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1000167课程负责人:边专课程中文名称:口腔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oral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0课程学时数:43授课对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口腔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内容(宋体五号)口腔微生物学1.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生态系和生态学的概念;口腔正常菌丛在口腔生态系中的状态和作用;口腔生态学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宿主可控因素。

2.牙菌斑和生物膜掌握: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熟悉:牙菌斑的分类和成分。

3.口腔正常菌丛掌握:口腔菌丛的类型,口腔链球菌属的菌群分类,变链菌群致病因子和致病因素。

熟悉:口腔正常菌丛的来源和建立。

了解:口腔正常菌丛成员及其它微生物群。

4.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了解:牙菌斑和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细菌的分离和培养;鉴定细菌的常规程序;细菌毒力的检测方法。

口腔生物化学1.牙及其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掌握:釉质和牙本质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釉质晶体的理化特性;基底膜的生化特征。

熟悉:牙周组织的胶原和蛋白多糖;口腔粘膜结缔组织的生物化学。

2.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掌握:唾液的生物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熟悉: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了解:唾液分泌的测定方法。

3.牙菌斑的生物化学掌握:EMP途径和HMP途径;GTF和FTF的特性。

熟悉:糖的合成代谢;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了解:糖的其他分解代谢;氮源化合物代谢。

4.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与钙,磷,氟掌握:生物矿化的种类和机制;牙釉质与牙本质的生物矿化机制与步骤;氟的矿化作用。

熟悉:生物矿化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物体内的矿化过程。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口腔生物学为2001年始新开设的一门口腔根底学科,它是衔接前期医学根底课(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分子生物学等)与口腔临床学科(口内、口外、口修和正畸等)的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包括“口腔微生物〞、“口腔免疫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和“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六大局部内容,从不同角度讲明口腔疾病的发生、开展和预防。

理论大课28学时,考试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口腔生物学的全然理论、全然知识和全然技术,为今后从事口腔医疗、教学和科研打下扎实的根底。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口腔生态系的碍事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分类及要紧物质代谢、矿物质转换。

2.掌握要紧致龋菌、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宿主免疫反响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釉质、牙实质、牙骨质的化学组成。

4.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5.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紧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6.掌握骨改建的生物学根底7.掌握细胞培养的全然原理与技术。

8.掌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和咨询答题。

第一章口腔生物学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一、掌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碍事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二、熟悉细菌粘附的学讲、正常菌丛的双重作用。

三、了解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及意义。

课程内容一、口腔生物学简介1.口腔生物学的定义2.口腔生物学的开展3.口腔生物学的六个组成局部二、口腔微生物学概论1.口腔生态系及其碍事因素:生态系、生态学、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口腔生态系的碍事因素2.口腔正常菌丛:来源和类型3.牙菌斑:形成、分类、成份考核知识点一、口腔生物学的定义、开展二、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及其碍事因素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来源四、牙菌斑的形成和分类考核要求一、掌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碍事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口腔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生物学(OralBiology)/口腔微生物学(OralMicrobiology)课程号(代码):50300720(七年制)50301220(五年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了解口腔常见微生物及其与口腔常见病龋病、牙周病、牙髓病、根尖周感染、粘膜病、颌面部感染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及进行口腔感染性疾病细菌学病因机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要求:掌握口腔微生物主要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致病机理。

三.教学内容前言口腔微生物学是现代口腔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口腔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开设口腔微生物学课程的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与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龋病、牙周病、牙髓病、根尖周感染、粘膜病、颌面部感染有关的致病机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临床诊治及其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口腔微生物学的讲授特点是以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为主线,介绍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分布及影响口腔微生物的各种生态因子;牙菌斑及与疾病相关的可疑致病菌的特点和致病性。

主要内容包括:口腔生态系、牙菌斑、龋病微生物学、牙髓根尖周病微生物学、牙周病微生物学、粘膜病微生物学、颌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学和口腔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技术。

绪论[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口腔生态系的定义及组成;口腔正常微生物的定义及特性2.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

