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一节电流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0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1电流教案(新版)教科版
1.电流学点1 认识电流观察如图4-1-1所示的实验,阅读教材P52第1、2、3段。
思考:问题1:实验中,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通过灯丝的__电流__不同。
问题2: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__电荷多少__来表示电流,描述电流的大小。
电流用__I__表示。
问题3: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__安培__,简称__安__,符号为__A__。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__毫安__和__微安__。
学点2 测量电流观察如图4-1-2所示的电流表,阅读教材P53 “直流电流表说明书”。
思考:问题1:实验室用电流表一般有三个接线柱,分别是“-”“0.6”和“3”。
把__“-”__和__“0.6”__连入电路,则量程为0~0.6 A,分度值是__0.02_A__;把__“-”__和__“3”__连入电路,则量程为__0~3_A__,分度值是__0.1_A__。
问题2:测量电流前,应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选择__合适的量程__,使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__量程__。
问题3:当待测电流无法估计时,应选用__大__量程进行试触,试触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小,这时它应选用__小__量程进行测量。
问题4:测量时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__串联__,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__电源的两极上__。
问题5:连接电流表时,必须让电流从“__+__”接线柱流进,从“__-__”接线柱流出,如果电流的方向相反不但无法读数,有时候还会损坏电流表。
学点3 电路中的电流规律(1)观察如图4-1-3所示的实验,分别把电流表接入A、B、C各点,测量电流的大小,换用规格不同的两只小灯泡,重复测量两次,测得的数据见下表。
思考:问题1:L1、L2以及电流表是__串联__接入电路的。
问题2:测量结果说明:__I A=I B=I C__(用I A、I B、I C表示)。
问题3:得出结论:__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__。
(2)观察如图4-1-4所示的实验,分别把电流表接入A、B、C各点,测量电流的大小,测得的数据见下表。
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电磁学》的4.1节《电流的形成与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定义、电流的种类、电流的计算、电流的方向以及电流在导体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的定义,了解电流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2. 掌握电流的方向判定,理解电流在导体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电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算、电流的方向判定。
难点:电流在导体中的作用,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等。
2. 学具:电流表、导线、小灯泡、干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流表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引导学生观察电流的变化,提出问题:电流是什么?如何计算电流?2.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电流的方向判定。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电流的计算步骤。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路中的电流,练习电流的计算,判断电流的方向。
4.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在导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形成与作用2. 内容:电流的定义、计算、方向判定电流的种类电流在导体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电压、电阻,计算电流。
(2)判断题:判断下列电流的方向。
(3)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
(2)判断题答案: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流的概念、计算和方向判定掌握较好,但对电流在导体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电动汽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1.电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电流”,是学生对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的初步接触。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力、热、光、声等物理现象,但对电的了解还较为有限。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电流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了对电流概念的讲授。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电流的定义,即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然后,我讲解了电流的产生原理,如摩擦起电、化学反应等。在此过程中,我注意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电流的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想法,增进了对电流应用的了解。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电流的产生、电流的方向以及电流的测量方法。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实验和探讨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我强调电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习电流的意义。同时,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让学生加深对电流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总结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作业包括解答一些与电流相关的问题,以及观察生活中与电流相关的现象。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电流》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流的概念、形成及单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流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为后续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培养他们诚实守信、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通过介绍电流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意识到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电流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流的定义、形成原理和电流的三个基本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A)以及电流的单位换算,使学生掌握电流的计量方法。
3.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电灯等,强调电流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电流的知识,如电流的定义、形成原理、单位等。
2.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等,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1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形成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的形成、测量方法,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1.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掌握电流的方向规定及其物理意义。
2.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掌握电流单位的换算,理解电流大小与电荷量、电荷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3.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分布。
3.结合问题解决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流知识的掌握,并及时进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4.应用拓展:以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为例,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暖器、电解水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反馈: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课堂小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6.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电流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等,理解电流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新版教学设计(2课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新版教学设计(2课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流的存在,理解电流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移动产生的。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产生。
难点: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电流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演示器、电池、小灯泡、电线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电流实验套件,包括小灯泡、电线、电池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电流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电流的存在,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电流实验,观察电流的产生和变化,理解电流的概念。
