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534bdcbb68a98270fefa83.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释】出亡:失国后逃亡。
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侍御:侍从妃子。
谄谀:奉承拍马。
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______________ (4)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cdd46f46527d3240ce071.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文章来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答案】12.⑴穿戴⑵偏爱13.B14.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4448c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d.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精选13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阅读原文篇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https://img.taocdn.com/s3/m/e4f97c8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8.png)
问题探究
知识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采分点:蔽)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采分点: 面刺)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2年考】 【答案】 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寡人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听到的,可得下 等奖赏。(采分点:谤讥、市朝、闻)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案】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喧闹)。(采分点: 门庭)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答案】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采分点:期年、虽)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案】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采分点:朝)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采分点:所谓)
知识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012年考】 10.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字词释义
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句子翻译 1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知识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结构导航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第21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9.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请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ffae784254b35eefd3462.png)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16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①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②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范蠡【lǐ】:人名,越国大夫。
②保栖:守卫居住。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臣之妻私臣私:(2)时时而间进间:______ (3)且以报越且: ______ (4)战者逆德也逆: 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B.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C.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D.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分)(2)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2分)9.简要分析邹忌和范蠡劝谏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4分)答案:(二)(16分)6.(4分)(1)偏爱(2)偶然(偶尔)(3)将要(4)违背7.(3分) C8.(5分)(1)(3分)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1分),传到我耳朵里的(1分),可得下等奖赏(1分)。
0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笔记、习题(含答案)
![0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笔记、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235bb8227916888586d799.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谓:对…说。
朝:早晨。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一天清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而:就,表顺承。
复:又。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旦日:明日,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如。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弗如:不如。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d2d5a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3.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答案1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小题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小题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不同的方法。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写人叙事类第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1写人叙事类第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https://img.taocdn.com/s3/m/2e3772a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a.png)
•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
• 注释:①给事中:官名。②阿房:秦宫殿名。 下文的“章华”为楚宫殿名;“乾阳”为隋宫 殿名。③功力:功劳,功业。
• 张玄素担任给事中,贞观初年,(朝廷)修 建洛阳宫,为皇帝出巡做准备,(张玄素)上书 极力劝谏,大概是说:“我听说阿房宫建成时 ,秦国人心离散了;章华宫完成时,楚国人人 心背离;等到乾阳殿完工时,隋朝就解体了。 而且陛下现在的功业和往日有什么不同,(也 不过是)役使穷苦的百姓,沿袭隋朝亡国的弊 病。凭着这一点来说,恐怕您比隋炀帝有过之
劝谏是一门高超的语言艺术。选
文中张玄素与链接材料中邹忌的劝谏艺术各有
哪些高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 (4分)
• 【链接材料】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1
2
34
• 答案:张玄素列举历史事例,并对比唐太宗 前后做法,切中要害,使唐太宗信服;邹忌
取譬类比,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入情 入理,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各2 分,意思对即可)
• ③予谓· 菊(《爱莲说》) • 认_为_______
• ④此之谓· 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叫_作_____
⑤太守自谓· 也(《醉翁亭记》) _命__名___
• ◀成语迁移▶
•
⑥勿谓言之不预也 ·
•说____
•答(案1):卿你谓说我我不不如如炀隋帝炀,帝 ,何那如么桀我纣比?桀(3、分纣)怎 么 样 ?
