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半坡和河姆渡遗址表格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位于 黄河流域
生活、生产状况:
(1)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 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 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 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
①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尖尖,杯口,短颈,平肩,两肩上各有半
时间:距今约6000年
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时间:距今约7000年
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 (1)建筑:①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
②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时间:距今约7000年
时间:距今约6000年
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约在公元前 (2)主要农作物:水稻。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黑陶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9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地点:今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 在船腹处用黑彩绘有网状
(2)主要农作物:水稻。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 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 一。
(3)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4)畜牧业: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
河姆渡出土的骨镰
河姆渡出土的鹤嘴锄
河姆渡出土的骨簇
(5)手工业:
①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 的乐器骨哨。
②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 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这里出土了中国最 早的象牙雕刻。

半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2、下面几项表现了我国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时代不可能出现的 情况是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 使用陶器器皿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 人死后有玉器等陪葬物
3、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 河姆渡原始居民 ⑤大汶口原始居民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半坡人看着满仓的粟和大堆的蔬菜,跳起了丰收的舞 蹈。为了让遥远的河姆渡人也能分享到自己的快乐,他们带上了自己的产品不远 万里来到了浙江余姚,受到了河姆渡人的热情款待,面对半坡人带来的粟,精美 的衣服,彩陶,精致的骨制箭头等,河姆渡人表示了万分的感谢,早早的安排了 半坡人歇了下来。第二天,天刚亮,河姆渡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首先安排了 他们参观了自己那一望无边的稻田,参观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干栏房屋,令人自豪 的水井,同时为远方的客人奉上了甘甜的井水。而半坡人也为主人的热情所感染, 真诚的向主人表示了丰收的祝福。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到了中午。主人办了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客人,主要 有香喷喷的大米饭,鱼,肉,鸡和鸡蛋,同时也将客人的粟做成了粥,真是一顿 海吃。 午休之后,娱乐活动开始了,热情好客的河姆渡人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 演奏了对伏曦和神农的赞美乐曲,还跳起了欢快的迎宾舞,受感染的客人也加入 了进去,乘着玉器的清脆敲打声舞动着。晚餐同样的丰盛。尽了兴的主客渐渐的 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客人就要回去了,为了表示双方的思念,半坡人向河姆渡人赠送 了绘有美丽图案的彩陶,而主人回赠的则是精美的玉器和挂饰,相约明年的丰收 时刻,彼此再同庆祝!期盼彼此的幸福!
距今年代: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假如你是河姆渡 或半坡村的村长,请说出你 们村落的优势,吸引更多的 居民,壮大自己.看谁争取到 的人最多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异同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异同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
不同:1。

半坡人种粟,而河姆渡人种水稻。

2。

半坡原始遗址则出土了用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

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

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织机,织成麻布,制成衣服。

3。

从工具方面看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进步已普通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生产方面能种植的更多。

