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资料)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反思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反思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摇篮,也应该成为培养教师的土壤,是发展教师的动力,是提升教师的平台,成就教师的保证。
“教师是立教,立校之本”,学校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从途径和方法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教师发展达成学生的发展。
只有学生和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获得发展,只有教师获得发展,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发展。
发展学校首先发展教师,为此,我们提出:以理念为导向,以学习为根本,以赏识为角度,以激励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立足农村实际。
“多一分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
”充分发掘各种资源,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理念指导,促进发展。
学校发展教师的条件就在于学校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能过满足教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让教师想发展,让教师能发展。
想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能发展是解决所需物质、智力和信息的支持问题,两方面相融汇。
我们认为“关注学生必须同时关注教师!”。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但同时也指出一个关键环节,教师是这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
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能否跟上。
坦率地说,如果忽视了教师,而一味追求关注学生,难免会有筑造空中楼阁的现象。
因此,我们坚持以三个理念来指导工作。
1、“内涵发展,均衡发展。
”内涵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学习是途径,反思是关键,创新是活力;均衡发展则意味着人人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用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校长要想自己是帅,教师就要个个是将!”这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理想目标。
2、“调动内需,促进发展。
”教师的内需是其学习、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创设条件,营造氛围来激发教师内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再辅以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导向,形成自我实现目标的高层次需要,最终走向自觉进取,促进成长,这是学校的另一个工作策略。
3、“赏识教师,激励成长”。
这是一个根本的评价观,虽然我们有较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但是,学校对教师个体的期待、赏识就是最为朴实,也最为有效的激励。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

《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研修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文化水平提高为研修目的,它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有机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关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2、学校发展,教师第一。
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占了80.4%,构成了我校教师队伍的绝对主体,这一年轻群体专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截止2010年,截止学校179名专职教师,有各级荣誉称号的只有27名,只占教师总数15%,市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偏少,没有一个特级教师,这对我校这所省三星级高中来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3、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尤其是进行长时间的参与观察,一线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基于课堂观察,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找到校本研修的主题。
使校本研修成为提高教学效率、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4、在我国,鼓励教师开展课堂观察研究也逐步受到教育理论界与实践者的关注。
沈毅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周国韬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行动研究》等都有所论述。
在我国,已有一些学校开展了课堂观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此外,日本学者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就课堂观察,要“打开教室的门”、建立“应对”的教学和学习共同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本课题聚焦课堂、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观察,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探索实施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课堂观察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找到校本研修的主题。
走进课堂做研究——校本研修中的课堂观察简介

例如:
各教学阶段问题数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阶段
听听读读 引情入境
整体感知 精读感悟 语言实践 激发情感
创设情境 表达情感
扩展阅读 深化情感
合计
2
1
4
2
预设
问
题
数
10
9
31
6
生成
0
9
1
57
例如: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提问的认知水平检核
教师提问
学生答问
序
问题
问答方式 管 认 推 创 批 无 机 认 推 创
频次 9 2 69 5
百分率 10.6% 2.4% 81.1% 5.9%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学生回答的类型
学生回答类型 无回答
机械判断是否 认知记忆性回答
推理性回答 创造评价性回答
频次 2 5 13 31 34
百分比 2.4% 5.9% 15.3% 36.5% 40.0%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用描述性的语言而非评论性
学生很兴奋 学生很无聊
一半孩子几乎站了起来,伸长胳膊 想要发言,喊着“我”、“我”、 “我”
几个学生打哈欠、李明看着窗外
每个叙述分行,前面加上时刻
时间标记后面,不是那种事先分类好的“类型”语 言的记录,而是“素描”语言。甚至可以用实录片段记 录,随后补充出分析的结论。
(1)教师角度的量表
频次 16 30 0 11 22 9 4 0 0 36 10
百分比 34.78 65.22 0 23.9 47.82 19.56 8.7 0 0 78.26 21.74
可参见:庄静,《对一堂<新综合科学>课的观察与分析》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搭石》课堂活动观察简报【课例名称】《搭石》【授课教师】徐新芳【评析教师】语文组教师【对徐新芳老师说课的感受】徐新芳老师非常简洁地叙述了对《搭石》一课书的课文分析思路,教学设计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主题思想突出。
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以情育情”的教育理念,值得称赞。
一般说课的时间要在10分钟左右,徐新芳老师只用了四分钟。
教学设计结构内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就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该全面体现课标的思想,并将思想转换成具体内容。
从校本研修的课堂教学上说,具体课堂目标的设计一定是根据学生的现状,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重点内容。
徐新芳老师在说课中对学情分析只是说:“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朗读技巧方法。
”对学生的分析不够充分,“学情”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学生间的研究能力等。
教学目标一定要根据学情的现状提出学情改善的内容和达到的标准。
