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和智慧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学习心得(3篇)

中国哲学学习心得(3篇)

中国哲学学习心得(3篇)中国哲学学习心得(精选3篇)中国哲学学习心得篇1西哲课上我们就曾被“残酷”的告知:没有认真阅读过哲学的著作就不要说自己学过哲学,只能说暂且听过哲学课而已。

扪心自问,哲学方面的书籍我确实涉猎得少,少到除了那本编得不算好的课本外就很难想到第二本了。

所以,我这个听过中国哲学课的人也就只能浅谈一下认识了。

我打算说一下道家。

过去,一说起道家,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青城山那帮会算命的道士,或者就是武当山上那一票靠教授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太极拳赚钱的“真人”。

初尝中国哲学智慧之后才发现以上说的那一套其实和哲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翻开之前上课的笔记,凌乱的字里行间里我发现一个大大的“道”字,看得出我当时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是很有激情的,大概是被课堂氛围所感染了。

道家说的道即是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之所以说道即是无,是因为再也找不到一个东西和宇宙相对立了,没有参照物的存在当然也就很难证明其本身为何物。

这是我认为道家理论体系里面最难被人所了解的地方(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

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

记得当年理论物理学的泰斗霍金在其著作《时间简史》里面也曾有类似的表述。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宇宙?为何我们无法精细的预测宇宙的走向而只能看到一个很混沌的状态?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找到一组完整的公式来描述宇宙的初状态(宇宙的开端)。

这好像很奇怪,怎么就不可以呢?那是因为宇宙的开端就是一个质量无限大的点,在此之前,没有时间的概念,因而今天我们所秉承的那一套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东西就都不适用了,毕竟过去的一切公式定理都是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

没有时间概念,自然科学体系也就土崩瓦解了。

所以说:道即是无。

这和道家的理论核心不谋而合。

虽然说用自然科学的思想来揣度哲学的意境得出的结论就不纯粹了,会显得很低级,不过,对于一个理科生而言,这样总能找到一点儿心理慰藉。

时常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借此聊以道:原来我离哲学也挺近的嘛。

浅谈中国哲学

浅谈中国哲学

浅谈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大纲》读后感何谓哲学?还记得第一次正式接触是在高二的政治课上,只感觉一谈到哲学就很高大上,很深奥的感觉,虽说到现在还不是特别懂,但看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后,算还是有一些理解吧。

这本书,在我看来,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不像印象中哲学那般高高在上。

正如先生所说:“不免被讥为朴素,然而,如是真理,朴素何害?如非真理,纵讲的精微,亦不过善于诡辩而已。

”虽朴素,但更易看懂。

适合像我这种第一次接触这方面书籍的读者。

本书它先介绍了中国从先秦到清朝时期,中国哲学的特点与发展和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

接着介绍分析了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的主要内容。

读完正本书后,收获不算太深刻,但我国古代主要的哲学发展了解了许多。

我国古代思想最开放的时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层出不穷。

而在“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就不像那时那般百花齐放,很多思想只能默默的发展,有些甚至是昙花一现。

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因为思想要服务于当时的政治。

像封建时期的主流思想--儒家学说,更多是因为里面很多思想,例如:三纲五常等,符合统治者的统治要求,而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一些的佛系思想显然不符合封建社会的统治需求,于是统治者就大力发展儒家思想。

这也是道家、墨家等不能发展为主流思想的其中原因。

但此看法相对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局限性及片面的,我国的哲学思想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

正如书中所说,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合知行、一天人、同真善、众人生而不重知论、重了悟而不重论证、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赖宗教。

我国哲学包含了道德、天、地、人、自然、思维等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的哲学,可以说中国哲学在世界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我看来,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无好坏之分。

还记得高中时,我曾吐槽我国的封建迷信现象,对他们烧香拜佛等行为不是特别理解。

但现在看来,这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行为表现,虽说其做法不科学,但这又何尝不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呢!中国哲学,简简单单四个字,但里面包含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或许尽一生都无法将它读透。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教育哲学是一门探究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价值的学科。

在我看来,教育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个智慧的源泉,它能够引领教育实践,为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

首先,教育哲学是关于人的。

教育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人类历史角度来看,教育哲学是反映人类对于自身发展认识的产物。

对于人类而言,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人本主义是教育哲学的基本思想,教育的核心是人,而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发展人的全面性,使人更加自由、更加自主、更加成熟。

其次,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的。

教育哲学是反映对教育的研究与思考的哲学学科。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内容、方法、目标等多方面因素。

人类需要教育,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在社会生活中,需要获得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和技能。

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

教育相当于是人类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到成熟,从比较单纯的个体到更加全面更加开放的个体发展的过程。

