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知识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已知某有色络合物在一定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定时其透光度T=0.60。
若在相同条件下改用1cm吸收池测定,吸光度为________ ,用3cm吸收池测量,T为__________ 。
2、测量某有色络合物的透光度时,若吸收池厚度不变,当有色络合物浓度为c时的透光度为T,当其浓度为(1/3)c时的透光度为_____ 。
3、分子中共轭体系越长,冗^冗*跃迁的基态和激发态间的能量差越_____ ,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越________ ,吸收将出现在更长的波长处。
4、称取苦味酸胶0.0250g,处理成1L有色溶液,在380nm处以1cm吸收池测得吸光度A=0.760,已知其摩尔吸收系数&为104-13Lmol 一1.cm-1,则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 。
5、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分子的运动包括三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
其中能量最大是______ ,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____ 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 ;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_______ 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一定是______ 。
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的是分子的__________ 跃迁,它还包括了_____ 和______________ 跃迁。
9、在紫外吸收光谱中,有机化合物的跃迁类型有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
仪器分析(第三版)魏培海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本(高教出版社)

第一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1. (4)2. (3)3. (2)4. (1)5. (3)6. (3)7. (2)8. (4)9. 吸光度(透光率),波长(频率)10. 波长、狭缝宽度、吸光度值(有色物的形成)、溶液的pH 、显色剂用量、显色反应时间、温度、有色化合物的稳定性、掩蔽干扰11. A=kc (或吸光度与浓度呈正比)12. 石英13. 红移蓝移14. 答:分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能级,当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会发生相应的能级跃迁。
同原子一样,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
记录分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程度与波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吸收光谱。
15. 答:从化学键的性质考虑,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为: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成键的n电子。
电子跃迁主要包括:σ→σ*,n→σ*,π→π*和n→π*等跃迁类型。
π→π*和n→π*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大多落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主要跃迁类型。
四种主要跃迁类型所需能量大小顺序为:n→π*<π→π*<n →σ*<σ→σ*。
16. 答:能够使化合物分子的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例如CH4的吸收峰波长位于远紫外区,小于150nm,但是当分子中引入-OH后,甲醇的正己烷溶液吸收波长位移至177nm,-OH起到助色团的作用。
当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时,会使这些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移至紫外及可见光区,这种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
例如,CH2=CH2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171nm处,而乙烷则位于远紫外区。
17. 答:摩尔吸光系数的显著差别,是区别π→π*跃迁和n →π*跃迁的方法之一。
n →π*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比较小,一般为10~100 L ·mol -1·cm -1,比π→π*跃迁小2~3个数量级。
溶剂效应也可以区分区别π→π*跃迁和n →π*跃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题库(问答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题库(问答题)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 试析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答:1.溶液折射指数增加;2.仪器因素, 多色辐射, 狭缝宽度, 杂散光;3.化学因素, 溶剂作用, 温度影响, 光效应。
2. 吸光光度分析中选择测定波长的原则是什么?若某一种有色物质的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波长进行测定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答:测定波长对吸光光度分析的灵敏度、精密度和选择性皆有影响,正确选择测定波长可以达到“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目的,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在本实验条件下,无干扰元素共存,原则上应选用A— 曲线中吸光度最大处的波长进行测定。
但图中 a 处,在很窄的波长范围内A随入的变化改变很大,工作条件难于控制准确一致,将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采用 b 处波长进行测定,易于控制工作条件,减小测量误差。
3. 请画出紫外分光光度法仪器的组成图(即方框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答:┏━━━┓┃参比┃┗━━━┛或读数指示器┏━━┓┏━━━┓┏━━┓┏━━━┓┏━━━┓┃光源┃→┃单色器┃→┃试样┃→┃检测器┃→┃记录器┃┗━━┛┗━━━┛┗━━┛┗━━━┛┗━━━┛作用:光源:较宽的区域内提供紫外连续电磁辐射。
单色器:能把电磁辐射分离出不同波长的成分。
试样池:放待测物溶液参比池:放参比溶液检测器:检测光信号(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进行检测)记录器:记录并显示成一定的读数。
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置于吸收池的前面, 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置于吸收池的后面。
为什么两者的单色器的位置不同?答: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是将光源发出的连续辐射色散为单色光, 然后经狭缝进入试样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半宽度很窄的锐线光源, 其单色器的作用主要是将要测量的共振线与干扰谱线分开。
5. 在波长508nm, 以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若有721型和751型分光光度计各一台,选用哪一台进行测定较宜? 为什么?答:508nm属于在可见光区测量, 选721型较好。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习题及参考答案

3700~3100cm-1,且此分子中含有一个 C=C 双键,因此在 1680~1620cm-1 也有一较弱的吸
收峰。
OH 红外光谱中有 2 个特征峰,而
O 中只含有一个 C=O 特征官
能团,因此反映在红外光谱中则在 1850~1600cm-1 有一强吸收峰,即
O 的红外光
谱只有一个特征吸收峰
11.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3H6O2,红外光谱如 4-11 所示。解析该化合物的结构。 11.答案:①由于化合物的分子式 C3H6O2 符合通式 CnH2nO2,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可初步判
7.答案
8.答案
9.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 Tl,使用丙烷—氧气火焰,其温度为 2800K,分析线为 377.6nm,它是由 6P1 电子跃迁至 7S1 产生的。试问火焰中 Tl 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数之比是 多少?