在目标的设计上,必须对知识、技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说情感、价值观是金字塔顶端的明珠,那么,知识是塔基,技能是塔身,只有夯实塔基、强壮塔身,顶端的明珠才会稳固。
忽视塔基和塔身的建造,顶端的明珠很难牢靠。
学生的情感必须靠知识技能的支撑,使情感形成学生自己的心理结构的一种特点,而不是靠记忆理解懂得了情感,这样的情感才会有穿透力、导引力。
在教学设计中,都会涉及到知识技能的“重点”和“难点”,从校本研修的课堂教学上说,介绍“重点”,不仅是说重点知识是什么,而应该说为什么是重点,解决掌握重点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介绍“难点”,不仅是说难点知识是什么,而应该说“难”由何处来,其实难点来自于学生对该知识点(技能点)学习的障碍(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法、学习心态、甚至人际关系等),然而在介绍难点时,很少有人说清楚“难”由何处来。
不清楚“难”由何处来,怎能解决好难点呢?【对徐新芳老师课堂实录的评价】从校本研修的视角分析一节教学实录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体会学生变化背后的内心成长。
我认为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与平常的课堂观察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与平常的课堂观察的关系
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与平常的课堂观察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
就是通过课堂特定的情境,去发现本校教师在校本研修上的需求,从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教师校本研修的工作。
对于同一节课,传统的课堂观察注重的学生的上课听讲态度,掌握这节课的知识情况,观察学生动手、动口和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做题,掌握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
校本研训时,在授课之前,把本堂课的学生的需求准备充分,之后在课堂上主要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课后通过访谈、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达到最终效果。
所以说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和传统的课堂观察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不完全一样。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程观 察的经验与具体做法-教学研究【经典资料】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程观察的经验与具体做法作业要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和理论思考,谈谈做好基于校本研修的课程观察的经验与具体做法作业内容:随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中学英语教师在整体素质上仍需要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更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先看表格数据:从上表展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地区英语成绩的落后面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落后的背后跟英语教师的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寻求合适的培训方式。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而以"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基本特征的校本教师培训就是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力开展校本教师培训是提高县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的关键。
只有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立足于教师所在的学校,才能使培训真正适应教师的需求。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选取澄迈中学初中部、思源实验学校、澄迈二中、加乐中学、文儒中学等等学校的60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作为样本.根据回收的问卷了解当前我县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和校本培训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对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我们还对参加问卷调查的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研究表明,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教学任务繁重使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很少有时间参加校本培训:(2)在校本培训中许多农村初中不仅忽视了本校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需要,也忽视了本校发展的需要;(3)校本培训的培训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针对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各个发展阶段中面对的不同问题,我们应该把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以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需要为前提,根据英语教师专业化的不同生长阶段设计培训方案和开发适应的本校英语教师的校本培训,以满足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师的需要。
课堂观察现状报告

课堂(kètáng)观察现状报告为开展“利用课堂观察构建普通高中有效校本研修的行动研究”。
我们研究小组发放了三十份调查问卷,填写问卷的教师涵盖七中数学组全体及其他教学研究组成员,其中男性教师15人,女性教师15人,35岁以上有9人,35岁以下的有21人。
我们认为,只有了解和掌握现状,才能有的放矢(yǒu dǐ fàng shǐ),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加以改进,从而达到理想的状况与目标。
现将统计结果,即课堂观察现状报告如下:1.您怎样(zěnyàng)看待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研修的意义?有57%的被调查者选A,认为有利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有23%的被调查者选B,认为肯定有积极意义,但说不很清楚;有10%的被调查者选C,认为意义不大可有可无;有17%的被调查者选D,认为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耗时耗力。
2.您所在(suǒzài)学校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13%的被调查者选A,认为非常健全(jiàn quán),有60%的被调查者选B,认为有一些,有17%的被调查者选C,认为没有,有10%的被调查者选D,认为不太清楚。
表现出漠不关心。
3.您所在教研组的组长和备课组长是如何产生的?有60%的被调查者选A,认为是任命,有27%的被调查者选B,认为是选举,有13%的被调查者选C,认为是推荐,多数人认可了任命。
4. 您认为教研组长应该具备以下哪些素质?有77%的被调查者选A,认为良好的品格修养包括道德品质和性格品质是必备素质,有87%的被调查者选B,认为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有80%的被调查者选C,认为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有57%的被调查者选D,认为应具备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有57%的被调查者选E,认为应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说明大家对教研组长的要求很高。
5. 您所在教研组定期召开研修活动吗?有80%的被调查者选A,认为有固定时间,选B不定期选C需要时就召开的偏少。
校本研修课堂观察与分析

建议: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纸来回忆面积的推到原理。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三种推倒过程,再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同学。
优点: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缺点:没有演示过程。
建议:用多媒体演示拼的过程。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学生用所学的梯形面积公式做练习题。做完后,老师讲。老师把有干扰数字的题目写到白板上,叫学生口述答案。
优点: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表达能力。
缺点:老师画图慢,不标准。
建议:用多媒体演示图,演示计算过程。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学生有一部分掌握了算法,通过老师讲解,大部分已会算,就是正确率不高。
