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
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模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一、创设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物理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中实际问题(如电热器发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物理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二、探索、验证规律的教学方法1、探索实验法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发掘、理解、探究知识和问题,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可以应用到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课前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后拓展等。
下面就具体讨论探究式教学在这些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一、课前导入通过课前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先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 案例导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物理现象或者故事来引入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1)拿一根针,竖直摆在桌面上,用一只手掐住针尖,另一只手在针尾轻轻打一下,大家会看到针在不断弹跳,最终落回到桌面上。
可以引出物理公式F=ma,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弹跳的原理和逆向思维,理解物理公式。
(2)讲述牛顿的生平和他最著名的苹果实验,引入万有引力定律,让学生懂得用科学思维来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1)冬天,一面是绚烂的太阳,另一面是被冰雪覆盖的湖泊,为什么太阳无法使冰雪融化?(2)为什么台风来临时,倒伏的树一般向台风中心倾倒?通过问题导入,学生可以具体解决问题,发现物理原理。
二、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性强、自主度高的学习教具,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 探究教具探究教具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的教学工具,例如摆锤、光栅、投影仪、计算机,通过这些教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物理概念,参与知识探究。
例如,可以用摆锤探究物理定律,用计算机模拟物理过程,通过不断调整条件和参数,让学生自己发现物理规律。
2. 案例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中,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引入知识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例如:(1)讲述地震的成因和预测方法,让学生分析珠海市地震多发的原因,探究如何预测地震。
2003版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003版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一、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课程模块)1.必修模块:物理1 物理22.选修模块:选修 1-1 选修 1-2选修 2-1 选修 2-2 选修 2-3选修 3-1 选修 3-2 选修 3-3选修 3-4 选修 3-5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二)课程结构及课程模块说明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本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导性教学、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引导性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通常会通过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物理概念,建立物理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示范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引导性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接受知识,教师起到了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合作性学习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或伙伴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实验设计等活动,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合作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除了上述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课堂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来增加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教具来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科技设备,让学生进行网上实验和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物理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并举例说明。
第三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并有效地将物理学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第四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谈谈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来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概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电磁学的教学中具体实施这一方法。
答案及解析:第五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设计一堂以“牛顿第二定律(F=ma)”为主题的探究式教学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理解?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并举例说明。
第七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模拟实验等)来提升教学效果,并举例说明。
答案及解析: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素养。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并举例说明。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课程特点,设计一个关于“动能定理”的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和应用能力,并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究式学习方法。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设计一节高中物理必修课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案。
第二题题目:设计一节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的课堂教学方案。
第三题题目:请设计一份针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牛顿第二定律”的教案设计,要求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答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是至关重要的。
论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
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怎样 哗 生实验探究小结结论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怎样 哗 生实验探究小结结论 〕
然后引导学生得 出实验结论 光是沿 直线传播 。
几个方面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 方式由 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 初步了解特殊与一般 、
成不了探究任务 ,就干脆讲 探究 实验 。
思维 呢
笔者认 为要反复多次地以教材 中探究实验 为载体 ,让
针对这些 问题 ,我 在指导初 中新课 程实验 中 ,建议探究 实
