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物距与像距
凹透镜的特性焦距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凹透镜的特性焦距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学中重要的成像工具,我们今天将重点探讨凹透镜的特性,以及凹透镜的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1. 凹透镜的定义和特性凹透镜是一种中央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其中央处有凹面。
凹透镜可以分散光线,因此具有负的焦距。
当光线进入凹透镜后,会发生折射,使得光线向外散开。
2. 凹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焦距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后所聚焦的位置。
对于凹透镜而言,焦距为负值。
光线从无穷远处射向凹透镜时,会经过焦点F后呈现出平行光。
这时的物距为无穷大,而焦距确定了透镜的成像特性。
3. 凹透镜的像距和物距根据凹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F之左时,透镜会形成一个虚像,该虚像位于透镜的同侧。
虚像呈现正立且放大的特点。
当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F之右时,透镜将无法成像,只会形成散射的光线。
4. 凹透镜焦距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凹透镜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以得到以下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此公式表示了焦距、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公式,当焦距为负值时,可以推导出物距为正值,像距为负值。
总结:凹透镜是一种薄边厚中央有凹面的透镜,具有分散光线的特性。
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值,而焦距、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透镜成像公式来解释。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物距为正值,像距为负值。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对于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凹透镜特性焦距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凹透镜的成像过程,为光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不管是在实验室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凹透镜作为重要光学元件之一,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学习和理解凹透镜的特性焦距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可以扩展我们对光学现象的认识,提高我们对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为光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物理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理中的透镜成像规律是指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焦距、物像高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透镜成像规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是指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成像后像距离透镜的距离。
根据公式1/f=1/v-1/u,可以得到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当物距u变化时,像距v也会随之变化,但是它们的倒数之和始终等于透镜的焦距f。
这个规律表明,当物距和像距变化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只要知道任意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量。
物像高的关系:
透镜成像时,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之间也有确定的关系。
根据物像距离比的公式h/h'=v/u,可以得到物像高的关系式h'/h=f/v-f/u。
这个规律表明,当物体离透镜越近,成像的像高就越大,反之亦然。
同时,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相等时,成像的像高也相等。
成像性质:
透镜的成像性质包括实像与虚像、放大与缩小等。
当物距u 小于透镜的焦距f时,透镜成像为实像,放大率大于1;当物距u大于透镜的焦距f时,透镜成像为虚像,放大率小于
1。
这个规律表明,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的性质也会不同。
同时,透镜的放大率也与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放大率越大,反之亦然。
焦距和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焦距和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焦距: 焦距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或镜片后会汇聚到的焦点与透镜或镜片之间的距离。
在透镜或镜片的两侧焦点和透镜或镜片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焦距通常用字母f表示。
物距: 物距是指光线从物体射向透镜或镜片的位置到透镜或镜片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物距通常用字母u表示。
像距: 像距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或镜片折射或反射后形成的像离透镜或镜片中心的距离。
像距通常用字母v表示。
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由透镜或镜片公式表达出来:
1/f = 1/v - 1/u
其中,f是焦距,v是像距,u是物距。
这个公式被称为透镜或镜片公式,描述了光线经过透镜或镜片后的成像规律。
焦距与物距关系
焦距与物距关系
物距:u,像距:v,焦距:f,关系:1/u+1/v=1/f。
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1/v=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
像距是由于物距和焦距决定的,而且像距小于焦距成实像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物距简介
在物理学中,物距就是指物体至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距的物理符号就是u,单位为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对于透镜而言,通过光心且与光轴横向的平面,即是物方主平面也就是像是方主平面重合。
物距与物距存有共轭关系,物距越远,物距越近;恰好相反,物距越将近,物距越远。
在展开光学排序时,严苛地谈,物距应属被摄体平面与镜头前主面间的距离。
焦距物距与像距精编版
焦距物距与像距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光学变焦镜头不但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
5就是实际焦距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如4-88mm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的远。