再次,教育哲学是关于思想的。

教育哲学是反映人的思想接受、转化、创新的哲学学科。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求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致力于发展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思想更为自由与开放。

教育是一种思想洗礼,通过教育不断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伦理道德、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与思想的相处方式不仅仅是传授,还包括多元化的思维手段、互动模式以及现代协同创新和知识共享的方式等。

最后,教育哲学是关于价值的。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价值进行研究的哲学学科。

教育价值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人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价值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和教育目标。

教育的价值需要从多维度和多方面进行考量和研究。

包括社会性价值、文化性价值、教育实践价值、珍贵性与传承价值等方面的价值存在。

总之,教育哲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人、教育、思想和价值等方面。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在我看来,哲学是人类思维能力的结晶,它涵盖了众多领域,既包括对于人类存在的起源、本质和目的的探究,也包括对于智慧、道德、美学等方面的研究。

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凭借思辨和推理得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和答案。

哲学的本质是思辨和探究,通过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思考和探讨,人类能够逐渐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改善自身的生活和环境。

哲学的研究领域包罗万象,它包括了诸多的分支学科。

其中最基础的是形而上学(metaphysics),它研究万物存在的本质和规律。

伦理学(ethics)则是探讨人类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学科,而美学(aesthetics)则研究艺术、美感和审美的问题。

逻辑学(logic)则是研究正确的推理方法,让人们能够从一些假设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导我们思考生命、世界和自然规律的根本问题。

通过思考和探讨,我们可以逐渐了解自己、理解世界、认识真理。

对于个体来说,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探究内心的真谛,理清我们的人生方向。

对于社会来说,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引导我们正确的行为。

此外,哲学还能够启迪我们的灵感,使我们更加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虽然哲学的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它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哲学被视为一种摆脱不开的学科,许多人认为它过于抽象和偏离现实。

此外,文化的差异和翻译的困难也成为哲学的一大挑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持着开放的心态,透过这一问题,去透彻地理解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

总之,哲学是一门复杂而神秘的学科。

它代表了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理性,具有无限的探索和发现的潜力。

在这样一个充满圣贤与英雄的时代,我们应该将哲学作为我们生命的伴侣,一步步探寻我自己,探究那些熙攘的梦想和愿望,最终方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智慧。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我人生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我人生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我人生的启示在半个多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并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以及实践认识论的思想和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我发现不仅在我过去的生活经历中,我不自觉地运用着这些方法,而且通过在未来的实践,我还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同时更有效地帮助我在学习上、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例如,高中时期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进入一所好的大学,我们才会努力拼搏,夜夜挑灯苦读。

对于当时作为考生的我们而言,正是为了“优秀的大学”这一物质,我们才会产生“要好好复习,进入这所大学”的意识。

为了吃饱穿暖,为了获得金钱,为了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人们才会有“想赚钱”的念头。

因此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取得某一物质,产生的意识才能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前进。

因此,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

不仅如此,体现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还使我明白了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诸多限制,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未被我们认识的东西,但这些并不是不可认识的东西,例如宗教中所宣扬的神佛等,世界七大未解之谜等都是客观存在的。

唯物辩证法中主要包含了三个规律,其中质量互变规律是我理解最深的一个,同时也大大地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因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天才,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难题,一开始也许我们很多都不会做,但是通过多做题、多练习、多动脑大量地积累做题经验后,题目也会由难变易,而我们的数学水平则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因此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也不会发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便是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步循序渐进,如果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反而会事与愿违。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哲学学科。

而我个人对教育哲学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人的教育问题。

人类是具有思维和意识的生物,教育哲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和思考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智慧、品德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教育哲学具有普世性和历史性。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具有普世性的特点,即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都会面临相似的问题和挑战。

但教育又具有历史性,即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也会有所变化。

教育哲学需要既重视教育的普遍性,又紧密联系具体的历史和社会实践。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问题进行哲学分析和思考的学科。

哲学是一门关于思维和意识的学科,教育问题涉及到人的认知、价值观、人文关怀等方面,因此需要通过哲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等,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辩证分析,寻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路。

教育哲学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而教育哲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考的方向,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教育哲学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育目标和生命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完整版)浅谈对哲学的理解

(完整版)浅谈对哲学的理解

人们常常说“哲学”,但是大多却其实不可以很清楚的讲明哲学的意义与所在。

那么,哲学终究是什么呢?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依据词源有“喜好智慧”的意思。

“喜好智慧”只有对真知识的追求与认知才是真的喜好智慧。

也只有掌握了广泛性的真谛知识才能指引社会造福于人类。

这是有人类历史以来不行代替的广泛性规律。

在学术界里,关于哲学一词并没有广泛接受的定义,也预示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

形而上、观点、形式、有与非有、存在与非存在——成了历代哲学家穷其一世所要研究的问题哲学是对广泛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相关。

