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

合集下载

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

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

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第一篇: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9日21时,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截至5月22日10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难,288431人受伤,累计失踪29328人。

有种说法:造成人员伤亡的不是地震,而建筑物的不抗震是更大级别的地震。

不错,事实证明,提高建筑的防震抗震水平,是避免造成伤亡的最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我们东邻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20%发生在日本。

然而,地震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等损失。

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只造成1人死亡、2人失踪和500余人受伤,绝大部分建筑保持完好。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的分析和探讨,以给国人有所启示。

一、以法律作为保障一次次惨痛的地震悲剧在日本发生,1923年的关东里氏8.1级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失踪;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兵库县南部地区的阪神里氏7.2级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约4万余人受伤。

然而面对不可避免的天灾,日本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采取果断有效措施。

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

《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日本建筑防震措施

日本建筑防震措施

的少,而且海啸伤亡人数占这次灾难的大部分,因房屋倒塌伤亡人数很少很少,日本的房子是按着防8级地震设计的,但这次9级地震,大部分的房屋都抗过去了,那么日本人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坚固呢?日本校舍:第一避难所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

上个世纪80年代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能力。

如果严格依照防震标准设计和施工,大部分建筑物应该能够抵御类似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地震。

在校舍防震方面,日本做得较好。

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

这也是日本总结历次地震灾害教训的结果。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

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加强房屋抗震性。

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户地区的7.2级“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

日本校舍多采用钢骨架,可以起到弹性防震作用。

的少,而且海啸伤亡人数占这次灾难的大部分,因房屋倒塌伤亡人数很少很少,日本的房子是按着防8级地震设计的,但这次9级地震,大部分的房屋都抗过去了,那么日本人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坚固呢?日本校舍:第一避难所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

上个世纪80年代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能力。

如果严格依照防震标准设计和施工,大部分建筑物应该能够抵御类似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地震。

在校舍防震方面,日本做得较好。

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

震撼——日本的房屋不怕地震的秘密

震撼——日本的房屋不怕地震的秘密
震撼——日本的房屋不怕地震的秘密
• 日本是有名的地震国,学过地理的同学都知道,其位于太平洋板 块、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和北美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 交界处活动频繁,易频发地震,所以日本的地震已经是家常便饭 了。 • 在经历了9.0级地震即大海啸后,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多层、中 高层甚至高层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著,很多房子虽然被汹涌的 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让建筑抗震再度 成为焦点。
• 日本政府会向民众分发地震防灾手册、传授预防海啸的知识、举行防 灾训练、熟悉避难路径和避难屋所在地等。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 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 避。 • 社会上也时常开办一些防灾救灾展览和研讨会。许多地方都有专门的 地震防灾中心,主要向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普及地震相关常识,并由 专业人员传授正确的急救和自救方法。 • 公民自救是一门学问,从小学时代就开始培养这种危机意识。如果真 的出现地震,她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自己,然后再去救自己 的家人。
• 在一次又一次地震中,日本人是怎么对抗频发的地震的? 就房屋 这一块我们可以说说,到底日本的房屋是怎样的耐震? • 在日本的建筑施工中,对于抗震有三种构造概念:耐震、制震和 免震。
• 榫卯结构 • 为了抵抗地震的破坏力,他们修建的房子也要充分考虑到地震的 影响
• 日本人盖住宅,出于抗震考虑,主要以木为主,并以榫卯结构连 接
• 日本每经案,经过多年多次修订 • 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已经提高为经得起7至8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倒塌
• 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超过100年 • 当地震发生后,日本的房屋就算倒塌,通常仍会保留主体框架! • 日本普通房屋是这个样子,上下左右浮动比较大

从日本大地震引发建筑结构抗震的思考

从日本大地震引发建筑结构抗震的思考

从日本大地震引发建筑结构抗震的思考摘要:日本3•11大地震给日本造成重创,也给世界各国带来程度不一的影响,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地震中,房屋作为最直接伤害生命,也最具杀伤力的物体,其抗震能力成为避震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灾难,这是全人类都为之努力的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讨论,希望在隔震体系和消能减震方面跟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隔震体系消能减震引言2011.3.11日日本东北-关东地区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达,这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的讲话中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审视日本地震带来的教训,我们须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的各项准备。

本次强震中日本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还有许多建筑物屹立不倒。

原因如下,其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日本的民居大部分都采用了木结构,而这种材料抗震性能特别好:其二,日本新建的建筑当中,钢结构也被广泛地采用:在强震来临时,高楼大厦左右摇晃,仿佛在跳“桑巴舞”。