优点:通过做、讲题,大部分已会。
缺点:没有集体对照,错了的学生不知道错在哪里。
建议:把典型的错误用实物展台展示到白板上,师生共同分析错的原因,然后再加以改正,使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以后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王丽
学员单位
耀州区小学
观察时间段
早上
观察对象
五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
梯形的面积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四边形的面积推倒过程,先学生说,再老师小结。
优点:复习了旧知识,引入了新知识。
《课堂观察》校本研修总结

《课堂观察》校本研修总结本次《课堂观察》校本研修活动得到了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
在活动初期,我们组织了专题讲座,邀请了教育专家对课堂观察的意义、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深入解读。
教师们通过讲座,对课堂观察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理解,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安排了多场公开课,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案例。
在这些公开课上,教师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运用所学的观察技巧,对同伴的教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每一次课后,我们都组织了评课会议,教师们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教学中的亮点,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为了确保课堂观察的效果,我们还特别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
在每次公开课后,授课教师都需要撰写反思报告,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思考如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创新。
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修活动中,我们还引入了学生的声音。
通过问卷调查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我们收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和感受。
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师提供了从学生视角出发的思考角度,使得教学改进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本次《课堂观察》校本研修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师们在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引导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们通过这次活动,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更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课堂观察和反思,我们的教师队伍将更加专业,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不断提升,最终惠及每一位学生,助力他们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英语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英语
课堂观察是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不是否定过去的观察方式和方法,而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强调对观察现象的出发点,对现象分析的方法论,以及观察后的工作。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的指导思想是校本性课堂观察与我们平时的常态课堂观察的出发点的差异。
我们应该关注基于发展的问题观点,完善提升需要解决的困难,不能忽视负面因素的存在,更要重视正面因素的发展。
农村学校开展校本课堂有更多的问题。
但我们要用审视反思的眼光看待问题。
以前我们教师都是自己讲自己班级的,只管上好自己的课。
现在学习校本后,增强了教师团队协作的意识,我们集体备课,互相学习与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
对于课堂教学,也更多的涉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的兴趣性,不再是单纯的讲、练,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上。
我们在教书的同时也在学习,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素质。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再凭借自己的愿望或经验解决和处理问题,会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走进学生的真实内心需求。
我们深信,只要我们以校本为本,扎实开展研修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终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教研组课堂观察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环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期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活动内容1. 观察内容(1)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
(2)学生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
(3)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纪律等。
2. 观察方法(1)现场观察:教研组成员深入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
(2)访谈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3)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过程1. 观察前的准备(1)确定观察主题:本次观察活动主题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制定观察方案:明确观察内容、观察方法、观察时间等。
(3)分组:将教研组成员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观察一位教师。
2. 观察实施(1)现场观察:教研组成员深入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2)访谈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3)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 观察总结(1)教研组召开会议,对观察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2)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3)提出改进建议,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活动成果1.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共同探讨教学策略。
3. 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4. 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基于校本教研的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

基于校本教研的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基于校本教研的课堂观察方法的研究发布日期:2006年1月4日浏览量:1232 作者--陆爱桢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改造……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反思和研究能力,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伴随具体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活动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参考《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P90页/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一、校本教研与问题解决随着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逐步推进,教学实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也由此不断出现,如何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课程专家和教研部门的管理与指导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校本教学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学校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校本教学研究是最直接的校本研修方式,它的根本是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考《人民教育》2003年第5期P28页/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和理念/吴刚平)。