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 f1。
4, f2, f2。
8, f4, f5。
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
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
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
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
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
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
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焦距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焦距成像规律归纳总结引言焦距成像是光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镜后聚焦成像的现象。
通过对焦距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原理,提高我们对图像形成过程的理解能力。
焦距成像规律焦距成像规律是描述焦距与物体和像的关系的定量规律。
根据焦距成像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当物距和像距的长度相等时,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形成实像。
当物距和像距的长度不相等时,光线通过透镜后会发散,形成虚像。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当物距和像距的长度相等时,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形成实像。
当物距和像距的长度不相等时,光线通过透镜后会发散,形成虚像。
2. 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放在离透镜较近一侧的物体会放大成像,放在离透镜较远一侧的物体会缩小成像。
物体和像的大小关系:放在离透镜较近一侧的物体会放大成像,放在离透镜较远一侧的物体会缩小成像。
3. 物体位置与像位置的变化关系:改变物体的位置会导致像的位置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会离透镜远离;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像会接近透镜。
物体位置与像位置的变化关系:改变物体的位置会导致像的位置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会离透镜远离;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像会接近透镜。
4. 焦距与物距、像距的关系:焦距是透镜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透镜对光线的聚焦能力。
通过焦距成像规律,我们知道当物距或像距趋近于焦距时,成像效果最为清晰。
焦距与物距、像距的关系:焦距是透镜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透镜对光线的聚焦能力。
通过焦距成像规律,我们知道当物距或像距趋近于焦距时,成像效果最为清晰。
应用实例焦距成像规律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1. 摄影和相机:相机的镜头就是利用透镜的焦距成像原理来实现图像捕捉的。
根据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相机可以调整焦距来使目标清晰成像。
摄影和相机:相机的镜头就是利用透镜的焦距成像原理来实现图像捕捉的。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口诀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口诀物距像距焦距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照相机等光学仪器的基本参数之一,对于学习光学的同学和兴趣爱好者来说,理解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特别重要。
本文将介绍物距像距焦距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个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
一、定义物距指物体到凸透镜、凹透镜或反光镜的距离,像距指透镜或反光镜的焦点到像的距离,焦距指凸透镜、凹透镜或反光镜的焦点到镜片中心的距离。
在一个光学系统中,物体距离镜头越远,光线就越平行,像距也就越短;物体距离镜头越近,光线就越发散,像距也就越长。
同样,镜头的焦距也会对物距和像距产生影响。
二、计算公式对于一般的光学系统,有以下的计算公式:1.凸透镜成像公式1/f=1/v-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即像离透镜的距离;u 为物距,即物离透镜的距离。
2.凹透镜成像公式1/f=1/u+1/v同样,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即像离透镜的距离;u 为物距,即物离透镜的距离。
3.反光式望远镜D=f/2其中,D为望远镜的距离,f为望远镜的焦距。
三、口诀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口诀:飞入物虚像实,飞出物实像虚。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在凸透镜中,当物体距离透镜比焦距大时,成像会比较特殊:像距大于物距,像为虚像;当物体距离透镜比焦距小时,成像则是正常的:像距小于物距,像为实像。
而在凹透镜中则恰恰相反,当物体距离透镜比焦距小时,成像会比较特殊,像距大于物距,像为虚像;当物体距离透镜比焦距大时,成像也是正常的,像距小于物距,像为实像。
总结物距像距焦距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其有关知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光学原理,计算焦距,确定成像距离。
本文给大家介绍了物距像距焦距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
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光学学习有所帮助。
物距像距关系
物距像距关系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注意:
在物理学中,物距就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物距的物理符号是u,单位为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
对于透镜而言,通过光心且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即是物方主平面也是像方主平面重合。
物距与像距存在共轭关系,物距越远,像距越近;相反,物距越近,像距越远。
在进行光学计算时,严格地讲,物距应为被摄体平面与镜头前主面间的距离。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公式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公式
物距和像距是在摄影领域中经常提到的概念,尤其是在讨论变焦
镜头时,它们的关系便更加显著。
首先了解一下物距和像距,物距也称为焦距,是指摄影机和拍摄
物体之间的距离,而像距则是从摄影机通过变焦镜头到物体的传感器
的距离,又称焦点距离。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如下:fobj=ff/z,其中fobj表示物距,ff表示变焦镜头的焦距,z表示变焦比。
可以看出,物距可以由变焦镜头的焦距和变焦比来计算出来,变焦比更大,物距也就越近;反之,变焦
比越小,物距也就越远。
在拍摄照片时,正确控制物距和像距是极其重要的。
改变物距可
以控制拍摄照片的画面大小,而像距则可以控制景深。
如果景深不对,可能会造成镜头散景,给你的作品带来不必要的模糊感。
总而言之,决定拍摄出优秀作品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物距和像距
的关系,正确控制他们的大小,你就可以拍摄出精致的作品。
焦距、物距与像距.
