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海岸地貌汇总

合集下载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7000B.P以来的海面变化(美国)
海平面变动与海岸发育
海陆轮廓的巨大变化 海岸剖面的改造
红色区域显示如海面上升10m,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东 海岸将被淹没的低地(这些区域目前居住25%的美国人 口)
近纽 )约 红一 外角 遥(
感纽
照约 片港

海面上升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海面下降对海岸剖面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性质及延伸方向对海岸平面 形态影响很大
花岗岩基岩海岸,向海倾斜的基岩节理容易产生地滑
飓风引起的大浪冲刷玄武岩组成的海崖,加深海蚀凹槽 (Maui, Hawaii)
玄武岩被侵蚀形成的海蚀崖(Kauai, Hawaii)
大 连 老 虎 滩 公 园 的 海 蚀 崖
海蚀崖的顶部较平坦,局部有沙砾沉积物,为海蚀阶地 (northern California)
岸峡海
湾岸
© (f)
断海分
层岸类
海(
岸堡据
: 洲(
a)
海 岸
溺 谷
(e)
火 山
海 岸
(b)

海岸分类(据组成物质)
基岩海岸 堆积海岸
砾石海岸 沙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剖面的塑造
海平面变化可以分为地动型和水动型两 类,对海岸线变迁影响的效果是相似的:地面 的下沉相当于海平面的上升,地面的上升相当 于海平面的下降。一般来说,海平面上升(陆 地下降)将导致海岸线向陆地的迁移——海 侵,海平面下降(陆地上升)将导致海岸线向 海洋方向的退却——海退。
泥沙横向运动形成的地貌
泥沙纵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
水下岸坡泥沙的运动 冲激带泥沙的运动
规水 律下
岸 坡 泥 沙 纵 向 运 动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第七节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 海洋边缘,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带是海洋与陆地相 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包括沿岸陆地部分 及水下岸坡,范围自滨海平原至外陆架坡折带, 大致相当于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时期淹没和出露 的区域。
现代海岸带包括现代海浪对地面作用所达到的范围。 其上界,在岩岸是现代海蚀崖的顶部,在沙质和泥质海岸是 海岸沙丘或海滩顶部生长植被的地方;其下界相当于水深等 于1/2波长处。由于各地海岸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波浪状况不 同,因此海岸带是一个宽度变动的地带。现代海岸带自陆地
d.海蚀柱:
❖ 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拱桥顶发生崩塌,残存的桥 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称海蚀柱。
e.海蚀平台:
❖ 沿岸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它的后缘贴近高潮面,前缘位于 低潮面以下。由于岩性和构造的影响,平台上可出现一些浪 蚀沟和瓯穴以及溶蚀洼地,并披盖一些沙砾。海蚀平台的形 成和发育要求岩石抗蚀强度和海蚀强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岩石抗蚀力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它的充分发育。
3.大陆隆
❖ 介于大陆坡末端与深海平原之间的缓坡地带。 有的文献曾称为大陆基。中国有些学者将其 作为大陆坡的一个二级海底地貌单元。一般始
1.大陆架
❖ 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 的浅水平台。其范围自低潮线起到洋底向海方向坡度迅速变 陡处(称为大陆坡折线或大陆架外缘)为止。
❖ 全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向海坡度为0°07′,内陆架略陡于外陆架。陆架表 面向洋底方向微倾的坡度不超过1~ 2°,其外缘水深为21~621米,全 世界平均为133米。宽度为0(巴拿马西海岸)至1206公里(巴伦茨海陆 架),全世界平均为78公里。面积仅占世界大洋面积的7.5%,世界陆地 面积的18%。组成物质有两种类型,一种由火成岩组成,缺乏沉积物; 另一种由砾、砂、粉砂、粘土等沉积物组成。在大陆架的外缘处,常有 一些隆起,即堤坝,来自陆地的大量物质堆积在近岸到陆架外缘堤坝为 止的范围内。堤坝有的由火成岩作用形成,也有海藻构成的礁石或盐丘 构造等。堤坝处沉积厚度达2公里左右。中国渤海大陆架平均水深仅18米, 最大水深85米以上,黄海大陆架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44米以上。 分布在岛屿四周的陆架称为岛架,宽度狭窄,仅十余公里至数十公里, 坡度较大,一般为数十分,岛架外缘水深110~200米,岛架上一般冲刷 作用十分强烈。大陆架上常有油气资源分布,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 大陆架海域

