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区域变质岩

合集下载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_普通地质学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_普通地质学

片岩中矿物的定向排列(薄片)
二、变质岩的结构
•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力的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是动力变质的典型结构。可依碎裂程度进一步划分:碎裂 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等。
• 4、交代结构:交代作用中,岩石原有矿物被溶解同时
被新生矿物所臵换,即形成交代结构。有的原矿物被臵换 后,仍保持原矿物的晶形者,为交代假象结构;交代作用 中还能形成斑晶者,为交代斑状结构等。交代结构的类型 很多,大多需在显微镜下才能鉴别。
片岩
片麻岩
压力增大往往伴随着温度升高,因此在温度、压
力的共同作用下,也会产生重结晶并形成新的矿物。
如:泥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母岩:泥岩
板岩
千枚岩
片岩
片麻岩
p.218-219b
original artwork by Gary Hincks
红柱石
Fig. 8.08
硅线石 兰晶石
W. W. Norton
变成构造
1、斑点状构造:岩石中某些组分集中成疏密不等的 斑点。斑点成分多为炭质、硅质、铁质、云母等。 如斑点板岩。
斑 点 板 岩
2、片理构造: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
排列,形成平行、密集的纹理——片理,沿片理方向岩 石易劈开。主要是由于定向压力造成。
颗 粒 定 向
挤压力 方向
挤压力 方向
主要出现在沉积 岩中的矿物
粘土矿物 蛋白石 玉髓 海绿石 水铝石 褐铁矿 石膏 硬石膏 盐类矿物 有机碳质
主要出现在变质岩 中的矿物
红柱石 蓝晶石 硅线石 硅灰石 绿帘石 符山石 透闪石 透辉石 阳起石 硬绿泥石 蛇纹石 滑石 石墨 十字石 镁橄榄石 石榴石 刚玉
二、变质岩的结构

第七章 板块构造和变质作用

第七章 板块构造和变质作用

陆壳 俯冲 过程 中的 逆冲 构造
2、超高压榴辉岩 折返机制
秦岭 造山 带构 造演 化图
俯冲板块断离断离机制
第七章、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
☆重要术语 •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双变质带;变质核杂岩;拆
离断层;韧性剪切带; ☆思考讨论题 • 1、会聚型变质作用的特点有哪些? • 2、离散型变质作用的特点有哪些?
Franciscan complex and low-T, high-P
zone where bluschist facies develops.
四、碰撞造山带的区域变质作用
• 板块碰撞作用导致一系列的冲断-褶皱发生, 使得地壳厚度急剧加厚,在两板块碰撞叠置 地带,可以发生大规模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 化的区域变质作用。此外,在大陆碰撞带上 还发现了含金刚石、柯石英榴辉岩高压超高 压变质岩系,它是陆壳深俯冲作用的结果, 如大别地区。俯冲深度至少在100Km以上, 超高压变质岩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壳幔相互作用(物质循环)和超高压变质岩 折返的动力学机制。
三、俯冲带变质作用
• 俯冲作用引起温度压力及流体发生变化, 从而产生变质作用,变质类型主要为动力 变质和接触变质作用,不同的变质类型具 有特定的分布区域。低温高压变质带(蓝 闪石-硬玉组合)和高温低压变质带(红 柱石-硅线石)被称为双变质带。双变质 带是识别俯冲带的重要标志。
三、俯冲带变质作用
3、碰撞带(碰撞造山带)变质作用的特点? 4、韧性剪切带对研究造山带演化过程有何意义?
谢谢
• 折返的含柯石英变
2、超高压榴辉岩
质岩返回地表后仍然
折返机制
保存下来而没有转变
为石英,说明超高压岩石是以非常快的速度折
返到地表的。这一快速折返与造山作用有关。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

5.长英质粒岩 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粒
习称斜长角闪岩。主要由普通 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含量 >50%,一般情况下两类矿物含量大致相等,可含 少量透辉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绿帘石、石英等。 粒状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片状、片麻状、条 带状、块状等构造。
角闪岩多数由基性火成岩变质而成,但也可能 来自不纯的碳酸盐岩(不纯钙质岩或泥灰岩富铁的 白云质泥灰岩和钙质页岩 )或杂砂岩中高级区域 变质而成 。
13
(3)磁铁石英岩 主要由石英和磁铁矿 (部分赤铁矿)组成。常为等粒粒状变晶结构, 变晶粒度变化大(0.002~0.5mm ),块状 或条带状构造。

14
10.大理岩类 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
等碳酸盐矿物组成,含量>50%(否则为钙 硅酸盐岩类),常含有其它钙硅酸盐、钙镁 硅酸盐、钙铝硅酸盐类矿物如硅灰石、滑石、 透闪石、透辉石、镁橄榄石、斜长石、方柱 石等,石英、方镁石、云母等也常可出现, 通常为粒状变晶结构,粒度变化大,细—粗 粒皆有,块状构造,也见条带状构造。
11
红色富镁的石榴子石组成,也可含透辉石、 顽火辉石、蓝晶石、金红石及金刚石等,但 斜长石不出现于典型的榴辉岩中。岩石一般 为深色中粗粒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密度大,约为3.5g/cm3。一般认为,榴辉 岩是橄榄玄武岩至拉斑玄武岩成分的岩石在 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无含水矿物 颜色深、比重大(3.6-3.9),是变质岩 中密度最大的岩石。 榴辉岩一般呈包裹体状零散分布于其它 有关岩石之中。不同地质产状,成因不同。
10
6.角闪岩
7.麻粒岩
是一种变质程度较深(高温、较
高压条件)的岩石。具粒状变晶结构(粗、中、细粒 不限)。矿物成分以含紫苏辉石为特征,此外还有单 斜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铁铝-镁铝榴石等。长 石、石英含量不定。含水矿物(角闪石、黑云母等) 较少。块状、片麻状、条带状构造。 原岩:基性、中酸性岩浆岩、火山碎屑岩、铁镁 钙质沉积岩等。 根据矿物组合和深色矿物含量可分为: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

