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教案

合集下载

《美丽的校园》教案

《美丽的校园》教案

《美丽的校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美丽之处,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校园、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中,体会到校园环境的美丽和环保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实地观察校园,发现校园的美丽。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校园环境污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布置校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景区域。

2. 学生准备:带上笔记本、笔,以便记录观察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

2. 观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分组,逐个参观校园的各个美景区域。

学生在观察中,注意发现校园的美丽之处,如花草树木、湖泊河流、建筑风格等。

3. 讨论分享:学生回到教室,分组分享观察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校园的美丽,如色彩、形态、声音等。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校园环境污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校园环境,提出建议和措施。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拍摄校园美景照片,配以文字描述,展现对校园的热爱。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校园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

2. 开展校园环保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环保工作,如垃圾分类、绿化校园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校园美丽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2.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做到保护环境。

3. 分析学生的心得报告,了解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感受和环保建议的可行性。

八、教学反馈:在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意见,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4.1 描绘我们的校园 课件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4.1 描绘我们的校园 课件

取景的两种方法:
纸板取景框取景
双手搭成取景框取景
请大家试着用双手搭成取景框感受胳膊的长短不同,所去的景也不同
村道(荷兰) 霍贝玛
这幅成功地运用透 视的画法表现空间 效果,给观者以舒 畅的美感。严格的 透视消失点,把观 众的心情带向远方, 极目远望使人心旷 神怡。
什么是透视画法?
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 变形,一般可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等。
透视基本规律(相同大小的物体):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视 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3、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请观察图片中的透视关系有什么不同?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有两个消 失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有一个消 失点
第一课丽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 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 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 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运用绘 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 的美感。
注意事项:
景物的取舍、构图与透视关系。
只要你主动发现 校园处处皆美景

美术教学案例 《装饰画—美丽的校园》

美术教学案例 《装饰画—美丽的校园》

美术教学案例《装饰画—美丽的校园》一、案例背景今年我担任美术教学,这才使我真正接触新课程;在与新课程同行一个多月以来,深深地恋上了新教材;因为它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发展趋势的理论为主线,改变了过去以画种为主线的编法,拓展了美术的文化情感背景。

而且教材的灵活性很大,教师可以大胆把教材进行处理成能详能略,有的放矢。

当我上到《徒手画校园》一课时,我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校园动情的心境下,然后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心情下完成徒手画校园;这即避免走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圈套。

能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与现年龄段好玩爱动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主动性。

并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即从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为了能上好《装饰画画——校园》一课,我在课前要求学生了解校园座落位置与校园建筑物、绿化布局等进行观察,并要善于发现校园环境的特征与建筑物造型、风格等。

二、案例描述当我处理《装饰画——校园》一课时,注意到这节课是属技法课,如果不认真分析教材与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很容易在课堂上进行绘画技法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枯燥地接受;这即违背新课标的理念,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形成。

所以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新的处理与尝试。

为了能在课的引入环节上有所突破,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满意的方案;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把学校剪辑学生入学时和一些学生晚会表演、学习、课外活动等的录像时,我发现我们学生在漂亮的校园里生活是多么的多姿多彩,被一个个天真无邪的笑容所打动。

这时我准确剪缉部分精彩片断作为这节课的引入素材。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

38
精选
39
成角透 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所形成的透视关系。 视:
精选
40
消失点 透视线

视平线

消失点
成角透视画法示意图
精选
41
消失点 透视线
心点
视平线
消失点
成角透 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所形成的透视关系。 视:
精选
42
精选
43
精选
44
•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消失规
律是什么?
精选
65
精选
66
第四单元 美丽的校园
第一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
应阳中学 丁敏
精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1
精选
2
精选
3
精选
4
精选
5
精选
6
精选
7
精选
8
精选
9
精选
10
精选
11
精选
12
精选
13
精选
14
活动一
体验与选择:
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才能表现
你的感受?
精选
15
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
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
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
的。
精选
26
为立 平方 行体 透的 视一 。个
面 与 画 面 平 行 的 透 视 , 称
精选
27
精选
28
视平线
视点
精选
29
画法:
(1)、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一个灭点 (3)、在画面上任何位置上画一个正方形 (4)、把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同灭点连接 (5)、在四条连线上定一点 (6)、延长这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交叉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 第1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四单元 第1课 描绘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描绘我们的校园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

依据七年级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节课教学方法。

七年级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如在小学时学生主要以平面画为主,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立体画。

刚开始接触时学生的空间思维可能难于转变,有部分学生思维会停留在平面里,通过实物观察后会有所转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透视规律表现自己喜欢的校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可以正确的将透视理论以及情感融入自己描绘的作品中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认知、激趣,导入新课组织教学:(1分)安定情绪,师生相互问好。

