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h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评述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曾泽林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个体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学习者习得或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化
(internulization)过程的研究理论:
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人(input)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人,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愉人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其中的枪人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人.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目标语言的箱人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成功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足够的英语转人。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
Krashen
(1985)之“输人假说’的主要依据,总结而言就是:
简单语言的作用、语言学习沉默期、可理解的输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1.简单语言的作用
Krashen
(1985)认为.简单化的语言,如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仁aretaker tally)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儿童的需要,为母语习得提供了理想的语言拍人。简单语言代码所具有的三个特点有助于语言习得
《Krashen.1982):
第一,简单语言代码是用于交流意义的,而不是教授语言的。第二.简单语言代码是“粗略调谐的”(roughly tuned).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现状“精细调谐的”(finely tuned).根据Krashen的观点.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人为“精细调谐的”语言(比如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问题的.经过“精细调谐的’语言往往会与真实的语言产生距离。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母亲话语与保姆话语(属于“粗略调谐的”)并不刻意地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则。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愉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语言输人就硬盖了语言习得所必需的语法。
第三."简单语言代码所表达的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能够立刻感知的事或物。比如.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一般都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
2语言学习沉默期
Krashen
(1982)认为.二语习得者大多要经过最初的沉默期,沉默期主要是指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使用二语的那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习得者往往只听不说,对可理解的语言输人进行加工、整理,积累语言能力,逐步培养讲二语或外语的能力。
3."可理解的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Krashen(1982:30)认为.习得者接触的可理解的输人越多,他们的二语能力就越强。缺乏可理解的输人会延误语言的习得。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接教师可理解的输入量的多少。一种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的教学法要比其他任何传统的教学法都可行。要发展语言能力的理智做法是增大可理解输人(Krashen.1998)。
4.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沉浸语言教学在课堂上使用二语进行授课,最为成功的典范是加拿大的二语教学。在加拿大.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的数理等学科课程全部用法语授课,让学生完全沉浸于法语交流的环境中.实验效果很好。由此Krashen认为沉浸教学法的成功应归功于可理解的语言输人因素(1985:17)0
二、语言输入假说的特点
按照Krashen
1.可理解性
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如果学习者不能理解所输人的语言信息.就不能掌握语言.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听那些理解不了的语言输入简直是浪费时间。
学习者一定要能够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而材料又不能过于复杂《包括语言形式和概念),否则,学习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而无法集中在语言交流的意义上。一旦学习者将他们的注意力放在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复杂的概念上,语言输入在一定的程度上便失去了其真正的目的和有效性。
2.趣味性与关联性
要想输入对语言习得有用.就需对其内容进行加工.以引起习得者的兴趣。Krashen认为:
“要使学生对语言输人感兴趣.最好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外语,把其注意力放在竟义上。”这就是所谓的“无意识”学习。Krashen把“无意识”学习语言的过程叫做语言的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o他还强调.有意识的学习只能使学习者“认识”(Knowing about)一门语言,或者说有了该语言的有关知识。而要让学习者能使用它.则必须由习得过程来完成,就象儿童学母语一样,外语学习也应用语言进行社会性的交际,从而使学习者习得该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重要的是应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人,"i+1"便可自然完成.而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在一个自然的环垅里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便能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4.足够的输入量
这是Krashen提出的"i+1"输人原则。他认为,语言输入全部是习得者很容易理解的材料也是不可取的,这将无法起到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作用。语言输入的内容应该有适当的“信息差”.也就是"i+1"理论中的“I”.其中"i"为学习者己有的认知水平,“1就是稍高于现有的知识层次。该原则的实质内容是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信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低估了语言的输入量:
要学好或掌握一个新的知识点,单靠少量练习或几段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广泛地阅读和运用目的语.同时还要帮助学习者在课外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在语言的运用中求得自我提高。
三、认知观下的语言输入假说
Krashen的语言输人假设理论对语言习得理论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和丰富,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输入假设理论让人们认识到.无论是有意识的学习还是无意识的习得都是人类共有的两种认知方式,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无意识的习得在语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Krashen(1985:2)看来.流利的口语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习得带来的结果,语言的输人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
Krashen的这种观点是有认知理论基础的:
近十儿年来,对内隐认知机制的研究表明,内隐学习的方式是除了人类外显认知系统之外一个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是人类认知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初的行为调节器.具有外显认知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陶沙、李蓓蕾,2002)。在认知活动中,内隐认知由于具有非直接目的性、自动加工性和认知资源的节约性,因此在处理微妙和复杂的信息时,更有益于学习者快速便捷地觉察、撷取、记忆和理解重要信息。有研究表明.当复杂的信息被快速呈现又没有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