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hen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Krashen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惟一方式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入的信息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上。
当他们理解了输入的信息,并且让输入多少包括一点超过他们能力的语言时,语言结构也就习得了,语言结构也是在自然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习得的。
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习得—学习假设和输入假设,并总结出语言输入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和大量性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与莲花指美国南加洲大学语言学系教授Krashen.S.D.于1977-1982年提出“语言监控模式”假说(The Monitor Model),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这个理论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进程》(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这三本书中拓展成为基础更为广泛的著名的五个假设,用来解释学习第二语言的困难的原因,这五个假设是指: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Hypothesis)、语言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评述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曾泽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个体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学习者习得或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化(internulization)过程的研究理论: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人(input)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行为主义者 (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人,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
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监控模式。
此模式建立在愉人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
其中的枪人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人.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
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目标语言的箱人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成功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足够的英语转人。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Krashen(1985)之“输人假说’的主要依据,总结而言就是:简单语言的作用、语言学习沉默期、可理解的输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1.简单语言的作用Krashen (1985)认为.简单化的语言,如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仁aretaker tally)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儿童的需要,为母语习得提供了理想的语言拍人。
简单语言代码所具有的三个特点有助于语言习得《Krashen.1982):第一,简单语言代码是用于交流意义的,而不是教授语言的。
第二.简单语言代码是“粗略调谐的”(roughly tuned).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现状“精细调谐的”(finely tuned).根据Krashen的观点.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人为“精细调谐的”语言(比如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问题的.经过“精细调谐的’语言往往会与真实的语言产生距离。
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母亲话语与保姆话语(属于“粗略调谐的”)并不刻意地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则。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整理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监控理论70年代末,Krashen(1979,1981,1982)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著作,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了解释性描述。
1985年,他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 Model)。
这个理论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假设”组成: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2、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3、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4、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5、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1、输入假设Krashen认为,人类只通过一种方式获得语言,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获取语言知识。
只要学习者听到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并设法对其进行理解,就会产生语言习得的效果。
如果语言信息是那些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语言形式,并没有什么意义与内容,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碍,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无法进入学习者的头脑,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习得效果。
Krashen认为听力活动是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
语言知识不是通过说来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Krashen 只强调听,不强调对语言的使用,这显然是与“交际法”教学理论背道而驰的。
他主张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他用i+1的公式来代表他的主张。
i代表学习者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步应达到的水平。
为了使学习者有所进步,向他输入的语言信息只能是稍微超出他目前所处的水平。
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的输入语言信息,是指像母亲或大人对幼儿说的话(motherese),或者人们对学说自己母语的外国人的说话方式(foreigner talk),这些话往往很短,语法相对简单,人们往往将自己的话语调整到外国人的水平。
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一个语言学习理论,它主张语言学习最好通过对真实、有意义的输入的接收和理解来实现。
这个理论认为大量的输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而语法规则、语言结构和词汇等细节则是在接受输入的过程中逐渐学习掌握的。
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应该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通过机械记忆和刻意练习。
输入假说的核心概念是“i+1”,即学习者应该接受比自己目前水平稍微高一点的输入,这样才能不断地挑战自己,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同时,Krashen也提出了“情感过滤器”的概念,即学习者在接受语言输入时会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的影响,如果学习者感到压力、不安或不自信,那么情感过滤器就会起作用,阻碍语言输入的吸收和理解。