创设情境、认知、激趣,导入新课:(3分)班班通播放校园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感受图片里面的美景,这些图片是哪里的景色?(学生回答)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环境,我们的学校实验三中的景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里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导入埋下伏笔。

)校园是我们心中一座照亮求知路的灯塔;是我们同学之间的桥梁;是万千学子展露才华之地;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画卷。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三中,欣赏她如画般的美景。

(播放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校园风景图片展示,让学生从另外一种视角直观的欣赏校园,发现身边的美景,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不同,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012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_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

2012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_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

分类:
1. 平 行 透 视
2. 散 点 透 视
3. 倾 斜 透 视
平行透视: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 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 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 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 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 视。
画法:
(1)、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一个灭点 (3)、在画面上任何位置上画一个正方形 (4)、把正方形的四个角分别同灭点连接 (5)、在四条连线上定一点 (6)、延长这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交叉 另外两条线 (7)、然后把各个点连起来
学生风景线描写生 优秀作品欣赏
同一实景物的 不同表现手法
风景画写生步骤实例
(教材实例)
实景照片
步骤一
步骤二
最后完成作品
【小 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 透视的理论知识,也简单做 了绘画尝试。校园是我们美 丽的家,愿大家用自己的双 手描绘出你心中的“家”。
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 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 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 透视。
画 法:
( 1 ) 、 先画一条视平线 (2)、在视平线定上两个灭点 (3)、在两个灭点中间画出正方体的最 前面的一条边 (4)、在边上定出两个点,表示高度 (5)、连接两个灭点 (6)、在两条连线上定两个点,表示边 的长度 (7)、在点上垂直延长一条线,交叉底 线 (8)、然后把各个点连起来
近景、中景、远景示意图
线描写生方法介绍
首先选择自己要表现的主体景物,然 后明确近景、中景、远景的基本关系。为 了突出主体景物,对于那些影响景物特征 的细节应予以取舍,要整体把握画面的疏 密层次。
实景照与速写作业对比
当我们看物体时,由 透视现象: 于距离远近、方位角 度不同,物体在我们种 现象叫做透视现象。

七年级美丽的校园美术教案

七年级美丽的校园美术教案

七年级美丽的校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校园,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绘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对美术的兴趣。

3. 通过绘画,表达出对学校的情感,提升对学校环境、设施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校园,抓住校园的特点进行绘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校园的美,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校园的实景照片、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蜡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校园的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校中的点滴时光,激发他们对学校的情感。

随后,教师揭示课题:《美丽的校园》。

2. 观察与欣赏: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校园,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校园的美。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校园的建筑风格、绿化景观、文化氛围等方面,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讲解。

3. 分析与交流: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观察过程中所发现的美景和感受。

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校园的认识和理解。

4.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将观察到的校园美景表现在画纸上。

在示范过程中,强调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校园的美。

5. 创作与实践:学生开始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绘画过程,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使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自己对校园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美丽的校园》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风景速写和淡彩画的技法。

2、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会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3、学习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淡彩画技法,对自己印象深刻的校园一角进行风景速写练习,尽量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通过对校园设施、环境艺术品或建筑物的设计练习,明确环境设计的特征和原则。

3、分组活动,结合自己的环境设计稿,制作校园微缩景观模型,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进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形成用绘画、设计制作等方式,表现事物,传达情感的能力,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以及设计与科技的密切关系,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初步具备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意识。

美丽的校园教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校园教学教案设计

美丽的校园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美丽之处,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校园景观介绍:包括教学楼、操场、花坛、图书馆等场所。

2. 校园美景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校园中的美丽景色。

3. 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保护校园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美丽景观,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培养环保意识,爱护校园环境。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漫步校园,欣赏各种美景。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校园美景。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用文字描绘校园美景,提高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校园景观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学展示。

2. 准备环保案例材料,用于课堂讨论。

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供学生练习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校园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美景。

2.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分组漫步校园,欣赏并描述所见美景。

3. 交流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用文字描绘校园美景。

5.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评价、欣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发言、写作作品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通过写作作品、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2. 开展校园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美景。

3. 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环保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

2012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第四单元《_美丽的校园》教案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单元综述本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取景、写生以及为校园环境创设雕塑、完成校园规划草图和模型的制作,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相关环境、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本单元由二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分别是《描绘我们的校园》、《设计我们的校园》。

从初中生新的学习阶段开始,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并乐于观察、表现自己的校园和校园生活。

