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内容
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60976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0.png)
2023年最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大全实验一: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 认识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清水2. 玻璃棒3. 色素4. 冰块5.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取适量清水于烧杯中,观察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2. 向水中滴入一滴色素,观察色素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3. 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水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
4. 放入冰块,观察水温的变化和水冰的互动现象。
5.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并观察温度变化。
实验二:力的作用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1. 弹簧测力计2.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书本等)3. 细线4. 桌子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桌子上,调零刻度。
2. 用细线将不同重量的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3. 观察并记录不同重量物体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4. 让学生尝试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三:声音的产生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认识声音的特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尺子2. 桌子3. 气球4. 胶带实验步骤1. 将尺子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2. 拨动尺子,观察并听尺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在尺子振动时,用气球覆盖尺子的一端,观察声音的变化。
4. 尝试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实验四: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透明塑料尺3. 白色墙壁4. 黑色纸张。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2629130e14791711cc791756.png)
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实验一实验名称:哪杯水热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手来触摸一下,估测并说出哪杯水热。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1号烧杯水中,观察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4.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2号烧杯水中,观察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实验结论:实验测得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
实验二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水温计、铁架台、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三实验名称:哪杯水多实验器材: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量筒、水。
实验步骤:1.在光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倒入水。
2.估测哪杯水多3.正确使用量筒分别测出广口瓶、锥形瓶、玻璃杯中的水的体积。
4.比较三杯水的多少。
实验结论:广口瓶()ml、锥形瓶()ml、玻璃杯()ml实验四实验名称: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实验器材:各种形态的不倒翁实验步骤:1.玩不倒翁,观察不倒翁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拆开不倒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论:上轻下重,底面半球形是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实验五实验名称:认识水实验器材:水、烧杯、筷子、牛奶、橡皮、木块、各种饮料、不同形状的空饮料瓶或杯子等。
实验步骤:1.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水、牛奶、饮料等。
2.观察水、牛奶、饮料等,进行颜色、透明度的比较。
3.用鼻子闻和用筷子尝水、牛奶、饮料等进行嗅觉和味觉的比较。
4.把水、牛奶、饮料等倒入不同形状的饮料瓶或杯子中,观察比较水、牛奶、饮料等在倾倒时的状态,并与木块、橡皮的形态作比较。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bc3f939d83d049649b665843.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更新)“吹蜡烛”实验(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木块用力吹蜡烛,不能把蜡烛吹灭。
3、隔着瓶子用力吹蜡烛,蜡烛被吹灭。
4、把蜡烛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不能被吹灭。
5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很容易被吹灭。
【实验结论】对着木块、漏斗小口吹蜡烛,蜡烛不容易吹灭;对着瓶子、漏斗的宽口吹蜡烛,蜡烛很容易被吹灭。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防止烧伤。
【整理器材】废物入桶,仪器整理归位。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细线、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用细线拴牢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
4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注意事项】1、温度计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2、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
3、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4、注意不要被热水烫伤。
【整理器材】废水人桶,整理好其他仪器。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第11课,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水有浮力。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烧杯、水。
【实验步骤】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把烧杯装上多半杯水,手提钩码放入水中。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麽发现?【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青岛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60624a1eff9aef8941e06dd.png)
科学三年级上册一、第三课《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吹蜡烛实验器材: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实验过程:1. 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 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同隔着小瓶吹蜡烛)3. 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实验解析:1. 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 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
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实验结论:宽口吹蜡烛不容易吹灭。
小口容易吹灭。
2、第六课《哪杯水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9页)。
3、第七课《水温的变化》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细线、秒表、热水。
