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总结(呕心沥血版)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88190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b.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行测年度总结个人分析(3篇)
![行测年度总结个人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a8afa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0.png)
第1篇一、前言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必备科目,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对行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对自己的行测学习进行一次年度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二、行测学习情况1. 理论知识储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系统地学习了行测的各个模块,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等。
通过阅读教材、听课、做题等方式,我对各个模块的考点、解题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2. 实践能力提升为了提高自己的行测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类行测模拟考试,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方面相对较弱,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重点突破这三个模块。
3. 时间管理能力行测考试时间紧、题目多,时间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做题时间,提高做题速度。
例如,在数量关系方面,我学会了先做简单题,再攻克难题的策略;在判断推理方面,我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做题准确率。
三、个人分析1. 优点(1)学习态度端正:我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行测学习,认真听讲、勤奋做题,确保自己的学习效果。
(2)学习方法得当:我善于总结归纳,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3)实践能力较强:通过大量的做题实践,我对行测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缺点(1)基础知识不牢固:在基础知识方面,我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2)解题速度较慢:在数量关系和判断推理方面,我的解题速度还有待提高。
(3)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在行测考试中,我有时会因为时间紧张而影响答题质量。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高解题速度:通过大量做题,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充分利用时间。
3. 优化时间管理:在行测考试中,合理安排做题时间,确保各个模块的答题质量。
(完整word版)行测总结(呕心沥血版)
![(完整word版)行测总结(呕心沥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5ed9aa80eb6294dd886cc0.png)
行测一、数字推理:1.观察,抽象,假设,验证。
2.数组敏感:看到数字知道什么特点3.数列敏感:和数列,一阶等差,质数列4.基本类型特点等差数列:基本型,二级等差(变式),二级质数列等差特点:1.严格递增或者递减(三级等差至少5项)2.幅度递增3.幅度不大5.等比数列特点:1.间接倍数关系2.递增或者递减3.幅度变化大一点(几倍加几)6.和数列特点:1.不具有严格一致递增或者递减性2.整体趋势递增或者递减3.前三项特点明显(前两项相加减几等于第三项)7.积数列特点:1.整体趋势和和数列一样2.前三项规律明显3.变化幅度大(很重要)8.平方立方特点:1.1—19的平方,1—10的立方2.延伸发展3.变化幅度大4.和项数有关系5.多次方9.组合数列特点:间隔组合(项数比较多,最少六项)增减性不一致,{{增减增减增减}}…分段组合(项数比较多,最少六项)中间分段两两分段10.分式特点:通分约分(不是最简式)看变化看组合11.质数特点:间隔做差为质数翻番考(质数的N倍)二、数据计算自然数N次方的尾数变化 1 5 6 尾数不变9 4 奇偶变化 2 3 7 8 四为周期变化数列求和裂项组合等差中项求和差倍原理2b- b=b和150 差是2行程问题{(代入)从A开始代}{(抽象)比较好}1.相遇速度和2.追击速度差S=速度差*时间3.流水顺水加逆水等于两倍船速顺水减逆水等于两倍水速行程问题要画图4.比例问题份数5.整除的情况被3,9整除的特点,和能被3或9整除被8整除的特点,后三位能被8整除21386016,016即16能被8整除。
列方程的题都可以带入或者转化。
6.栽树和方阵不封闭:直线栽树1000米,隔一米在一棵树,一共1001棵树。
距离加一封闭:隔一米在一棵,颗树等于周长。
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7.容斥原理:集合问题(画图)A+B=A∪B+A∩B8.2005003=2003*10013737373737/71717171=3737*10001/7171*10001=3737/7171= 37*101/71*101=37/719.浓度问题10.利润问题三、直言命题(6点)1.种类:所有所有都不有些有些不2.有些:一部分全部一个有些同学及格了!部分或全部或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有些及格≠有些不及格3.真、假a.判定真假和客观事实符合为真b.假否定假,得到真。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c21e0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c.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行测概述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是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重要科目。
它是考察考生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模块。
下面将对这四个模块的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第一个模块,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词语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1. 词语的理解考生需要掌握词语的多义性和引申义。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词语的上下文,以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语句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中具体语句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语句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和转折关系。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改变词义、语序、语调等,以达到修饰文字、夸张、渲染气氛等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等。
4. 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标题、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等。
考生需要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准确回答与篇章结构相关的问题。
三、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第二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数字推理、比例关系、百分数、应用题等。
1.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数字序列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型包括找规律、填空、判断等。
2.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数量比。
在比例关系的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断未知数量的大小。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分数,常用于表示比例和增减比率。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4. 应用题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题目。
考生需要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第三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常识判断、对称关系、因果关系、逻辑推理等。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fc743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b.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行测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对行测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行测考试。
1. 行测知识点总结。
1.1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利润、平均数、增长率、速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1.2 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是行测中的难点之一,包括逻辑推理、判断推理、常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1.3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词语解释、语句理解、修辞手法、文章主旨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所给的语言材料。
1.4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考点,包括图表分析、数据分析、情景分析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和解释所给的资料信息。