但强震过后一看,不仅房屋未垮塌,甚至连大的裂缝都没有。

这也是钢结构抗震性高的最好表现。

另一方面,日本立法很严,早在1995年,日本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

《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按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结构构件抗震需要进行验算,验算公式如下:S≤R/γRa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轴向力、剪力、弯矩等)组合的设计值;计算时,有关的荷载,地震作用,作用分项系数、组合值系数和作用效应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R——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γ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我们知道,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日本现代建筑的抗震技术

日本现代建筑的抗震技术

日本现代建筑的抗震技术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长期的抗震实践中,他们在建筑抗震的设计和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总所周知,地震发生时,处在旷野的人们只要不被外物砸中,如果?]有遇到滑坡、泥石流、雪崩和海啸等次生灾害,那么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地震中的遇难者多数是被各类人工构造物(房屋、桥梁、路牌、电线杆等)的损坏或失稳害死的。

所以地震领域有句俗话:地震不杀人,建筑才杀人。

要想知道什么样的建筑在地震中最安全,可以借鉴日本的建筑设计的一些方法,因为饱受地震困扰的日本人在和地震的长期对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柔性抗震结构日本对抗震设计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1922年至20世纪60年代,“刚性抗震理论”主导了日本的建筑设计,此时日本的新建建筑大量使用剪力墙,甚至框架结构。

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分析法被引入了抗震设计研究后,“柔性抗震结构”开始逐渐盛行。

经历了1994年的9.0级阪神大地震后,日本的抗震设计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日本人发现,在那次大地震后,一些建筑物虽然变形、歪斜,但至少没有倒塌;反倒是那些结构坚固的建筑,虽然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却在地震中整栋倒下。

于是日本人从中汲取了教训,通过提取地震视频和实地勘测,他们发现地震来袭时,如果建筑物能够跟随地表一起摆动,反而更不容易倒塌。

有鉴于此,从1996年后,日本建筑开始广泛采用隔震技术:建筑商在建筑物底部铺垫橡胶层或移动承重座作为缓冲装置,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晃动吸收地震能量。

安装阻尼装置抗震在地震中,细长的高层建筑更容易被地震摧毁。

高层建筑的柔性和高度决定了它们的自振频率较低,如果自振频率和地震波的振动频率接近,很容易导致危险的共振。

要避免共振,就要在合适的时机改变建筑的自振频率。

为此,日本研发出了主动质量阻尼器(TMD)和调谐质块阻尼器(AMD)等制震技术。

TMD的基本原理是在建筑物中设置一个大约为建筑1%总质量的重锤,地震或风吹让建筑物振动时,振动能量会让重锤进行反向振动,从而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幅度。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doc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doc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率团赴日本考察旅游业发展时,我们特地留意考察了日本的防震救灾工作。

日本在防震救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日本高度重视防震救灾教育,着力提升民众的防震救灾意识、知识和技能。

地震来临时,这些意识、知识和技能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加强预防上下功夫,把强化防震救灾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见闻:5月18日,我们抵达日本后入住的第一个宾馆是大阪酒店。

走进宾馆,我们就看到了醒目的地震避难通道指示牌;走进房间,看到桌上摆放了紧急避难说明书,上面详细说明了避难通道和避难常识。

类似的情况,在日本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这些场景使我们无形中受到了一次防震救灾教育,并掌握了相关的自救知识。

场景的背后,说明日本的防震救灾教育已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据了解,日本十分强调,防震救灾最关键的是国民个人的努力以及地区内民众的相互帮助,个人的自助和地区的共助比国家提供的公助更重要。

因为在地震发生之后,由于受灾地区的通讯系统和交通运输中断,中央政府往往很难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外部救援人员一般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赶赴灾区。

鉴此,日本在长期的防震救灾实践中积累的首要一条经验,就是加强防震救灾教育工作。

一是全民教育。

每年9月1日是日本防灾日,8月30日至9月5日是日本防灾周。

在防灾日和防灾周,日本各行各业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防震演习,不仅使民众增强了防震意识,而且使他们掌握了防震知识和技能。

二是学校教育。

日本的成功做法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防震救灾意识和技能。

日本的小学每月都要进行防震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时不但不慌乱,而且懂得如何规避和救助。

三是地震体验。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

中心内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和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供市民亲身体验6级地震的状态。

在京都市民防灾训练中心,我们看到前来参观和接受防灾教育的人群络绎不绝。

日本建筑物抗震技术研究

日本建筑物抗震技术研究

柔 性抗震 的特点 : 1 ) 柔性材 料耐久 性 比较 好 , 可 以抵抗 周期
且 物理性 质稳 定 。2 ) 上 层建 筑物 抗震效 果 明显 , 考虑 的问题便是让 房屋 变得 更结 实 , 在地震 发生 时 , 民用 建筑 不 性 的荷 载作 用 , 应 用柔性 抗震 的建筑 物 的加 速度远 远低 于使 用 刚性抗震 的建筑 会发 生连续倒塌 。在施工 时 , 将上层建 筑与地基 基础用 钢筋 混凝
日 本 建 筑 物 抗 震 技 术 研 究
蒋 中 华
( 安徽理 工大学土 木建筑学 院, 安徽 淮南 2 3 2 0 0 0 )