4。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

5。

半坡居民烧制彩陶。

6。

河姆渡居民在低洼处,并学会挖井。

7。

半坡原始居民的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相同:1。

都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2。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七年级历史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课堂小结
河姆渡遗址
1.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半坡遗址 3.新石器的制作
4.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大汶口遗址的地理位置 2.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3.大汶口墓葬早晚期的差异
大汶口遗址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课堂小结
导入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 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 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 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结 束
书客吧/书客吧
hoq362egk
笼罩下,远远望去像披着了一层薄薄的绿纱,透着几分宁静、几分典雅、几分柔美。马启明满眼温情地看着妻子,觉得幸福像电视特写 镜头里的花儿一样慢慢绽放着,甚至都能听得见“啪啪啪啪”的花开声,顿时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多的期望,他知道自己的人 生又翻开了新的篇章。6引 子|1990年7月,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天空纯净的没有一片云,也没有一丝风,火辣辣的烈日烤得大地滚 烫滚烫的,柏油马路似乎都要化掉了;路两边的白杨树也都无精打采地矗立在那里,树叶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庄稼地里的玉米苗 蔫头耷脑地忍受着烈日炽热的煎烤,叶子都卷了边,田头的草儿懒洋洋地趴在地上;知了躲在树枝中“热死了热死了!”地使劲叫着, 仿佛在诅咒着这令人懊恼的炎热;往日东窜西跑的小碎孩、狗儿、猫儿全没了身影。就在这样一个炽热的夏季,马启明从陕西一所大 学毕业了。他下车的时候头脑快要爆炸了,用手遮着眼睛、望着毒毒的太阳烦躁地在想:太热了!简直都透不过气来了,现在这里要 瞬间变成寒冷的南极,或者来场甘霖就好了。那年代毕业的大学生都要绝对服从组织的分配,就算做梦都不可能出现择业自由的幻景。 毕业分配一旦公布,个人档案等关系立即送到分配单位所在地,今生今世,想要自己调换工作比登天还难。在那个年代,档案就像一 个人的平面复制品一样相当重要,不是有一部电影《秘密档案》,更增添了档案的神秘性。按照当时国家分配政策,马启明被分配到 家乡的一个白酒厂,他的女友刘丽娟则回到了远在两千里之外她的家乡。遥远的距离并没有隔断彼此的思念和恋情,反而像马启明所 学的发酵专业一样---发酵得越来越浓厚香醇。鸿雁传书、电话费猛增那是自然的,马启明也长途奔波去看他的女友,一来二去,不觉 间已过了两年多。工作之余会走到铁路边,他觉得火车驶向的地方就是远方的女朋友、就是他的爱所在的地方,有事没事他望着西去 的火车,想着女朋友发呆发愣、越是望、越是想!蓦然间,马启明远远地看到女朋友刘丽娟向他飘来,他想拉住她,但川流不息的人 群淹没了她的身影。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想,这又是幻觉。马启明的父母觉得儿子也老大不小了,便催促他赶快结婚。新婚蜜月之际, 刘丽娟幽幽地对马启明说:“我们现在这样两边跑,挣的几个工资全贡献给铁路和电信部门了,总不是长久之计,要么你就调到我们 单位去,要么我就调到你们单位来,你看怎么样?”一提起这个话,马启明胸膛里顿时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涌淌,搅得他心烦意 乱。他在床上煎了一天“烧饼”,觉得两个相爱的人能够厮守在一起,幸福亦不过如此。一想到新婚的妻子马上要和他分离,去遥远 的远方,他的心如同刀割一般,难舍难离。他不想过牛郎织女般的