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来源理概论》一书后,我对哲学有了一些理解。

关于哲学,恩格斯总结和归纳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现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

第一次明确指出“所有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要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而马克思也说“哲学家们不过用不一样的方式解说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所以,我感觉所谓哲学,就是对一些基来源则的理性依据的怀疑、反省,并试图对这些基来源则进行理性的重修,用辩证的目光来对待事物,哲学是我们判断事物存在的意义的标准。

哲学能够供给和坚定人生信念,培育人的宽容精神,哲学能够提升人的理论素质,它拥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指导作用,还能够帮助成立批评性的思想方式。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可能认识事物都是单凭自己的主观想法;等到年纪大了略微年长,才从老师、家长以及身旁的一些人出学得一些办事的原则,但那个时候,在我们看来,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也不会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再跟着经历的丰富,以及对哲学的接触,才渐渐懂得对的不必定所有是对的,错的也不必定所有是错的,用辩证的目光来对待事物才能全面地认识一个事情。

哲学其实不像是自然科学,答案只有一个,不一样的人关于同一件事物,可能会有无数种的理解。

我们其实不可以判断孰是孰非,不过各自思虑的出发点不一样而已。

所以,哲学给人以智慧,科学止步的地方就是哲学起步的地方。

浅谈哲学、科学与技术

浅谈哲学、科学与技术

浅谈哲学、科学与技术李紫鹏爱因斯坦就哲学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既然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把哲学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转变而来,意思为“爱好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

然而,哲学本身是很难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

一个比较普遍的定义是: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直接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的思想认识能力、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本源事物。

简而言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抽象的,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点。

哲学为什么是抽象的?因为一切存在之间都拥有抽象的同一,这种抽象的同一是内在结构的抽象同一和外在关系的抽象同一。

正是基于这种抽象的同一,使我们有可能感觉到一切存在的存在。

哲学所要做的就是阐述这种抽象同一的内容。

古希腊哲学家通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1、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2、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3、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自从哲学从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至今约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

浅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优秀范文

浅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优秀范文

浅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优秀范文罗素先生说,哲学是对迄今为止无法取得确定知识的事物的思考。

章太炎先生说,所谓哲学,不外乎是对宇宙人生原理之所见而已。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生活中的哲学论文,欢迎阅读!生活中的哲学论文篇一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质丰盈的追求冲淡人们对哲学的关注,哲学成为备受冷落的学科,本文从笔者的理解出发,简要说明哲学作为一种智慧之思,其就价值在于能引导人们求真、明善、审美,将哲学精髓融入生活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求真明善审美融入生活1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哲学有什么用?有人用“深奥”来形容,有人用“无用”来归纳,也有人以“故弄玄虚”来解说,说哲学就是故意把大家都懂的道理用大家都不懂的艰涩的话说出来。

凡此种种,皆是人们对哲学的不解和偏见,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使命是什么,学习哲学有什么意义呢?哲学一词是philosophy的音译,由希腊词philo和sophia组成,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的意思,因而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的意思。

哲学是一种智慧,但单纯的智慧却不是哲学,哲学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追求的过程,是人类探求真理的能力。

哲学智慧是一种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可以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促进社会观念更新,科技进步,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发展。

罗素先生说,哲学是对迄今为止无法取得确定知识的事物的思考。

章太炎先生说,所谓哲学,不外乎是对宇宙人生原理之所见而已。

作为智慧之思,哲学源于惊诧和忧患,一方面是对宇宙、自然奥秘的探寻;另一方面是对社会、人生的关切。

魏源在《默觚下·治篇二》里写道“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

”正是这种对宇宙、自然的好奇和追问,对人生、社会的现实关切才使人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

哲学虽然不能像具体科学一样给我们提供具体知识,也不能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貌似哲学除了空谈理论,别无它用。