验课不能受课时 的限制 ,要结合课程 的实际对探究活动的几个 流程作适 当的时间及空间上的调整 。如 首先要选定实验室作
学生 在尝试和体验探究学习活动方式 的同时 , 悉 探究 活动 的 熟 基本 流程 ,形成发现新问题 ,学习新知识 ,探究 新方 法的探究能
教时 育空
河南省 模阳市油田一中 齐学兵 物理作为 自 然科学 的重要分支 ,决定 了其新课程的重要性 为 了引导学生得 出
,
, 爵
论 高 中物 理 教 学 中探 究 式教 学 法 的运 用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结论 ,我
质必须是通过科学探究 , 使学生经历基本 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
习科学研究方法 ,发展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科学探究能力 ,形成尊重事实 、 探
力 ,从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把探究性思维作为一 种潜移默
化的思维方式 。 我市从 年八年级开展物理新课 程实践以 来 ,我们围绕“ 如何培养学探究思维 ” 这一课题 进行 了如下 的探 索 一 、 好 教 材 的 每 一 节 探 究 实 验课 上 从探究实验在教材的编排和课 时的安排上不难看出 ,在初 中阶段培养学生 的探究思维的迫切性及重要性 。 因此我们必须 要真正认识探究实验课 ,不要把探究活动等同于旧版教 材的学 生分组实验 ,亦不 能因为是探究就放任 自流 ,更不能把教材 内 的探究实验课 当作课外活动来开展 。 我们必须明确 课 堂上 的探 究活动必 须是 在老师 的引导及 控制 下开展 , 探究实验课亦是一节传授知识及技 能的新课 。 如 在“ 探究光 是怎样传播 的 ” 实验 中 ,老师如下 的引导和 调控是非 常有必要 的 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 想 猜想不一定是真理 师生一起把猜想进行分类 针对不 同类的猜想 引导学生组织 实验 实验原 理是什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感应现象,并能够解释实验现象;
3. 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2. 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难点:
1. 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
2. 进行电磁感应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电磁感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实验(30分钟)
1. 实验材料准备:铜线圈、磁铁、电池等;
2. 实验步骤:
a. 将铜线圈放置在磁铁的附近;
b. 将磁铁快速地插入或拔出铜线圈的中心;
c. 观察铜线圈两端是否产生电流;
d. 调整实验条件,观察电流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电流产生的原因。
三、理论总结(10分钟)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电磁感应的原理,并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实验现象。
四、实验应用(10分钟)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讨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讨论其影响和意义。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实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环节——五步骤”教学模式
“三环节——五步骤”教学模式——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四川郫县二中:涂同德内容摘要:用现代建构教学理论作指导,立足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操作性强的“三环——五步”教学模式,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的能力。
关键词:认知结构有序编码情感建构情感动力心智技能心理意义多年来,“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这一课题,已有许多同仁进行过研究,但大多立足于传统的教学观,难免不蒙上一层“应试教育”的阴影,缺乏现代教育理念。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立足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新的课程改革思想及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指导,提出“三环节——五步骤”的教学模式,使高一物理的衔接教学兼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一、问题的提出:实践表明,高一学生满怀美好的憧憬跨入高中,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后,不少人就会由衷的感概:物理难学。
高一物理究竟难在何处?为了摸清原因,找准初、高中物理的最佳切入点,形成便于操作的教学模式,我们设置了21个问题,在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对比、概念规律及物理方法的理解和形成、学习方法等方面,对我校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10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谈话调查和跟踪个案分析(调查目录及统计分析附后),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1、自我概念降低: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评估,自我概念高的人,相信自己有获得知识的能力,这种情感动力是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力量源泉。
然而,调查统计表明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物理学习,自我概念正在降低,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降低了15个百分点,学习压力增加了40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枯糙,只有38.5﹪的人能看懂教材;物理方法抽象,只有30﹪的人能理解会运用;难于思维,有36﹪的人觉得适用性不强容易遗忘;习惯于机械的带公式解题的人高达43﹪;习惯于听老师讲而不愿探索学习的人达31﹪……难怪愿选理科的只有57﹪。
可以想象,经过一些知识的不懂和考试的失败,学生的自我概念会必然降低。
三重六环分层次物理教学法
三重六环分层次物理教学法作者:唐东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6年第05期“三重六环教学模式”以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多元评价”、“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大教育观”等基本理念为支撑,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物理素养”为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差异,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验,确立了适合学生特点的“三重六环分层次物理教学法”。
“三重”,即课堂教学注重贯彻的三个理念:注重教师的引导(使教师由注重讲授变为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学生的小组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求)、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使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变与学生的平日上课过程评价相结合)。
“六环”,即课堂教学实施的六个环节:充分预习、深入探究、有的展示、高效点评、逗硬训练、清晰再现。
在教学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引导、求细节、提质量、教方法、做评价。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提兴趣、重交流、拓思维、强能力。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是一味地固守本模式,本着“不唯模式唯高效”的原则,每堂课不一定都按六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各环节上可以组合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分层次”,即在新课程标准下,如果教师采用“齐步走”“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
对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均匀地分在各个学习小组中,教师在授课中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成员中优生对差生的帮扶,使学生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重六环分层次物理教学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充分预习时间约为一课时,学习内容主要是学生按导学案要求阅读教材和完成导学案。
在阅读教材过程中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
