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10版新规范)

合集下载

边缘构件(新规范)

边缘构件(新规范)

4 4 4 6 6 6 6 6 6
12 12 12 12 14 14 12 14 14
6 6 6 6 6 6 8 8 8
250 200 200 150 150 150 200 150 150
0 0 0 0 0.12 0.20 0 0.12 0.1 0.1 0.1
抗震墙边缘构件计算
抗震等级及墙体 部位、轴压比控 纵筋最小配筋 制点 率 一级(6、7、8 度,底部约束λ c>0.3) bf 暗柱长度 (mm) 400 V=Acor*S 规范要求纵筋最小直径及根数 根数 (根) 8 直径 (mm) 16 最小钢筋面积 (mm2) 1608 最小直径 8 规范要求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 箍筋 最大间距 100 Zvmin 配箍特征值 0.2
0.010 0.010 0.010 0.008 0.010
6 6 6 6 6
14 16 16 14 16
8 8 8 8 8
150 150 150 150 100
0.134 0.12 0.20 0 0
0.134 0.12 0.2 0.1 0.1
0.010 0.010 0.010 0.009 0.011
0.012 0.012 0.012 0.012
0.014
8
16
8
100
0.144
0.144
0.014
特一级(6、7、8 度,底部约束λ c>0.3) 特一级(9度,底部 构造λ c≤0.1) 特一级(9度,底部 约束λ c≤0.2) 特一级(9度,底部 约束λ c>0.2)
0.014
8
16
8
100
Pv(Zv=0.20) 0.917% 0.917% 1.056% 1.167% 1.278% 1.417% 1.528% 1.639%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26页文档资料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26页文档资料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9第7.2.5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9第11.7.18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9 第6.4.5条;2、计算公式(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 )暗柱Acor=(bw-2c-2φ)×(h-c-2φ)(b )有翼墙Acor=(b+bw+b-2φ)×(bf-2c-2φ)+(h+c )×(bw-2c-2φ)(c )有端柱Acor=(bc-2c-2φ)×(hc-2c-2φ)+(h+c )×(bw-2c-2φ)(d )转角墙(L 形墙)Acor=(bw+b-c-2φ)×(bf-2c-2φ)+(h+c )×(bw-2c-2φ)财务管理工作总结[财务管理工作总结]2009年上半年,我们驻厂财会组在公司计财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厂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组人员尽“参与、监督、服务”职能,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二)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二)

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抗震构件,用于提供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边缘构件的设置是关键的一步。

边缘构件不仅可以提高剪力墙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还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本文将就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进行详细的讨论。

概述: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应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构件的类型、长度、材料选择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

合理设置边缘构件可以有效提升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本文将以正文分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正文:一、边缘构件的类型1.U形铁板:U形铁板是常用的一种边缘构件类型,其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刚度。

在设置U形铁板时,需要考虑其厚度、宽度和长度等参数,以满足剪力墙的设计要求。

2.型钢连接件:型钢连接件是另一种常见的边缘构件类型,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刚度。

在选择型钢连接件时,应考虑其截面形状、材料强度和连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其与剪力墙的连接牢固可靠。

3.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混凝土构件也常被用作剪力墙的边缘构件。

预制构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和一致性,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和提高施工质量。

二、边缘构件的长度确定1.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确定边缘构件长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合抗震设计要求,确定边缘构件的长度。

2.规范限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也对边缘构件的长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设计师应该根据规范的要求来确定边缘构件的长度。

三、边缘构件材料的选择1.钢材料:钢材料是常用的边缘构件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选择合适的钢材料可以提高边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也可以作为边缘构件的材料之一。

使用混凝土材料时,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强度等物理特性,以确保边缘构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施工注意事项1.边缘构件与剪力墙连接的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连接部位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边缘构件与剪力墙之间的间隙控制,以避免产生钢板或混凝土的腐蚀等问题。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

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

由此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墙体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

根据墙体1《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墙体1配筋计算结果墙体2配筋计算结果SATWE•软件在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5471mm2,边缘构件2的配筋面积为边缘构件2 2381mm2。

•查边缘构件1和2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文件,计算结果如下:边缘构件1边缘构件1计算结果边缘构件2计算结果•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边缘构件1的配筋面积为:1350×2+1200(边缘构件2构造配筋面积)=3900mm2,而程序计算结果为5470.5mm2;边缘构件2为构造配筋,阴影区面积为120000mm2,根据《抗规》表6.4.5-3的要求,0.01Ac=1200mm2,6Φ14=923.16mm2,二者取大值,其构造纵筋配筋面积为1200mm2,程序输出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2381.2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率(新规范)—小伙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率(新规范)—小伙