1.5 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是行测中的综合能力考点,包括综合推理、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行测备考建议。
2.1 理清重点。
考生在备考行测时,应该理清重点,抓住重点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2.2 多练习。
行测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多做一些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2.3 注重方法。
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注重方法,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答题技巧,能够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2.4 考点突破。
针对行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点,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结语。
以上就是对行测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行测考试中,掌握好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113种公务员考试行测做题技巧(呕心沥血整理)
![113种公务员考试行测做题技巧(呕心沥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f0ada25bcd126fff7050b89.png)
呕心沥血针对公务员考试十年国考十年省考行测每一道类型试题分析,总结了113种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快速解决资料分析之比重比较问题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求异运算技巧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之数字推理基本题型及解题规律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理解基本原则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取胜判断推理的三大技巧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工程问题三大技巧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篇章阅读备考建议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热点-不定方程1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整体难度增加,资料分析难度略降1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学运算题型分析1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判断推理模块尽在掌握中1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真题分析1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代词在语句排序题中的应用1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排序题解题方法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表达特点与核心技巧分析1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之分数数列的解题技巧1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常识判断复习常识(管理)1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递推,顺藤摸瓜2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解削弱题前提2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浅谈排列组合问题2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常识判断复习常识(政治)2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常规知识点之一2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不容忽略的数字推理-因式分解数列2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特殊题型-专业材料特殊对待2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调和平均数2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如何认识判断推理部分2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速答技巧—巧抓问号2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重点知识-诸子百家知识点(历史文化)3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赋值法31、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小议产业结构3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备考策略之资料分析3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推理中的特殊图形3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审题技巧3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标题填入题解题技巧3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判断3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常识判断复习常识(法律)3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插板法解决排列组合问题3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片段阅读技巧4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判断推理的新特点4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之翻译推理类题目解题方法4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备考之易混知识点篇4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空瓶换水问题的解法4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知识总结-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解读(政治)4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试卷分析-言语理解模块4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理解巧用词汇法4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模块应准备哪些4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常考知识点的突破4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地理常识热点5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解题-做和思想5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比例法的应用5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十字交叉法5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上海公务员考试行程言语技巧-篇章阅读备考建议5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言语技巧:选词填空备考建议5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判断推理解题技巧5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解题技巧5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理解解题技巧5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技巧59、公务员行测考试技巧:定义判断-抓住定义关键词6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矛盾法破解逻辑判断6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九宫格推理三大规则6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星期和日期问题6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审题技巧6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举例推断法6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语素分析法破解逻辑填空6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利用假设法找文中的主旨句6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近义词辨析6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推理汉字题方法6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关系-加权平均思想解题7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慎用排除法7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模块中常考知识点7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中常考的概率题型及解题技巧7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利用假设法找公务员行测言语中主旨句7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快速解决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之比重比较问题7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题目难度稳中有升7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易忽视的八大特殊表达7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备考速算技巧7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