9.答案:
。
10.测定血浆中 Li 的浓度,将两份均为 0.500mL 血浆分别加入到 5.00mL 水中,然后向第
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在分析上较有 实际应用的有哪几种类型? 2.无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配位场跃迁?请举例加以 说明。 3.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 n-π*和 π-π*跃迁类型? 4.何谓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 离的原因是什么? 5.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作用的异同点。
(4)H2C CH2 中的(a) υ (CH)、(d)τ (CH),(3)SO2 γs(伸缩振动)
(c) W(CH)
红外非活性的有:(a) CH3-CH3 υ (CH) 4)H2C CH2 中的(b) υ (CH)
仪器分析练习题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含答案

一、单选题1. UV-Vis 吸收光谱是由( ) A. 最内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跃迁产生 B. 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产生 C. 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D. 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2.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外层电子能级跃迁的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 σ→σ*有最低的能量 B. π→π*最低的能量C. n →π*有最低的能量D. n→σ*可产生波长最大的吸收3. 某化合物在己烷和乙醇中的λmax 分别为305和307 nm ,则该化合物的跃迁是下列哪种跃迁( )A. π→π*B. n →π*C. n →σ*D. σ→σ*4. 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存在π→π*跃迁( ) A. 乙烯B. 丙酮C. 苯乙炔D. 乙醇5. 当pH 由酸性变为碱性,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 红移B. 蓝移C. 不变D. 不能确定6. 分光光度计中控制波长纯度的元件是( ) A. 棱镜B. 光栅C. 狭缝D. 光栅+狭缝7. 某浓度待测物的透射比为T ,若其它条件不变,浓度增大一倍后的透射比应为( ) A. 2TB. 2/TC. T 2D.T8.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为( ) A. 增大、增大、增大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大、减小D. 增大、减小、不变9.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不会产生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差( )A. 溶质的离解作用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10. 下列哪种化合物不太适合作为UV 光谱测定时的溶剂( )A. 环己烷B. 甲醇C. 乙腈D. 甲苯11. 质量相同的A 、B 物质(摩尔质量M A >M B ),经过显色测量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则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为( ) A. εA >εBB. εA <εBC. εA =εBD. εA <1/2εB12.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透射比T 越大,说明对光的吸收越强B. 透射比T 与浓度成正比C. 摩尔吸光系数随λ改变,但与浓度无关D. 摩尔吸光系数随λ和浓度而改变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透射比与浓度呈直线关系B. 助色团可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红移C. 比色法测定FeSCN+时,应选用红色滤光片D. 玻璃棱镜适合紫外光区14.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A. 极大值B. 极小值C. 零D. 极大或极小值15.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个数B. 检测器个数C. 吸收池个数D. 使用单色器个数16.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差C.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和D. 试样在λ1和参比在λ2处的吸收之差17.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A. 标准溶液不同 D. 所选测定波长不同B. 参比溶液不同 D. 使用的光程不同18.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液c1的透射比为20%,试液透过率为12%;若以示差光度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射比透光度为()A. 40%B. 50%C. 60%D. 70%19. 某分光光度计的测量误差∆T=,在透射比T=7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A. 2%B. 8%C. 6%D. 4%20. 邻二氮菲法测定铁时,应在加入盐酸羟胺摇匀后应放置至少2分钟后再加显色剂邻二氮菲,若放置时间不足,则分析结果很可能会()A. 无影响B. 不一定C. 偏低D. 偏高21. 邻二氮菲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含量的分析步骤是()A. 还原-发色-调节pH-比色-酸化B. 酸化-还原-调节pH-发色-比色C. 发色-酸化-还原-调节pH-比色D. 调节pH-发色-还原-酸化-比色22. 在吸光光度法中,有时会出现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情况,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这一现象()A. 吸收池位置放置不当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 吸收池光学玻璃不洁净D. 显色反应灵敏度较低23.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别共轭烯烃和α,β-不饱和酮可根据下列哪种吸收带出现与否来判断()A. K带 B. R带 C. E带 D. B带24. 下列四种化合物λmax的顺序为()(a)CH CH CH CH2(b)CH CH2C2H5(c)CH CH CH CH2(d)CH CH2C2H5A. b>c>d>aB. a>d>c>bC. b>d>c>aD. a>c>d>b25. 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发射与激发光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镜像关系B.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C. 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左侧D. 