要: 对 日本建筑物 的结 构抗 震技术进行 了研究 , 阐述 了柔性抗震技 术与抗震 加 固技 术的特点 , 并对 木结构建 筑与 钢结构建 筑
的抗震措施 进行 了分析 , 对建筑 物的抗震技术 的发展有借鉴作 用。
外, 绝大多数房屋并 没有因地震发 生连续倒 塌。作为 民用建 筑设 地 下 3层之 间, 是当时 日本最大 的隔震建筑物 。在 1 9 9 5年发生 的 计师, 必须考虑结构 的抗 震要求 , 在 民用建 筑 的抗 震技术 方面 , 作 阪神大地震 之 中, 设 置 在顶楼 、 一 楼与 地基基 础表 面 的数据 记 录
关键词 : 建筑物 , 抗震技术 , 加固 , 结构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3 5 2 文献标识码 : A
发生 在 2 0 0 8年 5月 1 2日的 四川 汶川特 大地震 , 震级 为里 氏 用柔性材料连接 在一 起 , 用柔性 材料 制成 隔震层 , 从 过去 的 刚性 8 . 0级 。此次地震造成超过 3 5万人受伤 , 给国家造成 了 巨大 的经 抗震转 为柔性抗 震 。当发生地 震 时 , 建 筑物 可 以保证 完好 无损 , 从 而 降低 了人员 的伤亡 , 也 降低 了 济损失 , 同时也给人 民造 成了巨大 的财 产损失 和心理 阴影 。而反 同时室 内的家具 也不 会倾 倒 , 大 大的降低了灾后 重建 的困难。通过 技术 观2 0 1 1年 3月 1 1日发生在 日本 福 岛附近 的东 日本 大地震 , 震 级 次生灾 害发 生的概率 , 为里 氏 9 . 0级 , 此次地震造成 近 3 0 0 0名人 员失 踪。发生 在 2 0 1 1 人员不 断的研 究 , 该技术 已经 在 日本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浅析日本建筑物抗震措施对我国防震减灾的启示本科论文

浅析日本建筑物抗震措施对我国防震减灾的启示本科论文

浅析日本建筑物抗震措施对我国防震减灾的启示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和声明:我承诺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此毕业论文中均系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没有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没有篡改研究数据,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摘要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易带来巨大的破坏,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但我国建筑物整体防震减灾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邻国日本之间更是存在明显差别。

同级别地震情况下,日本受灾情况相对于中国却轻的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建筑物防震减灾能力地深思。

日本的建筑物具有完善地防震措施,向日本学习建筑防震减灾方面的先进之处,对我国防灾减灾体制建设有重要的启示,对我国建筑防灾减灾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物抗震措施;防震减灾;启示ABSTRACTAs a sudden and destructive natural disasters, the earthquake is easy to bring huge damage, and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but also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national stability and social harmony.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the need for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Bu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overall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ability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level of earthquake, Japan's disaster situation is much lighter than China, which has to cause us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ability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Japanese buildings has to improve the aseismatic measures. Advanced point to Japan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our country also has a very good reference.Key words: Aseismatic measures of buildings;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inspiration目录1引言 (1)2 地震的产生及对建筑物的危害 (2)3日本建筑物的防震减灾措施 (3)3.1 严格完善的建筑法 (3)3.2提高建筑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新型建筑基础及结构 (3)3.2.1滑动体基础 (3)3.2.2 弹簧基础 (4)3.2.3制震结构设计 (4)3.2.4地基设水槽 (4)3.3研发使用新型抗震材料 (4)3.3.1新型钢材 (5)3.3.2研发塑料纤维新型材料 (5)3.3.3 SRF工艺——给建筑缠上树脂绷带 (6)4我国建筑物防震减灾存在的不足之处 (7)4.1城乡建筑抗震要求差距过大 (7)4.2房屋建筑自身抗震能力较低 (7)4.3农村建筑行业混乱并缺乏相应的监督体制 (8)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1 引言1引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飞速加快。

