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与阅读书目
申葆嘉《旅游学原理》的逻辑体系
• 第一单元 总论 • 第二单元 旅游宏观运行 • 第三单元 旅游微观运行 • 第四单元 旅游运行的接待地影响 • 第五单元 定义与学科:旅游现象的学术研究
对申葆嘉学术思想的分析
研究视角:宏观视角,以群体为出发点 基本观点:
(1)旅游是一种多元化的社会现象。 (2)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3)旅游现象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4)旅游现象呈现出经济外壳与文化内涵双重 结构,是商品化了的文化。
申葆嘉自述《旅游学原理》
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社会现象”,旅游的前身是什么?旅游
,不关注经济
其他著名学者关注的问题及其观点
• 终极之问皆困惑 • 属性体系说不清 • 分支学科都痛苦
终极之问皆困惑——旅游现象的本质
旅游现象是什么:广义与狭义之之争——国际国内皆困惑 广义的定义:艾斯特定义,为国际通用,特点是强调非盈
利,认为旅游本质上是“空间”上的“暂时性”移动,强调 了异地性和暂时性。 代表人物:申葆嘉、保继刚…… 关于异地性与暂时性:概念性定义与技术性定义 问题的症结:旅游与旅行不加区分,于是便有了商务旅游、 探亲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
于是,旅游学呈 现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或交叉性学科,而不是一种专 门化的知识体系。
旅游学的当前面貌之二:理论严重滞后失真
– 概念匮乏:学界缺乏归纳概念(概念化)的能力,却有硬造概念 的冲动。
– 命题随意:如:旅游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旅游文化可以追溯800 万年的历史;新婚旅游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蔚然成风……
旅游学概论(全套课件333P)
二、旅游活动的特征
1、审美性 2、享受性 3、异地性 4、暂时性 5、综合性
第 四 节 旅 游 的 基 本 类 型
第四节
旅游的基本类型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二、按地理范围划分的旅游类型 三、按活动内容划分的旅游类型
第 四 节 旅 游 的 基 本 类 型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
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 洲际旅游 环球旅游
2、按旅行距离划分
短程旅游 远程旅游
第 四 节 旅 游 的 基 本 类 型
3、按目的归属划分
消遣旅游 公务旅游 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VFR)
4、按组织形式划分
团体旅游 散客旅游 包价旅游 非包价旅游
5、按计价方式划分
第 四 节 旅 游 的 基 本 类 型
的旅游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 二 节 旅 游 的 本 质 与 社 会 属 性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一、旅游的本质
1、旅游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旅游是人类一种积极而健康的交往活动 3、旅游是人类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消闲活动
第 二 节 旅 游 的 本 质 与 社 会 属 性
第 一 节 旅 游 的 概 念
二、旅游概念的类型(Definitions of tourism given by different authors)
第 一 节 旅 游 的 概 念
第 一 节 旅 游 的 概 念
1. 旅游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 和文化的需求,或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 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强调旅游是人与人的交往 2.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一、人类旅行的产生1旅行是人们处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发生的离开其常住地到异地作暂时停留并按计划返回的行为(如游说,经商等),是自愿的。
2产生的时间:人类社会最早的外出旅行活动是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旅行经商活动,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有意识或自愿的外出旅行活动3特征:a人们外出是处于自愿的b离开自己的经常居住地前往另一地,但并不以到另一地居住或生活为目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返回原居住地c人类社会最早旅行活动产生的根本条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需要二、我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士人漫游(李白,杜甫等),帝王巡游(隋炀帝,乾隆),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宗教旅行(玄奘,鉴真),观光旅行,修学旅行,商务旅行,考察旅行(徐霞客)部分事例简述:1秦汉时期出现最早的文史考察旅行,其中以西汉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活动最著名。
此外,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则可以说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
2唐宋时期,除了商贸旅行之外,各种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都有记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这一时期士人漫游和宗教旅行的发展。
所谓士人漫游,是指当时以一些名人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处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李白,杜甫,陆游以及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是图书代表。
宗教旅行方面,以玄奘和鉴真两位高僧的宗教旅行活动最为后人称颂。
同时唐宋时期外国来华访问的人数也空前增多。
3明清时期,表现最为突出的要数航海旅行和科学考察旅行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是航海旅行方面的典型代表。
专业性较强的自然科学考察表现十分突出,明代李时珍的药物考察和徐霞客的地学考察为典型代表三、旅游产生的条件1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旅游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2产业革命使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外出旅行的机会3产业革命带来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加速了西方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从而刺激了旅游的发展4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既缩短了旅行时间,也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资料名词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者:是出于就业和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乡访问的人。
大众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大众旅游的另外一层含意则是现代旅游活动开始形成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并且形成广大民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形式。
奖励旅游:是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旅游动机:是指促发一个人有意去旅游以及到何处、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旅游资源: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它任何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从无到有、逐渐兴旺,然后逐渐衰弱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发展过程。
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旅游交通:是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
旅游市场:不仅指旅游产品交换的场所,而且包括购买旅游产品的现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及其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可持续旅游:指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实现“经济上可行,但又不会破坏未来旅游将赖以开展的资源(特别是资源环境)和接待地区的社会结构”。
