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

合集下载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集合4篇]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集合4篇]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集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1纵观这节课,付老师能根据新课标精神、在深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

本节课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但最让我欣赏的有以下几点:1、注重激励,开展男女生摘星大比拼的激励措施,激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

给孩子营造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他们的学习是轻松的、愉悦的、高效的。

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层深入、环环相扣①开始,根据摆同样图形所需小棒的根数来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当孩子汇报起来很长很麻烦且听得不够清楚时,付老师及时引导孩子:怎样说大家才能听的更明白?这样能很好地凸显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然后,根据几个加法算式进行观察并引导孩子思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做能很好地凸显加数必须是相同的。

③在教学加法改写成乘法这一环节时,注重学法指导。

一看:看相同加数是几。

二数:数一数相同的加数有几个。

三乘:把相同的加数和加数的个数相乘。

使得孩子们在后面的改写中有据有依、有章可循,正确率相当高。

④在练习改写时,先让孩子尝试着选一题改写,再解释每个乘法中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不但巩固了改写的方法,而且加深了孩子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⑤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师又出示了5+4+1这个加法算式。

先让孩子改写成乘法,当孩子们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及时引导大家思考: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展开讨论。

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价值,可以说即及时又必要。

《乘法的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认识观课报告前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乘法经常被用到。

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乘法的本质和其运算规则呢?在此次观课中,我深入学习了小学生如何认识乘法,以及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观课笔记和相关感悟。

观课全景观课中,老师通过引用学生们掌握的加法知识,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乘法。

老师首先采用图形教具,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划分,从而得出乘法的结果。

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乘法运算法则,从而深刻理解了其本质。

乘法的认识一、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数(或量)相乘以得到一个新值的运算。

在乘法中,我们可以将其列成竖式或横式,具体形式如下:· 11----12|132二、乘法的运算规律乘法具有如下运算规律:1.乘积的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b,有$a \\times b = b \\times a$。

2.乘积的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 \\times b) \\timesc = a \\times (b \\times c)$。

3.乘数与被乘数之间的关系:在$a \\times b$中,a和b的位置可以互换,但是a和b是不可互换的。

即,a是被乘数,b是乘数。

三、乘法的运算方式1.相同数的积:相同数相乘的结果是该数的平方。

比如,3 × 3 = 9。

2.整数的积:几个同号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几个异号数相乘的结果是负数。

比如,5 × 6 = 30,-3 × -5 = 15。

3.小数的积:在乘法中,小数点的位置一定要注意。

小数点位置的不同,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四、乘法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乘法具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建筑、计算面积等方面,都需要用到乘法知识。

总结观课中,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了乘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了乘法的运算规律和应用场景。

通过观课,我深刻认识到了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对如何有效地教授乘法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doc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doc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周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 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

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

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

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 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1、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

课的伊始,周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

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

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 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知道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概念: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2. 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的概念。

2. 采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3个2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 讲解:讲解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小木棒表示3个2,理解乘法的意义。

3. 学习乘法口诀:通过口诀教学法,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乘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如果有5个3,是多少?”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的概念和口诀的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乘法运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记忆乘法口诀时存在困难,在课堂上我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反复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记忆乘法口诀。

我也注意到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乘法运算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课后我布置了相关的练习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运算。

在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乘法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实际操作检验。

2. 评价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能力,通过口诀默写和解决问题来评估。

3.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乘法运算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乘法与其他运算(如除法、加法、减法)的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最新)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最新)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1】这次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领导来听课。

感受很多,首先自我感觉这次的课上的不好。

尤其课堂的调控能力很差,本来一直以来自认为这是我的强项,可是由于把着重点放错了导致两头都不好。

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努力把握学生知识的真实起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世界。

在学生用加法计算而不觉得麻烦时,老师可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计算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老师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汇报,学生自己在汇报过程中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主动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不足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在本次暑期远程研修中,我观看了多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实录。

通过观课活动,可以看到这几位老师的新课标理念,尤其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赵雪丽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创设了用小朋友最喜欢的游乐园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蔡老师从用游乐园项目入手,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玩项目解决问题,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诸如有:5+5+5+5+5、 7+7+7+7 3+3+3+3+3+3+3……整节课设计了操作引发-观察思考-讲授新知-自主尝试-巩固拓展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体现学生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

号召全体学生参与各环节开展数学活动,暂不谈获得体验的多与少,但毕竟不同的人还是获得了不同的活动体验,而且这些体验也体现了螺旋上升,由此及彼,不断排除不清楚的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的特点。

