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上)[20页]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总体而言,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的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的增长快得多。
颜色视觉:小学生的颜色视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的。
具体表现如下:视觉感受性的发展:第一,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
第二,小学生的颜色辨别能力迅速提高。
第三,小学生视觉的差别感受性发展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发展。
第四,女生的颜色感受性发展高于男生。
颜色偏好:小学生已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倾向。
在红、黄、橙、绿、蓝、棕、黑、灰、白等10种颜色中,他们更喜欢红、绿、黄,不喜欢灰、棕、黑。
听觉:听觉能力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
表现在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对发音细微差别的区分、对音乐旋律的辨别能力这三个方面。
注:绝对感受性指:人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当灰尘一次次增加,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感觉)差别感受性指:我们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
(100克重的物品加一克后感觉不到,加上三克就感觉得到重量的变化)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发展方面: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低年级: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空间联系,依据各个对象之间可以直接诶感知到的空间关系认识画面的内容。
第二阶段:小学中年级: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学生可以从意义上完整地认识整个图画的内容。
培养方面:明确观察的目的;一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较盛,知觉的不随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提出的目的越明确具体,计划步骤越周详,观察效果越好。
例如: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可以事前把活动的目标予以明确。
根据观察目的任务选择观察的方式;学生若能掌握一定的方法,这将十分有利于其观察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小学阶段逐渐发展和提升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学科知识和复杂的思考问题,逐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和促进方法。
一、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1. 感性认识阶段在小学生刚入学的阶段,他们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通过触摸、观察、体验来获取对世界的理解。
他们对许多事物还不具备抽象和逻辑的思维能力,表现出很强的直观性和想象力。
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2. 操作阶段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进入操作阶段。
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经验,引导他们从实践中总结规律。
3. 形象思维阶段以约6-12岁为代表的小学生阶段,是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能够通过图像、表象等方式进行思维活动,开始有了更高层次的抽象、推理和创造能力。
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活动。
4. 抽象思维阶段青少年时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向抽象思维能力迈进。
他们可以从抽象的概念中进行思考和推理,并且能够将多个概念进行组合和运用。
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促进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方法1.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和探索,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2. 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为了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包括观察实验、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和方式来认识世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第二章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上)
记忆(memory)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 心理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 中的反映。
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幼儿比较起来,发生着质的 变化。 第一,从记忆的目的来看,由无意识记占主导转移 到以有意识记为主导;但在小学时期中,无意识记 仍然起作用,而且也正在发展着。 第二,从记忆方法看,以机械识记为主转入发展意 义识记,最后居于优势;但是机械识记与意义记在 儿童学习中依然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从记忆的内容来看,幼儿时期主要是形象记 忆,到小学儿童时期才迅速发展起词的抽象记忆能 力。
比较固定的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 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9-11岁 较灵活的、概括的掌握左右方位。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的反映。
1.儿童对时间单位估计的正确性,随儿童年龄的 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而提高; 2.越是与儿童生活切近的时间单位,越容易掌握, 估计也月精确; 3.对于可以利用明显外部标志的时间单位,更容 易掌握。
(一)现实性、逼真性 (二)再造性、模仿性 (三)直观性、具体性
(一)小学儿童再造想象形象发展的一般趋向 1. 从想象形象内容细节的数量分析。 2.对描绘的形象特征在结构安排上的质量分析。 3.从想象形象的确定性的变化分析。 (二)儿童创造新形象的发展趋向 1.形式上的改造。 2.简单地创造新形象。
回 答 问 题
高雅、教育、宽阔、山川、厚道
2、卡片上的词是什么颜色? 红色 3、卡片上还有什么东西?
