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对孩子影响

合集下载

试论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试论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试论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家庭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重要的教育阵地,其有效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对处于成长初期的幼儿,父母分饰着不同的角色,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本身的气质特点,决定了这种影响无法替代。

父亲不单单是生活环境的缔造者,更是幼儿成长的参与者、引导者、陪伴者,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价值。

近年来,家庭教育触发了社会新一轮的深刻思考,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在孩子成长中的渗透与实践。

尤其是自《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成为了家庭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其角色定位的思考越发深刻。

从幼儿成长的维度看,家庭教育极速呼唤父亲角色的投入和建设,着力强调其影响作用发挥,相关方面的研究日渐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热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就父亲角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父亲在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中教育作用的发挥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希望借助以下研究能够对进一步完善幼儿家庭教育环境,促进父亲角色在幼儿成长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社会学层面上,父亲即是指教养子女成长的男性群体,其作为家庭教育一份子,对幼儿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表现如下:1.1 树立榜样男性与女性作为社会自然人的两大类别,其本身气质呈现出了不同特点,在家庭教育中分饰不同角色。

其中,男性较为果敢、坚定,树立了一种富有智慧、勇于冒险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极具精神魅力,但容易暴躁。

而女性则多为温柔、稳重、忍耐、服从、焦虑等形象,与男性气质特点互补。

幼儿正值人生成长发育关键期,容易被父母形象所感染,并對其各自的优势所吸引,情感个性受此影响颇重。

孩子喜欢父亲在形象、语言、动作等方面具有独特方式,其对为人处世的态度,亦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而这种影响是母亲无所替代的。

具体而言,父亲可以对幼儿体格发育速度产生很大影响,其通过强烈的身体活动或肢体运动刺激,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影响及对策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影响及对策

综合论坛50摘 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然而,在当代社会,丧父式教育非常普遍,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孩子很少见到父亲,在父亲缺失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并不完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孩子心理埋下隐患。

对此,文章对这一现象导致的心理影响展开探讨,并针对性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缺失;孩子成长;心理影响;对策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诸多家庭对父亲教育较为忽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诸多心理学家对父亲角色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着孩子认知发展、行为与心理健康等。

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批务工人员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加之,离婚率的上升,导致诸多孩子处于父亲缺失状态,在孩子成长阶段,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阻碍了孩子未来发展。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影响(一)父亲缺失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影响性别角色,作为社会规范与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性行为模式的规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角色直接决定着孩子性别角色与行为。

对于男孩来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男孩性别角色的发展。

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下意识模仿父母,父亲作为提供男人行为的角色,常常被男孩作为榜样,促进男孩男性特征的发展。

外在表现为男子气概足。

而父亲教育的长期缺失,极易导致男孩女性化现象。

对于女孩而言,父亲缺失会影响女孩对男女差别的理解、对男性生活的掌握,当女孩进入青春期与男性交往过程中,极易出现羞怯、焦虑、无所适从等影响,两性关系难以得到满意结果,甚至出现自卑心理。

(二)父亲缺失对孩子道德行为的影响通常来讲,父亲参与养大的孩子大多独立性较强,若父亲教育缺失,孩子常常独立性不足,个性柔弱。

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对孩子正面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在孩子家庭教育中,一旦父亲教育长期缺失,孩子将产生情感障碍,存在自尊心不足、自制力弱、焦虑等问题,且常常拥有攻击性行为。

浅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现象

浅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现象

浅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现象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缺少父亲教育的孩子,在认知、性格、情感、意志和思维方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浅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现象,希望有所帮助!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的主要原因(一)外出务工,鞭长莫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很多农民工都进城务工,他们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平时很难有时间在家陪孩子。

于是,在农村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亲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回家后也只是给孩子们一些物质上的补偿,之后很快又回到了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

所以作为父亲,他们不能关注到孩子们成长的心理需求,更不能给予他们持久有效的关爱和教育。

(二)工作太忙,有心无力有研究表明父亲的工作压力越大,与孩子的互动就越少,越显得不耐烦,容易急躁。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每一个人的大脑神经都像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家庭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很多父亲们即便是有心想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也倍感无力。