这样做远远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

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

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

2. 简单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1.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2. 乘法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乘法口诀表。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例演示,如“有几个苹果,每组有几个,一共是多少个?”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 邀请学生分享对乘法的理解。

二、探究乘法口诀(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表,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法口诀的的记忆方法。

3. 教师展示乘法口诀的记忆技巧,如“竖式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

三、实践乘法运算(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如“2乘以3等于几?”引导学生进行乘法运算。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计数器或纸笔计算。

3. 教师选取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应用乘法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每组有3个苹果,一共有4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计算答案。

3. 教师选取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和乘法运算。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掌握乘法口诀和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乘法口诀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知识。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上《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乘法的意义,使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

2. 学习乘法口诀,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乘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乘法的意义。

2. 准备乘法口诀表,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准备相关的游戏材料,用于课堂游戏。

4. 准备分组合作的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目的地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乘法的意义,并通过实物和图片进行直观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棒、图形等代表不同的数,进行乘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应用。

4. 课堂游戏:设计一个有趣的乘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反馈。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目。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乘法的意义,并与家人分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如何。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编者语: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1】一、案例研究背景及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一)案例研究背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由始到终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反映了《标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维”;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另外,对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有效达成”,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乘法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一节内容,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中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

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二)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1、课堂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分析;3、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统计;4、课堂检测目标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6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6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

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

)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2)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算式的加数都一样。

)3+3+3+3+3=156+6+6+6=242+2+2+2+2+2+2=14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新铺中心学校陈瑜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出色的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才行,而要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的,更重要的还是通过现场听课或视频听课来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

现就你观摩赵雪丽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本人从三个观课角度来认识赵老师这节印象颇为深刻的优质课.第一,多媒体资源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当今教育教学的一堂好课,已经离不开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然而,多媒体资源创设是否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归结于多媒体的创设是否有一根主线串起整节课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赵老师对这节课创设,是把“贝贝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轴心,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习中,学生仿佛自身置于“贝贝游乐园”,很容易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同时很容易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老师带着他们畅游乐园时就寻找到答案的,所以,这样的资源创设,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容易与老师合作交流,达到了教育学生对数学生活处处并存的认知的目的。

第二,探究新知的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新旧知识转化的妙方。

赵老师先让学生比较两个连加算式,一道是4+3+1+4=?一道是2+2+2+2=?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第一道是不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第二道是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同时找出解答方法:“依次相加得出结果。

”强调这是旧知识的解答方法,提出质疑,第二道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可有便捷的方法吗?巧妙的把学生引入乘法计算,学生从旧知到新知的求知欲高涨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对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更好的使学生认识乘法的由来,加深学生对乘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第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实际能力。

学是为了会用,会用来源于学。

赵老师利用多媒体资源运用了直观的教学手段,躺学生在边摆图形边到出乘法算式的实际操作,通俗易懂,锻炼了学生操作能力与致用的能力。

【观课评课】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观课评课】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我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细心地对本节课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发
现认为:
学生由上课开始的平静,经过微课视频地恰当插入及演示文稿的补充,能迅速地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带着微笑参与每一环节,学习积极性较高。

学生能够自主构建新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根据视频所展示的方法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到下观察点子图和从左到右观察点子图。

在自主思考,自主动手方面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完成学习任务,产生的认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的很多。

学生在“看,思,做,议,练”等多个环节也是做到及时紧凑有效。

课下询问学生:老师在课上应用演示文稿,微视频的应用及多媒体的辅助有何感想?100%的学生愿意每一节都要使用——爱看,好看,生动,明白。

这在课堂上更能使学生快乐地体验到信息技术手段能大大催活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积积极高效作用。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0篇】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0篇】

《乘法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编辑帮家人们分享的10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去过游乐园吗?去游乐园干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逛逛游乐园。

(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1)从面画上,你们看到了什么?(2)根据你们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3)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3+3+3=122+2+2+2+2+2=124+4+4+4+4=203+3+3=9(5)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1)“3+3+3+3=12”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计算,该怎样写?3......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个3、100个3......又该怎么写?(3)这道题的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结果是多少?像这样好多个3相加求和的,还可以用“乘法”来算。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精选4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精选4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精选4篇)《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我探究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从俞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布局上来看,我认为是比较完整的。

上课一开始,俞老师让学生们动手,用小棒摆一摆,摆成几堆,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一共用了几根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摆放若干小棒,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这说明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

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

在引出乘法的时候,教师用一双手有10个指头,同桌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2个10相加,接着如果一小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5个10相加,最后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来,要加多少个10,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样呢?”这个问题。

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非常麻烦。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

