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初中学业考历史真题: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贵州专用)分项汇编(教师版)

2020年初中学业考历史真题: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贵州专用)分项汇编(教师版)

『中考真题·分项详解』『真金试炼·备战中考』编在前面:历年的中考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考的题型,命题风格,各知识板块的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点。

这对于初三学生备战中考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而且历年的中考真题还有中考风向标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中考试卷分析命题趋势自我预测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重点难点。

这对于学生来说帮助非常大。

很多学生在初三在复习阶段会买很多的预测试卷儿或者是模拟题。

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展题面见识更多的题型,但是这些复习资料是与中考真题相比是无法比拟的。

利用好中考真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通常会在中考第二轮复习期间要求学生做至少三遍中考真题,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通常第一遍就是按照中考节奏去完成试卷。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中考的节奏。

了解中考题试卷难易的题型分布等。

中考真题通常是80%是基础题型,20%是难题。

第一遍做中考真题并不强调分数的重要性。

主要是要把握中考的做题节奏,合理安排时间。

第二遍通常要注重准确率。

因为通过第一遍做题和对答案以后,需要花时间对错题进行分析,对难题做出归纳总结。

掌握中考真题的做题思路和方法。

而且在做第二遍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缩短时间。

同时避免再犯第一次做题的错误,以能够锻炼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做第三遍的时候就要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率。

因为经过前两次的反复练习,对中考真题已经很熟悉。

尤其是对中考试卷进行研究以后,那么对于平时的模拟考试,就会显得非常简单。

一般情况下模拟考试的题型都能够在之前的中考真题中找到真实题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第三次,做中考真题的时候还会出现错误,那就需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了。

中考真题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你做再多的模拟试卷都不如做一套中考真题作用大,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认真做中考真题,并总结分析真题规律!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82 科技文化成就1.(2020年贵州遵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选择题1.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

德莱塞揭露和批判美国生活方式的作品是()A. 《等待戈多》B. 《格尔尼卡》C. 《约翰克里斯朵夫》D. 《美国的悲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悲剧》。

1925年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出版,震动了整个美国,它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小说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故选D。

2.下列只有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才可以做的是:( )A. 打电话给远方的亲戚B. 开汽车上班 C. 上网聊天 D. 坐飞机旅行【答案】C【解析】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点评】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3.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伴随着科技的发明创造,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

下列能源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B. 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C. 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D. 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答案】C【解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首先是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紧接着是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的开采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是原子能。

因此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4. 比尔·盖茨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微软公司的创始。

截至2011年,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从1998年到2010年他一直在《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上排名榜首。

1983年《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称比尔·盖茨在软伯方面的功绩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重要。

这此表明()A. 美国是拜金的国家B. 美国人怀旧心理明显C. 科技既造福人类又创造财富 D. 比尔·盖茨的发明影响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题文的“比尔·盖茨是世界领先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截至2011年,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也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2020年中考历史专项复习:世界近现代科技和文化精品版

2020年中考历史专项复习:世界近现代科技和文化精品版

新课标中考历史专项复习:世界近现代科技和文化一、第三次科技革命1、定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二、近代科技与文化1、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2、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方面。

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就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世界历史综合训练一步入近代世界历史综合训练二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选择题1、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掌握国家大权、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的是()A.詹姆士一世B.查理一世C.克伦威尔D.查理二世2、确定1640年冬召开的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的依据是()A.英国发生了反对王室的人民起义B.议员们拒绝通过征税方案C.议员们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D.国王宣布讨伐议会3、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叙述的不正确性是:()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C.以攻占巴士底狱为革命开始的标志D.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4、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在于:()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揽共和国大权B.使议会获得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C.正式宣告了君主制被废除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5、华盛顿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主要是因为他()A.组织了北美人民的大陆会议B.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C.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D.解放了黑人奴隶6、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通过政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帝国,颁布了《法典》;曾一度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最后在莱比锡战争中惨败。

2020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讲义:中国近代史考点六 近代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