输入假说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语言教师和学习者都认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教授语言。
然而,也有一些语言学者对这个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它过于简化了语言学习的复杂性,忽略了语言学习过程中其他重要的因素。
- 1 -。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1.语言输入假说概述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书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 将他的五大假说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输人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
语言输入假设作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区分了“学习”与“习得”的概念。
他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习得第二语言的。
二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了解语法规则,背诵单词等;而二语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无意识地学会使用母语。
只有在习得一门语言之后才能说掌握了这门语言。
那么,学习者必须要置身适当的语言环境中,接受适当的语言输入,才能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
同时他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十l。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t十l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习得这门语言。
2.理想语言输入的特点(1)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那么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
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
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指在学习语言时,我们需要接受大量的语言
输入,才能够有效地掌握这门语言。
该假说包含了五个基本原则,包括:①接受输入;②理解它们的含义;③使用语言的内部机制进行预
处理;④对比已有的知识,并猜测新的语言规律;⑤最后实现输出。
首先,Krashen的输入假说要求我们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
这就是指
听力、阅读等语言输入的过程,只有在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输入的含义。
这是指在听力、阅读过程中,不仅
需要听懂、读懂,还需要理解其中的含义。
只有理解其中的含义,才
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更好地运用语言。
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语言的内部机制进行预处理。
这是指在接受语
言输入后,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分析,以
便更好地掌握语言。
然后,我们需要对比已有的知识,并猜测新的语言规律。
这是指在学
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对已有的知识和新的语言规律进行
比较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语言。
最后,我们需要实现输出。
这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我们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输出,如口语、写作等,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巩固我们所掌握的语言知识。
总之,Krashen的输入假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并通过自身的语言能力进行预处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学习和运用Krashen的输入假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
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的研究
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的研究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是由著名的英语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提出的教学概念,该假说强调使用能够理解的材料来改进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指出,当学生接触语言时,为了理解背景信息和语义意义,他们需要能够明白至少有一部分语言。
Krashen认为,随着语言学习者理解的材料变得越复杂,大量新词组和句子可以被他们掌握。
学习者们可以使用它们去学习新的语言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语言水平。
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是一个可行的学习策略,因为它避免了大量学习新词汇和语法规则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困难。
并且,可理解性输入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更复杂的语言结构,而不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
通过这种方式,Krashen 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有效地学习语言。
Krashen 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被广泛用于英语教学。
大量的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使用理解的英语文本进行语言学习,希望用它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通过理解他们要表达的观点,学习者可以获得一定的熟悉程度,并通过新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意见。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为学习英语提供了一种新的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英语水平。
Krashen“语言输入”与“情感过滤”假说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Krashen“语言输入”与“情感过滤”假说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理论概述1.输入假说。
输入假设是 Krashen(1982)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他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可理解输入”是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
为定义“可理解输入”,Krashen 引入了“i+1”概念。
“i” 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是学习者所能理解的语言材料量,“1”是超过目前这一水平的知识。
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i”,即“i+1”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对Krashen 而言,二语的提高是一个数量积累的过程:可理解的语言吸收量越多,学习者在语言习得方面获得的进步就越大。
只要学习者接触到大量的丰富的、可理解的输入,他就能自然而然地加工和使用所需的语言材料,语言习得也就同时发生了。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输入(i+1)。
2.情感过滤假说。
Krashen 认为,即使有了大量的、合适的输入环境,也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学好目的语,因为他认为学习者习得二语的过程还受到情感的影响。
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过滤阻碍了语言习得者获取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过程。
这些情感因素被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使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其通过,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吸收。
二、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1.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丰富可理解的语言。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是英语课堂,而教师的课堂话语,是学生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