[内容]1.口腔微生物学简介(历史及现状);2.口腔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粘附、演替、分布及相互关系。

口腔微生物种群[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口腔常见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2.了解口腔常见微生物种类。

[内容]1.口腔常见微生物的种类;2.口腔细菌的分类特点;3.口腔优势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牙菌斑[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结构、组成及分类;2.了解牙菌斑的形成、发育及物质代谢、防治方法。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介绍口腔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及口腔生物学与口腔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口腔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口腔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口腔生物学在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1.理解口腔生物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2.掌握口腔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3.了解口腔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4.了解口腔生物学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5.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口腔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8学时)•口腔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口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口腔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2. 口腔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2学时)•口腔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口腔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技术;•口腔微生物的鉴定和分析方法;•口腔微生物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

3. 口腔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6学时)•口腔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重点;•口腔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展;•口腔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4. 口腔生物学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10学时)•口腔生物学与龋病的关系;•口腔生物学与牙周病的关系;•口腔生物学与口腔癌的关系;•口腔生物学在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5. 科研实践与案例分析(14学时)•科研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口腔生物学的案例分析;•学生科研实践项目报告。

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 - 《口腔学》(第11版),作者:黄继光,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钱庆华,《口腔生物学》,2010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 David A. Spratt (Editor), Gunther Holbrook (Editor), Brian Angus (Editor), J. Michael Spratt (Editor),《Periodontal Microbiology Made Easy》,2019, CRC Press. 3. Philip D. Marsh, Philip D. Marsh (Editor),《Dental Microbiology》,2009, Wiley-Blackwell.六、考核方式及标准1.平时表现: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20%);2.作业: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30%);3.期中考试:闭卷考试,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4.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学生对全部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30%)。

2021年口腔生物学大纲

2021年口腔生物学大纲

2021年口腔生物学大纲《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英文) 口腔生物学Oral Biology 课程编码:Z303400总学时/总学分:32学时 2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学时 2学分实验学时/实验学分:适用专业: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开课单位:口腔系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2、课程目的: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临床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从基础理论上解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通过学习口腔微生物学,树立口腔生态系的观念,有助于对口腔中最常见的两大多发病-龋病和牙周病本质的理解;通过学习口腔生物化学使学生在熟悉牙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其生物矿化过程与龋病的关系;在在掌握牙菌斑内物质代谢的基础上了解龋病、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了解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是学生能阅读相关文献,并能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不要用表格) 1.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 8学时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牙菌斑和生物膜第三节口腔正常菌丛第四节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教学要求:(一)课内教学要求1. 掌握生态系、生态学、生态连续、极期群落的概念;2. 掌握口腔生态系的组成及影响因素;3. 熟悉细菌黏附的3个学说;熟悉牙菌斑的分类和成分。

4. 掌握牙菌斑的概念及形成过程,重点掌握成熟菌斑的标志及结构;5. 了解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

了解口腔正常菌丛的来源和成立,6. 掌握口腔菌丛的分类7. 熟悉口腔正常菌丛成员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8. 重点掌握口腔链球菌属的菌群分类,变链菌群致病因子和致病作用9. 了解牙菌斑和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细菌的分离和培养;鉴定细菌的常规程序;细菌毒力的检测方法(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启发式、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临床,配以多媒体。

10. (三)课外作业11. 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Oral Biology总学时:32 讲授学时:16 实验学时:16学分: 1.5先修课程:病原生物学A、医学免疫学A、生物化学C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承前于医学基础,启后口腔临床各学科,从医学基础理论上解释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这门学科的内容更加丰富。

目前主要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和牙周骨组织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4学时)教学内容:1.1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1.2牙菌斑与生物膜1.3口腔正常菌丛1.4口腔生物膜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教学要求:1. 掌握牙菌斑的形成和分类。