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房屋和水井
• 河姆渡文化盛行一种栽桩架板高亍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在河姆渡遗址 各文化层,都发现了不这种建筑遗迹有关的圆桩、方桩、板桩、梁、 柱、木板等木构件,共达数千件。第4层的一座干栏式长屋,桩木和 相紧靠的长圆木残存220余根,较觃则地排列成4行,互相平行,作西 北—东南走向。现存最长一行桩木长23米,由西南到东北的第 1、2、 3行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合计宽约7米,推知[4]室内面积在160平方 米以上。第3、4行的间距1.3米,这是设在面向东北一边的前廊过道。 建筑遗迹范围内,出土有芦席残片,许多陶片以及人们食后丢弃的大 量植物皮壳、动物碎骨等。这座大型干栏式建筑当属公共住宅,室内 很可能隔成若干小房间。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 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以河姆渡发现的为最早。除干栏式建 筑外,早期稍后,还出现一种立柱式地面建筑,在柱洞底部垫放木板 作为基础,有的则是填塞红烧土块、粘土和碎陶片等,填实加固形成 臼状柱础,中间立木柱。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 土的骨耜和复原图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出土的黑陶炊具
手工业
• 陶器以夹炭黑陶最富特点。尤其在早期, 无论炊器和饮食容器,都属这种陶质。胎 泥纯净,含铁量仅为1.5%左右。以大量的 稻壳及稻的茎、叴碎末为羼和料。工艺技 术上比较原始,器物均为手制,丌甚觃整; 据测试,烧成温度为800~900℃,在缺氧 的还原焰中烧制而成。胎质比较粗厚疏松, 重量较轻,吸水性强。晚期阶段,基本上 仍用手制,但有的经慢轮修整。出现了三 足器、袋足器等较复杂的器形,有的陶器 烧成温度提高到1000℃左右。
第三部分:比较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
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距今年代:18000年
用表格将本课所学原始人类的知识进行归纳
原始人类 名称 生活地点 距今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造 用火情况
元谋人
云南 约170万年 元谋县
保留大量 猿的特征
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
自然火 自然火 人工 取火
北京人
周口店 约70-20 龙骨山 万年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 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原始社会 夏朝建立: BC2070年 秦朝建立: BC221年 鸦片战争: 1840年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复习要点: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 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址;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 文化的特征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黄河中游 距今五六千多年
2、生产和生活
种植粟和蔬菜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烧制彩陶 出现原始艺术 定居生活(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课 堂 小 结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房屋 原始手工业
距今约 河姆渡 七千年 原始居民
浙江 余姚
商鞅变法
3.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了 基础。 4.成功原因:(1)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2)秦孝公的大 力支持。(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5.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改革又是曲折的、充 满阻力,有时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树立改革的意 识,坚持不懈,不怕挫折,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 [特别提示]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 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 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 的基本特点:①在经济上,私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 在政治文化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课件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课件

农 耕 文 明 的 特 征
动脑筋:
大汶口晚期 的墓葬里,为 什么有了随葬 品? 应怎样看这 一现象?
课 堂 小 结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原始居民 河姆渡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房屋建筑 原始手工业
距今约 7000 多年
距今约 6000 多年
浙江 余姚 陕西 西安
水稻 磨制石 器
干栏式
烧制 黑陶 烧制 彩陶
半坡
原始居民
半地下 粟 蔬菜 磨制石器 穴式
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
填 一 填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河姆渡遗址
说一说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 黄河 流域和 民分别是我国____ 长江 流域的早期居民。 _____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 粟的国家。 水稻 ___
猜谜语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 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说一说
什么叫氏族?氏族 有何特点?你知道 哪些著名的氏族聚 落遗址?
元谋人
(约年前)
星 罗 棋 布 的 氏 族 聚 落
(自主学习)
原始 类别 农耕
栽培粟 和蔬菜
半坡聚落
原始手工业
原始 畜牧 业
制陶业
建筑业
想一想
1.上面房屋有可能是半坡还是河姆渡原 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3.你知道目前还有哪些少数民族住这种样式 的房子?
感谢聆听,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2、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总是最好的,失去的恋情总是让人难忘的,失去的人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3、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5、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6、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7、做自己就可以了,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 8、相信所有的汗水与眼泪,最后会化成一篇山花烂漫。 9、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1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11、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1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13、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是证明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14、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15、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16、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17、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18、我终于累了,好累,好累,于是我便爱上了寂静。 19、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意义;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 20、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21、追求让人充实,分享让人快乐。 22、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陶器不仅是半 破人重要的生产生 活工具,其中的彩 陶还反映了原始人 的艺术追求。
河姆渡聚落
河姆渡遗址 房屋复原图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骨 耜
(翻地农具) 河姆渡氏族生活在 多水潮湿的地区,这
一地区的土质比较
松软,盛行使用材料
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的骨耜来翻地。
骨哨
(狩猎工具)
骨哨均用一截禽
类的骨管制成,
第2 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什么叫聚落?什么 叫氏族?你知道哪 些著名的氏族聚落 遗址?
1、 聚落:早期人类的定居地。 2、氏族: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 较固定的社会群体。 3、氏族聚落:按血缘关系组成, 固定的社会群体,过着定居的生 活,是同一祖先的后代。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半坡聚落
半坡聚落
彩陶
烧制陶器
河姆渡遗址 黑陶
观察与比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
(1)在生产生活上 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
相同点: (1)都从事农业生产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农 耕 文 明 的 特 征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观察与比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
(2)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穿孔玉斧
淡黄色。体扁平,顶部微呈 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 两面刃,较锋利。顶端一圆 形穿孔,两面钻透。四边较 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 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 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 落首领所占有。1959年山东 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大汶口晚期 的墓葬里,为 什么有了随葬 品? 应怎样看这 一现象?
时间: 距今约6000多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筒车
高转筒车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 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
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奴隶社会 奴隶主贵族 井田制
(商周) 土地所有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 国以来)
封建土地所 君主土地私有制
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农民土地私有制(附庸)
翻车→风力水车
改良培育作物
芍陂、都江堰、坎井儿 引进高产作物
工具 革新
水利 灌溉
耕作 技术
作物 改良
骨器木器→铁器 耦犁→曲辕犁
代田法、耕耙耱 稻麦轮作、施肥
古代农民的状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唐·李绅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 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 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论贵粟疏》汉·晁错
小农经济的评价
(1)积极性:①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推动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政来源,是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 基础。
(2)局限性:
①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易破产。 ②规模小,难以扩大生产,不利于技术的进步。 ③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历史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笔记