和资料模块的变与不变7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中尾数法的应用8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比重"概念的应用8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资料分析中跨区间时间的起始端点取舍问题8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备考之易混知识点篇8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浅谈公务员数学运算中赋特值法的应用8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工程问题的"最小公倍数"8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考追及问题易错点8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考相遇问题易错点8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选项是钱基本选小数8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奇偶特性在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中的应用8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量冲刺-空瓶换水问题的解法9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学运算秒杀技之十字交叉法9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行测片段阅读技巧提升-专有名词很重要9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应用因果关系解答行文脉络解逻辑填空9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语句填空题特点分析9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选词填空题之词义侧重点9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一词定乾坤选词巧思量9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特点与核心技巧分析9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主旨概括题快速阅读技巧9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言语-延续往年命题思路,难度稳中有降9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世界文化遗产热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10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诸子百家知识点(历史文化)10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瓷器、茶叶、对外交流知识点(历史文化)10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三大国粹文化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10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五行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104、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节日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105、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宗教文化知识点及预测题(历史文化) 10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中国古代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107、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翻译推理之逆否等价108、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判断推理的应试原则109、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快速秒杀三招11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快速突破类比推理题型111、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题分析112、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定义判断题分析113、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公务员考试如何应对图形推理中的"黑方块"。
行测知识点总结(50分激增至82分)
![行测知识点总结(50分激增至82分)](https://img.taocdn.com/s3/m/5f522b402f60ddccda38a062.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
2019年国考,行测82.0分、申论74.5分,成功上岸。
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两年之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我来说,这次能够上岸感觉还是很幸运的。
从2018年9月开始备考,前前后后参加2次国考、1次省考,前两次考试的成绩为:2018年国考行测50分、申论56.3分;2019年河南省考行测55分、申论60分。
这两次考试行测和申论都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从2019年6月开始我就开始系统的整理自己的学习笔记,并针对行测的短板模块进行知识点梳理和强化练习。
因为白天要上班,复习时间就定位早上6:00--8:00,晚上8:30--11:00,每天雷打不动坚持看视频、做题目、写总结。
总的说我做的题目不算太多,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总结知识点和错题上面,到最后做过的类型题目,正确率能达到85%。
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高分,你就需要多思考、多总结。
加油吧!你所付出的努力总会得到回报的,祝你上岸。
行测知识点总结梳理
![行测知识点总结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45c9b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7.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梳理在准备行测的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行测知识点太多,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实际上,行测考试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只要我们能够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就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
下面就来对行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
1. 行测的基本概念行测,全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种考试科目。
与其他考试科目相比,行测的特点在于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因此,行测的内容也相对比较广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量关系运算能力、资料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2. 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词汇量、语法、修辞和逻辑等方面。
需要考生掌握正确使用汉字、词性和词义的理解,语法结构和句子的串联等基本知识点。
同时,也需要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和理解,并且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实践,提高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
3. 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是行测考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逻辑判断、推理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
需要考生掌握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充分必要条件、对偶命题、逆否命题等,同时也需要注意逻辑操作的规律以及常见的推理方法。
在准备阶段,考生可以多做一些逻辑推理题目,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4. 数量关系运算能力数量关系运算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基本运算、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增减比、利率等方面。
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百分数等,同时也需要掌握比例、平均数以及增减比等知识点。
在准备阶段,考生可以多做一些数量关系运算题目,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5. 资料分析能力资料分析能力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方面。
需要考生熟练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文章主旨、段落大意、细节理解等方面。
同时也需要注意图表的分析和数据的研究,尽可能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行测知识点总结最新
![行测知识点总结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97535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2.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最新一、行测概述行测,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测主要测试考生的文字理解、逻辑推理、数量关系、判断推理等能力,涉及到文字类、图形类、逻辑类、数量关系类等题型。
通过行测,可以考察考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基本工作素质和能力。