0.00821
分布钢 筋配筋 率 0.25%
板:75~90kg/m3 墙:120~160kg/m3 梁:180~200kg/m3
柱:220~260kg/m3
暗柱配筋,200控制,配筋率很大,例如:2*d12/200/200=0.57%
暗柱配筋,200控制,配筋率很大,例如:2*d14/200/200=0.77%
三级(其它构造) 三级(底部构造λ c≤0.3) 三级(底部约束λ c≤0.4) 三级(底部约束λ c>0.4) 二级(其它构造) 二级(底部构造λ c≤0.3) 二级(底部约束λ c≤0.4) 二级(底部约束λ c>0.4) 一级(其它构造) 一级(7、8度,底部构造 λ c ≤0.2) 一级(7、8度,底部约束 λ c ≤0.3) 一级(7、8度,底部约束 λ c>0.3) 一级(9度,底部构造 λ c≤ 0.1) 一级(9度,底部约束λ c≤ 0.2) 一级(9度,底部约束 λ c>0.2)
1.看着配筋率很小,但是如果按大暗柱配筋,200控制,配筋率
1.看着配筋率很小,但是如果按大暗柱配筋,200控制,配筋率
1.看着配筋率很小,但是如果按大暗柱配筋,200控制,配筋率
1.看着配筋率很小,但是如果按大暗柱配筋,200控制,配筋率 由于底部约束λ c>0.4时,按Zv=0.2计算的配箍率一般都大于构造箍筋,所以含钢量 1.看着配筋率很小,但是如果按大暗柱配筋,200控制,配筋率 1.看着配筋率很小,但是如果按大暗柱配筋,200控制,配筋率 相对较准。
抗震等级及部位
箍筋 HRB400,C30 规范要求纵 筋最小配筋 最小直 最大 Zv=0.12最 Zv=0.2最小 率 径 间距 小配筋率 配筋率 0.005 0.006 0.010 0.010 0.006 0.008 0.010 0.010 0.008 0.010 0.012 0.012 0.010 0.012 0.012 6 6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200 150 150 150 200 150 150 150 15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011 0.013 0.015 0.015 0.013 0.015 0.017 0.017 0.015 0.017 0.017 0.020 0.020 0.018 0.010 0.011 0.015 0.018 78 86 118 144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模板一:(科技风格)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文献综述第二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基本知识2.1 剪力墙的定义与分类2.2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与分类2.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计要求第三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方法3.1 构件受力分析3.2 构件强度计算方法3.3 构件刚度计算方法3.4 构件的稳定性分析第四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案例分析4.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参数设定4.2 构件受力分析与计算4.3 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验证4.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5.1 设计目标与约束条件5.2 设计变量的确定5.3 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5.4 优化结果分析与验证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结论总结6.2 还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附件:(罗列出所涉及的附件)1. 技术标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规范》2. 相关设计图纸和计算报告3. 相关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规范:指国家发布的有关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规范,例如《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2. 建筑法:指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模板二:(文学风格)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引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是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

本文旨在详细描述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过程,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细节。

第一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基本知识1.1 剪力墙的定义及分类1.2 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及分类1.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要求的探讨第二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方法探究2.1 构件受力分析的应用2.2 构件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2.3 构件刚度计算方法的探索2.4 构件的稳定性分析及规范要求的讨论第三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案例分析3.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参数设定3.2 构件受力分析及计算的结果3.3 构件的强度与稳定性验证及讨论第四章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优化设计探索4.1 设计目标及约束条件的考虑4.2 设计变量的确定与分析4.3 优化算法的选择与应用4.4 优化结果的分析及验证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研究总结与成果回顾5.2 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改进方向附件:1. 技术标准《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设计规范》2. 相关设计图纸及计算结果汇总表3. 相关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设计规范:指国家发布的有关建筑设计的强制性规范,例如《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2. 建筑法:指国家法律法规针对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

fc λ v ρ v(I)%ρ v(Ⅱ)% C25 11.9 0.1 0.567 0.3967 C30 14.3 0.1 0.681 0.4767 C35 16.7 0.1 0.795 0.5567 C40 19.1 0.1 0.91 0.6367 C45 21.1 0.1 1.005 0.7033 C50 23.1 0.1 1.1 0.77 C55 25.1 0.1 1.195 0.8367 C60 27.5 0.1 1.31 0.9167
四、剪力墙纵向配筋率:
剪力墙等级
配筋率
特一级
1.60%
短肢剪力墙加强部位 1.20%
短肢剪力墙其他部位 1.00%
一级约束边缘构件 1.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级约束边缘构件 1.00%
三级构造边缘构件加强 0.50%
四级构造边缘构件加强 0.50%
一级构造边缘构件 0.80%(1.00%)
二级构造边缘构件 0.60%(0.80%)
b1
b2 b3 N D As ρ (%)
200 200 0 200 200 300 16 16 3218 1.4625
a-n1 a-n2 a-n3 b-n1 b-n2 b-n3 s d Asv/m ρ v(%)
04
2
2
2
0 100 12 1131 2.4983
5、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N
剪力墙边缘构件
一、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
ρ v=λ v.fc/fyv
二、构造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
ρ v=λ v.fc/fyv
fc C25 11.9 C30 14.3 C35 16.7 C40 19.1 C45 21.1 C50 23.1 C55 25.1 C60 27.5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计算(新根据抗震规范2010编写的边缘构件配箍计算表-)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计算(新根据抗震规范2010编写的边缘构件配箍计算表-)

