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实验
机能实验学: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动脉取血约 1ml,离心取 上清
混匀
准确移液 100μl
1500转/分 离心5min
7.5%三氯醋 酸2ml
A
B
1.加0.5%亚 硝酸钠0.5ml
准确移 上清液 1.5ml
2.加0.5%麝香草 酚1ml
525nm测光密 度
C 偶氮反应 橙红色
9/17/2020
8
1912
6. 然后准确吸取100μl加入相应的各B管, 各管以 1500转/分离心5min,分别取离心后的上清液 1.5ml,加0.5%亚硝酸钠溶液0.5 ml,摇匀,再加 0.5%麝香草酚1ml,可见橙红色反应。 以7.5%三氯醋酸2ml、 0.5%亚硝酸钠0.5ml、 0.5%麝香草酚1ml的混合液作空白对照,用722型 分光光度计于525nm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各时间 点的光密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磺胺钠浓度。
3.取家兔,称重,以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乌拉坦)1g/kg(4ml/kg) 耳缘静脉注射麻醉,麻醉后将兔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正中切开 颈部皮肤,分离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其远心端,并在近心端夹上 动脉夹,以阻断血流,再将放血导管向心脏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 用线打活结固定。
4. 耳缘静脉注入3%磺胺嘧啶钠4ml/kg,记录注完时间(准确到分 钟)。
1912
操作步骤
⑴MODE 2 屏幕显示LR,进入线性回归计算状态; ⑵INV AC消除储存器内的全部数据; ⑶XoDo自变量输入; DATA因变量数据输入; ⑷INV A(截距),INV B(斜率) INV r(相关系数); ⑸INV X得期望值。
9/17/2020
14
1912 2.计算机的操作步骤(以Excel2002为例)
1912
测半衰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药物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2. 理解药物消除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它是衡量药物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
药物消除动力学分为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
本实验采用一级消除动力学模型进行药物半衰期的测定。
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即:dC/dt = -kC其中,C为血浆药物浓度,t为时间,k为消除速率常数。
药物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t1/2 = 0.693/k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5kg左右)。
2. 药物:已知半衰期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3. 仪器:分析天平、血样采集器、离心机、分光光度计、计时器等。
4. 试剂:生理盐水、抗凝剂、药物标准品等。
四、实验方法1. 家兔称重后,按实验要求给药。
2. 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采集家兔血液,置于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离心分离血浆。
3.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5. 根据一级消除动力学模型,计算消除速率常数k。
6. 根据消除速率常数k,计算药物半衰期t1/2。
五、实验结果1. 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2. 消除速率常数k:0.547/h。
3. 药物半衰期t1/2:1.28小时。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一级消除动力学模型进行药物半衰期的测定,实验结果与已知药物半衰期相符,说明实验方法可靠。
2. 药物半衰期是衡量药物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对于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药物消除动力学原理的理解。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血样采集、分离和测定的准确性,以减小实验误差。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药物半衰期,掌握了药物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半衰期_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2.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动力学过程。
3.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药物血浆半衰期(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它是药物消除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本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测定药物血浆半衰期。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1只,体重2.0kg左右。
2. 药物: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放射性比度≥1000Ci/mmol。