二、文字理解文字理解是行测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文字理解题型中,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和含义。
文字理解题型通常包括阅读理解、综合分析等内容,考生需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从而解答相关问题。
阅读理解是行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题目通常包括一篇文章和相关问题,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和含义,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综合分析是行测中的常见题型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题目通常包括一篇文章和相关问题,要求考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解答相关问题。
考生需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三、图形类图形类是行测中的常见题型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图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图形类题目通常包括图形推理、图形演算等内容,考生需要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图形推理是行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图形的推理能力。
图形推理题目通常包括一组图形和相关问题,要求考生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分析图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合理推断和判断,选出正确答案。
图形演算是行测中的常见题型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图形的演算能力。
图形演算题目通常包括一组图形和相关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图形的计算和变换,得出最终结果。
考生需要灵活运用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计算和推理,选出正确答案。
行测知识点总结背诵
![行测知识点总结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26aa4a7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9.png)
一、常识判断1. 中国的节气中国农历中共有24个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6个节气。
2. 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掌握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是常识判断题中的基本知识点。
3. 中国的省会城市和简称掌握中国各省的省会城市和简称也是常识判断题的重要知识点。
4. 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掌握各国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有很大的帮助。
5. 中国的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中国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6. 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国家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包括在大洲内的国家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推理判断题目一般包括判断推理、演绎推理等,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统计推理统计推理题目一般包括找规律、计算比例、推理预测、判断评价等,主要考察考生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规律推理、逻辑推理等能力。
三、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基础,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整数等。
2. 数列数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常见考点,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1.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考察考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包括同义、反义、近义词辨析。
2. 短语搭配短语搭配是考察考生对熟语、成语、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短语辨析、熟语应用等。
3. 段落衔接段落衔接是考察考生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包括总分关系、演绎关系、因果关系等。
4. 短文内容短文内容是考察考生对文章主旨、细节、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
五、资料分析1. 表格分析表格分析是考察考生对数据分析和图表综合能力的题目,包括表格筛选、数据计算、图表解释等。
2. 图形解释图形解释是考察考生对图形认知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题目,包括图形推测、图形运算、图形逻辑等。
3. 数据综合数据综合是考察考生对综合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能力的题目,包括数据对比、数据关联、数据推测等。
行测总结模板范文
![行测总结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601d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8.png)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日益激烈,行测成为了考生们必须面对的难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我对行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行测的总结,希望能为备考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
二、行测概述行测,全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考察考生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行测考试时间通常为120分钟,共120题,满分100分。
三、备考心得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备考行测,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到各个板块,确保每个板块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 掌握各个板块的解题技巧(1)言语理解与表达: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解题时,注意寻找关键词,快速定位答案。
(2)数量关系: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运算方法,多做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判断推理:了解各种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4)资料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快速找出答案。
(5)常识判断:积累一定的常识知识,关注时事热点,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3. 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行测考试时间紧张,解题速度至关重要。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题,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
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解题能力。
4. 保持良好的心态行测考试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遇到难题时,不要慌张,冷静分析,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解题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备考,我对行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行测的总结:1. 行测考试考察的能力较为全面,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各个板块的均衡发展。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掌握各个板块的解题技巧,加强练习,提高解题速度。
3. 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祝愿广大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岗位!。
行测知识总结
![行测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020b1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4.png)
行测知识总结行测知识总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是许多招聘考试中的常见考试科目,考察考生在逻辑思维、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对行测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一种考察点。
它包括逻辑思维、数量关系和运算能力等。
逻辑思维考察的是考生的思维清晰和推理能力,常见题型有逻辑推理和逻辑填空题。
数量关系是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常见题型有比例题、转化题和逻辑填空题。
运算能力考察的是考生的计算和运算能力,如四则运算、百分数计算、平均数计算等。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涉及考生对文章、词语和语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常见题型有阅读理解、翻译、完形填空等。
阅读理解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推理。
翻译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准确翻译给定的句子或段落。