浅谈哲学与人

浅谈哲学与人
对删
思 政 探 讨
浅 谈哲 学 与人
陈琦
中南 财 经 政 法大 学
摘 要: 哲学是 关于人 类的解放与 自由的学说 , 是人 类的精 神追求。 哲学源于人对 自然与“ 自我” 存在过程的反思。 在反 思 的过程 中, 哲学增长人 的智 慧, 提升人 的精神境界。 因此 , 哲 学 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 关键词 : 哲 学 人 人 生 的 意 义 价值 在当代社会 , 哲学被某些功利主义者视为冷门学科 , 认 为 哲学是脱 离现实 的 、 抽象 的理论 , 提 了“ 哲学无用论” 。这显 然是不对的。哲学作为知识之母 , 对各门学科都具有本源性。 哲学源于人对 自然与“ 自我 ” 存在过程 的反思 , 并从 对事物 和 自身的思考中获取生存和生活的智 慧 ,完成 生命存在 的价值 和意义。 本文试对哲学的内涵 、 如何 正确理解哲学与人的关 系 等问题进行思考 和探讨 。 哲学的内涵 哲学作为人类所有学科 中最古老的一门学问 ,已存在 了 两千多年 ,但它本身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对哲学家们 来 说, “ 哲学是什么” 是最难的问题 , 这也反映了哲学学科的不确 定性和复杂性。 对于 “ 哲学是什 么” 的问题 , 首先我们可 以追溯哲学 的起 源。 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指 出哲学源于人的惊 疑。 柏拉 图曾写 道: “ 惊疑 , 这是哲学家 的一种情 绪。除此之外 , 哲学没有别的 开端 。 ” 面对 自然界的神秘和变化莫测 , 人类产生惊奇与疑惑 , 并开始探索 自然和 自身的奥秘 , 思考世界 的存在及其本质 , 逐 渐形成 了哲学研究领域中的 自然本体论 。 另一方面 , 人类面对 自身 的生命存在和 内心世 界的神秘产生 出惊疑 ,由此疑惑而 探问人本身 , 思考追问生命 的存在 价值 、 生存 的意义 , 逐渐形 成了哲学研究 中的人生生存论领域 。人们带着对这两个领域 的惊 疑 , 开始哲学的探索和思考 , 通过探索和思考 , 把握社会 、 自然与人生 。 对人的追 问与研究是哲学的永恒焦点和主题 , 整 个人 类哲学发展史是人对 自我存在认识 的历史。 那么 , 关于“ 哲学是什么” 这个问题 , 从哲学 的研究对象 和 功能 出发 , 可 以定义为 : 哲学是关 于 自然 、 社会 和人 类思维最 般规律 的概括和总结 , 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学问 。 但这 种定义 比较抽象 , 不够生活化 。实际上 , 哲学 是很 贴近人们生 活的一门学科 。 从人的生存特性来理解 , 哲学首先是人的一种 自我意识。其次 , 人与 自我 、 人与社会及 人与 自然 的关 系是现 实 中的人在生存 中都会面临的 三个方面问题 。这些问题包 括 世 界 的本 原 是 怎样 形 成 的 , 人类 如何 组 织 成 群 体 生 活 , 人 生 到 底有何意义等。 对这二 三 个方面的认识结 晶成为人文科学 、 社会 科学 和 自然科学三 三 大知识体 系。作为人文科学核心的哲学是 对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总结和概括 。我 国近代思想家胡适 给哲学下 的定义为: “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 , 从根本上着想 , 要寻一个根本 的解决 , 这种学问 , 叫做哲学 。” ■、 哲学哲学 对人的生存价值 在实际生活 中, 哲学并不能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 , 那 么思 考这些并无任何实 际用处的问题有何 意义呢?我们 可以从人 的本质需要探讨这个 问题 。 我们知道 ,动物生存是不需要牛 千 学的 ,它仪仅是活着而 已, 不需要也不能够对生存有所反思 。而人类是 肉体 和灵魂 、 物质 和精神的统一体 , 人 的生存仅局 限于物质需要是不够 的, 还需要精神需要 。 物质需要是人作 为物 的需要 , 只有精神需要

浅谈我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哲学的认识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的一般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门理论。

哲学的功能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不同的功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进行审视,哲学的现代功能主要有科技功能、社会功能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功能.哲学的性质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哲学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并能使人坚定自己的信念。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也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三大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方法表现出来。

用一定的世界观为原则指导人们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在哲学这个层次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也总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们更具有智慧。

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及其规律性;而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哲学反映了各门具体科学中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

哲学同各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具有共同的规定,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哲学的本质和属性规定。

哲学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必须有正确的、积极的、先进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给当代大学生一条光明的路线和方法。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及学习意义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及学习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一。

从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进行的哲学研究,通过不断的批判和反思,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理论深入剖析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本质,阐述了人类社会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于议论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

它认为自然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辩证的、矛盾的、不断发展的。

在这个过程中,对抗斗争是这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本质和作用,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人的权利和利益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相对地,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强调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性,更重要的是强调在矛盾对立中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作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针对自然物质的科学哲学,更是一种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科学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广泛的学习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持续不断地的批判性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

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来理解世界,将使人们更关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并从这些对照中发展出新的观点,并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社会变革的重要观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必须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压迫者的统治。

这个理论不仅影响到社会革命,还可以影响到如今的人权理念和寻求政治变革的运动。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对社会问题的原因的持续探讨。