第七节 海岸地貌

第七节 海岸地貌
海蚀洞。它常沿多节理或抗蚀力较弱的部位沿岸断续分布。
澳洲
a.海蚀崖:
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悬空时,发 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因此而后退。海蚀崖的形态受岩 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 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 成陡崖并能较好地保存。
海岸沙丘沙主要是海滩沙被风改造的产物,它与海滩沙相比, 细粒级沙的数量增加,分选性和磨圆度都变好,重矿物相对富集 。海岸沙丘的层理主要是大型交错层理,前积纹层倾角可达
30°—40°。
海岸沙丘
● 后滨
后滨位于平均高潮线之上,年内大部分时间曝露于地表,在大潮 和暴风潮时可被浸淹。
后滨通常是一个较窄又平坦的地带,主要层理为平坦纹 层沙,沉积物的粒径是沙滩各带中最粗的,重矿物含量一 般也高于其他各带,反映了后滨是在大潮和暴风潮时高能 量作用下的沉积特征。由于风暴期高能的持续时间短促, 沉积物未经长期簸选,故后滨沉积物的分选较差。
3. 粉沙淤泥质海岸
➢ 特点:滩地宽广、滩坡平缓;
➢ 携带大量细颗粒泥沙入海的河流 ,特别是黄河,对中国淤泥质平原 海岸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中国近海
2021/12/21
浙江淤泥质海岸
➢分布
渤海的辽东湾、渤海 湾和莱州湾;
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 海岸(中国最长的淤泥质海 岸 );
退潮时的淤泥质海岸
巴厘岛
情人崖
塞班岛 自杀崖
秦皇岛
天涯海角—海南岛
海蚀崖
北海
c.海蚀拱桥:突出的海岬两岸如发育相向的海蚀洞被蚀穿
而相互连通,则形成海蚀拱桥。如海蚀洞洞顶崩塌,则可形成 与海蚀崖上部沟通的海蚀窗。
大连 “ 恐龙探海 ”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A
【解析】海蚀柱的形成是长期海浪侵 蚀的结果,从景观图上没法看出岩石 的类型是否属于沉积岩;海南的旅游 景观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故选A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C
岬角
拱洞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岸地貌—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包 括沙嘴、海滩,离岸堤,水下沙坝等。沙嘴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
地方。海浪抵达海岸时,携带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海滩。海滩沉积的物质
往往是泥沙。
水下沙坝
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海岸地貌
Hale Waihona Puke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波浪、潮汐、风、生物等海洋作用和河流、地壳运动等
陆地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
度在数千米至数十干米范围内。海岸地貌按成因一般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 地貌。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形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和海蚀柱 等。海浪不断冲击海岸,岩性较软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较硬的岩石则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 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 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 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海岸地貌知识内容

海岸地貌知识内容

海岸地貌知识内容海岸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陆地与海洋交界处的地形特征,包括海岸线的形状、海岛、海湾、海角、海峡等各种地貌形态。

海岸地貌是地球表面上最为活跃和复杂的地貌类型之一,它受到海洋、大气、河流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景观。

海岸线是海岸地貌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海岸线的形状和特征与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沉积作用方面,海岸线上常可见到沙滩、湾滩、沙嘴等沉积地貌。

而在侵蚀作用方面,海岸线上的崖壁、海蚀平台等侵蚀地貌则更为常见。

此外,地壳运动也会对海岸线的形状产生影响,如地震引起的地壳抬升或下沉会改变海岸线的位置和高程。

海岸地貌中的海岛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海岛是位于海岸线附近、被海水包围的陆地,它们可以是由火山活动、河流冲积、海浪侵蚀等多种因素形成的。

海岛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呈现出环形、线形、椭圆形等特殊形态。

海岛上的地貌特征也与其形成方式有关,如火山岛上常可见到火山锥、火山口等地貌;河流冲积岛上则常可见到冲积平原、河道等地貌。

海湾是海岸地貌中的另一种重要形态。

海湾是海岸线向内凹入陆地形成的弯曲水域,它与海洋相连,具有独特的地形特征。

海湾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河流冲积、海浪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壳运动方面,构造断裂会形成深水海湾,而地壳抬升或河流冲积则会形成浅水海湾。

海湾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呈现出U形、V形、心形等特殊形态。

海角是指陆地突出入海的地形特征,也是海岸地貌中的一种形态。

海角的形成与海洋侵蚀、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洋的侵蚀作用会使陆地逐渐被侵蚀形成海蚀崖,而地壳运动则会使得海角的位置和高程发生变化。

海角的形状和特征各不相同,有的呈现出陡峭、坚硬的悬崖形态,有的则由平缓的堆积地貌构成。

海峡是陆地与海岛之间的狭长水域,是海岸地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

海峡的形成与地壳断裂、海浪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壳断裂会形成海峡的地质基础,而海浪侵蚀则会加剧海峡的形成。