1)云母片岩 主要由黑云母、白云母、石英及中酸性 斜长石等组成,片状矿物>30%,石英>长 石,一般粒状矿物含量较低,可出现特征变 质矿物,如铁铝榴石、堇青石,蓝晶石,红 柱石和十字石等,黑云母片岩,二云母片岩 等 。
黑云母片岩 由黑云母、石英组成,具粒状鳞片变 晶结构,片状构造。单偏光
黑云母片岩 由黑云母、石英组成,具粒状 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正交光。
若岩石中出现少量铁铝榴石,十字石 等中级变质矿物,或基质中黑云母较大量 出现,而构造仍为千枚状时,则称为“千 枚状片岩”。
当岩石的重结晶不完全,原岩结构构 造部分保留,或外观具有板状构造特征, 但矿物组合已经见有绢云母,石英、绿泥 石等,可叫千枚状板岩或板状千枚岩。
硬绿泥石千枚岩 硬绿泥石为变斑晶,呈放射 状,基质为石英、钠长石、绢云母等
板岩 中间为板劈理面(缝),上部为变质粉砂 岩,下部为变质页岩。
板岩 岩石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和磁铁矿 组成,具变余波状层理。
2、千枚岩类 千枚岩类是粘上质,粉砂质和一部分中基 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 成。发育有千枚状构造,在千枚理面上常见丝 绢光泽和微细的小皱纹,镜下表现为细粒鳞片 变晶结构。 千枚岩中典型矿物组合是: 绢云母+石英+钠长石十绿泥石, 千枚岩划分和命名时,可根据颜色,所含 特征变质矿物及杂质成分,加列在名称之前, 如银灰色干枚岩。
变粒岩 由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和角闪石组成,具细粒等 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正交偏光。
6、斜长角闪岩 以角闪石和斜长石为主,角闪石等暗 色矿物含量>50%,石英很少或无,可含少 量其他暗色矿物。常见的如辉石斜长角闪 岩、绿帘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角闪岩、 石榴斜长角闪岩等。常具有片麻状构造、 块状构造等。

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概述课件

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概述课件

PART 04
区域变质岩的地质意义与 利用价值
REPORTING
地质意义
区域变质岩是地球板块构造运动 的见证者,通过对区域变质岩的 研究,可以揭示地球板块的运动
规律和历史。
区域变质岩的形成和演化对于理 解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 义,有助于揭示地球的演变历程

通过区域变质岩的研究,可以深 入了解地壳内各种地质作用的过 程和机制,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重
结构构造
区域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多样,常见的 有片状、片麻状、条带状等构造,同 时还可出现各种变晶结构和变形结构 。
形成环境
温度
区域变质作用通常发生在高温环 境下,温度范围在200-700℃, 主要取决于原岩的组成和变质作
用类型。
压力
区域变质作用发生在高压环境下, 压力范围在1000-3000bar,主要 取决于岩石的埋藏深度和地壳运动 的动力学特征。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利用同位素测年技术确定区域变质岩 的形成年龄和变质年龄,进而推断其 地质历史。
岩石物理性质研究
研究区域变质岩的物理性质,如密度 、磁性、电导率等,以揭示其在地壳 中的分布规律。
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模拟
通过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模 拟区域变质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 揭示其内在机制。
展望
区域变质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财富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区域变质岩形成的自然景观为 人类提供了优美的休闲旅游场 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PART 05
区域变质岩的研究现状与 展望
REPORTING
研究现状
区域变质岩分布情况
01
区域变质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在古老地块和造山带中

《区域变质岩》课件

《区域变质岩》课件

二、变质作用的分类
1 高温作用
高温作用是指地壳深层受 到的高温环境,使岩石发 生物理和化学变高压环境,使岩石发 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3 化学作用
化学作用是指地壳深层的 化学反应,引发岩石中的 离子迁移和成分变化。
三、区域变质过程
1
变质前的岩石
2
变质前的岩石有着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
《区域变质岩》PPT课件
区域变质岩是地球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本课件将介绍区域变质岩的形成 条件、分类、过程、种类以及应用,深入探讨其重要性。
一、引言
什么是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是在地壳深层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的岩石。
区域变质岩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形成区域变质岩需要适当的深度、高温和压力以及适当的流体活动。
英云闪岩
由滑石、云母和石英等矿物组成的变质岩。
五、区域变质岩的应用
1 建筑材料
区域变质岩常用于建筑中 作为装饰材料,给建筑带 来独特的质感。
2 工艺美术
区域变质岩的独特纹理和 颜色使其成为工艺品制作 的理想材料。
3 文化遗产保护
区域变质岩作为文化遗产 的一部分,需要得到保护 和维护。
六、结论
区域变质岩的重要性
片麻岩
具有片状矿物的变质岩,通常由云母、石英、 长石等矿物组成。
硅片岩
富含石英的变质岩,具有高硅和低铁、镁的特 征。
肥密岩
具有细粒状结构和致密组织的变质岩,常见于 高温高压环境。
云母片岩
由云母和其他细粒矿物组成的变质岩,具有明 显的层状结构。
绿片岩
含有绿色矿物(如绿泥石)的变质岩,常见于 变质橄榄岩和变质玄武岩。
征,这些特征将在变质过程中发生改变。
3

百科知识精选区域变质岩

百科知识精选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系太古宙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

