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中国矿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矿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矿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年)我校已走过100年的发展历程,各项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进一步明确我校新百年开端10年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特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1—2020年)。

一、战略背景从全球范围审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加速发展。

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能源和气候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突破点。

全球高等教育正进行着新的变革,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从国家战略审视,未来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为科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进一步凸显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包括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在内的能源资源领域的革命。

从教育改革审视,未来10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

创新型国家建设将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和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高校之间的竞争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将呈现新的态势。

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进一步突出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使命和责任。

应对高等教育的新挑战,转变学校发展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成为我校未来10年改革发展首要的战略选择。

从煤炭行业审视,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依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章程,制定本发展规划纲要。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学校紧紧围绕“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以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标志,形成了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以成为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标志,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以近10年获得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为标志,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服务社会贡献度和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趋于稳定,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育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大学文化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生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和谐校园氛围日益浓厚,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为“十四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形势1.面临的机遇国家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重大战略。

省推进“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着力打造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战略性转变。

市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战略,建设创业创新中心,推进校地融合发展。

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

国家和省相继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2.面临的挑战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

新时期,高校间高层次人才、优质生源等办学要素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学校仍存在一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学科特色还不够明显;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贡献度偏低;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机制有待健全;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较少,激励约束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条件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办学经费与事业发展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等。

苏州大学发展战略及“十二五”展望

苏州大学发展战略及“十二五”展望

苏州大学发展战略及“十二五”展望在这次编制苏州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最大的收获是: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部)积极主动地关心考虑苏州大学的长远发展问题。

下面,我就苏州大学的发展战略问题作一发言。

一、关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思考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983所,大致分为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研究生院的高校。

其中“211”高校112所,“985”高校39所。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需要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它应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借鉴的桥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指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2007年7月《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高水平大学的研究任务:第一,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第二,研究型大学是自主创新的国家队;第三,研究型大学是培育和发展先进的创新文化的发源地;第四,研究型大学为社会提供强大有效的服务;第五,研究型大学要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要“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特征可以概括为: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经费投入巨大,科研经费充裕;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管理科学规范,杰出领导掌舵;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

教育部前副部长赵沁平认为研究型大学的评价指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足够的研究经费,其中纵向研究经费不能低于横向科技开发经费,同时科技活动经费对学校运行的贡献,能与国家对学校的教育拨款相当。

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全球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就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未来高等教育应该如何发展?我们应该如何为未来做出战略规划?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适应时代需求,加强教育创新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

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需求,加强创新,推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能。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教育的科学性要求我们采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我们注重实践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真正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教育的应用性要求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加强这三点,我们才能创新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建立开放、多样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能,更重要的是如何满足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高等教育不仅要适应时代需求,还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体系。

首先,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

当前,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国家的高校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而有些国家的高校则面临着很大的瓶颈。

因此,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开放的教育体系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建立多样化的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远远不止于课程设置的多样性,还应包括教学方式、内容、评价等各个方面。

因此,我们要建立多样化的教育体系,满足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出更多更具有特色的人才。

三、推进教育普及,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化高等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应当惠及全体人民。

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还应包括推进教育普及和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化的目标。

推进教育普及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善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2024年大学发展规划计划书

2024年大学发展规划计划书

2024年大学发展规划计划书引言:随着全球教育格局的不断变化,我们大学必须保持前瞻性,以确保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

为此,我们制定了这份2024年大学发展规划计划书,旨在明确未来五年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战略目标1.学术卓越:通过吸引顶尖的教职员工和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设施,确保我们的学术声誉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提升。

2.创新教育:引入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技能。

3.全球化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使我们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接触到全球的教育资源和思想。

4.社会责任:通过社区服务和研究,积极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实施策略1.提升研究能力:投资于尖端研究设施,鼓励跨学科研究,并设立更多的研究基金来支持创新项目。

2.优化课程设置:定期审查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与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3.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更多的交换项目和研究伙伴关系,促进学术交流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4.培养多元化学生群体: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吸引来自不同背景的优秀学生,促进校园多元化。

5.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环境友好的项目。

三、资源保障1.财务规划:确保稳定的财政资源,通过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和有效的财务管理来支持大学的发展计划。

2.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招聘和留任机制,吸引和保留顶尖的教职员工。

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于现代化的教学和研究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技术支持:升级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确保教育过程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监测与评估1.建立明确的绩效指标:设定具体的、可量化的目标,用于监测计划的执行情况。