第七讲 海岸地貌

第七讲 海岸地貌

海岸的划分
• 岩岸(rocky coast): 1) 里亚式海岸, 海岸线总方向与构造线垂直,又称横向海岸,以西班牙 里亚港一带为典型。 2) 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海岸线总方向与构造线平行.又称纵向海岸, 以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最为典型。 3) 峡湾海岸(fiord coast) 海水淹没冰川谷地形成的, 挪威西岸表现最 为典型。 4) 断层海岸(cliff coast): 海岸线总方向与断层线定向一致, 如: 台湾东 岸。 5) 喀斯特海岸(karst coast): 海岸带均由可溶性岩石组成,发育了喀 斯特地貌,如越南海防附近下龙湾喀斯特海岸.
潮汐
• 潮汐(tide)指在月亮和太阳对旋转地球的引力影响 下,海面发生有节奏的升降,发生在早晨的高潮 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 潮汐对海岸作用: 潮汐通过其引起的水面升降及产 生的潮流(潮波)对海岸进行侵蚀利搬运泥沙,由 海水涨落形成水平方向的水流运动叫潮流。当潮 流速度为10一20cm/s时,就可以掀起潮间带的 粉沙淤泥,潮退后,这种悬浮物就会淤积下来。 在地形突然缩窄的海峡区,潮流流速教大,可把 石质海底冲刷出很深的构糟,并能搬动大石块.
颗大小粒与海岸斜坡角度
• 不同粒径沉积物组成的岸坡有明显差别,粗粒物 质的岸坡陡,细粒物质的岸坡缓。例如,砾石组 成的岸坡,在海岸线附近的坡度为20-30度。沙粒 组成的岸坡,一· 般不超过10度。在水深5米处, 砾石岸坡为5-7度,沙质岸坡只有1-2度;淤泥质 岸坡最平缓,远小于1度:例如江苏北部的淤泥质 海岸宽达十几公里,但滩面坡度仅0.05%度。
波浪的折射
• 波的折射: 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斜交会产生 波的折射作用,当波浪进入平直海岸浅水 区时,其传播速度随水深而变小,使波峰 弯曲逐渐平行于海岸,当波浪进入曲折的 岬湾时,波浪的折射使波能集中在岬角 (headland),形成冲刷区。而波浪进入海湾 (bay)时,波能是辐散的,遂形成堆积区。

第七节海岸地貌3淤泥质海岸地貌

第七节海岸地貌3淤泥质海岸地貌

• 生态环境好,生物产量高:
– 红树林海岸生态环境良好,不但可调节海岸带气候,而且成为 生物的聚集地,构成红树林海岸的生物链。因此,这种海岸的 生产力比沙质海岸的生产力大10倍以上(如海南岛)。
• 红树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除红树木材可作建筑用途之外,还有富含淀粉的果实,可作木 本粮食、饲料以及绿肥的来源。有的红树还可作药材、香料皮 革等的工业原料。
2.珊瑚礁类型
• 岸 礁:一种与海岸相连、宽度不等、水深很浅的珊瑚平台。
• 堡礁:呈堤状分布于离岸较远的地段,与海岸之间隔着平浅的泻湖。
• 环礁:在平面上呈环形的珊瑚堤,中间围着泻湖。
(二). 红树林海岸
– 由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边的一种海生植物------红树组成的 丛林海岸。(主要生长于背风、浪小的潮间淤泥浅滩上)
3. 潮下带
– 大潮平均低潮线以下,是潮滩向下延伸的地带,属水下岸坡。
五、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 珊瑚礁海岸 • 红树林海岸
(一). 珊瑚礁海岸
– 珊瑚礁是由较高级的腔肠动物造礁珊瑚的骨骼与少量石灰质藻类 和贝壳胶结形成的大块有孔隙的钙质岩体。
1.珊瑚生长的环境条件
– 温暖的海水(25℃~30 ℃最适宜) – 充足的光照(0~20M深) – 适宜的盐度(34‰) – 适宜的附着基底 – 较高的透明度
带来繁多的鸟类,以及由鸟粪堆积而成的磷矿,如我国南海诸岛中
的磷矿,解放以来累积开采量达100万t以亡。大洋中珊瑚岛的鸟粪 层更厚达30mo
• 珊瑚岛还有着美丽的海洋风光,不论水上或水下都可成为良好的旅
游资源。同时它又是渔民的捕鱼场所,或是歇息、补给与避(台)风 地点。
• 水下珊瑚礁区,是海洋生物最活跃的生长与繁殖场地,形成以珊瑚

自然地理第五章第七节

自然地理第五章第七节
第七节 海岸地貌
海岸带一般划分为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个部分。
现代海蚀 崖的顶部 海岸
海岸带
海滩 水下岸坡 (潮下带) (近滨)
水深等于1/2 波长 处。
(潮上带) (潮间带) 特高潮线 (
低潮线 ½波长水深
波浪破碎带外缘
一、海岸地貌 (一)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1.海蚀作用 波浪及其挟带的沙砾岩块对海岸及海底进行撞击、 冲刷、研磨、溶蚀等破坏作用,统称海蚀作用。 形式:冲蚀、磨蚀和溶蚀。
2.海蚀地貌(多发生在基岩海岸) 海蚀穴(洞) 海蚀崖 海蚀拱桥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地貌
海蚀穴(洞):海崖的坡脚处,经常遭受波浪水流的冲磨而 形成的凹坑或凹槽.宽度大于深度者称海蚀穴,深度大于宽度 者称海蚀洞。 海蚀崖:海蚀穴在波浪冲蚀下不断扩大,当其上方的岩石悬 空时,发生崩塌而成。 海蚀拱桥:突出在海中岬角的两侧,发育相向的海蚀洞,经 长期侵蚀最后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 海蚀柱: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拱桥顶发生崩塌,残存的桥 墩成为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体,称海蚀柱。 海蚀平台:沿岸向海微倾的平坦台地 .
• 连岛坝:当岸外存在岛屿 时,受岛屿遮蔽的岸段形 成波影区,外海波浪遇到 岛屿时发生折射,进入波 影区后因波能减弱,泥沙 流容量降低,沿岸移动的 部分泥沙在岸边堆积下来, 形成向岛屿伸出去的沙嘴。 • 与此同时,在岛屿的向陆 侧也会发育沙嘴,由岛向 陆延伸。当两个方向发育 的沙嘴相连接时就形成连 岛坝。
野柳地质公园—女王石 烛台石
二、海积地貌
1。 (砂质海岸)泥沙横向运动及形成堆积地貌
泥沙横向运动:在波浪推力与重力分力作用下泥沙产生向 岸和向海的往返运动,其方向或沉积体与岸线垂直,这 种运动叫横向运动。 堆积地貌: • 海滩(粗粒)、水下堆积台地(细粒)、海蚀平衡剖面 (P.299,图5-57)