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尽可能从学生学过的词汇和语言结构中来。
特别是对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课堂用语尽可能发音清楚,多用常用词和简单句,控制好语速,充分利用好肢体语言或者道具帮助学生理解信息。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公开课场合,部分教师展现出了较高的语言素养,但是端坐在下面的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克拉申五个假说对对外汉语教学启示
克拉申五个假说对对外汉语教学启示克拉申(Krashen)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的假说,这些假说对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效果具有很大启示。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克拉申的五个假说,以探讨它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假说是“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特别是针对他们当前语言水平的输入,可以逐渐习得新语言的规则和结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应当提供充足而有意义的汉语输入,例如通过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和教师的口语讲解。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法来提供多种形式的输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假说是“测试效应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影响他们对输入信息的接受和处理。
当学习者处于放松、感兴趣和自信的状态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新的语言知识。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并在评估和测试方面采取合适的方法,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第三假说是“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监控和修正,可以在表达中达到更高的准确性。
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意味着,学习者需要有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则和知识来检查和纠正自己的口语和书写。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系统化的语法指导、语法练习和对错误的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发展他们的语言监控能力。
第四假说是“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不同语言结构的习得时间和顺序是相对固定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对这种自然顺序有所了解,适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帮助学习者按照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逐步掌握汉语的不同语法现象和语言功能。
第五假说是“习得和学习假说(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
Krashen%
M A S T E R137摘 要:本文阐述了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探讨Krashen 的输入理论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旨在借鉴Krashen的理论摸索出适合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
关键词:输入假设 二语习得 英语教学一、引言Krashen是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他提出的输入理论是颇有影响的理论, 并引发了众多学者的热烈讨论。
这一理论体系对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拟从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理论出发,探讨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二、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K r a s h e n受乔姆斯基的语言内在天赋理论(i n n a t e theory)的启发,他提出了颇具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模式。
该模式以5个假设为基础,即习得—学习假设(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提出了自然习得(acquisition)与正式学习(learning)两个概念的划分,这也是他的理论的中心内容;在他的自然顺序假设理论中,他强调习得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一个不变的先后顺序,语法结构也是依一定顺序而获得的。
在监控假设理论中,他认为人人有一个语言控制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一系统来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在输入假设理论中,他强调当学习者能理解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自然语言习得就会发生。
而情感过滤假设力图说明其他感情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尽管Krashen 的理论是较全面的二语习得理论,但其中问题还很多,集中体现在区分“习得”与“学习”的定义上。
Krashen输入假说在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Krashen输入假说在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想达到理想的“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两者之间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以下是本人结合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几节研讨课浅析对阅读课词汇教学的最新认识。
一、Krashen的输入假说概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一文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根据他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语言习得必须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他强调习得的唯一途径是“理解输入的信息或获得可理解的输入”,这里的“可理解输入”即i+1的输入量,指习得者所能理解的语言量,1是不定量,i+1是指输入略高于二语习得者现有的外语水平。
根据Krashen输入假说理论,理想二语输入具有以下特点:1.可理解性。
它是指对意义的理解,而非对形式的理解。
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2.足够的输入量。
语言输入的数量是语言学得发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语言学得。
3.趣味性。
有研究表明,只有那些学习者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东西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有效输入的语言材料要有意义、有趣味。
一节课内学生获得多少新知主要借助学生的语言输出活动来检测,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也是助借语言输出活动来检测。
输出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的有效性,输入是输出的保障。
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本文探讨如何利用该假说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的有效输入和理想输出。
二、当前阅读课词汇教学的误区1、“可理解输入”的词汇不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即老师面对文本词汇时,需处理到哪种程度,无法做到心中有数,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词汇教学策略,把一些不会对学生构成理解障碍的词,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详细地教,即“输入”低于学生的实际能力;二是有些老师把《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做要求的词汇,进行过于拔高的课堂教学,即“输入”高于学生的实际能力。