两个对角上各有一个蓝色和黄色的 心形符号
结论: 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效果好
提示:
1、根据教学目的,向学生提出具体识记要求。 2、使识记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
第二章__儿童认知发展
但是社会传递本身是不够的。除非儿童已 有了准备以了解文化知识,不然社会传递不会 奏效。换句话说,要懂得别人传来的知识,儿 童必须具有能够同化它的认知结构的能力。传 递无论多么好,五岁的儿童是不能学会微积分 的,因为他没有早先必备的结构。
28
4、平衡化
影响发展的第四个因素是平衡化,平衡化 以一种方式整合前三个因素,其中其中一个因 素也不足以单独自己来说明智力的发展。平衡 化指儿童的自我调节过程。作为这些过程的结 果,他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逐步前进达到平 衡的较高一级程度。平衡化过程是智力发展的 支柱。
18
状态A→不一致信息→不平衡: 选择a:忽略→状态A(恢复旧平衡) 选择b:同化→状态A(恢复旧平衡) 选择c:顺应→状态B(达到新平衡)—适应
19
(三)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 2、物理经验和逻辑数学经验 3、社会经验 4、平衡化
20
1、成熟
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结构,特别中枢神经系统的 发展。 皮亚杰主张特定遗传为儿童提供不同的身体结 构,影响着智力的发展。这些身体结构中有的导 致了自动的行为反射。例如,当嘴唇受到刺激, 婴儿就吮吸;其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通过 “先接通的”(Pre-Wired)生理机制,激发起相应 的反射。自动的行为反应是一种“先天的知识”; 由于有了种族进化的遗传,儿童在特定情境中 “知道怎么做”。
25
图(1)通过反复计算与再计算,通过反复排 列与再排列,儿童明白了数的重要属性:尽管计 算的次序不一样,也尽管排列不同,数属目保持 不变。这种学习是怎样进行的?儿童是怎样开始认 识有关数的等值的?
26
3、社会经验(社会传递 )
影响认知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社会传递。这 个名词的使用有极广泛的含义,指对儿童思维的 文化影响。社会传递可能涉及到父母给儿童解答 问题,或是一个孩子读一本书获得信息,或是一 位教师在教室里的教学,或是一个孩子与同伴讨 论问题,或是一个孩子模仿一个榜样。当然,知 识的社会传递促进认知的发展,积累的文化智慧 一代代传下去,使儿童通过别人的经验而学习。 因为有了社会传递,儿童不需要为自己而完全重 新创造一切。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ppt课件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简介:(1896-1934) 前苏联心理学家, “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
鲁利亚和列昂节夫,研究人的高级心理 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 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1924年,莫斯科心小理学儿研童认究知发所展 工作。
爱情 关怀 智慧
理论的贡献:
1: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作了发展 和修正,强调了自我的独立性。
2:提出生命循环概念。事实上,艾 里克森的学说是一种描述自我在人生经 历中如何获得或失去力量,如何支配个 人心理发展的人格理论。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三、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 简介:( 1896—1980)
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 科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 1921年日内瓦大学实验室主任. 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一)环境决定论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著名的“阿尔伯特”试验 结论:恐惧等情绪是可以习得的。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简介(1925-)
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出生加拿大,美国人。新行为主义代表人。 以其社会学习论著称,认知理论之父。 班杜拉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 1951年获得艾奥瓦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1953年,班杜拉加入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 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86年,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论 。 2001年,获行为治疗发展小学学儿会童终认知身发展成就奖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孩子们在学习
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和成熟,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
就来深入探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首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
教育等多方面因素。
遗传决定了孩子的智力潜力,环境则会影响孩子
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速度和程度。
早期的教育对孩子的认知发展也有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要关注小学生的认知
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资源。
其次,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一般可以分为感知认知、运算认知和概念认知等不同阶段。
感知认知是孩子对外界世界的感知
和认识,运算认知是孩子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概念认知是孩子对知
识的组织和理解。
这些认知阶段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小
学生的认知世界。
此外,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接受
挑战和刺激。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
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总之,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需要我们共
同来关注和呵护。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更
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展现出更加出色
的认知能力和素养。
愿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认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一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领会)1、小学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发展很快。
视觉方面:视觉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人们所获信息量绝大部分来源于视觉。
小学儿童视觉在整修感知觉中已占有主导地位。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俗称视力,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
视敏度的发展趋势是:10岁前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楚;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
(2)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发展很快,视觉感受迅速提高。
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能正确辨认各种颜色;能对各种不同颜色进行配对游戏;对于经常接触的一些颜色也能叫出名称。
听觉方面:在学校教学,特别是音乐教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下,儿童的听觉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表现在他们辨别声调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起来。
他们的言语听觉能力也发展得较快。
阅读活动和言语交往促进听觉的结果。
运动觉方面:小学儿童的运动觉比幼儿时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手的运动觉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他们能够进行书写,绘画以及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
反过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他们的手部运动觉的发展。
但是,小学儿童的肌肉、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手部运动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还是不够的。
因此,不能要求他们做细微的动作和持久性工作。
2、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
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不善于使自己的感知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