海岸地貌的概念

海岸地貌的概念

海岸地貌的概念一、定义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二、形成因素(一)构造运动1. 地壳升降地壳上升时,原有的海岸带可能会抬升形成海蚀阶地等海岸地貌。

例如,在一些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区,海岸山脉不断抬升,海岸带随之升高,之前被海水侵蚀形成的海蚀平台就会高于海平面,成为海蚀阶地。

地壳下降则可能导致海水入侵,形成溺谷、峡湾等海岸地貌。

像挪威的峡湾,就是由于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在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谷中而形成的。

2. 断层活动断层的存在会使海岸地形发生突然变化。

如果断层一侧上升,另一侧下降,就会在海岸线上形成陡崖或阶梯状地貌。

例如,我国台湾东部海岸,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断层活动,海岸地形十分陡峭,多悬崖峭壁。

(二)海水动力1. 海浪作用侵蚀作用海浪不断冲击海岸,会对海岸岩石进行侵蚀。

在基岩海岸,海浪的冲击力能够击碎岩石,形成海蚀洞、海蚀柱等独特地貌。

如我国青岛的石老人海蚀柱,就是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基岩海岸的一部分残留下来形成的。

海浪还能携带泥沙对海岸进行磨蚀,使海岸逐渐后退。

堆积作用当海浪的能量减弱时,会将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海岸附近。

在海滩上,海浪将泥沙推向岸边堆积,形成沙滩地貌。

在一些海湾地区,海浪将泥沙堆积成沙坝,沙坝可以将海湾与外海分隔开来。

2. 潮汐作用潮汐的涨落会使海平面周期性地升降。

在高潮时,海水会淹没一些低地,而在低潮时,这些地区又会露出水面。

潮间带就是受潮汐作用影响明显的地带,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如潮滩等。

潮汐还能增强或减弱海浪的作用效果。

在涨潮时,海浪的能量可能会因为潮水的顶托而增强,对海岸的侵蚀或堆积作用也会相应变化。

3. 海流作用海流能够搬运大量的泥沙等物质。

暖流和寒流交汇的地方,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性质的差异,会使海水中的泥沙等物质容易沉积。

例如,在一些河口附近,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流的作用下,可能会被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

海岸地貌特征

海岸地貌特征

海岸地貌特征
海岸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交界处,其地貌特征多种多样,受到海洋侵蚀、沉积、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海岸地貌特征的几种类型:
1.海蚀平台
海蚀平台是由海浪长期作用于海岸造成的一种平坦的、狭长的、低矮的地形。

海蚀平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长时间的海浪冲刷会使岸边的岩石逐渐被侵蚀,磨损,最终形成平坦的海蚀平台。

2.海蚀崖
海蚀崖是指在海岸线上,由于海浪侵蚀作用而形成的陡峭的悬崖。

海蚀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悬崖的高度和长度取决于岩石的硬度和海浪的侵蚀程度。

3.海滩
海滩是指海岸线上被海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宽广的、平坦的、沙质或石质的地形。

海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对海岸的沉积作用,长期的海浪冲刷会使沙子和碎石逐渐堆积形成海滩。

4.海岬
海岬是指海岸线向海伸出的狭长的地形,一侧是海水,一侧是陆地。

海岬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对海岸侵蚀的不均匀性,使得海岸线向海侧挤出,形成海岬。

5.海湾
海湾是指海岸线向陆地凹陷而形成的弯曲形的地形。

海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岸线一侧的岩石较软,被海浪侵蚀,另一侧的岩石较硬,形成了海湾。

6.珊瑚礁
珊瑚礁是由珊瑚生长而成的一种海洋生物礁石,分为珊瑚岛和珊瑚带两种形式。

珊瑚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珊瑚在海水中生长而形成的,珊瑚礁是一个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以上是海岸地貌特征的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是由不同的地质过程形成的,是海岸线上的一种自然景观,也是海洋和陆地交界处的重要界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第七章 海岸地貌(1)

第七章  海岸地貌(1)