据变质岩系形成时代,划分为古太古代(曹庄期)、中太古代(迂西期),新太古代(五台期)。

元古宙变质岩系在我国分布遍及华北、塔里木、扬子、华夏地块及其间的造山带内。

变质岩石主要为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岩石。

据变质岩形成时代,主要划分为古元古代(吕梁期)、中元古代(四堡期)。

新元古代变质岩系的变质作用形成时代比较复杂,可由新元古晚期至印支期。

加里东期变质岩系该岩系主要分布于天山—兴安、昆仑—秦岭、华南地区及高喜马拉雅—滇西地区东南。

变质类型以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为主,部分地区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华力西期变质岩系该岩系广泛见于天山—兴安、昆仑—秦岭及华南部分地区。

变质岩石以轻微变质到低绿片岩相(或绿片岩相),属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部分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为低压相系或中压相系。

在北天山出现以埋深变质作用类型的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绿纤石相。

在闽浙地区出现由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的由低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

中生代变质岩系印支期变质岩系印支期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祁连—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内,及西藏北部、云南澜沧江及华南政和—大浦断裂带附近。

主要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低绿片岩相岩石。

燕山期变质岩系该岩系主要分布于藏北和藏东,以及台湾山脉东侧,福建长乐—南澳一带。

在西藏冈底斯北部,即班公错—东巧—怒江结合带中西段,三叠系有确哈拉群、竹卡群,早中侏罗世为接奴群、雁石坪群等被未变质的晚侏罗世以及白垩纪地层覆盖,变质岩石出现黑硬绿泥石及硬柱石,为低温高压绿片岩相系,属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

台湾山脉东侧的玉里变质带,原岩地层时代为二叠系、三叠系,变质岩石以青铝闪石、蓝闪石为代表的低温高压相系,在其西侧出现低压中高温的高绿片岩相太鲁阁变质带。

在长乐—南澳一带,则以断裂为中心,使晚三叠世—侏罗纪地层,因强韧性剪切形成由低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并伴有混合岩化的强动力变质带。

南大---区域变质岩

南大---区域变质岩

南大---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是原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引起区域变质作用的因素较复杂,往往是温度、定向压力和具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综合作用。

其温度变化可在200-300℃至700-800℃,压力可自0.1-0.2GPa至1.0GPa,地热梯度的变化范围也很大,可自7℃/km-60℃/km。

由于区域变质作用的分布范围是区域性的,因而区域变质岩常大面积分布,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有的地区甚至达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并且变质程度深浅不同的区域变质岩在空间上常作带状分布。

区域变质岩从太古代早期到新生代都有出现,前寒武带结晶基底主要由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岩浆岩构成。

古生代以后的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造山带。

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石英岩。

板岩具板状构造得岩石为板岩。

原岩主要是泥质岩、泥质粉砂岩和中酸性凝灰岩。

重结晶不明显,镜下可见有泥质和部分绢云母、绿泥石、硅质,有时见少量得白云母、黑云母、石英等。

具变余泥质结构。

板岩是区域变质作用得低级产物,温度和均向压力都不高,主要受应力作用的影响。

千枚岩具千枚状构造的岩石。

其原岩类型与板岩相似,重结晶程度比板岩高,基本已重结晶。

矿物组分主要是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等。

当原岩中含FeO较多时,可出现硬绿泥石、黑云母。

显微变晶结构或基质具显微鳞片变晶的斑状变晶结构。

片理面具有强丝绢光泽。

千枚岩中有时可见到很薄的“分结条带”,系由长英质条带和云母质条带相间构成,平行片理分布,因而使片理更加明显(其成因一般认为由变质分异作用造成,即在变质作用时化学组分重新组合局部富集所致)。

片岩其特征是有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岩石。

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

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

常见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

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主要的片岩有:云母片岩其原岩主要为泥质岩和中酸性火山岩、钙质砂页岩等。

07第七章岩性识别

07第七章岩性识别

三、岩相变化的研究
岩相变化:地层沿走向岩性等的变化 利用遥感图像视域广、便于宏观整体观察的特 点,根据地层沿走向影像特征的变化,分析地层 相变特点。
㈠岩浆岩 侵入岩 中低分辨率图像 大型侵入体(中酸性岩体)—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团 块状 中小型侵入体—卵圆形、透镜状、串珠状 褶皱带、断裂带中侵入体—条块状、透镜状、脉状 侵入体边界线与围岩—多呈明显的切割关系(侵入接触)
高分辨率图像
侵入体内格状、放射状、同心环状
节理系统被后期岩脉充填—尤为清晰
㈡沉积岩 基本解译标志—色调、色彩、图形特征 不同种类沉积岩 (碎屑)成分、结构、颜色 反射波 谱特性 同种类沉积岩 不同 差异 物理、化学、自然地理条件
不同的色调
单按色调鉴别沉积岩的种属和成分—困难
泥岩类
⑴洪水庄组灰色页岩
⑵长龙山组紫红色页岩 ⑶下马岭组杂色页岩
碳酸盐岩类
⑷景儿峪组灰白色泥灰岩 ⑸寒武系深灰色灰岩 ⑹铁岭组灰黑色白云岩 ⑻高于庄组黑灰色白云岩 ⑺雾迷山组灰色灰岩 ⑽常州沟组褐黄色石英岩
物理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化学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岩石的光谱特征取决于组成成分、内部结 构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其中岩石组成成分是主 导因素。外部环境和表面特征等因素只会导致 岩石反射率高低的变化,而谱带位置、宽度、 吸收深度和形态等特征一般比较稳定。
三、三大岩类的图形特征(几何特征)
图形和花纹是鉴别不同岩类的最好标志
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条带条纹清晰条带条纹清晰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条带条纹隐晦模糊条带条纹隐晦模糊差异风化差异风化高分辨率图像上高分辨率图像上条带条纹图形显示明显条带条纹图形显示明显低分辨率图像上低分辨率图像上条带条纹不太明显但仍可看出或条带条纹不太明显但仍可看出或由条带缩小为条纹由条带缩小为条纹沉积岩的纹形变质岩变质岩总体轮廓保留岩浆岩图形总体轮廓保留岩浆岩图形大比例尺图像可见大比例尺图像可见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或混合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或混合岩化作用而产生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岩化作用而产生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内部断裂发育会有格状水系内部断裂发育会有格状水系图形仍保留沉积岩基本特征图形仍保留沉积岩基本特征条带条纹条带条纹在受到强烈褶皱变动时条带条纹会显示出高度在受到强烈褶皱变动时条带条纹会显示出高度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变质程度越高变质程度越高原岩图形特征越模糊单调原岩图形特征越模糊单调1用多波段遥感资料用多波段遥感资料2利用岩石热惯量利用岩石热惯量3用高光谱资料用高光谱资料4用图像的影纹和结构特征用图像的影纹和结构特征5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一遥感地层单位与地层划分一遥感地层单位与地层划分遥感资料记录地壳表层各种岩性的波谱与空间信息遥感资料记录地壳表层各种岩性的波谱与空间信息对层状岩石分布区对层状岩石分布区