完形填空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语句上下文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空白处。
三、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是行测的核心考点,常见题型包括推理判断、决策判断和因果推理等。
推理判断题考察的是考生对问题和选项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决策判断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复杂情境下的抉择和决策能力。
因果推理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事件和因果关系之间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四、资料分析能力资料分析能力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考察能力,常见题型有图表分析、数据比较和图形推理等。
图表分析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图表和数据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数据比较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数据之间差异和联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图形推理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图形之间规律和特征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能通过观察图形推测出下一个图形的形状或特点。
五、常识与综合素质常识与综合素质是行测中的重要考点之一,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84dd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0.png)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的行测部分是考核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应对国考行测,我对历年来的考试题目进行了总结,并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 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是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题时,我们可以首先分析题干中的条件,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推理。
常见的推理判断题主要包括三种常见形式:条件关系、数量关系和因果关系。
2. 数学运算题:数学运算题在国考行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其中常考的内容包括比例与百分数、平均数、利率、数码之和等。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注意题目中的单位和数据关系。
3. 表格填空题:表格填空题在国考行测中常见且重要。
处理表格填空题的关键是找出表格中的规律和逻辑,然后根据规律填写相应的内容。
这类题目一般分为逻辑填空和计算填空两种形式,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4. 句子表达题:句子表达题主要考察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理解题目的意思,并根据语法规则和语言表达习惯选择准确的表达方式。
这类题目需多进行语法练习和写作训练,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
5.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是国考行测中较为复杂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结合给定的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逻辑关系,并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判断和推理。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对国考行测的知识点总结,我发现了其中涉及的各种题型和知识点,也了解到了需要在何处下功夫。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提高对题型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此外,多进行刷题和模考,做好时间规划和复习计划,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最后,国考行测是一项需要认真备考和综合能力的考试,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练习和知识点复习,并且注重答案解析和错误总结,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和解题能力。
行测知识点总结
![行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b85b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2.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一、行测概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也是各大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考试中的必考科目。
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水平、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行测题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二、行测基础知识1.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题型包括词语辨析、修辞语言、语句理解、段落概括等。
考生需要通过平时的阅读和写作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主要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
题型包括数字推理、趋势推理、逻辑计算等。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技巧。
3.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题型包括判断推理、逻辑判断、条件推理等。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题型包括图形推理、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
考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5.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考生的常识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
题型包括行测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等。
考生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实际生活中的积累,掌握各类常识知识。
三、行测备考策略1. 培养基本知识水平行测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水平,因此,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基本知识水平。
可以通过阅读各类学科书籍、参加各类知识竞赛和考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本知识水平。
2. 提高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行测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大量练习,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逻辑推理和判断推理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总结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a6271aa8956bec0975e3bd.png)
第一章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节逻辑填空一、把握对应关系P8二、辨析词语差异P10三、警惕成语设置陷阱P12四、掌握常考关联词P14第二节阅读理解一、主旨观点题P17二、细节判断题P23三、推断下文题P26四、标题添加题P29五、词句理解题P31第三节语句表达一、语句排序题P34二、语句填充题P38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第一节数学运算基础必备一、算术基础知识(一)整数的特性1.质合性P42质因数分解2.整除的判定P423.公因数与公倍数P43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二)比例性质1.比例关系P442.倍数判定P443.连比P45二、代数工具(一)不等式与均值不等式1.不等式P462均值不等式P46(二)数列1.等差数列P472.等比数列P47(三)同余特性1.同余P482.利用同余特性解不定方程P48三、实战技巧(一)特值法P49(二)排除法1.直接代入P512.选择性代入P51(三)盈余亏补1.平均数P512.盈亏思想P523.鸡兔同笼P52(四)图表法P53第二节数学运算高频考点一、几何问题1.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P54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P553.勾股定理P564.三角形相似P565.平面图形最短距离P586.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路线P58二、工程问题1.比例关系P592.多人合作P603.轮流工作P604.蓄水问题P61三、行程问题(一)基本行程问题1.平均速度P612.比例关系P62(二)相遇问题1.简单相遇问题P622.直线多次相遇P633.环线相遇问题P63(三)追及问题1.直线追及P642.环线追及P64(四)牛吃草问题P65四、利润问题(一)收支计算P66(二)利润计算P66(三)打折计算P671.整体打折2.部分打折五、排列组合P68(一)基本原理(二)排列与组合(三)经典方法1.捆绑法2.插空法3.插板法4.归一法5.分析对立面(四)经典问题模型1.环线排列2.错位重排六、概率问题P721.古典型概率2.分类分布事件概率七、最不利原则P741.最不利原则2.相等型和定最值3.不等型和定最值第三节数学运算扩展考点一、浓度问题P771.基本浓度问题2.浓度混合问题二、日期问题P781.平年与闰年2.月历分析三、时钟问题P791.钟面问题2.坏钟问题四、策略制定P81五、推理分析P82六、年龄推算P82七、容斥问题P831.两集合容斥2.三集合容斥3.多集合容斥极值八、周期循环P85第三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考点一、数量类考点1.