深水波水质点的轨道运动与波形传播
影响波浪的因素:
1.风速 2.风时(duration) 3.风距(fetch-distance over which the wind blows) 在风距足够大,风时足够长时:H(波高)=0.025v(风速)2 H(波高)=0.36/F(fetch) 强风暴造成的波高通常超过15米,最高纪录达34米(1933年2月测于南 太平洋)。 T(周期)=L(波长)/V(波速) Airy 方程:L=(gT2/2π)(tanh(2πd/L)) d=water depth tan h=the hyperbolic tangent(双曲正切:tanhx=(ex-e-x)/(ex+e-x) g=gravity 当d/L大于1/4时, (tan h(2πd/L)≈1.0, L=(gT2/2π)=1.56T2 V(波速)= L(波长)/ T(周期)=1.56T 意义:在深水区,长周期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短周期波的速度,造成短周 期波落后长周期波,称为波浪散射(wave dispersion)
Wave bending around the end of a beach at Stinson Beach, California
潮汐作用(Tide)
潮汐作用潮汐是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在很多地方 为半日潮 在一昼夜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也有地方发育全日潮。潮汐作用主要表 现在两方面,一是潮汐的涨落,使海面发生周期性的垂直运动,海面涨落过程称为 涨潮和落潮,当海面涨到最高位和降到最低位时,称高潮位和低潮位,高潮和低潮 的高差叫潮差。二是使海面水体产生水平方向整体运动,形成潮流,涨潮时向岸流 动的海水为涨潮流,落潮时向海流动的海水称落潮流。 当月球在地球赤道的延长线上时,地表各点 应有两次同样的高潮和同样的低潮-正规半 日潮。当月球偏离赤道延长线,其中一次高 潮和低潮减弱,出现两次不等的高潮和两次 不等的低潮-不正规半日潮。当月球偏离赤 道沿线更甚,一个太阳日中只出现一次高潮 和一次低潮-全日潮。 A Spring tide- 大潮、春潮 B Neap tide-小潮、最低潮

海岸地貌介绍课件

海岸地貌介绍课件
河流作用:河流携带泥沙入海, 形成三角洲、河口湾等地貌
潮汐作用:潮汐涨落,带动泥沙 运动,形成潮汐地貌
生物作用: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活 动,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生物作用
01 生物沉积:生物的遗体和排泄 物沉积形成生物礁
02 生物侵蚀:生物的啃食和挖掘 形成洞穴和沟槽
03 生物生长: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形成生物群落
海岸地貌介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海岸地貌类型 02. 海岸地貌的形成 03. 海岸地貌的演变 04. 海岸地貌的旅游价值
1
海岸地貌类型
沙质海岸
01
形成原因:海浪、潮汐、河 流等作用形成的沙质沉积物
03
常见景观:沙丘、沙滩、沙 洲等
05
旅游价值:沙滩度假、水上 运动等旅游资源丰富
02
特点:沙质细腻,颜色多样, 如白色、黄色、红色等
海平面变化:海平面 上升、下降导致海岸
线变迁
风浪侵蚀:海浪、潮 汐等作用侵河流携带 泥沙沉积,形成三角
洲、河口湾等地貌
生物作用:生物生长、 死亡、沉积等作用影 响海岸地貌
气候作用:气温、降 水、蒸发等作用影响
海岸地貌
海洋作用
海浪侵蚀:海浪不断冲击海岸, 侵蚀岩石,形成海蚀地貌
04 生物干扰:生物的活动和干扰 影响海岸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3
海岸地貌的演变
自然演变过程
01
海岸地貌的形成: 地壳运动、海平面 变化、河流作用等
02
海岸地貌的演变: 侵蚀、沉积、海岸
线变化等
03
海岸地貌的分类: 沙质海岸、岩质海
岸、生物海岸等
04
海岸地貌的保护: 生态保护、海岸线 管理、防灾减灾等