区域变质岩分类

区域变质岩分类

大子85
9、
大理岩类 50
碳酸盐矿物含量占 %以上,此外 含各种钙镁硅酸盐及铝硅酸盐矿物,一 般为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其命
颜色十特征构造十 非碳酸盐的变质矿物十大理岩。如
名方式是: 绿灰色条带状金云透辉大理岩。
5、
变粒岩
岩石中的
长英质粒状矿物>70%, 且 长石>25 %,片柱状矿物含量10一
30%,具有特征的细粒均粒它形粒状变晶 结构,片麻理不很清楚。变粒岩的命名方 式和片麻岩相同。
6、
麻粒岩类 深
是一种变质程度 的区域变质岩石, 组成矿物可有长石、辉石、石榴子石、石 英等,以 为特征。麻粒岩 的结构不定细、中、粗粒均可,无定向粒 状变晶结构、或麻粒结构,块状构造,或 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由
绿辉石和铁铝榴石一镁铝 榴石一钙铝榴石系列的 石榴石 所组成,
矿物组合中还可含少量橄榄石、蓝晶石、 刚玉、金刚石、斜方辉石、角闪石、石英 以及金红石,但 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没有斜长石。粗粒
8、
石英岩
主要由石英组成的浅色
粒状岩石,
是石英含量 %的变质岩。因杂 质引起的其他变质矿物、黑云母、绢云母、 帘石、闪石、榍石等,一般为块状构造, 有时可具条带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由 砂岩和硅质岩经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
特征变质矿物十片柱状矿物十3片麻岩是指具有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条带状或条痕状构造并含长石较多的岩石其中长英质矿物大于50或更多且长石多于石英
区域变质岩
2010.10.14
2、
片岩类
主要由 状矿物、 状矿物和 状矿物组成,及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



晶结构。 命名原则: 片岩

07+变质岩的野外工作方法

07+变质岩的野外工作方法

变质岩的命名
• 变质岩构造 • 变质矿物组合
主要的变质岩类型
• 变质***岩 变质*** ***岩 • 板岩 : • 千枚岩: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混合岩பைடு நூலகம்
变质岩的野外工作
• 变质表壳岩 • 变质深成岩
认识岩石
• 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 观察岩石的结构、 • 观察岩石的矿物组合
变质岩的野外工作
•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和命名 • 变质岩的野外工作方法
• 实习区分布有不同岩性 、 不 实习区分布有不同岩性、 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岩内。 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岩内 。 一 作用研究中, 般在野外的变质 作用研究中 , 要求抓住主体的变质作用, 要求抓住主体的变质作用 , 进行分类和命名。 进行分类和命名。
• 测量各种要素
分析不同面理间的关系
判断原岩岩石类型
• 条带状构造—岩石中成分、 颜色、粒度,、不同的矿物 颗粒分别集中,形成相间排 列的条带。
• 眼球状构造:在具有定向结 眼球状构造: 构的岩石中, 构的岩石中,刚性的矿物颗 粒或 集合体成透镜状定向排 列。
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划分为: 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划分为 :
• • • • 接触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 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
变质岩的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变质岩结构 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粒状变晶 鳞片变晶 碎裂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 • • • • • • 变余构造 板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片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
• 板状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泥质、 板状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泥质、 粉砂质和凝灰质岩石显示的一种 板状劈理构造。 板状劈理构造 。 新结晶的鳞片 状矿物,如绢云母、 状矿物,如绢云母、绿泥石等在 劈理面上平行定向排列, 劈理面上平行定向排列,致使板 理整齐、 理整齐、光滑 。

区域变质岩(安燕飞)

区域变质岩(安燕飞)

