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PPT课件
知识结构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联系旧知 •巩固练习
原因 内容
以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已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结果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 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意义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 的积极性,保证了解放
战争迅速取得胜利。
返回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
27、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
返回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能力测试 选 择 题 材料解析题 问 答 题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
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 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 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 战略决战的胜利
链接…… 链接…… 链接……
拓宽视野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疑难解析 影像资料 能力测试 拓宽视野
知识结构
战略决战 的胜利
•疑难解析 •音像资料 •巩固练习
背景 过程 意义 原因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物价飞涨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说明什么?
国
统
区
的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深受农民欢迎
饥 民
国统区学生的“反饥饿” “反内战”示威游行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127 万人 1946年6月
东北 全境
长江中 下游以 北地区
华北 全境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本被消灭 ,大大加 速了人民 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
胜利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时间 1949年4月
经过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 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小米加步枪
1亿多、小城镇、 乡村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 赢得农民”。
—1936年 毛泽东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经 过: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将抗战时期 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①北平的和平解放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财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PPT课件
延安
孟良崮
西 安
三军配合
豫陕鄂
大
豫皖苏
南京
别
山
武昌
第三节 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
一、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1、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确定
2、战略反攻的展开及其意义
二、战略决战的胜利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
.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部别
总 兵力
装备 机动 兵力
后方
士气
人民 280 解放军 万
优于 敌 大为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2、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及其原因
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 时间、作战方针和战果简表
时间
战略 决
淮 海
战平
津
1947年 6月底
1948年9月 ─ 11月
1948年11月 ─ 49年1月
1948年11月 ─ 49年1月
作战方针 战果
主攻中原:“三军 配合、两翼牵制” 。 全国性反攻。
军
改善 巩固
高昂
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略占 危机 优势 四伏
低落
第三节 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
一、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1、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确定 2、战略反攻的展开及其意义
二、战略决战的胜利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2、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首战目标的选择
.
首战目标的选择
.
首战目标的选择
辽沈战役
长 春
敌军被迫实 行重点防御
攻锦打援
肢解敌军 、各个击 破 先打两头 、后取中 间
解放东 北全境
基本解放长江 以北的华东和 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PPT课件 图文
北地区
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被歼。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三、渡江战役
1、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
湖口
江阴
500多公里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 22 年 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 上海 解放。
石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图为1947年4月 的《美亚杂志》和5月的上海《文萃》杂志刊登此谈话的 期刊封面 。
一、挺进大别山
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突破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揭开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为部队夜渡黄河。
在职场中,凯勒时常告诫自己的手下:“永远不要丢弃你的同伴,尤其是在火场中。”许多次,他为了保护战友,工作时都是自己率先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然而,他却没有将这句真理应用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在经历过了无数次激烈的争吵冷战后,离婚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凯勒的父亲不忍心看着他们婚姻破裂,他给了儿子一个《爱的挑战40天》的手抄本,恳请儿子按照上面写的做法,花40天的时间修复一下夫妻感情,为挽救自己的婚姻做最后的努力。他告诉儿子,他并不是不爱妻子了,只是忘记了怎样去爱。凯勒答应了,在工作之余,他照本宣科地做起了笔记上的事,在妻子发火的时候不抱怨、为妻子准备一顿早餐,在妻子生病时,贴心倒水喂药,泡咖啡、洗碗、打扫卫生、买鲜花、烛光晚餐…… 凯勒原本对这段挑战很抵制,后来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悟出了婚姻的真谛,他重新审视了一切,明白了自己婚姻破碎的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维护两人之间的感情。面对丈夫的点滴变化,凯瑟琳最初不为所动,认为那些不过是丈夫不想离婚暂时使出的小伎俩。凯勒并不放弃,依旧打起12分精神继续坚持着,他一点一点填补着夫妻之间的鸿沟,慢慢融化着妻子被尘封的心,后来,妻子终于重新戴上了婚戒。两个人回到了往昔的甜蜜时光,经历这次婚姻危机,他们学会了在婚姻中要有爱的表达,才能守住幸福。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国共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 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 有其田,按照农村人 口平均分配土地。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千里跃进大别山
(3)综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 因: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 性和参战热情; 国民党统治崩溃,不得人心。
启 人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执政者应当执政为民; 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 奋斗的信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 讨革命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影响,
命胜利的意义。 证、历史解释)
交流学习体会。
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 京解放,认识其各自史实历史意义。 2.观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从中获 取有效信息,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人 430万
数
370万
365万
280万
190万
127万
358万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204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9年1月
三大战役后,不管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队士气,人民解放军都远胜国 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和胜利PPT课件 人教版
2.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条件
①可能性:经过一年来的战斗,敌我力量对 比发生变化;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加深, 敌人后方不稳固;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 后方稳固。
②必要性:减轻 西北 、 山东 战场压力,减少 解放区的财力、物力损耗。
(2)基本任务:外线 歼敌 , 内线 收复失地。 (3)主攻方向: 中原地区 。 (4)概况