日本建筑的抗震结构与免震、制震结构

日本建筑的抗震结构与免震、制震结构

⽇本建筑的抗震结构与免震、制震结构抗震结构⽇本是世界曲指可数的地震多发国家,⽽且每年秋天还受到强台风的袭击。

在如此严酷的⾃然条件下,如何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关重要的。

关于发⽣地震时建筑物的安全性,分为维持机能、保护财产、保证⽣命安全三个阶段来考虑。

⽇本的抗震设计思想是对在建筑物的使⽤期间可能遭遇数次的中⼩地震,既要保证⽣命财产的安全,⼜要维持其可继续使⽤的功能。

⽽对遭遇极少数罕见的⼤地震,则只考虑保证⽣命安全,不再追求维持其机能和财产价值。

从1995年1⽉兵库县南部地震的受灾情况来看,1981年以后按上述设计思想建造的建筑物基本上满⾜了要求。

但是,即使建筑物在⼤地震发⽣时能够保证⽣命安全,由于受灾严重,有⼀些建筑物失去了财产价值⽽不得不重建。

另外还有较多的建筑物虽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由于失去了相应的功能⽽被迫停⽌使⽤。

基于上述事实,⼈们开始认识到下⾯阐述的免震结构及制震结构的重要性。

抗震设计⽅法,⼤体可分为两类。

⼀类是加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的⽅法,即“强度抵抗型设计”。

另⼀类为以增加建筑物的塑性变形性能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输⼊能量的⽅法,即“延性效果设计”。

前者仅被应⽤于数层的剪⼒墙混凝⼟结构,后者则在包括⾼层建筑在内的范围⾥得到⼴泛地使⽤。

抗震能⼒ 评价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法是对建筑物的地震输⼊能量与吸收和消耗能量进⾏⽐较,后者⼤于前者,则可判断其具有抗震能⼒。

因此,2005年6⽉28⽇,⽇本制订了能量守衡的结构设计规范。

以前建成的⼀般楼房寄希望于通过结构体的塑性变形能⼒来吸收能量。

按此想法,建筑物的刚度以及强度在垂直⽅向的分布合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平衡⽽不产⽣平⾯的扭曲变形的话,就可以将建筑物结构体的塑性变形平均分散,防⽌建筑物的倒塌。

但是地震的性质千差万别,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在垂直⽅向的分布不可能对任⼀地震都是最适当的,因此,建筑物整体的塑性变形很难平均地分散,其变形总会集中于特定的层或特定的部位上,容易造成严重破坏。

日本建筑抗震减灾技术新趋向

日本建筑抗震减灾技术新趋向

日本建筑抗震减灾技术新趋向今年元月17日是日本阪神地震8周年纪念日。

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大城市防震减灾的新技术开发,探索城市综合减灾的新路。

一、日本城市建筑防灾抗震效果显著1.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高层楼房在日本,许多高层公寓开始销售不久即告罄。

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些高层公寓多半与高层写字楼作了同等水平的抗震设计。

日本大京公司的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公寓(建在崎玉县川口市),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CFT(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

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该公寓共使用这种钢管168根。

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

通常高层公寓柔性结构为主流,靠整个建筑来减弱地震引起的摇动,但在强风刮过来时,楼的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摇动。

采取了刚性结构后,摇动大大降低。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出售的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三井不动产公司2000年已向市场投放40栋这种建筑。

大林组开发了一种超高层楼房用抗震装置,使用的是类似橡胶的黏弹性体,该装置可将强风造成的摇动减轻40%,同时也可提高抗震能力。

日本清水建设也开发了一种高层楼房用抗震结构,使用在建筑物的公用部分,如电梯间和楼梯等处。

独户、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与高层楼房相比整体重量轻,积层橡胶不起作用。

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这样可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古旧建筑的抗震问题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东京都台东区的国立西洋美术馆补修了抗震处理结构,东京都丰岛区区政厅也实施了补修工程。

日本的防震设计与防震经验

日本的防震设计与防震经验

如 具 备 共 同 的 储备 粮 仓 库

抗 灾用饮 用 水
患 于 未然

抗 震 减 灾工 程 是

门需 要 在实
日本

井 和 紧急 医疗 救 护 室 给 予 支持


甚 至 拥 有供 直 升 飞 机 起 降 的 场 地

政 府 方 面 对 产 业 界 的 这 种举 措 在政 策 上
践 中不 断总 结 和 发展 的学 科
地 固定起 来

由 滚 珠 支撑 整 个 建 筑
纵 横 交 错 的钢 梁 把 建 筑 物 同地 基 紧 紧

当 发生 地 震 时

富有 弹 性 的 钢 梁 会 自动 伸 缩

于 是 大 楼 在 滚 珠 上 会 轻 微 的前 后 滑


可 以大大 减 弱地 震 的破 坏 力
(王 爱之 )
维普资讯
特别是将科技手段运用其 中

以 保 护 生 命 和 财 产 尽 可 能 不 受 或 少 受 震 灾 的伤 害 和 损



在这 方 面

E ! l 本 人 进 行 过 有益 的 探 索 和尝 试
” 。
积 累 了不 少 宝 贵 经 验
他 们 十 分 注 重 和 强 调 的是


用 最 先 进 的科 学 技术

次地 震 将 为 中国 今 后 改 进 建 筑 抗 震 设 防提
左 右地 震
(新华社 )
“ ”
C

讨 论2

日本 国 内

些 城 市 出现 的 兴 建
抗 震抗 灾 公 寓

揭秘日本房屋如何抗震

揭秘日本房屋如何抗震

揭秘日本房屋如何抗震日本地震频发,学生们从小就要接受地震来袭后逃离技巧的学习,同时,为了抵抗地震的破坏力,他们修建的房子也要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影响。