3. 仪器设备:γ计数器、微量注射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注射器、抗凝瓶等。
4. 试剂:肝素钠、生理盐水、药物溶液等。
四、实验方法1. 药物制备: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药物溶液。
2. 实验动物给药:取家兔1只,称重后,耳缘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溶液,给药剂量根据药物半衰期测定实验要求设定。
3. 血浆采集:给药前、给药后0.5h、1h、2h、4h、8h、12h、24h、48h、72h等时间点,分别采集家兔耳缘静脉血2ml,置于肝素钠抗凝瓶中,立即混匀,离心分离血浆。
4. 血浆样品处理:取血浆样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标记物分离纯化。
5. 放射性测量:将处理后的血浆样品置于γ计数器中,测量放射性强度。
6. 数据处理:以给药后各时间点的放射性强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放射性强度-时间曲线。
计算半衰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放射性强度-时间曲线,计算药物血浆半衰期如下:t1/2 = (ln2) / (k)其中,k为曲线斜率,ln2为自然对数2的值。
2. 结果分析本实验中,药物血浆半衰期为(2.5±0.3)h,表明该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较快。
该结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本实验中,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放射性测量、样品处理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为降低实验误差,应选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半衰期的测定方法【实验原理】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仅取决于k e值(一级动力学的消除速率常数)的大小。
t1/2=0.693k e磺胺嘧啶(SD)的测定原理:磺胺类药物为氨基苯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起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在碱性溶液中与麝香草酚溶液起偶联反应形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将该化合物在525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磺胺类药物的浓度成正比(朗伯比尔定律)。
【实验对象】家兔。
体重1.5~2.5kg。
【实验试剂】10%磺胺嘧啶钠,肝素,7.5%三氯醋酸,0.5%麝香草酚,0.5%亚硝酸钠,蒸馏水。
【实验器材】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离心管,试管,注射器,移液管,吸球,烧杯,玻璃棒。
【实验方法】(1)取药前血取家兔1只称重,0.5%肝素生理盐水润湿注射器和抗凝瓶,由耳缘静脉取药前血2ml(空白对照)于抗凝瓶内。
(2)给药由一侧耳缘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溶液3ml/kg(药物浓度为200mg/10ml)准确记录给药结束时间。
(3)取药后血分别于给药后5min和35min,取另一侧耳缘静脉血各2ml分别置于抗凝瓶内(每次取血后,洗净注射器并用肝素生理盐水湿润备用)。
准确记录实际采血时间。
(4)测定血液样本SD浓度3次血液样本各准确吸取0.2ml,分别加至编号的含7.5%三氯醋酸2.8ml离心管中,混匀。
3000r/min,离心10min。
准确吸取离心管各管上清液 1.5ml,分别至相应编号的试管中。
各管分别加入0.5%亚硝酸钠溶液0.5ml,充分混匀;再加入0.5%麝香草酚溶液1ml,混匀。
以给药前的空白管作参比,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25nm波长处测定各管光密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血中SD浓度。
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2011
了解药物tl/2的简单测定方法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学习兔采血技术
【原理】
水杨酸钠在酸性环境中可变为 水杨酸,后者与三氯化铁生成一种 配位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20nm波长 下比色,其光密度与水杨酸的浓度 成正比。 Lambert-Beer定律
(A=KLC)
-dC/dt=kC
n
【计算】
4.水杨酸钠 2ml/kg (iv)
肝素0.3ml/kg (iv)
注意事项:
1.量具的使用(微量取样器、定量溶液 瓶);离心机的使用。 2.药前取血必须!采血后及时处理,吸头 等需及时清洗。 3.若未能按时采血,以实际采血时间计算。
4.血样处理严格按步骤进行,切忌试管编 号混乱。
开始实验……
小结
实验结果(A值)
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内容及注意事项
测定t1/2的意义:
A、药物分类的依据(短、中、长效) B、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C、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D、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lgC1-lgC2)=
(A= KLC)
(lgC1/C2)= lg(A1/A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法】
1.取家兔1只,称重,于兔箱中固定。 用(12500u/2ml)肝素0.3ml/kg(iv)进行 耳缘静脉注射。 2.准备:
试管若干,编号备处理血样用。(0、1、2) 试管若干,编号备离心用。(0、1、2)
3.按下表进行操作。
实训九: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实验
谢谢观看!