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分别有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取景与构图、立体构成方法等。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共2课教学内容,可用5课时完成。

其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第2课《设计我们的校园》3课时。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对校园及校园生活的感受和喜爱,运用线描写生的画法描绘校园,在美术学习活动中体验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

活动一“观察与探讨”:结合校园实景,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教材呈现了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与取景构图范例。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有什么作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就是让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的美感,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来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美丽的校园教案(多篇汇编)

美丽的校园教案(多篇汇编)

美丽的校园教案美丽的校园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熟悉学校环境,感受学校的美。

2.能利用学校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熟悉学校环境,感受学校的美。

第一课时校园探秘一、创设情境,诱发感情师:小朋友们,在你的印象中你觉得什么地方最好?学生自由说己心中最喜欢的地方。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播放校园风光短片)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学生谈心中的感受。

师:你还想全面了解学校的环境,老师、同学们的情况吗?我们一起去参观我们美丽的学校好吗?参观前,向学生提出要求,不大声喧哗,走路要轻,上下楼时要注意安全等。

二、实地参观,观中生情分组活动,每组选出一位小朋友当负责人,选定任一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师适时参与个别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

师带领学生来到办公室附近,问:“你们在什么情况下到办公室来呢?”生1:我是课代表,交作业的时候会到这儿来。

生2:我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来这儿问老师。

师:办公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同学们尽量做到不随便打扰老师的工作。

继续带领学生到其他地方参观。

第二课时我来告诉你一、交流观察,谈中增情师:小朋友们亲眼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先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感触,然后有代表性地谈自己的观感。

师:参观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觉得我们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夸夸我们的学校?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在这么美丽的学校里学习生活,你有什么打算?请说说自己心里的话。

师生共同谈自己的打算。

二、激发创造,画中生情1、画画我们的学校(1)分组讨论,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小组合作边说边画,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

展示:哪组画得最棒,评出团结合作最优小组。

(2)个人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校园角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你会怎样保护那儿的环境卫生?评一评:谁能获得“小画家”的称号。

(3)师:面对这么美丽的校园你想说什么呢?2、想像未来的学校师:小朋友们,你们非常热爱我们自己的学校,今天的学校是这样的,以后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设计你心目中最好的学校。

美丽的校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美丽的校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美丽的校园一、活动主题:探索校园之美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2. 准备校园地图、调查表、笔记本、画笔等工具。

3. 提前安排好活动路线,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探索校园之美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提问:你们注意到校园里的哪些美景?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美景,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探索校园之美。

二、活动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校园地图和调查表。

2. 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沿着指定的活动路线,观察校园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并将观察到的美景记录在调查表上。

3. 学生分组活动,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校园的美景。

三、分享与交流(10分钟)1. 各组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组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3. 学生提出保护校园环境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如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示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继续保持对校园的关注,为保护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校园环境的认识和热爱,还培养了观察、思考、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他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六、活动拓展:校园环保宣传七、活动目标:1. 加深学生对校园环保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环保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八、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九、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描绘我们的校园》为题,通过对校园景物的描绘,使学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用线描和色彩表现校园生活的基本方法,学会根据生活感受选择合适的线和色彩进行绘画。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校园景物的描绘,增强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用线描和色彩表现校园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绘画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感受,如何将生活中的感受转化为画面上的形象,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画具等。

学生:铅笔、橡皮、素描纸、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描绘校园生活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画作中的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探讨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展示校园景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校园的各个角落,包括操场、教学楼、花园等。

(2)教师示范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校园的一角,强调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物体的形状、质地和光影。

(3)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校园角落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述自己作品中的主题和表现手法,鼓励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和评价。

3.实践练习(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自己的感受。

(2)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描绘校园生活的画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遇到的问题。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美术《美丽的校园》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美丽的校园
利用多媒体展示,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受社会的发展,学校发展的挑战,更加珍惜热爱美丽的校园!
活动二收集交流
A、搜集组:展示学校老照片,不同时期的学校规划图;
B、调查组:宣读走访老教师的调查报告及新编《祝阿教育志》中关于祝中部分内容;
C、校园组: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发现。

摄影小组:展示校园风照片;速写组:校园雕塑的速写;
从不同角度感受学校的发展变化,校园越来越美了,激发学生要用画笔去描绘它激情。

活动三众人“话”祝中
A、五分钟演讲《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B、优秀作文《祝中“印象”》
用文学的美与艺术美携手,让美留在学生心间,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活动四校园设施布局我来说
A组:小组成员说学校设施的名称(多媒体教室、食堂等)
B组:小组成员说出它在校园中的方位、大小、形状
C组:小组成员用纸盒、泡沫等替代建筑物在沙盘上演示。