第七节海岸地貌

第七节海岸地貌

• 冲蚀பைடு நூலகம்用
– 波浪水体给予海岸的直接打击。
P = 0.15H + 2.42H / L
(H:波高、L:波长)
• 磨蚀作用
– 激浪流挟带的岩屑和砂砾在进退往返过程中对海底基 岩的撞击、凿蚀和研磨作用。
• 溶蚀作用
– 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
(二). 海蚀地貌
• 海蚀穴(洞)
– 海崖的坡脚处,经常遭受波浪的冲磨而形成的凹槽(宽度大于深 度者为穴,深度大于宽度者称洞)。
称泥沙的横向运动。 • 当波浪前进方向(波射线)与岸线斜交时,波浪力与重力沿坡面的
切向分量不在同一直线上,被起动的泥沙向岸运动的路线与沿海滩
斜坡滚落向海的路线不一致,泥沙不但发生横向位移,还依波浪力 和重力的合力方向沿岸运动,这种运动称泥沙的纵向运动。
– 在大多数情况下,横向运动与纵向运动是相结合进行的。
– 泥沙在纵向运动过程中,由于岸线方向的改变或由于岸外岛屿与 人工堤等造成的波影区内,因泥沙流的容量降低而产生堆积,形 成一系列堆积地貌。
1). 湾顶滩(毗连地貌)
– 当岸线向海转折形成凹岸时,由于波向线与岸线的交角增大,使 泥沙流容量变小呈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沉积。
2). 沙嘴(自由地貌)
– 岸线向陆转折时,由于波向线与岸线的交角变小,泥沙流容量降 低,部分泥沙在岸处发生堆积,形成向海伸出的沙嘴。
4). 泥沙流要素
• 容量(输沙能力) – 波浪及水流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搬运泥沙的最大数量(即α = 45°)。 • 强度(输沙量) – 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某一断面的泥沙量。 • 饱和度 – 泥沙流的强度与容量之比。 (强度/容量:<1,侵蚀;>1,堆积;=1,不冲不淤。)
2.泥沙纵向运移所形成的海积地貌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水下岸坡(低潮线以下直 到波浪有效作用下界。)
海 洋
海岸的分类
通常把海岸分为岩岸和沙岸(包括粉沙淤泥质海岸)。 岩岸(山地海岸) 按海岸带地貌排列方式或其他地貌特称分为:里亚式海岸、 达尔马提亚式海岸、峡湾海岸、断层海岸、喀斯特海岸)
沙岸(大部分属于平原海岸) 三角洲海岸、淤泥堆积平原海岸、潟岸湖、弱谷海岸、三角 湾海岸等。 此外低纬度海区还有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泥滩海岸。
(2)海蚀崖 海蚀穴
海蚀崖
❖ 海蚀穴被拍岸浪冲蚀不断扩大,顶部的基石悬空, 发生崩塌,形成海蚀崖,海岸后退形成陡壁。
❖ 海蚀崖的形态受岩性和岩层产状的影响很大,柱状 节理发育的海蚀崖呈陡立状,向海倾斜的岩层常形 成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也可以形成陡崖并能 较好地保存。
(3)海蚀拱桥与海蚀柱
海蚀穴
6.深海平原
❖ 深海平原又称深海盆地。大洋盆地中特别平坦的部分。 地壳厚度6~8公里左右,属大洋型地壳。沉积物来源 于大陆架,由浊流通过大陆坡堆积于大洋盆地中最低 部位。
❖ 沉积物经过波浪的分选作用(粗粒物质上移,西里物质下移) 后,形成由粗粒物质构成的滨岸堤和细粒物质构成的水下堆 积台。
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
❖ 在凹形海岸,海岸与波浪 前进方向的夹角约为45o 但由于海岸方向改变,使 这个夹角增大,大于45o。 这时泥沙流搬运能力减低, 使泥沙流从原来不饱和或 近饱和状态转变为饱和或 过饱和,在海岸转折处堆 积形成海滩,称湾顶滩。
4.边缘海沟
❖ 边缘海沟是与大陆坡相邻的狭长深海凹地,通常 与岛弧同时出现,延伸方向也与之一致,横剖面呈 不对称V形,平均坡度5o ~ 7o ,宽数十千米至上百 千米,长可达数千千米,深度往往在6500m以上, 有现代火山活动并且是地震震源所在。

第七节海岸和海底地貌

第七节海岸和海底地貌

1. 滨岸(海)带沉积作用 滨岸( 水动力最强,氧气充足,光能充足。 以机械沉积为主, 一般仅在平缓的海岸地区 才有较多的沉积物,且常以粗砂、砾为主 常形成海滩(砾滩,沙滩,泥滩) 常形成海滩(砾滩,沙滩,泥滩)、沙坝、沙咀
2. 浅海沉积作用
海底平坦,动荡但不强烈。海水氧气充足,阳光充 足,水温和压力均宜于生物生长。是沉积作用极为重 要地区。 (1) 机械沉积:岸→海,水深,流速小,沉积物细。 机械沉积:岸→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沙,粉砂,泥; 分选好,磨圆 好,水平层理,对称波痕,动物化石。 (2) 化学沉积:按溶解度差异从小→大沉淀。 化学沉积:按溶解度差异从小→ 靠近海岸,沉积 Fe,Mn,Al的氧化物,化学沉积作 Fe,Mn,Al的氧化物,化学沉积作 用; 离岸远,硅酸盐,碳酸盐。 (3) 生物沉积: 生物碎屑灰岩,礁灰岩
3. 半深海和深海沉积作用
水深大于200m,海底几乎为黑暗世界,氧 水深大于200m,海底几乎为黑暗世界,氧 气不足,阳光不足,压力大,因此,底栖生 物很少,主要为表层水中游泳、漂浮生物。 水体平静,细碎屑物质属泥级,溶运物。 沉积物少,一般为泥质、生物软泥;只是浊 积物可较粗,Fe,Mn结核 积物可较粗,Fe,Mn结核

U




3 3 3 3 3 3 3 3
类பைடு நூலகம்
4、海底地貌
海底三大地貌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 海底三大地貌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 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大陆基) 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大陆基) 深海地貌类型:边缘海沟→弧后盆地→深海平原→ 深海地貌类型:边缘海沟→弧后盆地→深海平原→大 洋隆起→ 洋隆起→大洋中脊
横向