2020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讲义:中国近代史考点六 近代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

考点六近代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点击考纲考核内容测量要求识记理解应用经济和社会生活(1)张謇兴办实业∨(2)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考点详解一、张謇兴办实业1.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弃官回乡,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2. 创办的实业:(1)1899年,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2)1901年建成面粉厂和通海垦牧公司。

(3)1903年,开办了轮船公司等。

(4)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3.经济和教育主张:(1)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提倡在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2)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即以实业养教育,以教育促进实业。

4.评价: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41.剪发辫: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绝大部分男子都剪掉了辫子。

2.易服饰:(1)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

新式服装如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起来。

(2)服饰的变化,适应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

3.改称呼:(1)在平等思想的影响下,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

(2)“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理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3)在20世纪中叶以后,“同志”、“先生”逐渐成为民众间的一般称呼。

(4)这些变化表明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三、思想文化1.魏源:(1)在鸦片战争期间编成了《海国图志》,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该书主张设厂制造舰船、枪炮,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科学技术,改革以科举考试取士的制度,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书籍。

(3)《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考历史考点梳理及真题解析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科技文化成就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①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②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

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③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屠呦呦和青蒿素①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㈠科技成就:⑴两弹一星--”两弹元勋”邓稼先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10月,导弹发射成功;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005年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④提出”863计划”: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⑵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⑶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投入和全国人民的支持,③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⑷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从小就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⑸认识:中国应积极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进行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发展;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科教兴国的新途径;加大科技投入等。

㈡教育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两弹核弹原子弹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地点:我国西部戈壁标志:代表人物:邓稼先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成功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载人航天工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2.屠呦呦和青蒿素(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变化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3.其他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2020年河北中考复习中国现代史——第六讲《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知识梳理和真题回顾

2020年河北中考复习中国现代史——第六讲《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知识梳理和真题回顾

第6讲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知识体系
阶段特征
基础点•回顾
考点一:“两弹一星”、神舟飞船、杂交水稻、青蒿素(2020年是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0周年、2020年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周年、2019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2019年是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0周年)
考点八:日常生活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不断发展
真题回顾
1.[2013·河北·T21]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些东西”指( C )
A.大庆油田 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863”计划。

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归功于党的正确领导,我们要拥护共产党的 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我们今天也要持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三模块 中国现代史
第 6 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 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随着经济建设 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科技文化成就【2020 年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50 周年】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科核弹来自学技术

邓稼先

东方红一号
上一页 下一页
杨利伟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青蒿素
上一页 下一页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莫言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设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 80 年代后人们饮食发生变化的 原因有哪些。
答案: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物资丰富;思想开放;科技的发展使 订餐方便快捷。(任写两点即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生活方式
综合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邓稼先 (1924—1986)
钱学森 (1911—2009)

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七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复习 新人教版
• 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_东__方_红__1__号__ 发射成功。
2.2 籼型杂交水稻
• 1973年,(3)__袁__隆___平___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他本人被誉为(4)“__杂__交__水__稻__之___父___”。

2.3 义务教育与“科教兴国”战略
• 1.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2.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5)“_科__教__兴__国___”的发
展战略,明确提出“把(6)___教__育_____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把(7) ___九__年__义__务___教__育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 2.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 们买商品要凭票证抢购;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大大提高,市 场商品充足,人们购物可自由选购。
于19左7图3年人在物世是界(1上)_袁首__隆次__平_育_,成他 (农 (32学))“_籼_界__型__誉____为杂___交__水__杂稻__交,_”水他稻。被之国父际
2.1 “两弹一星”
• 1.1964年10月,我国(1)_第__一__颗__原__子__弹__爆炸成功,加强 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 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例题
例题二
(2016·贵州黔东南州一模卷·12)黔东南州扎 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明确提出“把教育放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中央把九年义务教育作

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6)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2020年广东省中考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6)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国现代史 (1949年——今)
1949-1956底 过渡时期
巩固政权(49—53年) “一化三改”(53—57年)
1956-1966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十年)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8、12——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现代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讲 科技与社会生活