实验过程: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倒入约80摄氏度的半烧杯热水,并调节烧杯和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热水中,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读出最高温度,并以此时作为计时开始,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4、第十一课《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和尺子(测力计),水槽。
实验过程:1、把钩码放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皮筋的长度。
(或直接使用测力计)2、放入水中测量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的皮筋的长度。
实验现象:放入水时皮筋变短。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仍然受到水的浮力。
5、第十三课《水面的秘密》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让一枚硬币飘浮在水面上(可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替代)实验器材:硬币,小叉(小匙),水槽。
实验过程:用小叉(或小匙)托住硬币轻轻放在水面。
实验现象:硬币浮在水面。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5个
![三年级科学实验操作5个](https://img.taocdn.com/s3/m/7c45045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9.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一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一、实验名称: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三、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质量相同的食盐两份、搅拌棒等四、方法步骤:1.向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取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同时倒入两杯水中。
3.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另一个烧杯始终不搅拌。
4.观察并记录。
5.实验结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搅拌有关。
搅拌能加快溶解。
五、整理器材探究溶解快慢与搅拌的关系记录单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实验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二、实验目的: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能否变化三、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注射器、水等四、实验步骤:1.用两只注射器,分别吸入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并记录。
3.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活塞,观察并记录。
4.完成实验记录单。
5.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可以反生变化。
五、整理器材空气能否被压缩实验单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三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一、实验名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是怎样运动的三、实验器材:木板、木块(或铁架台)、小六棱柱(可用六棱柱铅笔代替)、立方体木块、小球等四、实验步骤:1.搭建合适的斜面。
2.先预测,然后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做两次。
3.先预测,然后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同一位置,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做两次。
4.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小球的运动状态。
5.完成实验记录单。
6.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
五、整理器材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四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一、实验名称: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影子的变化与物体摆放的关系三、实验器材:手电筒、木圆柱等四、实验步骤:1.将木圆柱放在桌子上。
三 年 级 科 学 上 册 实 验 操作步骤
![三 年 级 科 学 上 册 实 验 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bfdd7321aaea998fcc220e01.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本册教材共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有16个,这16个实验均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实验目的: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实验步骤: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6eba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9.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科学问题。
2. 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乐于探究未知。
2. 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遵守实验规则,保护实验器材。
第二课时:物质的变化1. 实验步骤: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进行物质的变化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物质的变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加热、切割等操作。
第三课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 实验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2.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正确性、实验器材的使用情况等。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3. 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试剂等。
三上科学实验操作
![三上科学实验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0a24d959852458fb760b5602.png)
水、糖水、白醋、牛奶、不同形状的杯子
操作步骤
操作要领解析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眼睛看—找出牛奶,牛奶是乳白色的
用鼻子闻—找出白醋,白醋是酸的
用舌头尝——找出糖水,糖水是甜的
剩下的那杯就是水
2、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杯子里,发现水倒进什么形状的杯子,就变成什么形状了。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且会流动。
3、实验说明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透明的、会流动的液体。
6、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
大烧杯、小烧杯、砝码、橡皮泥、水
操作步骤
操作要领解析
1、在小烧杯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把它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记住大烧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发现水位上升了50毫升。
5、说明水有浮力,水的浮力等于同体积水的重量。
砝码事前用线拴好,轻轻放在小烧杯中。
1、纸鹦鹉
实验器材
纸鹦鹉、回形针
操作步骤
操作要领解析
1、回形针别在哪里,纸鹦鹉会站起来呢?发现把
回形针别在尾部,纸鹦鹉会站得稳。
2、物体的重心越低、越接近支持面,则稳定性越好。纸鹦鹉尾部别着回形针起到了降低重心的作用,所以它就能稳稳地站在指尖上了。
注意纸鹦鹉的脚不要卡在手指上,而是悬在手指上。
2、水的性质
注意提醒学生不了解的液体千万不要去闻和尝。
3、水的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
杯子、带颜色的水、纸巾
操作步骤
操作要领解析
1、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发现靠近纸巾的下部没有进水的地方也湿了。