2. 理解口腔正常菌丛的成员。

3. 了解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2学时)教学内容:2.1牙及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2.2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2.3牙菌斑的生物化学2.4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教学要求:1. 掌握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2. 理解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与钙、磷、氟和口腔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 了解牙及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和牙菌斑的生物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2学时)教学内容:3.1分子生物学基础3.2牙发生的分子机制3.3口腔遗传病生物学基础3.4口腔肿瘤分子生物学教学要求:1. 掌握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2. 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 了解分子生物学在口腔遗传病及口腔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四章口腔免疫学(4学时)教学内容:4.1口腔防御系统4.2龋病与免疫4.3口腔其他常见病与免疫教学要求:1. 掌握口腔常见病与免疫的基本联系。

2. 理解口腔非特异性免疫和口腔特异性免疫。

口腔生物学全套课件

口腔生物学全套课件

治疗
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其他口腔疾病的症状
口腔溃疡、口唇疱疹、唇炎等。
治疗
药物治疗、局部用药、调整饮食等。
05
口腔健康教育与保健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总结词
了解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对于提高人 们的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口腔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方法,增强口腔保健意识,改变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 发生率。常见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宣传
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粘膜的结构
口腔粘膜是覆盖在口腔内部的柔软组 织,具有保护、感觉和分泌等功能。
口腔粘膜的功能
口腔粘膜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分泌唾 液、参与咀嚼和发音,同时还具有免 疫和再生功能。
03
口腔疾病的病因与病理
龋病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是由于口腔中细菌、食物残渣和唾液中的黏蛋白混合,形成牙菌斑,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洞。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龋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定期口腔检查,保持口腔卫生,控制糖分摄入,使用含氟牙膏和漱口水等。
治疗
填充治疗,根管治疗,牙冠修复等。
牙周病的治疗
要点一
牙周病的症状
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
要点二
治疗
洁治、刮治、牙周手术等。
口腔癌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等。
口腔癌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口腔癌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吸烟、饮酒、嚼槟 榔等不良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 会导致口腔黏膜细胞发生突变,形成癌细胞 。
病理

口腔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口腔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计划学时:32学时计划学分: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知识模块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口腔专业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制订单位:药学系化学生化教研室执笔人:罗彩林一、课程的性质、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以及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任务是使学生能解释物质代谢规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以及物质代谢与疾病的关系,为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及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为今后在工作实践中拟定科学的口腔治疗方案提供有关依据。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认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生物功能以及物质代谢过程及规律。

2、理解机体内物质代谢与机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基本实验操作机能。

2、初步运用生物化学基本理论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连接方式。

2.掌握蛋白质各级结构及维持各级结构稳定的作用力。

3.掌握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蛋白质变性。

4.熟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5.熟悉氨基酸的分类及理化性质。

6.熟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7.了解蛋白质的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连接方式;蛋白质的各级结构及维持各级结构的化学键;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变性。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分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变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肽键连接氨基酸。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与构象,蛋白质构象与功能。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高分子性质、沉淀与变性、吸收光谱及呈色反应。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前 言牙周病是人类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我国成人拔牙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是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

在本教程中,牙周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重点;近年来,牙周病的知识和概念迅猛地发展和更新,因而,介绍一些重要的、与临床有关的新知识,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也应该在教学中受到充分的重视。

牙周病学理论讲授教学时数为24学时。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习学时总学时第一章第二章的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42424 8242合计22 8 30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2、掌握牙菌斑和生物膜的概念。

3、掌握与口腔疾病相关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口腔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它在口腔医学中的位置,及它的最新进展。

2、重点讲解牙菌斑和生物膜的概念和牙菌斑的形成、分类和成分。

3、重点讲解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主要菌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4.0学时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目的要求】1、掌握唾液的成分、局部免疫功能及涎腺和唾液的功能。

2、掌握龈沟液的组成、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3、熟悉牙菌斑的生物化学。

4、了解口腔生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它的发展。

2、讲解唾液腺的概念、唾液的分泌与收集及影响唾液分泌的因素。

3、重点讲解唾液的成分、功能,尤其是局部免疫功能。

4、重点讲解龈沟液的组成、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5、介绍牙菌斑内的主要物质代谢和矿物质转换。