但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有些心急,没有当学生体会到加法算式的麻烦就已经迫不急待地介绍乘法,我认为这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

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课堂教学最后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举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例子,这一环节本应该是本堂课的升华及亮点,但由于教师没有引导好,导至学生不能很好地发现教室里存在着的数学信息。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一、乘法的意义1.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一种简便的加法运算。

二、乘法口诀1. 学习乘法口诀,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

2. 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乘法口诀。

三、乘法运算1. 学习乘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

四、解决实际问题1.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购物时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2.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堂练习与反思1.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乘法的运算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乘法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2. 运用游戏、歌曲等趣味性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收集学生的反思材料,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总结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难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把乘法看作是简单的重复加法。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具体实例的展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我还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发现部分学生记忆口诀存在困难。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

(2)运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乘法运算规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运算。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乘法运算规律的探索。

(2)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们相互介绍时,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人数。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法。

4.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1,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3)教师讲解乘法的意义,示范乘法运算过程。

4.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4.4 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

第五章: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材选取的例题和练习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小组合作、同桌讨论等方法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乘法口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乘法的意义及其应用2. 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乘法口诀卡片3. 实物道具4.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5. 课堂练习题教案内容及反思:一、教学内容: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

2. 讲解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运算。

3. 演示乘法运算:利用实物道具,展示乘法运算的过程。

4. 学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并学会运用。

5. 练习乘法运算: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乘法知识。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初步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 学生表现:学生在课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但在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上仍有待提高。

4. 改进措施: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乘法口诀的巩固,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内容:1.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2. 总结乘法运算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如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对乘法运算的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乘法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课堂教学的优点:1.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课注意适时组织教学,及时巡视,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2.课堂上能够实施动手操作,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师也适时进行黑板上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有序地边操作、边学习,并且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3.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重点,突出相同加数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当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教师比较注重板书的设计,能够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进程进行板书,板书出示条理清楚,有序。

5.能够主动发现课堂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调整,在突出将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时,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改写,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

教学建议:1.建议教材的主题图可以不放在本节课教学,主题图的意义有引领全篇单元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选择是否考虑沿用,基于本节课是乘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教师又采用了学生操作的方式,可以将主题图在以后的学习内容中用到。

2.建议教学乘法的读法时,教师介绍乘法的两种读法时,可以边读边板书,加强学生区别两种读法的映像。

3.建议学生最后练习的操作环节,放置新授课的时候使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行操作,边操作,边列加法算式,边改写乘法算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体现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操作的情况不同,又有灵活性和多元性,为后续的不同的相同加数相加改成乘法算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具体教学片断可以设计如下:①学生动手操作,搭建自己喜欢的图形。

a.翻开书45页,图中的小朋友用小棒摆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说说看,都摆了一些什么图形?b.你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C.汇报一下,你摆了什么图形?照这个样子,你再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赵雪丽老师的这节课从购票到入园到游戏项目,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现实存在的问题中,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相同加数的独特性,体会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

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赵老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展现了对乘法的理解。

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另一方面又关注了大多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赵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和数学形式的简洁。

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情景使学生兴趣浓厚,让学生深深被吸引住,立即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赵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要上好每一堂课,不仅仅是依靠教师传授知识,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而小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容易被一些其它刺激所吸引,为此,赵老师采用了游戏活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以至更好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赵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赵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在设计时赵老师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赵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赵老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

随着算式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

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赵教师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4、赵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赵老师的评价语言非常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天我认真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估算》一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甚多。

吴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本节课中吴老师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和精确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与学生一起研讨估算的方法或者说估算的策略,最后在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要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估算这一主题层层递进展开教学,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体会估算的价值。

再比如,整节课吴老师面带微笑,在听这节课的过程吴老师和学生那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的亲和力让学生和像我这样听课的教师感觉很亲切,师生对话更像是在讲故事、拉家常,这种轻松、愉悦正是我要追求的课堂气氛。

但是听完这节课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整节课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高效课堂,我认为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上课伊始吴老师让学生充分提出他们心中有关估算的问题,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了诸如什么是估算?如何估算?估算的用途?估算的发明人是谁(估算的起源)?≈是什么意思?等问题,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的思考,这无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得老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如果说这些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那么在探索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为估算方法命名的活动无疑是学生思维火花绽放的舞台。

再次回顾课堂上师生的那种自然、亲切、轻松、和谐的氛围,真是让我感叹良久。

对照自己的教学,我应该如何做才能使我的学生也乐于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呢?我想,除了在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和课堂调控等方面继续提升自己的能力外,还应该在课堂上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我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