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一章1-感知觉

合集下载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心理学感觉知觉与注意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联系
感觉、知觉和注意都是人类心理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共 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 程,它使我们能够将感觉信息整合成 有意义、有组织的整体。
感觉是我们与外部环境接触的直接通 道,通过感觉我们能够获取外界信息, 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 皮肤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感觉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 触觉。
内部感觉
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如平 衡觉、运动觉、机体觉等。
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
个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 受性越高,对刺激的敏感度越
高。
适应性
感觉器官对持续刺激的反应逐 渐减弱的现象,如长时间听同 一首音乐会感到声音越来越小 。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 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
分配性
注意的分配性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 于活动对象的一种特性。
04
感觉、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象,同时离开其他对象。
心理活动组织与指导行为
0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对人的行为起着
组织、指导和调节的作用。
注意的种类
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 象。

《心理学》感知觉的规律

《心理学》感知觉的规律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多种刺激(颜色是视 觉、温度是温度觉)引起一种感觉的感 受性变化。
知觉规律一 —— 知觉选择性
1.知觉的选择性(对象性)
从众多的刺激物中选择少数事物 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作为知 觉的背景,以便产生清晰的知觉。
强调对象与背景 的关系Leabharlann 知觉规律二 —— 知觉整体性
2.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 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 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
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象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考点链接
2.当进入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关注条幅,这 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3.灰色的长方形纸块放在红色的背景上时,人会感觉 带有青绿色,这种对比现象叫做( ) A.同时对比 B.继时对比 C.感觉补偿 D.联觉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持续不断地注视 白色荧光灯一段 时间后,闭上眼 睛,感觉灯还在 眼前亮着,这就 是正后像;但如 果将视线转向一 面白墙,就会感 到有一个黑色灯 的形象,这就是 负后像。
感觉规律三 —— 感觉对比
概念: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物作 用于同一个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是同时出现的。 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是相继出现的。
感觉规律四 —— 感觉补偿
概念:感觉补偿是指人的某种感觉能 力丧失后,使其他感觉作出补偿。
练习
1.食物的颜色和温度影响基本味觉的原因是
()
A.适应
B.感觉相互作用
C.联觉
D.感受性的发展与补偿
2.冷色产生深远感,有向后方退的感觉,指的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第一章普通心理学PPT课件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包 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的重要性
记忆是人类智慧的基础,它使得我们能够积累知 识、经验和技能,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和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种类与过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心理测验的应用
心理测验在教育、职业、临床心理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可用于评 估个体的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
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心理测验的编制
编制心理测验需要经过设计测验蓝图、编写测验题目、制定评分标准等步骤,确保测验 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心理测验的实施
实施心理测验需要遵循标准化的程序,包括指导语、测验时间、评分方法等,确保测验 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睡眠的定义和阶段
睡眠是一种生理状态,包括入睡、浅睡、深睡和快速眼动睡眠等 阶段。
梦境的产生和特点
梦境是在睡眠中出现的一系列主观体验,具有不连续性、不协调性 和情绪性等特点。
睡眠与梦境的关系
睡眠和梦境密切相关,梦境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反 映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04
记忆与学习
记忆概述
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学习方法
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 独立制定学习计划并监控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与他 人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探究问题来获 得知识和技能。
学习技巧
包括时间管理、笔记技巧、阅读技巧等。时间管理是指合理安 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笔记技巧是指通过记笔记来帮助 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阅读技巧是指通过略读、扫读和精读等 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