6、介绍口腔生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2.0学时第三章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目的要求】1、了解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知识。

2、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掌握与基因有关的基本概念,尤其是重组DNA技术的概念和步骤。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Oral Biology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16总学分: 1.5 其中实验学分:0.5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开课单位:医学院实验项目数:3 必做项目数:3选作项目数:无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无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口腔生物学实验课主要通过利用口腔生物学基本技术(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及口腔免疫学等技术)验证口腔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知识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口腔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理解口腔生物学及免疫学中基本的实验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光学显微镜、超净台、微波炉、烤箱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如下:(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实验学生姓名和实验时间。

(2)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

(3)按实验要求绘图。

(4)实验报告应写在一定规格的报告纸上,保持整洁。

(5)每次实验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

2.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课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课平时成绩占实验课成绩的20%,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课成绩的80%,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一)使用教材:1.边专.《口腔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二)主要参考书:1.金岩.《口腔颌面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王松灵.《口腔分子生物学与口腔实验动物模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3.李伟.《口腔生物化学与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口腔科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22001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科学(stoma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6/1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适用专业:预防、基础医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张志愿主编: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北京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口腔科学的教学目的应该使学生熟悉口腔及颌面部解剖生理,掌握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及口腔与全身疾病间的联系,内容包括:口腔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颌面部损伤的诊断和急救原则,智齿冠周炎、颜面疖、痈的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颌面部静脉特点和颅内感染的关系;熟悉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的拔牙技术,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其预防;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神经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原则,口腔组织活检的原则,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常用修复方式,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和矫正原理。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口腔科学的教学。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张志愿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第8版《口腔科学》配套使用。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将采取理论讲授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方法,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录音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采用PBL和CBL等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操作及解决临床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总学时为16学时。

本课程为院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30%。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掌握牙齿的名称、记录方法和萌出的时间和顺序;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牙体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特点;了解口腔颌面部的解剖范围,口腔颌面部的肌肉、骨骼、血管及神经分布特点。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精品PPT课件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精品PPT课件

实验内容:
菌斑标 本的采 集
处 理
转 送
接种 和培 养
观 察
细菌 表型 鉴定
次代 培养
生化 鉴定
第二节 口腔生物化学实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生物学》第四版
主要实验设备和器材、试剂等:
厌氧培养装置如简易厌氧袋、厌氧罐、厌氧培养箱或厌氧手套箱均可; 普通孵箱,旋涡混合器,微量振荡器,和普通光学显微镜。
MS琼脂、BHI琼脂培养基、巯基乙醇酸盐转送液,0.2mol/L、pH 7.0~ 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等。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生物学》第四版
实验方法:变异链球菌群细菌的分离和表型鉴定
菌斑标本
置转送液中运送
分散、稀释
接种到MS或TS琼脂上
微氧孵育(37℃、5%~10% CO2 48小时)或厌氧孵育(37℃48 小时、90%N2+ 10%CO2或 80%N2+10%CO2+10%H2)
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生物学》第四版
内容目录
第三节 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
实验九 以釉原蛋白基因进行性别鉴定
第四节 骨组织生物学和口腔细胞培养
实验十 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一 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 实验十二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 实验十三 肿瘤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划痕法)
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生物学》第四版
实验设备和器材等用品:
香柏油,二甲苯,菌斑染色剂,酒精,浓盐酸和灭菌的液状石蜡等。
无菌牙科镊子、挖匙或探针(龈上菌斑检查用),载玻片,灭菌取菌环 可卸式取菌器或消毒滤纸(龈下菌斑采集用),含预还原转送培养基的 带盖小瓶,普通光学显微镜,试镜纸,细菌接种环及装有固体培养基的 培养皿等。

《口腔生物学》课程标准

《口腔生物学》课程标准

《口腔生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专业方向课程之一,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结构体系承前于医学基础,启后口腔临床各学科,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从理论上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口腔生物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涵盖了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等。

