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得地用法

合集下载

的、地、得”用法+口诀

的、地、得”用法+口诀

的、地、得”用法+口诀
小朋友们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
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非常重要。

那么“的、地、得”究竟如何区分呢?跟着小名老师学起来!
的地得”的儿歌:
得,表示结果,动词后面加。

地,表示地点,名词后面来。

的,连接形容词,修饰名词用。

练:
一、短语练: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美丽的图画
玩得可开心
认真地想
高高的山峰
看得入了神
洁白的云朵
仔细地看
红红的脸颊
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二、句子练: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3.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三、段落练:给段落填上“的、地、得”。

使用“的、地、得”是为了让文章更加清晰明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正确使用“的、地、得”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加愉悦地阅读。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掌握“的、地、得”的用法,以便在写作中得心应手。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

“的、地、得”的用法(附100则练习及答案)一、“的、地、得”用法小析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透露表现举措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当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XXX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定“的”后面的事物,申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布局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定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举措,申明“地”后面的举措怎么样。

布局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定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申明“得”前面的举措怎么样,布局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申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需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

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可以使书面言语精确化。

四、用法不同,意思有别“的、地、得”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

比方:1.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2.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

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

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得、地”的用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得、地”的用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口诀儿歌,得地用法不一样,记在心上。


边白,右边勺,名词前面要加“的”。

如:美丽的花儿、青青的草儿、清清的河水、水中的鱼儿、暖暖的微风、可爱的小鸟。

左边土,右边也,动词前面要加“地”。

如:认真地写字、专心地听讲、用心地思考、勤奋地研究、轻轻地走路、辛勤地劳动。

双人得不一般,形容词前面常出现“得”。

如:公鸡起得早、小鸟飞得高、花儿开得美、XXX跑得快、树叶落得慢、作业
做得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兔子跑得快,乌龟爬得慢。

2、XXX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彩色的蝴蝶。

3、一个小女孩在高兴地画画。

4、雨后,天空挂着一道彩虹。

的得地用法

的得地用法

的得地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就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
③她开心(形容词)地拒绝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通常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通常用以补足表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通常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例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白(补语)。

的得地的用法和区别

的得地的用法和区别

的得地的用法和区别
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1、的:用在定语的后面。

“的“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中
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开他~玩笑。

2、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3、地: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如,慢慢~走。

“的”“地”“得”为虚词时,不能充当句子的主体成分,只能和其它的词连在一起
作定语、状语和补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一、的——助词,读音为“de”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

如:这就是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3.附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

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

如:我是2006年11月10日建的博克。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唱歌时基本唱成“dì”。

二、地——助词,读音为“de”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

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三、得——助词,读音为“de”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

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果、影响等。

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影响等。

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用哪个,其实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这就是:“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

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

如:才子才女们的诗词写得美,我非常地欣赏!(七)笔者看电视有一个好看字幕的毛病,每每看到字幕中乱乱地用“地”代替“的”,“的”又代替了“得”,就很不舒服,很憋气、很难受,简直要暴跳如雷!这样的错误竟然都是在国家的文化教育阵地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出现,且层出不穷,屡教不改,吾不得不呼,不得不提,这样的现象起码有两大恶果:一、误导少儿及各阶段学生“的地得”的使用。

三者用法本来在计算机普及前是很分明、严格的,现在却一遍遍被电视、电脑误导得乱了分寸,恶习一旦形成,一辈子都难改了,君不见许多大专家、大科学家、名人、明星至今还在念着他们那个时代的错别字吗?小的时候不抓就晚了。

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的”、“地”、“得”的正确用法的”用在名词前,表示名词的属性或特征。

例如:“勤劳的妈妈”、“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

地”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积极地回答问题”、“大雪纷纷地下”。

得”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效果如何。

例如:“地被扫得很干净”、“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请记住以下顺口溜,方便记忆:“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默记五遍脑开窍。

”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通常使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虽然“一蹦三尺高”表示动作,但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练:1.紧张(地)工作,静静(地)流过;变化(得)真快,明亮(地)月光缓缓(地)移动。

2.愉快(地)歌唱,茂密(的)树林。

3.暖暖(的)春风,谁(的)橡皮。

4.用力(地)踢,仔细(地)看。

5.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

6.缓缓(地)流淌,五彩(的)泡泡。

7.红红(的)花朵,香甜(的)面包。

8.清澈(的)小河,慢慢(地)走。

9.跑(得)快,唱(得)好。

10.XXX(的)同桌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

11.精致(的)玻璃球被XXX摔(得)粉碎。

12.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13.欢快(的)孩子们愉快(地)歌唱。

14.他(的)妈妈喜欢可爱(的)花儿。

15.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

16.天然(的)指南针,忠实(的)向导。

17.地上(的)树影,熟练(地)操作。

18.美丽(的)田野,清清(的)河水。

19.开心(地)笑,考(得)好。

20.高兴(地)跳起来,辛勤(地)劳动。

21.大声(地)说,跳(得)高。

22.XXX走过去,奇怪(地)问。

23.波浪(的)足迹,长满树木(的)陆地,更多(的)宝藏。

24.特殊(的)地壳运动,恐龙化石(的)骨架,人物(的)对话。

25.雨后(的)景象,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26.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渐渐(地),雷声小了。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

如: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

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

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

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
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 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 语+地+动词;
例如:
慢慢地写
高兴地说 甜甜地笑 飞快地跑 专心地听
认真地看
(三)“得”的用法
跑得快
动词 副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
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 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助词

de


(一)“的”的用法
鲜艳的花朵
形容词
名词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 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 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 的+名词。
例如: 可爱的小动物 蓝色的天空 美丽的校园 有趣的游戏 我的书包 你的铅笔
(二)“地”的用法
轻轻地敲门
副词 动词