7岁
对不同感官的协调组织和控制能力才发展到成 人水平,开始形成抽象思维模式。
儿童的感知觉能力
决策和交互
孩子的交互以及决策的制定需求 自我认识和个性的表达。
社交和游戏
孩子们从互动中学习到渴望,尝 试,一个人的地位,以及如何为 一个人的行动付出代价。
绘画和工艺美术
儿童所进行的画画和工艺活动大 部分在如何感知信息以及如何选 择使用的能力上。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基础的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探索世界,认识自身,发展全面的认知、感性和动手能力。
感知觉的定义
认知体验
感知觉是人类获取、认识世界和 自我的认知体验之一,使我们能 够“看、闻、听、尝、触”世界万 物。
感知与运动
感知觉是孩子认识周围事物的基 础,也推动了孩子的身体和大脑 的发育,并与运动的发展密切相 关。
多感官体验
感知觉不仅是感官器官对刺激做 出反应,它的本质是人体视觉、 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 系统整合后的多感官体验。
感知觉的发展过程
新生儿时期
视觉、听觉、触觉均表现出极大的不成熟性, 只有尚未成熟的基本功能。
6个月后
感官系统不断成熟,儿童对各种刺激有更全面 的反应。
3岁
儿童逐渐学会了摆脱对感官刺激不必要的注意, 而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注意。
儿童能够通过音乐会等节目体验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
科学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里的多样感官性刺激 不仅能够使孩子对未来的职业产 生热情,还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好 奇心。
总结和重点
1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是人体多感觉系统对周围环境进行整 合、加工、选取、提炼、识别的过程。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共 同作用,形成我们对世界 的认知和理解。
知觉依赖于感觉提供的信 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在个体和环境 互动中相互依存,共同发 展。
04
CATALOGUE
感觉与知觉的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与知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们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需求。
研究感知觉的神经机制,探索大脑如何处理感觉信息,揭示感知 觉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探索机器如何模拟人类的感知和认知 过程,实现机器感知和智能。
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研究感知觉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探索感知觉如何影响人类的社 会行为和文化发展。
感觉与知觉的神经科学研究
颜色知觉
是指个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感 知,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组织性
知觉具有将感觉信息整合成有 意义整体的能力,即使某些部 分缺失或模糊,也能通过整体 来感知事物的完整形态。
在多种感觉信息中,人们会优 先选择某些信致的。
神经元编码机制
研究单个神经元如何编码感觉信 息,揭示神经元放电的规律和感 知觉的内在联系。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研究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在感知觉 过程中的作用,解析不同功能区 的神经元活动和相互联系。
跨感官整合
研究不同感官之间的信息整合机 制,揭示大脑如何将来自不同感 官的信息整合成完整的感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人工智能模拟

心理学:感知觉复习

心理学:感知觉复习

心理学: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受到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5、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错觉: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8、社会知觉: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

9、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11: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二、填空题1、(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

2、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应。

4、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包括( 声音听觉 )和(言语听觉 )。

5、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6、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7、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_、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8、(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9、小王取看电影,进入电影院后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他才觉电影厅渐渐明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暗适应)。

三、判断题1、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感知的差异律和对比律。

(对)2、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3、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心理学 感知觉

心理学 感知觉
特征觉察器理论
02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觉系统具有专门的特征觉察器,这些觉察器对特定的刺激特征进行检测和识别。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理论
03
该理论认为,知觉过程既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即由刺激本身特征引起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即由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期望引起的加工)。
该理论认为,感知觉过程是由神经元完成的,神经元通过接收和传递信息来产生感觉和知觉。
生存和适应
感知觉是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感知觉的刺激和经验,个体能够形成概念、记忆和思维等高级认知功能。
认知发展
感知觉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不同的感觉刺激能够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和情绪体验。
情感体验
感知觉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感知觉信息,人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社会交往
感觉
CATALOGUE
02
总结词: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转化为视觉信号,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总结词: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转化为听觉信号,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总结词:触觉是人们与外界环境互动的重要感知觉之一,通过皮肤接触感受外界刺激,进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
空间知觉对于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定位、导航和操作物体等活动至关重要。
空间知觉依赖于多种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其中视觉在空间知觉中起主导作用。
空间知觉的障碍可能导致方向迷失、判断失误等问题,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时间的流逝和持续时间的感知能力。
时间知觉依赖于多种线索,如物体运动的速度、光线的明暗变化、生理节律等。
运动知觉的障碍可能导致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等问题,影响个体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 19.什么情况下你才能听的最清楚: • (K)你边走边听(或别人边走讲)
(A)闭上眼睛(或不看说话的人)(V) 能清楚地看见说话的人
• 20.你最容易记住别人: • (A)说过的话 • (K)别人做过的事 • (V)别人的长相
• A代表听觉倾向,V代表视觉倾向,K 代表动觉倾向。如果三种选项的数量基本 一样(大约6/7),那么你没有很强烈的偏 向。如果某一项选了10个以上的则表明有 强烈的倾向。这将为你学习新知识和难点 提供有益的帮助。
栅格火花错觉
19世纪,有这样一种“降神会”。主持者 把室内的灯都熄灭,窗帘遮蔽得严严实实,然 后点上一支蜡烛插在烛台上,摆放在桌子中央, 大家静静地围坐在四周,盯着那一点微弱的亮 光。不一会,人们发现光点好像开始四处飘动, 似乎还有微风轻拂,于是主持人宣布,他所召 唤的“灵体”到来了。
1、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 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
辣的食物会引起痛觉
世上本无鬼,他只是被自己 的眼睛欺骗了
月亮在云朵中穿行
教师用红色墨水批改学生的 作业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2、提出明确的感知目的 3、感知对象与背景要有一定的差别 4、注意区分不同的感知对象 5、尽量多运用活动性的教具 6、把直观形象与言语指导结合起来 7、发挥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你看到的是两个白发老人还是两个街头卖艺者?
选择性
你看到的是一个老人的脸?或是一对情侣在接吻呢?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 以解释,并用词来标志它的。知觉的这一特性称
为知觉的理解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 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不足,把对象 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

