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儿科学
与体格发育有关的各系统的发育
• 脊柱 新生儿 无生理弯曲 3个月 颈部前凸 6个月 胸部脊柱后凸 1岁后 腰部脊柱前凸
• 骨的发育 骨龄:一个独立的生长指标 8岁以前腕部骨化中心数=岁数+1
骨龄分析 男孩 6岁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 遗传 • 营养 • 疾病 • 母亲情况 • 生活环境 • 社会因素
体格生长
体重 评价儿童生长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简单估算: • <6月: 出生体重+月龄*0.7(kg) • 7~12月:6(kg)+月龄*0.25(kg) • 1岁为出生体重的3倍 • 2岁为出生体重的4倍 • 2岁至青春前期:年龄*2 + 7(8)
碍。儿童内收双腿摩擦,或双腿夹物挤压外生 殖器。多见于2~6岁儿童。 • 处理: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感染
忽视和转移注意力
心理行为异常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 注意力不集中 • 活动过多 •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 人际关系不好 • 学习困难
心理行为异常
学习障碍 • 阅读障碍 • 数学障碍 • 书面表达障碍 • 不一定智力低下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筛查性测验
• 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 有时适用于群体测验 • 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 • 图片词汇测验(PPVT)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诊断性测验
• 盖塞尔发育测验(Gesell test) •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 Wechsler智能量表
儿童WISC-R 6~16岁 学龄前和学龄初期WPPSI 4~6.5岁
体格生长
上臂围
儿科基础知识
10、临床表现
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 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差,表情 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常患急性 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差,感染容易扩散甚至 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强,凶险。
三、小儿年龄分期和保健原则
(一)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共40周 或280天,前8周为胚胎期,是胎儿发育 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到外界不利因素 影响,包括感染、创伤、滥用药物、接 触放射性物质、毒品,以及营养缺乏, 严重疾病和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影响胎儿 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 内发育不良等。
(二)、围生理期
1、通过遗传质询、产前诊断、新生儿先天性代谢 病的筛查等手段和方法,降低早产、异常产、宫内 生长迟滞及感染的发生。 2、坚持胎儿定期监测,提高接生技术,加强出生 时新生处理,预防和及时处理产伤、窒息及感染等。 3、重视初生新生儿的护理,喂养以保证平安度过 出生后的第一周。
(二)新生儿期
2、生理
年龄越小,生长越快,因而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 总量,相对地都比成人高。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 脉搏和呼吸次数也比成人快,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3、免疫
小儿皮肤、粘膜娇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都不 如成人健全,防御能力差,所以小儿易受各种感染。 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时IgM量低,易 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IgA缺乏,易患呼吸 道及胃肠道感染。
研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 展,同时也不断派出新的专业。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 经、血管、肾脏、内分泌等,此外还有小儿传染病、急救医学的特殊 专业。还有小儿外科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 上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很大应予以 注意,不能混淆或替代。 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是其他 学科极少涉及的,新生儿期的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占婴儿死亡率的 60%--70%。新生儿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 一个非常时期;而儿童保健医学则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 智能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 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近年来发展出了围生期医学。实际上围生期医学是介于儿科学和妇科 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一般按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由于 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与妇产科的工 作有密切联系,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 问题。
儿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
儿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儿科学专业主要课程儿科学专业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掌握儿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儿科学专业课程:1. 儿科生理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解儿童生理发展及其与成年人的差异。
学习儿童生理学有助于理解儿童身体功能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
2. 儿科病理学: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儿童疾病的病理机制和病理变化。
通过研究儿科病理学,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疾病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儿科诊断学: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学习儿科诊断学有助于医生提高对儿童疾病的辨别能力,从而更准确地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4. 儿科治疗学: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儿童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和最新的治疗技术。
通过学习儿科治疗学,医生可以了解不同儿童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为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
5. 儿童营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解儿童的生理营养需求和膳食指导。
学习儿童营养学有助于医生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为儿童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建议。
6. 儿科心理学: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学习儿科心理学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除了上述课程外,儿科学专业还有其他相关课程,如新生儿学、儿童神经学、儿童呼吸学等。
这些课程为儿科医生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基础和临床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和治疗儿童患者。
总结起来,儿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涵盖了儿童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营养以及心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课程,儿科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应对儿童健康和疾病问题,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2、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
3、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能够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计划。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生长指标的测量和评估方法等。
2、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3、儿童保健计划:包括儿童各年龄段的保健重点、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4、儿科学前沿知识:包括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营养与饮食、环境与儿童健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参加医院儿科实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儿科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诊断、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并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课程目标1、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儿科学(Pediatrics)是医学科学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领域。
儿科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门性和综合性:儿科学着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问题和疾病,是医学中的一个专门且独立的学科。