3014.3λv=0.2箍筋f yv =210N/mm 2λv范围内1.59%λv/2范围内0.80%设防烈度:7度抗震等级:轴压比暗柱类型截面B1B2(㎜)B3(㎜)H1(㎜)H2(㎜)a 200300100200300B2a(㎜)B3a(㎜)77501600㎝2实配钢筋112 Φ20实配钢筋28 Φ18As=5806mm 2满足要求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12100不填1210021210021210022.46%λv/2范围内拉筋:直径竖向间距水平根数λv/2范围面积(mm2):10100不填1010011010001010002.01%最小直径(mm)沿竖向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一0.010A c ,6φ1681000.008A c ,6φ148二0.008A c ,6φ1481500.006A c ,6φ128三0.006A c ,6φ1261500.005A c ,4φ126四0.005A c ,4φ1262000.004A c ,4φ126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注1:A c 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注2:其他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箍筋;λv区域面积S1: 暗柱纵筋配筋率ρ=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其它部位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箍筋d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d-H向箍筋总d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体积配箍率ρv 2=>0.8%满足要求表6.4.5-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体积配箍率ρv 1=>1.59%满足要求c外围箍筋:c箍筋总长度d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d-B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b-B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b-H向箍筋总b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二、箍筋λv范围内箍筋:λv范围面积(mm2):a外围箍筋:a箍筋总长度一、纵筋规范规定暗柱纵筋最小配最小纵筋计算值:规范规定的暗柱纵 ρv 1=λv*f c /f yv = ρv 2=λv/2*f c /f yv =三级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C 混凝土强度fc=λ≤0.2λ>0.2λ≤0.2λ>0.2λ≤0.30.20h W 0.25h W 0.20h W 0.25h W 0.15h W0.15h W 0.20h W 0.15h W 0.20h W 0.10h Wλv 0.1440.240.120.20.12纵向钢筋(取较大值)箍筋或拉筋沿竖向间距l c (翼墙或端柱)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图6.4.5-1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范围表6.4.5-3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lc及其配箍特征值不小于墙厚和400mml c (暗柱)注5,λ为墙肢轴压比;注6,A c 为右图中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截面面积。

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

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

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一、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用于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而剪力墙边缘构件则是剪力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筋计算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二、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作用剪力墙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的边缘位置,承担着连接剪力墙与结构框架的作用。

它能够将剪力墙的剪力传递到结构框架上,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是为了保证其能够承受预定的荷载,同时满足一定的变形要求。

三、配筋计算的基本原则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边缘构件的尺寸和截面形状。

2. 根据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计算边缘构件的设计剪力。

3. 根据设计剪力和钢筋的受拉承载力,计算边缘构件所需的受拉钢筋面积。

4. 根据受拉钢筋的面积和受压钢筋的面积比例,确定边缘构件所需的受压钢筋面积。

5. 根据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面积,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间距。

四、配筋计算的具体步骤1. 确定边缘构件的尺寸和截面形状。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确定边缘构件的高度、宽度和厚度等尺寸参数。

2. 计算边缘构件的设计剪力。

根据结构设计荷载和抗震要求,计算边缘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设计剪力。

3. 计算受拉钢筋的面积。

根据设计剪力和受拉钢筋的受拉承载力,计算边缘构件所需的受拉钢筋面积。

4. 计算受压钢筋的面积。

根据受拉钢筋的面积和受压钢筋的面积比例,确定边缘构件所需的受压钢筋面积。

5. 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间距。

根据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面积,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间距。

五、配筋计算的注意事项1. 配筋计算应符合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配筋布置应合理,保证钢筋的受力均匀,避免出现集中开裂和破坏。

3. 配筋尺寸和间距应符合施工要求,便于施工和浇筑。

4. 配筋计算应考虑结构的整体性,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和相互作用。

六、结论通过对SATWE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配筋计算对于保证剪力墙边缘构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剪力墙是一种结构墙体,用来承受建筑物的水平荷载,其作用是通过阻碍墙上部的位移使其起到稳定建筑的作用。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以及核心区面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内容。

1.边缘构件体积计算:剪力墙的边缘构件是负责承担墙上部位移的构件,其体积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宽度,记为W。

3)计算边缘构件的面积,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V_edge = (H - 2W) * B其中,V_edge表示边缘构件的体积。

2.配箍率计算:配箍是为了增加混凝土的受力面积,提高其承载能力而设置的,配箍率是表征配箍量大小的指标。

通常,剪力墙的配箍率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具体数值根据设计规范而定。

配箍率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钢筋配箍间距,记为s。

3)计算剪力墙的配箍横截面积,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A_s=(H-2d)*B*(1/s)其中,A_s表示配箍横截面的面积,d表示剪力墙内外面到配箍横截面中心的距离。