心理学感知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知觉的定义、特点及相关概念。

2.理解感知过程的全过程和各要素的功能。

3.掌握感知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机制。

4.了解感知过程的误差和变形。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感知(2)感知与感觉的联系和区别。

2.感知的形成及其过程(1)感知过程的概念与要素。

(2)外界刺激的特点及感知过程中的感官器官。

(3)传入到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

(4)大脑对信息加工的结构和功能。

(5)感知过程中的判断和归纳。

(2)感知过程中的启动机制和保持机制。

4.感知的应用(1)感知的应用和发展。

(2)通过感知的训练,提高感知的能力。

(3)面对误差和变形时,采取正确的调整和纠正措施。

三、教学重点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资源心理学课本。

七、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平时和自己的感知有关系吗?”2.讲解感知是指人通过感官器官刺激,对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辨认、分类、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感知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感知过程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感知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人们进行思维、记忆、推理、沟通和行动的前提。

相关概念:感觉、知觉、概念、类比、判断等。

感觉是指感官器官感受到刺激并形成神经冲动的过程,而感知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解析和整合,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世界。

感觉侧重于外界环境对感官器官的刺激,感知则侧重于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析和理解。

在感知过程中,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官器官传递到大脑,接受加工和分析,最终形成感知的结果。

感知过程由三个要素构成:感觉器官、神经传导、神经中枢加工。

感觉器官是感知过程的开始,它把外界刺激转化成电信号,并传达给神经中枢。

神经传导则是保证感知信息的传导和传递,是感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神经中枢加工是感知过程的决定和结果,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决策。

外界刺激具有特点和规律,从而影响人对世界的感知。

感知过程中的感官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下组织和内部感觉等。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时间 的流逝和先后顺序的感知 。
个体的时间知觉受到心理 状态、情绪、注意等因素 的影响。
ABCD
时间知觉依赖于多种感官 信息,如视觉(日夜交替 、时钟)、听觉(滴答声 、节拍器)等。
时间知觉对于个体的工作 和生活安排、时间管理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或自身运动状态的感知。
听觉
总结词
听觉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大脑处理后形成听觉感知。
详细描述
听觉感知包括对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色和节奏等的识别。耳朵能够接收声波的 范围非常广泛,大脑通过处理这些信息,使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如音乐、语 言和环境噪音等。
触觉
总结词
触觉是通过皮肤接触外界刺激,大脑处理后形成触觉感知。
详细描述
心理学感知觉
目录
• 感知觉概述 • 感觉 • 知觉 • 感知觉与心理学的关系
01
CATALOGUE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
01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对事物的主观认
识的过程。
感觉
02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
动,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过程。
知觉
03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
记忆中的信息可以影响我们的感知,而感知到的信息也可以激活记 忆中的相关内容。
感知觉与思维
感知觉是思维的基础
我们的思维过程需要借助感知觉所获取的信息来进行。
感知觉影响思维的方向
感知到的信息可以引导我们的思维方向,影响我们的思考结果。
思维对感知觉的影响
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也会影响我们对感知信息的解释和组织 。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

心理学: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受到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5、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错觉: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8、社会知觉: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

9、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11: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二、填空题1、(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