与成人医学相比,儿科学需要综合运用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全方位地考虑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2.生长发育的关注:儿科学注重研究儿童从胎儿期到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体格、智力、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异常情况,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疾病防治的重点:儿科学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
由于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他们对一些疾病的易感性、感染方式和病理表现都有所不同。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确保儿童的健康。
5.团队合作的协调性:儿科医生通常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儿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密切合作,共同照顾儿童的健康。
儿科医生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合作,如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协调处理儿童复杂的疾病和手术治疗。
6.敏感性和温情性: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和温情性,关心患儿的身心健康。
他们需要善于与儿童进行交流,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和方法,让儿童感到安全和舒适。
儿科医生还需要善于处理患儿的情绪和家长的焦虑,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总之,儿科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专门性、综合性和面向儿童的特点。
儿科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特点,也需要关注儿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团队合作和温情护理,促进儿童健康和幸福的成长。
儿科学知识点详细剖析
儿科学知识点详细剖析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学科。
本文将详细剖析儿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常见儿童疾病以及儿科治疗手段等内容。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理生长发育:在儿童早期生长过程中,身高、体重、牙齿、听觉、语言等方面的发育是重点观察的指标。
例如,正常儿童一岁时身高一般是出生时的1.5倍,两岁时是出生时的2倍。
2.性征发育:青春期是指孩子从儿童转变为成年人的过程。
在性征发育期间,儿童会出现身体上的变化,如乳房发育、月经开始等。
二、常见儿童疾病1.感染性疾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较容易感染病菌,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及时注意个人卫生、接种疫苗等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2.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在儿童中比较常见。
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对环境中的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如花粉、宠物、尘螨等。
3.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炎、便秘、腹泻等。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措施得到缓解和治疗。
4.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癫痫等。
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三、儿科治疗手段1.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监测,调整剂量。
2.物理治疗:包括理疗、康复、针灸等手段。
例如,对于运动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促进康复。
3.手术治疗:在部分儿童疾病的治疗中,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肾脏畸形等。
手术治疗需要儿科医生团队的专业技术和仔细的术前术后护理。
4.心理治疗:对于心理疾病的儿童,心理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儿童缓解焦虑、纠正不良行为。
在儿科学领域,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注重儿童个体差异,并在治疗中考虑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此外,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一些儿科学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就医。
《儿科学》教学大纲2024
引言概述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探讨儿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
正文内容一、儿科学简介1.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儿科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儿科学教学目标1.培养对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认识和理解2.培养儿科学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方式三、儿科学教学内容1.儿童生长发育与发育评估a.儿童生理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b.儿童发育评估的方法和指标2.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a.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b.儿童常见非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3.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a.儿童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b.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4.儿科急诊与危重病管理a.儿科急诊常见疾病的救治策略b.儿科危重病的监测与治疗5.儿童精神发育和行为问题a.儿童精神发育的阶段和特点b.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四、儿科学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a.讲授基本儿科学知识与理论b.运用病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法加深学生理解2.实践教学a.儿科学临床实习b.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实践3.科研教学a.儿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教学b.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五、儿科学教学评价1.考核方式与工具a.考试评估b.实习报告和学术论文评审2.教学质量评估a.学生满意度调查b.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总结本文以《儿科学》教学大纲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阐述了儿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通过完善的儿科学教学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出具备儿科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提高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的水平。
【儿科学】第一章儿科基础
第一章儿科基础复习要点第一节绪论一、儿科学特点(一)基础医学方面1.解剖小儿从生命开始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在外观上不断变化,如体格发育指标的增长,身体各部位比例的改变,骨骼发育等均有一定的规律;内脏器官的大小、位置,以及皮肤、肌肉、神经、淋巴系统等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这些变化,年龄愈小,与成年人的差异愈大。
2.生理生化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各系统器官功能渐趋成熟,当其功能尚未成熟时容易罹患某些疾病。
不同年龄的小儿有着区别于成年人的不同生理生化状态。
3.营养代谢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代谢越旺盛,因而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地都比成年人要大,但胃肠消化功能又不成熟,故极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
一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也大多在婴幼儿期发病。
4.免疫人类免疫系统的发生发育始于胚胎早期,到出生时尚未完善。
小儿皮肤粘膜娇嫩,淋巴系统发育亦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不如成年人健全,防御能力差,特别是婴幼儿,处于生理性免疫低下状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5.病理小儿发育不够成熟,对致病因素的反应也与成年人有差异。
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的机体可引起不同的病理改变。
(二)临床医学方面1.疾病种类小儿疾病谱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成年人的绝大多数疾病在小儿均可见到,但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则随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
另外,新生儿期的疾病为小儿所独有。
成年人的许多慢性疾病多发病于小儿时期。
2.临床表现婴幼儿患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时,常起病急,来势凶,病情重,缺乏局限能力,故易并发败血症,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或中毒性脑病等。
病情发展过程中易出现反复,波动,变化多端,易致恶化,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才能及时处理。
新生儿及体弱儿患严重感染往往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并常常缺乏定位性症状和体征。
3.诊断小儿各年龄阶段患病种类和临床表现等都有其独特之处,故考虑临床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
儿科学
2.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胃肠道、肾脏、正常值) (胃肠道、肾脏、正常值)
