X理论的确是管理层对人的典型看法。
(2)Y理论:Y理论采用更人道、更具有支持性的方法来管理员工。
这种理论假定人不是生来就懒惰的。
有的人之所以有这种表现,是他们过去对组织的经验的结果。
如果管理层为员工提供发挥潜能的适宜的环境,工作就会像娱乐和轻松休息一样,成为他们的天性。
根据Y理论的假定,管理层认为员工在追求自己所认同的目标时,可以做到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管理层的作用是提供一个使员工才能得到发挥的工作环境。
(3)Z理论:我们也可以说,X理论和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
我们从两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样看待员工,对员工提出目标并进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员工,诱导他们自觉地工作,又要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
在这个价值杠杆上,左端是X 理论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论式管理,管理的标点应根据员工素质、公司管理基础和工作特点等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滑动。
在员工素质比较差、公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标点应该滑向左端,反之应向右端滑动。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员工的素质特点,善于运用这个杠杆,讲究管理艺术,将员工管理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组织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三章组织管理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出发点及理论框架一、管理学四种基本的理论1、“经济人”与“X”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2)X理论其核心观点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代表人物是泰勒,但明确提出“经济人”的是麦格雷戈,他以经济人人性假设为理论依据的管理概括为“X理论”。
(3)“经济人”的人性假设的核心内容:(1)一般人的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只要可能,人就会逃避工作。
(2) 由于人天性不喜欢工作,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以便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3) 一般人宁愿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4)评价:优点:把科学的方法用到管理上;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生产效率缺点:忽视了人在生产过程中行为活动的心理动机;忽视管理组织的作用,低估统一指挥在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5)管理方式(1) 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不是考虑人的感情。
管理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监督。
(目的)(2) 管理只是少数人的事,与一般员工无关。
员工的任务就是听从指挥,努力生产。
(人员)(3) 在奖惩制度上,主要依靠金钱来剌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同时时消极怠工者给予严厉的制裁。
(途径)2、“社会人”与“人群关系理论”(1)梅约的社会人假设●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来自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以及得到和别人的关系及地位上的成就。
●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来的意义不存在。
应寻找工作的社会关系意义。
●来自群体中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影响,比对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的影响更大●人只有在上级满足了他的社会需要和其它要求时,才会对管理作出响应。
(2)人群关系理论●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而应当把注意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上●管理者不应当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当更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奖罚方面,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实行个人的奖励制度●管理者的职能部门不仅要负起组织生产的责任,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充当联络人,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及时向上级反映(3)人群关系理论的评价●“考虑工作”的时代到“考虑人”的时代●“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际关系对于激发动机和调动积极性比奖励更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3、奖励方式的改变 “ 经济人”假设依靠物质刺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社会人”假设依靠搞好人际关系来调动职工的积 极性,都是从外部来满足人的需要,而且主要满足 人的生理、安全和归属(交往)需要。 麦格雷戈等认为,奖励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外在奖 励,如工资、提升;一类是内在的奖励,内在奖励 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能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 挥自己的潜力等。内在奖励才能满足人的自尊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
15
合理性: 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社会人”假设承认认
识社会实体,认为在看到人的自然性需要的同 时,更要重视人的社会需要; 丰富了激励理论。从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入手进 行管理,可以收到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更好的效 果; 改变了管理中心。开创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促进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0
4、管理制度的改变。 “自动人”假设认为,管理制度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
露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阿基理斯在一个厂里进行了制度改革的实验。该厂的一
个班组从事收音机装配工作。改革前,组内12名女工按 照设计,有明确分工,如包装、检验等。实验中让这些 女工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生产,产量下降就扣工资;产 量提高则增加工资。实验后第一个月,产量下降70%, 六个星期情况更糟,但八个星期后产量开始回升,十五 个星期后超过实验前的产量,且成本下降,质量提高, 用户对质量的批评信件比实验前减少96%。
5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 下三点: 1、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 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 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 众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 挥。
6
3、在奖励制度方 面,主要是用金钱 来刺激工人生产积 极性,同时对消极 怠工者采用严厉的 惩罚措施,即: “胡萝卜加大棒” 的政策。
33
评价
局限性 决策人假设过分强调组织应尽量、尽快
将环境影响、决策前提的变化程序化、 规范化,强调组织的稳定、有序,这就 在事实上忽略了个人在工作中的创造性。 个人的工作能动性建立在被动接受信息 的基础上,因而员工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受到一定的限制。
34
合理性 第一,决策人假设把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的
31
文化人假设和Z理论提出了新的管理视角, 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强 调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企 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培育和塑造。在此基 础上着眼于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新的 管理模式,从而使管理者透过企业管理的 理性层面挖掘出内在的、无法用理性加以 涵盖的文化层面,即职工的文化素养。
32
(六)决策人假设
由巴纳德提出,心理学家西蒙完善而成。 主要内容 (1)每个人都是自主决策的行为主体,而决策
本身并非不可分解的基本单位,而应视为由前提 推出结论的过程,决策前提包括价值要素和事实 要素。 (2)决策前提的引入既与决策者本身素质有关, 而与决策者所处的环境有关。 (3)组织并不代替个人作决策,但是组织可以 通过提供相关的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以影响个人 决策。
(1)认为人的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 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2)人们源自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 趣和意义;
11
(3)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 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 视;
(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 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12