2、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应。

4、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包括( 声音听觉 )和(言语听觉 )。

5、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6、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7、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_、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8、(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9、小王取看电影,进入电影院后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他才觉电影厅渐渐明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暗适应)。

三、判断题1、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感知的差异律和对比律。

(对)2、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3、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

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
视网膜像提供的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扫描运动提供的动觉信息、 手的触摸提供的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
3、方位知觉 参照: 1、自身;
2、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时间差、强度差
4、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 判断线索:(1)肌肉运动线索: ①眼睛调节作用(睫状肌的紧张度);
②双眼视轴辐合(眼肌的动觉信息)。
2、声音的特性不包括( A )。 A、频率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痛觉是( D )。 A、外部感觉 B、最易适应的感觉 C、内部感觉 D、最难适应的感觉
4、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 A )。 A、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B、视觉感觉阈限迅速降低的过程 C、视觉感受性迅速提高的过程 D、视觉差别阈限迅速降低的过程
痛觉
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 遍布全身,无适宜的刺激。 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痛觉最难于适应,具有生物学的意义。 痛觉感受性的大小与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
感觉现象
四种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下列选项中,外部感觉包括( ABD ),内部感觉包括( CD
A、视觉和听觉
B、嗅觉和味觉
C、运动觉和平衡觉
D、痛觉
)。
3、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 ACD)。 A、能够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 B、能够引起中等强度感觉的刺激强度叫适宜刺激 C、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 D、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
从感觉时间分:同时对比、相继对比。 从感觉通道分:视觉对比(明度对比、彩色对比)、嗅觉对比、味觉对比、
温度对比等。

心理学感知觉最新版

心理学感知觉最新版

胃痛等。
.
感受性及其测定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 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 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 阈限又分为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感知觉
.
(一)感觉:
1. 感觉的一般概念。 2. 感觉的分类。 3. 感受性及其测定。 4. 感觉剥夺实验。 5. 感觉的意义。
.
感觉的一般概念
❖ 一般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人脑中产生对这个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过程:
适宜 刺激
传入神经
感受器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产生 感觉
.
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时 起主导作用的 分析器为标准
根据知觉 所反映的 事物特性
视听触嗅味 空 时 运





间 知
间 知
动 知
觉觉觉觉觉 觉 觉 觉
.
空间知觉:
❖ 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 等特性的知觉。
❖ 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方位 定位。
.
时间知觉
❖ 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是一种感知时间长短、快慢、节奏、先 后复杂知觉。
E=1/R
.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 视觉: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 触觉: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膀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感知觉PPT课件

(一)感觉的种类
外 视觉(定位)
部 听觉
感 觉
味觉(新生儿最发达)
嗅觉
肤觉
内 运动觉
部 平衡觉(静觉)
感 觉
机体觉
(刺激) (转换为神经冲动)
(加工)
感觉器官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大脑皮层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辨别两种不同刺激强度所需的最小差 异量。
第3页/共35页
追踪观察法发展变化二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评价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评价角度目的性持续性精确性顺序性组织性理解性概括性二测查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常用方法寻找法匹配法比较法纠错法分辨法猜测法构成法1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感知觉的概述及作用 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感知规律的应用 观察力的培养
(二)时间知觉
一日、一周、一年
第11页/共35页
第三节 感知规律的应用
一、感受性变化与幼儿的教育活动 感受性: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一)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感 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 听觉适应 嗅觉适应 味觉适应等 遵循并利用感觉适第应12页规/共律35页。
8.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 ()。
A.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B.正方形一长方形—八边形一五边形 C.五边形一八边形一三角形一正方形
第32页/共35页
总结:
一个人认识世界是从注意和感知世界开始的。 感知觉是最基本的认知方式。 一、感觉、知觉的定义、种类、特点 二、感觉、知觉的规律及应用 三、观察力的培养、评价、测查
乐的样子
第29页/共35页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第一章 感觉和知觉