在经历了9.0级地震即大海啸后,人们惊异地看到日本的多层、中高层甚至高层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着,很多房子虽然被汹涌的海浪挪出很远,但全然没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让建筑抗震再度成为焦点。

在日本的建筑施工中,对于抗震有三种构造概念:耐震、制震和免震。

耐震为最普通级别,主要用在低层建筑中。

制震则是让建筑物在地震晃动中,集中在一个地方造成损害,但其他地方不会发生损毁。

其中一种做法是在建筑物中放置各种球体,让这个部分吸收地震能量,等地震过后,只需把这部分换掉就行,建筑其他地方不会发生问题。

还有比较普遍的做法则是放置油压器装置,其作用相当于保险丝,基本上在高层建筑中,每层都会放置一个以上这种装置。

第三种的免震技术运用的成本过高,而且也不是每个地块的地基都适合。

所以,现在日本大多数建筑采用的标准基本都是制震的标准。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感叹,我们看到汶川地震和日本这次地震后建筑倒坍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日本的房子在巨大的地震和海啸面前,一座房子冲到桥梁上,但房子还没有散架;一架游艇压倒在一座房子上,房子也没有倒塌。

中国的建筑质量和日本的建筑质量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农村的建筑缺乏基本的结构,没有水泥的圈梁和必要的柱子,都是用砖头砌起来的,地震后成了碎块。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反省和学习的地方。

潘石屹认为中国一些大城市商品房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已经和世界先进水平处在同一位置,但中国建筑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很多没有受到质量监管的房子农民自建房,大量的小产权房,这些房子的建设都是游离于中国建筑质量监督体系之外,房子的质量一般都很差,也很容易出质量问题。

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建设从设计、施工、监理层层外包,经济利益决定了开发商和建筑商合谋使用劣质的、不达标的建筑材料。

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从日本大地震中汲取教训,重新审视我们的建筑质量。

浅谈日本建筑的抗震设计

浅谈日本建筑的抗震设计

浅谈日本建筑的抗震设计前言: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级地震。

我们暂且不去考虑任何政治原因,只从房屋损毁及人员伤亡程度较我们的汶川地震相比,区别在什么地方。

最近在上网时也看到了一些关于日本的建筑在抗震设计方面的文章,这让我想起了在日本的两年半中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地震,虽惊却无险。

所以也想就我的感受写一些我了解的日本建筑。

关键词:抗震建筑PCaPC 设计日本我们都知道日本岛本身就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处于地震多发地带,所以日本在地震研究方面就不惜代价,以确保国民的安全,也恰是这一点也是所有到过日本的建筑人员非常感兴趣。

2005年5月份应日本PS三菱株式会社的邀请参观了他们承建的位于千叶县中央公园附近的Wellith Garden,这时一栋19层楼的公寓式住宅,使用的就是他们公司引以为傲的抗震技术—PCaPC工法。

PCaPC工法是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的缩写,主要的意思是预制混凝土拼接安装成的建筑。

其主要构件都是经过严密计算在工厂进行加工,和我国的桥梁施工有异曲同工的程度,现场再使用应力钢筋进行组装,使整个建筑在一个整体上达到均匀受力,整体协调,取得最佳的抗震效果。

这种施工方法有利于在狭小的施工作业面中进行施工,且节省施工周期。

日本的建筑法有很严格的对抗震方面的规定,比如日本的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只有一级建筑师以上的人才能有资格编制抗震报告书,而且,报告书中的相关计算必须要使用国土交通省认可的专用程序等等。

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这一报告书中要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普通的一个8、9层公寓楼,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