【实验原理】
临床意义 ① 拟定给药间隔时间。
② 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4~5个t1/2 )
③ 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 期,药物从体内消除达96%以上。 ④作为药物分类的依据(短效、中效、长效)
短效: t1/2=1~4h;中效: t1/2=4~8h;长效t1/2=8~12h
【实验原理】
血中药物浓度随时间推移呈规律性 (一级动力学消除)下降。
dc
=-KeCn=-KeC
dt
Ct C0 e kt
【实验原理】
水杨酸钠在酸性环境中可变为水杨酸,后者与三 氯化铁生成一种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20nm 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水杨酸的浓度成正比。
FeCl3 + C7H6O3 → [C7H5O3]3Fe + 3HCl
实训九 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
【实验目的】
①掌握药物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②学习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方法。 ③了解家兔采血方法
【实验原理】
1.半衰期( t1/2 )
①定义: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 ②作用: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③计算公式:t1/2=0.693/Ke( Ke为消除速率常数)
【实验耗材】
【药品】 10%水杨酸钠, 10%三氯醋
酸4ml, 0.5%肝素生理盐水, 10%三 氯化铁
【动物】 家兔
【方法】
1.取家兔1只,称重,于兔箱中固定。用(12500u/2ml) 肝素0.3ml/kg 进行耳缘静脉注射。
2、编号1、2、3三支玻璃离心管,分别加入三氯化铁及 三氯醋酸的混合液2ml。
【方法】
3、给予肝素后5min后耳缘静脉(用针头刺入血管后拔 出,让血自然流出)采血2ml(置于1号小塑料管,作 为药前管,用作“调零”),在另一侧耳缘静脉注射 10%水杨酸钠2ml/kg(缓慢)
药物血浆半衰期实验报告
药物血浆半衰期实验报告药物血浆半衰期实验报告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指在体内药物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评估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合理用药和药物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血浆半衰期,进一步探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将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药液。
然后,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注入小鼠体内。
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我们采集小鼠的血样,并将其离心分离得到血浆。
接下来,我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血浆中药物的浓度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显示,药物在小鼠体内的血浆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指数下降的趋势。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血浆半衰期是通过拟合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得出的,它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排泄速度。
血浆半衰期越短,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越快,药效持续时间较短;相反,血浆半衰期越长,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较慢,药效持续时间较长。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剂量、给药途径等。
在实验中,我们控制了这些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计算药物的药物学参数,如药物的分布容积和清除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作用机制。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对于合理用药和药物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根据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来确定给药间隔和剂量,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药物的血浆半衰期也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为药物的研发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而言,本实验通过实际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血浆半衰期,进一步探究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实验结果对于合理用药和药物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的研发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药物半衰期的实验报告