、教



和 体 育
文 艺 、 体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863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科教兴 国奠基工程
•认识: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因素之一。我国政府重视教育发展。
6.就业制度 “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
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
新事物层出不穷。
7.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3、《863计划纲要》的形成
领域:8个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 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目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 造条件
意义: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了我国同世界 先进水平的差距。
5.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考点17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17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备战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07考点冲关
2.青蒿素类药物自问世以来的10年间,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了38%,全 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至少一半。这一事实 说明 A.青蒿素药效低 B.科技造福人类 C.青蒿素成本高D.疟疾无法治愈
07考点冲关
3.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五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纪念日。回顾历史,开启我 国飞天之旅的标志性事件是 A.在我国西部戈壁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 C.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首次升入了太空 D.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升入太空并完成出舱任务
1.9亿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对祖国最独特的祝福-----一张超级自拍。回望历史,我
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五号”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一-东方红一号,成为 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属于我国太空探索的开端,B正确:“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排除A;“神 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不是太空探素开端,
07考点冲关
5.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 流;如今,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灾慈善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影 响中国社会风尚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生活条件的改善 D.卫生知识的普及
07考点冲关
6.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下列作品创作的共同时代背景是 ①《青春之歌》 ②《红岩》 ③《红旗谱》 ④《创业史》 A.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B.“文化大革命”结束开始改革开放 C.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考点17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17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一、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标志:代表人物:邓稼先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2.载人航天工程(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2.屠呦呦和青蒿素(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变化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3.其他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设施的发展(1)总体表现:(2)具体表现2.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3.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考向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建设“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

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期间,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A不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一、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两弹核弹原子弹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地点:我国西部戈壁标志:代表人物:邓稼先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成功原因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载人航天工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2.屠呦呦和青蒿素(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变化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3.其他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设施的发展(1)总体表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2)具体表现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民航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2.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轮船任人选择。

3.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电信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考向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建设“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

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期间,青藏、川藏、新藏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A不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符合题意。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时间是196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是1970年;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时间是1973年。

由此可知B、C、D三项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新闻头条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

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的咖啡名言,让人感到文学家的浪漫。

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则真实地反映了著名科学家______的科学品格。

A.钱学森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3.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了A.诺贝尔化学奖B.诺贝尔物理学奖C.诺贝尔和平奖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发表感言指出: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着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5.下列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试验成功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③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6.为了促进文学艺术发展,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C.“百花争艳,百家争鸣”D.“百家争鸣,推陈出新”7.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布票种类丰富,能购买的衣服越来越多B.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C.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D.开私家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C.我国人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D.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9.下列有关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信息传递变得快捷、简便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③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突出贡献分别是什么?(2)请你再说出一位你熟悉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及其代表性成就。

(3)你觉得这些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1.(2019年湖北荆州卷)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这项成就是A.“两弹一星”的成功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C.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D.杂交水稻培育技术2.(2019年湖南株洲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以表彰他A.成功提取了青蒿素B.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D.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3.(2019年湖南株洲卷)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4.(2019年湖北黄石卷)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

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

这主要反映出我国A.城市建设发展B.思维方式改变C.传统观念更新D.生活水平提高考点冲关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964年10月”“蘑菇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项符合题意;A项的时间是1970年;C项的时间是1967年;D项的时间是1999年。

故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袁隆平的有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试验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

A、B、C和题文材料无关,故选D。

3.【答案】D【解析】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选D。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屠呦呦认为不能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对传统文化应该有继承、有创新,即取其精华,推陈出新,B项符合题意。

A、C、D的做法都太绝对。

故选B。

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故正确顺序是③①②④,答案选A。

6.【答案】A【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故选A。

7.【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布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A符合题意。

B、C、D反映的都是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挂钟”“手表”“BP机、手机”反映了新中国以来科技的发展,这些科技成果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

A、C、D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

9.【答案】D【解析】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人们的联系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人们的感情交流,③的说法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