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2.学习者分析
对人体的血液系统有个概念性的认识
3.பைடு நூலகம்习目标确定
1.能说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2.血管的三种类型3.心脏结构,心率、心输出量4.体循环、肺循环、血压5.能够识别三种血细胞;理解输血和血型的关系。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2、血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3、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4、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的变化。
学的活动3
看图认识心脏的结构
活动意图说明
参考挂图和动画演示了解心脏的结构
6.板书设计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能说出心脏、血管、血液的相应结构,明确人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内涵;
归纳血液循环的规律及特点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画出心脏的结构图,并注明进出心脏的血管和血液的名称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人的生命活动要想能够正常进行,就必须不断地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而吸收的这些营养物质又必须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产生的废物也要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这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有感性的认识入手,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讲授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知识要求:
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学生活动2
学生看图逐渐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机制。

2. 掌握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了解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 理解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机制和调节。

2. 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的细节和相关器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模型或图表展示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

3.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模型或图表,引起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人体内的血液是如何运输氧气和养分的吗?”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或板书,讲解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强调氧气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过程。

Step 3:实验设计(1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例如,观察显微镜下的血液样本或淋巴组织样本,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预测。

Step 4:实验操作与观察(2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教师可以逐个指导每个小组进行实验,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预测的关系,以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Step 6:知识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教材或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设计一个更复杂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的机制。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2、投影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并指导学生解读,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3、投影血液各成分正常值,对异常值作简要说明
学生:1、回顾验血过程。
2、认真阅读、理解化验单中的RBC、WBC、Hb、PLT各表示的意思,并关注以上各项的测定值。
3、评价血常规化验单,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活动意义:结合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课本中的资料,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本章共包括四节内容,它们依次是《物质运输的载体》、《物质运输的器官》、《物质运输的途径》和《关注心血管健康》。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两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关于心血管健康的学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专题问题设计
1.河流是在河道与湖泊里流动,人的血液在人体内又是如何流动的呢?
2.血液能在人体内流动,那么她的动力又是谁提供的呢?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显微投影
常规资源:动物心脏、血管、解剖刀、注射器等
教学支撑环境:生物实验室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体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健康地生活。
4、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认同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应课标
1.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概述血液循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吸入的氧气是如何被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的?
2.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又是如何被运输到身体外的呢?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题单元设计 2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题单元设计 2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血细胞种类、形态等视频常规资源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水绵肾蕨、葫芦藓等教学支撑环生物实验室境其他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

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

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1.引入:建议学生课下收集血常规化验单,试着进行初步解读,引入新课。

2.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把教材上的资料分析改为实验演示)更直观,提示加了抗凝剂。

3.分组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4.自学课文填写如下图表,可以有一学生在黑板上填写,然后点拨矫正。

5.讨论:(1)血红蛋白及其特点,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2)贫血有哪两种情况?症状及治疗?(3)发炎是怎么回事?(4)血小板如何止血?(5)受伤后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及时输血又能挽救生命,为什么在输血之前必须先鉴定血型?结合课文小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点拨时可以结合多媒体图片或动态画面。

6.引入:汇报自己的血型,设疑:输血为什么要验血型引入。

7.血型发现:设计导学案或在屏幕上打出来,自学填写发现时间、发现人和血型种类。

8.同型输血。

引导学生分析填出输血关系表,这里不好理解可以教师讲解。

也可以进行模拟血型鉴定实验。

9.血量和输血。

自学填空,人体血量、超过1200-1500毫升什么症状,超过800-1000毫升什么症状,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为什么不影响健康。

10.无偿献血。

建议各人谈体会。

11.拓展训练:什么情况下输全血、血浆、血细胞。

12.课下作业:预习血流的管道——血管,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的关系,写出调查报告,了解心血管疾病。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3. 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重点: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方式;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2. 图片或动画展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3.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一下,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各个部位的?2. 引发学生兴趣:展示一张图片或动画,描述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2. 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3. 解释氧气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包括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血管的分布和运输。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例如,氧气的运输从呼吸道到细胞,营养物质的运输从消化系统到细胞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影响运输过程的因素。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与人体内物质运输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模拟过程。