青浦区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叙事为抓手的校本教学研究,实现把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紧紧结合起来。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在《怎样做校本教学研究》也提出了校本教学研究的一种操作方式,即问题——计划——行动——反思。
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周卫提出五环节校本教学研究模式,即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
总之,校本教学研究必须是以问题研究为前提,而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课堂实践。
有不少学者尖锐地分析了当前校本教学研究中存在着的问题,例如镀金主义、形式主义、拿来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使得校本教学研究难以真正走进学校,贴近教师课堂教学。
笔者也曾遇到不少类似的问题,学校立了一项课题,往往比较重视宣传包装,重社会效应,却忽略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课题活动频繁,“开题”要隆重一些,研讨要讲规模,总结要媒体助威,“结题”要大张旗鼓地展示成果,而与课题相关的主题研讨却难以深入,深入教师、学生的调查研究难以落到实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成了一句空话。
教研活动_课堂观察(3篇)

第1篇一、引言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课堂观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本文以我校某次教研活动为例,对课堂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观察对象与内容1. 观察对象:我校某年级某学科教师2. 观察内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效果等方面三、观察过程1. 观察前的准备在观察前,观察者需对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等。
同时,观察者还需熟悉观察内容,制定观察记录表。
2. 观察过程观察者按照观察记录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过程中,观察者需保持客观、公正,真实反映课堂情况。
3. 观察后的讨论观察结束后,观察者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反馈。
教师根据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1. 教学设计观察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部分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
2. 课堂组织教师能够较好地组织课堂,使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散漫等问题。
3. 教学方法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学方法运用不够灵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师生互动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问题过于简单,未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5. 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五、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内容深度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 张文清

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是教师自我提高、学校进行校本研修内容制定的基础性工作要求,它是确保校本研修工作获取实效性的实践依据。
缺乏这样的课堂观察,校本研修工作对教师提高会容易形成“隔靴搔痒”、“鞭长莫及”的现象。
一、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要求课堂观察是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不是否定过去的观察方式和方法,而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强调对观察现象的出发点,对现象分析的方法论,以及观察后的工作。
在教师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教师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持续进行,但是教师的教育实践效果却没有什么进步。
问题出在教师的教育理论和继续教育内容怎样转化到教师个性的实践能力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认知和专业实践两个方面,有了认知水平不等于就有相应的实践能力,认知水平靠理解、靠逻辑思考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只能靠实践过程,用经验积累的方法获得。
将认知转化为实践不是一种线性过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是多因动态的复合体,而专业认知是静态的,没有哪一科学科的知识能够支撑起实践活动的整体性需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具体实践状态,不断地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够适应客观。
怎样重组认知结构,这就要观察现象,追问现象背后的原因,构思干预原因的客观条件,使现象改变或向好的方面进一步发展。
可见,讲观察不讲对观察现象的追问,观察是无意义的。
因此,本次讲座将观察、观察后的追问、通过追问形成正确的实践行为,作为一个整体问题去阐述。
内容基本结构及说明整个内容结构分为四个层面:对“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理解;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前提思考;观察什么;观察后的工作。
第一层内容是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的指导思想,这也是校本性课堂观察与我们平时的常态课堂观察的出发点的差异,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的价值是什么。
课改以来,“校本”一词被广泛的使用,如校本研究、校本研训、校本研修等,什么是“校本”,回答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
校本研修课堂观察记录

预设哪些方法
讨论、探究
教学中教师真正做到引导,得出问题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章中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倾听、表达能力。
教学改进建议
在语文课上,朗读作为关键,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的语感培养,从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感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附件:课堂观察记录模板
课堂观察记录
观察者姓名
赵安平
观察者学校
师宗县葵山镇查拉完小
授课教师
余勇飞
授课班级
六年级1班
授课题目
5.詹天佑
授课科目
语文
负责观察
对象
教师
观察主题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观察维度
观察视角
观察点
观察记录
结果分析
教
师
教
学
准备环节
教师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资料
教教师吃透教材,准备充分。
课件是否具有实用性、可行性
课件制作新颖、图文并茂
课件所呈现内容反映课文重点,抓住主题重难点,起到辅助教学作用。
环节
教学环节是否连贯
教学中环环相扣,教学内容间过渡自然,衔接稳当。
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转移,步步深入中心。
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开展
教学中目标明确,把握住轻重详略。
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清政府的无能及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危难,再而感受詹天佑临危受命的爱国热情;又从说做想体会詹天佑的工作作风,从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中感受詹天佑的才干、智慧。
课
程
性
质
内容
是否凸显语文学科特点、思想、
教学中该教师采用齐读、自读、默读等形式
校本研修课堂观察记录表 (2)

适切性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或水平?