它有助于人们深入探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根源,并在解决社会问题包括贫穷、不平等和腐败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教育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重点是发展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与当今问题有关的概念和方法,并锻炼他们对抗斗争过程的判断力和实践能力。

这将培养新一代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奋斗拼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浅谈学习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浅谈学习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浅谈学习哲学的目的和方法许多人想学哲学,却摸不着门路,在进与出之间徘徊。

比方我身边就有许多同龄人,因逻辑思维不系统而苦恼——这影响到了各种考试。

想学哲学的人如果仅仅停留在阅读哲学故事和对某个哲学观点只言片语的了解,那算不得真知。

理论不透彻会导致思维不准确,进而行动不彻底。

那样有时还不如没学过哲学的人——无知者最勇敢。

我不是专业研究哲学的学者,只是个普通的哲学爱好者,但也正因此没有到达“为哲学而哲学”的崇高境界(真的,这种境界值得大家敬仰和赞赏),于是,我可以从一般知识分子的视角去揣度哲学的意义和学习方法。

我的这些方法很可能得不到共鸣、不具有广泛适用性,但可以供喜欢哲学的朋友们参考,希望有所帮助,我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指证。

通过经历共享,我希望更多的热爱哲学——不仅仅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哲学,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哲学,让一代代真正智慧起来!用哲学武装头脑,用勤奋升华精神,用恒心铸造本领,用智慧追求卓越。

学习哲学的目的:对于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学哲学本身就是学哲学的目的。

即为哲学而哲学。

生存就是为了哲学研究。

人生的一切意义就在于哲学研究。

对于非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而言,学哲学的目的是:挖掘、构造、强化和改造人的思想(自我的和他/她人的);标准和批判人的思维方法,进而养成高效的思维习惯;指导、反思和检验人的详细思考和实践行为,进而到达个体和社会的自我否认、主客统一,实现个人的有效实践、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命的延续。

学习哲学的三个必要前提:一、明确哲学的意义——哲学是人生的意义之源,学哲学能让人懂得人生的来龙去脉;系统地学哲学,人的智慧就能呈几何级数增长;能在哲学上有所成就的人必然青史留名,并往往长寿。

二、拥有自我批评、闻过那么喜、知错能改、纳谏如流的操养、勇气和习惯。

三、有一定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积累。

一般高中文化是根底。

学习哲学的方法:简言之,就是用兴趣引导阅读,用思辨形成体系,用实践检验学习。

一、培养兴趣。

浅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中国人的哲学理念与西方人的哲学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哲学从对自然、宇宙的思考认识开始,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始转移到对人的理念、精神的研究,但着眼点还是外向的。

并且使用的方法也是以数理逻辑为基础,来思辨人的精神之于宇宙,乃至宇宙之外的本质性问题。

中国哲学的出发点高度关注的就是人本身,哲学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心智,哲学的思索和最终崇尚都就是为了最终达至“天人合一”。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对比,或许更容易理解这一点。

印度佛教的释迦牟尼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根源,佛教修行的真谛最终要脱去今世的皮囊。

西方哲学的鼻祖柏拉图则说过,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基督徒也往往为今世忏悔以求来生。

而中国的儒家通常把人生境界分成四类:最高一类相似原始社会的自然人,按照本能回去存活。

第二类就是芸芸众生的普通人。

第三类就是的能舍利取意的“贤人”,达至了道德境界。

最后一类则就是达至了“天人合一”境界的“圣人”。

但是特别须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儒家的“圣人”并不像是西方的上帝经常可以表明神迹。

“圣人”所搞的事与常人并并无相同,只是常人就是在蒙昧状态下处事,而“圣人”对自己所搞的事存有深刻的重新认识和认知。

在这一点上,中国哲学表明了浓郁的入世的味道。

所以说道中国主流哲学就是倡导和崇尚“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人生哲学。

中国人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几千年来也出现过很多流派,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争执、相互继承。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儒、释、道,下面简单论述各家的特点。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就是全性命。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存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躲避,比如说隐士的遁迹山林。

至了老子的第二阶段还是全系列性命,但是我们念五千言《道德经》真的富于哲理,很多理论在今天都可以做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是因为老子谈的直面宇宙变化的万千法则,应当以“无为”的方式回去迎合自然法则,从而达至全系列性命的目的。

至了庄子的第三阶段依然就是全性命,只不过《逍遥游》中展现出的空灵、妩媚,就是庄子崇尚在精神王国的飞翔,因而可以看空尘世的命运,实质也就是一种引疾归,只不过不是遁迹山林,而是从现实世界步入至精神世界。

