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61628f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d.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数轴来表示正数和负数。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数学,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数轴的概念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通过数轴来直观地表示正数和负数,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正数和负数的正确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数轴来表示正数和负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和数轴的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索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它们的性质,以及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正数和负数的性质的理解,以及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的方法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数轴模型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情境,如温度计的示数、银行卡的余额等,引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正数和负数的含义,通过数轴来直观地表示正数和负数。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数和负数的性质,并通过示例来讲解数轴上表示正数和负数的方法。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和运用。
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正数和负数的关键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177003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9.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以及会进行简单的正负数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会进行简单的正负数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2.教学难点:正负数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负数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进行一些简单的正负数运算,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数和负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性质,另一部分是正负数的运算方法。
2023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6篇)
![2023最新-《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29001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3.png)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6篇)教学方法自查报告工作写法调查报告,李清照讲稿的屈原挽联!教案挽联贬义词了寒假作业广播稿党员观后感。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3教学重难点重点: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2、知识建构、心理调节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三、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4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4639b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b.png)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4篇)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
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
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
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
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中,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两幅冬日雪景动画画面。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学生:(天气比较冷20°C 零下10°C 不能)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一些新数,从而引入新课题。
这两幅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起,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
二、获得新知加深理解教师:像零下10°C我们可以记着“-10°C”读做“负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6c9dc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2.png)
5.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将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数和负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2.多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等。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负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3.技术工具:智慧教室系统、网络资源等。这些技术工具可以实现课堂实时互动,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
(三)互动方式
为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我将设计以下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为:正负数的性质及正负数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正负数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对正负数运算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4.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总结正负数的运算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一些基础题,如正负数的加减运算、判断相反数和绝对值等,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布置一些拓展题,如实际生活中的正负数问题、数轴上的正负数运算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1309d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3.png)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这6篇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正数和负数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正数和负数教案篇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 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 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五、新授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
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 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 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https://img.taocdn.com/s3/m/4a9964e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7.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节内容,它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中的概念和思想的重要环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则,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
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未必能准确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能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数和负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则,如何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正数和负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3.正数和负数的性质a.正数加正数等于正数b.负数加负数等于负数c.正数加负数等于正数或负数(取决于绝对值大小)d.正数乘正数等于正数e.负数乘负数等于正数f.正数乘负数等于负数g.负数乘负数等于负数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1718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b.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与负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正数与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接着,通过数轴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则。
最后,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正数和负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数轴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同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实例和数轴的引入,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通过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正数和负数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数轴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1c7df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8.png)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5篇)今日我讲的课是《正数和负数》,关于学生以前所学数的学问前面的李娜教师已经作了很好的梳理,我现在只就本节课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展说课。
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其次学段初步熟悉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
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始终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熟悉负数的生活根底。
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
熟悉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他们以往熟悉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熟悉。
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连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根底。
详细目标是: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依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消失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
从《课标》中可以发觉,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熟悉。
并没有简单的概念与计算,学问层次比拟浅。
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呈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1、以前熟悉的数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熟悉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熟悉;在其次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熟悉,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熟悉。
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熟悉。
2、以后将要熟悉的数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熟悉,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熟悉。
3、今日要学习的内容以上的这些数在其次学段即四年级其次学期第8册中消失了负数的熟悉,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头。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精选9篇)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98b74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8.png)
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精选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1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内容:老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两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
问题见教材。
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5c131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06.png)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正数与负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5de597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5.png)
有关正数和负数说课稿4篇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和表示;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一、课堂前奏师:我们先来看看"正"和"负"这两个字的含义。
正,这个字最早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用来指做事情的。
正的组成是由上面的一横"一"和下面的止〔止在古文中有代表足的含义〕。
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是一个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
最初的本义是指不偏斜,平正。
后来这个字的引申意义就非常多了,但绝大局部的解释还是围绕本义的不偏斜,平正。
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个的人刚直不阿,我们就是在说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正派、正气凛然,还可以说这个人做事公正无私等。
这个正字被用于学术中像物理中有正极、正电等;用在我们的数学中的主要有正方向、正方形、正面等,今天我们要用的那么是正数、正号。
负,本义是倚仗、凭仗的意思。
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秦贪,负其强",就是说秦国贪图其他各个诸侯国的领土,是倚仗或凭仗自己国家的强大,有势力,有本领。
后引申为背负的意思,如负荆请罪就是背负的意思;我们平时也经常说某人的负担很重,或者说是负债累累等,总之,负的含义不如正的含义好,总是有那么点不如意的地方,总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它在学术中的应用如果在物理中,一般就是和正相反的意思,例如,有正极就必有负极;在数学中也用了表示与正相反的意义。
当然,你说有正方形是不是就应该有负方形,这个先告诉大家是没有这个称呼的,那具体称号什么呀我们小学已经学习过了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
大家学习时应该灵活应变,学会变通,不要让你举一反三你就死扣,那就不叫变通,更不是举一反三了,而是叫呆板,不开窍了。
初中正数与负数一等奖说课稿3篇
![初中正数与负数一等奖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9f094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e.png)