2. 带领学生参观医学院、生物实验室等相关机构,了解更多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实际应用和研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并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血细胞的作用。
5.掌握营养物质、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物观察、模型制作、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组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c.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有趣的生物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5.拓展阅读作业:推荐同学们阅读《血液循环的故事》等相关科普书籍,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研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简答题和小组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导入,如运动后的心跳、受伤时的止血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课讲解:结合课本内容,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血液循环系统。
3.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如制作心脏模型、观察小鱼尾鳍血管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分享、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家庭实验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家庭成员在安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分析心跳次数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此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提交一份小组报告:
a.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b.如何保护血液循环系统,预防相关疾病;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设计相关的习题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管》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管》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1]

《人体内物资的运输──血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初中生物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的次要任务是培养先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根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领域构建先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留意了三个领域的平衡和谐和。

加强对先生理论能力、探求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先生负担。

一切教学要有益于先生的自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有益于推进本质教育,有益于构建和谐校园师生关系为准绳。

根据我所教的班级先生特点进行预先分析,确定教学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经过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实行,使教学活动的程序得到有序的安排,并达到进步先生获得知识、技能和爱好学习生物学的兴味。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本章首先介绍了血管,然后再讲心脏与血液和人体的血液循环。

这样先生能从学习中了解到本章内容与消费、生活毫不相关,更有益于初二年级先生全面了解血液、心脏及血液循环零碎。

因而,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就非常的重要,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本章内容的基础,血管这一节内容,重在观察与实验,知识本身富有内容但也容易操作,先生的学习生物兴味,会在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与老师的讲授中不断上升。

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2.学情分析八年级先生,之前学习过自然学科和一年的生物课,已具备了必然基础知识,课堂上学习了生物学探求的普通方法,初步具备了必然的思想、观察和分析成绩的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能与老师积极合作。

先生对学习生物的热情较高,恪守纪律和尊重老师,爱好提出成绩并富于想象,反应快捷,动手动脑能力较强。

先生对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必须不断的获得物资和能量有必然的认识和了解;对血液循环的作用,大致过程和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概念也有必然的认识和生活体验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脉搏及“切脉”。

(2)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血液在这三种血管的流动特点。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教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教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知识与技能: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3.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

难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的教学。

多媒体课件、血液化验单、血液知识录像。

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人体吸收的营养和吸人的氧气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细胞中去的呢?生:通过血液的运输。

师:很好。

今天我们进入第四章的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二、新课教学播放录像。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1)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2)血液中各成分的形态、特点、作用?(3)你所了解的信息可以回答前面提问中的哪些问题?(4)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总结。

问题一:血液由哪几部分组成?展示:血液分层示意图,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大约各占50%,其中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师:为什么会分层呢?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重的会沉淀,轻的在上层。

问题二:各成分的形态、特点、作用?我们先来看血浆。

展示血浆。

师:血浆成分如何?生:由大约90%的水,7%的血浆蛋白,3%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组成。

师:性状呢?生: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师:血浆的作用?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展示红细胞。

师:红细胞形态如何?生:两面凹的圆饼状。

师:特点呢?生:数量多,成熟后无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

师:红细胞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含有铁,所以缺铁会贫血。

化学里面会学到,不同的金属元素有不同的颜色,铁是红色的。

而深海中有一种鳖血液是蓝色,是因为血液里含有铜。

(课外知识展示生物血液的奇妙)红细胞的作用呢?生: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 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与生命活动的干系。

二、导学内容1.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2. 血液循环系统3. 淋巴系统4. 呼吸系统三、导学重点1. 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 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与生命活动的干系。

四、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对我们的生命活动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第二步:进修1.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指将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物质在人体内部进行输送和交换的过程。

它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来完成。

2. 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输送到肾脏和肝脏进行排泄。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血管则将血液输送到全身遍地。

3.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逢迎等组成的系统,主要功能是将组织间的液体和废物排出体外。

淋巴管通过收缩运动将淋巴液输送到淋逢迎,再经过淋巴管排出体外。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通过肺部的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二氧化碳则从组织和器官中排出,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第三步:总结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和呼吸系统协同工作,确保人体遍地的组织和器官能够得到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五、教室练习1. 请简要描述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观点和重要性。

2.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哪些系统来完成?3. 请说明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六、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机制和调节。