建筑抗震报告书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开工。

日本建筑抗震浅析

日本建筑抗震浅析

抗震带涂上黏合剂,包 工也相当简单,构造品质保证,研究
裹后固定在建筑物支柱 所此前已经完成了250个此类项目,
上。
包括新干线高架桥、医院以及约40
栋学校建筑物等。
19
二,建筑材料的选择
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 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现在在日本建筑上几乎已经找 不到踪影,而现在日本广泛应用的五彩缤纷的“瓦片”是 由塑料制成的。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 震。从那以后开始,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 木结构的优良抗震性能,在日本也被大量的应用。为了提 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 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专 业技术人员还会定期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政府 会酌情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钢结构也是抗震性能极 佳的建筑结构,因为钢材是塑性材料,在地震来临时能够 很好的吸收地震力,从而起到了抗震的作用。如图所示, 木结构和钢结构房屋。
地震发生时,支柱即使出现内部损伤 也不会倒塌,这可以确保人员的生存 空间。以一座每层有12间房屋的4层
抗震“绷带”采用树脂 楼为例,通常加固工程需要花
纤维编织制造,形状类 似安全带。施工时,将
费 5 000万到1亿日元,采用这一技 术后,仅需500万日元左右,如果是 木质建筑,仅需数十万日元。工程施
5) 与其它隔震体系相比,隔震器受地基不均匀沉 降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且构造简单、安装方便, 传力方式简单明确.
6)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基础造价,施工工 期短,适用于大部分建筑结构。
10
“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
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 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局 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 受到水的浮力支撑,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 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 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地 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 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6到8层建筑 物的固有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并且,在城市海湾 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此外,贮 水槽内贮存的水在发生火灾时可用于灭火,地震发生后可 作为临时生活用水。这一系统成本并不算高。以8层楼医 院为例,成本比普通抗震系统高出大约2%。

日本建造沿线减振住宅

日本建造沿线减振住宅

日本建造沿线减振住宅
在铁路或轨道沿线建筑的房屋,经常会由于火车或车辆的经过而产生振动。

要削减振动,需要花费大量金钱。

现在,日本有了一种新方法,可以用低成原来建筑可减振的沿线住宅。

首先凿开地面下12英寸厚的混凝土,在上面铺设抑制纵向振动的3英寸的缓冲材料(树脂型的隔热材料),再加上12英寸厚的混凝土基础。

在混凝土和地基之间夹杂汲取振动的胶制材料(1.3英寸厚的胶制底),使整个构造变成“五层构造”。

另外,在房屋柱与柱之间的17个地方添加金属制的防振板。

采纳约20种的树脂混合制成的“特别粘弹性物体”夹在钢板中间。

防振板可以汲取产生摇动的能量。

为了削减噪音,沿线路一面的窗户尽量做小,采纳组合玻璃窗。

建筑总费用约为2800万日元的房屋,三部分的改变费用只要110万日元。

- 1 -。

日本建筑的地震对策

日本建筑的地震对策

日本建筑的地震对策(二):吸收地震晃动的高阻尼橡胶的秘密2013/03/04 00:00日本按照原理将地震对策分为三类,分别是利用承重墙和斜支柱牢固地固定整栋建筑,使其能承受晃动的“耐震”;利用内嵌于建筑基础与底座之间的装置避免建筑物晃动的“免震”;以及利用内嵌于建筑墙壁之间的吸能装置抑制建筑物晃动的“制震”。

上次介绍到住友橡胶工业的减震阻尼器“MIRAIE”利用“高阻尼橡胶”来吸收地震晃动释放出的能量。

这一次,笔者将为大家揭开“橡胶”中隐藏的秘密。

作为抑制巨型桥梁晃动的装置而开发“这种橡胶原本的用途是巨型桥梁的…制振‟,而不是住宅的…制震‟”,住友橡胶工业制振事业推进部业务组组长松本达治说。

该公司对于高阻尼橡胶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中期,最初是专攻材料的研究开发本部的一项基础研究。

这种橡胶首次在构造物的制振中投入实用是在1994年,目的是抑制大规模斜拉桥的“风振”。

当时,使用了高阻尼橡胶的减震器被安装在斜拉索的底部,把长长的斜拉索与主梁连接到一起,发挥着抑制斜拉索晃动、提高整桥安全性的作用。

松本介绍说,之后,使用高阻尼橡胶的减震阻尼器被应用到了日本国内外的约60座桥梁,“在这10年间得到了国内多数大规模斜拉桥的采用”。

他还介绍道:“以斜拉索最长约为300m的亚洲最大斜拉桥韩国仁川大桥为首,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马来西亚、越南、香港等海外地区,该产品的性能也受到了高度好评。

”现在,除了桥梁之外,大厦、主梁等巨型构造物也经常采用这种减震阻尼器作为制震部件。

长崎港港口采用了减震阻尼器的女神大桥。

桥长880m。

(点击放大)名港西大桥是伊势湾沿岸公路上的斜拉桥,桥长758m。

也使用了减震阻尼器。

(点击放大)这种高阻尼橡胶究竟拥有怎样的性质?松本说,减震橡胶的重点有“吸能性”、“坚固性”、“长期耐久性”3点。

减震阻尼器发挥性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吸收晃动的能量,减少晃动,防止构造物受损。