2、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075cc1679563c1ec5da71ef.png)
2、将实验材料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
实验二:把中间夹有木条、纸片的两个玻璃片捆紧,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1、水能沿着布条、木条、空心玻璃管、纸片等材料上升;水不能沿着实心玻璃管、玻璃片、铁丝等材料上升。
2、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一:气球、塑料袋、饮料瓶中有空气,用纸或扇子一扇,感觉空气就在脸旁。
实验二:
1、纸团没有湿。
2、杯子里有气泡冒出,纸团湿了。
实验结论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名称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
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
2、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
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能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实验二:用手反复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体会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三:沉下去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它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
实验一: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有气球、泡沫塑料。沉下去的物体有:铁钉、木块、橡皮泥、钩码。
实验名称:
认识水
实验材料:
水、杯子、玻璃棒、牛奶、橡皮、木块、果汁、醋、
白酒等。
实验方案:
1、观察水、牛奶、果汁进行颜色、透明度的比较。
2、闻和尝水、果汁、白酒、醋进行嗅觉和味觉的比较。
3、比较水、牛奶在倾倒时的状态,并与木块、橡皮的状态作比较。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9973528284ac850ad0242dc.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指南实验一、吹纸片一、实验题目:吹纸片二、实验要求:吹纸片三、实验器材:2张纸片四、操作步骤:向2张纸片中间吹气。
实验二、吹乒乓球一、实验题目:吹乒乓球二、实验要求:吹乒乓球三、实验器材:漏斗、乒乓球四、操作步骤:1、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在下面放个盆,避免球到处乱跳;吹气要均匀,快速,连续,可以多试几次,了解这种现象与空气流动有关。
实验三、吹小塑料球一、实验题目:吹小塑料球二、实验要求:吹小塑料球三、实验器材:吸管、剪刀、小塑料球(塑料子弹)四、操作步骤:吸管10cm,将一头剪开3个叉,折开,顶上一个小塑料球,从下向上吹气。
实验四、记下现在的我一、实验题目:记下现在的我二、实验要求:记下现在的我三、实验器材:纸、笔、卷尺(纸尺)、秒表、体重计四、操作步骤:1、借用测量工具进行观察。
2、能描述现在的自己,并简单记录,能合作完成活动。
3、观察我们的身体分为几大部分,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测量并记录身高、腰围、臂长、体重等,测1分钟心跳,并记录结果。
(可记在书中图上)实验五、仔细观察找特征一、实验题目:仔细观察找特征二、实验要求:仔细观察找特征三、实验器材:镜子、放大镜等四、操作步骤:1、使用工具观察、寻找特征。
2、能借助工具观察肉眼不能准确看出的特征;能指出有些特征会改变,有些不会;能描述自己的特征。
3、2人或4人1组,用镜子、放大镜仔细观察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特征。
实验六、留指纹一、实验题目:留指纹二、实验要求:留指纹三、实验器材:印泥四、操作步骤:1、手指轻按印泥,再往纸上一按。
2、能观察出不同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七、观察蚯蚓一、实验题目:观察蚯蚓二、实验要求:观察蚯蚓三、实验器材:蚯蚓、直尺、绳子、放大镜等四、操作步骤:1、目测估计蚯蚓长度、重量;2、与同学合作测量蚯蚓的长度,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细微结构,描述蚯蚓的动物方式等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的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64f4e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4.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的实验科学实验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观察和探究事物的规律,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科学课上的一些有趣的实验。
1. 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空气对物体的压力。
首先,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个纸片。
将纸片紧紧地盖在塑料瓶的开口上,并用手压实。
然后,用手提起瓶子,学生会发现纸片被吸附在瓶口上,而不会掉下来。
这是因为空气压力使得纸片紧贴在瓶口上,阻止了空气进入瓶子。
2. 浮力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力。
首先,取一个塑料容器,将容器装满水。
然后,学生可以逐一将不同形状和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橡皮泥球、小木块、金属铁圈等,放入水中观察。
学生会发现,有些物体会浮起来,有些则沉没在水中。
通过观察现象,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浮起来。
3. 声音传播速度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首先,准备两个杯子,并在杯子的底部放入一些稻米或玉米粒。
随后,让学生分别将杯子放在耳朵两侧,并用手轻轻敲击另一个杯子的底部。
学生会观察到,敲击声音几乎同时通过两个杯子传到耳朵。
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于空气,而稻米和玉米粒能够传导声音。
4.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首先,将一片绿色的植物叶子放在纯净水中,然后将整个杯子放置在阳光下照射。
学生会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的氧泡不断产生并上升。
这是因为植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如何产生氧气的。
5. 灯泡电路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流的传导和灯泡的发光原理。
首先,准备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一根导线。
学生需要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灯泡的一端,然后再将灯泡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3、4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3、4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e40c27c1a6c30c2259019ed7.png)
五、 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二
会喷射的水(水的压力)
(三年级上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压力。
二、实验材料: 饮料瓶、胶带、铁钉。
三、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瓶壁上、中、下扎三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透明胶带将三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带,观察射出的水流有什么不同。 4、抬高瓶子的位置,观察喷射的水流有什么变化吗?(2
(F)将火柴棍扔进废液缸里。
三、注意事项: (A)酒精容量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三分之二。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不能用口去吹灭酒精灯。
实验七
研究土壤成分 (三年级下册)
一、实验目的:
研究土壤的成分。
二、实验器材:
干湿土壤若干(块状,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 烧杯、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火柴、坩埚钳。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性质。
二、实验器材:
铜铁铝丝、砂纸、烧杯、热水、木筷、塑料棒、铁 锤、擦拭纸。 三、实验步骤:
1、把铜丝、铁丝、铝丝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并观察金 属光泽。
2、把铝丝、木筷、塑料棒同时放入热水里,过一会儿 后,用手摸一摸这些物品的上端,有什么感觉?