2 “社会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管理者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 应重点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 2、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 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实际奖励时,提 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 度。
9
(2)合理性 经济人假设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物资比较匮乏的条 件下,劳资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工资矛 盾,管理者考虑的中心在于人性的自然层 面。 经济人假设的提出,对于缓和劳资矛盾, 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基础。
10
(二)社会人假设和人群关系理论
“社会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 说,其提出者是美国哈福大学梅奥。社会 人的特点是:
3、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够接受责任,而且 会追求责任。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 不是人的本性,而通常是经验的结果。
4、人群中广泛存在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 中各种问题的创造性。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 通人的智力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
18
“自动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管理重点的改变。 “自我实现人”假设重点不是放在计划、组织、
3
(一)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起源于享受主 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关于 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称“实 利人”,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 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 报酬。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 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 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21
评价
局限性:从理论上看,仅仅把管理建立在人们自我实 现的潜能和勤奋向善的本性基础上是靠不住的。而且, 人性的发展和人的自我实现并非自然成熟的过程,而 是社会现实和主体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合理性:强调为职工创造学习与深造的机会和条件, 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主张给职工以“挑战性”的 工作使其在工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提倡建立决策参 与制度、提案制度等,对于管理者实践都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23
复杂人假设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雪恩等 人提出的。与之相应的是超Y理论。
超Y理论具有权变理论的性质,是由摩尔斯、 洛斯奇分别对X、Y理论的真实性进行实验研 究后提出来的。他们认为,X理论并非一无用 处,Y理论也不是普遍适用,应该针对不同的 情况,选择或交替使用X、Y理论,这就是超Y 理论。
22
(四)“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
复杂人假设认为,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 社会人,更不是纯粹的自我实现人,而应该是因时因地、 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 “复杂人”的含义:其一,个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 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而各不相同。其二,群体中,人 与人存在差异。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各有其合理性,但适用于一 切人。
(2)在管理上,应当充分考虑到个体与组织、正式 组织与非正式团体、物质条件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等各项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样 才能较妥善地处理管理上的各种问题 。
(3)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 机、能力、个性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因时、因 地采取奖惩措施。
27
文化人假设认为,人是文化的产物,人 的心理与行为归根结底由人的价值观等 内在因素决定。
美国加州大学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 1981年发表《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 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成为企业文化界 的代表。
29
文化人假设的主要观点
1、人是文化的产物,即使是人的一些生 物性行为也打上了某种文化的烙印。
---萨缪尔森
36
博弈论是研究主体间相互作用时策略选 择的理论。它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 博弈。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24
其基本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人的发 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的需要 各不相同,需要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他们 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整体,形成 复杂的动机模式。
3、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 互作用的结果。人在组织环境中,工作条件 与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与动 机。
25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工作或同一单 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 需要。
5、人可以以自己的需求、能力,而 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出不同的反映, 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 的万能管理方法。
26
“复杂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1)管理者要有权变论的观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 去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指导、监督、控制上,而是要创造一种适宜的 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人们能在这种环境下 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即能够充分地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 从 “自我实现人”假设出发,管理者的主要职 能在于如何为发挥人的智力创造适宜的条件, 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16
(三)“自动人”假设与Y理论
自动人性假设是1957年,由马斯洛、 阿吉里斯和麦格雷戈等人提出。这种假 设认为;人除了有社会需求外,还有一 种表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潜力的欲 望。麦格雷戈称之为Y理论
17
基本内容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 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限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 因工作而变得成熟,有独立、自主的倾向;
大家好
1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基础理论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理论
2
第一节 管理学基础理论
一、人性论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人性、
人的本质的观点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 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主要是指管理者 对职工的需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不涉 及职工其他的观点和态度。
13
3 管理者职能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 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 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 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 要向上级呼吁、反映。
4“参与管理”,即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 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14
评价
局限性 社会人假设尽管突出了人际关
系对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性, 却忽略了工作任务、工作本身对 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