(“谓”“何如”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事虽不行,天下称为至德。(3分)
答案:事情虽然没有按您的建议进行,但天下百姓都称颂您有
极好的品德。(“虽”“称”译对各1分,句意通顺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7cb4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f.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原文【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目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8 《邹忌讽齐王纳谏》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8 《邹忌讽齐王纳谏》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9e98b79ec3d5bbfc0a7409.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
(12分)【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10.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12.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分)13.【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2分)【答案】9.B,2分。
10.(1)几个月以后,1分;还偶尔有人来进谏,1分,共2分。
(2)我和诸侯们约定,1分;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1分,共2分。
11.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断对一处给1分,共2分。
12.齐王纳谏(1分)及其结果。
(1分),共2分。
13.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1分;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1分,共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90b8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4.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结构助词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的道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43a5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f.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简介本文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题,讲述了邹忌因为纳谏被齐王忽视而不悦的故事。
文章通过描绘邹忌智勇过人的形象,强调了贤臣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这篇文言文进行阅读,重点分析文中的语言风格和意义,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文言文阅读齐宣王在位时,他的一个爱妾生下了一个儿子,后来齐宣王的正妻也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齐王。
邹忌是齐宣王的贤臣,深得齐王宠爱,但齐宣王却把重心放在了爱妾的儿子身上,对邹忌的建议置之不理。
有一次,齐王出征时,邹忌写了一封信给他,希望他能听取劝告。
信中,邹忌讽刺齐王的话韵律优美而意味深长。
中行而东,失冯衰也;射堂而新,中衽司马也;中路而从,遇伯般也;养马数而卒,制横国车也。
见棘而观德也;见过而内省也;擐甲埏战而身受其伤也。
这封信意在警告齐王,希望他能养马、制车以备战争,同时也告诫他要看到他身边的漏洞、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然而,齐王却对这封信视而不见,继续追求消遣和享乐。
齐王儿子们就近臣谏言,提醒齐王如果不听取邹忌的建议会有危险,但齐王一直没有改变。
最终,齐王的不听谋士之言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兄弟邹忌因此丧失了一条手臂。
语言风格分析这篇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优雅,用词精炼。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并列句、排比句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中行而东,失冯衰也;射堂而新,中衽司马也;中路而从,遇伯般也;养马数而卒,制横国车也。
见棘而观德也;见过而内省也;擐甲埏战而身受其伤也。
”这些句子通过并列的修辞手法,把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讽刺手法。
通过讽刺齐王视而不见的行为,凸显出他轻视贤臣的糟糕决策,强调了贤臣的重要性。
这种讽刺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了对权力滥用和忽视智慧的反思。
意义分析这篇文言文通过邹忌讽刺齐王纳谏的故事,旨在传达对贤臣和智慧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邹忌作为齐王的贤臣,用精湛的才华为他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然而,齐王却对此毫不在意,依然追求享乐和消遣。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e5b78ddaef5ef7ba0d3c30.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课内知识点梳理一、段层讲解。
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进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一层: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相同回答及各自不同的原因。
第二层:拿齐王的处境和自己作比较,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二、中心概括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向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
三:人物形象:邹忌:能根据个人经历明辨是非,不被谗言所蒙蔽,并能从中得出结论,有自知之明,勇于进谏,善于进谏;劝说方法得当,条理清晰。
齐王:虚心纳谏,政治清明,赏罚分明,知错能改,从谏如流,广开言路。
四.现实意义1.要虚心向他人请教。
2.要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批评和建议。
3.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五.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通熟,意思:仔细。
2.古今异义。
(1)窥.镜古义:照,今义:暗中观察。
(2)明日..徐公来古义:次日,第二天,今义:明天。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偏爱,今义:暗地里;不公开的(4)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左右近侍之臣,今义:方位名词。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7)能谤讥..于市朝古义: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
今义:诽谤,嘲讽。
3.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美丽,活用意思为:穿戴。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原意为美丽,活用意思为:认为……美(3)名词用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面部,活用意思为:当面。
(4)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活用意思为:使……听到。
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课内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二课内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https://img.taocdn.com/s3/m/9363cc0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4.png)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实词 朝
名词 ①早晨 朝服衣冠/ 山间之朝暮也/ 有时朝发白帝/朝晖夕阴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所 能谤讥于市朝 动词 朝见 皆朝于齐/ 余朝京师
方
名词
①方圆,面积 今齐地
方千里/方七百里
②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
副词
正要,将要
方欲行
私
动词 偏爱 名词 私心
臣之妻私臣 不宜偏私
(4)群__臣__吏__民__能__面__刺__寡__人__之__过__者_,受上赏__上__书__谏__寡__人__者__, 受中赏;能__谤__讥__于__市__朝____,_闻__寡__人__之__耳__者____,受下赏。
(5)令初下,群__臣__进__谏__,_门__庭__若__市__;数月之后,时__时__而__间__进_; 期年之后,_虽__欲__言____,_无__可__进__者___。
二、阅读
(一)词语解释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_长__,__这__里__指__身__高 昳丽:光__艳__美__丽_
(2)朝服衣冠,窥镜 服:__穿__戴___ 窥镜:_照__镜__子__
(3)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_第__二__天___
(4)明日徐公来
者,欲有求于我也
文章纲要
文章概况
文学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其涉及年 常识 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战国策》
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善于借助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写作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时代激烈动荡,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 背景 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5邹忌讽齐王纳谏含解析
![2024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九下5邹忌讽齐王纳谏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9d8c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9.png)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把握“三叠”式结构,体会其新颖精致。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
“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呈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遇蒙蔽的缘由;“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
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2)理解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劝告艺术。
接受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验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故事复述邹忌从与徐公比美的日常小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他以自身经验,讽谏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齐威王从谏如流,齐国终大治。