高阻尼橡胶在随晃动变形的时候,能够把动能高效转化成热能并散发出去。

日本海啸灾害中的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

日本海啸灾害中的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

日本海啸灾害中的建筑结构与抗震设计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经常发生地震和海啸。

这些自然灾害给这个岛国的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带来了独特的挑战。

然而,通过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改进,日本已经发展出了一套灵活而强大的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方法。

本文将探讨日本在海啸灾害中的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方面的核心原则和实践。

一、建筑结构的适应性日本的建筑结构基本上分为传统木造结构和现代混凝土和钢结构。

然而,对于海啸灾害区域而言,传统木造结构并不足够牢固。

因此,日本开始采用更坚固的混凝土和钢结构,特别是在海岸线附近的建筑物。

这些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抗震支撑系统。

二、海啸脆弱地区的抗震设计在海啸灾害中,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日本工程师在设计建筑物时会采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首先,地基的选择非常重要。

在海啸脆弱地区,日本会建造更坚固的地基,如混凝土桩或钢筋混凝土墩等。

其次,建筑物的结构必须足够强大,能够承受地震和海啸的冲击。

这通常通过采用钢结构、抗震墙和其他支撑系统来实现。

三、海啸对建筑物的影响海啸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水的冲刷和浸泡。

为了应对这种影响,日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会使用各种方法。

首先,他们会在建筑物周围建造堤坝和防波堤,以减缓海啸的冲击力。

其次,建筑物的外部墙壁和门窗会采用防水和抗冲刷的材料,以防止海水侵入。

此外,建筑物内部的设备和电气系统也会被移动到较高的位置,以免被海水损坏。

四、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日本在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

例如,在一些高层建筑中,他们使用了液压减震器来吸收地震冲击。

这种减震器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震动,并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此外,日本还研发了一种名为“震后立即可居住”的建筑概念,即在发生地震后,建筑物仍然可以安全地供人们居住。

这种概念大大提高了人们在海啸灾害后的生存和恢复能力。

五、地震预警系统在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或几十秒内向公众发出警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9日21时,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截至5月22日10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难,288431人受伤,累计失踪29328人。

有种说法:造成人员伤亡的不是地震,而建筑物的不抗震是更大级别的地震。

不错,事实证明,提高建筑的防震抗震水平,是避免造成伤亡的最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我们东邻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20%发生在日本。

然而,地震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等损失。

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只造成1人死亡、2人失踪和500余人受伤,绝大部分建筑保持完好。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的分析和探讨,以给国人有所启示。

一、以法律作为保障一次次惨痛的地震悲剧在日本发生,1923年的关东里氏8.1级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失踪;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兵库县南部地区的阪神里氏7.2级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约4万余人受伤。

然而面对不可避免的天灾,日本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采取果断有效措施。

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

《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我国第一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由原国家建委于1974年发布的。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对“74规范”进行修改,颁发了“78规范”;1989年,又发布“89规范”。

2001年,对“89规范”再次进行修订,颁布实施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规范》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把我国分成6~9度四种设防分类,其中6度区是不需要进行抗震计算的,只需要在结构设计时进行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既可;7、8、9度区的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都应当进行抗震验算。

同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高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抗震等级,以此来确定不同的抗震构造措施。

《规范》要求,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另外,我国还发布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规定。

尽管近年来我国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对建筑抗震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然而相对日本而言仍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对建筑的抗震标准相对较低日本《建筑基准法》的抗震标准根据地基强度及建筑构造而有所不同,其基本标准为能经受住300~400伽(Gal,加速度单位,1伽=1cm/s2,重力加速度约为980伽)的地震加速度值。

而我国2001年制定的各地区建筑抗震标准,北京为200伽、上海为100伽。

发生本次大地震的四川省的标准更低,成都为100伽,重庆、绵阳和德阳仅为50伽。

因此与日本相比,我国一般建筑物的支柱较细、混凝土质量较差、钢筋数量较少,而众多的老房屋建筑几乎没有使用抗震技术。

2、我国对建筑的抗震标准落实不够到位在抗震标准具体执行方面,我国建筑物的防震抗震措施很少全部落实到位。

不少建筑设计、施工部门缺乏防震意识,一些建筑物等工程建设项目不按防震抗灾标准设计建设,甚至存在着降低抗震设计标准的现象,施工中也缺乏质量监督。

这是很多建筑物在地震面前不堪一击的最主要原因。

3、我国对原有建筑抗震加固措施不够到位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6度以上地震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1976年以前建造的建筑物,大多没有考虑抗震设防,1989年以前的抗震规范也只规定了7度以上地震区的设防。

为了使这些老建筑物遇地震时具有相应的安全储备,本应按照现行的抗震规范对它们进行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加固。

但是,由于防震意识淡薄,大多老建筑并未按规范进行加固处理,这次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大量预制板结构房屋建筑给了我们血的教训。