点P882.线P893.角P914.面P925.其他元素P94二、结构类考点1.对称性P962.曲直性P973.封闭性P98三、位置类考点1.移动、旋转、翻转P982.相对位置P100四、叠加类考点P101五、空间类考点1.空间折叠P1032.三视图P104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精讲一、顺推型图形推理P106二、类比型图形推理P106三、九宫格图形推理P107四、分类型图形推理P109第三节图形推理实战技巧一、求同分析法1.特征属性求同P1102.构成元素求同P110二、特征图形定位法1.阴影图形定位P1112.汉字、字母定位P1133.小图形定位P114第四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第一节定义判断实战技巧一、分析定义特征P116二、归纳定义特征P119三、判断定义间关系P121四、对比选项内容P124第二节定义判断考查学科一、心理学P125二、经济学P126三、社会学P127四、法律法规P127五、行政管理P128六、语言文学P129第五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第一节类比推理题型精讲一、两词型P132二、三词型P132三、对当型P132第二节类比推理核心考点一、逻辑关系P133二、言语关系P134三、常识关系1.经验常识P1352.理论常识P136第三节类比推理实战技巧一、代入排除法P137二、遣词造句法P137三、横纵对比法P138第六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第一节必然性推理一、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的分类P140(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P140(三)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P1431.换质推理2.换位推理二、概念和三段论P145(一)四种概念间关系(二)三段论推理1.结论型三段论2.前提型三段论三、复言命题P150(一)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二)假言命题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转化4.假言命题综合推理四、模态命题P158(一)矛盾关系(二)等值转化五、智力推理P159(一)假设、代入、排除法(二)找突破口法(三)图表法第二节可能性推理一、削弱、加强型P164(一)总体结构分析(二)类比论证(三)强加因果(四)共变论证(五)缺桥论证(六)原因分析(七)数据比例(八)提出方法二、结论型P173三、评价型P175(一)常规评价(二)结构评价四、解释型P177五、选项分析P178(一)识别迷惑选项(二)选项比较原则第七章资料分析第一节核心统计知识一、基期与现期P182二、增长P1821.同比与环比2.求基期量3.求现期量4.求增长量5.求增长率三、贡献率与利润率P1861.贡献率2.利润率四、顺差与逆差P188第二节核心考查体系一、比重P1891.比重的概念2.比重的递推3.基期分量及增长率4.基期总量5.基期比重及大小比较二、倍数、翻番P1931.现期倍数及翻番2.倍数与增长三、平均数P1961.现期平均数2.基期平均数及大小比较3.加权平均数与增长四、隔年增长P199五、年均增长P200第三节实战快解技巧一、实战速算方法P2021.数据定位法2.反算法3.首数法4.尾数法5.有效数字法6.特征数字法7.同位比较法8.差分法9.错位加减法10.乘除法转化法二、高频公式速解P2091.ab型2.a1+x%x%型3.a b ×1+y%1+x%型4.bx%型。
行测知识点梳理总结
![行测知识点梳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83dc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6.png)
行测知识点梳理总结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文字理解能力以及常识知识。
在备考行测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行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行测。
1.文字推理文字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在文字推理题目中,考生需要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文字推理题目常见的形式包括:推理判断、逻辑填空、排列组合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文字推理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1 文字材料理解文字材料理解是文字推理题目的前提。
考生需要通过对文字材料的仔细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标注关键信息、进行重点标记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字材料。
1.2 推理判断推理判断是文字推理题目的核心要素,也是考生在解答题目时需要发挥推理能力的地方。
在推理判断题目中,考生需要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解答题目时,考生可以通过列出假设、排除错误选项等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推理判断题目的解答。
1.3 逻辑填空逻辑填空是文字推理题目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考察考生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在解答逻辑填空题目时,考生需要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和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或句子填入空格,使得整个逻辑关系更加完整和合理。
1.4 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是文字推理题目中的另一种常见形式,主要考察考生对信息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在解答排列组合题目时,考生需要通过对文字材料的整合和归纳,找出合适的排列组合方式,使得整体信息更加完整和有序。
2.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考察考生对常识信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常识判断题目中,考生需要通过对常识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常识判断题目常见的形式包括:判断推理、事实依据、常识综合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常识判断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2.1 常识信息掌握常识信息掌握是常识判断题目的前提。
行测技巧总结
![行测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36b17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2.png)
行测技巧总结行测,全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各类公职类考试中常见的科目。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它是一道需要攻克的难关。
但只要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技巧,就能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总结一下行测的各类技巧。
首先,我们来谈谈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对于选词填空,要注重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平时多阅读各类文章,注意一些常见的易混淆词语的用法和区别。
在做题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句子的逻辑关系和情感色彩,从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比如,如果句子表达的是积极的情感,那么所选的词语也应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阅读理解方面,要学会快速浏览文章,抓住关键信息。
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同时,要注意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往往这些地方会包含重要的观点和总结。
另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要学会提炼主干,去除修饰成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核心意思。
接下来是数量关系部分。
这部分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是比较头疼的,但掌握一些技巧也能提高得分率。
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多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
但如果时间紧张或者题目较难,那么就要学会运用一些简便方法,比如代入排除法、数字特性法等。
代入排除法就是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题目中进行验证,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数字特性法则是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判断答案应该具有的特性,比如是否为整数、奇数、偶数等,从而缩小答案的范围。
再说说判断推理部分。
图形推理要熟悉各种常见的图形规律,如位置规律、样式规律、数量规律等。
在做题时,先从整体观察图形的特征,如果图形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如果图形组成相似,考虑样式规律;如果图形组成不同,考虑数量规律或者属性规律。
同时,要多做练习题,培养对图形的敏感度。
定义判断要准确理解定义的关键信息,将选项与定义进行逐一对比。
注意定义中的主体、客体、条件、方式、目的等要素,避免被无关信息干扰。
类比推理要注意分析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种属关系、并列关系、对应关系等。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abbab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2.png)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嘿呀!行测这玩意儿,那可是考公、考编路上的一道大关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首先呀,咱们来说说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
哇塞,这里面可真是有不少门道!像选词填空,哎呀呀,你得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这可不容易呀!还有阅读理解,得学会快速抓住关键信息,提取主旨,这得多练练才行呢!