3、把一段铜、铁、铝丝分别放在水泥地上的砧板,用铁 锤轻轻敲打,并观察。
四、我的总结和发现(实验结论): 1、食盐放入水中时我发现:颗粒状的盐,沉入水底。 用玻棒搅拌后我发现:颗粒不见了。
2、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时我发现:有的颗粒逐渐消失,周 围的水变紫红色。
用玻棒搅拌后我发现:颗粒全部消失。
3、由此说明: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三年级上册实验(全)
![三年级上册实验(全)](https://img.taocdn.com/s3/m/e540a9b8f121dd36a32d826e.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认识物体实验目的:学会用感觉器官辨认物体实验材料:糖水、盐水、酱油、白醋、凉水、温水、黄油实验步骤:第一步:用眼睛看,能找出第二步:用鼻子闻,能找出第三步:用手摸,能找出第四步:用舌头尝,能找出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热水温度降低规律实验目的:探究热水温度降低的规律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温度计、计时器、热水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2.在烧杯内倒入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读出温度并记录,然后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实验三:实验名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实验材料:“电筒光”代替“阳光”、铅笔代替阳光下的物体实验方法:1.将铅笔立在桌子上2.铅笔不动,拿手电筒模仿太阳从早晨到中午、到傍晚一天中在空中的运动,观察影子变化现象。
实验现象:太阳和影子方向相反,早晨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实验结论:早晨,太阳在东,影子长、指向西中午,太阳在南,影子短、指向北傍晚,太阳在西,影子长、指向东实验四:实验名称:模拟日晷计时实验目的:制作日晷并模拟日晷计时实验材料:硬纸板、竹签、铅笔、剪刀实验过程: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做晷面2.在圆形纸板中心插上竹签,做晷针3.将装置倾斜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使晷面朝向北方4.让太阳照着竹签(即晷针),在纸板上描下竹签的影子并写上时间,从日出开始描写,每个一小时描写一次,直到日落,日晷就做好了。
实验五:实验名称:模拟沙漏计时实验目的:制作沙漏并用沙漏计时实验材料:两个同样的饮料瓶、沙子、剪刀、锥子实验过程:1.将瓶子上部剪下做漏斗2.在瓶盖上钻孔3.用胶带封底4.向漏斗里装满细沙5.两瓶口相对,孔对着孔,用胶带连接,沙漏就做好了6. 将沙漏计时器倒过来时开始计时,看沙子全部漏完要几分钟,计时过程中分别在每分钟沙子漏下的位置用笔作过记号,以后看到沙子到了这个位置就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了实验六: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水的浮力实验实验目的:证明下沉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实验步骤: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测量橡皮筋长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https://img.taocdn.com/s3/m/57b70b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5.png)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并研究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温度计- 水- 冰块- 热水实验步骤1.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3. 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观察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热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温度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
室内温度较为温暖,水的温度较低,冰块的温度更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实验结论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水- 热水- 冰块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2. 将一杯水加热至热水,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3.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在室温下,水处于液态。
加热水后,水变为蒸汽,呈现气态。
冷冻水后,水变成冰块,呈现固态。
实验结论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温度升高时,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温度降低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
实验三:观察物体的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了解浮力的作用。
实验材料- 不同物体(例如木块、铁块、纸片)- 水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木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2.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将纸片放入水中,观察纸片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纸片也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在水底,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浮力是使物体浮起的力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继续记录后续实验的内容)。
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141603f05087632301212e2.png)