2.定期评估:定期评估计划的实施效果,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3.透明度:保持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透明,包括学生、教职员工、家长和社会各界。

结语:这份计划书为我们大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学术卓越、创新教育、全球化视野和社会责任四个战略目标的实施,我们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国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规划(PPT 139页)

中国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规划(PPT 139页)

美国大学的战略规划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管理专家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 管理模式运用于大学的研究之中。 80年代早期引入战略规划以来,大部分美国高校都尝试建立某种 形式的战略方针与规划。有许多院校适应于战略方针与规划的理 念,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决策使之接近于校园的主流文化、领 导机构的管理风格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过程,并因此而赢得了更有 活力的教师队伍、更精明的管理团队、更好的声誉、更高的教学 质量、更多的学生和更大的资金投入。 卡内基——梅隆大学前校长理查德_萨尔德直言:”我相信我们比 所知道的任何一家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做得更好”.
“为州服务”的发展战略,使威
斯康辛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旗
帜 20世纪初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
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的需 求十分迫切。
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 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范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鞋 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威斯康辛大 学对于农民来说,就象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 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 出入;对于制造成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 开放。
“教育发展战略” 概念的提出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一份 报告中第一次使用“教育发展战略”的概念,用以概括 和指称对国家教育发展起强大作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 决策行为。
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
高校在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求得发展 和壮大,完成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而作出的总体的、长 远的谋划。 高校发展战略不仅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还包括战略的 实施与监控。其核心是要对高校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 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大学校长的管理之道
在外国,不论是实施中央集权管理 模式的法、德等国,还是实施分散 管理模式的美国,大学校长们都认 为: ——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非常重要。 ——动员、吸收大学每一分子思考并 落实战略规划是校长的重要任务。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制定针对性的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意义制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既是对大学发展的大局观,也是解决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整个大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外部环境和制约因素,明确发展路线、确定目标,做好工作计划和资源配置,从而推动大学迈向更加自主、专业化、现代化的目标。

同时,制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有利于激发大学内部的热情、凝聚力,加强大学的组织形式、管理水平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整个大学的声誉和学术影响力。

内容对于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而言,其内容不仅要切实因地制宜,还必须有更加前瞻性的规划内容,确保大学在未来长期发展中更为可持续。

具体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定位和目标在制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前期,必须明确大学自身的定位和目标。

这个定位和目标应从大学的使命、战略或愿景、办学理念等方面来确定。

发展战略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定要有明确的发展战略。

在大学的战略规划中,应该明确大学的课程设置、科研方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战略目标。

资源配置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注重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尤其是现代大学发展密不可分地依赖于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中心、学生宿舍、教学师资与学生等资源的配置和整合。

制度与管理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涉及到的范围也应该包括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里需要着重关注重要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完善、教师队伍的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实施与监控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不只是一项计划的制定,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施和不断监控。

因此,需要成立针对性的工作组织,制定实行方案,在实践中完善规划,持续推进各项工作。

同时,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也应该是一个受益于持续监控的进程。

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发展战略一、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及构成1、内涵及特点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方略。

高校发展战略普通是指,在科学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总体谋划。

高校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方向性。

发展战略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方略,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量。

(2)全局性。

发展战略针对的是学校事业全局,通过它来规范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谋求学校整体利益的最佳化。

(3)长远性。

发展战略立足于学校长远利益,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

(4)稳定性。

发展战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和事业全局,一经学校法定程序制定,就成为纲领性文件,不得轻易改变。

2、主要构成(1)战略思想。

它是发展战略的灵魂,系统概括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

(2)战略目标。

它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它集中概括了高校在一个时期内所追求的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

(3)战略定位。

它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人材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等诸多方面。

(4)战略任务。

它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所在,具体包括学科建设战略、队伍建设战略、人材培养战略、科研发展战略、校园建设战略、特色建设战略等诸方面。

(5)战略保障。

它是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抓手,它系统地提出了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类型和模式(一)类型1、从战略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发展战略可分为学校层战略、院系层战略及职能部门层战略等。

2、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分为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也可以称为战略计划)、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长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