接下来呢,是数量关系。
哇,这可真是让不少人头疼!什么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等等。
数学不好的小伙伴估计要哭啦!但是别慌,掌握好各种公式和解题技巧,多做几道题练练手,说不定就能找到感觉啦!
再说说判断推理。
嘿,图形推理可得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呀!逻辑判断得把各种推理规则弄清楚,不然很容易出错呢!定义判断要仔细读题,千万别马虎!类比推理呢,要找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资料分析也很重要哟!一堆数据摆在那儿,要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
得掌握好各种速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常识部分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法律科技啥都有。
这就得靠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时事热点。
哎呀呀,这就是行测的知识点总结啦!小伙伴们,加油呀,只要认真学,努力练,行测一定能拿下!哇,相信自己,冲呀!。
行测知识点汇总
![行测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62eeed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d.png)
行测知识点汇总一、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 基础运算:加、减、乘、除- 百分比计算- 比例与比例推理- 代数式的基本运算2. 数列问题-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列的应用题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及其解集4. 几何问题- 平面几何:三角形、四边形、圆- 空间几何: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 -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几何图形的切、割、拼接问题二、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 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 - 图形的对称性- 图形的组合与拆分- 图形序列的规律2. 逻辑判断- 命题逻辑:充分必要条件 -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3. 定义判断- 概念的定义与分类- 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定义进行判断三、资料分析1. 文字资料- 信息提取- 信息比较- 趋势分析- 综合判断2. 图表资料- 表格数据的阅读与分析 - 图形数据的阅读与分析 - 数据的转换与计算- 数据的比较与推理3. 混合型资料- 文字与图表的结合分析 - 数据的综合处理- 多维度信息的整合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基本经济概念- 经济现象- 经济政策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与人物4. 科技常识- 基础科学知识- 科技新动态- 科技与生活5. 文化常识- 文学艺术- 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 语句表达逻辑性3.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 句子成分分析六、综合分析1. 问题解决- 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策略选择与应用- 综合判断与决策2. 综合知识应用-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知识的实际运用-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七、备考策略1. 时间管理- 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 模拟考试练习2. 心理调适- 考试焦虑的应对- 保持积极心态- 增强自信心3. 复习策略- 重点知识回顾- 弱点强化训练- 模拟题与真题练习八、考试技巧1. 快速阅读- 跳读与扫读技巧- 关键词定位- 信息筛选2. 答题技巧- 选择题策略- 判断题技巧- 应用题解题方法3. 检查与修正- 答题后的复查- 常见错误类型- 修正策略以上是行测知识点的汇总,涵盖了行测考试的主要领域和备考策略。
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77d0e40242a8956bece47d.png)
判断推理一、逻辑判断做题顺序:看提问,结合题干——确定题型: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一)翻译推理1、识别方法(1)题干、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
3、知识点(1)逻辑关联词①如果……那么……,翻译:前→后等价关联词:只要……就……;若……则……;所有(凡是、任何)……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没有关联词一般都属于如果……那么……。
②只有……才……,翻译:后→前等价关联词:不……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扑鼻香→必经一番寒彻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人→犯我);除非……否则不……(除非还钱,否则打你:不打你→还钱);﹡[……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先决)条件;……是……的必不可少条件;]﹡出现这些关联词时,可不看句子,直接看谁是基础、前提等,谁就放在箭头后。