浅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浅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中国哲学,自古至今,绵延不绝;中国哲学之精神,见仁见智,历代学者皆有不同之高见。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同样,哲学也是民族精神的精华。

中国哲学精神是先哲们留下的精神基因、文化遗产;是我们对于先哲思想所做的一种领悟、对话、心灵的交契;是一个体悟性的话题。

“中国哲学之精神”有诸多答案,无论是冯友兰的“内圣外王之道”说、牟宗三的“生命哲学”说,还是张岱年的“六大特点”说、李泽厚的“实用理性”说,这些哲学大家都是用专业性很强的哲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诠释的,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难于理解其真谛,导致不少人以为:哲学知识的普及都是哲学家的事情。

故而我就中国哲学这个问题浅谈一点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1)中国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常常从生活实践出发,研究各种哲学问题,因此特别注重人生的研究。

儒家哲学中所讲的心、性、情、气、意、良知等都表示对人生、人性以及人的生命的一种认识;道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予人生以极大的关注,理想的人生境界——精神的逍遥与解脱,是道家矢志不渝的追求。

那飘逸洒脱、高洁绝尘的风骨神韵,历来是道家所向往人生境界;佛教则把追求净化超升,从而达到“涅”境界,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把儒家的真性、道家的飘逸、佛教的超脱融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出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境界。

因此,关怀人生实际、怎样做人,是中国哲学的独到韵味、独到精神。

中国哲学就是教你“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学问,它的理论关注点不是自然与彼岸,而是现实的人生,怎么样把人生过得更好、更有意义,无愧于祖宗、无愧于天地。

正如“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人生理想,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积极而达观的态度也影响着中国人。

中国的人生哲学具有积极性的功能,对社会群体来说也提供了渐进的原则。

那就是:修身――个人独立性的完成;齐家――群体意识的温床;治国――群体生活实习之所;平天下――群体性最终目标的形成。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众所周知,哲学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解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身处当今社会的我们除了应该认识并明确哲学在历史上的影响,也要了解哲学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哲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所涉略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举凡有关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几乎没有一个不曾归属哲学的研究范围。

但这些问题之间又不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和“抽象同一”,在哲学的“问题域”中有一类问题是哲学需要着重加以解决的基本矛盾,一切哲学派别在本质上回避不了、必须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回答,因而是各种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他的解决规约和影响着其他哲学问题的原则、方向的解决。

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的时候,存在和物质、精神和思维都是作为哲学的最一般、最基本的范畴而出现的.但严格说来,存在和物质并不完全是同一个范畴。

从哲学范畴的逻辑序列来看,存在才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范畴.从逻辑上说,首先要肯定世界的存在,才谈得上探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存在是概括世界的最大普遍性的最抽象的范畴,又是潜在的包含一切的最具体的范畴,只是其具体性尚未确定的显露出来,因而又常被看做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范畴。

但是,当我们提出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的问题的时候,存在同物质范畴一样,已具有在同思维或精神的对立中被规定的规定性,它也就是被当作和物质是同一层次或同等程度的范畴来使用了。

此外,思维、精神本来是在人类产生以后出现的现象,思维精神只是适用于人类的范畴,为什么在哲学中它们也成了同存在、物质对偶的最一般的基本范畴呢?这是因为,人们是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来考察世界的,人既是这个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种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

人的存在和活动,本身就包含着自己的意识思维同外部存在的世界的关系.同时,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时候,一方面面对着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往往按照自己存在和活动的特点来看待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不仅把自己特定的思维、精神这种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而且把它无限的普遍化甚至实体化,使之成了超物质的创造本原,于是就产生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浅谈对哲学的理解

浅谈对哲学的理解

浅谈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一门思考人类存在意义、人与世界关系、道德、知识、真实等问题的学科,对人们的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在今天的社会,人们对于哲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日渐复杂和深刻,这篇文章就谈谈我对哲学的理解。

首先,哲学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哲学有着严肃的基础和严谨的系统,但是它也不仅限于具体的知识类型和专业性的研究。

哲学的界面是广泛而深远的,它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和追求人类智慧和精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哲学通过反思和自我批判,建立起对人的意义和人类命运的独特理解,成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思想传统。

其次,哲学是一种抽象的推理。

和具体的经验和实践相比,哲学是一种思考和推理范畴更为抽象的学科。

哲学追求的是普遍性和主题性的结论,它通过抽象的推演和概念的综合从总体上理解事物的本质。

因此,在哲学中必须有清晰的思考和严格的推演,才能形成有理性、科学性、认知性的结论。

第三,哲学是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思考。

哲学思考是基于人的内在需求和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人的心灵和外在世界的统一构成。