3. 互动讨论: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讨论电流的形成过程和电流的测量方法。
5. 实践巩固:孩子们再次进行电流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产生。
难点: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电流的测量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次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孩子们是否掌握了电流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电流实验,进一步探索电流的奥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对电流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期待他们能在探索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产生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电流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很难理解。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新版教学设计(2课时)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新版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电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及电流的测量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的单位,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及电流的测量方法。
难点:电流的概念的理解,电流的单位的记忆,电流的测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灯泡、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里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什么。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电流的测量方法。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4.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场练习电流的计算。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性质,电流的作用。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场练习电流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第一节电流一、电流的概念1. 电流的定义2. 电流的方向二、电流的单位1. 安培(A)2. 毫安(mA)3. 微安(μA)三、电流的测量1. 电流表的使用2. 电流的测量方法七、作业设计1. 电流的计算题:已知电压为12V,电流为2A,求电灯的电阻。
答案:电阻为6Ω。
2. 电流的应用题:一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4V,电流表显示电流为3A,求电路中的电阻。
答案:电阻为8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及电流的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在电流的计算和应用方面还需加强。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单位,了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2.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并能正确读取电流表的示数。
3.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
4.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知道电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调查电流在家庭电器中的应用,了解不同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电流大小,并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举例说明电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磁炉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电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你认为如何合理使用电能,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讲授新知
1.电流的概念:讲解电流的定义,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A),并强调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流的方向:介绍电流的方向规定,让学生了解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电流的测量:讲解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读取电流表的示数。
4.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
-设想一: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手机充电时的电流,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何关系。
-设想二:在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电流的直观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设想一:利用电流表进行电流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的存在,加深对电流概念的理解。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1电流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1电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电流的方向以及电流的测量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和方向。
2. 培养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和方向。
难点:电流的测量和电流方向的确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学具:电流表、导线、开关、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灭,引出电流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和方向。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电流的测量方法,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安培)电流的方向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流的概念和单位。
答案: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2. 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答案:将电流表与电路串联,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根据电流表的读数,可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可以布置一些课后实验,让学生在家里进行,进一步加深对电流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的方向。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的测量方法1. 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仪表,在使用时,应将其与电路串联。
电流表的正接线柱应接在电路的正极,负接线柱应接在电路的负极。
电流应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电流表指针将反转。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优秀教学案例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流现象,如闪电、电解水等,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贴近生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实验观察: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电流形成原因的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1节“电流”,是在学习了电压、电阻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形成以及电流的单位等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关于电流形成过程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讨电流的形成原因。同时,以生活实例引入电流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电流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电流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
4.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收获。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电流有什么了解?”、“电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3.简要回顾电压、电阻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电流做好铺垫。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1.电流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1. 电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电流》。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以及电流的测量工具。
具体内容包括:1.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单位:安培(A),1A=1C/s。