2. 思考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与生命活动的干系,写一篇小结。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作业设计方案》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作业设计方案》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方式,掌握血液和淋巴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血液和淋巴的运输过程,分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机制,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和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血液循环的过程3. 淋巴的组成和功能4. 淋巴循环的过程5. 实验方法和技巧:观察血液和淋巴的显微结构,模拟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实验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血液和淋巴的组成和功能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学生需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2. 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理解这些过程。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血液和淋巴的组成和功能,生动形象地呈现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2. 实验教学:设计简单的血液和淋巴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血液和淋巴的结构和运输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感受,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血液和淋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血液和淋巴的组成和功能,讲解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血液和淋巴的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血液和淋巴的结构和运输过程。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血液和淋巴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六、作业安置:1. 完成教室笔记: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做好教室笔记,加深对血液和淋巴的理解。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以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为主题,以人体的循环系统为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了解血液的运输作用和重要性,掌握与循环系统相关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初中生物(七年级下)教学,建议使用《精品资源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血液的运输作用和重要性。

(2)掌握相关的概念,如心脏、血管、血液等。

(3)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和解释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包括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保护和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2)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对学生较为抽象的生理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描述。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例如:“你们觉得自己为什么会感到疲劳?”“运动前和运动后,你们的呼吸和心跳有什么变化?”等。

2.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多媒体和图示等方式,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

并解释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

3.血液的运输作用(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血液的运输作用。

例如,血液运输氧气和养分到各个组织细胞,清除代谢产物等。

同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用对人体的重要性。

4.活动设计(30分钟)(1)观察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显微镜、载玻片和鲜血涂片,引导学生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理解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点。

(2)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回答以下问题: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血液中红细胞的作用是什么?血液中白细胞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加深对血液的理解。

《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新部编本2

《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一)血液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二、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四、教学准备:课件辅助教学,显微镜,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

五、新课第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们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吗?每一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2、板书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学习新知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你们想知道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血液的组成。

2、资料分析(1)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

(2)学生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认识。

(3)观察书上血液分层的现象: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阅读血液常规化验单: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4)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分为三层。

doc文档七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范文

doc文档七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范文

doc文档七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人教版5篇范文第一篇:doc文档七年级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人教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复习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懂得一些病理知识和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道德修养。

教材分别以血液、血管、心脏,来阐述人体内的物质是怎样运输的。

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着血液。

血管和心脏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但他们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能力,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等的观念是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在学习血液循环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充分发挥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用温暖和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血液循环知识,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助力。
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直观感知能力,加深对血液循环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2.利用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过程,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设计动手操作环节,如制作血液循环模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血液循环知识。
4.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循环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通过对血液循环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创新。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血液循环知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液循环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地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

2. 准备血液循环系统的模型或图解。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物质是如何运输的,引出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2. 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讲解心脏、血管、血液三者的关系,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3. 讲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讲解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和作用。

4. 讲解血液循环的意义:讲解血液循环对人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血液循环系统的图解,加深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心脏跳动的过程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心脏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心脏跳动的过程,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瓣膜作用,心脏跳动的协调机制。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心脏病的危害。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地展示心脏的结构和跳动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九、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PPT。

2. 准备心脏模型或图解。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3 节)教学设计教学突破教学中让学生事前看书,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画龙点睛,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加以突破,讲解相关的典型习题,来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达到复习的效果。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引导学生课前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复习课打好基础。

2.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准备好相关的习题。

五,学生准备:在上课前做好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复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等相关知识,这一节课我们回过头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借助复习学案个人回顾知识点复习学案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3 节)复习目标:1.通过观察血涂片,能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特点2.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3.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能区分三种血管,并能描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重点难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会区别三种血细胞以及三种血管。

3 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能灵活地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功能【知识梳理】(自主梳理后小组内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讲解,可以借助模型,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一.血液、、等血浆功能:运载,运输营养物质和血 液 的组成血 细胞2.血液只所以呈红色,是因为 的缘故,它的特性是3 . 贫血有两种形式: 分别是 和都低于正常值, 你采取缓解贫血的措施是 。

4.输血应输入 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时,也可输入 的异型血,但也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以防凝集。

二.血管(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三.心脏: 部 侧左右 相同1.房室瓣:位于 和 之间 保证血液按 的方向瓣膜流动:即动脉瓣:位于 和 之 向 ; 从 流 向 功能:输送血液的 :左右两个“泵”同时 工作的2.→四.习题巩固1.⑴在量筒血液中加入后,出现了现象。