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理论
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理论
Krashen情感过滤假说,是由理查德·克拉森教授提出的一种英语语言习得理论,它主张要有效地掌握英语,必须同时掌握有效的语言获取策略和感受性过滤系统。
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 输入差异:克拉森认为有效的英语习得,必须有足够而又相对较低的语言输入。
学习者需要有比较大的理解能力,跨越他们的当前等级,但很容易理解以及和正确的发音,这样他们就可以积极反映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2. 逐渐性:学习者不会一次完成掌握所有的语言,而是要逐渐提升他们的技能。
他们要建立基础并不断完善,这种过程可能会持续近十年。
3. 感受性过滤器:Krashen认为,当学习者有一个比较低的接受输入水平时,
他们会对新的句子和结构进行更容易的理解。
感受性过滤成为了学习者解决语言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免疫机制:Krashen认为,学习者有一个封闭的听觉机制,让他们只能接受
某些类型的输入。
他们有可能将英语语言的新知识连接到一起,而忽视或拒绝所有语法上的错误。
5. 自发加工:它特别介绍了一种自发加工的方法,这要求学习者广泛的接触外语,而不是通过某种形式的主动学习,这样他们不仅可以掌握新的语言内容,而且可以从中收获更大的乐趣。
克拉森的情感过滤理论研究英语学习中的情绪,把感受性过滤作为习得语言过程的重要一环,它提出了学习者有一个封闭的听觉机制,以及自发加工的方法,帮助学习者积极吸收并掌握英语知识,实现学习英语的目标和愿景。
Krashen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Krashen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而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低。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摆在每个英语教师面前的任务之一。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对于我们开展口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启示,使我们更加重视动机、自信心、焦虑等情感因素对口语学习的影响,并在教学中尽量创设低过滤的学习环境。
一、Krashen情感过滤假设简介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该理论由“五大假说”组成,分别为习得和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习得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其中,情感过滤假设研究的是情感因素如何影响二语习得的过程。
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变量,情感因素存在于语言习得机制之外,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发挥其阻碍或促进作用。
根据Krashen的研究,影响二语习得的感情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类:(1)动机,动机较高的学习者通常二语习得较好;(2)自信,自信以及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二语习得较好;(3)焦虑,焦虑程度低,有利于二语习得。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水平因人而异,学习者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焦虑感强,对语言输入会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他们不会去寻求大量的输入;相反,学习者学习动机强烈、有自信心、焦虑感弱,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则很弱,他们会主动寻求更多的输入,对输入保持开放的态度。
情感过滤假设表明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但应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而且应尽量创设低过滤水平的环境。
二、Krashen情感过滤假设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1.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Brown将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三类:(1)整体动机,指对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2)情景动机,如在自然习得情况下学习者动机不同于课堂学习者的动机;(3)任务动机,指对具体任务的动机。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整理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监控理论70年代末,Krashen(1979,1981,1982)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著作,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了解释性描述。
1985年,他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 Model).这个理论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假设”组成: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2、习得/学习假设(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3、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4、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5、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1、输入假设Krashen认为,人类只通过一种方式获得语言,那就是对信息的理解,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来获取语言知识。
只要学习者听到有意义的语言信息并设法对其进行理解,就会产生语言习得的效果.如果语言信息是那些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语言形式,并没有什么意义与内容,或者由于某些心理障碍,有意义的语言信息无法进入学习者的头脑,那么就不会产生任何语言习得效果。
Krashen认为听力活动是对语言习得至关重要的.语言知识不是通过说来获得的,说常常是没有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Krashen只强调听,不强调对语言的使用,这显然是与“交际法”教学理论背道而驰的。
他主张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他用i+1的公式来代表他的主张.i代表学习者目前所处的语言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步应达到的水平.为了使学习者有所进步,向他输入的语言信息只能是稍微超出他目前所处的水平。
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的输入语言信息,是指像母亲或大人对幼儿说的话(motherese),或者人们对学说自己母语的外国人的说话方式(foreigner talk),这些话往往很短,语法相对简单,人们往往将自己的话语调整到外国人的水平。
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外语教学
四、评价与启示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强调了可理解 的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并明确了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在这方面的角色和责任。 然而,该假说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一些研究者指出,克拉申没有明确解释 如何确定什么样的语言材料是“可理解的”。此外,有些学者质疑该假说的有效 性,认为它没有充分考虑到二语习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自然顺序假说:克拉申认为,人类习得语言的顺序是遵循自然顺序的。 这意味着,对于某种语言结构,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可理解输入,学习 者将按照一种自然的顺序逐渐掌握这种结构。
3、教学启示与运用
根据“语言输入假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语 言输入,如使用简化语言、利用上下文语境等。同时,教师还应学生的语言水平, 确保所提供的输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克拉申的五个假说
1、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二语习得是通过潜意识的学习过程实现的,而学习则是通过有 意识的过程实现的。因此,二语习得与学习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2、监视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会使用两种不同的监控功能:一种是 “编辑”,即学习者对语言输入进行编辑和修改,以确保其准确性;另一种是 “监控”,即学习者在输出语言时对语言的正确性进行监控。