3.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展望: 展望:
遗传学研究。 遗传学研究。 基因 基因表达
我国儿童死亡率的变化
70 60
新生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0
死亡率 %0
40
30
20
10
0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我国儿童死亡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 1 岁以下 )
200
%0 100 0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埃及 印度 日本 尼日利亚 罗马尼亚 泰国 英国 美国
第一章
•
思考题Βιβλιοθήκη 小儿年龄如何进行分期? 小儿年龄如何进行分期? 各期特点如何? 各期特点如何? 概念\填空 判断对错\简述 填空\判断对错 简述\选择 概念 填空 判断对错 简述 选择
胎儿期: 胎儿期: (Fetal Period) Period) 从受精卵形 成 到出生( 到出生(脐 带结扎)。 带结扎)。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 孕母足够营养, 孕母足够营养, 愉快 心情,戒烟、 心情,戒烟、酒 • 预防孕期感染 • 慎重用药 • 避免接触放射线,有 避免接触放射线, 害物质等 • 产前筛查(必要时) 产前筛查(必要时)
儿 科 学 (Pediatrics) Pediatrics)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儿科学简答题资料
儿科学简答题资料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科学的简答题资料:
1. 什么是儿科学?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包括儿童生理发展、儿童疾病、儿童预防保健等方面。
2. 儿科学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儿科学家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同时负责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他们也在儿童预防保健和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进行疫苗接种、进行早期疾病筛查等。
3. 儿科学中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儿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
问题(如腹泻、呕吐)、皮肤问题(如湿疹、疹子)、发热、耳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此外,儿科学也涉及一些更
严重和复杂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
4. 儿科学中的特殊领域有哪些?
儿科学中有一些特殊领域需要专门的专家处理,包括:新
生儿科学(专注于新生儿的健康和护理)、儿童心脏科学(专注于儿童心脏疾病)、儿童神经科学(专注于儿童神
经系统相关疾病)等。
5. 儿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儿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
查等。
临床观察主要通过对儿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来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研究则
通过动物模型或体外实验进行,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
寻找相关治疗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则通过调查儿童群体中
某种特定疾病的发生率、分布等情况,以了解疾病的流行
特点和预防控制策略。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简答题资料,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需深入了解儿科学的相关知识,请参考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医生。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绪论
儿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
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掌握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儿童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水平。
第二部分:儿科学基础知识
1. 儿童生理学
- 婴儿生长发育特点
-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
- 儿童心肺功能特点
2. 儿童病理生理学
- 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儿童各系统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1. 儿童传染病
- 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支气管扩张症、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管理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炎、肝炎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脂肪肝、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第四部分:儿童保健与预防
1. 婴幼儿养育与喂养
-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 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和食材选择
2. 接种与预防
- 婴幼儿疫苗接种计划
-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第五部分:课程实践教学
1. 临床实习
- 儿科学临床技能培训
- 儿科病房和门诊实践操作
2. 病例讨论
- 典型病例讨论与分析
- 临床问题解决方案探讨
结语
儿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对培养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
大纲的学习和实践,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对儿
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未来的医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愿每位
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儿科医生,为孩子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pediatrics)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的临床医学学科,是全面研究儿童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临床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的热力作用(TEF):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如氨基酸的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的能量消耗,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儿科学(Pediatrics)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4
• 先天性畸形 ➢ 措施 • 护理非常重要
PPT学习交流
8
婴儿期 (Infant)
➢ 时间
• 从出生到生后1周岁之前
➢ 特点
• 生长发育迅速
• 系统器官功能未完善
• 抗感染能力较弱 ➢ 措施
• 注意营养
• 按时预防接种
PPT学习交流
9
幼儿期 (Toddler)
➢ 时间 • 自1岁到满3周岁之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减缓,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加; • 营养需求较高与消化功能不完善相矛盾; • 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
➢ 措施 • 预防外伤、感染; • 合理营养。
PPT学习交流
10
学龄前期 (Preschool)
➢ 时间 • 自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 知识面不断扩大; • 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逐步形成。
• 胎儿期:孕期第9周起至出生,胎儿发育阶段。
➢ 特点
• 容易受母体或外界不良因素作用而影响胎儿的生
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宫内发育不良等。
➢ 措施
• 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PPT学习交流
7
新生儿期 (Neonate)
➢ 时间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28天。
➢ 特点 • 适应宫内外环境的变化
• 分娩过程的损伤、感染
PPT学习交流
4
临床医学方面
➢ 疾病种类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 预防
PPT学习交流
5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儿科学对儿童的概念界定
儿科学对儿童的概念界定儿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其概念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的定义儿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儿童,但儿童的界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儿童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结束(一般为18岁左右)的人群。
此外,还有按照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来定义儿童的概念,如按照固定的生理发育阶段划分: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婴儿(1个月至1岁)、幼儿(1岁至3岁)、学龄前儿童(3岁至6岁)、学龄儿童(6岁至12岁)和青少年(12岁至18岁)。
二、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生长发育:研究儿童从胚胎时期到成年期身体、智力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与各个阶段相关的特征和问题。
2. 儿童健康与疾病:研究儿童的健康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各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儿童营养与饮食:研究儿童的营养需求和摄入,以及饮食习惯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4. 儿童行为与心理:研究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和问题。