第七节海岸地貌3淤泥质海岸地貌

第七节海岸地貌3淤泥质海岸地貌

3. 潮下带
– 大潮平均低潮线以下,是潮滩向下延伸的地带,属水下岸坡。
五、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 珊瑚礁海岸 • 红树林海岸
(一). 珊瑚礁海岸
– 珊瑚礁是由较高级的腔肠动物造礁珊瑚的骨骼与少量石灰质藻类 和贝壳胶结形成的大块有孔隙的钙质岩体。
1.珊瑚生长的环境条件 1.珊瑚生长的环境条件
– 温暖的海水(25℃~30 ℃最适宜) – 充足的光照(0~20M深) – 适宜的盐度(34‰) – 适宜的附着基底 – 较高的透明度
四、淤泥质海岸与沉积地貌
– 目前,海岸类型的划分国际上虽无统一的标准,但 按其海岸物质的组成一般可划分为基岩海岸、沙 (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等4 种类型。 其中,前两者主要是以波浪作用为主(高能环境) 形成的海岸类型,而淤泥质海岸则主要是受潮汐作 用,在低能环境下形成的。
(一). 淤泥质海岸的主要特征
• 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 – 适宜的水温( 25℃~28℃) – 淤泥质潮滩(高水分、高盐分、富含有机质及硫化氢 与钙质、缺氧环境) – 处于低能环境
• 一般组成红树林海岸的以广义红树林为主。这些植物 一般组成红树林海岸的以广义红树林为主。 在世界上共有200多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 多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 在世界上共有 多种 尤其是赤道热带,海岸的红树林种类多,生长茂密, 尤其是赤道热带,海岸的红树林种类多,生长茂密, 多为高大的乔木。亚热带的红树林多为灌木丛林, 多为高大的乔木。亚热带的红树林多为灌木丛林,种 类较少。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种类较多, 类较少。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种类较多, 树型也较高大,如它东北部和北部的东寨港、清栏港、 树型也较高大,如它东北部和北部的东寨港、清栏港、 儋县等地的树高可达5-lOm,个别超过15m。向北随着 ,个别超过 儋县等地的树高可达 。 气温的降低,红树种类减少,树型也变得低矮稀疏, 气温的降低,红树种类减少,树型也变得低矮稀疏, 到了福建北部福鼎附近海岸,树高只有 左右 左右, 到了福建北部福鼎附近海岸,树高只有1m左右,成为 灌木丛林。 灌木丛林。