学好本门课程对学习口腔医学专业有重要的意义。

2.课程基本理念:本门课程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教学应突出重点、难点,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注重让学生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课程目标《口腔生物学》课程,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对学生的潜能开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重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四、课程内容五、教学方式与要求1.讲授法对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知识采用讲授法,使学生理解透彻,熟练掌握。

2. 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能够对这些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题教学,每3-4周搞一次专题性课堂讨论,给同学以发表见解、提出问题,进而提高表达能力的机会,讨论时加强师生互动。

3.读书指导法要求学生课前、课后独立阅读教材,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完成部分章节的自学。

六、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期末考核为闭卷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成绩占总分40-50%,出勤分数占总分10%,实验成绩、自主学习分组汇报成绩、作业成绩、平时考核成绩共占总分40-50%。

期末闭卷考试主要题型:单项选择题(包括A/B系列选择题等多种题型)、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等题型。

口腔生物学

口腔生物学

2.按在免疫应用的主要作用分类:
非特异性效应作用:
MIF MAF LIF LT 非特异性调节作用: 刺激作用 IL-1~6 IFN-γ 抑制作用 免疫应答抑制物等 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 T辅助因子 T抑制因子
3. 按主要功能分类
介导天然免疫 IL-1.6.8 IFN-α.β TNF- α 激发抗感染的炎性反应 IL-2.4 TGF- β IL-5 IFN-γ LT 激活NK等非特异效应细胞 IL-3.7 CSF EPO 刺激血细胞成熟,形成集落
口腔免疫体系
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作用具有抗原针对性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 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
口腔免疫学
人体粘膜免疫系统
★器官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Organized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O-MALT)
★弥散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Diffus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D-MALT)
口腔生物学
Oral Biology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李成章
口腔生物学
前言

基础学科 新兴学科
80年代始于一些发达国家 90年代初国内开展

口腔生物学
学科涵盖
â Ê § ½ Æ Ñ â ß § Ã Ò Ñ é ¯ ¡ í § ×Ö ² À Ñ
ú í § É À Ñ ¢ ú ï § Î É Î Ñ ä û Æ Ë
调节LC反应 激活炎C 刺激生血
四、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理化特性:
低分子量(﹤80KD)的分泌型糖蛋白 多数以单体形式存在 少数为双体形式: IL-5、12 M-CSF TGF- 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供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使用)前言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从基础理论上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口腔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基本的功底。

通过学习口腔微生物,树立口腔生态系的观念,有助于对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和牙周病本质的理解;通过学习口腔生物化学,了解其生物矿化过程与龋病的关系;了解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机制;了解作为牙齿的外环境和口腔内主要的营养调节体液——唾液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抵御疾病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结合口腔疾病,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通过口腔免疫学的学习,了解口腔常见病与免疫和诊断技术,能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上;通过学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熟悉牙硬组织、牙周组织、牙槽骨的生理特点,对临床治疗的设计和研究大有裨益;通过学习细胞培养,为今后从事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主要由前言、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该课程为1学分,计划理论学时为26学时。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开展问题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采用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使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想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占总成绩的100%。

学时分配表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目的要求】掌握: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牙菌斑的概念、牙菌斑分类,牙菌斑的成分;口腔正常菌丛类型和成员。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Stomat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16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 学分课程性质课堂讲授适用专业临床医学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熟悉了解口腔及颌面部生理,为学习口腔科学奠定基础知识;熟悉口腔科的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掌握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的拔牙技术。

了解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延腺疾病及口腔肿瘤的初步诊断和急诊处理原则,便于及时转送专科处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口腔科学是整个医学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牙体、牙周、及颌面部软、硬组织病,以及这些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口腔科学》张志愿主编,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闭卷考试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无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一、目标和要求(一)掌握乳牙及恒牙列,为书写口腔病历奠定基础。

(二)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了解牙体及牙周组织的结构,为学习口腔常见病提供基础知识。