历史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笔记

历史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笔记历史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笔记一、认识历史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历史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史前时期的一个重要考古发现,他们的存在对我们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我国史前时期最早的两种先民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1. 历史河姆渡文化历史河姆渡文化,是指发源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种文化早于5300年前到4000年前,主要在长江下游地区繁荣发展,是我国史前时期村落社会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最早的稻作文化和水稻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文物,显示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状况,为我们研究古代先民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 半坡文化半坡文化是指发源于河南省半坡村附近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种文化距今已有7500至7200年左右,是我国史前时期最早、最古老的部落社会文化之一。

在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文物,其中的半坡陶器尤为突出。

半坡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认识我国史前文明、社会形态、人类活动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历史河姆渡文化与半坡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历史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虽然地域上相距较远,但在史前文明和先民社会发展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同点。

1. 地理位置历史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而半坡文化则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两者虽然地理位置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代表。

2. 文化特点历史河姆渡文化主要以水稻种植和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而半坡文化的人们则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部分地区也有渔猎活动。

在文化特点上,两者都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3. 社会发展历史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在社会发展上都呈现出部落社会的特点,人们以部落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

两者的社会组织和部落生活都与当时的氏族制度相关联,体现了古代先民社会的形态和结构。

河姆渡与半坡出土的文物

河姆渡与半坡出土的文物

河姆渡与半坡出土的文物
1.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炭化的稻种(米)
6
半坡遗址的
磨制石器刀、凿、斧、铲
11
12
13
15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下颌骨,出土的猪骨总量约有二、三百头猪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和陶羊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骨耜复原图
2
3
4
河姆渡遗址出 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鱼纹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平均厚40—50厘米的稻谷堆积层,约重
120吨
7
8
9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小
米)的和储存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针
半坡出土的底部有布纹的陶器
5
14
河姆渡房屋遗址房
屋复原图
半坡尖底瓶
10
半坡房屋遗址房屋复原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及纺织复原图
16
观察地图分析:为什么水稻生长在长江流域,粟生长在黄河流域?
分析地图:为什么半坡居民住半地穴房屋,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交换行吗?为什么?
考古活动:利用这些资料分别对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衣、食、住、生产方面进行考古探究。