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光学变焦镜头不但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一一定焦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
5就是实际焦距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如4-88mm 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 倍镜头看的远。
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l , fl o 4 , f2 , f2。
8, f4 , f5。
6, f8 , f11 , f16 , f22 , f32 , f44 ,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
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
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
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
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
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
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物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焦距、物距、像距。
①焦距:凸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2f表示二倍焦距②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③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实像与虚像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能用光屏承接的,用眼睛也能直接观察到。
②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不能用光屏承接的,但是能用眼睛看到。
(3)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遵循怎样的规律?猜想与假设: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放大镜不仅可以把物体放大,还能够缩小:而且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是倒立的,于是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取一只f=10cm的凸透镜。
用一只蜡烛作为物体,研究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一支蜡烛,一个凸透镜(f=10cm)、一个光屏、一台刻度尺的光具座,桌面等。
实验过程记录①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中央不动,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分别测量物距和像距。
②然后将蜡烛逐渐向透镜移动,移动过程中,选取若干位置,并调整光屏的位置,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知道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③将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中实验结论:对于凹透镜成像,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小表中的结论实验注意事项一、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按照顺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得目的就是使烛焰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所成的像完整的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二、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是,A,蜡烛在焦点以内;B,蜡烛恰好落在焦点上;C,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D,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上光屏无法到移动到该位置三、作图成像法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物距相距焦距公式
物距相距焦距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距、像距、焦距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公式来描述。
在光学学习中,掌握物距相距焦距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物距、像距和焦距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从而掌握成像的规律,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距、像距和焦距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公式。
让我们来看一下物距、像距和焦距分别是什么。
物距,顾名思义,就是指光学成像中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
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变化时,成像的位置和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像距则是指透镜成像后的像距离透镜的距离。
焦距则是透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透镜将平行光聚焦成一个点的距离。
焦距是透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决定了透镜成像的质量和效果。
1/f = 1/v + 1/uf表示透镜的焦距,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当我们知道物距和焦距时,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像距;同样,当我们知道像距和焦距时,也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物距。
在实际应用中,物距相距焦距公式可以用于很多情况下。