变质相
定义:变质相的概念是由P. 艾斯科拉最先提出的,即变质过程中同
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根据 “变质相” 理论,运用物理化学的定律和知识来解释和研究变质岩
中的矿物共生组合、原岩组分表和3变-质1条0 件变(质即相T-P分条类件表)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变
质作用的研究在区变域质变带质的相基础上更为详细和深入。 热接触变质相
应来划分变质带。 特定的矿物反应(变质反应)标志了一个特定矿物组合的首次形 成,它们是变质条件的指示计,比用单个标志矿物更为可靠。温克勒将整个变质作 用区间分成四个变质级:
很低级 低级 中级 高级 根据实验资料获得的基性岩、超基性岩、泥质岩和泥灰岩中常见的14个变质反应作 为划分变质级的特定变质反应(详见温克勒H.G.F. 1976年著《变质岩成因》)。
成因:双变质带的成因可用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来解释。在岛弧
外侧俯冲带,由于冷的洋壳和表层沉积物被带至深处,在承受较大的 负荷压力下,地热梯度又急剧下降,便发生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在岛 弧本身和内侧,因地壳、下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上涌和火山喷发, 造成了低压高温环境,便发生高温低压变质作用。
我国祁连山、秦岭、西藏、云南等地都存在有古生代、中-新生代的双变质带。
变质带的界线以某些标志矿物或矿物共生对的最初出现或消失作为依据,
各个变质带的名称也就以这些标志矿物或矿物共生对来命名。
意义在于:一定的原岩,由于变质条件(T-P)不同,其变质程度也就不
同(等化学系列的递增变质)。 每一个变质带是等物理系岩石。变质带之间的界线称为等变线
(isogrades)。
变质带的划分有助于了解变质地区的地质环境与变质程度之间的关系
2. 按变晶的形态可以分为

简述区域变质岩解译标志

简述区域变质岩解译标志

简述区域变质岩解译标志
区域变质岩是指原始沉积岩、火山岩和侵入岩等在地壳深部发生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区域变质岩解译标志指的是判断一种岩石是否为区域变质岩的标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区域变质岩解译标志:
1. 矿物组成。

区域变质岩常见矿物组成有石英、长石、云母、绿帘石、角闪石、石榴子石等。

2. 岩石结构。

区域变质岩结晶度高,具有典型的片状或层状结构,同时伴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的成排排列。

3. 岩石成因。

区域变质岩的成因是地壳深部变质作用,常见的变质作用包括热变质作用和压力作用等。

4. 区域变质基底。

区域变质岩通常形成于大规模变质作用的基底上,相邻的岩石普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

5. 岩石古地理环境。

区域变质岩的形成与大规模构造变化和古地理环境演化密切相关,如大陆运动、地幔上涌、岛弧俯冲、褶皱隆起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志不是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区域变质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变质岩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变质岩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变质岩变质岩是地球岩石圈中的一种主要岩石类型,它们的形成经历了原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对变质岩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其成因、分类、特征以及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等方面。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中变质岩知识点的总结。

一、变质岩的成因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它包括接触变质、区域变质和动力变质三种基本类型。

1. 接触变质:当岩浆侵入周围岩石时,由于岩浆的高温作用,使得接触带的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接触变质岩。

常见的接触变质岩有角岩和大理岩。

2. 区域变质:在地壳深处,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高压和高温条件,使得大片岩石发生变质,形成区域变质岩。

这类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广,如片麻岩和绿片岩。

3. 动力变质: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破碎和重新结晶,形成动力变质岩。

例如,碎裂岩和断层角砾岩。

二、变质岩的分类变质岩可以根据其原岩类型和变质程度进行分类。

1. 根据原岩类型分类:- 碎屑变质岩:由沉积碎屑岩变质而来,如片岩、千枚岩。

- 火山岩变质岩:由火山岩变质而来,如绿片岩、蛇纹岩。

- 深成岩变质岩:由深成岩变质而来,如麻粒岩、片麻岩。

2. 根据变质程度分类:- 低级变质岩:变质程度较低,原岩的特征较为明显,如千枚岩、片岩。

- 中级变质岩:变质程度中等,岩石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如绿片岩、蛇纹岩。

- 高级变质岩:变质程度较高,原岩的特征难以辨认,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麻粒岩、榴辉岩。

三、变质岩的特征变质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结构、矿物组成和化学性质上。

1. 结构特征:- 片理:由于矿物的重新排列和生长,变质岩常常呈现出片状或条状的结构,称为片理。

- 条带状构造:在区域变质岩中,由于不同矿物的不均匀分布,可以形成条带状的构造。

- 褶皱和断层:变质岩在形成过程中,也可能经历地壳的折叠、断裂等作用,形成褶皱和断层构造。

区域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岩-PPT精品文档

区域变质作用及区域变质岩-PPT精品文档

千枚岩
3. 片岩 主要由片、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的中、细 粒具显著面理的岩石,变晶粒度>0.1mm,肉眼可鉴定 其矿物成分。可含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十字石 、蓝闪石等特征变质矿物。片柱状矿物含量较高,常> 30%,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可含长石,但长石含量< 25%,常为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原岩超基性 岩、基性岩、各种凝灰岩、杂砂岩、泥灰岩和泥质岩Βιβλιοθήκη 石英岩石英岩石英岩
10.大理岩类 是一种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含量> 50%以上的变质岩。它是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经区域 变质作用或热变质作用而成,由于原岩所含杂质和变质条件 的不同,可含少量的蛇纹石、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 石、镁橄榄石、斜长石、方柱石等特征变质矿物,岩石多呈 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也见条带状构造。 进一步命 名:特征变质矿物+大理岩。
1. 板岩 是具板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由泥质岩、粉砂岩、 或中酸性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而成。原岩的矿物成分基 本没有重结晶或只有部分重结晶。岩石外表呈致密隐晶质 ,矿物颗粒很细,肉眼难以鉴别。有时在板理面上有少量 的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 进一步命名:质板岩
板岩
斑点板岩
斑点板岩
2.千枚岩 是具有典型的千枚状构造的浅变质岩石,由泥 质岩、粉砂岩、或中酸性凝灰岩经轻微变质作用而成,变 质程度较板岩稍高,原岩矿物成分已基本全部重结晶,主 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等新生矿物组 成。岩石一般呈显晶质鳞片变晶结构,岩石的片理面上, 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并常具由小的皱纹构造。 进一步命名: 片状矿物+千枚岩。
常见区域变质岩的特征及命名
区域变质岩中常见岩石类型的基本名称的确定主要 是依据其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特征
区域变质岩常见构造