这和①中的为了……一定(必须)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必须谁放箭头后;“除非”相当于“只有”。
③或、且且:两个同时成立;等价关联词:和、也、但是或:至少有一个;“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肯定的另一项。
(否1→1);不是……就是……也是或命题。
(2)定理①逆否命题推理A→B等价于-B→-A。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②摩根定律推理(拆括号定理)ⅰ)-(A且B)=-A或-B;ⅱ)-(A或B)=-A且-B;ⅲ)-(-A且-B)=A或B;ⅳ)-(-A或-B)=A且B。
(3)推理方式问法:以下哪项推理的方式/形式/结构与题干相同?思路:推理方式一致: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一推一等;范围一致:部分推整体,整体推部分等。
凡是谚语,都是部分推整体。
﹡要充分分析题干的推理方式。
4、补充内容(1)提问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选择一定错误的选项,一定正确、可能正确的选项都不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一、数字推理:1.观察,抽象,假设,验证。
2.数组敏感:看到数字知道什么特点3.数列敏感:和数列,一阶等差,质数列4.基本类型特点等差数列:基本型,二级等差(变式),二级质数列等差特点:1.严格递增或者递减(三级等差至少5项)2.幅度递增3.幅度不大5.等比数列特点:1.间接倍数关系2.递增或者递减3.幅度变化大一点(几倍加几)6.和数列特点:1.不具有严格一致递增或者递减性2.整体趋势递增或者递减3.前三项特点明显(前两项相加减几等于第三项)7.积数列特点:1.整体趋势和和数列一样2.前三项规律明显3.变化幅度大(很重要)8.平方立方特点:1.1—19的平方,1—10的立方2.延伸发展3.变化幅度大4.和项数有关系5.多次方9.组合数列特点:间隔组合(项数比较多,最少六项)增减性不一致,{{增减增减增减}}…分段组合(项数比较多,最少六项)中间分段两两分段10.分式特点:通分约分(不是最简式)看变化看组合11.质数特点:间隔做差为质数翻番考(质数的N倍)二、数据计算自然数N次方的尾数变化 1 5 6 尾数不变9 4 奇偶变化 2 3 7 8 四为周期变化数列求和裂项组合等差中项求和差倍原理2b- b=b和150 差是2行程问题{(代入)从A开始代}{(抽象)比较好}1.相遇速度和2.追击速度差S=速度差*时间3.流水顺水加逆水等于两倍船速顺水减逆水等于两倍水速行程问题要画图4.比例问题份数5.整除的情况被3,9整除的特点,和能被3或9整除被8整除的特点,后三位能被8整除21386016,016即16能被8整除。
列方程的题都可以带入或者转化。
6.栽树和方阵不封闭:直线栽树1000米,隔一米在一棵树,一共1001棵树。
距离加一封闭:隔一米在一棵,颗树等于周长。
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7.容斥原理:集合问题(画图)A+B=A∪B+A∩B8.2005003=2003*10013737373737/71717171=3737*10001/7171*10001=3737/7171= 37*101/71*101=37/719.浓度问题10.利润问题三、直言命题(6点)1.种类:所有所有都不有些有些不2.有些:一部分全部一个有些同学及格了!部分或全部或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有些及格≠有些不及格3.真、假a.判定真假和客观事实符合为真b.假否定假,得到真。
4.否定,矛盾,反对。
(负命题)p →并非p并非所有人都及格=有些人不及格=至少一个不及格5.矛盾是什么?永远的一真一假6.a.矛盾关系所有s都是p。
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
有些s是p。
b. 有些及格,有些不及格。
必有一真。
c. 推出关系(难的)7.直接推断或者【代入法】三段论:1.概念之间的关系:a:全同b:全异c:交叉d:包含用集合表示关系四、复言命题及推理:1.负命题p 并非p2.联言命题p且qa.为真:p q 都真b.否定联言命题:否定p且q,非p非q非p且非q 3:选言命题:相容或者不相容4:充分条件:p推出q,则非q可推非p。
逆否命题。
5:必要条件:年满18岁,且是公民,则有选举权。
年满18岁是有选举权的必要条件。
p←q p是q的必要条件6.关联词语:只有p,才q。
如果q,就p。
7.推论:五、事件排序1.扫面题条2.确定主题3.注意顺序:时间顺序事件发展4.结合选项,慎用自排5.注意合理补充,补充最少为首选。
六、资料分析:1.大概估算即可,万万不要细算!!!!七、语言表达:词,语句,病句、歧义句、语意连贯。
同义词辨析,病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杂糅,歧义,不合逻辑,成分缀余。
乱用关联词。
来源-----主要来自重点-----优先缀余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主客倒置搭配第一部------处女作2000余项之多,错了六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
(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
(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搭配不当,应为“从……中”)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
(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
(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