了解颌面部的解剖生理。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乳牙及恒牙的数目、名称,各种牙列式的书写。

重点讲解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的关系。

(二)一般介绍口腔颌面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般介绍牙齿的解剖形态,牙体、牙周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口腔颌面部检查一、目标和要求(一)了解口腔常用检查器械与使用方法。

了解牙齿及牙周组织的检查重点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病史、表情与意识、颌面器官、淋巴结、颞颌关节和唾液腺检查等)。

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包括牙周牙髓检查、X线片、CT、MRI、穿刺检查、活检检查等)。

第三章口腔卫生保健一、目标和要求(一)熟悉正确的刷牙法及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关系。

口腔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版课程简介和教学要求

口腔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版课程简介和教学要求

口腔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大纲(2016版)一、课程简介和教学要求《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规律及机制的科学,也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本课程着重于人体生理学,通过学习人体各个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及其规律,使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生理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生命活动现象的规律、机制及调节;同时要求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学习和科学思维的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建议教材《生理学》第三版,主编王庭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三、参考书目1.《生理学》第八版,主编朱大年,王庭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生理学》(八年制规划教材)第二版,主编姚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3.Ganong’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Barrett KE, Barman SM & Boitano S.McGraw-Hill Medical Publishing, 2012.4.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Hall, JE. Saunders/Elsevier, 2011.四、本大纲的适用对象及考核方法本大纲适用于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和口腔医学留学生使用,考核方法包括期末考试(70%)和平时作业或小测验(30%)。

五、学时分配序号授课内容授课时数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111157第六章第七-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体温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6386155合计77六、目的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掌握1.内环境的概念;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3.举例说明正、负反馈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口腔生物学为2001年始新开设的一门口腔基础学科,它是衔接前期医学基础课(生理、生化、微生物、免疫、分子生物学等)与口腔临床学科(口内、口外、口修和正畸等)的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包括“口腔微生物”、“口腔免疫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和“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六大部分内容,从不同角度阐明口腔疾病的发生、进展和预防。

理论大课28学时,考试2学时,要求学生把握口腔生物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术,为今后从事口腔医疗、教学和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1.把握口腔生态系的阻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分类及要紧物质代谢、矿物质转换。

2.把握要紧致龋菌、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3.把握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化学组成。

4.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5.把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紧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6.把握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7.把握细胞培养的差不多原理与技术。

8.把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三、学时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把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题型为:名词讲明、填空题、选择题和咨询答题。

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阻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二、熟悉细菌粘附的学讲、正常菌丛的双重作用。

三、了解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及意义。

课程内容一、口腔生物学简介1.口腔生物学的定义2.口腔生物学的进展3.口腔生物学的六个组成部分二、口腔微生物学概论1.口腔生态系及其阻碍因素:生态系、生态学、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口腔生态系的阻碍因素2.口腔正常菌丛:来源和类型3.牙菌斑:形成、分类、成份考核知识点一、口腔生物学的定义、进展二、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及其阻碍因素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来源四、牙菌斑的形成和分类考核要求一、把握口腔生态系定义及阻碍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及分类、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成员。

二、熟悉细菌粘附的学讲、正常菌丛的双重作用。

三、了解口腔生物学的内容及意义。

复习摸索题一、口腔生态系及其阻碍因素。

二、何谓牙菌斑?三、口腔正常菌丛的概念及其双重作用。

第二章牙体微生物及其免疫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要紧致龋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二、熟悉免疫防龋的概念三、了解防龋疫苗的研究、根尖周病的发病机制课程内容一、正常口腔菌丛成员1.链球菌属变形链球菌群唾液链球菌群血链球菌群轻链球菌群2.乳杆菌属3.放线菌属溶牙放线菌粘性放线菌依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二、口腔感染与免疫1.龋病免疫防龋的概念防龋疫苗2.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髓对炎症的反应根尖周组织对炎症的反应根尖周组织破坏的机制考核知识点一、正常口腔菌丛成员二、免疫防龋的概念三、根尖周组织对炎症的反应考核要求一、把握要紧致龋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二、熟悉免疫防龋的概念三、了解防龋疫苗的研究、根尖周病的发病机制复习摸索题一、比较口腔变形链球菌和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它们在龋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二、防龋疫苗有多少种?比较它们的防龋成效。