3. 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使用电流表时应串联在电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电流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电流的概念的理解,电流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引发学生对电流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电流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测量原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电流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流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安培(A)电流的换算关系:1A=1C/s电流表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一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通过一个电阻为3Ω的电阻和一个电阻为4Ω的电阻。
答案:通过欧姆定律,I=U/(R1+R2)=6V/(3Ω+4Ω)=1.2A。
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灯泡和一个电流表。
已知电源电压为6V,灯泡的电阻为8Ω。
答案: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灯泡中的电流,I=U/R=6V/8Ω=0.75A。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一节电流教案(新版)教科版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物理上册教科书,提前指导学生预习第4章第1节电流相关知识。
2.辅助材料:准备电流定义、电流单位、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图片、图表以及电流实验操作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3.实验器材:准备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数量充足,性能完好,安全可靠。
4.实验探究(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电流测量实验,观察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5.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流的定义、计算方法、欧姆定律等核心知识,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6.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与电流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电流的定义及其单位安培(A)的理解;
-电流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实际应用。
通过实例讲解和图示,使学生深刻理解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2.教学难点:
-电流方向的理解,特别是电子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课后作业
课程名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一节《电流》
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3)班
授课时间:第4周星期二上午第2节
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电路分析中,提升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电流的形成与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5.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教案新版教科版
《电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与水流大小的类比了解电流大小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了解常见电流值。
(3)认识电流表,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值。
(4)通过对电流表使用说明书的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用类比法学习电流的概念。
(2)通过测量小灯泡灯丝中电流值,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安培,树立勤奋学习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2)在实验中体会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3)学会团队协作,养成科学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 难点:(1)电流表的读数。
(2)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三、教学器材:教师示教板两套,电源(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开关、电流表、导线。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回顾1、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中规定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下面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是按怎样的顺序流动的?(教师讲解金属导线中电流的形成情况:金属导体中是许许多多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用一节干电池作电源,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
开关断开,提问:此时电路中有电流吗?(没有);开关闭合,提问:此时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有),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电路中有电流的?(小灯泡发光)教师讲解:有电流通过时,小灯泡不仅发光,用手触摸小灯泡还很热,小灯泡是先发热才发光。
为什么小灯泡会发热呢?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我们能判断电流的存在。
演示实验2:用两节干电池作电源,使小灯泡发光。
提问:前后两次小灯泡中的电流哪次更大些?(第二次)你是通过什么现象判断的?(第二次小灯泡更亮一些)说明我们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还能判断电流的大小。
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描述电流的大小呢?”引入新课。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1. 电流 教学设计
第一节电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符号是I。
知道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2.知道电源外部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会进行安培、毫安、微安之间的单位换算。
4.了解一些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值。
5.知道电流表的作用、符号,能够辨认表盘量程和最小值的分度值。
6.能够独立操作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7.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的和。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利用类比方法建立电流概念。
2.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在实验是学会使用电流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流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教具:3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若干、演示电流表和学生电流表。
教学过程1.电流(l)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
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2)电流的方向: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
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介绍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流的符号、单位及换算:电流的物理量符号I,电流国际单位安培,符号为A。
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单位的换算:1A=103mA 1mA=103μA2.电流测量测量电流有专门仪表——电流表(出示几种电流表:教学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电流表(1)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1电流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1 电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电流”。
本节主要介绍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电路的三种状态以及形成电流的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定义、电流的单位(安培)、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形成电流的条件(电压和自由电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单位,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以及形成电流的条件。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电路的三种状态以及形成电流的条件。
难点:电流的形成原理,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源、灯泡、导线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电路是如何工作的?电流是如何流动的?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安培),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以及形成电流的条件(电压和自由电荷)。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如何偏转,解释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与电流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流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电流知识的掌握情况。
6. 板书设计:板书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电路的三种状态以及形成电流的条件。
7. 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流的概念及其单位。