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外语教学
01 引言
03 外语教学
目录
02 克拉申语言输入说
04
将克拉申语言输入说 应用于外语教学
目录
05 实践案例分析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引言
语言输入说是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一种语言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了 可理解性输入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提供充足、 适度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习得新的语言知识。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克拉申的语 言输入说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以期为外语教师提供一些启示。
Krashen监控模式理论与英语教学
生 了极大的兴趣 。在众多第二语言习得 的理论中 , I G ' a s h e n 于2 0 世 纪7 0 年代末 提出了第二语言监控模式 , 此模式里的每个假设都把 第二语言 习得研究 向前带进 了许 多步 。
2 K r a s h e n监 控 模 式 的 内 涵
I G ' a s h e n 提出的监控模式是在二语学习中最具争议的一个理论, 但 同时这五个假说都对外语学 习与外语教学带来 了新 的启发 。 3 1 为学生多提供语言 “ 习得 ” 环境 多年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 的瓶颈和中国式 “ 哑 巴” 英语的原因 主要是缺少语言应用的环境 。学生每天接触英语 的机会只有课堂
的语略, 帮
进行的, 并且这些顺序对于许多语言学家来说是可预见性的。通过
一
些调查研究 , I h ' a s h e n 总结 出无论二语学习者的知识背景 , 社 会环
境有何不同, 他们在学习英语语法规则时是按照大致相 同的顺序习
得 的。
N O. 1
T I 皿
塑 ! E 埘: 『 C 棚 O R
K r a s h e n 监控 模 式 理 论 与 英 语教 学
孙赛楠
摘 要: Kr a s h e n 于2 0 世纪 7 0年代 末提 出了第二语言监控模 式, 其中的每个假说都有效带动 了第二语 言研 究的发展 。本 文将 对监控 模 式各 个假说 的内涵意义进 行简单的介 绍, 并结合我 国实际教 学情 况, 阐述 了此模 式对英语教 学的启 示。 关键词 : 监控模 式 输入假 设 英语教学
以使学生勇敢地用 目 葡吾 言来表达 自己真实的想法, 此时语感也就
一
点点培养起来。而把想法转为话语的过程中, 学得 的知识起到了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对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启示精品文档6页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对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启示一、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 理论克拉申(Krashen)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所倡导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之一。
他的理论主要由五条关于第二语言的假设构成,即:习得——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五个假说理论以输入假设理论为核心。
Krashen的输入假说试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学习语言规则,如何从一种语言状态过渡到另一种语言状态。
它明确告诉我们语言是如何习得的。
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产生的。
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通过上下文和情景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说就自然学会了。
”根据这一假说,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话语里含有“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便会发生。
输入假说包含以下四个要素:(一)输入数量。
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有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语言输入,即语言学习者所接受的语料超越其当前的能力水平。
如果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那么他所接收到的语料则必须是i+1。
换句话说,语料的知识状态是学习者可以大部分理解,但又需经努力才能完全吸收的。
(二)输入质量。
克拉申的观点是:语言习得机制对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必须既是“可理解的”,又超越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假设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设为“i”,则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应该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设为“i+1”。
其中的“1”代表了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与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之间的过渡距离。
输入的语料既不能过度超越学习者力所能及的程度(即i+2),也不能太过接近学习者当前的知识阶段(即i+0)。
这一距离的顺利过渡依靠语言环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经验和学习策略。
(三)输入方式。
krashen
语言输入假说1.语言输入假说概述2O世纪8O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书中提出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 将他的五大假说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输人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
语言输入假设作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区分了“学习”与“习得”的概念。
他指出:学习者是通过“学习”和“习得”两种途径来习得第二语言的。
二语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有意识地了解语法规则,背诵单词等;而二语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无意识地学会使用母语。
只有在习得一门语言之后才能说掌握了这门语言。
那么,学习者必须要置身适当的语言环境中,接受适当的语言输入,才能自然地习得第二语言。
同时他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阶段定义为i十l。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t十l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习得这门语言。
2.理想语言输入的特点(1)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那么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理解语言输入的信息,就不能习得语言。
克拉申
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
•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密切相关,它 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
识,是真正的语言能力。学生只有靠“习得”才能 培养起语感,才能流利、顺畅地运用目的语(the target language)进行交际。 •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有一种 功能,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monitor)或编辑 作用,即用学会的语法规则监控语言的准确性。
The Input Hypothesis -- Language is best acquired from messages that are just slightly beyond a learner’s current competence. This is called comprehensible input.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 Motivation, self-confidence, and anxiety all affect language acquisition by impeding or blocking input necessary for acquisition.