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得很明显。
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感知的目的性、自觉性逐渐提高,感知过程成为儿童能自觉支配的过程。
到了中、高年级,儿童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的要求,排除干扰,从感知的对象中选择出基本的、重点的、需要感知的主要方面,自觉地进行观察,获得有关方面的感性知识。
不仅如此,随着自制力的加强和智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知觉的持续也逐渐由短暂向持久过渡,能坚持较长时间观察事物,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1)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常常模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
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模糊不清,特别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他们的观察才能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
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l)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在研究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这些都是无意注意的范畴。
由于小学生主导活动不断发生变化,从无目的的游戏到有目的、有要求的研究,所以他们的无意注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这一矛盾必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留意的集中性即留意指向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
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留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留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举动,留意集中就比较困难。
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
关于注意保持的时间问题,有些心理学家认为: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
但是,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
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抄写不应同时进行。
第2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一节
1、肤觉:触觉、温觉、痛觉
•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
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特 别是在2岁以前,触觉还在儿童的人际关系 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3.1儿童触觉的发生 •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
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如吸吮 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
感觉是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 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反映。
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 激的整体反映,称作知觉
第2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一节
对象与背景的转换图
第2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一节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
•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 障 感觉剥夺会使人的欣慰过程混 乱,出现幻觉,注意力不能集 中,甚至还会有严重的心理障 碍
第2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一节
4 味觉和嗅觉
4.1味觉的发生和发展 • 新生儿对不同味觉刺激有不同反
应 • 对味觉差异很敏感(甜咸苦酸) • 表现出对新食物的抗拒
第2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一节
4.嗅觉的发展特点
• 新生儿能辨别不同气味,对不同气 味作出不同反应
• 嗅觉对人类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第2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一节
• 新生儿的最佳视距为20cm。
第2章幼儿认知发展第一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视敏度不断提高:“视 动眼球震颤”测验
• 新生儿:具有20/150的视力, • 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 • 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出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
视力。 • 另外,该测验表明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 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是关于事和物的知觉。物体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 觉。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
他们的大脑逐渐成熟,认知能力也逐渐接近成人
水平。
在认知发展的早期,小学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数字和象征
性符号。
他们开始建立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推理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同时,他们开始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心,并不断提出问题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此外,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改善。
他们能够更好地
集中注意力,并将注意力持续在任务上。
这为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
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认知发展的中期,小学儿童逐渐开始发展对社会和道德规范的认知。
他们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和其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他们也
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还包括了对思维策略的掌握。
他们能够使
用不同的思维策略来解决问题,比如分析、推理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思维
策略的掌握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总结起来,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包括了语言、数字、抽象思维、记忆、注意力、社会意识和思维策略等多个方面。
他们
在这一时期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为之后的学
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和学校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他们的认
知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一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领会)1、小学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发展很快。
视觉方面:视觉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人们所获信息量绝大部分来源于视觉。
小学儿童视觉在整修感知觉中已占有主导地位。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俗称视力,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
视敏度的发展趋势是:10岁前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楚;1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
(2)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发展很快,视觉感受迅速提高。
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能正确辨认各种颜色;能对各种不同颜色进行配对游戏;对于经常接触的一些颜色也能叫出名称。
听觉方面:在学校教学,特别是音乐教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下,儿童的听觉能力得到显著的发展,表现在他们辨别声调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起来。
他们的言语听觉能力也发展得较快。