在完成针对训练题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班级化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且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在已知实验结论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实验模式最成功的是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比较透彻,必要的实验步骤记得比较牢靠,但学生自主探究性不够,且实验设计都局限于现有实验器材,很少有创新实验方案。
实验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部分教师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的观念陈旧;学生心理上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及其重要性在高中物理列出的新大纲中对实验能力做出相关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以独立自主完成知识内容列表中所提到的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充分了解实验的原理及方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会运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到结论,对结论进行解析及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并能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对其拟定解决方案,利用实验方法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新课程需要特别强调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教学本身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实验教学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在自己的兴趣的下自主学习。
其次,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各个实验步骤的推进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一)自主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是要将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思想落实到教学模式中去进行教学。
[1]在一个特定的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些新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组织讨论进行探索,要根据自己的倾向选择方案,由学生独立按照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最后,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实验结果,评选出最佳方案,进行评价总结。
物理课探究实验安排
物理课探究实验安排第一部分:引言物理课探究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然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效果,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实验安排。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物理课探究实验安排方式。
第二部分:确定实验目标在进行实验安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的目标。
实验目标可以是巩固和验证课堂所学知识,也可以是进一步拓展和应用知识。
根据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
第三部分:选择适宜的实验根据实验目标,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
实验要具有一定的复杂度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实验的内容应该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第四部分:制定实验方案在确定实验内容后,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和设备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思考和探索。
第五部分:组织实验过程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组织。
首先,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验示范和安全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操作实验设备,并且注意实验安全。
第六部分:引导学生探索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适当的指导。
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归纳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同时,我们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第七部分: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记录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良好的实验记录也是评估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依据。
第八部分:分析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1.课堂教学设计;2.学生自主学习技巧的培养;3.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应该创设不同形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首先,老师可以设计情境任务,在任务中加入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在任务中自主探究,体验物理实践的过程。
比如,设计一个“自制太阳能发电器”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测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太阳能的发电原理和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老师可以设计交互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等交互方式来获取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学生在交互中理解物理现象、加强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老师可以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如录制配有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二、学生自主学习技巧的培养在课堂外,老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巧,可以透过阅读、笔记、实践、思考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首先,学生要培养好阅读和理解物理文献的能力,比如阅读教材、参考书,及其他物理专业书籍、论文等,扩大视野,探寻新颖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同时,学生要加强对物理课堂所学知识的笔记和总结,便于归纳整理知识,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实验或计算来验证理论结论的正确性,或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学生需要注重对实际问题进行实时的思考、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也顺带锻炼自己的思维、分析和组合能力。
最后,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也应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资源,如网络、智慧教学平台等,方便自己查阅相关资讯,并且能够方便地参与到自主探究活动中去。
分析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法也 存 在 着 需 要 注 意 的 缺 点 . 就 好 像 发 散 性 思 维 的 培 养 同然
有 其价 值 , 但 也 要 适 当约 束 .
6 . 探 究式 教 学 常会 出现 的 问题
( 1 ) 错误. 当同 学 ( 或小 组 ) 之 间进 行 讨 论 之 后 , 所 得 出 的结 果未 必 是 完全 正 确 的 , 或 者 一 方 正 确 而 另一 方 错 误. 当遇 到此 种情 况 的 时候 , 作 为 教 师 则 应 采 取 适 当 的措 施 . 对 于 得 出 正确 结论 的 同学 给予 表 扬 是 应 当 的 , 但 对 于那 些 得 出错 误 结 论 的 同
分 析 高 中 物 理探 究式 教 学 应 注 意 的几 个 问题
■ 陈 燕
摘 要: 近年 来, 随 着教 育 方 法 的 不 断 革 新 , 探 究 式 教 学
( 2 ) 充分的预习和悬念. 教 师 可 以 在课 堂 最 后 的三 分 钟 至 五 分 钟 内 简 单 说 明 下 一 节课 的 要 点 , 让 学 生 做 好 充 分 的 预 习 准备 . 这 样 学 生 在 下 一 节 课 中则 已有 了 一 个 明确 的 探 讨 方 向 ,
问题 亦 不 容 忽 视 .