比如在光学仪器中,我们需要根据焦距和成像要求来设计透镜的位置和特性;在摄影中,我们也可以根据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来调整镜头的位置和焦距,从而获得理想的成像效果。
第二篇示例:物距、像距和焦距是光学相关的概念,在光学成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谈到物距、像距和焦距时,通常会涉及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物距相距焦距公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关系,它描述了光学成像时物体、像和焦点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光学成像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物距、像距和焦距。
物距是指物体与透镜(或镜面)之间的距离,通常用符号u表示;像距是指物体成像后,像与透镜(或镜面)之间的距离,通常用符号v表示;焦距是透镜(或镜面)的焦点到透镜(或镜面)的距离,通常用符号f表示。
镜头的焦距和像距的关系
镜头的焦距和像距的关系焦距和像距是摄影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了解和掌握焦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对于摄影师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如何通过调整焦距来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
一、焦距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焦距是指从透镜到成像平面(胶片或传感器)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来表示。
焦距较短时,拍摄的视场较宽,被摄物体呈现出广角效果;焦距较长时,拍摄的视场较窄,被摄物体呈现出望远效果。
测量焦距的一种常用方法是通过透镜的光学特性进行。
可以利用白光光源和物体,观察透镜在物体不同位置时的焦点,从而确定焦距的大小。
二、像距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像距是指光线经过透镜后,在成像平面上的距离,即物体的像离透镜的距离。
像距可以分为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和像方距(图像到透镜的距离)两个部分。
当物距大于零时,像距亦为正数,表示实像;当物距小于零时,像距为负数,表示虚像。
测量像距的一个常用方法是通过调节物体和透镜的距离,然后观察透镜背后成像平面的位置,从而确定像距的大小。
三、焦距和像距的关系焦距和像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即焦距与物距和像距之间的比例关系。
根据薄透镜公式,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1/f = 1/v + 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从上述公式可以得知,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此时可以得到清晰焦点的无穷远景。
而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正数,表示实像;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像距为负数,表示虚像。
四、不同焦距的拍摄效果不同焦距对于拍摄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
在摄影中,广角、标准焦距和长焦距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1. 广角拍摄广角镜头的焦距较短,通常小于50mm。
广角镜头具有宽广的视场和较大的景深,能够捕捉到更多的景物细节。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大陆风光、建筑物等场景,可以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
2. 标准焦距拍摄标准焦距通常为50mm到70mm之间,视角与人眼相似,画面展现出较为真实的比例关系。
凸透镜焦距物距像距公式
凸透镜焦距物距像距公式咱们从小学一路到高中,物理学里面有个特别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凸透镜焦距物距像距公式。
先来说说啥是凸透镜,您就想象一下,放大镜知道吧?那就是个典型的凸透镜。
那为啥要研究它的焦距、物距和像距呢?这可太有用啦!比如说,您拿个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想要点燃一张纸。
这时候,放大镜和纸之间的距离、放大镜和太阳的距离,就和这焦距物距像距有关系。
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公式。
公式是:1/f = 1/u + 1/v 。
这里的 f 就是焦距,u 是物距,v 是像距。
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一群小朋友做实验。
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凸透镜,然后让他们去观察窗外的景物。
有个小家伙特别可爱,他把凸透镜拿得特别近去看,结果啥都看不清,急得直挠头。
我就笑着告诉他,“宝贝儿,你拿得太近啦,物距不合适,当然看不清喽!”然后我手把手教他调整距离,当他终于看清楚远处的大树变得又大又清晰的时候,那兴奋的小眼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这公式看起来好像挺复杂,其实理解起来也不难。
焦距呢,就是凸透镜本身的一个固定属性,就像您的身高一样,不会随便变。
物距就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就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比如说,您想通过凸透镜得到一个放大的像,那物距就得在一定的范围内。
要是物距太大或者太小,得到的像可能就不是您想要的啦。
再举个例子,咱们拍照的时候,相机里面的镜头其实就用到了这个原理。
如果您想拍特写,让人物或者景物特别清晰特别大,那相机就得调整焦距、物距和像距,才能拍出满意的照片。
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很多同学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头疼。
但只要多做实验,多观察,慢慢地就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就像我之前教的那个班级,刚开始大家都晕头转向的。
后来我让他们分组自己动手做实验,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去探究不同物距下像的特点。