阅读活动和言语交往促进听觉的结果。
运动觉方面:小学儿童的运动觉比幼儿时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手的运动觉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他们能够进行书写,绘画以及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
反过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他们的手部运动觉的发展。
但是,小学儿童的肌肉、骨骼尚未发育成熟,手部运动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还是不够的。
因此,不能要求他们做细微的动作和持久性工作。
2、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加强。
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能自觉地根据一定的目的来控制自己的感知活动,不善于使自己的感知服从于规定的任务和要求。
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得很明显。
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感知的目的性、自觉性逐渐提高,感知过程成为儿童能自觉支配的过程。
到了中、高年级,儿童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的要求,排除干扰,从感知的对象中选择出基本的、重点的、需要感知的主要方面,自觉地进行观察,获得有关方面的感性知识。
不仅如此,随着自制力的加强和智力的发展,小学儿童知觉的持续也逐渐由短暂向持久过渡,能坚持较长时间观察事物,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2章】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3. 社会经验 社会经验是指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因素,指社会的相互作用和 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 4. 平衡 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调节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使个体的认知不断发展。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 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
皮亚杰提出“阶段”具有以下特征,它们是: (1) 连续性和阶段性 认知发展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 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心理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2) 结构性 认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它决定着该阶段的主要认 知特征,并与其他认知发展阶段相区别。
(四)对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
1 重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2 强调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最佳期 3 对儿童认知发展坚持动态观点
(五)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在实验中,45 名大学生被分成三个组。 第一组,由7对学生组成,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即思维不匹配组); 第二组,由8对学生组成,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相同阶段(即思维匹配组); 第三组,由15名学生组成,他们接受标准的教学方法。 所有学生都在六个星期内学习同样的内容,即如何根据已知的化学溶液,按照要求混 合出两种目标液体。其中,第一组的学生和第二组的学生,其配对的两个人之间要对问 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实验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的收获最大, 即思维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他们在共同讨论的活动中,收获最大。
(二)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1 方位知觉 刚入学的小学生,一般能很好地辨别前与后、上与下等方位。而对于左与右,常需要 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如果只有“左”、“右”的抽象口令 , 而无具体东西 加以支持,则一年级学生常常发生错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二节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演示文稿
4岁的汤姆和他的母亲一起玩拼图:
汤姆:这个我放不进去。 (试着将一块拼图放在一个错误的地方) 母亲:哪一块可以放在这儿? (指着拼图)
汤姆:他的鞋子。
(寻找与小丑鞋子相似的一块,但是尝试错误) 母亲:好,哪一块看起来像这个形状?
(再一次指向拼图)
汤姆:棕色的那块。
(试一下,正好,然后试另一块,并看着他的母亲)
第13页,共47页。
最近发展区
ZPD的特性
接受帮助能表现的水平
工
工 作
作
的
的
ZPD
难
难
度
度
独立表现的水平
ZPD的动态本质
接受帮助能表现的水平
ZPD
独立表现的水平 接受帮助能表现的水平
ZPD
独立表现得水平
时间
第14页,共47页。
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 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 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 围。
获得知识
认知
言 语
认识世界
控制、反映思维
第6页,共47页。
自我中心语言
关于自言自语
皮亚杰认为 “自言自语”是 儿童不能进行观 点采择的结果。
维果斯基认为 “自言自语”有 助于个体将共享 的知识变成个人 的知识,是复杂 认知能力的基础 。
第7页,共47页。
(二)认知发展的社会起源
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过程。
第38页,共47页。
3 .提供问题支架,让学生自主探索 A.请问各组内函数图像有何共同特征? B.第一组的函数中f(2)与f(-2)相等吗? f(3)与f(-3)呢? f(4)与f (-
2 第二章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伊犁师范学院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伊犁师范学院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 软体动物》。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 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 瓦大学教授。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 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 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
伊犁师范学院
具体运算阶段
•获得了守恒性 •群集结构的形成 • 群集概念是一种分类系统。 • 群集运算有两种:类群集运算;系列化群 集运算。
伊犁师范学院
运算
• 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 • 守恒性 • 可逆性 • 系统性
伊犁师范学院
守恒
•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 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 并未改变。
• 客体永久性是儿童获得守恒概念在机能上的等价 物。客体永久性和位移群的形成,是儿童在感知 运动阶段从自我中心状态的第一次解除,是第一 次去中心化的重大成果,皮亚杰称它为是“哥白 尼式的革命”。
伊犁师范学院
客体永久性实验
5个月大 9个月以后
伊犁师范学院
• 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各个阶段: • 0-4个月:无视觉或操作探索 • 4-8个月:探索部分的掩蔽物体 • 8-12个月:探索完全掩蔽的物体 • 12-18个月:探索眼前被替换的物体 • 18个月以上探索掩蔽着替换的物体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1)视觉的发展(a)、视敏度的发展(视力)(b)、颜色视觉的发展(2)听觉的发展(a)、纯音听觉的发展(b)、语音听觉的发展(3)运动觉的发展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的发展(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方位知觉特点:1)对上下、前后方位已能正确判断,对左右方位,只能比较固定化的辨认,而且不够完善。
2)对字形的感知,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