3.核心区面积计算:剪力墙的核心区域是剪力墙内部的一个狭长区域,其面积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记为H和B。

2)然后,确定剪力墙的边缘构件宽度,记为W。

3)计算核心区的面积A_core = (H - 2W) * B其中,A_core表示核心区的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只是一种基本方法,具体的计算还需要根据设计规范和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墙体的强度、墙体中钢筋的布置方式等。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建议参考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计算。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

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混凝土计算规则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在混凝土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分别用于增强结构的抗剪能力和约束边缘的变形,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

一、剪力墙的计算规则剪力墙是指在建筑结构中承受水平荷载并能够提供抗剪强度的墙体。

剪力墙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要求,通常布置在结构的外围或内部承重墙上。

剪力墙的尺寸要根据设计荷载和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来确定。

2. 剪力墙的抗剪强度计算:剪力墙的抗剪强度计算通常采用剪力墙法或剪力墙-框架法。

剪力墙法是指将结构简化为由剪力墙承担荷载的系统,通过计算剪力墙的抗剪强度来确定结构的稳定性。

剪力墙-框架法是指将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相结合,通过剪力墙和框架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剪能力。

3. 剪力墙的开裂和挠度控制:剪力墙在受荷时容易出现开裂和挠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控制开裂和挠度,需要通过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和增加剪力墙的抗剪强度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二、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约束边缘构件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用来约束边缘变形的构件,如边梁、边柱等。

约束边缘构件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约束边缘构件的布置和尺寸:约束边缘构件通常布置在结构的边缘处,用来约束边缘的变形和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约束边缘构件的尺寸要根据设计荷载和材料的强度来确定。

2. 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计算通常采用弯矩和剪力的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来确定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约束边缘构件的开裂和挠度控制:约束边缘构件在受荷时容易出现开裂和挠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控制开裂和挠度,需要通过合理的约束边缘构件布置和增加约束边缘构件的约束能力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总结剪力墙和约束边缘构件是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计算要素,它们的合理布置和设计对于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 )暗柱
Acor=(bw-2c-2φ)×(h-c-2φ)
(b )有翼墙
Acor=(b+bw+b-2φ)×(bf-2c-2φ)+(h+c )×(bw-2c-2φ) (c )有端柱
Acor=(bc-2c-2φ)×(hc-2c-2φ)+(h+c )×(bw-2c-2φ) (d )转角墙(L 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详细分析本文旨在对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进行构件的布置和配筋计算。

下面将对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介绍。

1. 剪力墙边缘构件概述剪力墙边缘构件是指剪力墙的边缘部分,通常位于墙的两端或墙与柱子交接处。

边缘构件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剪力墙的荷载并将其传递到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边缘构件的尺寸、形状以及配筋的布置。

2. 边缘构件尺寸设计边缘构件的尺寸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要求。

一般来说,边缘构件的宽度和高度应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在确定边缘构件的尺寸时,需要考虑荷载、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以及边缘构件的材料等因素。

3. 边缘构件配筋布置边缘构件的配筋布置是保证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配筋布置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配筋的布置应满足钢筋的受力要求,包括纵向受力和剪力传递。

- 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

- 配筋的数量应满足剪力墙的受力要求。

4. 边缘构件配筋计算边缘构件配筋计算是确定配筋数量和尺寸的过程。

在进行配筋计算时,需要考虑剪力墙的设计荷载和受力特点,以及钢筋的材料性能和构件尺寸等因素。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边缘构件的配筋数量和尺寸。

5. 施工注意事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边缘构件的尺寸和配筋要符合设计要求。

-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配筋的粘结和保护,确保配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施工质量的验收要合乎要求,包括配筋的位置、间距和直径等。

6.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相关设计规范和要求文件- 边缘构件的设计图纸和草图- 相关计算数据和结果7.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结构强度:指结构承受荷载的能力。

- 刚度:指结构的抗变形能力。

- 纵向受力:指钢筋在剪力墙方向上承担的力。

- 剪力传递:指剪力墙的剪力通过边缘构件传递到结构的其他部分。

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构造和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bf(翼墙宽度)
200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500
500

翼墙lc
1100 1100
λv(配箍特征值)
0.12 0.20
纵向钢筋面积
2700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150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0.770% 1.283%
L形翼墙
bf(翼墙宽度)-X bf(翼墙宽度)-Y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X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Y λv(配箍特征值)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200
200
500
500
500

600
0.12 0.20
1600
150
0.770% 1.283%
C50 23.1
端柱
bc(端柱延墙肢方向长度) hc(端柱垂直墙肢方向长度)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λv(配箍特征值)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400
400
700
700
0.12 0.20
2500
150
0.770% 1.283%
HRB400 360
墙体尺寸
bw
hw
300
2100
暗柱
lc(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 λv(配箍特征值) 阴影区长度 纵向钢筋面积
箍筋或拉筋竖线间距 体积配箍率限值ρv
二级抗震
λ≤0.4 λ>0.4
400
420
0.12 0.20
400
400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