旅游承载力:指一个旅游目的地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引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饭店合作集团:若干饭店为了在物资采购、房间预订、人员培训及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联合行动而自愿组合建立起来的一种饭店合作组织。
包括:市场营销合作集团、物资采购合作集团、人员培训合作集团、预订系统合作集团。
饭店连锁集团:一些饭店统一于某个集团公司的领导、监督、管理或指导之下,组成强有力的经济实体。
《旅游学概论》课程介绍
《旅游学概论》课程介绍一、课程概述《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旅游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旅游的定义、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以及旅游市场的特点等内容。
同时,本课程还将介绍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日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1.旅游概念与发展:介绍旅游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分析旅游对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影响。
2.旅游经济学:介绍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解析旅游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讨论旅游对经济增长、就业和贸易的影响。
3.旅游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旅游市场的组成、运作机制和特点。
研究旅游者的行为决策过程,包括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产品购买等方面的因素。
4.旅游规划与管理:探讨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介绍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等内容。
5.旅游文化与社会:研究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旅游现象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讨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6.旅游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旅游研究的能力。
包括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1.授课:采用讲解、示范、举例等方式,讲解旅游学概念和理论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研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较小的团体中共同研究、探讨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旅游实地考察和实践实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同时,学生也将利用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探讨旅游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综合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实践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作业、小组研讨和实践报告等。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旅游学导论》周恩来中国旅游出版社2024年版2.《旅游经济学》王庆华中国旅游出版社2024年版参考书目:1.《旅游学理论与实践》王宏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2.《旅游规划与管理》罗伟杰中国出版社2024年版3.《旅游市场学》王刚暨南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六、预期成果通过学习《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理解和运用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概念:1.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长期定居,也不会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1942)。
3.影响旅行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旅行目的,旅行距离,运输价格,旅行偏好和经验。
4.客观条件: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主观条件: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
5.闲暇时间: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6.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7.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8.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现象的综合体现。
性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9.旅游活动内容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体系构成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
10.旅游活动基本测量标准: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旅游者停留天数。
1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或非就业性。
12.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型、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13.季节性:人们外出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
14.地理集中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
15.按旅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度假、观光、文化),因公旅游(会议、公务),其他旅游(修学、探亲等);按组织对象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自驾旅游。
16.消遣旅游的特点:人数多,比重大;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有较大程度的自由度;对价格敏感。
旅游学概论
答: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到了公元前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和社会秩序的动荡,旅行活动的开展条件也随之恶化。这些主要反应在:第一,由于各地间贸易量的缩小,商贸旅行者的数量急剧减少;第二,由于不再有人管理和维护,道路日渐毁坏;第三,由于沿途盗匪猖獗,旅行安全条件不复存在。
1845年开始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其特点是:商业性、长途过夜、线路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前往法国的团体旅游。这次活动在巴黎停留4天,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
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5.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生活。
6.大众旅游:(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民众。(2)大众性旅游:即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而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
7.奖励旅游:旅游度假不仅是一种流行的异地休闲方式,而且还越来越多的为公司、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用来激励员工的手段,这便是所谓的奖励旅游。
4.奴隶社会时期旅行的性质?
答:(1)就整个世界的情况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2)旅游活动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发展,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外出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旅游学概论
饭店的崛起、旅行社的诞生、旅游指南手册的出现、职业导 游队伍的形成以及为旅游活动服务的金融支付凭证-------旅 行支票的产生,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近代旅游业兴起了。
Page
19
什么叫旅行支票?