3、从学校发展战略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谨防)型战略等三种。

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

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

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转载自:/hot/jyb15/jlbg/1_4.htm)目录一、大学分类标准及其分类(一)国外大学分类方法(二)国内大学分类方法(三)从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出发的大学分类方法二、大学发展与社会的契合(一)大学发展的理性思考(二)新世纪社会发展趋势(三)社会发展对大学发展的需求(四)大学发展与社会契合的路径选择三、大学发展的意识和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一)大学发展必须树立的意识(二)大学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四、大学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分析(一)国外大学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分析(二)我国大学发展战略的概述五、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一)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三)教学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六、对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正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万众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高等教育已迈步走向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处在又一个关键时期。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跨越的先导。

谋划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谋划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不仅利于进一步发挥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真正形成高等教育的多层次结构体系和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就现实而言,我国高等教育在近期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如大学发展定位不尽科学合理、盲目攀比、升格热、贪大求全、发展战略和目标趋同化等种种问题。

因此,就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第四组的主题《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及其与社会契合》,本课题组专门进行了研究,它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大学分类标准及其分类(一)国外大学分类方法国外对大学的分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是美国的一般分类法、卡内基分类法和美国周刊分类法以及日本的分类法。

1.美国的一般分类法习惯上,美国一般把高校大致划分为3种类型:两年制学院、四年制学院和综合性大学。

大学个人发展战略规划及其计划书

大学个人发展战略规划及其计划书

大学个人发展战略规划及其计划书前言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不是每条路都是正确的,不是没份职业都能为你带来快乐和成就感。

而在复杂曲折的深山里,因为有了地图,我们找到了出口;在半夜凌晨的公路上,因为有了指路灯,我们到达了终点;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因为有了北斗星,我们找到了绿洲。

大学个人发展战略及其计划书在我们的人生事业道路上就如同地图,指路灯,北斗星,为我们带来方向,指引。

让我们少走没必要的弯路。

所以,我们的人生需要一份充分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和相关环境的规划书。

为我们在未来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未来,每个人心中都构筑着一幅蓝图,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满怀激情,满怀憧憬。

也许计划会变规划会改,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

只要坚持我们正确的意念,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再将意念付诸于行动,不管结局如何,你都已经成功了。

我一直坚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规划就是一个充分的准备。

有规划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目录1、自我分析2、他人眼中的我3、我的专业、兴趣、爱好4、测试结果分析5、SWOT综合分析6、自我认知总结(自我评估)7、计划表8、甘特图自我认知探索自我分析:在学习上,我觉得自己是属于比较有渴望的人。

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期待,除了能认真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外,我还热衷于学习其他方面的事,就是各方面综合了解学习下。

比如我喜欢打羽毛球,一般是通过老师带,二则自学,除了这些我更喜欢在团体互相交流,互相纠正帮助的环境下,所学的就不单是羽毛球方面了。

有时候,在学习上遇到烦心事,比如成绩一直摇摆不定,学习工具无法满足自己或纠结于学习方法等等时,有时会觉得很迷茫,很想退缩但却又不甘心,在这种状态上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过渡。

另一点有时候我挺被动的。

在工作上,我喜欢尝试,喜欢接受挑战。

自我觉得蛮负责的。

但我有弱点,迟疑,拿捏不定,和管理欠缺。

社区中老年大学的发展战略

社区中老年大学的发展战略

社区中老年大学的发展战略1.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中老年人群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

社区中老年大学作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载体,其在推动社区教育、丰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中老年大学的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2. 发展目标2.1 短期目标(1-3年)- 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包括养生保健、心理健康、信息技术、文化艺术、家政服务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

-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培训、引进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 增加学员数量:吸引更多的中老年人参与到研究中,提高社区中老年大学的知名度。

2.2 中期目标(3-5年)- 形成特色项目:打造一到两个具有特色的教育项目,如养生保健品牌课程等。

- 提高社会影响力:通过各类宣传活动,提高社区中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 拓展办学空间:争取政府支持,增加社区中老年大学的办学空间。

2.3 长期目标(5年以上)- 建立完善的中老年教育体系:形成包括线上教育、线下教育、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

- 成为全国知名的中老年教育品牌:以高质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成为全国知名的中老年教育品牌。

- 推动社区老龄事业的发展:通过教育引领,推动社区老龄事业的发展,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3. 发展战略3.1 课程创新战略- 结合中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引入新潮、实用的课程。

- 加强课程研发,打造特色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3.2 师资队伍建设战略-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 引进优秀教师,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质量。