2700260161.110014.336012.62580.967.425037010 1.179.87583.809025654210106811.2100257514.32105340 标 准 楼 梯 简 易 计 算双 筋 梁 配 筋 简 易 计 算简 支 单 向 板 配 筋 简 易 计 算 悬 挑 板 配 筋 简 易 计 算注:蓝色表格内填入设计参数,黄色表格为计算结果弯矩设计值(KN*M) 剪力设计值(KN) 梁 宽 (毫米)钢 结 构 梁 截 面 计 算 数 据混凝土强度(n/mm)受力筋强度(n/mm)板受压区高度x(mm)受力筋面积 As(mm)板悬挑长度L(米)悬挑板根部厚度H(mm) 板保护层厚度(mm)板有效高度H0(mm)恒载标准值(KN/M2)受力筋面积 As(mm)单向板厚度H(mm)板保护层厚度(mm)板有效高度H0(mm)受力筋强度(n/mm)板受压区高度x(mm)构造配箍剪力(KN)配箍面积计算Asv/s 受压区筋As'(mm2) 附加弯矩M'(KN*M)弯矩修正(M=M0-M')受压区高度X(mm)楼梯净跨Ln(毫米) 梯段宽B (毫米) 梯段高H (毫米)混凝土强度(n/mm) 梁 高 (毫米)受力筋强度(n/mm)梯板弯矩(KN*M)板筋保护层厚(mm)梯板厚度(毫米)钢 结 构 梁 截 面 计 算 数 据钢梁截面高度H(mm)钢梁截面宽度B(mm)钢梁冀缘厚度t(mm)钢梁腹板厚度tw(mm) 20010086钢梁截面面积A回转半径ix回转半径iy剪应力面积矩S 27048122102192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纵筋及箍筋计算类型墙厚阴影长度纵筋配筋率%纵筋面积保护层厚度面积Acor X向根数暗柱30050011500251187502类型墙厚X向墙厚Y向X向长度Y向净长纵筋配筋率%纵筋面积保层厚度L型3003006003001270025类型墙厚X向墙厚Y向X向长度Y向净长纵筋配筋率%纵筋面积保层厚度T型20020019003001440025类型柱宽柱高墙净长墙厚柱保护层墙保护层面积Acor 端柱5005003002502525267500类型墙厚X向墙厚Y向X向长度Y向净长纵筋配筋率%纵筋面积保层厚度L型(特)3003007003001300025类型墙厚X向墙厚Y向X向长度Y向净长纵筋配筋率%纵筋面积保层厚度T型(特)3003001300300148002531.8168.5 1.57.412.85083533514.33600.5181747075527.638.5550.500简 易 计 算梁筋保护层厚度as(mm)界限受压区高度 Eb 端恒载标值(KN/M)恒载标准值(KN/M2)活载标准值(KN/M2)板端施工活载(KN/M)弯矩设计值(KN/M2)活载标准值(KN/M2)荷载设计值(KN/M2) 板跨长度 (M)受压高度X<Eb*h0 受压区高度X>2a'受拉筋面积As(mm2)楼梯板倾斜角(度) 折算厚度(毫米) 截面有效高h0(mm)混凝土强度(n/mm)纵向筋强度(n/mm)装修恒载(KN/M2) 梯板自重(KN/M2)梯板受压取高度(mm) 板筋面积(mm2)184178603521333333.3178603.5Y向根数箍计算长Lv 箍间距S 配箍率%单肢Asv131700100 1.06174.11面积Acor X向长箍数Y向长箍数X向短箍数Y向短箍数箍计算长Lv 箍间距S 配箍率%22500033224450130 1.061面积Acor X向长箍数Y向长箍数X向短箍数Y向短箍数箍计算长Lv 箍间距S 配箍率%333750222862501000.795纵筋配率%纵筋面积柱X向箍数柱Y向箍数墙X向箍数墙Y向箍数箍计长Lv 配箍率%13250442246500.795面积Acor X向长箍数Y向长箍数X向短箍数Y向短箍数箍计算长Lv 箍间距S 配箍率%24375033224675130 1.061面积Acor X向长箍数Y向长箍数X向短箍数Y向短箍数箍计算长Lv 箍间距S 配箍率%39375033267475130 1.061X轴净截面模量Wnx绕Y轴Iy 钢梁腹板高度h(mm) 绕X轴Ix楼梯活载(KN/M2)3.5箍筋强度(n/mm)270砼受拉强度(n/mm)1.43混凝土强度(n/mm)14.3弯矩设计值(KN/M2)4.824Y轴净截面模量Wny26666.67单肢Asv169.74单肢Asv142.45箍间距S单肢Asv110045.73单肢Asv171.92单肢Asv172.66。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1.1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高规的7.2.15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这两类边缘构件,程序都可以通过自动搜索确定。