旅行支票是一种定额本票,其作用是专供旅客购买 和支付旅途费用,它与一般银行汇票、支票的不同 之处在于旅行支票没有指定的付款地点和银行,一 般也不受日期限制,能在全世界通用,客户可以随 时在国外的各大银行、国际酒店、餐厅及其他消费 场所兑换现金或直接使用,是国际旅行都常用的支 付凭证之一。 旅行支票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接 受的票据,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如同现金一般 的流动性,不仅很多商场和酒店都支持旅行支票的 付款,也可以在旅行地兑换为当地的货币使用。
Page
29
中国历史上的商务旅游活动开展得很早。史书所载的 “肇牵车牛远服贾”(《尚玉· 酒浩》)就属于殷末周初 商人的商务旅游活动。在《周易》中有许多围绕商务 旅行的内容:如“复卦”中的第二个爻辞说:“休复, 吉”,意思说是商旅美满地归来。李白的《长干行》所 反映的就是 商人的出门之久和行程之远,以及由此导致的家人对远 行经商之人的切切思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 “商 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也是歌女对其行商夫 君的抱怨。此外,古代社会交通不便,山林草泽密布,社 会服务业不发达,所以出门在外风险不少,这造成了中 国古代商务旅游的诸多艰难。
Page
3
二、旅游的本质属性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3、旅游是人类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4、旅游是一项高级消费活动 5、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四、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一)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五、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可以用“局限性”来概括,表现在:1.环境依赖性2.商业旅行主导3.规模小4.非民众性(阶层局限性)5.自我服务6.行多游少§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产业革命:1.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使人们工作和生活地点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
2.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3.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旅游业的开端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一列火车,载570人,每人缴纳一先令,往返24英里,由莱斯特到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
此次活动开有组织的大规模集体外出之先河,是里程碑式的事件,被认为是近代旅游的开端1845年8月4日,托马斯·库克组织350人由莱斯特去利物浦进行了一次消遣旅游。
特点:(1)本次活动是一次纯商业目的的旅游活动;(2)本次活动用时长(历时一周);(3)托马斯·库克对沿途进行了先期考察;(4)出版了第一本旅游指南(5)最早的地方导游。
3.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50万人由莱斯特去巴黎参观第二届世界博览会。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出国包价旅游。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以及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揭示其基本运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被迫性和求生性的迁移活动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实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产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英国人托马斯·库克预见到这种社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原因: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一,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前提;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旅游的发展现状促使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需求方面的因素、供给方面的因素需求方面的因素:1、人口的迅速增长;2、经济迅速发展;3、交通工具的进;4、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6、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供给方面的因素:1、各国政府对旅游业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2、旅游目的地所作的努力和投入;3、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P19)第二章旅游的基本概念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收入账户;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都将事务性来访者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旅游活动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11-14世纪落后 欧洲11-14世纪落后 16世纪后 16世纪后,温泉旅行 世纪后, 教育旅行, 教育旅行,Grand Tour 规律: 规律: 与社会政治经济相关 以商贸旅行为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同盟国与协约国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1914—1918,同盟国与协约国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 1937—1945,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二十亿人
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占当时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北冰洋。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 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 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 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 本侵略者给中华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苏联是抗击德 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 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 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美 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 国和英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据战史材料,美国共有四十多万人在二战中丧生,英 国有二十七万军人在战争中死亡。
本课程性质、教材和学分
旅游学、旅游科学:超出管理学范围 旅游学、旅游科学: 旅游学科来源:地质、地理、企管、经济、 旅游学科来源:地质、地理、企管、经济、历史文 化。。。 本课程性质:各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性质:各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导论性课 教材:李天元《旅游学概论》 第六版、第五版) 教材: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六版、第五版) 入门教材、 入门教材、基础理论教科书 参考书: 参考书: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 安应民《旅游学概论》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安应民《旅游学概论》 学分: 学分:3 教学时间:18周 教学时间:18周
奴隶社会的旅行 奴隶社会的旅行
进步——财富——富裕阶层——旅行条件 进步——财富——富裕阶层——旅行条件 罗马帝国与旅行的兴衰 先秦时代 商旅为主 贵族的享乐、祭祀和消遣
封建社会的旅行 封建社会的旅行
秦汉—— 秦汉—— 商旅, 离宫、官道、驰道、灵渠、漕运,求仙与封禅, 商旅, 离宫、官道、驰道、灵渠、漕运,求仙与封禅,司 马迁游历,张骞出使,诗人漫游(李白、杜甫), ),宗教 马迁游历,张骞出使,诗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 法显、玄奘、鉴真),科考(李时珍、徐霞客)、 ),科考 )、郑和 (法显、玄奘、鉴真),科考(李时珍、徐霞客)、郑和 下西洋