通过说、演示、摆放,让学生对学校的布局在认识,增强学生的方位感和整体意识,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以体现。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 校园寻美》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 校园寻美》教学设计
(1)标识的特征
以清华大学校庆标识为例:
为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10 周年,清华大学设计了校庆标识。标识以阿拉伯数字“110”与清华大学校徽的组合为主体图形,并辅以阿拉伯数字“1911—2021”。校庆标识围绕校庆主题—“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从传承和创新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想一想,设计师是如何运用图形和色彩来设计标识、传递校庆主题的呢?
3. 文化理解:学生能够领悟艺术节宣传品设计不仅传递了艺术节的主题信息、营造了艺术氛围,而且能够反映校园的文化理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校园为背景,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艺术的魅力。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旨在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
第一部分“校园寻美”着重于校园艺术节的标识设计学习。教材通过图片、文字描述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校园中的艺术,激发他们对校园艺术的感知和欣赏。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艺术校园》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美术
七年级
第一学期Leabharlann 人美版第四单元《艺术校园》
单元概述
第四单元《艺术校园》分为校园寻美、校园创美、校园展美三个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艺术元素中的标识、海报、邀请函、宣传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学会如何将艺术融入校园生活,使校园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学情分析:
学生对校园中的艺术元素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可能更容易被直观、鲜明的艺术形式所吸引,而对抽象或含蓄的艺术作品理解不够。在艺术创作方面可能缺乏技巧和方法。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模仿,而不是独立创作,需要通过具体的指导和实践来提升创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单元综述本单元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取景、写生以及为校园环境创设雕塑、完成校园规划草图和模型的制作,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以及自己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并了解相关环境、立体空间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本单元由二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分别是《描绘我们的校园》、《设计我们的校园》。

从初中生新的学习阶段开始,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并乐于观察、表现自己的校园和校园生活。

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分别有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取景与构图、立体构成方法等。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共2课教学内容,可用5课时完成。

其中:第1课《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第2课《设计我们的校园》3课时。

第一课描绘我们的校园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基于学生对校园及校园生活的感受和喜爱,运用线描写生的画法描绘校园,在美术学习活动中体验线条的表现力,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

活动一“观察与探讨”:结合校园实景,分析探讨如何进行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教材呈现了视平线的高、低变化与取景构图范例。

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有什么作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的角度来表现校园的美感,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来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像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

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透视和绘画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绘画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会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思路<一>引导阶段1.选择在校园中进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游览校园环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注意从不同角度观察校园建筑物,对具有美感特征的场景、角度进行必要的观赏提示。

2.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物呈现的透视现象,并讨论怎样才能基本正确地表现校园场景和建筑物的透视现象。

结合室外校园场景、室内石膏立方体写生,以及挂图或图片的欣赏,与学生共同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规律。

3.演示并指导学生用厚纸板制作取景框,用取景框或双手组合手势代替取景框的方法观察校园场景和建筑物,提示选择最佳构图的方法。

4.引导学生在对透视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校园场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观察,自己确认校园中最具有美感特征、印象最深、最想表现的场景、建筑物及其角度。

<二>发展阶段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前准备的纸盒,练习运用透视规律表现纸盒的立体形象。

2.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理想的位置和角度,大胆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在校园中进行对景写生。

写生过程中应指导学生确定最佳构图、对物象主次的区别表现以及对物象简繁的必要取舍。

3.在写生过程中,应提示学生注意爱护校园设施及花草树木,并随时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安全。

教学建议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欣赏校园景观,或用多媒体展示校园风光图片,结合实景或作品分析讲解: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消失。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凡是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左右两个消失点。

无论物体大还是小,放置在视平线上还是下视点的左还是右,都向视点左右的两点消失。

学习透视可以让我们把物体画的更加立体、真实,体现景物的空间感。

按照构图、透视原理,进行适当取舍,画一张校园线描写生画。

我们一般把景物分成3个层次:近景、中景和远景。

近景和中景是画面的主要景物,远景一般为次要景物。

可以把景物进行适当取舍,不用把所有景物全画进去,强调突出校园环境和建筑的特点。

设置活动一:让学生分别做仰视、俯视、平视的动作,并让学生沟通看到景物角度的差异,当我们站着建筑物前仰视时,看到的景物显得更加高大,当我们俯视时,看到地面的景物更多更宽阔。

不同的视角,所取景物不同。

由此讲解三个名词,视点:观看者眼睛的位置。

心点:画者中央视线与画面垂直的相交点,位于正常视域和视平线的中央。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设置活动二:用双手做取景框取景。