• 可见, 克拉申强调其理论建立于乔姆斯 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和儿童母语习得的 普遍原则的基础之上, 认为学习者通过 接触外部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便可激 活LAD, 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是完 全等同的。下面从学习外语的主体角 度来讨论克拉申的习得—学得假说。
在外语教学中的启示
将“习得”和“学得”有机结合。我们不能 因为外语教学没有“习得”的自然环境而否定语言习得机制 的作用,也不能一味强调“习得”的作用而否定教学中“学 得”的意义。以记单词为例,好多同学都是看着单词表机械 地记忆,那么这样的“学得”效果多半不尽人意,并且耗时 耗神。如果在阅读理解中,在背诵短文时记忆单词,虽然是 无意识记忆,但因为有了自然的英语环境,在这样的“习得” 中,不仅单词记住了,单词的例句也记住了,并且加强了语 感。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外教已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的共识,那 么如何充分利用外教?在课堂内,让学生大胆地和外教交流, 在“习得”中“学得”一定的词汇、语法、句型。在课堂外, 鼓励学生多和外教进行互动,比如邀请外教加入到学生的体 育运动中,加入到学生的英语沙龙、英语角,创设有利于学 生习得的环境,把“习得”和“学得”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便能在有意识的理智研究中,较为轻松地掌握英语。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共4页文档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一、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 理论概述“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最早是由Dulay和Burt 于1977年提出,旨在揭示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理论家S.D.Krashen 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二语习得机制的五大假说:习得-学得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自然顺序假说。
二语习得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此外,Krashen 认为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对二语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
Krashen把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比作一个过滤器(Filter)。
所有语言输入都必须经过这个“过滤器”才有可能被学生摄入(Intake),只有未被滤掉的信息输入才能被学习者习得。
情感过滤作用越弱,二语习得效果越好。
这一理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外语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生的认知体系而忽略其情感因素的教育方法。
同时,这一理论强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入研究,降低情感过滤,达到提高二语习得效果的目的。
二、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因素情感(Emotion)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期望值和需求的态度体验。
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等。
1.动机(Motivation)。
动机是指由特定内在需要引起的、推动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意念或愿望。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个体的主观需要,而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客观诱因。
语言学家Jeremy Harmer(1993)将动机(Motivation)定义为“鼓励某人实现某种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指个体希望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观意志,如对外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和达到学习目的后的成就感。
外部动机是客观诱因在学习者身上作用的结果,如别人的赞美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评述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曾泽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语言工作者对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规律以及学习者个体都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学习者习得或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化(internulization)过程的研究理论: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人(input)的看法各不相同一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人,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
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第二语言监控模式。
此模式建立在愉人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
其中的枪人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人.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
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目标语言的箱人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成功的英语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足够的英语转人。