5. 儿童预防保健: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疾病筛查等。
6. 儿童医疗技术和服务:研究适用于儿童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以提高儿童医疗质量和效果。
三、儿科学的特点儿科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儿科医学与成人医学有明显区别:儿科医学在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上与成人医学有明显差异。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且器官结构尚不完善,对于疾病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不同于成人。
2. 儿科医学需综合多学科知识:儿科学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综合能力,如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营养、行为与心理问题等。
3. 儿科医学需注重生长发育状况:对于儿童来说,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儿科医学需关注儿童的生长曲线、发育里程碑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生长发育异常状况。
儿科学基本概念介绍
儿科学基本概念介绍儿科学,又称小儿科学或儿童医学,是医学的一个专科领域,专门研究和处理儿童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儿科医生是专门负责儿童医疗和救治的医师。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生理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表现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专门的儿科学来研究和治疗。
在本文中,将介绍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儿科的起源、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专业要求。
一、儿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儿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医学家对儿童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如《黄帝内经》中有关儿童疾病的论述。
然而,真正建立儿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是在19世纪末。
德国医生奥斯卡·库肯迪(Oscar Cohn)被公认为儿科学之父,他在1883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医院,并致力于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疾病。
之后,儿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学科,各国先后建立了儿科学研究机构和儿童医院,对儿童健康的研究和治疗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二、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生长发育:儿科学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变化,包括身高、体重、牙齿、骨骼等方面。
同时也研究儿童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问题等。
2. 儿童疾病:儿科学研究和治疗儿童的常见疾病和罕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烧、肺炎、腹泻、过敏症等。
此外,还研究和治疗儿童特有的疾病,如小儿麻痹症、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窒息等。
3. 儿童行为与心理:儿科学研究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包括儿童的情绪、认知能力、社交行为等。
此外,还研究和治疗儿童的心理疾病,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抑郁症等。
4. 预防保健:儿科学研究和推广儿童的预防保健知识,包括合理饮食、免疫接种、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提供健康的生活指导,儿科医生可以帮助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
三、儿科医师的专业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师需要具备以下专业要求:1. 医学知识:儿科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 科 学
●
5
●
鉴别诊断及治疗 1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标准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11.正常止血、凝血及抗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诊断原则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 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 13. 血友病的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治 疗和预防 14.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分类和分型、 临床表现、 实验 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15.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16.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原则、 鉴别诊断及治 疗原则 17.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因、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实验 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18.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 六、泌尿系统疾病 1.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特点、生理特点,小儿肾功能临床检查及评估 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及各型特点 3.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 点、 临床表现、 急性期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与 预后 4. 原发肾病综合征的定义、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特点、 病理生 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5.血尿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诊断步骤及治疗原则 6.蛋白尿的定义、病因、诊断、分类及预后 7.IgA 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及治疗原则和预后 8.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 9.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定义、各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 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00 分) 三、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 A1 型选择题 85 题 约 42.5% A2 型选择题 40 题 约 20% B 型选择题 50 题 约 25% X 型选择题 25 题 约 12.5%
●
8
●
儿 科 学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 断、治疗和预后 4.儿童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5.性早熟的定义、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6.尿崩症的病因、临床表现 7.肾小管酸中毒的分类、各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8.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 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9.库欣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10. 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 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 11.身材矮小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12.唐氏综合征(21- 三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3.Turner 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 14.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临床表现 十一、感染性疾病 1.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炎、EB 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 疗与预防 2.猩红热、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 诊断、治疗与预防 3.真菌(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 断及治疗原则 4.原发性免疫缺陷及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定义和病因、诊断及治疗 原则 5. 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6. 败血症的定义、 病原、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诊 断、治疗原则 十二、小儿结核病 1.小儿结核病总论 2.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儿 科 学
●
7
●