3.3 品牌宣传战略-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中老年大学的知名度。

- 组织各类活动,展示社区中老年大学的成果,提升品牌形象。

3.4 合作发展战略- 与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教育资源。

- 与其他社区中老年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4. 结语本发展战略旨在为社区中老年大学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教育部高校规划及学校定位与目标

教育部高校规划及学校定位与目标
2.跨门类科学和技术的整合化,深刻影响了整 个哲学的方法论
3.科学与技术一体化,以生命科学为例 4.科学与技术高度社会化 5.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
2.7 大学改革、发展、创新面临的环境与机遇
6.高等教育大众化 7.学习和素质教育终身化 8.高等教育逐步国际化 9.办学模式多样化 10.生存环境的人文化及人文环境的技术化
教育部直属办主任 高文兵
1.关于做好高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1.1 什么是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一所大学对未来发展的谋划、安排、部署或展望 ——一所大学针对改革与发展时、空战略意图的具体化 ——一所大学在具体时间段改革、发展与建设的重要依据
1.2 发展战略规划对一所大学的“立法”作 用:
——审时度势,凝聚智慧,统一意志 ——具有规定性,约束性 ——精心组织,长期坚持 ——操作上可修订,走向上不动摇
5.7 规划的战略性
前瞻性 稳定性 战略思维 长远眼光
5.8 三个规划的关系——三位一体
——目标是方向 ——学科是主线 ——教师是根本 ——校园是条件
5.9 规划的认定
规划由全校教职工认定 规划由教育组织资深战略专家给予评议, 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
6.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基本情况
6.1 72所直属高校的部分指标
3.2 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当 前任务: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设 ——全国青年学生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努力学习、 奋发有为 ——对全国教师提出殷切希望
3.3 意义与指导作用:
这个系列讲话形成了我们党领导新时期中国高等 教育事业,指导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方针;体现了 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坚定明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 时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时代特点和历史高度;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大学的具体要求;已经并将 继续成为中国高教事业持续健康蓬勃发展的思想营养、 前进动力和行动指南。

河北经贸大学未来10年发展战略

河北经贸大学未来10年发展战略

河北经贸大学未来十年发展战略河北经贸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11所骨干大学之一,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兼有文学、理学和工学的多学科性财经类大学。

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河北经贸大学是1995 年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在做战略规划之前,我们要对河北经贸大学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优势:第一,师资力量相对雄厚。

学校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

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80余人。

教师中有博士和在读博士220余名,硕士545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

教师队伍中还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等百余人。

第二,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学校本部(北校区)位于省会石家庄市区北侧的滹沱河生态景观区,远离喧闹的市区,环境优美,清新宜人。

非常适合学习与学术研究。

第三,优越的历史传统。

河北经贸大学前身之一的河北财经学院是经贸大学前身中最辉煌的学校,有“河北小清华的美誉“,培养了河北财政审计界、金融系统半数精英。

河北财经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果频出,录取分数线曾一度接近清华北大。

第四,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广泛的校际联系,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联合培养人才。

学校长年聘有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另外学校在建成特色较为突出、覆盖面较广的科学体系、拥有层次高、能力强的教学研究队伍、科学研究成绩显著、经验丰富,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当然学校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学校光顾加大经费投入美化校园环境,而对于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质量的改善相对投入较少。

华北电力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

华北电力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和国际组织,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事业
Hale Waihona Puke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以国际化发展为契机,服务国家能源电力 事业,推动中国电力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02
国际化战略制定
了解国际教育趋势
全球教育趋势
了解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教育国际化、信息化 、市场化等方面。
电力行业国际教育现状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拓展合作领域
未来,华北电力大学将继续拓展国际化合作领域,包括新 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以适应全球能源转 型的趋势。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将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与国内外企 业的合作,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提高国际化水平
学校将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 师,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要方向。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国内电力行业的重要学府,积极推进国际化
03
发展战略,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际化发展目标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 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国际发展 空间。
提升科研水平
开设国际化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华北电力大学国际化发展战 略
2023-11-09
目录
• 引言 • 国际化战略制定 • 国际化战略实施 • 国际化战略成果 • 未来国际化战略规划 • 结论与展望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