三、根尖周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章牙周微生物及免疫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牙周生态区划分、牙菌斑生物膜、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牙周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点。

二、熟悉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三、了解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菌斑学讲。

课程内容一、概述:复习牙周组织,牙周病的概念及分类二、牙周生态区划分1.牙龈表面2.龈沟(牙龈侧,牙侧)3.龈沟液4.唾液三、牙菌斑生物膜.1.新概念、结构和意义.2.分类、特性及致病四、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1.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菌斑学讲2.菌斑细菌及产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素3.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五、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点1.伴放线放线杆菌2.福赛坦氏菌(福赛拟杆菌)3.牙龈卟啉单胞菌4.中间普氏菌5.具核梭杆菌6.牙密螺旋体六、宿主、细菌与环境相互作用七、小结考核知识点一、牙周生态区的划分及其意义二、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结构和意义.三、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特性及致病四、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五、牙周致病菌的生物学特点考核要求一、把握牙周生态区划分、牙菌斑生物膜、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牙周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点。

二、熟悉宿主免疫反应在牙周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三、了解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菌斑学讲。

复习摸索题一、划分牙周生态区的意义。

二、简述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分类、结构和意义三、简述牙周微生物的发病机制四、伴放线放线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致病基础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牙菌斑的糖分解代谢途径和产物。

二、熟悉牙菌斑的化学组成、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三、了解牙菌斑周围环境与牙菌斑的化学。

课程内容一、牙菌斑的化学组成1.蛋白质2.碳水化合物3.脂类4.无机成分二、牙菌斑的要紧物质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糖的转运糖的分解代谢途径糖的分解代谢产物2.糖的合成代谢细胞内途径细胞外途径GTF和FTF的特性葡聚糖特性3.氮源化合物的代谢三、牙菌斑内矿物质转换1.菌斑pH与龋病2.菌斑pH与牙结石考核知识点一、牙菌斑的化学组成二、牙菌斑的糖分解代谢三、牙菌斑内矿物质转换考核要求一、把握牙菌斑的糖分解代谢途径和产物。

二、熟悉牙菌斑的化学组成、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三、了解牙菌斑周围环境与牙菌斑的化学复习摸索题一、牙菌斑内糖的分解代谢途径。

二、菌斑pH与龋病的关系。

第五章牙体硬组织生物化学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化学组成及各要紧成分的作用,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二、熟悉牙体硬组织的钙磷代谢。

课程内容一、釉质的生物化学1.釉质中的无机物要紧无机物微量元素羟磷灰石化学2.釉质中的有机物蛋白质釉质蛋白质生物化学二、牙本质与牙骨质的生物化学1.牙本质中的无机物2.牙本质中的有机物胶原牙本质非胶原蛋白三、牙体硬组织的钙磷代谢1.体液钙磷对牙体阻碍2.唾液与牙体钙鳞3.牙菌斑-牙齿界面的钙鳞代谢4.氟与牙齿矿化(1)氟对牙齿发育的阻碍(2)口腔中的氟(3)氟在牙齿矿化中的作用考核知识点一、釉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二、牙本质和牙骨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三、牙体硬组织的钙磷代谢四、氟在牙齿矿化中的作用考核要求一、把握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化学组成及各要紧成分的作用,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

二、熟悉牙体硬组织的钙磷代谢。

复习摸索题一、釉质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要紧包括哪些?二、讲出几种有意义的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三、氟化物的防龋机制。

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紧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二、熟悉除GTF外其它介导变链菌粘附的因子。