考古步骤:选择图片——根据图片得出结论——分析过程是怎样的。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地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地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地图第一图彭头山文化 (公元前7500年–前6100年 )顶狮山文化(前7000 –前6000年)裴李岗文化 (前7000年–前5000年 )后李文化 (前6500年–前5500年 )兴隆洼文化 (前6200年–前5400年 )磁山文化 (前6000年–前5500年 )老官台和大地湾文化 ( 前5800年–前5400年 )跨湖桥文化(前6000 –前5000年)此图距今10000—8000年第二图裴李岗文化 (前7000年–前5000年 )狮顶山文化(前7000 –前5000年)跨湖桥文化(前6000 –前5000年)老官台和大地湾文化 ( 前5800年–前5400年 )北辛文化 ( 前5300年–前4100年 )此图距今8000—7000年第三图左家山下层文化(前6000 –前5000年)新乐文化 (前5500年–前4800年 )赵宝沟文化 (前5400年–前4500年 )北辛文化 (前5300年–前4100年 )河姆渡文化 (前5000年–前3300年 )仰韶文化 (前5000年–前3000年 )咸头岭文化 (前5000年–前3500年)此图距今7000年第四图北辛文化 ( 前5300年–前4100年 )咸头岭文化(前5000年–前3500年)马家浜文化 ( 前5000年–前3000年 )仰韶文化 ( 前5000年–前3000年 )龙虬庄文化(前5000年–前3000年)河姆渡文化 ( 前5000年–前3300年 )汤家岗文化(前5000年–前3500年)红山文化 ( 前4700年–前2900年 )此图距今6000年第五图大汶口文化侵入到仰韶文化的区域咸头岭文化(前5000年–前3000年)龙虬庄文化(前5000年–前3000年)仰韶文化 ( 前5000年–前3000年 ) 大溪文化 ( 前5000年–前3000年 ) 红山文化 ( 前4700年–前2900年 ) 大汶口文化 ( 前4100年–前2600年 )北阴阳营文化(前4000年–前3000年)此图距今大约5500年左右第六图大汶口文化主宰了中原地带咸头岭文化(前5000年–前3000年)龙虬庄文化(前5000年–前3000年)大溪文化 ( 前5000年–前3000年 ) 仰韶文化 ( 前5000年–前3000年 ) 红山文化 ( 前4700年–前2900年 ) 大汶口文化 ( 前4100年–前2600年 ) 北阴阳营文化(前4000年–前3000年)马家窑文化 ( 前3800年–前2700年 ) 良渚文化 ( 前3400年–前2250年 ) 薛家岗文化(前3500年–前2800年)此图距今约5500年第七图几路文化逐鹿中原(富河文化消失,可能被红山文化吞并)龙虬庄文化(前5000年–前3000年)大溪文化 ( 前5000年–前3000年 )仰韶文化 ( 前5000年–前3000年 )红山文化 ( 前4700年–前2900年 )大汶口文化 ( 前4100年–前2600年 )北阴阳营文化(前4000年–前3000年)马家窑文化 ( 前3800年–前2700年 )良渚文化 ( 前3400年–前2250年 )薛家岗文化(前3500年–前2800年)此图距今5500年第八图(仰韶文化衰落,消失,中国的诞生!)红山文化 ( 前4700年–前2900年 )大汶口文化 ( 前4100年–前2600年 )马家窑文化 ( 前3800年–前2700年 )良渚文化 ( 前3400年–前2250年 )屈家岭文化 ( 前3100年–前2700年 )左家山上层文化(前3000年–前2500年)偏堡子文化(前3000年–前2200年)小珠山上层文化(前3000 -前2500年)良渚文化 ( 前3400年–前2250年 )昙石山文化(前2900年–前2200年)此图距今5000多年第九图(红山文化消失,可能被大汶口文化的黄帝族征服)马家窑文化 ( 前3800年–前2700年 )良渚文化 ( 前3400年–前2250年 )屈家岭文化 ( 前3100年–前2700年 ) 左家山上层文化(前3000年–前2500年)偏堡子文化(前3000年–前22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前2900 –前2500年)昙石山文化(前2900年–前2200年)小河沿文化(前2900 –前2500年)此图距今大约5000年第十图大汶口文化 ( 前4100年–前2600年 )马家窑文化 ( 前3800年–前2700年 )良渚文化 ( 前3400年–前2250年 )屈家岭文化 ( 前3100年–前2700年 ) 左家山上层文化(前3000年–前2500年)偏堡子文化(前3000年–前22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前2900 –前2500年)昙石山文化(前2900年–前2200年)小河沿文化(前2900 –前2500年)此图距今5000年左右第十一图龙山文化的扩张偏堡子文化(前3000年–前2200年)马家窑文化 ( 前3800年–前2700年 ) 良渚文化 ( 前3400年–前2250年 )龙山文化 ( 前3000年–前2000年 )宝墩文化 ( 前2800年–前2000年 )石家河文化 ( 前2500年–前2000年 )陶寺文化(前2300年–前2000年)造律台文化(前2300年–前2000年)后岗二期文化(前2200年–前1800年)王湾三期文化(前2200年–前1700年)此图距今4600年左右第十二图龙山文化的分布图如果说在距今5000年以前,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等各据一方,那么到了距今5000年以后,一种新文化以压倒之势覆盖了早先的各个文化区,这就是龙山文化。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5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5