边缘构件的一些特征尺寸、主筋面积、箍筋面积或者配箍率,用户都可以在边缘构件简图中看到。

新规范程序对于剪力墙配筋结果的表示提供两张图,一张是配筋简图中对于各个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结果,另一张是边缘构件配筋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直线剪力墙段的暗柱主筋给出的是计算值,如果计算值小于零则取零,并不考虑构造要求;而边缘构件简图中的配筋结果则同时考虑了钢筋计算值和构造值,也即二者当中取大。

简言之,剪力墙的配筋结果以边缘构件简图为准,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图仅供校核之用。

2 程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剪力墙配筋存在的问题由于一般采取直线段配筋模式,所以产生以下问题:对超长直线段墙,采用平截面假定配筋,截面刚度估计偏大,配筋偏小。

尤其是地下室外墙的配筋问题。

而把长墙分段配筋也是没有依据的。

对有面外墙相连的直线段墙,没有考虑面外墙的翼缘作用,如果考虑翼缘作用,则配筋将减少。

对弧墙的配筋,目前没有好的办法。

当有边框柱与墙相连时,没有考虑边框柱与墙的共同工作,使得边框柱和与之相连的剪力墙配筋都偏大。

>>边缘构件配筋存在的问题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是两个墙肢配筋的叠加,这样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将偏大。

带边框柱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柱配筋与墙配筋的叠加,则这样的边缘构件配筋也偏大。

弧墙的边缘构件配筋,有时生成得不对,要注意察看、复核。

超长墙产生的边缘构件,由于受到配筋合理性的影响,也需要复核。

对于多肢斜交墙肢的端部,是多个墙肢配筋的叠加,造成这个边缘构件配筋很大,须注意。

3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加强区及约束边缘构件的确定:加强区按要求取1/8~1/10的结构总高度,并不小于2层。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5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7.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 第6.4.5条;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 (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 ;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cor=(bw-2c-2φ)×(h-c-2φ)
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
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
(d)转角墙(L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新规范)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箍率(新规范)
结构类型
抗震等级及墙体 部位、轴压比控 纵筋最小配筋 制点 率 二级(底部约束 λ c≤0.4)
规范要求纵筋最小直径及根数 根数 (根) 6 直径 (mm) 16 最小钢筋面积 (mm2) 1206 最小直径 8
规范要求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 箍筋 最大间距 150 Zvmin 配箍特征值 0.12 Pvmin 配箍率 0.550%
第一种纵筋信息 根数n1 直径d1 (mm) (mm)
第二种纵筋信息 根数n1 直径d1 (mm) (mm)
纵筋总面积
fyv 箍筋级别 箍筋强度 (N/mm2) 不小于 HRB400 360
用其抗剪(靠水平筋),但个人认为还是
环境类别 一a
箍筋内表面混凝土 一个箍筋间距的 外圈大箍筋总 外圈大箍筋 核心区面积 混凝土体积 长度 面积 (mm2) 7.30E+04 (mm3) 1.10E+07 (mm) 1130 (mm2) 78.5
V1=As1*L1 (mm3) 88750 暗柱面积 A (mm2)
内部箍筋及拉筋总 长度 (mm) 200
所有外圈大 内部箍筋及拉筋 箍筋直径d1 直径d2 (mm) 10 As2 单根箍筋面 积 (mm2) 78.5 V2=As2*L2 (mm3) 15708 (mm) 10
箍筋间距 s (mm) 150 V=V1+V2 总的箍筋体积 (mm3) 1.04E+05
单位体积的 判断箍筋是 配箍率 否满足规范 构造要求 pv 0.9540% 满足
纵筋配筋率 判断纵筋是否满 足规范构造要求 (mm2) p 8 16 0 0 100000 1608.5 0.0161 满足 备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增加5mm。当表中出现“****”或“#VALUE",表示该种边缘构件在规范中不存在。 2.采用400MPa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采用500MPa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 3.《混凝土规范送审稿》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的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应大于360N/mm2。(高规送审稿:不再受360N/mm2限制)(对剪力墙边缘构件,尽管不用其抗剪(靠水平筋),但个人认为还是 按箍筋要求为宜)。 4.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5.保留二级抗震(老规范),对应轴压比0.3和0.4的情况,以便新老规范过度阶段使用。 6.非阴影区箍筋:可采用比阴影区箍筋直径小一个型号的钢筋(间距不变),采用环套布置,一般均能满足Zv/2。所以,非阴影区不再计算。 7.核心区面积:取箍筋内表面计算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关系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抗震性能。

那么,什么是剪力墙边缘构件?又该如何进行准确的计算呢?剪力墙是一种能够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结构构件,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而剪力墙边缘构件则是位于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的加强部位,其作用就像是给剪力墙加上了坚固的“边框”,增强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延性。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纵筋的计算。

纵筋是边缘构件中主要承受拉力和压力的钢筋。

在计算纵筋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剪力墙所承受的轴力、弯矩和剪力,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强度等级等。