3.小儿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4.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 疗和预防 5.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防 6.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 治疗 7.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及治疗原则 8.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 及治疗 9.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 病理生理特点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及 治疗 九、风湿性疾病 1.风湿性疾病总论 2.风湿热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及治疗、预后 3.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病因、 分类及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4.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5.皮肌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 诊断、治疗原则 6.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鉴别诊 断、治疗与预后 7.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8.川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十、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 1.内分泌总论 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儿 科 学
●
9
●
3.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4.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5.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十三、神经系统疾病 1.神经系统的主要发育过程、解剖生理特点及总论 2.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 3.癫痫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性瘫痪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5.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6.多发性抽动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7.吉兰 - 巴雷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 疗原则 8.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9.Reye 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 别诊断 10.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定义、 分类及各型的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及 治疗原则 11.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及治疗
儿 科 学
●
3
●
Ⅳ . 大纲内容
一、儿科学总论 1.儿科学基础及临床特点 2.儿科医学中的年龄分期及其临床特点 二、儿科基础及保健 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儿童体格生长特点 3.儿童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4.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特点 5.儿童保健特点、具体措施,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及儿童疾病治 疗原则 三、呼吸系统疾病 1.小儿呼吸系统总论,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常见临床类型、诊断和鉴 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4. 小儿肺炎的分类 、 病因 、 临床表现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及 治疗 5.肺炎链球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腺病毒肺 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6.胸膜炎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7.脓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8.气胸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9.支气管扩张的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鉴别 诊断、预后及治疗原则 10. 气管、 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预防原则及 治疗 11.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 断及治疗 12.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13.上气道梗阻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
4
●
儿 科 学
14.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与预后 15.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因、 临床表现、 并发症、 实验室 检查及诊断、治疗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 1.小儿心血管系统发育、解剖生理特点、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改 变、小儿不同年龄的心率和血压 2.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各型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心律失常的分类、临床特点、心电图特征及治疗原则 4.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 5.病毒性心肌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治疗 6.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7.心肌病的分类、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 8.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 诊断及治疗原则 9.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10.小儿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 五、血液系统疾病 1.小儿造血特点、血象特点 2.小儿贫血的定义和分度、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 断与治疗和预防 4.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 诊断与治疗和预防 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及治疗 6.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和类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7.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及治疗 8.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实 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 9. 地中海贫血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临床医学 (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儿 科 学
Ⅰ.考试范围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 内分泌代谢系统、 风湿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疾病,营 养保健,小儿结核病
Ⅱ.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儿科常见病 的基本分析和处理。 【能力要求】 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儿科学的基本知识 2.儿科学的基本理论 3.对儿科常见病的基本分析和处理
●
6
●
儿 科 学
10.Alport 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和预后 11.薄基底膜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12. 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特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 检查、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13. 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性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 14.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 断及治疗 15.急性肾衰竭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 16.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七、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新生儿的定义及分类、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特点 2.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临床特点、窒息复苏原则 3.新生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红素代谢特点及黄疸分类 4.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处理原则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6.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各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 疗原则 7.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 治疗 8.新生儿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及治疗 10.新生儿持续性肺动的高压的病因、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 11.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病因、分期和分类、诊断与治疗、预防、预后 12.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13.危重新生儿的概念、评估、监护及转运 八、消化系统疾病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生理特点 2.小儿腹泻病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 、 断 治疗和预防,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