构图时,一般把景物的主体部分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的三分之一的交互线上;同时引导学生观看校园风景速写作品,进行分析。

教学选择第一课时(活动一、活动二)教学选择(一)1.图片导入,欣赏不同的校园环境。

2.提出问题,怎样表现校园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通过分析校园风景图片的构成因素,讲解透视。

3.结合分析具体作品,理解风景写生的取景、构图。

4.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透视规律,在写生画中的作用体现。

5.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总结。

教学选择(二)1.教师提问导入,请学生描述自己学校的相关场景与建筑。

2.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实地观察。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独特的角度,并将利于表现出校园的美丽环境拍摄下来。

3.分组欣赏学生拍摄的校园环境作品,小组间相互评述,发现校园环境的不同角度体现出的美感,增进对学校的情感。

4.课堂小结,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第二课时(活动三)教学选择(一)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林间小道》,回顾透视知识。

2.教师讲解线描写生方法,通过平时和上节课的实地观察,每位同学都明确了自己要选择的表现主题景物,教师提示注意把握画面整体关系。

3.走入校园,实景写生。

4.展示学生的写生作业。

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

教学选择(二)1.教师提问导入。

用一幅本校的校园风景画,以贴近学生生活环境的作品导入课堂。

分析作品使用什么方法表现校园风光的。

学生讨论,师生做总结,复习透视的方法。

2.利用上节课拍摄的校园风光和学生分析透视规律。

教师结合作品讲解透视规律。

3.利用所学习知识,运用线条简单地描绘自己拍摄的作品,并能够运用透视的规律与特点,正确地表达出所描绘的对象。

4.师生交流作品的评价意见,教师总结。

课后拓展:(1)提示学生留心观察乡村或社区环境的场景及建筑物,注意物象所呈现的透视现象,感受其美感特征并大胆进行写生表现。

(2)也可在家中进行立方体静物的写生练习,以巩固所学的透视知识。

(3)同学之间将平时所做的写生练习,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和欣赏评述,并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4)平时多做一些校园环境场景写生练习,为今后校园题材的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拓展篇:学科发展前沿1.关于透视教学的课外拓展的研究。

(透视教学设计观.doc链接)2.关于校园风景写生的各种不同手段,如淡彩、水彩、版画、国画等。

资料篇:绘画创作:选择题材和进行艺术构思,通过某种绘画形式把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在平面载体上用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成为绘画创作的过程。

选材与构思: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认真地观察和体验生活中人和事物,选取其中印象深刻、有意义有情趣的部分,通过整理加工和提炼,进行联想与构思,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讨论与交流:创作草图是美术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与创意联想的表达过程,因此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非常重要。

表现与绘制:绘画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只有选择了能够适当的表达内容的形式,才能充分、完美的表现作品的主题,创作出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作品。

知识链接写生:是指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是练习绘画的主要途径。

写生的对象包括静物、石膏像、风景、人物等。

(奚传绩)速写:是指用简练的表现方法,迅速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生活场景、服装道具等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是培养形象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奚传绩)透视:是指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立体效果的一种方法。

其方法是依据人的视觉呈现中的近大远小原理,以视点、消失线和消失点等为辅助手段,塑造出物象的立体形状。

就像在生活中我们见到两条铁轨伸向远方而相交,给人以广阔而遥远的空间感。

这种运用于绘画中的透视方法,在写实性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

(夏燕靖)《林间小道》(荷兰)霍贝玛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描绘精细、生动,与维米尔的室内风俗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不同的是,在处理空间方面显得更具匠心。

例如,为避免构图的绝对比平衡,画家有意把村道的位置略微左移;为了显示荷兰这一近海地区的气候特征,特地将画面的地平线压得很低,使明朗的天空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

总之,画家从平凡的景物中创造出了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的情景。

(奚传绩)风景画:原是西方绘画使用的一个概念,指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绘画。

风景画一词20世纪初传入中国。

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大体相当于西方的风景画,但至今在中国画中习惯上仍不使用风景画这一概念。

只有在西方传入的画种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中,才使用风景画的概念。

(奚传绩)第二课设计我们的校园教材分析:校园是学生每天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本课学习内容的设置是由收集、欣赏优秀雕塑作品、学习制作立体造型作品、校园规划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通过分析优秀雕塑作品与学习制作立体造型作品和校园规划模型的设计制作,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美化校园环境、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集体协作意识,注重交流,使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审美意识、设计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为人才素质打基础。

活动一课时:1课时活动一“收集与讨论”:收集、欣赏优秀的雕塑作品,讨论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更适合我们的校园。

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那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哪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雕塑艺术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