结果呢,大家越玩越起劲,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总之啊,凸透镜焦距物距像距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难,但只要咱们用心去学,多动手,多思考,一定能把它拿下!以后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遇到相关的问题,都能轻松解决。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辅助透镜焦距问题的讨论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辅助透镜焦距问题的讨论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辅助透镜焦距问题。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但是对于我们学习光学知识的小伙伴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哦!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物距、像距和焦距。
物距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而焦距呢?简单来说,就是透镜中间那颗特别亮的点到透镜的距离。
那么,我们如何测量这个距离呢?答案就是物距—像距法。
物距—像距法的基本原理是:当物体在凸透镜前放置时,光线经过凸透镜会汇聚到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
而当我们用凹透镜代替凸透镜时,光线会被分散,形成一个虚像。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和虚像之间的距离,然后再加上凸透镜的焦距,就可以得到凹透镜的焦距了。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不知道物体离凸透镜有多远,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没关系,我们可以借助辅助透镜来解决这个问题。
辅助透镜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测量物体和虚像之间的距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让辅助透镜和物体、虚像以及凸透镜都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通过测量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就可以得到物体和虚像之间的距离了。
辅助透镜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来说,我们会选择一个与凸透镜相似的透镜作为辅助透镜。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简化计算过程。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辅助透镜焦距问题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问题。
通过学习这个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哦!所以呢,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争取早日掌握这个技能哦!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篇文章,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我们下期再见啦!拜拜!。
物距与像距的公式(一)
物距与像距的公式(一)
物距与像距的公式
1. 物距公式
物距(object distance)指的是光线从物体上发出到透镜或凸面镜上的距离。
根据光学成像原理,可以得到以下物距公式:物距公式:
P=1
f
−
1
p
其中,P代表物距,f代表焦距,p代表像距。
2. 像距公式
像距(image distance)指的是光线从透镜或凸面镜射出后,到达成像位置的距离。
根据光学成像原理,可以得到以下像距公式:像距公式:
P=1
f
−
1
q
其中,P代表像距,f代表焦距,q代表物距。
物距与像距的公式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
根据公式1和公式2,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1 f −
1
p
=
1
f
−
1
q
化简后可得:
1 p = 1 q
因此,在光线通过透镜或凸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倒数是相等的。
3. 实例说明
假设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10厘米,焦距为5厘米。
我们可以利用物距与像距的公式来计算像距。
已知物距公式为:
P=1
f
−
1
p
将已知值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
1 5−
1
p
=
1
10
通过简单计算,可得到像距p为20厘米。
因此,当物体距离凸透镜10厘米,焦距为5厘米时,像距为20厘米。
以上就是物距与像距的公式及其实例说明。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线经过透镜或凸面镜后的成像距离,进而了解光学成像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
测焦距公式
测焦距公式
测量焦距的公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距像距法: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成像的位置,即物距(u)和像距(v),利用公式1/f=1/u+1/v来计算出透镜的焦距(f)。
2、共轭法:设物与像屏间距离为L(要求大于4倍焦距)并保持不变,移动透镜使其在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或缩小的像,透镜移动的相对距离为e,则焦距可以通过公式f=L²-e²/4L来计算。
3.、透镜公式法:对于在空气中厚度为d,曲率半径为R1和R2的透镜,其有效焦距可以通过公式1/f=(n-1)[1/R1-1/R2+(n-1)d/nR1R2]来计算,其中n是透镜材料的折射率。
以上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测量焦距。
像距物距中vuf
像距物距中vuf物理学中U代表物距,V代表像距,F代表焦点,f代表焦距。
在物理学中,物距就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用英文字母u表示。
像距是像到平面镜(或透镜的光心)之间的距离(物理中用v表示像距)焦点是指一个光学系统有两个焦点:物方焦点和像方焦点。
物方焦点是使像成在无穷远的物位置,像方焦点是物在无穷远处所成的像位置。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时从透镜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一、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凸透镜成像的公式:1/u+1/v=1/f上式中u代表物距,v代表像距,f代表焦距。
