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高清课堂: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课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竺可桢写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知识积累
1.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销声匿.(nì)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销,消失;匿,隐藏。
4.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5.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稻秧。
6.农谚.(yàn):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7.数据:科学实验中记录的可以作为研究根据的数字。
8.连翘.(qiáo):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9.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相互关系的科学。
10.萌发:开始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11.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12.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13.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的意思。
1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15.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16.簌簌
..(sù):象声词,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形容肢体发抖的样子。
17.草木荣枯:指植物的茂盛、枯萎。
18.悬.(xuán)殊 19.纬.(wěi)度 20.海藻.(zǎo)
考题例析
1.(2015•重庆中考)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语言:
2.(2015•湖南长沙中考)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发髻(jì)庸禄恪尽职守(kè)根深蒂固
B.祭祀(sì)籍贯鳞次栉比(zhì)消声匿迹
C.缄默(jiān)怂恿鲜为人知(xiǎn)闲情逸致
D.咫尺(zhì)娴熟草长莺飞(zhǎng)张皇失错
解析: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作答时要注意选取题目中列出的几点角度,运用与例句相同的格式。示例:大自然的气味语言: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2.考查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字形及易错字音的能力。辨析字形要结合对词义的理解,
还可以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形旁声旁练得特点来分析;辨析字音要注意多音误读、形近误读等。本题选C。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介绍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高清课堂:倾听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性的语言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段。
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描写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如“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显得亲切动人。“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透露着暖暖的春意;“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次第”写出了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燕子翩然归来”,“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
第一段用词典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展现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给人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作者把大自然描写得有情有义,富有灵性。既然有了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第二自然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2.文章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用词处处经过推敲,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作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同时还使
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把握重点
1.课文是从什么节气写起的?写出了什么样的物候景观?
从“立春”写起,然后生动形象地写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展现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2.【高清课堂: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仅仅指的是“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吗?农事安排与大自然的物象有无关系?
这样写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还举“杏花、桃花、布谷鸟”的例子,说明这些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以此安排农事。
3.把“布谷鸟开始唱歌”前面的句号能否换成分号,为什么?
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布谷鸟是动物;杏花、桃花开在春季,布谷鸟叫在夏季;前后句式不同。
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5.【高清课堂: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6.【高清课堂: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7.本文说明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纬度、经度、地势高下、古今差异这样的顺序排列的,这个顺序是否可以变动?
说明的顺序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条理清晰。课文中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排列顺序是合理的,有一定根据。文章先指出不同纬度的物候现象有差异,再指出同纬度不同经度的物候现象有差异,第三点比较同纬度、同经度但海拔高度不同的差异,第四点则从时间角度来比较古今的差异。这样的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起来看,前三点从方位、地理环境角度比较,第四点从时间角度分析;前三点,先比较明显的差异,再比较某些相同之中的不同,层层分开,极有条理,不可以随意变动。
8.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
举例的多少,要看需要,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好几个。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8年获哈法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领导并指导了我国自然区划综合考察、国家大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