5
怎么教?
导入
是否为突破难点打基础、做铺垫?
5
目标
教师是否明确目标并聚焦重难点的突破?
5
教法
是否恰当采用分解、提问、互动、体验、
讨论或合作等方法化解难点?
5
学法
围绕化解难点是否有引导学生记笔记、
划重点、做小结、做对比等学习方法的指导?
4
手段
PPT白板、板书等是否清晰体现重难点
校本研修课堂观察记录表
课例名称
三角形的内角和
执教人
陈春森
评课人
黄耀文
视角
观察项
观察记录(满Βιβλιοθήκη 100分)每项满分5一般3分较差1
得分
备注
教什么?
聚焦性
教学内容是否聚焦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5
逻辑性
教学内容是否调理清晰、逻辑性强?
5
结构性
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
4
学科性
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与本质?
结构或化解难点的思路?
4
差异
是否兼顾学生差异,体现对不同学生
化解难点的差异办法或要求?
4
评价
是否就重难点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
5
怎么学?
参与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有兴趣?相互配合?
5
思维
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有灵活性或求异性?(有创意)
5
提问
对于难点学生是否有主动提问?
3
回答
回答老师提问是否积极、正确?
4
学的如何?
达成
通过当堂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基本达成?
(80%以上学生能够解决难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堂观察工具与机制(量表)
• • • • 《课堂观察记录表》 《分组学习评价表》 《数学课堂对话与表达观察记录表》 《建平中学智慧课堂评价表》
清华附小“1+X课程” 《学科质量目标指南》
• 清华附小《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 • 语文质量三个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三好 学生) • 好字标准:低年段强调正确;中年段强调规范;高年段强调美观 • 好口才的标准:倾听、表达、应对(交际) • 好文章的标准:读懂和会写 • 读懂:指吸纳、理解、评鉴。低年段侧重理解,中年段则侧重理 解之上的统整(概括段意,会判断、提取关键信息,讲究逻辑) ;高年段增加评鉴。 • 会写:积累、观察、运用 • 这些能力标准,逐项量化到12个学段的语文学习中。 • 比如“积累”,一个学期诗词、蒙学经典的背诵、活动举例、读 写结合篇目、写作范本,老师都有参照。再比如“阅读推荐”, 一学期的名家名篇,单篇的、整本的必读、选读书目的量上目标 :仅诗歌6年下来就要积累300多首。
四、课堂观察记录与课堂交流反思
• • • • 4. 指出问题,就要善意帮助提出改进办法 课例:《一碗阳春面》练习设计 课后如何强化教育?建议换用一个练习: 假如今年寒假,我们学校组织“中日高中生互访 考察”,到日本后,需要准备一篇发言稿。请你 结合对这篇《一碗阳春面》的思考,谈谈对日本 民族的印象,准备一篇发言稿(百字左右)。
学科教学骨干研修专题
基于校本教研的课例研究
上海市建平中学 廖飞
专题:《基于校本教研的课例研究》
• 【要点】
•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意义
• 二、课例研究要找准课堂观察点
• 三、课堂观察工具与机制(量表)
• 四、课堂观察记录与课堂交流反思
• 五、实操训练:课例观察与现场交流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意义
总结 规律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意义
4. 诊断发现问题所在
二、课例研究要找准课堂观察点
• 学科骨干教师的基本特质:
• 目中有人——是否适合学情(好课标准不 在于教师精彩,而是学生精彩) • 目标得当——教材功能定位是否得当(自 由学术精神) • 策略得法——教学策略是否理性有效 • ——以上就是解决“课堂观察点”的问题
2016年起上海市小学课程实施“等第制”评 价
2016年8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 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将 “等第+评语”的 “等第 制”评价从小学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
上海小学2016学年全面推行“等第制”
• “等第制”基本内容:
• 1.“分项评价”(三个维度) • “学习兴趣 • “学习习惯” • “学业成果”
五、互动课例分享
•【课例】小学四年级语文: 19.《音乐之都维也纳》 • 【教学重点】“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 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了解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 原因。” •【课堂概况】丰富的影视素材,色彩斑斓的城市画面及优 美音乐,营造氛围,加深孩子对维也纳风情的直观印象。 • 【课文阅读流程】 初读课文——抓关键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互动评价】
• 目中有人 【案例分享1】
人教版《老王》教学目标(八年级)
沪教版《老王》教学目标(高一)
• 目标得当【课例2】《雨巷》
• • • • • • 育人目标: 培养在孤寂黑暗中彷徨但仍心怀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情怀 知识能力目标: 1. 语言品味:从句式、节奏、修辞角度赏析诗行的音韵美 2. 意象欣赏:赏析用意象创设意境以抒发情怀的手法 3. 情感体验:在朗读中体验忧伤、彷徨的情绪,理解诗中 充满时代特征的忧郁情感 • 【过程设计】 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叶圣陶对本诗的评价:“替新诗 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新”在哪?) 途径:品析意象、品读语言
探究 示范
课例
推进 课改
诊断 问题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意义
• 1.总结一般规律 • 【案例】《智慧课堂评价指标》的确立
• 2011年1月,各学科教研组长带头开设了11 节“创新素养培养”探究公开课
课例研究的主题化
• 2010年10、12月课例主题: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创新素养 • 2011年4月、6月课例研讨主题:如何创建“智慧课堂” • 2011年10月、12月课例主题:“智慧课堂”的评价标准 • 2012年4月、6月课例主题:“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 • 2012年10月、12月课例主题:“智慧课堂”三项聚焦点
祝各位教师的课堂 都能更加精彩!