2. 解释电路的三种状态,并说明形成电流的条件。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讲解、实验演示、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理解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辅导。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1.电流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4.1. 电流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验,了解电流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电流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电流的概念,理解电流的产生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电流的产生条件,电流的测量方法。
2.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产生条件。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色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流的效应,引发他们对电流的好奇心。
2. 探究电流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定义。
3. 探究电流的产生条件:让学生分组实验,尝试不同组合的电池、导线、灯泡和开关,找出电流产生的条件。
5.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灯泡发光。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产生条件。
2. 难点:电流的测量方法,电流的产生条件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电器设备,尝试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流的概念和产生条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产生条件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
电流的测量方法是一个 practical challenge for students,他们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如何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教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一节 电流》教案
《第一节电流》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2.通过阅读及观察实物,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小灯泡的电流。
3.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4.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5.通过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探究过程的交流和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难点电流表的读数;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电流及其测量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电流及其测量》。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认识电流自主阅读教材P5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取一个小灯泡用导线跟一节电池连通,再把这个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电池连通。
观察两次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有何不同?说明通过哪个灯泡的电流较大?答:图(b)中的灯泡发光时较亮,通过图(b)中灯泡中的电流较大。
2.电流的大小用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来表示。
3.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常用比较小的电流单位是mA和μA。
1A=103mA 1mA=103μA(二)测量电流自主阅读教材P5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4.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测量,它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5.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其中,常见的电流表有3个接线柱,2个量程。
(1)当用“-”和“0.6”两个接线柱时,其量程为“0~0.6A”,每一小格表示0.02A;(2)当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其量程为“0~3A”,每一小格表示0.1A。
6.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先用0~3A量程试触;(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L2(选填“L1”或“L2”)的电流。
合上开关后,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该灯的电流是0.46A。
方法归纳:“口诀法”记电流表的使用特点:“三要、二不、两看清”,即一要校零,二要串联,三要“+”进“-”出;一不允许电流超过其量程,二不允许不经用电器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一要看清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节电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2.通过阅读及观察实物,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小灯泡的电流。
3.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4.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5.通过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探究过程的交流和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难点
电流表的读数;正确连接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电流及其测量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电流及其测量》。
(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认识电流
自主阅读教材P5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取一个小灯泡用导线跟一节电池连通,再把这个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电池连通。
观
察两次小灯泡的发光亮度有何不同?说明通过哪个灯泡的电流较大?
答:图(b)中的灯泡发光时较亮,通过图(b)中灯泡中的电流较大。
2.电流的大小用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来表示。
3.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常用比较小的电流单位是mA和μA。
1A=103mA 1mA=103μA
(二)测量电流
自主阅读教材P5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测量,它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5.观察电流表的结构
其中,常见的电流表有3个接线柱,2个量程。
(1)当用“-”和“0.6”两个接线柱时,其量程为“0~0.6A”,每一小格表示0.02A;
(2)当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其量程为“0~3A”,每一小格表示0.1A。
6.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先用0~3A量程试触;
(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L2(选填“L1”或“L2”)的电流。
合上开关后,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该灯的电流是0.46A。
方法归纳:
“口诀法”记电流表的使用特点:“三要、二不、两看清”,即一要校零,二要串
联,三要“+”进“-”出;一不允许电流超过其量程,二不允许不经用电器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一要看清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三、合作探究
1.对学
分享独学1~6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问题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甲测量的是通过L1和L2(选填“L1”“L2”或“L1和L2”)的电流,电流表乙测量的是通过L2(选填“L1”“L2”或“L1和L2”)的电流;L1和L2两灯是并联(选填“串联”或“并联”)关系。
五、板书设计
第1课时电流及其测量
1.认识电流
2.测量电流
六、教后反思
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自主阅读教材P5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猜想:靠近电源正极的电流I C和靠近电源负极的电流I A的大小关系,I C=I A。
实验1:测量如图A、C两处电流值,记录数据I A,I C,发现I A=I C。
实验2:换用不同规格的两个灯泡,重复上述实验,I′C=I′A。
大量实验表明: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公式:I A=I B=I C。
(一)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自主阅读教材P55~5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借助水流,根据下图猜想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3.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1)取两节干电池、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一个开关、若干导线,按照右边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把电流表接在A点处,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A。
(3)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处和C处,分别测出两处的电流为I B、I C。
分析比较I A、I B、I C三者大小,发现:I A=I B+I C;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三、合作探究
1.对学
分享独学1~3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四、交流展示
方案一完成知识板块一的实验探究活动
方案二完成知识板块二的实验探究活动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