二、从建筑结构着手1、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日本在构筑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中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

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体设计,地震灾害发生时房屋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在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基础上,政府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抗震加固。

比如日本大京公司的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崎玉县川口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cft(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

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该公寓共使用这种钢管168根。

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再如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出售的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烈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2、采用合理的建筑结构型式建筑结构的型式繁多,根据材料来分有配筋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

其中砌体结构强度较低、抗拉抗剪性能较差,难以抵抗水平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因而在日本已基本淘汰;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抗震性能一般,日本只在低矮建筑中应用;钢结构强度较高、自重较轻,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并能适应建筑上大跨度、大空间的要求,此种结构日本较多用于宽敞的公共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一般是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简体的结合,在结构体系的层次上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高层建筑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简体结构体系等。

随着层数和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安全的控制作用更加显著,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载。

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抗侧刚度、抗震性能、材料用量和造价高低,与其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密切相关。

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层数、高度和功能。

三、使用抗震建筑材料与传统建材不同,新型材料的质量大都比较轻,强度也较高,所以有利于抗震以及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例如VPR乙烯基聚酯树脂、加气混凝土等。

1、应用VPR乙烯基聚酯树脂玻璃钢做混凝土加强筋VPR乙烯基聚酯树脂玻璃钢在混凝土中做加强筋,使混凝土整体性好,抗震效果好。

由于VPR玻璃钢轻质高强,可以减少建筑物的重量,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节省建筑材料及基础建筑结构。

在常规的钢筋混凝土中,各种腐蚀性气体、腐蚀剂、防冻剂和盐等与钢筋接触后生锈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在化工污染严重地区、海岸建筑、海洋结构件、水边码头的建筑物受到的腐蚀尤为严重。

而玻璃钢筋混凝土则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

玻璃钢筋混凝土是近年来日本等国开发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年增长率为15%,VPR乙烯基聚醋树酯玻璃钢一般通过拉挤成型制作。

2、使用加气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是以硅、钙材料为基础,引入发气剂,经高压处理后的新型建筑材料。

它具有容重轻、强度高、保温性能好、隔热等特点,加气混凝土用作围护结构时,对于提高抗震性能,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减轻建筑物重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开发使用碳纤维及其制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伴随着军工事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型材料,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它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

众所共知,在房屋建筑中,水泥的用量最大,但水泥有脆性大、抗拉强度低等缺点。

为了改善这些弊端,人们利用碳纤维的力学特性,用混凝土或水泥做基体制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由于碳纤维的优异特性和对人畜无害等特点,在房屋建筑应用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指的是短纤维或长纤维增强的混凝土材料,主要用作高层建筑的外墙墙板。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普通增强型混凝土所不具备的优良机械性能、防水渗透性能、耐自然温差性能,在强碱环境下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持久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的稳定性。

用碳纤维取代钢筋,可消除钢筋混凝土的盐水降解和劣化作用,使建筑构件重量减轻,安装施工方便,缩短建筑工期。

碳纤维还具有震动阻尼特性,可吸收震动波,使防地震能力和抗弯强度提高十几倍。

短切碳纤维增强水泥所用碳纤维的长度为3.6mm,细度或宽度范围在7~20m,抗拉强度范围在0.5~0.8GPa。

另外,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棒材则是近几年开发的可取代混凝土钢筋的新型高性能建材产品。

其应用大大减少了因钢材的腐蚀而导致建筑物灾难性破坏。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棒材最近在日本已经商品化,此产品具有不腐蚀、不导电等特点,重量是钢材的1/4,热膨胀系数与钢材相比更接近混凝土,而其和水泥的粘结强度则比圆钢和水泥的粘结强度高约50%~60%。

4、使用安全玻璃玻璃是建筑物防护最薄弱的地方,当玻璃遭受外力冲击时,其飞溅的碎片极易对人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各国相继制定了建筑安全玻璃的使用规范,以减少因玻璃造成的安全事故。

安全玻璃主要是钢化玻璃、夹层玻璃、贴膜玻璃等。

日本政府于1986年起正式制定法规推广安全玻璃,中国政府也于1996年开始陆续在部分城市制定了有关安全玻璃的规定。

2003年12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颁发了《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该规定对建筑物中必须使用安全玻璃的楼层、玻璃面积、特殊部位等作了具体规定。

之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把建筑安全玻璃产品纳入了CCC强制认证范围。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从法规、标准和认证三个方面推动安全玻璃应用,但在实际当中,仍存在落实不足的现象。

最后,让我们共同为灾区人民祈福!向救灾军民致敬!在地震带给我们巨大的创伤之后,其实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反思,这些天看了一些有关日本防震的资料,感触很深,我想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在重建过程中加以借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