局部变质岩

局部变质岩

变质作用类型
考虑以上的变质作用因素和地质条件,可以分为: 一、接触变质作用 1、热接触变质作用 2、气液交代变质作用 二、动力变质作用 三、区域变质作用
四、混合岩化作用
五、其他类型变质作用
一、接触变质作用
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接触 带上,由于高温、溶液的影 响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 变质岩 分布位置:岩体或 围岩 岩体附近 分为: 岩体
四、区域变质作用
是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在地壳活动带发 生的变质作用 主要因素:复杂,T、P、流体都有 结果:使岩石强烈变形或片理化 分布:古老的结晶基底、造山带,常与混合岩化作用伴 生 `
五、混合岩化作用
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地壳内部热 流升高,产生深部岩石部分熔融、熔浆 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 岩的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的高级作用。
六、其他类型变质作用
冲击变质作用——陨石冲击地球,产生高温高压, 如石英相变为柯石英和斯石英。 在自然界发现是,60年代由华人赵景德在美国亚 利桑那州的梅蒂尔陨石坑发现柯石英和斯石英, 是冲击变质作用产物。 陨石 复变质作用—— 不同阶段、多次叠加的变石发生变质的途径或方式,可以分为: 一、变质结晶作用 1、重结晶作用 2、交代作用 二、变质分异作用 三、变形和碎裂作用
局部变质岩
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分为5种: 1.区域变质岩 (区域) 2.混合岩 3. 动力变质岩 4. 接触变质岩 局部 热接触变质作用 气液交代变质作用
一、区域变质作用回顾
1. 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使地球已经形成的 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 关键:已经形成的岩石包括先期形成的三大岩类 强调: (1) (2) 内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 岩石脱离其形成环境太远,越过了其 改变 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所需要的能障 (3) 使得原来岩石发生改变包括化学成分、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等 (4) 变质作用的条件:基本上为固态,但是在高 级变质作用过程中,可以发生部分熔融, 形成流体相(混合岩化作用)

交代变质岩

交代变质岩
12
矽卡岩的形成 是交代作用的过程,对碳 酸盐围岩来说,在交代过程中,带出全部 CO2及部分CaO。带入的首先是Fe,其次是 SiO2和AI2O3,它们是形成石榴石、辉石等 所必须的组份,其量视原岩成分而定。某些 矽卡岩中还有Mn及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加入。 内接触花岗质岩石矽卡岩化时,伴有大量 CaO的加入及碱金属和SiO2的带出。
27
17
18
蛇纹岩的结构常为隐晶质结构或网纹状结构, 镜下观察,呈微纤维或微鳞片状变晶结构、网环结 构及变余全自形粒状结构等。构造则多为块状、带 状、片状、透镜状及角砾状构造等。
蛇纹岩的化学成分,一般认为它是由超基性岩 转化而成,且主要表现为水化和硅化作用: 2Mg2SiO4十3H2O——
H4Mg3Si2O9+Mg(OH)2 3Mg2SiO4十4H2O十SiO2—— H4Mg3Si2O9
产状常产于侵入体和围岩的内外接触带矿脉两侧断裂带韧性剪切带等热液易于集中活动的地带形态呈脉状透镜状囊状及不规则矿物成分多为低温含挥发分的矿物组合常含金属矿物并有原岩残留矿物
第七章 交代变质岩
一、概述
二、交代变质岩的分类
三、交代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1
一、 概

交代变质岩是在气水热液(或称热液) 的作用下,已存在的岩石主要通过交代作用 使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结构、结构 发生变化,形成的新的岩石。又称为气-液 变质作用或蚀变作用。 变质作用通常沿构造破碎带及矿脉两侧 发育,在矿脉两侧发育时也称围岩蚀变,交 代变质岩也可称为蚀变岩。
15
16
蛇纹岩的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主要由各种蛇纹 石组成,包括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胶蛇纹石、 绢石及石棉等。其它矿物有磁铁矿、铬铁矿、钛铁 矿、尖晶石、水镁石及镁碳酸盐等,有时橄榄石和 辉石可呈残晶出现。偶见少量直闪石、阳起石、透 闪石及滑石等。 蛇纹岩的分布,一般不超过超基性岩体的范围, 通常情况下,超基性岩体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蛇纹石 化作用。因此,在地表很难见到新鲜的超基性岩, 只在较新岩体深部有可能保留有新鲜的超基性岩石。 所以常常根据蛇纹石化为石来因定超基性岩体。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

(区域)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五变质岩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表5.变质岩石大类的主要鉴别特征。

表六主要变质岩类型的鉴定特征表6.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命名方案和方法。

接触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包括侵入和喷出)过程中所散发的热或挥发分作用于围岩发生变质作用所生成的岩石。

按接触变质作用因素和方式可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烘烤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其相应的变质岩。

① 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对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可以冠以“热接触”字样,如:热接触大理岩;或以“角岩”这一基本名称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

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

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②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最利于接触交代作用进行、具有重要成矿物意义的是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岩类接触交代生成的“矽卡岩”。

随碳酸盐围岩成分的不同,抽生成的矽卡岩分为钙质矽卡岩和镁质矽卡岩两类。

矽卡岩的命名是以组合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

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角砾状辉石石榴石矽卡岩等镁质矽卡岩的命名也是以组合矿物其量比结合特殊构造命名,如:橄榄透辉石矽卡岩、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