发射光谱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26. 用波长300 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时,所产生的300 nm的发射光是()A. 荧光B. 磷光C. Reyleigh散射D. 无法判断27.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A. 空心阴极灯B. 氙灯C. 氘灯D. 碳硅棒28. 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那种类型的光而达到对物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目的()A. 激发光B. 磷光C. 发射光D. 散射光29. 下列是化学发光仪必须的元件是()A. 光电倍增管B. 光栅C. 氘灯D. 氙灯30. 荧光物质,随溶液的温度降低,其荧光量子率将()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不能确定31. 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质的UV-Vis吸收光谱()A. 消失B. 精细结构更明显C. 发生位移D. 分裂32. 分子的UV-Vis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其原因是()A. 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电极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33.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其UV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λmax=204 nm(εmax=9750);λmax=314 nm (εmax=38)。
食品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习题一、填空题1.朗伯定律是说明光的吸收与液层厚度正比,比耳定律是说明光的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二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一比尔定律,其定义为A=KCL。
2.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L.mol-1.cm,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常用符号ε表示,故光的吸收定律的表达式可写为A=εcL。
3.吸光度和透射比(τ%)关系式是A=2-logT。
4.一般分光光度分析,使用波长在35Onm以上时可用玻璃比色皿,在350nm以下时应选用石英比色皿。
5.紫外吸收光谱法大多应用于鉴定含有双键尤其是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如含羰基、羧基、硝基等的脂肪族化合物,以及含有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
6.752型分光光度计,采用自准式光路,其波长围为200—1000nm,在波长320—1000nm围200-320nm围用氢弧灯作光源。
1.当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其投射比τ,当其浓度增大1倍时,仍符合比耳定律,则此时溶液投射比为2τ。
(×)2.可见、紫外光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和分子的转动。
(×)3.比色分析中显色时间越长越好。
(×)4.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没有关系。
(√)5.摩尔吸光系数ε越大,表明该物质对某波长光透过的能力越强。
(×)6.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某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越强。
(√)7.722型分光光度计和752型分光光度计都是以钨灯作为光源的。
(×)8.拿比色皿时只能拿毛玻璃面,不能拿透光面,擦拭时必须用擦镜纸擦透光面,不能用滤纸擦。
(√)9.饱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光区不产生光谱吸收,所以常以饱和碳氢化合物作为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溶剂。
(√)三、选择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围是( D )。
A.400~70Onm;B.2O0~40Onm;C.20O~6O0nm;D.4O0~76Onm;2.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 C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8分)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 ) A 、钨灯 B 、氢灯 C 、氙灯 D 、汞灯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 ) A 、多普勒变宽 B 、自吸现象 C 、分子吸收特征 D 、原子吸收特征3.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λmax =380nm 时,有透射比为50%,用1.0cm 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 ×cm)]为 ( ) A 、5.0×104B 、2.5×104C 、1.5×104D 、3.0×1044.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 )5.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 ) A 、8% B 、40% C 、50% D 、80%6.在310nm 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 ) A 、1 B 、0.1 C 、0.9 D 、0.057.化合物中CH 3--Cl 在172nm 有吸收带,而CH 3--I 的吸收带在258nm 处,CH 3--Br 的吸收带在204nm,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 ) A 、σ→σ*B 、n →π*C 、n →σ*D 、各不相同 8.A 和B 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化合物种类摩尔吸收系数εL/(moL·cm)λ1λ2 A 4,120 0.00 B3,610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λ1时在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 =0.754,在λ2时于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 =0.240,问B 的浓度是多少? ( )A 、0.64×10-5mol/L B 、0.80×10-5mol/L C 、0.64×10-4mol/L D 、0.80×10-4mol/L 9.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 )A 、光源的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10.