如果是凹透镜,由于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所以对凹透镜来说,焦距要用负数的数值表示。
同样的道理,虚像的像距也要用负数来表示。
二、物距、焦距、焦点的关系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那么两倍焦距就是指2倍远的地方)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
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
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一倍焦距分虚实。
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
蜡烛的焰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物距、像距的关系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完全一样。
物体靠近时,像越来越远,越来越大,最后再同侧成虚像。
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长焦距/最短焦距=变焦倍数光学变焦镜头不但要看其变焦倍数,还要看其焦距范围,焦距越大,看的越远,视角范围越小玩单反的谁还在乎光学变焦的倍数呀?这倍数可是越大越狗头。
人家有钱的高烧们都自豪地宣称自己的镜头都是1倍的--定焦数码单反,镜头标识乘1。
5就是实际焦距变焦和焦距首先没有太大的区别其次,一般的普通数码相机的变焦要在7倍以上方可达到210以上的焦距能看物体的远近只和焦距有关系,比如4-88mm的22倍镜头没有10-100mm10倍镜头看的远。
要想知道能看的最远距离就看最大焦距是多少,想知道能看的最大区域是多大,就看最小焦距是多少。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 镜头的焦距/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f1。
4,f2,f2。
8,f4,f5。
6,f8,f11,f16,f22,f32,f44,f64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您知道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的原理吗?一个物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聚焦之后,所有光线形成一个圆锥形光束。
圆锥的顶角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大、顶角越大。
圆锥顶点与底片接触形成一个像点。
如果底片稍微前移或者后移一点固定距离,切割光束形成一个圆斑,圆斑的大小与顶角有关:顶角大则圆斑也大。
换句话说:底片偏离同样的距离,光圈大圆斑也大。
现在我们不要移动底片、而是移动物点,使得光束的顶点移动。
如果形成的光斑相同,较细的光束(意为着光圈较小)物点可以移动更大的距离,这就说明小光圈景深更大。
景深随着物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焦距的增加而减少。
一般而言,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焦长约是28-70mm,因此如果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
物点(要拍摄的主体)离开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点(透镜的成像)离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物点和像点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物距的改变像距也随之变化,当物点处于无限远时此时对应的像点叫焦点,焦点离开透镜的距离叫“焦距”。
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近似的用:1/像距=1/物距+1/焦距的公式表示。
对焦为当物点不同时要想清晰成像必须移动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过程。
物距u像距v像距f镜头的焦距一般用毫米来表示,例如我们常说的35mm的镜头,50mm的标头,135mm的镜头等等。
镜头根据它的焦距可以分为广角镜,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等等,其实这是根据镜头的防大倍率来决定的,更准确的说是根据镜头的视角,在35mm胶卷里,50mm的镜头的视角相当于人眼的视角,也就是说防大倍率为一,我们把它称为标头。
请注意:根据“1/焦距=1/物距+1/像距”的公式,不同的底片其标准镜头不同。
120胶卷的幅面大于135胶卷的幅面,所以120相机的标准镜头是75mm。
目前数码相机的镜头划分一般参照35mm系统。
而焦距小于它的称为广角镜头,而焦距大于它的则称为长焦镜头,另外还有很多变焦镜头,它通过镜头各组件之件的变化来改变焦距。
小于20mm为超广角镜头,在24mm 到35mm 为广角镜头,50 mm为标准镜头,80mm至300mm为长焦镜头,大于300mm为超长焦镜头。
由于目前的镜头一体化数码相机较容易做出焦距较大的镜头,因此数码相机的长焦划分标准要相应提升,指拥有200mm以上焦段镜头的数码相机。
如果以光变倍数来计算的话,则为七倍光学变焦以上的数码相机。
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应用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f / 平行光u<f /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对焦和变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的调焦(对焦)是根据不同距离的物体在镜头后部清晰成像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成像面与透镜间距离来达到对焦的,这只能改变图像的清晰度,而变焦才是真正改变镜头的焦距属性!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也就是相机与拍摄物的距离!像距就是图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就是CCD与镜头的距离。
普通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固定的,镜头的焦距是可调的,其焦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就是几倍变焦!拉近拉远调的是镜头的焦距。
手动对焦调的是像距,使成像清楚。
焦距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简单的说焦距是焦点到面镜的顶点之间的距离.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会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焦距可以调节变化的镜头,就是变焦镜头。