三、了解分子遗传学基础、牙发生的分子基础。

课程内容一、分子遗传学基础1.中心法则基因2.表达的调控(1)基因表达的时空次序(2)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3)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型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紧方法1.分子克隆技术:定义,要紧步骤,工具酶,克隆载体,转入方式,宿主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原理,过程,类型3.聚合酶链反应:原理,反应条件三、牙发生的分子机制1.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1)釉质的发育(2)釉质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2.牙本质形成的分子机制(1)牙本质细胞外基质在牙本质发育中的作用(2)基质蛋白基因特点四、分子生物学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1.变链菌致龋的毒力因子2.GTF:功能,性质,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三种GTF的作用3.其它介导变链菌粘附的因子:葡聚糖结合蛋白,果糖基转移酶和果聚糖酶,表面蛋白4.链球菌致龋的毒力因子鉴定考核知识点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紧方法二、牙发生的分子机制三、分子生物学在变链菌致龋的毒力因子研究中的应用考核要求一、把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紧方法及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二、熟悉除GTF外其它介导变链菌粘附的因子。

三、了解分子遗传学基础、牙发生的分子基础。

复习摸索题一、何谓分子克隆?二、简述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三、简述PCR反应的条件。

四、三种GTF在变形链球菌蔗糖依靠性粘附中的作用。

第七章牙周病分子生物学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的原理。

二、熟悉牙周病的分子致病机制。

三、了解核酸杂交法的应用。

课程内容一、牙周病的分子致病1.微生物毒力因子:内毒素牙龈素胶原酶基因白细胞毒素基因2.宿主因子:细胞因子遗传因子二、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1.细菌分类四个水平2.核酸杂交法检测细菌原理3.核酸探针:定义,类型,验证,序列考核知识点一、牙周病的微生物毒力因子二、牙周病的宿主因子三、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考核要求一、把握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的原理。

二、熟悉牙周病的分子致病机制。

三、了解核酸杂交法的应用。

复习摸索题一、牙龈素的作用二、核酸探针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的原理。

第八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基础、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二、熟悉骨移植的生物学基础。

三、了解牙周炎牙槽骨破坏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课程内容一、概述1.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2.牙槽骨的生理平稳3.研究意义:口内,口外,正畸,口修,儿口二、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1.骨的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2.生物学因素:前列腺素,细胞内,调剂因子三、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阻碍2.细胞骨架的改变3.骨组织中基因表达的改变四、骨移植的生物学基础1.骨移植的种类2.组织工程化细胞型植骨材料3.移植骨愈合与成活机制五、牙周炎牙槽骨破坏修复的生物学基础1.细菌成分及产物2.阻碍骨吸取的宿主因子3.全身因素考核知识点一、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基础二、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三、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考核要求一、把握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基础、骨改建的生物学基础、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二、熟悉骨移植的生物学基础。

三、了解牙周炎牙槽骨破坏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复习摸索题一、牙槽骨的生物学特点及研究意义。

二、骨各种细胞的来源、形状与功能。

三、阻碍骨改建的生物学因素。

四、机械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第九章口腔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习目的要求一、把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二、熟悉细菌分类四个水平三、了解菌种储存技术课程内容一、菌斑、龈沟液的采集二、龈上和龈下细菌分离、培养、鉴定三、唾液pH、氟测定四、龈沟液量测定五、口腔微生物研究方法1.显微镜法:光镜,电镜,暗视野,相差,激光共聚焦2.细菌培养法采样,涂抹,运输,分散,稀释,接种,分离培养:需氧,微需氧,厌氧3.细菌鉴定:菌落,细菌染色,生化反应4.细菌毒力检测细菌粘附能力细菌产酸能力pH测定(pH 试纸, pH测定仪)胞外多糖检测内毒素测定:鲎试验(limilus test)试管法(原理、方法)合成基质偶短气氮显色法(原理、方法)六、牙槽骨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2.器官培养3.动物实验考核知识点一、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二、牙槽骨研究方法考核要求一、把握细菌培养、细菌鉴定、毒力检测方法二、熟悉细菌分类四个水平三、了解菌种储存技术复习摸索题一、口腔细菌初步鉴定的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