《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2

《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2

《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一)血液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二、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四、教学准备:课件辅助教学,显微镜,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

五、新课第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们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也许同学们感觉不到,在你的身体里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来自肺部的氧气,迅速运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这些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的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血液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血液是那么熟悉,因为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流血和验血,经常从报纸、电视等渠道获得许多有关血液方面的信息。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血液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吗?每一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2、板书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学习新知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你们想知道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血液的组成。

2、资料分析(1)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

(2)学生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认识。

(3)观察书上血液分层的现象: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几层?阅读血液常规化验单: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4)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分为三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8.拓展应用:从手背静脉注入的药物,如何到达脚步的病灶的?先后经历了哪些结构?
【活动二】测量血压和脉搏。
问题引领:血压和脉搏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你知道在哪个位置测量么?
1.学生阅读资料,了解血压的概念和正常范围。
2.教师点拨测量血压和脉搏的具体位置,介绍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3.学生活动:两人一组,互相测量不同状态下血压和脉搏,并用记录结果。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新鲜血液和人血涂片,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
2、识别各种血细胞,并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3、说出ABO血型系统的四种血型,认同同型输血原则及我国的无偿献血。
4、比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描述出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5、通过观察人心脏模型,描述人心脏的结构特征。
6、独立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操作。
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生物圈中的人”这个一级主题下的内容。在这个一级主题下,前面已经学习了营养物质的获得、气体的交换,那么人体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如何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细胞的,这自然而然引出了本单元的内容。另外,后面章节中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又怎样排出体外的,激素是如何运输到相关细胞发挥作用的,也都与本单元内容密切相关。所以本单元内容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以及后面的内分泌系统都密切联系起来。起到枢带的作用。
(2)再观察并识记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的位置和名称。
(3)打开心脏,观察内部。心脏的四个腔室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哪个腔室的壁最厚,为什么?
(4)为什么血液按照静脉→心房→心室→动脉的路线流动而不会倒流?你找到发挥这个作用的结构了么?说出它的具体位置。

教学设计1: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学设计1: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知道输血原则、献血的意义和四种血型系统分类。

3.描述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

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验化验单。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兔的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重点和难点:(1)、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2)、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一.创设情景师:你知道一个人体内一共有多少血吗?一碗?一盆?一桶?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有没有其他颜色的血液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血液。

二.引入新课师:首先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血液的常识。

生:畅所欲言(比如:红色;在血管中流动;皮肤划破流血后,伤口较小时,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三.新课师:血液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正常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kg,大约血量为或4500ml。

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人的生命就会遭到威胁,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大家已知的知识,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血液及其功能。

师: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2.各呈现什么颜色?是什么?大致比例是多少?生:一共分为3层。

上层:淡黄色,血浆,占50%;中层:薄的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色,红细胞。

(板书)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师:血浆的成分中90%以上为水,其次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成液体。

你知道它有什么功能吗?生: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师:血液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血细胞。

观察实验:“人血涂片”师:你能分辨出哪些是红细胞?哪些是白细胞?哪些是血小板吗?生:学生观察,并找出几种血细胞。

(有的找对,有的找错,并由其他学生更正)观察红细胞图片师:请仔细观察一下,红细胞都是成什么形状的?生:像一个两面凹的圆饼。

师:为什么红细胞都是红色的呢?生:红细胞内含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使呈红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利用动画和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外形,区别心脏的前后、左右,房间沟、室间沟及心脏的四个腔。

.按照一定的问题层次,指导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好的猪心。

问题如下:
()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原因何在?
()心脏内部有几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
()围成这四个腔的心壁厚薄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是否有一些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可能有什么作用?出示心脏结构图片,利用课件,辅助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描述心脏的位置,大小。

.观察,思考,回答,认识心脏的外形、区分心脏的前后、左右,房间沟、室间沟及心脏的四个腔。

.观察实物,认识心脏的外形。

小组观察、讨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意义:对应动画,以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起示范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态度
.使学生形成“提出问题─观察─释疑,再提出问题──再观察──再释疑。

”的习惯。

评价要点.认识心脏的结构,并能区分心脏的各部位
.血管的分类及特征
.静脉瓣、动脉瓣和房室瓣的作用
了解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的流动方向,为血液循环做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