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着手十法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方面,以下是十种方法:1. 精读想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精读。
精读不仅仅是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在精读过程中可以重复阅读,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不断琢磨,想明白了再往下读。
2. 分析诗歌的语言一首好的诗歌不仅仅是表达思想感情,还要有良好的语言符号。
因此,分析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从韵律、节奏、平仄等方面来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并体会到诗人为了表达情感所进行的“语言艺术创造”。
3. 关注诗歌的历史背景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因此诗歌也是如此。
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略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同时,历史背景也会影响到诗歌的创作,并体现在诗歌中。
4. 视觉化为了更生动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来帮助我们。
例如,可以画出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或者用一些图表来展示诗歌中的情感变化,这样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把握诗歌的情感、情节和氛围等。
5. 抓住思想核心阅读诗歌时,要有意识地去抓住诗歌中的思想核心。
通过思想核心,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主题和情感,也能使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更为深入。
6. 研究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的作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同时也能通过探究诗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思想观点来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7. 想象力诗歌常常运用想象力,有时用隐喻、比喻、对比等文学语言手法,让读者通过“暗喻”来获得感官上的体验,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8. 以心换心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不仅是读懂诗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感悟到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并与自身体验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9. 对比多首诗歌多阅读、多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案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案教案标题: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诗歌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诗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诗歌的思想和感情表达:教师以具体的诗歌作品为例,解读其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三、鉴赏实践(25分钟)1.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选定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探究诗歌的思想和感情: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和感情的理解,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
四、巩固拓展(15分钟)1. 创作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创作一首短诗,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2. 欣赏名家诗歌: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对思想和感情的表达作用。
2. 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对诗歌的新认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诗歌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鉴赏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方法
鉴赏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方法《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其中的“志”主要就是指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古典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丰富、深刻、复杂而又多变的。
那怎样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呢?一、类型辨析法分清诗歌的类型,根据不同诗歌类型的特点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古典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也是复杂丰富的,可按其题材及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山水田园诗。
主要通过描写景物,展现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或通过描写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生活场面等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或惬意之情。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二)咏物诗。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诗人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某种志趣、情怀融于某种具体事物身上。
代表作品有虞世南的《蝉》、王安石的《梅花》。
(三)咏史诗。
诗人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感慨兴衰,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忧虑,对个人遭遇的不平。
代表作品如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
(四)送别诗。
古代频繁的政治、军事斗争,落后的科技、交通等造成了许多无奈悲伤、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古代诗家的重要题材。
诗人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对友情的怀念,或对亲人、朋友的安慰、嘱咐、祝愿。
一般感情色彩较为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诗句。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五)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或因仕途不畅贬谪外地,或因外出经商长期客居他乡,或因躲避战乱长期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悲凉艰辛的感受以及思乡思亲的痛苦等,大多采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手法。
二、知人论诗法鉴赏诗词的思想情感要懂得知人论世,善于借助诗词的写作背景即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诗人创作时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倾向和状态等综合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情感概述(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理想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
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六种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3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表达羁旅愁思。(泊) 《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悯)
拐杖一:审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chéng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本诗蕴含了哪些情感? 思乡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
思想感情之于诗歌鉴赏:
• 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灵魂。 “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诗·大序》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所以,无法把握诗歌的思 想感情,就不能真正地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纲要求】
• 《考试说明》 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 达技巧
钥匙五——寻意象
意象——鉴赏的阶梯,主题的载体
要求了解一些意象的寓意,并关注到意象 描写的修饰性语言。
拐杖五:寻意象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成都草堂时。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春日的阳光,美丽的河山, 温暖的春风,馨香的花草,泥土融化,燕子纷飞,沙土温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静得睡着。这是一派明净绚丽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②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身。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用对圣了此叹托诗称物情此言感诗 志的“ 的理托 手解流法。莺,以通见过意流也莺”的。飘结荡合 不诗 自句 持内(步容骤谈一谈)你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寻找一把钥匙——准确解读诗歌情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抓住标题、关键词、意象等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2、能调动知识储备,联系作者、序注、典故、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历史知识等诗外要素辅助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重点难点:抓住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相关链接:1、高考考点解读: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后者即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
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2、写诗的目的:抒情、言志、说理。
情:喜怒哀乐,忧思惊惧。
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
理:人生哲理、生活哲思,历史规律。
3、关键词:能直接呈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能说明作者抒情原因的词语等。
4、意象: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如杨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5、文化常识:古典诗词是在古代文化背景下写出来的,很多作品中都会出现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职官名,有时还会出现古代的器具、服饰、宫室、车马等名称和典章制度、节日习俗等。