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单元一、实验名称:研究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实验资料:一张长30 厘米,宽 10 厘米的白纸,彩色笔,长杆铅笔 9(用来卷纸条 )实验方法:1、将准备的白纸对折。
2、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上大小相同,神态不一的小人。
3、把上边的一张纸条牢牢的卷在一枝铅笔上。
4、左手按住纸条上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边的纸条随铅笔不停地迅速伸展,卷曲,注意察看发生的现象。
我的发现:小人动起来了。
结论:这是人眼的一种临时记忆能力——“视觉暂留”造成的。
二、实验名称:研究纸鹦鹉“站立”的奥密实验资料:一张红色彩纸、回形针、铅笔、彩笔、剪刀。
实验方法:(一)先做一只纸鹦鹉1、从活动记录上描下鹦鹉图形,并用剪刀沿边线剪下来。
2 、将剪下的鹦鹉图形贴在红色彩纸上,沿轮廓剪下。
(二)试一试让纸鹦鹉站起来1、把回形针插在纸鹦鹉身上,看看回形针放在哪里,纸鹦鹉能够“站”,在指环上不掉下来。
我的发现:我发现回形针放在支撑点的下边,纸鹦鹉就能“站”在指环上不掉下里。
结论:纸鹦鹉“站”在指环上不掉下来的奥密是(重物放在支撑点的下边,使纸鹦鹉上轻下重,保持均衡的缘由。
)三单元一、实验名称 ;小草每日“喝”多少水实验资料:一株完好的小草,大试管,试管架,小铲,少量油,水,直尺,橡皮泥实验方法: 1、先用小铲挖一株完好的小草,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2、把小草根放进大试管中,试管中加水,水面滴少量油,再用橡皮泥封好口,防备水分蒸发。
3、用直尺丈量水面的的高度,做好记录。
4、坚持察看一周做好察看记录。
5、比较记录结果。
我的发现:水面高度渐渐降落。
结论:植物每日要“喝水”,生命离不开水。
二、试验名称 :研究西红柿里含有多少水实验资料:一个菜板,一把菜刀,一块纱布,一个小烧杯,西红柿,天平。
实验方法: 1、选择一个新鲜的西红柿,用天平称一称它有多重,做好记录。
2、用菜刀在菜板上把西红柿切成碎块(用刀时注意安全)3、用纱布包好西红柿碎块,挤捏出里面的水。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954175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7a.png)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搞一名大科学家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教师模拟、学生操作方式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内容:蜗牛观测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实验类型:教师放到食物展位上展现实验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奇妙的水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实验类型:教师模拟实验、学生操作方式实验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奇妙的水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方式实验,可以喷气的水和可以飘浮的水为教师模拟实验,水的熔化实验为学生操作方式实验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可以喷气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气的距离将近,下方小孔的水喷气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水的压力越高,所以箭不远;孔边线越高,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箭得最北。
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
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入底部。
“曹冲称象”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ead50f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5.png)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培养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实验器材:
1.烧杯
2.试管
3.滴管
4.试纸
5.食盐
6.水
7.搅拌棒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确保所有器材干净、干燥。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并标记水位。
3.将食盐加入烧杯中,轻轻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过程。
4.使用滴管取少量溶解后的食盐水,滴在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5.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现象。
6.整理实验器材,清洁并归位。
实验结果:
1.在食盐加入水中后,我们观察到食盐逐渐溶解消失,水变得浑浊。
2.当我们将食盐水滴在试纸上时,试纸变色,表明食盐已经溶解在水中。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溶解现象,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验证了食盐的存在。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安全。
通过实验,我们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7125f176bd97f192279e922.png)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上册)目录1、鹦鹉站立制作实验2、蜗牛观察实验3、观察水的性质4、水的毛细现象5、水的特性探究实验6、研究纸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欢黄瓜。
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内容:观察水的性质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观察水实验器材: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每组一套。