一般来说,轴力会使纵筋产生受压或受拉应力,弯矩则会使纵筋在一侧受拉,另一侧受压。

通过对这些力的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纵筋的面积和数量。

其次是箍筋的计算。

箍筋的作用是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并与纵筋一起构成骨架,增强边缘构件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计算需要考虑箍筋的间距、直径以及混凝土的约束效果等因素。

通常,在抗震设计中,箍筋的配置要求会更加严格,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边缘构件能够有效地工作。

在进行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当剪力墙开有洞口时,洞口周边的边缘构件需要进行特殊的加强计算。

因为洞口的存在会削弱剪力墙的整体性,增加应力集中的可能性。

另外,不同的建筑抗震等级也会对边缘构件的计算产生影响。

抗震等级越高,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就越严格,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结构能够保持稳定,减少破坏。

计算剪力墙边缘构件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都对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设计,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计算,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高层住宅建筑,剪力墙的厚度为 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钢筋采用 HRB400 级。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范本模板】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及核心区面积计算【范本模板】

由于《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对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考察较多,而《规范》中无具体计算公式,特整理如下,转载请注明出处。

1、计算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

2.5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

7.18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 第6。

4.5条;
2、计算公式
(1)体积配箍率:s A l A n cor i Si i ∑=v ρ
(2)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为c(最外层钢筋,即箍筋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箍筋直径为φ,如果题中明确给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则可以根据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关系求出c 。

(3)根据《规范》,箍筋长度l 为箍筋中心线长度,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Acor 为最外层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面积。

2、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简图及计算:
①li 如图中所示;②Asi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A;③ni 可从题中图形数出;③s 一般题中给出;④Acor 计算公式如下。

(a)暗柱
Acor=(bw—2c-2φ)×(h-c—2φ)
(b)有翼墙
Acor=(b+bw+b-2φ)×(bf—2c—2φ)+(h+c)×(bw—2c-2φ)
(c)有端柱
Acor=(bc—2c—2φ)×(hc—2c-2φ)+(h+c)×(bw-2c—2φ)
(d)转角墙(L形墙)
Acor=(bw+b-c—2φ)×(bf-2c-2φ)+(h+c)×(bw—2c-2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1(㎜) H2(㎜)
400
100
300
300
B2a(㎜) B3a(㎜)
775
0
一、纵筋
规范规定暗柱纵筋最小配筋率(%)
最小纵筋计算值: 1200 ㎝2
规范规定的暗柱纵筋最小配筋
实配钢筋1
10 Φ
16
λv区域面积S:
实配钢筋2 As=
二、箍筋
0Φ 2011 mm2
18 满足要求
暗柱纵筋配筋率ρ =
λv范围内箍筋: 直径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表6.4.5-2 抗震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
其它部位
纵向钢筋最小量 (取较大值)
箍筋
纵向钢筋最小
箍筋
最小直径 沿竖向最大 量(取较大 最小直径
(mm)
间距(mm)
值)
(mm)
0.010Ac,6φ16
8
0.008Ac,6φ14
8
0.006Ac,6φ12
6
100 0.008Ac,6φ14 8 150 0.006Ac,6φ12 8 150 0.005Ac,4φ12 6
d
a 柱区域内为a
b cd
截面 B1= 400 B2= 400 B3= 100 H1= 300 H2= 300 H3= 100
S1= 免算
S2= 免算 S3= 免算
配箍特征值λv
二、三级 λ>0.4 0.20hW
及lc/2 0.15hW
向截面高度加300mm 0.2
0.010Ac,6φ16(三级6φ14)