1 . 主 观 性 较 强
在课堂上 , 当 教 师提 出一 现 象 或 问题 让 学 生 自主 探 究 、 解
答时 , 学 生 的 理解 、 思考方 式则往 往过 于主观 , 所 得 出 的 结 论
尽 管 探 究 式 教 学 是 一 套 相 对 前 卫 且 更 具 应 用 价 值 的 教 学 方式 , 但它与任何教育方 式一样 , 其 自身 仍 存 在 着 不 足 之 处 .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中,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正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
我们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不能拘泥于某节课,而应该将探究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我们相信,只要加强学习、研究,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科学探究精神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就一定能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究能力一、如何理解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巾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发展需要,对某个物理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该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方法性,即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小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内容性,即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复体验,学会怎样进行科学探究;精神性,即培养学生要用科学严谨的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
二、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1.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使探究相得益彰。
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着眼于“交流——互动”式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些探究过程,学生与教师要共同完成诸如问题的提出、猜想、验证或评价等等一些环节。
学生与教师要真正互动起来.学生要真正参与其中,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
另外,教师要在这个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感悟,以便升华新体会的认识与观念,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种由成功的学习而产牛的健康向卜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满信心乐于探究,探索出适合自己个性的独特而又有效的思维方式。
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中,对平抛运动是由什么运动合成的问题探究时,就采用了师生合作探究的模式:首先是猜想,假如物体不受重力……假如物体没有初速度……接着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一是验证物体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深入探究教案
高中物理深入探究教案
授课内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进行计算;
3. 能够设计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滑轮、绳子、重物、弹簧测力计、直尺等;
2. 实验环境:教室、实验室;
3. 实验指导书及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力、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受到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提醒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让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物体的加速度,并比较其与预期结果的差异;
5.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条件和作用规律;
6.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结论。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和配合度;
2. 实验数据处理:评价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质量: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逻辑性、内容完整性和表达清晰度。
五、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推荐相关实验和文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力学原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以上即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在实验探究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祝学生学习顺利!。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探究作者:刘海鹏王春芝武英明来源:《商情》2013年第01期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物理教学集中体现在“解题”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常常被忽视。
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是大势所趋,是高中物理教学未来的方向。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我国在1999年修订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出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
其目的是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下面就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学实施谈一下笔者的经验。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现代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
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是在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合理规划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把一般教学设计原理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一定要把握教学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灵活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
第一,要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订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物理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极限折射定律的原理并能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极限折射定律的探究,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分析。
2. 教学难点:理解极限折射定律的物理原理,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
通过展示一系列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5分钟)
在展示完图片或视频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变形了?