一、语言输入假说的理论依据Krashen(1985)之“输人假说’的主要依据,总结而言就是:简单语言的作用、语言学习沉默期、可理解的输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和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1.简单语言的作用Krashen(1985)认为.简单化的语言,如母亲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仁aretaker tally)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适合儿童的需要,为母语习得提供了理想的语言拍人。
简单语言代码所具有的三个特点有助于语言习得《Krashen.1982):第一,简单语言代码是用于交流意义的,而不是教授语言的。
第二.简单语言代码是“粗略调谐的”(roughly tuned).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现状“精细调谐的”(finely tuned).根据Krashen的观点.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人为“精细调谐的”语言(比如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有问题的.经过“精细调谐的’语言往往会与真实的语言产生距离。
在母语习得过程中.母亲话语与保姆话语(属于“粗略调谐的”)并不刻意地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则。
只要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愉人是可以理解的,那么这种语言输人就硬盖了语言习得所必需的语法。
第三."简单语言代码所表达的是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能够立刻感知的事或物。
比如.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一般都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或者是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
2语言学习沉默期Krashen(1982)认为.二语习得者大多要经过最初的沉默期,沉默期主要是指习得者没有足够的能力使用二语的那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习得者往往只听不说,对可理解的语言输人进行加工、整理,积累语言能力,逐步培养讲二语或外语的能力。
3."可理解的输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Krashen(1982:30)认为.习得者接触的可理解的输人越多,他们的二语能力就越强。
缺乏可理解的输人会延误语言的习得。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接教师可理解的输入量的多少。
一种提供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的教学法要比其他任何传统的教学法都可行。
要发展语言能力的理智做法是增大可理解输人(Krashen.1998)。
4.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沉浸语言教学在课堂上使用二语进行授课,最为成功的典范是加拿大的二语教学。
在加拿大.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的数理等学科课程全部用法语授课,让学生完全沉浸于法语交流的环境中.实验效果很好。
由此Krashen认为沉浸教学法的成功应归功于可理解的语言输人因素(1985:17)0二、语言输入假说的特点按照Krashen1.可理解性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如果学习者不能理解所输人的语言信息.就不能掌握语言.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听那些理解不了的语言输入简直是浪费时间。
学习者一定要能够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而材料又不能过于复杂《包括语言形式和概念),否则,学习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而无法集中在语言交流的意义上。
一旦学习者将他们的注意力放在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复杂的概念上,语言输入在一定的程度上便失去了其真正的目的和有效性。
2.趣味性与关联性要想输入对语言习得有用.就需对其内容进行加工.以引起习得者的兴趣。
Krashen认为:“要使学生对语言输人感兴趣.最好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外语,把其注意力放在竟义上。
”这就是所谓的“无意识”学习。
Krashen把“无意识”学习语言的过程叫做语言的习得(LanguageAcquisition)o他还强调.有意识的学习只能使学习者“认识”(Knowing about)一门语言,或者说有了该语言的有关知识。
而要让学习者能使用它.则必须由习得过程来完成,就象儿童学母语一样,外语学习也应用语言进行社会性的交际,从而使学习者习得该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重要的是应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人,"i+1"便可自然完成.而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在一个自然的环垅里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便能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4.足够的输入量这是Krashen提出的"i+1"输人原则。
他认为,语言输入全部是习得者很容易理解的材料也是不可取的,这将无法起到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作用。
语言输入的内容应该有适当的“信息差”.也就是"i+1"理论中的“I”.其中"i"为学习者己有的认知水平,“1就是稍高于现有的知识层次。
该原则的实质内容是语言输入总体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但又包含了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能力的语言信息。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低估了语言的输入量:要学好或掌握一个新的知识点,单靠少量练习或几段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广泛地阅读和运用目的语.同时还要帮助学习者在课外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在语言的运用中求得自我提高。