③ 蚀变岩的分类与命名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的蚀变称为“×××化”;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

不彻底的各类蚀变,通常是以蚀变形成的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属矿物在围岩中聚集,当未达到工业品位时也用“化”,这与前面“蛇纹石化”等的意义是不同的。

④碎裂变质岩的分类与命名碎裂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岩石类型取决于原岩类型和应力强度,其分类和命名见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的很低级部分,或独立出现在强烈坳陷盆
地沉积的下部,与未变质沉积岩、火山岩渐
变过渡
(2)变质因素以很低温(150~350℃)、低压
(<0.35GPa)为特点,流体成分也是一个重
要因素,因而常常伴随低温交代作用。但透入
性变形微弱,偏应力较次要。P/T比变化范围很
大,从高P/T直到很低P/T各类型都有。由于P-
孔兹岩(khondalite)
主要由Sil、Gt、Q、长石组成的泥质变质岩习惯称为孔兹 岩(khondalite),典型产地为印度Kalahandi,我国华 北北部麻粒岩带中也有广泛分布
为低P/T型或中P/T型或二者的混合,代表了一个古岛弧带。
岛弧带与俯冲有关的大量岩浆活动是P/T比较低的主要原因 (Miyashiro, 1961, 1973, 1994)。双变质带广泛作为
地质历史中弧—沟系统的证据
大陆碰撞带
大陆碰撞带变质作用以十分复杂的多期区域变质,可
出现各种P/T比类型及其叠加为特征。这是由碰撞带
角闪岩相泥质岩
麻粒岩相(G)
a. 低温亚相 b. 高温亚相
麻粒岩相基性岩
麻粒岩相泥质岩
与IBC轨迹有关的反应结构实例(Harley, 1989)
a 反应边(冠状体)结构指示岩石中发生近等压冷却反应 Opx+Pl → Gt+Cpx+Q b 出溶结构指示岩石中发生近等压冷却反应 高Al-Px→低Al-Px+Gt
沸石相
葡萄石 —绿纤石相
埋藏变质岩的分布
世界许多地方都报导有埋藏变质存在,可出现在太古宙直到新生代的整个地 质时代(Miyashiro, 1994),但大多数集中在环太平洋区域中新生代变质 地体之中。它们包括所有4个P/T比类型: 很低P/T埋藏变质是洋底变质的很低温部分,发育在扩张的洋中脊,可以在 诸如塞浦路斯Troodos等蛇绿岩系中识别出来 低P/T埋藏变质以日本Tanzawa(丹泽)地区为代表
(5)由于温度很低,通常缺乏与埋藏变质相关
的岩浆活动
(6)命名:由于埋藏变质岩的变余结构构造非
常发育,一般用“变质××岩”命名
埋藏变质岩的主要类型
沸石相(Z)
沸石相变质岩与未变质岩石渐变过渡,很难区分。二者界线需
经过详细矿物学研究确定,通常以变质火山岩和硬砂岩中出现 浊沸石(Lm), 或Ab代替方沸石(Anl)+Q为标志
浊沸石(Lm)由片沸石(Hu)分解而成:
CaAl2Si3O18〃6H2O = CaAl2Si4O12〃4H2O+3SiO2+2H2O Hu(片沸石) Lm(浊沸石) Q
Ab代替Anl+Q的变质反应为:
NaAlSi2O6〃H2O+SiO2 = NaAlSi3O8+H2O Anl(方沸石) Q Ab
这些反应估计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温度界限在150-200℃之
典型递增变质带为:① Bi 带;② Crd 带; ③ And 带;④ Sil-Ms 带( Sil 带);⑤ KfSil带;⑥Crd-Gt-Kf带 其中①为绿片岩相,②为绿片岩相-角闪 岩相过渡;③、④为角闪岩相;⑤、⑥ 为麻粒岩相。苏格兰高地巴肯式变质带 包括①至④
苏格兰高地加里东变质区(画阴影 线部分)变质图(引自 Miyashiro, 1994) 该变质区分为巴肯式区(低 P/T )和巴罗式区(中 P/T )两个 P/T 类型不同的区域。 Barrow ( 1912 )研究区用字母 B 表示, Girvan 地 区蓝片岩用字母G表示
●广泛分布
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和显生宙造山带,面积往往达数百乃至数 千km2,变质区外形可分为面状和带状两类:在太古宙结晶基 底,变质区以面状为主,如加拿大地盾;在元古宙、显生宙造 山带的核部,变质区呈一向延长的带状。如我国东秦岭从东到 西延长达700km以上。北美至北欧的加里东褶皱带,在大西 洋形成前是联在一起的,是一条北东走向的巨型造山带,仅苏 格兰北爱尔兰一段东西长达600km以上
分类命名
●原则:一般认为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
在大面积范围内可以看作是等化学的。
因此区域变质岩多采用等化学和等物理 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等化学:五大类化学类型 ★等物理:八个变质相
●命名:矿物名称+基本名称
埋藏变质岩
埋藏变质岩的一般特征
埋藏变质是变质作用向成岩作用过渡类型, 出现在造山变质和洋底变质的很低级部分, 主要特征是: (1)出现在造山变质(区域变质)和洋底变
岩石结晶程度比沸石相稍高,有时可有微弱的片理。
矿物成分以变质火山岩、硬砂岩中浊沸石(Lm)消 失,绿纤石(Pu)出现,变质泥质岩和长英质岩石中 黑硬绿泥石(Stp)出现为特征。