(1)房屋的结构不同 不同点: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3)制作使用的陶器风格不同
农 耕 文 明 的 特 征
不同点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
不同,环境不同等。
动脑筋:
大汶口晚期 的墓葬里,为 什么有了随葬 品? 应怎样看这 一现象?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
制陶业
建筑业
表现
磨制 石器
饲养 猪狗
制造 彩陶
建筑半 地穴式 房屋
问题探究
1.为什么会形成原始聚落?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推动生产
力的进步,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创造的文化称为 “农耕文化”。
河姆渡人是怎 样生产、生活 的呢?
河姆渡遗址 房屋复原图
(自主学习)
原始 类别 农耕
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
填 一 填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


河姆渡遗址
说一说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 黄河 流域和 民分别是我国____ 长江 流域的早期居民。 _____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 粟的国家。 水稻 ___
选一选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A )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栽培水 稻Βιβλιοθήκη 河姆渡聚落原始手工业
原始 畜牧 业
制陶业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
时间:距今约4000~5000年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社会形态:父系氏族社会(中晚期)
生产力发展状况:农耕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原始手工业更加进步,以黑白陶为代表。 文化发展状况:能加工精美的玉器等工艺 品,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大汶口富人墓葬
彩陶钵形鼎
彩陶小口壶
小结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大汶口原始居民
地点: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 社会形态:母系氏族社会 生产力发展状况:种植粟和蔬菜,普遍使用 磨制石器和骨器,饲养家畜,纺织麻布、缝 制衣服,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术
半坡博物馆
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
半坡人面网纹盆
思考题:
1.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 同?
河姆渡人修建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以桩木为基础,具有通风防潮的功能, 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半坡人修建 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一半在地下,一 半在地上,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 特点。
课堂练习
4、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C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妇女在母系氏族公社中受到尊敬,是因为
她们 D
A.心地善良 B.善于打猎捕鱼 C.性情温和 D.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课堂练习
1、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他们是C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课堂练习
2.半坡氏族人们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 .黑陶
3、不能反映大汶口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居民
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D
A.农耕已是主要的生产活动。 B.墓葬里有随葬品 C.有了黑陶和白陶 D.已经种植粮食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课件9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课件9
3、距今多少年(时间)?
4、种植哪种农作物?
磨制石器 5、使用打制石器还是磨制石器(工具)? 6、使用彩陶还是黑陶(生活用具)? 彩陶
半坡历史博物馆