1、初中正数与负数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2.例、习题的意图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习,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习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习(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习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习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对于“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习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二、新课引入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问题2: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引例:学生观察前面的几幅画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讨论这些带有符号的数在实际中表示什么意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三、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补充例1:(1)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2.5,0,-3.14,,120,-1.732,.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习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2)指出(1)中的分数、整数.(为有理数的学习做铺垫)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补充例2:用正、负数表式下列各量.(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练习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补充例3:.用适当的数值表示下列实际问题的数量.(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2)某出租车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4)缆车上升了-78米.(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6)盈利-300元.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四、课堂练习:1.P5练习(2)、(3)、(4)补充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对错:A.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B.节约50元与浪费-30元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C.“快”与“慢”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D.+15米就是表示向东走15米.()E.黑色与白色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F.向北4.5米和向南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补充练习3: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温度上升3℃和下降5℃.(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3)运进50箱与运出100箱.(4)向东10米与向西6米.五、课后练习1.课本P7第1、2、3.补充练习:2.下面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5,+1,0.07,-1.414,1.98%,0,-20%,-1000,11/9,0.001 3.如果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若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1)向东运动5米和向西运动10米各怎样表示?(2)-30米和50米各表示什么?(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4.说出下列每句话的意义.(1)小明在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2)今晚的气温升高了-3℃.(3)电梯下降了-4层.(4)李华体重增加了-2公斤2、初中正数与负数一等奖说课稿教学目标: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和表示;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用正数和负数这样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认识负数说课稿(优秀4篇)
![认识负数说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ae90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c.png)
认识负数说课稿(优秀4篇)《认识负数》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人民教育出版社《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学生特点: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1)引入课题(2)新课讲解(3)课堂练习(4)知识(5)布置作业下面进行详细阐述:1、引入课题(3min、创设情境,兴趣导入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fa6a9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3.png)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互帮互助: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疑问、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竞赛:设计正负数运算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3.实践活动:设计“正负数生活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实例,并进行分类、总结,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性质和加减运算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享学习心得,发现自身和他人的优点与不足。
板书风格将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通过数轴、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知识结构。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同时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
2.在课堂上及时更新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
(3)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正数和负数的性质。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ec1ca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0.png)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篇)篇一: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篇一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一、教材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是在学习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二、教学方法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
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
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d0e4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7.png)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节课是学生研究自然数与正分数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其作用不可小觑。
它不仅开启了整个初中代数研究殿堂的大门,还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更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了解相反意义量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研究正负数的意义。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明确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3.解决问题:会用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研究惯。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意义、区分实际问题中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以及内涵。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
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
但思考问题不全面,对概念的理解力不强,精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变为身边熟悉的事物,触类旁通、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用大量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节研究情趣。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方法指导:在学法上,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研究。
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使学生不仅学到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对今后的数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6276d46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5.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负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也为后续学习有理数、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学会了加减乘除等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负数,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负数的含义。
此外,学生可能对正数和负数的分类和判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定义,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正数和负数的判断。
2.教学难点: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正数和负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温度、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感受和理解正数和负数。
3.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正数和负数,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等。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大于0的数•例子:1, 2, 3, 4, …•定义:小于0的数•例子:-1, -2, -3, -4,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价;二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进度的评价。
最新-七年级数学教案正数与负数(优秀15篇)
![最新-七年级数学教案正数与负数(优秀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37c0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b.png)
七年级数学教案正数与负数(优秀1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15篇正数与负数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篇一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方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1正数和负数”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正数、负数和零的定义、联系。
是本章有理数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1.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采用“现象──问题──目标”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师演示第一节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达标检测学习总结教师出示图片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接着出示问题问题1 天气预报:北京市冬季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我市的温差是多少?问题2 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问题3 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 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三个问题中的-3、0.5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新数,这说明随着生活和劳动的发展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引进新的数。
1.1.1正数和负数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1.1正数和负数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12aa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5.png)
1.1.1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数与代数》章节中的第一节,主要讲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教学目标•知道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用“+”和“-”表示正数和负数;•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模拟和示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5.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板书工具。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
二、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数轴和有序数对的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轴和数对的概念。
2. 引入新知•通过一个情景模拟,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两个人站在原点上方和下方,上方的人表示正数,下方的人表示负数。
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利用学生已有的数轴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数轴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关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轴上标出一些正数和负数,并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3. 确立概念•教师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通过“+”和“-”的符号来表示正数和负数。
例如,“+3”表示正数3,“-5”表示负数5。
•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例如,“温度上升3°C”可以表示为“+3”,“温度下降5°C”可以表示为“-5”。
4.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
例如,邀请学生通过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个航班的高度变化、银行账户的存取款等。
5. 总结归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总结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运用方式,并梳理课堂中学到的重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数、负数和零的意义.
2.技能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
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通过负数的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
活泼好动,思维
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等。
采用探索引导式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及如何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难点:如何控制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把握主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及依据:
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后汇报研究成果,行到结论后进行总结,及时进行反馈应用和反思式总结。
依据是《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人人都获得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
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师:同学们从这两幅动画中感觉到的是什么?谁能告诉
我今天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动画里的温度大约是多少?能不能用
我们所学过的数表示吗?
学生:(天气比较冷C\ 零下10°C\ 不能)
教师:正因为不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论从教学素材到知识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吉阳中学:陈兴有
200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