问题探究:在预习过程中,熟读下列每首诗歌,说说你认为解读该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应特别把握哪些要素(以第1题为例),并具体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怎样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怎样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一、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它或者点明诗的类别,或者点明时间、地点,或者点明情感。
也就是说,题目可以暗示我们很多信息。
如王安石的《金陵怀古》,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类诗常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抚古伤今等目的。
所以由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金陵怀古》一定是王安石借写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往昔来抒发慨叹兴衰,讥喻当朝统治者的感情。
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显示这是一首送别诗,赠友送别所抒之情不外乎是依依不舍或祝福友人。
李白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传达出对朋友的悠悠情思,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由题目可联想到描写的应该是秋日山景,不会超出宁静祥和的山水田园风光的范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可不正是一幅恬适闲雅的山水画?二、看作者“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一个诗人的创作风格、语言风格通过不同的诗歌呈现给读者时大体上是一致的。
如李白,看到他,我们自然想到豪放、乐观、好用夸张、比喻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何等豪迈的胸怀。
再如杜甫,看到他,一定想到他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能不让你的心头沉甸甸的,看到苏轼,你能不想到他的豁达超脱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的境界在苏轼的诗文中随处可见。
看作者等于看到了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
三、看注释注释,或是简介作者,或是简介写作背景,或是简介所用典故,或是点明某关键词的含义,不一而足,在鉴赏诗歌时注意到它们,会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
如杜甫《日暮》“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在流寓夔州时,写下这首诗。
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它告诉我们诗作于诗人离乡背井途中,“花烬”,暗示眼前灯烬结花有喜事,可对于孤身在外,居无定所的诗人来说不仅不觉欢欣反而倍添烦恼,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考情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1.咏物言志诗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且每年必考。
一、诗歌的情感类型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
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二、抓住诗歌情感的方法1.从内容和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古人云,诗者,不过“情景两端”。
古诗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来表达出来的。
因此,在阅读古诗时,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
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乐景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
2.从体裁上来抓住诗歌情感正像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题材一样,古典诗歌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选题材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掌握诗歌一般种类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整体理解诗歌,体味诗歌的情感。
比如咏怀诗多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咏史诗多感叹昔盛今衰,缅怀物是人非;边塞诗多表达对战争厌恶,对家乡人民、亲人的思念;咏物诗多咏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山水田园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在清新如画的山水风光中,多表达了作者的志趣追求,等等。
3.“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
托物言志诗 山水田园诗
别
咏史怀古诗 伤春伤别诗
谈禅说理诗 闲适隐逸诗 悼亡游仙诗
a
3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
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
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 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 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
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
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
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 战争的罪恶。
a
4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 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 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
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 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
满怀的情感。
a
8
1、写景抒情诗
写景以抒情言志,或用衬托、对比手法,或 用白描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对仗工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 ①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爱国、 爱情、乡愁、惜春、伤春等; ④要分析诗歌的写作a技巧和语言特色。 9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 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 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a
11
3、咏物言志诗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色, 以求逼真传神;一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 言志。如《硕鼠》《江雪》《咏柳》。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a
14
越中览古 李白
怀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古 咏 史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诗
1请.谈请谈从这两两个首方诗面艺谈术谈手这法两的首主诗要共不同
的同特之点处。。
要《点越中:览两古首》诗着都重是渲染怀越古宫之昔作日,的主繁华题,
贬官谪居之遗恨
离别惜别之相思
时光易逝之感慨
察物观象之哲理
a
7
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夜泊 张 继
写 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抒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
情 诗
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 枫树、渔火、寒山寺等。特征:秋
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a
5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 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 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 或忧的复杂情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 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 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 己高尚的本质。
诗
歌
鉴 赏
内容、情感和主旨
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a
1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2、即事感怀诗 4、怀古咏史诗 6、惜别送别诗 8、山水田园诗
a
2
诗歌分类—按题材(内容)分
赠友送别诗 羁旅行役诗
借景抒情诗 边塞征战诗
思妇闺情诗 即景抒怀诗
诗
1.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 无人理解。
2.诗人情感:以孤雁自喻。体现了
诗人孤独;失落;人
生不得意、无人理解
的哀伤之情。
a
13
4、怀古咏史诗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A、称颂、仰慕英雄 B、以古讽今,讽谕现实; 昔盛今衰的黍黎之悲 C、自比自况,感慨个 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等D 、 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 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 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a
12
孤雁 杜甫
咏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物 言 志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结相句同聚焦,在题今材日相荒似凉;的遗都址运,用以了强对烈比的反的 差着手抒重法写描姑绘。苏姑台苏今台日今的日荒的凉荒;凉,《以苏今台古览常古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a
15
征人怨
边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塞
约 客 赵师秀
即 事 感 怀 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 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 时的什么心情?
期待、失望、无聊、惆 怅相互交织的情绪
a
10
2、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 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a
6
古代诗歌常见思想情感 忧游怀建秀归李夜《古曹植国子才功美耕陶田杜清雨水》《操白 行忧逐不立山隐北 歌渊居李似管甫照疏调《白民 客 遇 业 河 居》居苏明朝》明》益雪,《风《歌之 之 之 之 之 之龟马易陆《轼月民《《,一感 凄 寂 豪 热 闲月骤如头虽篇《游卖几《歌归慨 凉 寞 迈 爱 适受 夜夜夜梦 》 •寿 》琵赤炭《时水《园降 征上忆令苏》琶壁翁示有调敕朱 天 那 活 壁城 人受舍•轼曹昨怀》儿歌 》勒熹 光 得 水》外 尽降弟辛 古 的王 蜀 日李杜 《》头云 清 来月 望城》:弃》 《勃 州 忆白甫过白国征报自亲黑•影 如 。如 乡闻半屈 满疾《 》山《《 零居破夫国由情暗柳共 许 苏霜 。笛亩《 原 江送 王东蜀家思无悠友官春 丁易永王徘 , 轼。 ”》方亡妇门闲情场京 《 红杜 维兄道望 洋《维徊为《不:塘之之之之之之涉 》口少《弟难》》雨《。有题知回痛 幽 激 恬 真 厌一江,北府九》》文霖山源西楚 怨 愤 淡 挚 恶何乐问鉴》固之月天铃居头林处峰开渠岳亭任九祥》秋吹前,飞怀暝芦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