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 =0.334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 A 、+0.6% B 、+1.7% C 、+3.5% D 、+7.6%1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 ( )CH 3N(CH 3)2(a)OHOCl CH 3COOC 2H 5(b)COOHCl(CH 3)2N(C)A 、a>b>cB 、c>a>bC 、b>c>aD 、c>b>a12.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 ) A 、CH 3-CH=CH-CH 3 B 、CH 3-CH 2OH C 、CH 2=CH-CH 2-CH=CH 2 D 、CH 2=CH-CH=CH-CH 3 13.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 B 、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 C 、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 D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14.现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互干扰的A 和B 两组分,它们的最大波长分别为λA 和λB ,若用双波长测定A 组分的含量,则下面哪一种选择λ1和λ2的方法是正确的? ( )A 、使λ1和λ2分别等于λA 和λB B 、选λ1等于λA ,选λ2使B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C 、选λ1等于λA ,选λ2为A ,B 两组分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D 、选λ1等于λB ,选λ2使A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15.在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中不发生:( )A 、σ →π*B 、π→σ*C 、n →σ*D 、n →π*16.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百分透射比T =64.8%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 A 、+6.6% B 、+4.2% C 、+3.4% D 、+2.1%17.某化合物在己烷中(λmax =220nm )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4500L/(moL·cm),若用1.0cm 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 ( )A 、5%B 、3.5%C 、10%D 、50%18.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 A 、σ→σ*B 、n →σ*C 、π→π*D 、π→σ*二、填空题(33分)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______个光源,_______个单色器和_____个吸收池.2.某溶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 =60%,则A =_______,若改用1cm 和3cm 吸收池则A 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__。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

(3)温度的影响 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通常都选用室温 显色反应。当温度对显色反应速度可能有较 大的影响时,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 合适的温度可用单因素实验来确定。
(4)显色时间 这里包括两种时间:一种是由于显色反 应速度不同,达到反应完全所需的时间;另 一种是有色化合物维持稳定的时间。 这两种时间均可用单因素实验来考察。
c. 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陆续问世 利用光分析可以跟踪化学反应历程,一 般分光光度计只适于历程为20~30 min以上的 反应,要研究速度较快的反应,就需要设计 出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如:多道分光光度 计(采用:多道光子检测器,整个光谱扫描 时间不到1 s)。
4. 仪器的最新进展 (1) 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精确求取摩尔吸收系数的方法是:在 不同带通宽度时测定表观摩尔吸收系数, 绘制表观摩尔吸收系数对带通宽度的曲线 关系图,将曲线外推到带通宽度为零处, 这时相应的摩尔吸收系构造、类型及 发展趋势 1. 构造 通常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1) 一个或多个辐射源; (2)波长选择器; (3)试样容器 (吸收池) ; (4)辐射换能器; (5)信号处理器和读出装置。
对吸收池的要求:主要是能透过所研究的 光谱区辐射线。
吸收池的两个光学面必须平整光洁,使用 时不能用手触摸。
按材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 两种。
吸收池有多种尺寸和不同结构,吸收池 的光径可在0.1 cm~10 cm之间变化,其中以 1 cm光径吸收池最为常用,根据使用要求 选用。 在用于高浓度或低浓度测定时,可相 应地采用光径较小或较大的吸收池。
(3) 蓝移 由于取代基或溶剂极性的影响,使吸收 谱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 称为短移、紫移或蓝移。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lilihua--作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lilihua--作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 吸收带、K 吸收带和R 吸收带的是( )A.CH 2CHCH O B. CH C CH O C. C O CH 3 D. CH CH 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 )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 2Cr 2O 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 )A. 蒸馏水B. H 2SO 4溶液C. K 2Cr 2O 7的水溶液D. K 2Cr 2O 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 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 )A. 40.2%B. 37.1%C. 35.1%D. 30.2%%.x %%%%2350950100=-- %.%.%%x 137********=⨯= 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 中的微量I —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 4将I —氧化为I 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 2-淀粉蓝色物质。
仪器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题及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分/空)1、朗伯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光径长度成正比;比尔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二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