(2)小学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你研究而基础(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3)、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精确性、观察的顺序性、观察的深刻性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1)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4)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二)记忆1.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1)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提高2.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1)识记方面a、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b、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第一、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第二、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对象c、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d、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e、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2) 保持方面: a、合理地组织复习:第一、复习要及时第二、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第三、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第四、复习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三)想象1.小学生想象的特点:(1)想象有意性逐渐加强(2)想象现实性逐渐提高(3)想象创造性逐渐增大(4)想象概括性逐渐增强2.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2)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训练小学的想象(3)正确引导儿童的幻想(四)思维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一般趋势:a、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b、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c、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2)小学儿童思维概括水平的发展2.小学生思维基本过程(分类、比较、概括)的发展(1)分类:(a)6岁以后的儿童能够进行一级独立分类的人数超过一半。
小学生生理及认知_PPT课件
Page 49
三、注意缺陷/多动,其核心症状
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可导致明显的功能 损害,如伙伴关系不良、社会能力低下、学习 成绩差等等。 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任性冲动、认知障 碍
Page 50
Page 51
Page 29
智力的多面性
Page 30
二、智力的特质结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2.塞斯顿的群因素论 3.阜南的层次结构模式
Page 3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G因素 S因素
C
A
G
B
Page 32
斯皮尔曼的观点: 各种特殊因素与一般因素结合在一起就
构成了人的智力。
一般因素:G因素,是人的基本的心理 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 素。
Page 39
三、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的先驱者
高尔顿、比奈、西蒙
Page 40
几种常见的智力测验
一般能力测验即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这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流行的一种能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A.Binet) 和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的 ,其最初目 的是为了鉴别低能儿,该量表被称为比纳—西蒙 量表。 1905:30个项目;1908:第一次修订,58个 项目
Page 43
智商在人口中的分布
IQ 140以上 120-13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70以下
名称 天才 极优 优秀 中智 迟钝 近愚 愚鲁
百分比 1.33 11.30 18.10 46.50 14.50 5.60 2.90
Page 44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
学龄初期,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这个时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有意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
儿童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
小学生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 一 )感知觉的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
低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他们已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逐渐增强,其准确性、系统性都不断地提高。
( 二 )注意的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
1.注意的目的性刚刚进人学校,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
上课时,他们会思想“ 开小差” ,做小动作;做作业时,也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督促。
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四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
2.注意的品质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渐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小学生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发展的分析
(三)在教学中具体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的结合
(1)从这两种记忆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已经看出,尽管在 小学时期,儿童语词记忆能力正在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 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语词记忆还不可能取得优势。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也有必要使学生把具体 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掌握概念 知识。
第一节 小学生的感知发展 第二节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第三节 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学会分析小学生的感知特点,理解小学生记忆和想象的规 律。能够利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动机, 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潜力。在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培养 小学生良好的言语听觉能力,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的运 动觉技巧;掌握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促进小学生想象 能力的发展。
二、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一)无意识记的发展
(1)实验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的无意识 记仍在继续发展而且显得更有效果了。
(2)进一步分析检验这些实验材料,就会发现,所谓儿童 无意识记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二)有意识记的发展 1.影响儿童有意识记效果的因素 (1)学习动机对于提高识记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2)识记的目的任务对于效果的影响。 (3)掌握完成识记的方法与否影响识记的效果。 2.在教学中儿童有意识记的发展 (1)入学初期的儿童不会给自己设定识记任务,只认为自己的识
四、正确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一)应该对儿童的想象活动进行指导,才能促其发展 (二)正确发展儿童想象力的一些办法 1.丰富儿童的表象 2.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巧 3.检查儿童想象的内容 4.防止消极的想象品质
1.小学生的感觉发展主要包括视觉(包括视敏度、颜色视 觉、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听觉(包括音听觉感受性、 言语听觉)的发展、运动觉的发展。
其一,在儿童记忆活动范围内,儿童的意义识记发展是与 儿童识记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的。
其二,从儿童整个智力范围来看,儿童意义识记能力的发 展是与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性、言语发展水平、理解力发 展水平和智力活动积极性相联系的。
其三,儿童意义识记能力的发展,贯穿整个学龄时期。
四、具体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
某校一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参观菜市场,然后
以“菜场见闻”为题,让学生谈观察所得,这位教师先后 请了10位学生汇报,结果10位学生毫无例外地只谈了所看 见的,不提所听见的——菜市场各种各样的吆喝声,买主 和卖主之间讨价还价的声音等。还有,只见卖的,不见买 的——90%以上的学生从卖的东西着眼(只有一人观察了 买主菜篮子里的东西),且只见货物不见人。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情况?