国内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研究逐渐增 多,主要集中在办学理念、学科 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高等教育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 地位日益重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对高等学校 发展战略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 关注教育政策、教育改革、教育 国际化等方面。
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发展战 略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05
高校发展战略评估与调整
高校发展战略评估方法
1 2
关键绩效指标(KPI)评估
通过设定一系列关键绩效指标,对高校发展战略 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SWOT分析
对高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 确定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3
专家评审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高校发展战略进行评审, 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高校发展战略调整时机与内容
调整时机
当高校发展战略出现重大偏差、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内部资 源出现重大调整时,需要进行战 略调整。
调整内容
包括目标定位、发展路径、资源 配置、组织结构等方面,以适应 新的发展需求和环境。
高校发展战略调整策略与措施
02
高校发展战略概述
高校发展战略定义
01
高校发展战略是高校为实现长期 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全局性、长远 性、系统性的计划和策略。
02
它涉及高校的定位、目标、资源 、环境等多个方面,是高校发展 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高校发展战略特点
01
02
03
长期性
高校发展战略着眼于未来 ,具有长期性,需要经过 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实 现。
完善制度保障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一、本文概述《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本文首先将对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后,文章将梳理和分析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包括战略管理理论、教育政策理论以及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理论,以提供理论支撑。

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步骤,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方法选择、关键要素分析以及实施监控等方面。

文章还将结合国内外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战略规划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反思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适应和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发展战略规划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以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

二、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源自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支撑。

教育学理论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关于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的深入理解。

这些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人的全面发展,指导高校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管理学理论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关于组织行为、领导力和决策制定的重要观点。

这些理论强调战略规划的过程应该是系统性的、参与性的和持续性的,需要高校领导者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经济学理论也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它强调高校的经济功能和效率,要求高校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提高教育投资的回报。

社会学理论为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观点。

对大学的规划

对大学的规划

对大学的规划大学规划是指对大学发展的长期规划和战略规划。

它涵盖了大学的目标、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以及战略目标和具体行动计划等方面。

一个全面、科学的大学规划可以帮助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大学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大学规划是大学发展的基础和指导,对于大学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背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政府政策、社会需求、教育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学规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大学的发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2.意义大学规划有助于明确大学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提供战略指导,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大学可以更好地调整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规划还可以帮助大学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大学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愿景和使命愿景是对大学未来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描述,是大学的远景目标。

使命是大学为实现愿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大学规划应明确愿景和使命,以指导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的价值观基础,是大学文化的核心。

大学规划应明确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以引领大学的文化建设和行为准则。

3.发展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是大学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具体目标,战略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计划。

大学规划应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以指导大学的具体行动和资源配置。

4.学科专业布局学科专业布局是大学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涉及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方向。

大学规划应合理规划学科专业布局,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5.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保障是大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大学规划应明确教学质量保障的目标和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6.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关系到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大学发展规划与战略分析

大学发展规划与战略分析

大学发展规划与战略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发展规划和战略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大学发展规划与战略分析展开探讨,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重要性和方法。

大学发展规划是指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和解决当前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和路线图。

规划的核心是明确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领域,以便为大学提供战略指导和决策依据。

大学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并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科特长,确立发展的优势和重点。

首先,大学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校园资源、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等,而外部环境则包括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等。

在规划过程中,大学需要了解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并与外部环境进行对接,以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扬长避短,大学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其次,大学发展规划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长确定发展的优势和重点。

市场需求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大学需要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变化,并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同时,大学还应根据自身的学科特长和教育资源,确定发展的优势方向。

通过在特定领域的独特性和卓越性,大学可以提升其在学术和科研方面的竞争力。

了解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后,大学还需要进行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指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来确定战略目标和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

战略分析可以帮助大学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在进行战略分析时,大学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通过对大学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战略。

通过SWOT分析,大学可以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确定市场需求和学科特长的匹配度,以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

除此之外,大学还可以采用五力模型进行战略分析。

大学发展计划

大学发展计划

大学发展计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重要使命。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学发展计划,对于推动大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大学发展计划的制定内容、重点方向和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首先,大学发展计划的制定内容应当包括多个方面。

在教育教学方面,应当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设施,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在科学研究方面,应当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社会服务方面,应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此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大学的特色和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其次,大学发展计划的重点方向应当明确。

在教育教学方面,应当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科学研究方面,应当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研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社会服务方面,应当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最后,大学发展计划的实施策略应当科学合理。

在教育教学方面,应当注重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科学研究方面,应当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社会服务方面,应当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总之,大学发展计划的制定对于推动大学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性,科学制定大学发展计划,并切实加以实施,为大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发展战略一、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及构成1、内涵及特点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方略。