三 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总是用过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
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如:“盲人摸象”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 1 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其知觉就 越深刻、丰富、精确。如一目十行 2 言语的指导作用。指引思考的方向和知觉的内 容。 3 实践活动的任务。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 实践任务不同,知觉的效果也不同。
四 知觉的分类 知觉由多种感官联合活动而产生的,故有多种分
类法。 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 等。 按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 空间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 时间知觉处理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等 按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正确的知觉,错误 的知觉(错觉)
光刺激,使感受性迅速降低的现象。 暗适应: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由于一系列的弱 光刺激,导致感受性不断提高的现象。 一般暗适应较慢(几分—十几分种),明适应较 快(几秒种)。 2 嗅觉的适应:较明显。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 而不闻其臭。” 3 皮肤觉的适应: 4 听觉和痛觉较难适应。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时候,知觉的
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 在视知觉领域研究比较多。主要有: 1 颜色恒常性:在不同照明下,人的颜色知觉映 象仍然相对稳定。 2 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的不 同而改变。 3 形状恒常性。物体的形状不因位置的变化而变 化。 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识经验对知觉效果的一种调节。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错觉的种类

1 2 3 4 5 6 7
图形错觉 形重错觉 大小错觉 方位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颜色错觉

2心理学- 感知觉

2心理学- 感知觉

• 实验2:
• 阅读一段文字后,参与其他活动,在阅 读第二段。 • 结果: • 依据活动后呈现的信息判断。 • 注意: • 近因效应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
2.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 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 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 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 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 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 的 。
• 表 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 • 视觉 : 30英里以外的一烛光 • 听觉 :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滴答声 • 味觉:两加仑水中的一匙白糖 • 嗅觉 : 弥散于6个房间中的一滴香水 触觉 : 从一厘米距离落到你脸上一个苍蝇的翅 膀
•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 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者叫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 • 人对于最小差异量的觉察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 测量差别阈限时,通常采用两种刺激, • 标准刺激:保持不变 • 比较刺激:经常改变
人具有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的时间知觉能力,其中, 以视觉和触觉能力最强。视觉辨认的最高限度是1/10秒-1/20秒; 触觉为1/40,听觉为1/100。 时间知觉的个别差异和误差很大。 受自身活动内容、情绪、动机、态度等影响。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 • 整体性: • 选择性: • 理解性: 恒常性: 错觉:
• 错觉
• 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社会知觉
• • • •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 非社会性信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 物方面的信息; 社会性信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 这包括担任社会角色并具有人性的人、人际关系和 群体,以及各种社会结构和社会事件等。 对非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通常被称作物知觉, 而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就叫做社会知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视觉
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
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
1、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
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即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能辨认红、黄、蓝等基本颜
色,但辨认近视色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
2、言语听觉 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 ,尤其注意“重听”现象。 “重 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 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 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 、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 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三)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 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 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 调。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 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眼手协调动作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 东西。 2、动觉
1 幼儿最先能够辨别的方位是( B ) A 前后 B上下 C 左右 D 东南西北 2 能够辨别“前天”、“大后天”等;并能学会看钟表 是( D ) A幼儿前期 B幼儿初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3 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C ) A 三角形 B 长方形 C 圆形 D 半圆形 4 幼儿开始能够对几分钟、几个月等辨别是在( A ) A 6岁以后 B 3岁以后 C 4岁以后 D 2岁以后 5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由易到难的是( D ) A半圆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B正方形-长方形- 圆形 -三角形 C三角形-半圆形-正方形-圆形 D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大小错觉
形状错觉
运动错觉
异次元庭院
(五)幼儿 观察力的发 展与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 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知觉 过程,是知觉的 高级形态。
1、幼儿观察的特点
(1)观察目的性不强;
幼儿初期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观察,观察常受无关事 物或细节的吸引或干扰。到了幼儿园中班、大班,幼儿开始能 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较系统的观察。 如原本想让孩子观察一只兔 子的形象,孩子却一下子就被兔子吃草的动作所吸引,再也顾
3、形状知觉
是对物体形状的知觉。
(1)幼儿的形状知觉 发展得很快。通常3岁 的幼儿能区别一些几何 图形。 (2)4岁至4岁半是辨 认几何图形正确率增长 最快的时期.(敏感期)
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2)形状知觉 就是对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知觉。儿童由 易到难掌握的几何图形依次是:
幼儿初期 幼儿中 晚期 幼儿晚期
要用手触摸,学兔子怎么跳。日常生活中为
幼儿随时提供观察的机会: (1)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2)在观察中进行对比
(4)教给幼儿正确的观 察方法
1、顺序法:即从一定的顺 序来进行观察,从远到 近,从整体到局部,从 上到下等. 2、比较法:比较两个事物 或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四)实际锻炼可以促进感知觉的 提高 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 训练得到提高。 如:钢琴的调音师,品酒师等。