0.005Ac,4φ12
6
注1:Ac为边缘构件的截面面积;
200 0.004Ac,4φ12 6
注2:其他部位的拉筋,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采用箍筋;
注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
图6.4.5-1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范围
表6.4.5-3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lc及其配箍特征值λv
400 (㎜)
B3肢数:
1根
H3肢数:
0根
d-B向总长度:
270 (㎜)
d-H向总长度:
0 (㎜)
箍筋长度计算
(㎜) λv范围箍筋:
(㎜)
a总长度:
(㎜) (㎜)
B2肢数: B2a肢数:
(㎜)
H2肢数:
(㎜) b-B向总长度:
(㎜) (㎜)
mm2 mm2 mm2
b-H向总长度:
λv/2范围拉 筋:
c总长度: B3肢数: B3a肢数: H3肢数: d-B向总长度: d-H向总长度: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C 30
混凝土强度fc= 14.3
λv=
λv范围内 λv/2范围 内 设防烈度: 暗柱类型
c
6度 截面B1
400
0.12
箍筋fyv= 270
N/mm2
ρv1=λv*fc/fyv=
0.74%
ρv2=λv/2*fc/fyv=
0.37%
抗震等级:
三级
轴压比
B2(㎜) B3(㎜)
说明:1.填写暗柱截面尺寸需要根据各个类型的截面特征。 2.S1表示阴影区核心面积;S2表示非阴影核心区面积;S3表示阴影 3.暗柱配筋率计算原则:箍筋长度、核心区面积均以外围尺寸减去 4.有Ba的只适用与类型b;其他类型此项填0。 5.非阴影区的外箍筋可以采用剪力墙水平钢筋来实现,但要注意间
150mm 时,按无翼墙、无端柱查表;端柱有集中荷载
108000
800 270 0
要求
其它部位 箍筋 沿竖向最大间距 (mm) 150 200 200
a
d c b a λv
该侧不需填写任何数
截面计算 B1= 400 B2= 400 B3= 100 H1= 300 H2= 300 H3= 100 S1= 免算 S2= 免算 S3= 免算
b
d c a b
λv
0.12
0.2
0.12
0.2
0.12
纵向钢筋 (取较大
值)
0.012Ac,8φ16
0.012Ac,8φ16
0.010Ac,6φ16(三级6φ14)
箍筋或拉筋 沿竖向间距
100mm
100mm
150mm
注1:抗震墙的翼墙长度小于其3倍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按无翼墙、无端柱查表;端柱有集
时,配筋构造按柱要求;
范》式(6.3.9)计算,并可适当计入满足构造要
该侧不需填写任何数值
(㎜)
(㎜)
(㎜) (㎜) (㎜) (㎜) mm2 mm2 mm2
箍筋长度计算
λv范围箍筋:
a总长度: 3380 (㎜)
B2肢数:
2根
H2肢数:
2根
b-B向总长度:
540 (㎜)
b-H向总长度:
740 (㎜)
λv/2范围拉筋:
c总长度:
N/mm2 环境类别: 一
0.3 H3(㎜)
100
保护层(㎜) 15
暗柱纵筋最小配筋率(%) 0.01 规定的暗柱纵筋最小配筋 6φ14
120000 mm2
0.0168 满足
λv范围面积(mm2):
a箍筋总长度(㎜): b-B向箍筋总长度 b-H向箍筋总长度
103950
1280 540 0
4
c箍筋总长度(㎜): d-B向箍筋总长度 d-H向箍筋总长度 (㎜):
13 根
型的截面特征。
阴影核心区面积;S3表示阴影区全面积;
核心区面积均以外围尺寸减去保护层(端柱30)计算;
项填0。
水平钢筋来实现,但要注意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注2:lc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注3:λv为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体积配箍率可按《抗震规范》式(6.3.9)计算,并可适当计入满足 求且在墙端有可靠锚固的水平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
注4:hW为抗震墙墙肢长度; 注5,λ为墙肢轴压比; 注6,Ac为右图中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截面面积。
箍率计算
c
ab c d
截面 计算
B1= 400 B2= 400 B2a= 775 B3= 100 B3a= 0
H1= 300
H2= 300 H3= 100
S1= 免算 S2= 免算 S3= 免算
截面 B1= 400 B2= 400
250
用箍筋; 的相应要求。
ab c d
H1= 300 S1= 103950 S2= 108000 S3= 120000
800 (㎜) 1根
270 (㎜)
箍筋长度计算
(㎜) λv范围箍筋:
(㎜)
B1肢数:
4根
(㎜)
H肢数:
4根
(㎜)
a总长度: 5880 (㎜)
(㎜)
B2肢数:
1根
(㎜)
b总长度: 1070 (㎜)
mm2
λv/2范围拉 筋:
mm2
c总长度:
200 (㎜)
mm2
B3肢数:
0根
d总长度:
0 (㎜)
λv范围钢筋根 数
项目
一级(9度)
λ≤0.2
λ>0.2
一级(6、7、8度)
λ≤0.3
λ>0.3
λ≤0.4
二、三级
lc(暗柱)
0.20hW
0.25hW
0.15hW
0.20hW
0.15hW
不小于墙厚和400mm及lc/2
lc(翼墙或 端柱)
0.15hW
0.20hW
0.10hW
0.15hW
0.10hW
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mm
竖向间距 水平根数 λv范围面积(mm2):
100
不填
100
2
100
2
100
2
>0.74%满足要求
竖向间距 水平根数
100
不填
100
1
100
0
100
0
>0.37%满足要求
a箍筋总长度(㎜): b-B向箍筋总长度 b-H向箍筋总长度
4 λv/2范 围面积 (mm2): c箍筋总长度(㎜): d-B向箍筋总长度 d-H向箍筋总长度 (㎜):
a外围箍筋: 10 b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 10 b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 10 b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 10
体积配箍率ρv1= 1.38%
λv/2范围 内拉筋:
直径
c外围箍筋: 10 d内部小箍筋B向根数: 10
d内部小箍筋H向根数: 10
d内部小箍筋Ba向根数: 10
体积配箍率ρv2= 0.97%
5140 (㎜) 2根 2根 2根
1080 (㎜)
740 (㎜)
400 (㎜) 1根 0根 0根
270 (㎜) 0 (㎜)
箍筋长度计算
(㎜) λv范围箍筋:
(㎜)
a总长度:
1280 (㎜)
(㎜)
mm2 mm2 mm2
B1肢数: b总长度: λv/2范围拉筋: c总长度: B2肢数:
d总长度:
2根 54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