高校发展战略一般是指, 在科学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总体谋划.高校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方向性。

发展战略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方略, 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考。

(2)全局性.发展战略针对的是学校事业全局,通过它来规范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谋求学校整体利益的最佳化。

(3)长远性。

发展战略立足于学校长远利益,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

(4)稳定性。

发展战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和事业全局,一经学校法定程序制定,就成为纲领性文件,不得轻易改变。

2、主要构成(1)战略思想。

它是发展战略的灵魂,系统概括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

(2)战略目标.它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它集中概括了高校在一个时期内所追求的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

(3)战略定位。

它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等诸多方面。

(4)战略任务。

它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所在,具体包括学科建设战略、队伍建设战略、人才培养战略、科研发展战略、校园建设战略、特色建设战略等诸方面。

(5)战略保障.它是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抓手,它系统地提出了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类型和模式(一)类型1、从战略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发展战略可分为学校层战略、院系层战略及职能部门层战略等。

2、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分为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也可以称为战略计划)、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长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

3、从学校发展战略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防御)型战略等三种。

4、从获得竞争力和效益的基本手段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领先战略、集中战略等。

5、从目标市场的性质划分,又可以划分为国内市场发展战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两大类。

(二)模式1、竞争发展战略模式(1)低成本竞争发展战略。

又叫成本领先战略。

学校管理者们应当注重对办学成本的控制,如通过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努力追求办学成本的降低,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引入比价采购、招标采购制度,采取措施降低水电等物资的耗费等。

(2)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

是指大学选择考生或用人单位视为重要的一种或几种特性,并且使自己在满足这些需要方面处于独一无二的竞争地位。

一是人才培养差异化。

即通过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办学过程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差别优势。

二是服务差异化。

即通过为即将入校的学生、在校生、应届毕业生以及社会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塑造在行业中的差异化形象。

三是人事差别化. 即学校通过聘用、培养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教职员工,引进在行业内或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科带头人,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来赢得强大的竞争优势.四是形象差异化.即学校通过自己的名称、标识、校训、环境、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等在考生、用人单位和人们心目中树立与众不同的独特形象,培养社会各方面对学校品牌的忠诚,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3)集中化竞争发展战略。

就是把学校的培养对象和用人单位集中在某一类特定的群体或成员身上,充分集中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为特定目标提供特定的服务。

集中竞争发展战略又可以分为成本集中和差异化集中两种形式: 高等学校着眼于特定市场取得成本优势的叫做成本集中, 着眼于在特定市场上取得差异化优势的叫做差异化集中. 由于目标广泛的竞争者可能在满足某个特定市场需要方面表现不利,因而实行集中战略的学校可以抓住未满足的需求, 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取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

2、总体发展战略模式(1)密集性发展战略。

就是在学校现有资源和条件下,充分利用学校管理和办学资源的协同效应,实现学校发展的战略模式。

一是市场渗透。

即通过招生宣传、毕业生推荐等营销措施,吸引当前招生区域内更多的考生,以及增加本校毕业生在现有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率,以此实现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式。

二是市场开发。

通过努力扩大自己的生源市场和学生就业市场,如从省内市场扩展到全国市场,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等,从而促进学校扩张的战略方式。

三是产品开发。

即在现有生源和就业市场上,按照市场需求通过改革办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手段,改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和培养目标或增加新专业,以此达到增加收益、促进发展的目的。

(2)一体化发展战略。

又称为整体或联合化发展战略,是学校有目的地将相互联系密切的办学经营活动纳入学校体系中,组成一个统一的办学组织进行全盘控制和调配,以求共同发展的战略方式。

一是后向一体化。

对于高等学校来讲, 如果从人才培养的产业链角度讲,后向一体化是指其向中小学方向的发展, 如一些师范类高校利用其师资和教学资源发展附属小学和中学;一些高校与一些地方的重点高中或特色学校联盟建设自己的教学和生源基地等行为。

二是前向一体化。

对于高等学校来讲,像工科院校自办的实习工厂、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兼作教师临床实践和学生学习的附属医院,普通高校所办的成人教育、硕士、博士生培养以及接受博士后、国内外访问者等后续教育均属于前向一体化发展.三是横向一体化. 即通过兼并或控制其他高等院校取得发展的战略模式。