知觉特性与幼儿活动 (一)知觉的选择性
在丛多事物中,人总是有选择地 以个别或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 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知觉得格 外清晰。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五)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 性原则)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对象各部分的组合
对象与背景的转换图
(二)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 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 知觉为一个整体。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总是根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 的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 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理解越深 刻、越全面。
(三)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 近远、方位等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形状知 觉、是用多种感官进行的复合知 觉。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 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 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左、 右、前、后的知觉 。
(1)方位知觉的发生:
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依赖视觉定位
感知觉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 地位。3~6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 大小、声音等来感知觉认识世界的。 3、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知活动
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
定的意义。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触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 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 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 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 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 ,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 好。
•幼儿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 还不能正确认识物体或场所的远近。
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 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 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
(2)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
例如:观察柳树和杨树,教师就要帮助幼儿提出观察任 务,杨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柳树的叶子,
树枝,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不同,这
样幼儿有目的的观察效果明显提高。
(3)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我们在日常活动中要引导用多种感官参与
活动。如观察兔子,不但用视、听感官,还
的冷热,轻重和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她认为,由于
幼儿总是通过触觉来认识周围事物,所以,在各种感觉训练 中,触觉练习是其主要方面。 视觉训练则在于帮助幼儿提高视知觉、鉴别形状、颜色、大 小、高低、长短及不同的几何形体;
听觉训练主要使幼儿习惯于辨别和比较声音的差别,使他们
在听声训练过程中,培养起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嗅觉和味觉训练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
(3)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 是指一个人判定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 物体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它有 助于婴幼儿防止撞到家具上或者跌下 楼梯。 儿童能分辨熟悉的物体和场所的远近 ,但对广阔的空间距离,不能正确认 识。不懂透视的原理,在绘画时,不 能把实物的距离、位置、大小正确表 现出来。
视崖实验: 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1960 ,1961)“视崖”试验。有助于防止 跌倒。
后让他们在许多颜色卡中选出相同的颜色与
其搭配。
指认法:向儿童出示若干颜色卡片,成人
说出某种颜色的名称,让儿童根据名称指出
或拿出相应的卡片。 命名法:成人每向儿童出示一张颜色的卡 片,就请他说出该颜色名称。
(二) 听觉
1、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 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 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 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 能力。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 断完善。
第4讲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感 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事物的颜色作用于眼睛——视觉 事物的气味作用于鼻子——嗅觉……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感 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形状、颜色 眼 舌 鼻 皮肤
苹 果
大小、滋味
气味、滋苹果”知觉
(2)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3岁 4岁 5岁 辨别上下 辨别前后 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上下(3岁)
前后(4岁)
左右(5岁)
都能辨别, 但左右相对性困难 (6岁)
以他人为中心的 左右辨别(7岁)
2、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幼儿可以分清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 所的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 ,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 幼儿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 清楚、远物模糊。
不上注意观察兔子的短尾巴,长耳朵等.
(2)观察持续时间不长;
研究表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乎均只 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总的来说, 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
(3)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轮廓,忽视细节;或者
注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如幼儿画人像,往往画了一 个大体上完整的人,却忽视了画人的脖子把头和躯干直接连在 一起。这是因为脖子夹在头和躯干之间,是个不大为孩子注意 的细节。
(4)观察的概括性很差。
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有趣的 部分,到了中班、大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注意事物比较
隐蔽的、细微的特征。如他看到大人给花浇水,看到花—天天
长大,于是他也天天给花浇水,盼望花儿一天天长大。但是, 由于浇水过多,花被淹死了。这就可以看出,幼儿只观察到大 人浇水,花儿长大这些孤立的现象,观察过于肤浅。
四、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感觉适应 感受性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 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听觉适应: 味觉适应:厨师烧菜 肤觉适应:冬季游泳
教师在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时,要有效地利用感觉的 适应现象
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特点
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 映时间。幼儿期逐步以外界事物作为时间的 标尺 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 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 幼儿中期:幼儿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 天”但理解“前天”“后天”仍感困难。 幼儿晚期:又开始能辨别“前天”“大后天 ”等,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几分钟、几 个月等辨别仍感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