药物半衰期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药物半衰期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理解药物半衰期的概念;2. 学习使用浓度—时间曲线确定药物半衰期的方法;3. 探究常用量与药物半衰期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药物的半衰期是指在给定浓度下,药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通常用于评估药物的消除速度和血浆浓度变化趋势。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种药物溶液作为实验样品,通过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药物的半衰期。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来绘制浓度—时间曲线,利用曲线上的半数浓度点的时间来计算药物的半衰期。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药物溶液:将一定浓度的药物溶液配制好;2. 将药物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3.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采集动物的血液样本;4. 用适当的方法测定血液中药物的浓度;5. 制作浓度—时间曲线;6. 分析曲线,确定半数浓度点的时间;7. 根据半数浓度点的时间计算药物的半衰期。
四、实验数据分析:在实验中,我们使用药物溶液注射到动物体内,并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
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药物的浓度,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时间(小时)药物浓度(μg/mL)0 1001 802 643 51.24 40.965 32.77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制作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曲线图:[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药物浓度逐渐降低,呈指数下降的趋势。
根据药物浓度曲线,我们可以确定半数浓度点的时间。
半数浓度点是指药物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的时间点。
根据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药物浓度在时间为2小时时降至初始浓度的一半,因此药物的半衰期为2小时。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得出了药物的半衰期为2小时。
这意味着在给定浓度下,药物需要2小时的时间来减少一半。
药物的半衰期是评估药物消除速度和血浆浓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我们还观察到药物浓度随时间的指数下降趋势,这说明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是一个指数衰减的过程。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2/25/2016
7
图表标题 200
磺胺药浓度(ug/ml)
y = 582x - 53 150 100 50 0 -50 0 0.1 0.2 吸光度 0.3 0.4 3%磺胺药标准曲线 线性 (3%磺胺药标 准曲线)
根据吸光度,线性方程 y=582x-53, 计算浓度,求对数值. (Excel – 常用函数 – log10 – 计算对数值. ) 将给药时间t 与已求得的磺胺药血浆浓度对数值做直线回归, 根据一级消除动力学公式: lgCt=lgCo+ (-K/2.303)t 回归方程的斜率(-K/2.303), Excel – 常用函数 – slope斜率 – 计算得(-K/2.303)= -19.6, 计算K, t1/2=0.693/K, Vd=D/Co, Cl=K*Vd; 已知 t , lgCt, 计算Co, 从而计算Vd, Cl
2/25/2016
4
三、方法与步骤 1.取试管5只,依次用A1、A2、A3……A5标记,各加入7.5%三氯醋酸2ml 备用。 2.取试管5只,依次用B1,B2,B3……B5标记,各加入草酸钾结晶几粒 (抗凝)。 3.取家兔,称重, 取血方法1: 以乌拉坦(4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麻醉后将兔背位固定于 手术台上,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其远心 端,并在近心端夹上动脉夹,以阻断血流,再将放血导管向心脏 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用线打活结固定。 取血方法2:耳缘静脉近心端开始向远心端方向抽血0.5~1ml 4. 耳缘静脉注入3%磺胺嘧啶钠4ml/kg,记录注完时间(准确到分 钟)。 5.给药前、给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松开动脉夹,放血 约1ml,分别置于B1 、 B2、B3、B4、B5管,迅速摇匀抗凝,记录取 血标本的准确时间。 注意在取血前先要放掉动脉插管内的残血。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方法测定一种药物在人体内的血浆半衰期。
通过检测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中的浓度,计算出药物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以及消失速率。
本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在人体内的血浆半衰期为5.2小时,并且得到了合理的测定数据结果。
材料与方法:材料:药物、离心机、显微镜、平衡盘、均分器、测量杯、离心管、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
方法:1. 实验开始前,在实验室消毒药物、容器和工具。
2. 将药物按照预先设定的计量取出,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得到一个初始浓度的药物溶液。
3. 将6只小鼠随机排列,每只小鼠的体重大致相同,并进一步进行编号标记。
4. 取出小鼠的尾部,在创口处轻轻揉搓尾部,使其尾部有足够的血流出,并于刚有血流出时记录下时间t0。
5. 然后将甲醛溶液沾满棉球,擦拭尾部创口处以止血。
6. 待小鼠进入恢复期后,将药物溶液通过均分器注入到小鼠的胃部内。
同时,第1组小鼠体内采取1ml药物溶液;第2组小鼠体内采取2ml药物溶液;以此类推。
每组小鼠均取3只。
7. 于灌胃后不同的时间点(包括灌胃后立即、0.5h、1h、2h、4h、6h、8h、12h、24h),分别取出相应的小鼠尾部血液样本,并将其置于离心管中。
8. 离心管内的血液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
离心处理后样本中的血浆部分将被分离出来。
9. 取出离心管中的血浆样本,使用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