2、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L·mol-1·cm-1,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常用符号ε表示。
3、分子的运动包括三种,它们是电子运动、分子振动和分子转动。
其中能量最大的是电子运动,能量最低的是分子转动。
4、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来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吸光度的加和性。
5、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钨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氢或氘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一定是石英。
6、影响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波长。
二、单选题(共20分,2分/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A)。
A.400~780nmB.200~400nmC.200~1000nmD.400~1000nm2、物质吸收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C)。
A.分子的振动B.分子的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分子的振动和转动3、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
CuSO溶液呈4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C)。
A.蓝色光波B.绿色光波C.黄色光波D.青色光波4、符合吸收定律得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D)。
A.向长波移动B.向短波移动C.不移动D.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5、当吸光度A=0时,τ为(C)。
A.0B.10%C.100%D.∞6、高吸光度差示法和一般的分光光度法不同点在于参比溶液不同,前者的参比溶液为(D)。
A.溶剂B.试剂空白C.比被测试液浓度稍高的待测组分标准溶液D.比被测试液浓度稍低的待测组分标准溶液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B)。
仪器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题及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元测验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1分/空)1、朗伯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光径长度成正比;比尔定律是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光的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二者合为一体称为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
2、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是L·mol—1·cm-1,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1,液层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常用符号ε表示。
3、分子的运动包括三种,它们是电子运动、分子振动和分子转动。
其中能量最大的是电子运动,能量最低的是分子转动。
4、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来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吸光度的加和性。
5、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钨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氢或氘灯,用的棱镜和比色皿的材质一定是石英。
6、影响有色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波长。
二、单选题(共20分,2分/题)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
A。
400~780nm B.200~400nm C.200~1000nm D。
400~1000nm2、物质吸收光辐射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由于(C)。
A。
分子的振动 B。
分子的转动C.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D.分子的振动和转动3、物质的颜色是由于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某些波长的光所致。
CuSO溶液呈4蓝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C)。
A.蓝色光波 B.绿色光波C。
黄色光波 D.青色光波4、符合吸收定律得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波长位置( D).A。
向长波移动 B.向短波移动C.不移动D。
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5、当吸光度A=0时,τ为( C)。
A.0 B.10% C。
100% D.∞6、高吸光度差示法和一般的分光光度法不同点在于参比溶液不同,前者的参比溶液为( D )。
A。
溶剂 B.试剂空白 C。
比被测试液浓度稍高的待测组分标准溶液D。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答案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选择题1 物质的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B )A.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B.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C. 分子的振动D. 分子的转动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C )A. 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B.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的电子结构D. 原子的电子结构3 分子运动包括有电子相对原子核的运动(E 电子)、核间相对位移的振动(E 振动)和转动(E 转动)这三种运动的能量大小顺序为 ( A )A. E 电子>E 振动>E 转动B. E 电子>E 转动>E 振动C. E 转动>E 电子>E 振动D. E 振动>E 转动>E 电子4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 C )A. 增加、不变B. 减少、不变C. 不变、增加D. 