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水管、一块抹布水的特点有:透明、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运水比赛:学生可用杯子舀、用粗管子放在中间做连通,也可用细管子利用水位差使之自行流淌。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神奇的水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实验内容:观察金鱼的呼吸
实验材料:2条小金鱼或鲫鱼、玻璃缸、滴管、食用色水、鱼食、镊子
实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金鱼的身体和运动。
2、轻轻地往鱼缸里放几粒鱼食,观察金鱼的捕食。
3、用滴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悄悄地伸入水中,在鱼的嘴前面挤出红水,观察鱼鳃的活动。
实验现象: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腮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实验内容:比较硬度
实验材料: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
实验步骤:
1、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
2、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3、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实验现象:铁钉能在木条、卡纸、塑料尺上刻划出条痕;塑料尺只能在木条、卡纸上刻划出条痕;木条只能在卡纸上刻划出条痕;卡纸不能在其它三种材料上刻划出条痕,
实验结论:4种材料硬度的排序是:铁钉、塑料尺、木条和卡纸。
实验内容:谁更柔韧
实验材料: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回形针、钩码
实验步骤:
1、把4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
(可以在桌子的一侧粘一张纸,分别标上尺子没有伸出桌面时重物的位置和弯曲后到达的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
)
2、分别测量木条、铁片、塑料条和卡纸条伸出桌面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去的距离,做好记录。
3、根据弯曲度的大小,即物品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构成物品材料的韧性越好,得出4种材料韧性的排序。
实验现象:塑料尺的弯曲程度最大。
实验结论:不同的物体韧性是不同的,上述四种材料中,塑料尺的韧性最好。
实验内容:谁更容易吸水
实验材料: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各1片,滴管、稀释的红墨水。
实验步骤:
1、把大小和厚度差不多的的纸片、塑料片、铁片和木片平放在桌面上。
用滴管分别滴一滴稀释的红墨水在上面。
2、从侧面观察这四种材料的吸水现象。
3、重复做一次实验。
实验现象:从侧面看,滴在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到纸上的水滴则很快就看不到了。
实验结论: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去,纸的渗透性是很强的。
实验内容:我们来造一张纸
实验材料:餐巾纸、杯子、水、筷子、棉布、
实验步骤:
1、把一小块餐巾纸撕碎,放在杯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实验现象及结论:棉布上留下的是一张未干的纸,不易揭下,待干后,可完全揭下。
实验内容:沉浮实验
实验材料:一盆水、毛巾、泡沫板、磁铁、塑料积木、瓶盖、橡皮泥、铁夹子
实验步骤:
1 、把所有的器材放在桌子上,并把水槽装上适量的水。
2 、把物体依次轻轻的放在水里。
3 、观察并记录那些物体会沉下去,那些物体会浮上来。
4 、整理器材
实验内容: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片、蜡光纸、塑料瓶、水槽、滴管、水、食用油
实验步骤:
1、从多种角度对水和油进行比较: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
2、比较液滴:用滴管在玻璃、蜡纸上滴液滴,观察液滴的形状。
3、比较水和油的轻重:将水和食用油倒入同一个烧杯,观察水和食用油在烧杯中的位置。
4、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状态。
实验现象:水重,食用油轻;水完全透明,食用油有点透明;水不黏手,食用油黏手;水没有气味,油有气味;水无颜色,食用油是淡黄色的;水在杯壁上很快流下,食用油会黏在杯壁上慢慢流下;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水滴更圆,食用油不够圆。
实验结论: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实验内容:谁流动的更快一些
实验材料:水、油、洗洁精各小杯、玻璃片1块、滴管3支
实验步骤:
1、用滴管分别在玻璃片的一端滴上水、油、洗洁精各一滴。
2、拿起玻璃片的一端,使玻璃片上的水、油、洗洁精滴液从同一高度倾斜向下流。
3、观察水、油、洗洁精滴液在倾斜玻璃片上的流动速度。
实验现象:流动速度由快到慢分别是:水、食用油、洗洁精
实验结论: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材料:3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量筒、水
实验步骤:将3个塑料瓶里的水分别倒入量筒,测量出每个塑料瓶里水的体积。
实验现象:1号瓶里的水有()毫升,2号瓶里的水有()毫升,3号瓶里的水有()毫升,水最多的是()号瓶。
实验结论: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橡皮泥、水
实验步骤:
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
2、在橡皮泥中间插入二根吸管,一根吸管的下端长一些,能伸入水中,另一根吸管的下端短一些,不伸入水中。
3、在瓶口用橡皮泥堵住,向没有伸入水中的吸管不断吹气。
实验现象:瓶子里的水被挤了出来。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内容:空气有重量吗?
实验材料:1根细木棍、图钉、气球、笔帽、橡皮泥、气筒、线
实验步骤:
1、在一根细木棍上用尺子确定一个中心点,,用图钉在中心、两端固定,拴上细线。
2、在木棍的一侧拴上一个没有充气的气球,另一侧拴上笔帽,再提起系在木棍中心点的细绳,利用给两端加贴橡皮泥的方法使木棍达到平衡。
3、用气筒给气球打气,将充气后的气球挂上,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实验现象:小天平的气球一端会有一点倾斜下沉。
实验结论:空气有一定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