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的研究,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可以通过使用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使用同种方法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得到以下数据:时间(t/h) 1 2 4 6 8 12 24浓度(C/μg/mL) 3.6 2.6 1.6 1.1 0.7 0.5 0.1通过对测定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得到该药物在血浆中的半衰期(T1/2)为5.2小时,并且其消失速率(k)为0.133/h。
结论:本实验研究了一种药物在人体内的血浆消失情况,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得到该药物的半衰期为5.2小时。
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实验
每次移入离心管的
要将动脉夹抽离动脉 每次取血前应先将动脉插管内残余血放掉!
7.给药:10%水杨酸钠2 ml/kg,IV。 漫漫倾倒上清液入对应编号的B1、B2、B3号试管中。
血量务必准确
每次取血前应先将动脉插管内残余血放掉!
2.取家兔一只,称重,麻醉(20%乌拉坦5 ml/kg,2/3 iv,1/3 ip)
K 0.693
t
1 2
t ln C0 Ct
0.6 9 3
t
1 2
t
1 2
0.6 9 3
ln OD1 OD 2
/t
t1/ 2
0.301 log OD1
/
OD2
零级
对
浓
数
度
浓
度
一级
时间
零级 一级
时间
操作流程图
血1~1.5ml 三氯醋酸4ml 倾入
离 心 (
三氯化
吸
铁0.5ml
取
上
清
液
3ml
3000rpm.3min
A1号试管
标称 分 记重 离 管麻 动
醉脉
)
1号离心管
肝
动 脉
素插
化管
B1号试管
C1号试管
取
血 1
给 药
取 血 离显比 2、 心 色 色 3
11.比色、测光密度值:以C1号管为对照管,用721分光光度计在520 nm波长下读取C2、C3号管的光密度值。
20分钟→A2→准确取1 ml→2号离心管
从B组管精确吸取上清液3 ml→ C组管
A1→B1→ C1
A2→B2→ C2
A3→B3→C3
5%肝素生理盐水2 ml/只,IV。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半衰期的测定方法【实验原理】药物消除半衰期就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就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受药物初始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影响,仅取决于值(一级动力学的消除速率常数)的大小。
=磺胺嘧啶(SD)的测定原理:磺胺类药物为氨基苯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起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在碱性溶液中与麝香草酚溶液起偶联反应形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将该化合物在525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磺胺类药物的浓度成正比(朗伯比尔定律)。
【实验对象】家兔。
体重1.5~2、5kg。
【实验试剂】10%磺胺嘧啶钠,肝素,7、5%三氯醋酸,0、5%麝香草酚,0、5%亚硝酸钠,蒸馏水。
【实验器材】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离心管,试管,注射器,移液管,吸球,烧杯,玻璃棒。
【实验方法】(1)取药前血取家兔1只称重,0.5%肝素生理盐水润湿注射器与抗凝瓶,由耳缘静脉取药前血2ml(空白对照)于抗凝瓶内。
(2)给药由一侧耳缘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溶液3ml/kg(药物浓度为200mg/10ml)准确记录给药结束时间。
(3)取药后血分别于给药后5min与35min,取另一侧耳缘静脉血各2ml分别置于抗凝瓶内(每次取血后,洗净注射器并用肝素生理盐水湿润备用)。
准确记录实际采血时间。
(4)测定血液样本SD浓度3次血液样本各准确吸取0、2ml,分别加至编号的含7、5%三氯醋酸2、8ml离心管中,混匀。
3000r/min,离心10m in。
准确吸取离心管各管上清液1.5ml,分别至相应编号的试管中。
各管分别加入0、5%亚硝酸钠溶液0、5ml,充分混匀;再加入0、5%麝香草酚溶液1ml,混匀。
以给药前的空白管作参比,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25nm波长处测定各管光密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血中SD浓度。
血中SD浓度()=(5)半衰期的计算=代入上述公式:公式中T为给药后两次取血的间隔时间,、分别为给药后两次取血的血浆药物浓度。
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
【目的】学习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方法。 【原理】药物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
需要的时间。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是一 个固定值,仅取决于Ke值的大小。
t1/2=0.693/Ke
磺胺嘧啶的测定原理:磺胺类药物为氨基苯类化合物,在酸性 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其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在碱性溶液 中与麝香草酚起偶联反应形成橙红色偶氮化和物,将该化合物 在525nm波长下比色,其OD值与磺胺类药物浓度成正比。
谢谢聆听
【药品】 20%磺胺嘧啶钠(SD-Na),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氯醋
酸, 肝素、 0.5%麝香草酚,0.5%亚硝酸钠,蒸馏水
【动物】 家兔
【方法、步骤 】
1.取3支离心管标记1、2、3,加入7.5%三氯醋酸 2.8ml ; 2.取家兔一只,称重,用0.5%肝素生理盐水清润洗 注射器和抗凝瓶。通过 耳缘静脉取血 心脏取血 取药前血2ml。 3.由一侧耳缘静脉注射20%SD-Na1.5ml/kg 4.分别于给药后5min,35min取血2ml,并记录实 际采血时间。
比色、测光密度值:以药前血管为对照 管,用分光光度计在525 nm波长下读 取5min、30min管的OD值。
.计算:
OD样 血中SD浓度(μ g / m l) 1000 OD标
OD标=0.7
t1/ 2
0.301 (lgC1 lgC 2) /T
T=两次取血时间间隔,C1,C2两次缺血的血浆药物浓度
t1 零时浓度( C 0) C1 lg ( 1 0.301 ) t1 / 2
表观分布容积( Vd) D0 / C 0
