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合集下载

2 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2 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姓名:学科:历史第 5 周八年级授课时间:课题: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型:新课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基本情况;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危害;2、了解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知道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情况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马光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危害。

【学习难点】:《马光条约》的主要内容、危害和影响。

【“五步导学”流程】: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2)1894年,日本趁朝鲜发生起义,蓄意挑起战争。

2、爆发: 年月,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3、经过:平壤战役(牺牲将领:)——>黄海海战(牺牲将领:)——>辽东半岛战役(日军占领后进行了大屠杀)——>威海卫战役(自杀殉国,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背景:北洋海军覆没后,清政府无心再战,派前往日本议和。

2、签订时间:年4月。

3、主要内容:中国割让、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白银;增开、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等。

4、评价:<马关条约》割地之广、赔款之巨,使国人感到空前的震惊和屈辱。

5、各界反应: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奔走呼号,以致“痛哭流涕”;台湾人民群情激愤,向台湾巡抚呈递血书,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三、瓜分中国狂潮: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获胜、《马关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列强的贪欲。

2、主要表现:(1)俄国与法、德等国针对日本独占进行强力干涉,清政府向日本多支付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款”。

(2)俄、德、法以干涉还辽有功为名,向清政府提出建立“租借地”、划分“”的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2.能力目标分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前后知识比较的能力;简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提高分析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分别是什么?英雄人物是谁?1894—1895年。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英雄人物:邓世昌。

2.《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

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契机是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 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二、合作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5课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编制:审核:编号:课题: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习目标】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内容、列强瓜分中国的史实。

2、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列强瓜分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内容学习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甲午中日战争1. 爆发:1894 年,清政府应朝鲜国王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

7 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清军,并袭击________海面运兵船,“________”爆发。

2. 陆战:9 月,日军围攻平壤,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黄海大战以后,一路日军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四天的__________。

3. 海战:______________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激战。

在此次海战中________壮烈殉国。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战后,舰队奉命躲进威海卫,丧失了制海权。

________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 时间:________年春,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2. 内容:割辽东半岛、________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3. 评价:《_____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___________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1. 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迫使日本放弃____________,日本向中国索取了________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导学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科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导学案
班级:姓名:座位号: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条约内容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邓世昌等事迹的学习,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报负。

【学习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的重要步骤。

2、过程:时间:
(1)1894年,朝鲜发生起义。

(2)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将领中炮牺牲。

(3)黄海海战中,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激战。

致远舰管带
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日军乘机夺取了。

(4)日军占领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5)1895年初,日军进攻,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1);(2);(3);(4);
4、影响: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大大加深了。

三、瓜分中国狂潮
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
的瓜分中国狂潮。

2、美国1899年提出的照会,反映出。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中日甲午战争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战争的爆发:时间:1894年7月,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结果: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人教部编(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无答案)

第 1 页③清政府腐败落后。

(2)时间:1894—1895年。

(3)重大战事①平壤之战: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②黄海海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______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③______:1894年11月,日军登陆辽东半岛,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迎敌,旅顺失陷。

日军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5)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______激战,此次战役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第 2 页第 3 页日本——福建(3)“门户开放”政策①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②提出: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得到各国同意。

③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______机会。

(4)下面的《时局图》反映了______签订后,列强掀起______的狂潮,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互助探究】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24—26页,并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主要战役,涌现出的主要人物?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26页《马关条约》的签订正文部分,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中方代表、地点、内容、影响?第 4 页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教材26—27页“瓜分中国狂潮”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列强瓜分狂潮的表现?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内容?【精讲点拨】【检测提升】单项选择题1.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优秀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中日甲午战争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的强盛要追溯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这场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由于本身条件的限制(封建残余势力的保留,市场的狭小,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日本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这一政策分为五步:一、侵占中国的台湾;二、征服朝鲜;三、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四、征服全中国;五、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否征服中国是它大陆政策是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2.战争的爆发:时间:1894年7月,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结果:战争的结局是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

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 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C) A.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B.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 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 掩护部队完成任务
3.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 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 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 ,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 针对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B ) A.对南京居民的大屠杀 B.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 C.对台湾居民的大屠杀 D.对朝鲜居民的大屠杀
3000万 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表现:(1) 抢夺利权 、
强租海港 、划分“ 势力范围 ”。
(2)1899年,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 ”的照 会,承认 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 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 均等贸易机会。
典例精析 合作探究
例1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 ,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 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 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 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2.内容:
割 辽东半岛 、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
白银2亿两
沙市给日本;赔偿苏日州本军费 ;开放 日本人在、通重商庆口、岸开设工厂、杭州为商
埠;允许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等。
中国的半殖民度化程度
3.影响:使
三、瓜分中国狂潮 1.诱因:《马关条约》签订后,
沙俄 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 放弃 辽东半岛 ,日本向中国索取