第七章 海岸带地貌及沉积物

第七章  海岸带地貌及沉积物

泥砂纵向运动
§2
海岸带地貌
一、岩岸地貌:
海滨上升区基岩组成的海岸,形成天然良 港。在平面上海岸线曲折、岬湾交错、分布 有较多的岛屿,例如:兴城 1、海蚀地形:由波浪冲蚀、磨蚀、溶蚀 所形成的地形。
①海蚀凹槽(洞):位于高潮 线附近,在海蚀崖坡脚处形成 凹槽,深者为洞。
②海蚀崖:海蚀凹槽不断加深, 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塌落形成 的陡崖。
二、生物海岸地貌
海岸带的某些生物,不仅影响海岸的发展,而且形成独 立的海岸类型。
1、红树林海岸: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红树丛林所组成 的海岸。例如在哥伦比亚的红树林海岸宽达30km,我国广 西、福建和海南都有分布。
2、生物礁海岸:由珊瑚、石灰藻、软体动物和有孔虫等钙 质分泌物及骨骼残留体聚集而成的海岸。
三、平原海岸:由地壳下降形成,地势平坦,由粉沙与
淤泥组成的泥湾海岸。
四、河口及三角洲(p90)
1、河口:大陆与海岸交汇区,是河流与海洋的过渡带, 是河、海互相作用的地方。据水文、地貌特征可分为三段: ①近口段:拥水的上限到河流分叉,具有流速减慢、水面 被抬高的特征,干旱年份可发生咸湖(2004年珠江三角洲) ②河口段:从陆上三角洲的顶点到河口砂岛消失的地点。 海水、河水互相作用,水流变化复杂,河床不稳定,河道分 叉。 ③口外海滨段:水上三角洲的下限到河水作用完全消失的 地段,也就是水下三角洲的前缘。该段以潮流、波浪和海流 为主。河流只提供泥砂,形成水下三角洲 河口可分为喇叭口型(钱塘江)和三角洲型(黄河)
3、三角洲沉积物的特征
三角洲是河流与海岸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发育过 程中形成复杂的沉积环境,也是一个复杂的沉积复 合体。 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在剖面上均可分为三个带: 平面上分:三角洲平原带、前缘带、前三角洲带 剖面上分: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 中国每年向大海输砂量17.2亿吨,其中渤海占 67.2%,黄河又是输砂大户,解放后淤积形成一个垦 利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岸带
• 海岸带: 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称海岸带(coastal zone),其最大 宽度可达20公里左右, 一般海岸带分为海岸(潮上带)、潮间带与水下岸 坡(潮下带)三部分.
海岸带的动力作用
• 海岸带的主要动力组成: 波浪、潮汐和沿岸 流.
• 波浪作用:在水深小于1/2波长时, 水质点做 往复运动,在同一个波浪周期内,水质点向 岸运动(相当于波峰通过)速度比向海运动 (相当于波谷通过)速度快,深度愈浅,轨迹 变形愈强,水质点向岸运动速度也就愈大; 同时,波浪的外形也随之不对称,前坡变 陡,后坡变缓。
波浪的折射
• 波的折射: 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斜交会产生 波的折射作用,当波浪进入平直海岸浅水 区时,其传播速度随水深而变小,使波峰 弯曲逐渐平行于海岸,当波浪进入曲折的 岬湾时,波浪的折射使波能集中在岬角 (headland),形成冲刷区。而波浪进入海湾 (bay)时,波能是辐散的,遂形成堆积区。
• 大, 只有与波浪、潮流和风相互结合,才对海岸、海岸地貌的发育产今显著影 响。
各种不同海岸的岸坡形态
• 砾石沙质海滩: 形成由粗粒物质构成的沿岸堤(beach ridge) 和细粒物质构成的水下沙坝(submarine bars),水下沙堤。水下沙坝不断升高露出 水面,成为离岸堤,又称岸外沙坝(offshore bar)、或堡岛(barrier beach island)。
颗大小粒与海岸斜坡角度
• 不同粒径沉积物组成的岸坡有明显差别,粗粒物 质的岸坡陡,细粒物质的岸坡缓。例如,砾石组 成的岸坡,在海岸线附近的坡度为20-30度。沙粒 组成的岸坡,一·般不超过10度。在水深5米处, 砾石岸坡为5-7度,沙质岸坡只有1-2度;淤泥质 岸坡最平缓,远小于1度:例如江苏北部的淤泥质 海岸宽达十几公里,但滩面坡度仅0.05%度。
潮汐
• 潮汐(tide)指在月亮和太阳对旋转地球的引力影响 下,海面发生有节奏的升降,发生在早晨的高潮 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 潮汐对海岸作用: 潮汐通过其引起的水面升降及产 生的潮流(潮波)对海岸进行侵蚀利搬运泥沙,由 海水涨落形成水平方向的水流运动叫潮流。当潮 流速度为10一20cm/s时,就可以掀起潮间带的 粉沙淤泥,潮退后,这种悬浮物就会淤积下来。 在地形突然缩窄的海峡区,潮流流速教大,可把 石质海底冲刷出很深的构糟,并能搬动大石块.
Hale Waihona Puke 海流• 海流(ocean current)义称洋流:,它有不同类型:
• 按照成因可分为: • 1) 风海流: 由风力作用于海面而产生的海流。 • 2) 密度流: 因海水密度沿水平方向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海流。 • 3)倾斜流: 由于风力、气压变比、降水或大量河水注入造成海面倾斜引起的
海流。 • 4)补偿流: 某一海区因某种原因被带走大量海水,使海而下降,由邻近区补
海岸的划分
• 岩岸(rocky coast): 1) 里亚式海岸, 海岸线总方向与构造线垂直,又称横向海岸,以西班牙 里亚港一带为典型。 2) 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海岸线总方向与构造线平行.又称纵向海岸, 以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最为典型。 3) 峡湾海岸(fiord coast) 海水淹没冰川谷地形成的, 挪威西岸表现最 为典型。 4) 断层海岸(cliff coast): 海岸线总方向与断层线定向一致, 如: 台湾东 岸。 5) 喀斯特海岸(karst coast): 海岸带均由可溶性岩石组成,发育了喀 斯特地貌,如越南海防附近下龙湾喀斯特海岸.
3.潮水沟网(tide creek) : 湖水沟网是淤泥滩上主要侵蚀形态,和河网相似, 但也有明显的区别:(1)潮水沟则有涨潮、落潮两向流;(2)潮水沟呈两岸很陡 的槽形(U形);(3) 潮水沟上游冲刷深度大于下游,故下游往往往宽浅,迂回 曲折,沟坡平缓,沟道内沉积厚层的淤泥。
• 淤泥质海岸沉积物很细,岸坡极为平缓,一般坡度为0.05一0.1%度,海岸、 潮间带和水下岸坡三者没有明显的转折变化。
• 沙岸(sandy coast)(包括粉沙淤泥质海岸): 1) 三角洲海岸(deIta coast) 2) 淤泥堆积平原海岸。 3) 泻湖海岸。 4) 溺谷海岸(drowned coast). 5) 三角港海岸(estuary coast)
• 生物岸: 1)红树林海岸(mangrove coast) 2)珊瑚礁海岸(coral reef coast)
偿,称补偿 • 流. 有垂立方向的流动.也有水平方向的流动。
• 2.按温度划分: • 1) 寒流 即水温低于周围的海流,通常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岛寒流、
秘鲁寒流 • 2)暖流 即水温高于周围的海流,通常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墨西哥湾暖流、
台湾暖流
• 3 按海流与海岸相对关系划分: 沿岸流、离岸流和向岸流。单独的海流对海岸 作用不
淤泥质潮滩
1 盐沼湿地(salt marsh) :它位于粉沙淤泥质上部的潮上带,即位于平均高潮面 以上,只有特大高潮时才淹没。多生长盐生植物,称盐沼、湿地或草滩。
2 淤泥滩(mud flat) :位于潮间带,涨潮时淹没、落潮时露出,其宽度可达10 公里以上。上面分布着落潮冲刷形成的侵蚀构网——湖水构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