3. 实验探究(30分钟)
安排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1)用一个非常细长、透明的棱镜置于水平位置,让一束光从空气侧射入到水中,观察
光线的变化。
(2)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棱镜折射光线的路径。
4. 探究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晶体折射光线时的规律,并引导他们总结出极限折射定律的原理。
5. 练习与应用(15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解决一道折射定律相关的题目,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极限折射定律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个类似的探究问题进行拓展。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了折射定律的原理,并学会了运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围绕光学相关的探究性学习展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一、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模式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模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负责对全班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则作为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概念讲解、定理证明等知识点的讲授。
例如,在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阐述,让学生明确理解概念。
不过,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时,教师也应注意到课堂效果,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讲究课堂学习过程的探究和发现。
在该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提供课堂讨论的范围和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收获。
该模式适用的知识点相对广泛,包括一些物理实验、原理的探究等。
例如,在学习光学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物理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和探究,发现光的特性和规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生活案例和实际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实例的真实性和应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问题和求解实例,掌握并且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和探究一些实际的物理问题,例如降水量、物理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个相对新兴的教学模式,利用电子设备和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讲解。
该模式适用于具有视觉化和图形化特点的物理知识点,如力学中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形象、生动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该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解读和图形表示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定位,不断进行角色变换,角色适应,角色调整。
21世纪的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付出和奉献,而是要在每一节课都得到生命创造的满足,发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延伸。
正如课程专家所说的,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教师将与学生一起随课程的发展而发展。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物理教学模式,应作为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不可能一步到位。
在目前,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探究性教学的认同和对于有效的物理教学的责任感,同时,教师自身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应该作为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研究和开拓出科学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教师的责任。
我们既要从长远看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积极热情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同时又要冷静、清晰地理清思路,有准备地、能动地接受新教法的思想和理念。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有不同的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则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但是,探究式教学的主线应该是一致的,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这条主线,笔者认为不管是怎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它都必须包含“学生初探-师生共探-探究反思”三个基本探究环节。
这三个基本探究环节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也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一、学生初探
这一环节必然会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
根据不同的探究式教学形式(随堂探究或专题探究),这一环节可以在课前完成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设置学生初探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思维扩展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首先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合理情景,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最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积极思考中,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然后,教师根据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寻求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创设情景是否合理将决定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探究必要性的问题,最终也会影响学生初探的效果。
探究问题应力求真实、直观而富于启发性,可以是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背景材料(如科学轶事、科学发展史、科技应用、新科技前沿等),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设计的一些有趣或出人意料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可以是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提出的问题等等。
猜想与假设也是实现探究十分关键的一步,但又往往是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环。
既要做到不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过程过多的干涉,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不脱离探究的焦点问题。
因此,教师应调控学生整个初探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与假设。
二、师生共探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一环节必然包含“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若是实验式探究还可能包含“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
实验与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猜想与假设的情况认真研究,并作筛选和加工。
引导学生在课上通过设计实验或用已有的科学知识通过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要切忌教师“包办”,即“板书+讲授”式,剥夺学生主动思考发问的权利,抑制学生的发展,而应在“交流”二字上做文章。
教师应创造宽松的民主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看、说、想、做。
同时,教师应在“导演”探究的艺术上下功夫。
对于学生所面对的探究目标的“采矿面”、“勘探点”,教师要敏锐地抓住课堂瞬息多变的信息反馈,果断地进行课堂“时空分割”、“时空预留”和“时空切换”,适时地设置“认知悬念”(即假设、猜想等),巧妙地设置探究中的“情节扣子”,适度地留下思考余地。
这样,教师及时地“引而不发”,学生就会“一发而不可收”。
也就是说,教师课堂上不必把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要及时放手;教师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做的尽量不做,把机会尽可能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谈心式”的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方法,在严密而又轻松的思考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
这一环节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
课堂上实现师生共探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相结合,重学习过程、重学生参与,往往所需时间较多,因此,探究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探究重点,且探究的重点务必结合学生“求知”、“破难”、“解惑”的需要。
有时,还可以把几个课时合并到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或是把探究课分段设计,将探究问题分解为几个具体问题逐个探究。
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还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使课上时间充裕,还能为学生创设许多物理情境,激发生学生探究,从而掌握概念,吃透规律,促进应用,加深印象。
三、探究反思
这一环节必然会涉及“交流与合作”、“评估”等科学探究要素。
师生共探解决探究问题之后,教师应留有时间让学生反思本课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结论和方法,通过反思将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思维规律,加深记忆。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其它途径解决同一问题并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生活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其创新。
这一环节尤其要引导学生反思本课重点探究取得的最后结果与讨论中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之间的差异,通过这种反思对照,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苦与乐,必然极大地提高其探究兴趣和自觉性。
总之,我们期待学生能在初探、师生共探和探究反思的三个基本探究环节中,充分体现其自主思维活动,并提高其自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