注意事项: 1、集血瓶和注射器用时需提前用肝素润洗 2、取血间隔为半小时,取血时针头直入直出。 3、每次所取血样中磺胺的浓度不一样,磺胺很容易被污染, 所以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等应该清洗干净,避免交叉污染 4、配平时用烧杯配平,左重右轻。 5、吸取血液时,注射器不能交叉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6、准确记录三个时间点(给药时刻,t1、t2) 7、分光光度计提前预热,比色杯先润洗,不能碰到比色杯 光滑面。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半衰期的测定方法【实验原理】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是一个固定的值,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仅取决于值(一级动力学的消除速率常数)的大小.=磺胺嘧啶(SD)的测定原理:磺胺类药物为氨基苯类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起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在碱性溶液中与麝香草酚溶液起偶联反应形成橙红色偶氮化合物,将该化合物在525nm波长下比色,其光密度与磺胺类药物的浓度成正比(朗伯比尔定律).【实验对象】家兔.体重1.5~2。
5kg。
【实验试剂】10%磺胺嘧啶钠,肝素,7。
5%三氯醋酸,0.5%麝香草酚,0。
5%亚硝酸钠,蒸馏水。
【实验器材】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离心管,试管,注射器,移液管,吸球,烧杯,玻璃棒。
【实验方法】(1)取药前血取家兔1只称重,0。
5%肝素生理盐水润湿注射器和抗凝瓶,由耳缘静脉取药前血2ml(空白对照)于抗凝瓶内。
(2)给药由一侧耳缘静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溶液3ml/kg(药物浓度为200mg/10ml)准确记录给药结束时间。
(3)取药后血分别于给药后5min和35min,取另一侧耳缘静脉血各2ml分别置于抗凝瓶内(每次取血后,洗净注射器并用肝素生理盐水湿润备用)。
准确记录实际采血时间。
(4)测定血液样本SD浓度3次血液样本各准确吸取0。
2ml,分别加至编号的含7.5%三氯醋酸2。
8ml离心管中,混匀。
3000r/min,离心10min。
准确吸取离心管各管上清液1。
5ml,分别至相应编号的试管中。
各管分别加入0.5%亚硝酸钠溶液0。
5ml,充分混匀;再加入0.5%麝香草酚溶液1ml,混匀。
以给药前的空白管作参比,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25nm波长处测定各管光密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血中SD浓度。
血中SD浓度()=(5)半衰期的计算=代入上述公式:公式中T为给药后两次取血的间隔时间,、分别为给药后两次取血的血浆药物浓度。
药物半衰期实验报告
药物半衰期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测定一种普遍使用的药物——阿司匹林的血浆中半
衰期。
方法是通过观察药物消失的速率,来计算半衰期。
结果表明,半衰期为2.4小时。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阿司匹林的药效是相当短暂的,患者需要经常服用以维持药效。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需要以下试剂和设备:阿司匹林、水、人血浆、显微镜、实验室用计算机。
首先,向几个人群中的志愿者口服一定剂量的阿司匹林。
接着,收集这些人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血液样本。
样本被稀释,并注入
到C18的HR-MS/MS系统中。
之后,从数据中计算出药物在血液
中的浓度和消失的速率。
计算半衰期的公式为:半衰期=ln2/k (其
中k为消失速率常数)。
结果:
本实验测量了志愿者血浆中的阿司匹林浓度,得到以下数据:
时间 (小时) 浓度 (mg/L)
0 80
0.5 67
1 54
2 35
3 20.5
4 11.2
使用对数比值法计算出药物消失速率常数为0.289/h。
将消失速率常数代入公式计算,得出阿司匹林的半衰期为2.4小时。
结论:
本实验测定了阿司匹林在人血浆中的半衰期,结果显示其半衰
期约为2.4小时。
这也意味着,如果患者想要保持药物的有效水平,每2.4小时需要服用一次。
此外,我们的数据可能对个体的生理特征和代谢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药物半衰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理解药物半衰期的概念及其在临床用药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测定药物的半衰期,掌握药物半衰期测定的基本方法。
3. 分析影响药物半衰期的因素。
实验原理:药物半衰期(T1/2)是指药物在体内或血浆中浓度降低到初始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半衰期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临床给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测定药物的半衰期。
实验材料: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样品。
2. 放射性计数器。
3. 计时器。
4. 血浆分离器。
5. 采血管。
6. 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1. 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样品静脉注射至动物体内,记录注射时间。
2. 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如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等)采集动物血液样本。
3. 使用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并测定血浆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
4.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5. 利用半对数坐标纸,根据曲线计算药物的半衰期。
实验结果:1.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呈指数下降趋势。
2. 根据曲线计算,药物的半衰期为(具体数值)小时。
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的半衰期为(具体数值)小时,与文献报道的半衰期(文献数值)基本一致。
2. 影响药物半衰期的因素包括:- 药物本身的性质:不同药物的半衰期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的活性。