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导学案

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导学案

五、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课文,在课本上标注出甲午战争的起因、《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认识到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2、学会《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提高自己的识图能力,并学习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影响,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

4、通过观察《时局图》,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学习重点】 1、《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难点)2、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

【考点】知道《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自主学习】(大声朗读课本,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问题)原因时间 主要战役 民族英雄 结果 影响【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组长整理答案)1、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结论:2、阅读材料找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

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

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

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三: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

其实李鸿章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

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

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2016•烟台)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那次战争中?()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解放战争2、(2015 •苏州中考)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赛课导学案_0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情感目标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技能目标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识图能力。

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禁烟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日本新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原因性质的表述“清(政府)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并非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分别于甲午中日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慈禧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问题一:战争爆发的背景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国和法国乘机夺取新的权益俄罗斯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问题二: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政策原因、表现、影响原因:李鸿章1.感到清政府财政空虚,实力不足,没有取胜信心。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优质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优质课导学案_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法: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片段,设问:甲午海战为什么爆发?曾经强大的清朝为什么败得如此之惨?(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一、黄海海战1、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接着,又发动。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2、经过:1894年9月,中国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致远舰管带,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

双方激战达五小时之多。

3、结果:四艘日舰包围,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但要也将用尽。

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号撞去。

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二、《马关条约》1、背景:黄海大战后,日本海军进攻,很快就侵占了辽东半岛,接着就夹击。

威海卫是的基地,结果,全军覆没。

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年,中国和日本首相签订了《马关条约》。

2、内容:清政府割、、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允许日本在中国;增辟等。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合作探究探究1:材料分析题:(分析题目,体会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2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2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材知识全解……讲透知识、查漏补缺本课学习目标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本课知识结构知识点1 甲午中日战争一、背景(1)原因: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经过:例题(2024山东长清期中改编)如图反映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直冲敌舰的一幕。

这一壮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 A.丰岛海战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海战 D.辽东半岛战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甲午中日战争”“致远舰”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中的这一壮举发生在黄海海战中,故选C。

家国情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难当头时,邓世昌选择了血性男儿应该做的事情——杀敌报国。

他在黄海海战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为了民族独立自强而不断拼搏。

拓展延伸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政府本身的腐朽、统治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列强对日本发动战争持纵容、默许的态度。

知识点2 《马关条约》的签订一、时间、地点:1895年春、日本马关。

二、内容三、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⑦_______程度。

温馨提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的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知识点3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瓜分中国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⑧_______”的瓜分中国狂潮。

二、“门户开放”政策答案速查①邓世昌②旅顺③北洋舰队④台湾⑤重庆⑥开设工厂⑦半殖民地化⑧势力范围⑨均等贸易史料拓展主题《马关条约》史料展示史料一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了解左宝贵、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掌握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和影响过程与方法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重点难点】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妈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甲午中日战争1.教师展示地图:出现清国、朝鲜、日本。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学生回答: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教师讲解: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导学案

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导学案

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导学案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2、课题: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3、课型:新授课4、时间:第周,年月日5、总课时序号:6、主备人:7、授课教师姓名:一【预习导学】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3、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有哪些?二、【学习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基本情况;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危害。

2.了解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3.知道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情况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4.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危害。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四、【精讲释疑】1、填空(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这场战争被称为。

(2)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

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

(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海面展开激战。

致远舰管带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

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

(4)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

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旅顺守将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日本占领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5)1895年,日本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自杀殉国,全军覆没。

(6)1895年春,清政府派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7)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两;开放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等。

(8)《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重点)
目标3:知道《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失败原因,了解《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区别。

(难点)
目标4: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自主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_________、侵略_________、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_________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2.战争名称的由来
_________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_________,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3.黄海海战(1)时间:_________年9月
(2)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_________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_________沉着应战,与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3)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
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

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很快就侵占了_________。

5.威海卫战役
日军夹攻山东___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_________年4月;地点:日本_________;
(2)双方代表
中国的_________和日本的_________;
(3)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辟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
④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化程度。

“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_______,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经济势力。

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建立“________”,划分“___________”,美国则提出“__________”政策,主张利益均沾。

三、合作探究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开始。

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代表。

3.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4.《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6.甲午战争的史实,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教训与启迪?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优教课件
五、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
随堂训练——课时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答案见《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课件【合作探究】
答案见《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