在哲学思考中,人是有意识的,人的意识已经是对外部现象进行自然规律的收集和概括。

哲学的内容,最终还是基于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概括,这也是哲学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最后,哲学是一种探索真理的精神。

哲学是一种寻求真理、探寻世界真相的追求。

哲学思考是关于人类心灵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普遍思考。

哲学在探索真理时,并不追求断言和批判,而是在思考中不断寻求答案。

以此为根基,哲学在哲学思想的理解上具有独特的智慧,丰富了哲学思想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总之,哲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在深入研究过程中,它的广度和深度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哲学思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

哲学的价值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启示了人们的思维,也将人们引向智慧、坚定和维护自由良知的境地。

希望在今后的实际研究中,能够更加的关注哲学的发展,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探寻真理。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

浅谈我对教育哲学的认识理解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性。

国家实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有一流的人才,而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人的智慧和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指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更包括人的品质、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也要注重培养人的个性和独立性,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并且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能。

教育的价值是教育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指教育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指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非经济的价值。

教育对于个人来说,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受教育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且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对于社会来说,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方法是教育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育方法是指教育实践中采用的策略和手段。

在我看来,教育方法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导和灌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力。

教育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教育方法也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学科。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性,教育的价值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教育的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

通过对教育哲学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哲学是什么?论文

哲学是什么?论文

哲学是什么?论文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哲学是什么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只想起一句话,哲学很玄。

于是我忍不住百度了一下,结果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让我眼花缭乱。

查到的对哲学的定义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

对哲学的详细解释是: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

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和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和批判地吸收了过去哲学上的成就,总结了的成果和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和。

哲学家们对于哲学也没有谁能够很确切地说清楚哲学是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站的角度不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我也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上中学的时候,从课本上我了解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高中一直背一句话:了解什么叫世界观和如何认识世界观。

这句话耳熟能详,但是我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究竟世界观是什么呢什么是哲学有人觉得哲学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是理论上的。

但是我却觉得哲学应该是具体的,哲学应该是思想的火花,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有人说哲学是关于“我是谁”的学说,但是我觉得哲学并不仅仅只是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很多人却陷入死胡同了,一味地觉得哲学就是研究这个问题,而我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对于“我是谁”,谁又能真正说的清呢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于这个问题呢曾经有同学问我是支持还是支持唯物主义哲学。

我告诉他,这个问题不好说,也说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哲学与智慧的理解
学习了《西方哲学智慧》,我深刻体会到哲学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先哲非凡的智慧。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不远。

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命题。

每个人都可以问“我是谁,我为什么存在,我的意义?”。

哲学不应该只成为一小部分的人所研究的科目。

它应该属于每个人。

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工作。

哲学是关乎生命、存在、宇宙的。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就算是我们拿着这个问题去问哲学家,他当然会告诉你一个答案。

但是,其他哲学家的答案未必是这个。

我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得出的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同。

在听张志伟老师讲这么课之前,我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时感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一个最完美无缺的、无与伦比的哲学体系。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等等好多的命题,我都觉得是对的。

听完张老师的课,我意识到没有一个哲学体系是完美的,但每一个哲学体系都代表了问看待世界、人生、宇宙的一种方式,因此它虽不完美但又是值得学习的。

这些理论各有千秋,给人们无限启示。

马克思哲学也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凭空想出的。

以前我认为哲学是很神奇的学问,学会了人就会变得聪明。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肤浅了,学习哲学的收获远不止这些。

哲学教给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哲学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人生的
方向,洗涤人的心灵,让人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知道自己与集体社会的关系,让人在贡献与索取中作出最科学,最明智的选择;哲学思维可以修养人的品性,它犹如一味良药,可以使骄狂的人变的冷静,沉着。

可以使怯弱的人变得勇敢无畏。

哲学思维可以使一个人不再感到迷茫,不再沉陷于自卑,而是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找到丧失的自信和勇气。

哲学思维教导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哲学,对其中一些观点予以思考再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要我们墨守成规地去接受其中的思想。

对待问题要看其本质,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

应采取这样的态度:全面的而非片面的,联系的而不孤立的。

运动的而不静止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搞清楚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该怎么解决。

用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总的来说,哲学思维方法不在于给人多少具体的知识,也不在于给人解决了多少具体的问题,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给人提供了一种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人的思辨能力,从而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哲学教给我们学会生活,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这些关乎人类的终极命题。

哲学不会给我们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本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相对主义,价值多元化的世界。