不变、减少5 吸光度与透射比的关系是 ( B ) A. T A 1=B. TA 1lg = C. A = lg T D. A T 1lg = 6 一有色溶液符合比尔定律,当浓度为c 时,透射比为T 0,若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光率的对数为 ( D )A. 2T OB. 021TC. 0lg 21T D. 2lg T 07 相同质量的Fe 3+和Cd 2+ 各用一种显色剂在相同体积溶液中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前者用2cm 比色皿,后者用1cm 比色皿,测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两者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 C )已知:A r(Fe) = 55.85,A r(Cd) =112.4A. Cd Fe 2εε≈B. e d F C 2εε≈C. e d F C 4εε≈D. Cd Fe 4εε≈8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 C )A. 入射光强度B. 比色皿厚度C. 配合物的稳定性D. 配合物的浓度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吸光度A 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摩尔吸光系数ε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 透光率T 随浓度增大而增大D. 透光率T 随比色皿加厚而增大10 下列表述中的错误是 ( A )A. 比色法又称分光光度法B. 透射光与吸收光互为补色光,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光C. 公式bc II A ε==0lg 中,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数值愈大,反应愈灵敏 D. 吸收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最大吸收波长不变11 吸光光度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 ( C )A. 0.1~0.5B. 0.1~1.2C. 0.2~0.8D. 0.2~1.512 若显色剂无色,而被测溶液中存在其它有色离子干扰,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应采用的参比溶液是 ( D )A. 蒸馏水B. 显色剂C. 试剂空白溶液D. 不加显色剂的被测溶液13 采用差示吸光光度法测定高含量组分时,选用的参比溶液的浓度c s 与待测溶液浓度c x 的关系是 ( D )A. c s =0B. c s = c xC. c s > c xD. c s 稍低于c x14 桑德尔灵敏度S 与摩尔吸光系数ε的关系是 ( A ) A. εMS = B. 610⨯=εM S C. ε610⨯=M S D. M S ε= 15下列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的是 ( A )A.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B. 溶质的离解作用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D.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二、填空题1吸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__朗伯-比耳定律,用公式表示为___A= εbc,式中各项符号各表示:A为吸光度,b为吸收介质厚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培训试题及答案

依据:1、《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2、《中国药典分析检测技术指南》(2017年7月第一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8.6姓名: 成绩: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 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A )A 、190~800nmB 、0.7~2.5μmC 、2500~4000nmD 、780~2500nm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 。
(B )A 、原子光谱法B 、分子光谱法C 、电子光谱法D 、离子光谱法3、维生素B 12的水溶液在361nm 的吸收系数值为207,若用1cm 吸收池测得某维生素B 12溶液的吸光度为0.621A )A 、30μg/mlB 、25μg/mlC 、20μg/mlD 、15μg/ml4、紫外光谱含量测定供试品应称取两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一般应在: 以内。
(A )A 、±0.5%B 、±1.0%C 、±2.0%D 、±1.5%5、围内误差较小。
(C )A 、0.3-0.9B 、0.7-1.0C 、0.3-0.7D 、0.2-0.5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紫外吸收光谱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
(ABCD )A 、吸收峰B 、吸收谷C 、末端吸收D 、肩峰2A 、取代基的影响B 、共轭效应C 、超共轭效应D 、立体效应 3、分子能级之差也具有: 。
(ABC )A 、电子能级B 、振动能级C 、转动能级D、波尔能级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量方法包括: 。
(ABCD )A 、对照比较法B 、吸收系数法C 、计算分光光度法D 、比色法A 、红外光谱法B 、核磁共振谱法C 、质谱法D 、紫外光谱法三、判断题(每题 4分,共20 分)1、百分吸收系数多用于研究分子结构。
(×)2、分子光谱是一种带状光谱。
(√)3、在紫外区测量吸光度时可使用玻璃材质的比色皿。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2章

基本原理:
荧光是由药物或代谢物等物质在吸收光能之后发射而出, 因此溶液的荧光强度和该溶液吸收光能的程度以及溶液中 荧光物质的荧光量子效率有关。溶液吸收光能,即被入射 光激发后,可以在溶液的各个方向观察荧光强度。由于激 发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被透过。因此,在透射 光的方向观测荧光是不适宜的,一般是在与激发光源垂直 的方向观测荧光的强度。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荧光分光光度法
16
原理:
药物及代谢物在光照射下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能量, 使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当处于激发 态的电子又回到基态时,可将这部分能量以光子形式发射 出而产生荧光。产生的荧光其能量比吸收光的能量小一 些.因此荧光的波长比照射光的波长要较长一些。
11