当一束平行光以与凸透镜的主轴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被凸透镜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一个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光心:可以把凸透镜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
我们用的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就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约等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镜做照相机的镜头时,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会正好落在焦点上,或者说,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
具体的距离与被照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物距)有关,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实际上总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们照相时,被照的物体与相机(镜头)的距离不总是相同的,比如给人照相,有时,想照全身的,离得就远,照半身的,离得就近。
也就是说,像距不总是固定的,这样,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须随着物距的不同而改变胶片到镜头光心的距离,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调焦”。
物距:u像距:v焦距:f关系:1/u+1/v=1/f光学中最基本的高斯成像公式:1/u + 1/v = 1/f,即物距的倒数加上像距的倒数等于焦距的倒数。
其次,请你明白物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有物才会有像的。
不同的物距会对应不同的像距,但是反过来却不行。
象你这样自己设定一个像距就不一定会找到对应的物距,也就是说你设定的像距根本就无法成像。
对于凸透镜成像而言(照相机就是凸透镜成像),物像关系是这样的:当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照相机聚焦无穷远的情况);当物距为无穷无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的实像(照相机一般都属此类情况,在物距接近两倍焦距时为微距拍摄情况);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况;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就是这种情况,对照相机而言,少数的微距拍摄,如美能达的1X-3X微距,佳能的5X微距拍摄也是这种情况);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放大镜就是这种情况)。
显而易见,像距是由于物距和焦距决定的,而且像距小于焦距成实像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选择镜头时第一个考量的重要因素恐怕是镜头的焦距,第二项也许就是光圈。
不过相机镜头少则三五片透镜、多则十余片,如此复杂的相机镜头的焦距从何而来?物理学教科书中的焦距通常只用单透镜说明,这个单透镜理论又如何用到复杂的相机镜头上呢?这篇文字尝试在动用最少数学与物理学观念的前提下,为您一步一步地用直觉的方式解释这个论题。
彻底了解焦距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因为和镜头有关的资讯与讨论总是离不开焦距,而且很多重要概念(譬如f值、视角等等)都直接使用焦距,所以正本清源,在谈其它相机镜头的课题之前,我们得把焦距的基本观念好好说一说。
焦距 直觉的定义。
透镜大致上分成凸透镜与凹透镜两类,我们先看凸透镜,放大镜就是个典型的凸透镜。
找一个睛天出太阳的日子,拿一个放大镜到户外水泥地或砖墙边,然后把放大镜对正太阳前后移动,就会发现地上或墙上有个很亮的点,这就是太阳透过放大镜所得到的像。
在前后移动放大镜(相当于对焦)时太阳的像会改变大小,把放大镜移到使太阳的像最小也最亮的位置(对焦成功),于是从太阳的像到放大镜中心点的距离就是放大镜的焦距(focal length )、也叫做焦长,太阳的像所在位置是放大镜的焦点(focal point )。
如果在原位置把放大镜反过一面对正太阳,也会发现焦距与原来的几乎一样。
因为太阳的位置离放大镜太远,我们不妨想像成是在无限远处;又因为放大镜对正太阳,这等于是说太阳是在放大镜轴线(经过放大镜中心并且与放大镜垂直的直线)上无限远的地方。
从无限远出发、沿轴线方向前进的入射光可以看成是一束平行线,只要想想铁路双轨永远平行、但我们总是有一个它们会在很远很远处相交的感觉(这是透视效果),于是就不难理解上面的说法。
所以,从轴线上无穷远处的物体(太阳)出发、依轴线方向自左而右进行的光线(入射光)正是与轴线平行的线条(见下图),这些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在轴线上某个点汇聚,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放大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
综合起来,我们有这样的定义:给了一个非常薄、薄到厚度可以略而不计的凸透镜L(用两个向外指的箭头表示、见下图),与透镜轴线平行(自左而右)的入射光经过透镜折射后会在轴线上某个点汇聚,这个点是该凸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另外,自右而左与轴线平行的入射光定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焦点。
任何一个在无限远的点都可以经过透镜成像。
从一个在无限远的点出发、以某个方向到达透镜的入射光也可以视为沿同一个方向的平行线(见上图),它们到达透镜后会被折射、再汇聚成一点,这个点是该无限远点经个透镜得来的像(见图中黄色方格)。
空间中所有在无限远的点可以想像成在一个无限远平面(plane at infinity)上,它们经过透镜的像当然也在一个平面上,而且这个平面包含了焦点,因为焦点是沿轴线方向在无限远点的像。
所以,包含所有在无限远点的像的平面与轴线垂直、而且经过焦点,这个平面叫做焦平面(focal plane ),这是上图中的F;因为透镜有两个焦点,所以有两个焦平面。
归结起来,焦平面包含了所有在无限远的点的像,它到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
再看凹透镜的情形,下图中L是一个非常薄、薄到厚度可以不计的凹透镜,我们用两个箭尾表示。
从无限远出发并且与轴线平行(自左而右)的入射光到达凹透镜L之后会被折射,与凸透镜不同的是,在凹透镜下穿过透镜的光会散开(亦即发散),不过这些光线的延长线会在轴线上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但在透镜的左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