-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由于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药物半衰期可能存在差异。
- 疾病状态:某些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半衰期延长。
- 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对药物半衰期的影响不同。
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药物的半衰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药物半衰期概念的理解,掌握了药物半衰期测定的基本方法。
3.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药物半衰期的影响,合理调整给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机能实验学: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5. 给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 ,松开动脉夹,放血约 1ml,分别置于A1 、 A2、A3、A4管,迅速摇匀抗凝,离心取上 清。记录取血标本的准确时间。
注意在取血前先要放掉动脉插管内的残血。
9/17/2020
7
颈总动脉放血
1912
A1 5min;A2 10min; A3 20min; A4 30min
1912
操作步骤
⑴MODE 2 屏幕显示LR,进入线性回归计算状态; ⑵INV AC消除储存器内的全部数据; ⑶XoDo自变量输入; DATA因变量数据输入; ⑷INV A(截距),INV B(斜率) INV r(相关系数); ⑸INV X得期望值。
9/17/2020
14
1912 2.计算机的操作步骤(以Excel2002为例)
1912
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磺胺钠浓度
管号
1
2
3
4
5
给药时间
光密度值
磺胺钠浓度
磺胺钠对数浓度
9/17计算
根据一级动力学消除公式
C将t 给药C时0间et与kt已求lg得Ct的磺lg胺C血0 浆2浓.3度k03对数t 值lg Ct作
直线回归,即可得回归方程的斜率(- K /2.303)和 截距(lgCo)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
磺胺嘧啶钠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目的] 1.了解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在动物体内随时间变化的代谢规律。
2.掌握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3.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及计算的临床意义。
[原理]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要的时间。
临床上常用药物多数药物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的规律而消除,也就是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瞬时药物浓度成正比,根据这一规律可知:药物静脉注射后,如以血浆药物浓度的对数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其时量关系常呈直线。
该直线的方程式为:t 2.303Ke logCo logCt -= ① 药物血浆浓度半衰期(t 1/2)为:Ke0.693t 21= ② 因此,我们只要求出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e ,就可以得出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由公式(1)可推出t)logC 2.303(logC Ke t 0-= ③,只要我们测出两个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又知道这两个浓度变化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求出Ke ,进一步算出血浆半衰期。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测出任意时间的血药浓度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学习下面这个问题。
显色原理:偶氮染料(橙红色)麝香草酚重氮盐磺胺药碱三氯醋酸−−−→−+−−−→−+NaO H NaNO 2 磺胺类药物在酸性溶液中,可使苯环上的氨基(-NH 2)离子化生成铵类化合物(-NH 3+),进而与亚硝酸钠起重氮反应,产生重氮盐(-N=N +-)。
此重氮盐在碱性溶液中与酚类化合物如麝香草酚起偶联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偶氮染料的显色深浅与磺胺的浓度有关。
可用光度计测出其光密度,通过与标准品光密度的比较及运算,即可推算出磺胺的浓度。
计算公式如下:给药前测定管光密度)(给药后测定管光密度标准管光密度标准贯浓度mg%%血浆中磺胺的浓度mg -⨯= [材料]器材:72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兔手术台、手术器械一套、动脉夹、动脉插管、磅称一台、1ml 注射器三支和5ml 一支、lml 和10ml 吸管各一支、2ml 吸管5支、吸球一个、离心试管、试管架。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药物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它是评估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合理用药和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血浆浓度变化,计算出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准备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并确保它们在实验前一天饮食和饮水正常。
实验前,对动物进行适当的禁食和禁水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药物给药将待测药物按照一定剂量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制备成给药液。
使用适当的方法将给药液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如经口给药、静脉注射等。
确保给药剂量准确、一致。
3. 血浆采集在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通过尾静脉或其他适当的方法采集实验动物的血样。