• 2013年3、4月课例研讨主题:“智慧课堂”的常态化;
• 2013年10、12月:”翻转课堂“的基本形态 • 2014年4、6月:”翻转课堂“的基本特征
• 2014年10、12月: ”翻转课堂“的教学重点
在大量课例观察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 “智慧课堂” 评价表》(三个维度12项指标)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意义
• 2.探索课程与课堂教改新路
• 【案例】2014年如何实施“翻转课堂”? • 【课例】《平面及其基本性质》2014年3月25日
一、课例研究的基本意义
• 3.推进课改项目发展
• 教师转变观念,需要眼见为实
• (案例)合作学习
• 上海郑杰校长总结了“合作学习”32法: • 两人互查法、坐庄法、叽叽喳喳法 、组际评价法、发言 卡…… • 全国首届“合作学习方略”专题研讨会 2016年11月9日在 济南召开 • 全国各地中小学代表执教了15节示范课 • 主要成果:展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做法 • ——“发言卡”的应用
• 策略得法——策略理性选择
当今课堂教改策略的方向选择
分组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策略
问题情境教学
评价调控课堂
教学策略设计——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调控课堂 • 【课例】邢台三中 高二化学“即时评价”
二、课例研究要找准课堂观察点
• 今天,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 “高效教学”的基本标准 市教科院普教所主任 杨四根 有价值(效能) 有效果 有效率 有磁性(效应) 程红兵: 和谐共振 实验示范 出发超越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 • • • (1)看课后实效——教学目标达成度(改变了什么) (2)看是否关注 (4)看是否有思维训练的含量
二、课例研究要找准课堂观察点
• 对不同成熟期的教师课堂观察点,应该有 所不同 • 比较: • 《建平中学智慧课堂评价表》 • 《建平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 大赛评价表》
……
四、课堂观察记录与课堂交流反思
• (一)评课的本质
• 表达个人的收获、体验 • 真诚回馈、帮助开课人 • 弘扬强化某种课堂共同价值观
四、课堂观察记录与课堂交流反思
• • • • • • • (二)评课的原则 1. 重效果,不重花样形式 2. 真诚实在,切忌各打五十板 3. 侧重一点,切忌面面俱到 特别对年轻教师,只抓基本功 (建平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评价表) 教务处也可以安排观课评课主题系列进行评课
• 2.“等第+评语”
• 淡化具体分数,而以A、B、C、D或者“优秀 ”“良好”“合格”“需努力”等方式来评价
三、课堂观察工具与机制(量表)
• 观课的角度选择与分工
• 观课评课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 分工明确观察点,评课时汇总,交流分享
建平中学“课例研究” 研讨规范流程
• 课前的备课组会议: – (一)上课教师说课 – (二)上课教师与备课组其他教师的交流 – (三)上课教师与“观察者”讨论观察点 • 课中观察: 教师1: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度 – (一)观察点确定与分工 教师2:教法的智慧含量或创意指 数 – (二)观察过程 教师3 :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案的突 • 课后的备课组会议: 破 – (一)上课教师课后反思 教师4 :创新思维、质疑批判的激 – (二)观察教师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发教师5 :发问的思维价值含量与 – (三)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时机 教师6 :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 • 活动结束,提交附件 间 – (一)教案 – (二)课后反思与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教师7 :探究体验活动的形式与活 动量是否得当 – (三)研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