根据光的吸收定律: A=εCL,一阶导数dA/dλ=dε/ dλ·C·L 二阶导数d2A/dλ2=d2ε/dλ2·c·L,依次类推,在 任意波长处,导数光谱上的导数值与浓度成正比,这就是 导数光谱定量的理论依据据。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了双 波长分光光度计,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处理机被装配到 了分光光度计上,人们利用它的记忆及数据处理功能,可 以直接描绘出一阶、二阶、三阶、四阶等导数光谱,这样 就使得导数光谱的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由于导数光谱灵 敏度高、分辨能力好,能消除杂质干扰,提高被测物光谱 的纯度,作为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方法,受到人们 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二次萃取的回收率较一次萃取低但样本净化好并可以通过调节测定液的ph值改变被测物的吸收光谱使之避开干扰所以二次萃取的方法在hplc上及gc法中相对运用较少而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相对应用较在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内药物分析时究竟采用一次提取还是二次提取应根据被测药物浓度所用有机溶剂提取能力的强弱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等全面考虑
(完整版)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吸光度: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吸光度用A表示。
透光率: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
吸光系数: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mol/L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百分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w/v)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单元,含有非键轨道和n分子轨道的电子体系,能引起π→π*跃迁和n→ π*跃迁,助色团:一种能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位移并增强其强度的官能团,如-OH、-NH3、-SH及一些卤族元素等。
这些基团中都含有孤对电子,它们能与生色团中n电子相互作用,使π→π*跃迁跃迁能量降低并引起吸收峰位移。
红移和蓝移: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最新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C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选择题1 物质的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B )A.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B. 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C. 分子的振动D. 分子的转动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 ( C )A. 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间的跃迁B.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的电子结构D. 原子的电子结构3 分子运动包括有电子相对原子核的运动(E 电子)、核间相对位移的振动(E 振动)和转动(E 转动)这三种运动的能量大小顺序为 ( A )A. E 电子>E 振动>E 转动B. E 电子>E 转动>E 振动|C. E 转动>E 电子>E 振动D. E 振动>E 转动>E 电子4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 C )A. 增加、不变B. 减少、不变C. 不变、增加D. 不变、减少5 吸光度与透射比的关系是 ( B ) A. T A 1=B. TA 1lg = C. A = lg T D. A T 1lg = 6 一有色溶液符合比尔定律,当浓度为c 时,透射比为T 0,若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光率的对数为 ( D )A. 2T OB. 021TC. 0lg 21T D. 2lg T 07 相同质量的Fe 3+和Cd 2+ 各用一种显色剂在相同体积溶液中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前者用2cm 比色皿,后者用1cm 比色皿,测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两者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 C )—已知:A r(Fe) = ,A r(Cd) =A. Cd Fe 2εε≈B. e d F C 2εε≈C. e d F C 4εε≈D. Cd Fe 4εε≈8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 C )A. 入射光强度B. 比色皿厚度C. 配合物的稳定性D. 配合物的浓度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吸光度A 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摩尔吸光系数ε随浓度增大而增大C. 透光率T 随浓度增大而增大D. 透光率T 随比色皿加厚而增大10 下列表述中的错误是 ( A ),A. 比色法又称分光光度法B. 透射光与吸收光互为补色光,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光C. 公式bc II A ε==0lg 中,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其数值愈大,反应愈灵敏 D. 吸收峰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但最大吸收波长不变11 吸光光度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 ( C )A. 0.1~B. ~1.2C. ~D. ~12 若显色剂无色,而被测溶液中存在其它有色离子干扰,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应采用的参比溶液是 ( D )A. 蒸馏水B. 显色剂C. 试剂空白溶液D. 不加显色剂的被测溶液13 采用差示吸光光度法测定高含量组分时,选用的参比溶液的浓度c s 与待测溶液浓度c x 的关系是 ( D )(A. c s =0B. c s = c xC. c s > c xD. c s 稍低于c x14 桑德尔灵敏度S 与摩尔吸光系数ε的关系是 ( A ) A. εMS = B. 610⨯=εM S C. ε610⨯=M S D. M S ε= 15下列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的是 ( A )A.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B. 溶质的离解作用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D.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二、填空题1吸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__朗伯-比耳定律,用公式表示为___A= εbc,式中各项符号各表示:A为吸光度,b为吸收介质厚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c 为吸光物质的浓度。
2一有色溶液对某波长光的吸收遵守比尔定律。
当选用2.0 cm的比色皿时,测得透光率为T,若改用1.0 cm的吸收池,则透光率应为T 1/ 2。
—3一有色溶液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当使用1cm比色皿进行测量时,测得透光率为80%,若使用5 cm的比色皿,其透光率为% 。