半坡聚落遗址内部结构
公共墓地
壕沟
窑场
居住区
看图说话
你能否根据图示说一说半坡聚落的 内部结构?
考考你
半 地 穴 式
1、这种房屋应该是在干旱还是湿润地区?为什么? 2、从居住条件看,半坡居民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最早栽培了水稻 D. 还能够饲养家畜
B
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归纳
半坡聚落
时间: 距今约6000多年
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
特 原始农业: 粟、蔬菜 点 原始畜牧业 猪、狗 工具: 磨制石器 生活用具: 彩陶 居住条件: 半地穴式
河姆渡聚落
时间: 距今约7000多年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
居住条件:干栏式
特 原始农业: 水稻 点 原始畜牧业 猪、狗 水牛 工具: 磨制石器 骨器 生活用具: 黑陶
大米
稻谷
骨 器
干 栏 式
半 地 穴 式
猪纹黑陶钵
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
填 一 填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说一说 1.我国黄河流域早期居民是半坡 原 始居民;长江流域是 河姆渡 居民。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 粟 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 水稻的国家。 ___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

陶纺轮
鱼纹彩盆
我们的远古祖先


我们的远古祖先
经过科学家 鉴定,这是 远古人类的 牙齿。
这表明元 谋人已经 知道用火 了
这表明元谋 人已经会制 造和使用工 具了.
我们的远古祖先
蓝田人:
距今约100万-50万 年,已经完全直立行走。
我们的远古祖先
蓝田人头部复原图:
我们的远古祖先
蓝田人遗址
我们的远古祖先
蓝田人头骨化石
我们的远古祖先
我们的远古祖先
北京人制作、使用的石器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我们的远古祖先
1935年发掘北京人遗址灰烬层的现场 本照片为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拍摄。在北京人居 住过的山洞里,由上到下有4 层灰烬层,最厚的可达 6 米, 灰烬常成堆分布。灰烬中含有烧过的朴树籽和大量的动 物烧骨。这是北京人已经使用火和控制火的证明。
我们的远古祖先
烧石
用火灰烬
灰烬
烧骨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我们的远古祖先
肿骨鹿犄角
肿骨鹿复原图 北京人背鹿(复原雕塑)
北京人的狩猎生活
我们的远古祖先
北京人狩猎生活想象画
我们的远古祖先
北京人采集生活想象画
我们的远古祖先
北京人群居生活想象画
我们的远古祖先
大荔人:
距今约30万-20万 年,是猿人向古人过渡 的典型。
元谋人遗址 (位于云南省元谋县;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的远古祖先
元谋人陈列馆
1989年9月,元谋县建起了元谋人陈列馆,馆藏文物千余 件,展厅内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元谋古猿”、“元谋 史前文化”三部分。元谋人陈列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

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半坡

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半坡

生产 特点 居住
新石器时代特点:①过定居生活;②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③靠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为生。
பைடு நூலகம்
采集、 狩猎
山 顶 洞 人
以打制石 人工取火 氏族 器为主, 公社 采集、 掌握了一 (钻木 (以血 狩猎 定的磨制、 取火) 缘关系 钻孔技术 为纽带)
旧石器时代特点:①不定居;②使用打制石器为主;③会使用火;
④靠采集、狩猎为生。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对比 河姆渡遗址(浙江) 距今 时间 自然 环境 工具 半坡遗址(陕西)
七千年
长江流域,气候湿润, 河网密布
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流少
使用磨制石器(如耒耜) 使用磨制石器(如石斧), ,制造、使用黑陶 制造、使用彩陶
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粟,饲 养猪、狗,会捕鱼,会织布制衣。 种植水稻,饲养牛 聚落定居,住干栏式房屋 聚落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比较表
发现 地点
北 京 人
居住
距今 时间
外貌 特征
工具
用火 情况
组织 形式
生产 方式
北京 飘泊, 70-20 住洞 保留猿 打制石 周口 万年 类特征 器、木 穴 店 棒 北京 飘泊, 周口 住洞 3万年 与现代 人相似 店 穴
使用天 群居 然火 生活
(来源、 (原因、 意义) 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