一、小学生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 1.视敏度的发展 2.颜色视觉的发展 3.视力调节能力的发展 (二)听觉 1.音听觉感受性 2.言语听觉的发展 (三)运动觉
二、小学生知觉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小学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 2.方位知觉 (三)小学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1)小学儿童对时间单位估计的正确性,随儿童年龄的增
记工作是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到中年级时,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
自己设定识记任务,并且有力求达到目的任务的愿望。 (3)高年级儿童对于学习材料已经能自觉提出识记任务,并善于
使任务具体化。 (三)在学习中两种识记的相互配合
三、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小学生采用记忆方式的心理分析 (三)发展儿童意义识记能力 (1)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更为优越。 (2)儿童入学后对意义识记的要求日益迫切。 (3)发展儿童意义识记能力是一项综合的任务。
2.对小学生的知觉发展应重点把握知觉一般特点的发展和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发展。
3.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渐推进,小学生的记忆从无意识记到 有意识记、从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逐渐发展,词的抽象记 忆逐渐增强。
4.小学生想象具有现实性、再造性、直观性等特点。
一、简述 1.简述专门训练对儿童辨色能力发展的影响。 2.简述言语听觉最具有重要意义的特点。 3.简述小学儿童言语听觉发展水平。 二、论述 1.论述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2.论述小学儿童想象的特点及其在发展中的变化。 三、数据分析
不走样。 另一方面,却不能说小学儿童的想象就只被局限于现实范围,
他们也会以特殊的方式“超越”现实。 (二)再造性、模仿性 (三)直观性和具体性
三、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想象发展的趋向及其分析
(一)小学儿童再造想象形象发展的一般趋向 1.从想象形象内容细节的数量分析 2.对描绘的形象特征在结构安排上的质量分析 3.从想象形象的确定性的变化分析 (二)儿童创造新形象的发展趋向 1.形式上的改造 2.简单地创造新形象
逐渐发展为以有意识记为主导;但在小学时期中,无意识记仍然 起作用,而且也在发展着。 第二,从记忆方法看,幼儿时期以机械识记为主,小学儿童逐渐 发展起意义识记,最后居于优势,但是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在小 学儿童学习中依然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从记忆的内容方面来看,幼儿时期主要是形象记忆,小学 儿童迅速发展起词的抽象记忆能力。 (3)在教学的影响下,小学时期是儿童记忆发展的转折时期,变化 很明显。
长、生活经验的丰富而提高; (2)越是与小学儿童生活切近的时间单位,越容易掌握,
估计也越精确; (3)可以利用明显外部标志的时间单位,更容易掌握。
一、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幼儿和低年级学生的记忆之间并没有量的差异,只有质的差异。 (2)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幼儿比较起来,发生着质的变化。 第一,从记忆的目的来看,幼儿时期无意识记占主导,小学儿童
五、与遗忘作斗争
(一)及时复习 (二)先行复习 (三)“记忆恢复”时期重现效果最好
一、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意义
(一)想象在儿童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想象在学生个性品格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小学儿童想象的特点
(一)现实性、逼真性 一方面,小学时期的儿童总是力求使想象接近现实,要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