火眼金睛
1、时间过得真快呀! 2、田野里,农民伯伯在紧张地收麦子。 3、小红的玩具真多呀!
你学会了吗?
火眼金睛
1、时间过的真快呀! 2、田野里,农民伯伯在紧张得收麦子。 3、小红地玩具真多呀!
火眼金睛
1、时间过的真快呀! 得
2、田野里,农民伯伯在紧张得收麦子。 3、小红地玩具真多呀!
火眼金睛
1、时间过得真快呀!
2、田野里,农民伯伯在紧张得 收麦



Hale Waihona Puke 3、小红地玩具真多呀!火眼金睛
1、时间过得真快呀! 2、田野里,农民伯伯在紧张地收麦子。 3、小红地玩具真多呀!
例如:
跳得高 写得好 玩得高兴 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

练习一
粗心 吃


小朋友 不住

啼叫
开心 机灵 的 小鸟 白色 的 浪花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
海洋。
练习二
这首诗是谁写 的 呀?是唐代 的 大诗人李白。
他乐呵呵

捉回了一只绿色

蝈蝈。
太阳 的 脸变 得 更红了,她轻轻 地 走向西 山的背后,把灿灿 的 霞光留在遥远 的 天边。
的、得、地的用法
一、读音
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
的:白勺的 得:双人得 地:土也地
名词: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
花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园、太阳、河流……
动词:
表示事物动作的词语。
笑、说、跳、飞……
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
大、小、认真、美丽、复杂、简单……
二、用法
1.的:名词的前面 如:美丽的花儿、漂亮的眼睛
2.地:动词的前面,说明这个动作是 怎样做的,是怎样完成的。 例:大声地笑、兴奋地说
二、用法
3.得: ①动词后面,表示这个动作做得怎 么样,或者完成得怎么样; 例:跑得快、爬得慢
②形容词得后面,指的是一种程度 例:红得发紫、黑得透亮
口诀: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在 “土也”后 “动”“形”后面“双人”到 “de”字用法要记牢

的、地、得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用法和区别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构造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构造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承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构造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

如: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

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

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工程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的国际石油化工工程建立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拟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平安工作做得很到位,平安防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答复“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答复“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答复“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

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的丶地丶得的用法

的丶地丶得的用法

的丶地丶得的用法1、“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总结:“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的得地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名词前面是“白勺”n+的动词跟着“土也”跑,地+v动词后面“双人(得)”到,v+得默记5遍脑开窍。

补充两点补充两点补充两点补充两点:(得+很、真、太)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A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定语+的B在状语后面写作“地”,状语+地C在补语前写作“得”。

得+补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一、的、地、得用法分析:“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五、“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地、得”三个字的区别是:
的+名字(铅笔、尺子、小朋友。


地+动词(跑、跳、笑。


得+形容词(高、大、黑、美丽、可爱。

)[“很”字前面的de一定是“得”] 这是这三个de 的基本用法,用哪个de ,要看紧跟着它的那个词。

“的、地、得”小练习
练习一:
1. 蔚蓝色()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助人为乐()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很开心。

4.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特别出色。

5.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收割麦子。

6.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点头微笑。

7.颐和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8.天渐渐()冷起来。

9.他们玩()真痛快。

答案: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助人为乐(的)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4.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色。

5.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6.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7.颐和园(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8.天渐渐(地)冷起来。

9.他们玩(得)真痛快。

的、地、得”练习
练习二:
1.河边()草丛
2.肥嘟嘟()小鸭子
3.用软软()肚子轻轻()压在鸭蛋上
4.狐狸()四肢酸()受不了了。

5.长长()树皮绳子
6.把鸭蛋紧紧()绑在肚皮上
7.狐狸()小聪明
8.追兔子()时候
9.他自言自语()说
10.我怎么成了一只吃素()狐狸了
11.好吃()鸭蛋
12.狐狸玩()高兴
13.发明了很多用舌头玩鸭蛋()游戏
14.狐狸()美梦成真了
15.他激动()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16.狐狸()鼻尖,狐狸()头,狐狸()耳朵
17.狐狸疼()张大了嘴巴
18.以前我在蛋壳里( )时候
19.小鸭子吃( )肚子圆滚滚( )
20.睡眼蒙眬( )说
答案:1.的;2.的;3.的、地;4.的、得;5.的;6.地;7.的;8.的;9.地;10.的;11.的;12.得;13.的;14.的;15.得;16.的、的、的;17.得;18.的;19.得、的;20.地。

练习三:
美丽( )景色飞快( )奔跑勤劳( )人民欢呼( )人群跑( )飞快
抬( )高高的努力( )学习认真( )思考优秀( )成绩有趣( )游戏
下( )真大跳( )很远高高( )站立积极( )举手玩( )开心
平静( )湖面巨大( )轮船亮( )夺目美( )难以形容
热闹( )市场流动( )人群站( )笔直累( )无精打采激动( )欢呼起来答案:
美丽(的)景色飞快( 地)奔跑勤劳( 的)人民欢呼( 的)人群跑( 得)飞快
抬( 得)高高的努力(地)学习认真( 地)思考优秀( 的)成绩有趣(的)游戏
下( 得)真大跳( 得)很远高高( 地)站立积极( 地)举手玩( 得)开心
平静( 的)湖面巨大( 的)轮船亮( 得)夺目美( 得)难以形容
热闹( 的)市场流动( 的)人群站( 得)笔直累( 得)无精打采激动( 得)欢呼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