学问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孰视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2)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脸,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3)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 一词多义(1)朝:①朝.服衣冠2014 ____________②于是入朝.见威王F ____________③皆朝.于齐 ____________(2)谓:①谓.其妻曰F ____________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 ____________③予谓.菊(《爱莲说》) ____________④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3)甚:①君美甚.F ____________②王之蔽甚.矣F ____________③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4)美: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F ____________②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__③才美.不外见(《马说》) ____________(5)下:①乃下.令F ____________②受下.赏F ____________(6)上:①受上.赏F ____________②上.书谏寡人者F ____________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④苔痕上.阶绿(《陋室铭》) 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____________纳F:___________谏:____________(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____________2014(3)而形貌昳丽..昳丽:__________(4)窥.镜窥:____________(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____________(6)徐公何能及.君也及F:___________(7)旦日..,客从外来旦日:__________(8)明日..徐公来明日:__________(9)又弗如远.甚远:____________(10)私.我也/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11)于是入朝见.威王见F:___________(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F:___________(13)皆.以美于徐公皆:____________(1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F:_________方F:___________(1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__________左右:__________ (1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莫:____________(17)王之蔽.甚矣蔽:____________(18)王曰:“善.。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专项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专项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https://img.taocdn.com/s3/m/b1d2347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6.png)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专项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因此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说明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
纳:同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那个地点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翌日。
孰:通“熟”,认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mid dot;··美。
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那个地点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
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翻译下列句子。
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https://img.taocdn.com/s3/m/39d1991a1ed9ad51f11df261.png)
◎第2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责任与担当(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①。
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②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
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
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
”遽③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④,而好为大室。
春子止寡人。
”箴谏不可不熟.,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选自《吕氏春秋·骄恣篇》,有删改)【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形容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春居:齐国大夫。
③遽:急忙。
④不肖:品行不好,没有出息。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群臣莫敢谏.王()(2)趋.而出()(3)寡人请今止.之()(4)箴谏不可不熟.()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 齐宣王为.大室自以为.不如B. 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览物之.情C. 敢问荆国为有臣乎.颓然乎.其间者D. 以.齐国之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4. 春居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说说春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
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
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吴王将许之。
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
今王不灭.,后必悔之。
”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1bc9e4ee06eff9aff807b5.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各区一模二模精选(11平谷二模)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12——14 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朝.服衣冠皆朝.于齐B. 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C. 皆以美.于徐公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 战胜.于朝廷喜不自胜.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2 分)(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4.邹忌为什么能说服齐王?本文对你在向别人提意见或建议方面有何启发?(4 分)答案12.C(共2 分)13.(1)(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美)。
(2)众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门庭像集市一样。
(共2 分,意思对即可)14.原因:①邹忌并不直接说明而是委婉规劝齐王: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国事进行比较并把过错归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最后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样既充分尊重了齐王而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优选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优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bc0b8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3.png)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优选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
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注】①赵简子:即赵鞅。
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
春秋时晋国国君。
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5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4)赵简子出畋(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答案:17.(1)长,身高(2)确实(3)受蒙蔽而不明(4)打猎(5)攀援、爬(树)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章内容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2、《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
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语音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四、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五、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六、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七、一词多义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zhāo)3、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八、重点词语解释1、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4、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5、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6、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8、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9、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九、特殊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状语后置(此所谓于朝廷胜)6、有求于我也状语后置(于我有求也)7、能谤讥讽于市朝状语后置(能于市朝谤讥)8、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皆以于徐公美)9、皆朝于齐状语后置(皆于齐朝)十、朗读节奏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十一、理解性默写(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十三、一个成语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
十四、课文内容理解整体把握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
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
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
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
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
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
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
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
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具体问题: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意对即可。
3、“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