使用适当的抗凝剂处理血样,避免血液凝结。
4. 血浆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血样离心,分离出血浆。
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超高速离心或沉淀法,除去血浆中的细胞和固体颗粒。
5. 药物浓度测定使用适当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质谱法(MS),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
确保测定方法准确、灵敏。
6. 数据处理与半衰期计算绘制药物浓度与时间的曲线图,根据浓度变化趋势确定血浆半衰期。
使用适当的计算公式,如一阶动力学方程,计算半衰期的数值。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了药物在实验动物体内的血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根据曲线图的形态,可以确定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半衰期的数值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
较长的半衰期意味着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代谢和排泄。
而较短的半衰期则意味着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较短,代谢和排泄速度较快。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对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需要长时间维持治疗效果的药物,应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保持在治疗范围内。
而对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应选择半衰期较短的药物,以便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2011
开始实验……
小结
实验结果(A值)
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内容及注意事项
测定t1/2的意义:
A、药物分类的依据(短、中、长效) B、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C、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 D、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实验三
血浆药物浓度的测定 【半衰期(t1/2)测定】
【目的】
了解药物tl/2的简单测定方法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学习兔采血技术
【原理】
水杨酸钠在酸性环境中可变为 水杨酸,后者与三氯化铁生成一种 配位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20nm波长 下比色,其光密度与水杨酸的浓度 成正比。 Lambert-Beer定律
3.按下表进行作。
4.水杨酸钠 2ml/kg (iv)
肝素0.3ml/kg (iv)
注意事项:
1.量具的使用(微量取样器、定量溶液 瓶);离心机的使用。 2.药前取血必须!采血后及时处理,吸头 等需及时清洗。 3.若未能按时采血,以实际采血时间计算。
4.血样处理严格按步骤进行,切忌试管编 号混乱。
(A=KLC)
-dC/dt=kC
n
【计算】
(lgC1-lgC2)=
(A= KLC)
(lgC1/C2)= lg(A1/A2)
【方法】
1.取家兔1只,称重,于兔箱中固定。 用(12500u/2ml)肝素0.3ml/kg(iv)进行 耳缘静脉注射。 2.准备:
试管若干,编号备处理血样用。(0、1、2) 试管若干,编号备离心用。(0、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学习药物血浆半衰期测定方法。 【药品】 10%水杨酸钠, 10%三氯醋
酸4ml, 0.5%肝素生理盐水, 10%三 氯化铁
【动物】 家兔
【原理】血中药物浓度随时间推移
呈规律性(一级动力学消除)下降。
Ct C0 ekt
【方法、步骤 】
1.取3支离心管标记1、2、3,加入 10%三氯醋酸4ml ; 取9支试管标记:A1,A2,A3
12.计算:
t1/ 2
0.301
log OD1 /
OD2
OD1和OD2分别为2、3号管的光密度值。
公式推导
C C kt
t
0 .e
lnCt ln C0 Kt
Kt ln C0 ln Ct
t ln C0 Ct K
K 0.693
t
1 2
t ln C0 Ct
0.693
A1→B1→ C1 A2→B2→ C2 A3→B3→C3
10.显色:各管加入10%三氯化铁 (FeCl3)0.5 ml,显色。
比色杯必须配套,擦干净;721分光光 度计调零点时至少三次后再测;清洗 比色杯后用卫生纸单向擦拭透光面,
11.比色、测光密度值:以C1号管为 对照管,用721分光光度计在520 nm 波长下读取C2、C3号管的光密度值。
夹
开启动脉夹取血时,不 要将动脉夹抽离动脉
每次移入离心管的 血量务必准确
6.取血: 开启动脉夹取血约1~1.5 ml, 放入A1号试管,再从A1号试管准确吸 取1 ml移入1号离心管,充分摇匀,以 沉淀血浆蛋白。
7.给药:10%水杨酸钠2 ml/kg,IV。
每次取血前应先将 动脉插管内残余血
放掉!
B1,B2,B3 C1,C2,C3备用。
2.取家兔一只,称重,麻醉(20% 乌拉坦5 ml/kg,2/3 iv,1/3 ip)
3.分离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 心端用动脉夹夹闭。
头 端
向心端
动脉 夹
4.动脉插管,备取血用。
离 心 端
向心端
5.肝素化:0.5%肝素生
动脉 理盐水2 ml/只,IV。
醉脉
3
)
1号离心管
B1号试管
C1号试管
肝 素 化
动 脉 插 管
取
血 1
给 药
取 血 离显比 2、 心 色 色 3
t
1 2
t
1 2
0.693
ln
OD1 OD2
/t
t1/ 2
0.301
log OD1 /
OD2
零级
对
浓
数
度
浓
度
一级
时间
零级 一级
时间
操作流程图
血1~1.5ml 三氯醋酸4ml 倾入
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 ( 30 00
三氯化
吸
铁0.5ml
取
上
清
液
3ml
rpm. min
A1号试管
标称 分 记重 离 管麻 动
8. 取血: 在给药后20分钟和40分钟时, 开启动脉夹取血约1~1.5 ml 20分钟→A2→准确取1 ml→2号离心管 40分钟→A3 →准确取1 ml→3号离心管。
移入离心管的血 液摇匀或搅拌均 匀,以充分沉淀
血浆蛋白
9.离心:3000 rpm,3分钟。
漫漫倾倒上清液入对应编号的B1、B2、 B3号试管中。 从B组管精确吸取上清液3 ml→ C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