狭义的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对同类高校之间的兼并或控制行为;广义的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不同种类高校之间的兼并或控制行为。

(3)集团化发展战略。

亦称多角化或多元化发展战略,即向本行业以外发展,扩大业务范围,向其他行业投资,通过跨行业经营促进学校发展,实现教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支撑和良性互动。

一是同心多角化。

即学校利用现有技术和管理力量,发展与现有学科或专业有一定差异的新专业或新业务,吸引新的生源。

如一些高校除了正常的学历教育外,还开展了对企业经理人员的培训、对自考人员的辅导、对社会单位的技术咨询等活动,扩大了自己的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

二是横向多角化。

为了稳定现有的用人单位,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与服务。

例如有此高校不但向有关单位提供毕业生,为保持良好关系还向其提供技术、管理咨询等智力支持与服务。

三是综合多角化. 即高等学校依靠自己的智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教育以外的产业,或将学校后勤、出版、设备、建筑等服务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产学研 "结合的教育产业集团的战略模式。

目前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华东交大、复旦大学等十几家高校校办企业已经踏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近500 亿元,不仅大大促进了这些校办企业的发展,其良好盈利对于高校的发展也起到很大作用,另外这些校办企业还起到学校科技成果孵化器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等作用。

3、形象发展战略模式也叫品牌化发展战略,即通过提高学校知名度、美好度,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以培养顾客忠诚度的发展战略, 其目标是把学校办成国内外知名的名牌院校.良好的形象是高校的一笔巨大市场资源和无形资产,对于学校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个知名高校品牌能够在国际上得到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可以得到他们的巨额资助(如捐助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设立奖励或科研基金等),其毕业生在社会上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并能得到较高的工资报酬。

知名高校名牌也是吸引国内外优秀学子的强力磁石。

4、合作发展战略模式即通过各种方式和层次的合作,实现高校发展社会化、国际化的战略模式.高等学校合作发展战略有多种合作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1)从合作对象分,有国内合作发展战略和国际合作发展战略,每一种战略又可以分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研究单位的合作、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以及学校之间的合作等。

国际合作战略,又称为国际化战略,目前已成为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

主要体现在:①大学生的国际交流:突出表现为与发达国家的学生学习交流,同时也包括广泛地接纳世界各地的留学生;②大学课程的国际化:不仅开设其它国家与国际问题的课程, 更重要的是所有课程都应当体现国际观点;③大学教师的国际交流:体现在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共同解决超越国界的学术问题;④大学校际协作的国际化:人才共育、教师互聘与学位互认、科技项目国际团队、社会服务协作联动等不分国界的交流;⑤国际文化交流与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只有真正语言的沟通、文化的交流,才能真正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2)从合作内容上分,有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校办产业方面的合作,生源与就业市场的合作、教学资源的共享等;3)从合作时间上分,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和短期临时的合作等;(4)从合作形式上,有资产融合型、契约合作型、管理合作型等不同紧密程度的合作体.合作发展的基础是学校与合作方存在相互需求互惠互利的利益关系,其结果必须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

三、制定高校发展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处理好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高校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时既要考虑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层次、规格、结构、规模上的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发展的制约,必须给自己一个很好定位,找准学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2、牢牢把握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种机遇高校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审时度势,在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那些最能促进学校发展的外部信息。

也就是说既要从学校的战略规划角度分析有没有抓住信息的必要性,又要从信息的可靠性、难易性和价值性出发分析信息促进学校发展的可能性。

3、制定发展战略应处理好“扬”与“弃”的关系“扬"与“弃”的关系是战略的精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对于任何学校来说,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一切领域、所有学科都处于领先的位置。

因此,在高校战略规划中,要勇于舍弃一些相对薄弱的领域、学科,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强项,形成明显的优势。

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因舍弃而求得发展的成功范例。

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曾打算建立建筑学院,但建设建筑学院需要同时发展建筑学、土木工程等4 个专业,这些须有很大的投人,而且,当时美国建筑行业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同时该大学附近的加州伯克利大学已经有一个相当好的建筑学院。

经过综合考虑后,斯坦福大学决定取消这个计划,从而保证了重点学科的发展。

在国内,也不乏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中国地质大学近几年来在发展定位中,始终牢牢抓住地学学科不放,集中力量发展地学学科,而且其他一些学科也要紧紧依托地学来发展,因而学校发展迅速,争得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团队,院士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