常见的矿物组合:
泥质岩: Wm(白色云母)+Ch/Sm+Stp(黑硬绿泥石)+ Ab 长英质岩石: Q+Ab+Wm+Stp+Prh( 葡萄石 )+Pu( 绿纤石 )+Ch 基性岩:Prh+Ab+Pu+Ch+Ep+Q
Ch带至Sil带的Ky-Sil型递增变质带。而在巴肯式区泥质变质
岩中,则出现上述从Bi带至Sil带组成的And-Sil型递增变质带。
两区之间建造和构造是连续的,P-T条件变化也是连续的,说 明是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受同一变质作用支配,但P/T比不同
●造山变质的构造背景多样 造山变质的构造背景多样,主要包括弧—沟带、大陆碰撞带和 大陆拉张带三类。除这三类外,其它构造背景亦可能存在,特 别是早前寒武纪(Miyashiro 1994)。不同构造背景变质作用 特点不同
一个在同一构造背景下的大面积造山变质岩分布区内部通常显 示热峰压力(深度)的很大变化,这导致变质区(带)内部
P/T 比的变化,而分为不同类型相系列的两个区域
(Miyashiro, 1994)。一个典型实例是苏格兰高地加里东变 质区。该变质区划分为巴罗式和巴肯式区,分别以中P/T和低
P/T变质条件为特征。在巴罗式区泥质变质岩中出现上述从
T范围小,仅包括沸石相(Z)和葡萄石—绿纤
石相(P-P)相两个变质相
(3)由于温度很低,矿物成分上以含沸石、葡
萄石(Prh)、绿纤石(Pu)、混层状粘土矿 物等很低温矿物及大量原岩中残留矿物为特征
(4)岩石无片理,变余结构构造发育,原生的 沉积、火山或火山碎屑结构等结构,原生的层 理、气孔等构造保留完好,外貌上与未遭受变 质的 原岩很难区分
泛,是4个常见的区域变质相
低级变质岩的变余结构:变余砂状结构
变余泥质结构
绿片岩相(GS)
绿片岩相 ACF、A′KF图
a 绿泥石带 b 黑云母带
绿片岩
绿帘角闪岩相(EA)
钠长绿帘角闪岩
角闪岩相(A)
a. St带 b. Ky带(无Sil有Ky) Sil带(有Sil无Ky)
斜长角闪岩
角闪岩相泥质岩
●中P/T型(蓝晶石—夕线石型)
相系列为GS→EA→A→G,泥质变质岩中典型递增变质
带为:① Ch 带;② Bi 带;③ Gt 带;④ St 带;⑤ Ky 带; ⑥Sil带;⑦Kf-Sil带;⑧Crd-Gt-Kf带。其中①、②为绿 片岩相,③为绿帘角闪岩相(绿片岩相-角闪岩相过渡) ④、⑤、⑥为角闪岩相,⑦、⑧为麻粒岩相。苏格兰高
●变质因素十分复杂
是在区域性热异常和构造应力场的联合作用的产物,变质 因素十分复杂。温度、压力、偏应力和流体都起十分重要 的作用,且变质条件变化大。热峰温度变化范围自 200~800℃以上,热峰压力自0.2GPa至2.0GPa,甚至大
于3.0GPa,P/T比自5℃/km至80℃/km,包括高P/T比、
中P/T比和低P/T比三种主要类型。变质条件受许多地质 因素控制,如构造背景、地壳的厚度和成分、放射性元素 的含量和分布、由地幔至地壳的热流和分布、岩石的导热 率、岩浆侵入体的存在和多少、水热流体运动、其它地质
体的热效应和侵蚀速率等
●遭受构造变形
由于偏应力起重要作用,造山变质岩通常都遭受构 造变形,而发育明显的面、线理。变形强烈时,可 完全消除对原生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和所经历的 地质事件的“记忆”,造成原岩恢复和地质事件分 析的困难。此时,为了有效地进行原岩恢复和建立
地质事件序列,详细研究弱应变域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这些地段保留了较多原生信息以帮助恢复“记
忆”
●变质相系列和递增变质带 由于P/T比变化大,造山变质岩分布区变质相系列和递增变 质带演化十分复杂多样,可划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和一系 列过渡类型
●低P/T型(红柱石—夕线石型)
变质相系列为GS→A→G,泥质变质岩中
间。当然,由于是脱水反应,平衡温度受流体成分影响显著。
典型的矿物组合
泥质: Kao(高岭石)+Ill/Sm+Ch/Sm+Wm(白色云母)
+Q 长英质:(中酸性火山岩、硬砂岩) Q+Ab+Lm(浊沸石) +Ch+Wm+Ill/Ch 基性火山岩:Ab+Lm+Prh(葡萄石)+Ch+Q
白云母(Ms)和伊利石(Ill)构造略图(引自Mason,1990)
视线顺SiAl原子层方向,表示了层间距d。伊利石在有的Al层Si
层之间含附加H2O原子,使层间距d(d2)比通常的要大
白云母(Ms)和伊利石(Ill)粉末X-射线强衍射峰(引自 Mason,1990) 由于伊利石中有一些不同间距层,峰较宽。伊利石结晶度数表 示该增宽效应
葡萄石—绿纤石相(P-P)
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决定的。详细解释这个复杂的构
造史十分困难,因而颇见分歧,特别是对古生代和更
老的碰撞带尤为如此
大别—苏鲁地区地质图
大陆拉张带
大陆拉张带变质作用以低P/T型高温变质伴随大量岩浆 活动为特征。在大陆拉张区,地壳或岩石圈减薄使来 自地幔或软流圈的上升热流增加,导致玄武质和花岗 岩类岩浆形成和上侵及低P/T型高温变质,形成麻粒岩 相变质杂岩。例如西欧比利牛斯海西造山带中有大量 麻粒岩相变质杂岩,通常认为它代表了早元古代大陆 内部拉张带(Miyashiro, 1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