三、认知观下的语言输入假说Krashen的语言输人假设理论对语言习得理论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和丰富,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输入假设理论让人们认识到.无论是有意识的学习还是无意识的习得都是人类共有的两种认知方式,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无意识的习得在语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Krashen(1985:2)看来.流利的口语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习得带来的结果,语言的输人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Krashen的这种观点是有认知理论基础的:近十儿年来,对内隐认知机制的研究表明,内隐学习的方式是除了人类外显认知系统之外一个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是人类认知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初的行为调节器.具有外显认知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陶沙、李蓓蕾,2002)。
在认知活动中,内隐认知由于具有非直接目的性、自动加工性和认知资源的节约性,因此在处理微妙和复杂的信息时,更有益于学习者快速便捷地觉察、撷取、记忆和理解重要信息。
有研究表明.当复杂的信息被快速呈现又没有准确反馈时,外显学习常常会因为难以把握变量间不显著的深层规则而犹豫不决.而内隐学习在这方面表现得强而有力。
此外.内隐认知还具有少受个体情绪影响和年龄增长因素影响的特性,使内隐认知较外显认知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有实验证明,成人的外显记忆好于儿童,而内隐记忆与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别。
在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内隐学习获得技巧的被试比外显学习的被试较少失败(Perez&Peynirciouglu,1998;Masters, 1992)。
由此看来KraAen强调习得的重要性有其道理。
人类的认知活动本是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的统一,然而,传统的教学和学习理论只重视有意识的学习过程.而忽视无需消耗认知资源的高效的无意识习得过程。
Krashen把习得放到了首要位置,探讨了输人与习得之间的关系,Krashen对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输入理论把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联系在一起。
Krashen指出.“语言输人要想顺利地进人负责语言的大脑区域.语言输入的量和学习者的情感过滤程度起关键作用。
’Krashen把学习者的情感比喻成一张过滤网一部分输入被挡在网外,而另一部分输人则进人网内进一步吸收。
Krashen(1982:32-33)认为语言输入变为有效吸收,需要降低学习者的情感过滤。
认知心理学的鼻祖格式塔学派认为,个体元素的总和并不等于总体.但其本身由整体的内在性质所决定。
格式塔理论说明,仅仅有语言知识信息的翰入是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吸收的.学习者内部的认知机制会在语言的认知活动中发挥作用。
语言学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牵涉到感知、记忆、思维、言语以及智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和组织结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风格都会影响学习者对语言信息处理的质量:除此之外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性格等,也会极大地影响语言吸收的成效。
研究人员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
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是充满情感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语言的活动中与人物、事件、景物以及情景发生联系,产生丰富的情感心理效应,或欣赏或憎恶,或喜悦或焦虑,如果语言教学只一味强调理性的认知功能.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认知的制约.势必会违背语言教学的宗旨.降低语言教学的成效。
四、语言输入假说的评价语言输入假设的提出引起了众多的争论,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对此褒贬不一。
"国内学者认为,该理论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新视点。
(1)Krashen把成年人学外语分为习得和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迄今产生于语言科学中对外语教师有益的新观点。
(2根据“自然顺序假设.,我们可重新确定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被说成是障碍,起到干扰学生学习新语言的作用。
事实上并非如此,特别是在学习外语语法过程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可能有许多相同的规律.语法顺序并不总是受第一语言干扰。
(3)“情感过虑假设”强调了心理障碍影晌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这种心理因素主要是动力、态度、自信心、性格、年龄、对语言环境的顾虑等。
他的这种观点有助于外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进一步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对影响外语学习的多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4)“监察假设”揭示一个道理,即在学习过程中.监察(nonitor)在不断地发挥作用.人们用学会的语法规则来检查语言的准确性。
这能够帮助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会准确性。
特别是在写作过程中.这种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均“输人假设‘告诉人们,学好、用好外语.必须有更大的理解输入,而不是仅仅通过学习语言规则。
这种理论还强调了课堂教学对初学第二语言者的重要性,重新确定了课堂教学的作用(贾冠杰.1997;徐海铭,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