这句话是有些道理的。

道德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

不同地方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传统,所受的教育也不完全相同。

因而,道德标准是不能用一个的。

但是,有些基础的关于人的本性的东西是
一样的。

人们对善的向往,对弱者与生俱来的同情心等等都是想通的。

并不会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不同。

只是表现形式可能不同罢了。

懂得了这些,我们就会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与人相处。

哲学教会我们的是如何的去理解这个世界,如何的去理解我们的生活,当我们被生活的磨难痛苦所纠缠围困,这时有一个清晰的超越世俗的冷静的声音会跳出眼前的困境与你沟通,那是来自灵魂的与你头脑的交流,使你看清眼前的事物。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走出生活的困境。

步入正确的生活轨道。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与宗教有着深刻的联系。

宗教通常被理解为“人与神的联结”。

神后来被解释为“人格神”、“非人格神的灵性存在”或“终极实在”,而“联结”历史上曾被解释为“信仰”,现在也可以理解为“体验”甚至一定程度上的“理性论证”,如神正论者所做的那样。

上述两方面都涉及到了哲学的问题。

而哲学总是被概括地理解为“对一切存在的反思”,当然也包括对宗教的反思。

这又从哲学方面涉及到了宗教问题。

因此,无论是讨论宗教或哲学,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宗教与哲学的异同
先说宗教与哲学之异。

宗教所反映的世界基本上是经验世界,只不过是在描述经验世界时加进了许多缺乏或扭曲经验世界真实性的成分,这就是宗教现象中常见的“颠倒了的世界观”或“幻象的反映”,即将经验世界中的存在者幻象化或神圣化后再用以解释经验世
界。

这个反映的对象正与科学所反映的对象相等,但科学是真实地反映或实证经验世界中的存在物,所以,宗教与科学在这方面的冲突要大于宗教与哲学之间的冲突。

而哲学所反映的世界是一种逻辑上的宇宙观,即经验世界加可能性世界。

所以,哲学的宇宙观是一种超验的抽象概念,它不直接否定宗教或科学的实在概念的价值,而是从一个永恒的方向引导和激发宗教观念的演变和科学思想的创新。

这是宗教与哲学相异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相异的方面是,哲学注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思辨,而宗教强调建立在体验或幻想上的信仰,即哲学在于“思”,宗教在于“信”。

哲学从一个永恒的角度来看待一切存在物的发展、演变,这是由其“反思的思想”所具有的无限灵活性所决定的;而宗教也似乎是从一个“永恒”的角度看待“一切存在物”的演变,但其所谓的“永恒”和“一切存在物”都是在对经验世界中的存在物作幻想的类比而形成的,如以“天国”折射“人世”,以“永生”折射“长寿”,以“地狱”折射“苦难”等。

而在哲学的最高概念中只有超验的“理念”、“物自体”或“绝对精神”等。

但是,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领域里,我们又可以看到宗教与哲学相同的一面,即两者都十分关注诸如生与死的意义、善与恶、美与丑、秩序与自由等。

对于这些共同的方面,尽管哲学与宗教对它们的解释有思与信的差别,但它们对人类所提供的“安身立命”的功用却是相同的。

根据上述的思路,宗教与哲学的异同关系可以总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它们涉及的领域有“大小”之别;一是它们进入自己领域的思想
方法有“思”与“信”之异。

宗教的领域一般不超出人类的经验世界,而哲学的领域往往在经验世界之外还有可能性世界。

在经验世界之内,古今中外一切的宗教现象也是哲学思考的领域之一部分,而哲学的可能性世界则不在宗教建立信仰的领域里。

在思想方法上,宗教要求其信徒对最高的神圣存在者,无论是人格性的上帝还是绝对灵性存在,都须呈献不假思索的虔诚。

而哲学对宗教所谓最高存在者一定要诉诸理性之思考:最高存在的证据何在?如何证明此证据的可信性?最高存在的本质定义与经验事实有无逻辑矛盾,如神之全善与人世之恶当作何解释?这些出自思想的问题都是哲学反思的对象,哲学家们视其为生活的乐趣。

哲学和信仰: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的信仰是什么?但是,没有答案。

因为我想不到自己究竟信仰什么。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

这是个很可悲的事情,人确实应该有所信仰,否则,就没有了敬畏。

那样是很可怕的,没有敬畏之心是无所顾忌的。

单靠法律的约束毕竟显得单薄。

内心的自我约束才是最可靠的。

没有信仰,人人都得为道德沦丧买单。

当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体现了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

哲学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哲学的信仰是在不相容不自洽的冲突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世界总是单一而合理的,而人为的解释却那么充满互相针对的多元冲突,如何合理的评价这些冲突的思想,成了哲学的主要任务,而且哲学自身也应该本着这样的信仰,承认不同的人的思想是冲突而不相容的,不要妄图用某一哲人单一的思想去规范所有人多元的思想。

以上就是我对哲学和智慧的认识,有不当的地方希望老师指正。

谢谢!
09级保密班本科生
曲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