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4
国际旅游人数 (万人)
增长(%)
----------
国际旅游收入 (亿美元)
增长(%)
--------------
2528.2
6929.6 15969.0 28484.1
41500.0
21.0 68.67
179.0 1023.0
旅游学的意义—— 旅游学的意义—— 对政府规划管理 对旅游企业 对相关传统产业 对从业人员
“旅游”的不同含义:旅游活动、旅游业、旅 游学 旅游学的对象—— 旅游学的对象—— 旅游学的定义——, 旅游学的定义——,5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6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以实践和现象为基础,分析活动规律 理论、历史、政策
2300.0 3210.0 4394.0 4760.0
174 131 78 46 27
20 10
227 161
472
125
52840.0
1998 2000
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交通条件和设施的变化:动力问题,第一条 交通条件和设施的变化:动力问题, 铁路(1825),火轮,速度快、成本低、 ),火轮 铁路(1825),火轮,速度快、成本低、运 量大、通达范围广 量大、 城市化加快: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 城市化加快: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摩登 时代》 时代》,旅游成为调节方式 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休 假制度 ——生活环境 工作性质、阶级关系、 ——生活环境、工作性质、阶级关系、运输 生活环境、 条件4 条件4个变化
为生存而发生的迁移 为生存而发生的迁移
被动性质:天灾、人祸 第一次社会分工:农业/ 第一次社会分工:农业/畜牧业 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农业/ 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农业/畜牧业 第三次社会分工:商业/手工/农业/ 第三次社会分工:商业/手工/农业/畜牧业 游牧、游猎,逐水草而居;定居;旅行,主 动性提高,发展需要,最初由商人开创了旅 行的通道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现代旅游从来如此?有演进过程? 古代有无旅游?有,是怎样的? 现代旅游何时起?原因? 历史考察可深化认识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指思维的逻辑应当概括地反 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因为历史发展常常 包含着无数的细节和偶然因素,甚至通过迂回曲折 的道路表现其规律;思维的逻辑则是对历史的总结 和概括,它撇开历史发展的各种细节和偶然因素, 以“纯粹”的理论形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它是 “经过修正的”历史。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辩证关系表现为逻辑的分析 要以历史发展为基础,历史的描述要以逻辑联系为 依据;它们统一于实践。
1845,莱斯特——利物浦,一周,350人 1845,莱斯特——利物浦,一周,350人 利物浦 商业性目的, 商业性目的,海报 过夜长途旅游, 过夜长途旅游,观光消遣 策划、考察、组织、设计、 策划、考察、组织、设计、预算 第一本旅游指南: 利物浦之行手册》 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全程陪同导游, 全程陪同导游,聘请当地导游 ——开创了旅行社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开创了旅行社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1855,莱斯特——巴黎 参加世界博览会, 1855,莱斯特——巴黎,参加世界博览会,4天,36先令, 巴黎, 36先令 先令, 出国包价旅游的开端 1865,创办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创造了旅游代金券( 1865,创办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创造了旅游代金券(旅 行支票) 行支票) 1872, 1872,组织了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标志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标志近代旅游业的诞生,说明旅游需求已经游的发展
19世纪开始 19世纪开始 重要的特点: 重要的特点:以消遣为目的的外出访问在规 模上超过了各种商务旅行 出现了“tourism” 出现了“tourism”一词 原因在近代发生了工业革命 蒸汽机,机器和自然力的利用, 蒸汽机,机器和自然力的利用,骡机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近代旅游的发展
托马斯-库克(1808-1892):印刷和出版商、 托马斯-库克(1808-1892):印刷和出版商、禁酒 ):印刷和出版商 协会秘书长 1841-07-05,近代旅游的开端,570人包租火车 1841-07-05,近代旅游的开端,570人包租火车, 人包租火车, 从莱斯特出发往返24英里 英里, 从莱斯特出发往返24英里,参加禁酒大会 广泛的公众性 全程陪同 规模空前 业余活动获得声誉, 业余活动获得声誉,为商业性旅行社的创办打下了 基础
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58个一级学科 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58个一级学科
课程性质、教材和学分
现行学科分类: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 现行学科分类: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 酒店管理等专业方向
我国现有学科分类体系中的位置: ——管理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管理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 反映了对学科性质、地位的看法 不是从来就有的、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不必作为学习研究 的限制 旅游现象、旅游管理的实践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 瓦尔登湖、灾难遗址不该是5A景区 瓦尔登湖、灾难遗址不该是5A景区 涉及人类生活方式、历史、社会、人类道德、价值观,只在 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管理学范围不能完全解决实践和理论 中的问题 面向对象、面向问题的学问和研究方法
现代旅游: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1960s以来,发 以来, 现代旅游: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1960s以来 展起来的旅游 1950-1960,世界国际旅游人次和消费增加了3 1950-1960,世界国际旅游人次和消费增加了3倍 1960-1999,全球旅游人数增长了800% 1960-1999,全球旅游人数增长了800% 16-17 16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旅游活动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 平的产物,而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平的产物,而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课程内容鸟瞰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认识旅游活动 第三章 旅游者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业 第六章 旅游组织 第七章 旅游市场 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
绪论——旅游学 绪论——旅游学
旅游学产生的背景—— 旅游学产生的背景—— 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4 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4个1/10 朝阳产业,巨大潜力 原因:经济、闲暇、教育 政府重视 新的遇到矛盾和问题,社会需要推动研究发 展 讨论:何为适当立场和角度?
有的认为宽泛一些为好,即认为凡是包含着 游览和休闲度假等内容的各种旅行活动都可 以称之为现代旅游,如公务出差、参加会议、 宗教朝拜、探亲访友、科学考察、康复疗养、 体育竞赛、商务活动等。 但也有学者认为,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 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属 性、休闲属性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性、休闲属性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