4朗伯-比尔定律的吸光系数(a)和摩尔吸光系数(ε)值的单位各是_L∙ g-1·cm-1_和__L ∙ mol-1 · cm-1_。
5某金属离子M与试剂R形成一有色络合物MR,若溶液中M的浓度为× 10-4,用1 cm 比色皿于波长525 nm处测得吸光度A为,此络合物在525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3 L ∙ mol-1 ∙ cm-1。
6 桑德尔灵敏度(S)表示的是 A = 时,单位截面积光程所能检测出的吸光物质的最低含量,单位是μg ∙ cm - 2。
用双硫腙光度法测Cd2+时,已知ε520 = ×104L ∙ mol-1 ∙ cm-1,其桑德尔灵敏度S为__ ×10-3 g ∙ cm-1____。
已知:A r(Cd) =7在分光光度法中,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 可得光吸收曲线。
8 用分光光度法中以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可得标准曲线。
9 光度分析法中,引起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主要有非单色光和化学因素。
10 有色溶剂对光有选择性的吸收,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灵敏度,测定时选择吸收的波长应在λ max处,有时选择肩峰为测量波长是因为在λmax处有吸收干扰。
三、问答题,1 浓度为×10-4mol ∙ L -1的KMnO 4和K 2Cr 2O 7溶液,分别在 mol∙ L -1的H 2SO 4和 mol∙ L -1的H 3PO 4介质中,用1.00 cm 吸收池绘制光吸收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吸收曲线的形状回答下列问题:(实线表示KmnO 4,虚线表示K 2Cr 2O 7 )(1) 已知KMnO 4在λmax 为520 nm 、550 nm 处的的吸光度A = ,计算 对应的ε。
(2) 当改变KMnO 4的浓度时, 吸收曲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3) 若在KMnO 4和K 2Cr 2O 7的混合溶液中测定KMnO 4的浓度,应选择的工作波长是多少(4)若在KMnO 4和K 2Cr 2O 7的混合溶液中测定K 2Cr 2O 7的浓度,可采用什么方法答: (1) 已知在520 nm 和550 nm 处KMnO 4的A = ,所以34550520105.2100.3174.0--⨯=⨯⨯===bc A εε(L·mol -1·cm -1 ) (2) 对于一特定化合物,其吸收曲线是一特征曲线,当KMnO 4浓度改变时,吸收曲线无变化,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仍为520 nm 和550 nm ,但对应的吸光度值A 有变化,浓度增大,A 值增大,浓度减小,A 值减小。
](3) 应选λ550为好,此时K 2Cr 2O 7无干扰。
(4) ① 联立方程式法:先由纯KMnO 4和K 2Cr 2O 7分别求出它们的)KMnO (5504ε、)O Cr 350(K 722ε值;根据λ550 处测得的A 550,求出4KMnO c :b Ac ⋅=)550(KMnO )KMnO (550KMnO 444ε ①再在λ350 处根据实验测得的A 350,)KMnO (350)O Cr K (3503504722A A A += ②② 等吸收点法找出等吸光点,由λ550处可知KMnO 4浓度,由此求出等吸光点处的ε,再得K 2Cr 2O 7的浓度。
③ 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由图中找出λ1及λ2(在λ1与λ2 处KMnO 4有相同的A 值)21λλA A A -=∆可得K 2Cr 2O 7的浓度。
A = A λ1 -A λ2,2示差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提高光度分析法的准确度答:用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时, 选择一个与被测试液组分一致, 浓度稍低的溶液为参比, 用其调零点或T =100%,然后进行试样中常量组分的测定。
根据光吸收定律,设参比液浓度c s ,试液浓度c x , c x > c s ,则A s =εc s b ,A x =εc x b ,所以∆A=A x - A s =ε∆cb ,由此可知,测得吸光度是被测试液与参比液吸光度的差值。
示差分光光度法中由于用c s 调T =100%,放大了读数标尺,从而提高了测量准确度。
3 吸光光度分析中选择测定波长的原则是什么某同学实验测得一种有色物质的吸收光谱图如下,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波长进行测定比较合适为什么。
答:测定波长选择是否正确对吸光光度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选择性均有影响,正确选择测定波长的原则是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在本实验条件下,由于无干扰元素共存,原则上应选用 A —λ曲线中吸光度最大处的波长进行测定。
但图中λ1处,A 在很窄的波长范围内随λ的变化改变很大,此工作条件难于控制准确一致,将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若采用λ2处波长进行测定,易于控制工作条件,可减小测量误差。
、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置于吸收池的前面, 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置于吸收池的后面。
为什么两者的单色器的位置不同答: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是将光源发出的连续辐射色散为单色光, 然后经狭缝进入试样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半宽度很窄的锐线光源, 其单色器的作用主要是将要测量的共振线与干扰谱线分开。
5 化合物中CH 3-Cl 在172 nm 有吸收带,而CH 3-I 的吸收带在258 nm 处,CH 3-Br 的吸收带在204 nm ,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是什么跃迁类型为什么这类化合物的吸收波长是CH 3-Cl < CH 3-Br < CH 3-I答: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σ→n 。
化合物的吸收波长CH 3-Cl < CH 3-Br < CH 3-I 的原因是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原子的电负性强,对电子控制牢,激发电子所需的能量大,吸收光的波长短;反之,原子的电负性弱,吸收光的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是Cl > Br > I ,所以化合物的吸收波长CH 3-Cl < CH 3-Br < CH 3-I 。
6 共轭二烯在己烷溶剂中λ max =219 nm 。
如果溶剂改用己醇时, λ max 比219 nm 大还是小 为什么答λmax >219 nm 大。
大多数会发生π→π* 跃迁的分子,其激发态的极性总是比基态的极性大。
因而,激发态与极性溶剂发生作用所降低的能量也大,也就是说,在极性溶剂作用下,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别小,因而吸收光谱的λ max 产生红移。
由于己醇比己烷的极性更大,在已醇中π* 态比π态( 基态 )更稳定, 从而π→ π* 跃迁吸收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7 今有两种溶液:苯的环己烷溶液和甲苯环己烷溶液。
已知苯和甲苯在紫外光区均有吸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