4.中共战略反攻和决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人民生产、参军的积 极性。 (2)中共抓住了战机,制定了正确的决策和方针。 (3)解放军指战员的英勇奋战和牺牲精神。 (4)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使蒋介石陷于政治上的孤立。 (5)国民党的决策失误和军队的不协调。
5.坚持两个务必,对加强党的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1)有助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有利于加强和改进 党的作风建设。 (2)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 垒作用。 (3)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4)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 力。
解放 地区
东北 全境
特点
关门 打狗
淮
中原解放军和
1948年
海
华东解放军
11月
战
刘伯1月
平 东北解放军和 1948年
津
华北解放军
11月
战 林彪、罗荣桓、 ~1949
役
聂荣臻
年1月
五十 五万 多人
五十二 万多人
长江以 北中下 游地区
华北 全境
中间突 破,分 段聚歼
随手一练 1.周恩来同志说:“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
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这是因为 ( A ) A.此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B.在这里完成了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 C.在这里完成了农村的革命任务 D.农村和农民问题圆满解决 解析 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 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不久中共中央迁往北京,所 以西柏坡是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当时全国尚未完 全解放,全国性的农村土改也没有完成,因此B、C、D 三项都与史实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
• ①材料1实施的是土地公有制,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 质;材料2没收地主土地,保留农民的土地私有,具有资本 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
• 结果: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 命。
• ②材料3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 • 结果:减轻地主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抗日积极性,联
• ——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
• 材料3 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 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为得抗不交纳。
• ——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 材料4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 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村人民 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 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聂荣臻打下石家庄, 把晋翼豫和晋察翼
连成一片潭震林粉碎
敌人对胶东
刘邓大军的夜进攻渡黄 河挺进大别山
陈粟率华东野 战军进攻豫皖
苏边地区
聂解荣放军臻解在放指石挥家战庄斗
粉碎敌收人复对胶延东安的进攻
•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数量、民心、装备、士气、后方、战略上)
• 2.三大战役的概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导入新课 课文讲授 知识反馈 课后作业
退出
• 标志:1947年6月,刘邓
大军越过黄河,千里跃进 大别山。
• 方向:中原地区。
• 情况:三军挺进中原,歼
灭大量敌人。
• 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
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 折点。
毛泽东和朱德再 一起
刘伯 承登 上大 别山 的三 角峰
• 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说:“几十万民工走 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 )
•
答案
1.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C、按实际劳动力分配土地
B、按阶级成分分配土地 D、按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标准分地
2. A、内线防御为主 • C、内线相持为主
部别 总兵 机动 装备 后方 士气 力 力量
人民解 280万 优于 大为 巩固 高昂
放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敌军 改善
国民党 365万 不足 略占 危机 低落
军队
优势 四伏
关
瓮
门
中
打
各个 击破
捉 鳖
狗
1948年9月役,,解人图放民为解攻长放打春军锦发州动辽沈战
东北解解放放军沈在阳,塔图山为黑解山放阻军击冲国进民党对 “沈剿匪阳司的令援部兵”
合开明地主一致抗日。 • ③材料4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结果:翻身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
的可靠保证。 •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 • 特点:将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先驱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共和国 的建立,谨此致敬!
• ——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 回答:
• ①比较材料1、2,指出材料2中的土地政策 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 ②比较材料2、3,指出材料3中的土地政策 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 ③比较材料3、4,指出材料4中的土地政策 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 ④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 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D、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 二、材料题
• 材料1 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①分配给 农民个别耕种;②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③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 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 ——中共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 材料2 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 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 地的农民及其需要的贫民使用。
本 课 小
事利攻的政立以土 思,和可策足看地
结
想说战靠是人到改
的明略保取民,革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大纲与总路线 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三军挺进中原
战略反攻胜利的意义
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战略决战及胜利原因
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胜利的原因
一.选择题:
• 1、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土地分配办法是( )
辽19沈41战89年4役91年刚2月1结月初束初,,,解淮解放海放军战军向役发黄马起维上总兵开攻团始,发,起图 几天后,为淮碾总海庄攻战战役役结束。
发动平津战役
解放天津
和平解放北平
三大战图役支为得东援到北前解人线放民的区的民人万工民人的小担大分架力队队支持,
•
伟了的证得依中运从
大毛决。战靠国动解 胜泽策战争人共中放 利东和略胜民产,区 。军胜反利的党可的
敌人基本主力,使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 3.意义:
①是空前的战役; ②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 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 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主要原因) • ②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的努力; • ③中共战略方针的正确; • ④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7年8月
• 2、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是( )
• 3、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 其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地区( )
• 4、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 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转 折点”是指( )
B、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
3. A、群众基础良好
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 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
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4.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议召开
5.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 C、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揭 刘邓大军开穿战过略无反人攻的序“幕黄泛区”
1947年199月47,年陈8月毅陈、赓粟、裕谢指富挥治华率东晋野翼战豫军野挺战进豫皖 军,强苏渡地黄区河。,图挺为进骑豫兵陕部鄂队边。地区。
彭、贺西陈北谢率军 解放延军安收挺鄂复进边豫地陕 区
林、罗东北 军解放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