因为作为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他们整天为工作忙碌,早出晚归,早上孩子还没有起床,他们已经早早起床上班,晚上很晚才能下班回来,这时的孩子早已进入了梦乡。

虽然他们每天都能够回家,可是却没有时间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于是,由于工作太忙,很多父亲即便是想陪陪孩子也苦于无分身之术,有心无力。

(三)受传统观念影响,怀有错误教育理念很多父亲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男人应该主外,女人应该主内,所以他们觉得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自己只要努力工作,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经济条件,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发展平台,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于是,他们就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即便是有时间在家也不会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事情就应该找他们的母亲。

也有很多父亲觉得,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也很少参与到家庭教育,不是也能发展的很好嘛,于是他们就认为家庭教育未必就一定要有父亲的参与。

家庭教育父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父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父亲的重要性1、性格。

与妈妈不同,爸爸的行动力更强,也更善于解决问题。

如果爸爸不介入孩子的教养中,孩子的性格大多数时候都会比较悲观和消极。

想要孩子有一个外向、开朗的性格,爸爸就必须要多陪伴孩子。

2、会影响孩子对待外界事物的看法。

父亲通常偏理性思维,母亲则是感性思维多一点,孩子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跟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大有不同。

有科学研究表明,接受父亲教育多一点的孩子,在智力上要比父亲教育不足的孩子高。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3、情绪发展。

研究数据表明,在缺少父亲介入的家庭里,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情绪容易偏焦虑和抑郁。

在孩子眼里,你离开我,就是不要我了,就是不爱我了,孩子会觉得很伤心。

因此,爸爸长时间不介入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孩子会出现情绪上的问题。

4、自我存在和自我价值感。

爸爸对一个孩子表扬的魅力大大超过妈妈表扬的魅力。

若爸爸不能介入家庭教养中,孩子的自信心会比较低。

因为爸爸在孩子自我系统的建构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爸爸带给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念就是“我相信我行”。

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如何做?1、不要因为心情不好或劳累过度而将脾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从而破坏父亲的形象。

不要老用命令的口气说话,对孩子埋怨、挑剔、不满。

自己人生的失败,老想让孩子给自己争回面子,这样长期下去,孩子就会自卑,甚至仇恨,导致离家出走。

专制培养奴才,更会破坏家庭和谐。

2、不要对孩子冷漠,不闻不问,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女人。

特别是孩子学习成绩差一点,就认为给自己丢了脸,开家长会也不参加,任凭孩子自由发展,孩子出现问题,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推卸逃避,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3、父亲要理解和支持孩子,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提高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以及自我反省能力。

父亲要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养影响孩子。

4、要对孩子做好榜样。

父亲作为孩子的老师,要教会孩子劳动,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尝试,让孩子去感受生活。

对于父亲来说,他们是孩子的榜样,他们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教会孩子。

浅谈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浅谈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浅谈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教育策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孩子的学习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逐渐增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家庭教育缺失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引导者和动力来源。

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往往缺乏学习动力。

他们可能因为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没有学习的欲望。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习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常常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自律和责任心。

家庭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自律和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往往缺乏自律和责任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一定的要求和目标,容易放任自己,无法自我管理和安排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缺乏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常常缺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他人缺乏尊重和关心,容易产生孤僻和压力。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

家庭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并且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父母应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定时作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合理规划学习任务等。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形成阳光自信、自强自立的个性,受益终身;而失当甚至是缺失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胆小或者嚣张跋扈。

要创造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让家庭的教育方向保持一致性,蹲下来跟孩子交流;还要学会适宜地称赞孩子,注意教育的连续性。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一、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孩子坚定果断的性格家庭里,经常会出现爸爸和妈妈管教孩子的方法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父母双方在沟通中达成一致。

标准必须是唯一的,否则孩子无从选择,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即使有时候,有一方觉得另外一方的管教欠妥,也不能立即表现出来,而要在过后与其进行沟通商量,保持一致性。

很多家庭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爷爷奶奶都住在一起,当父母严厉管教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过多地插手,也会让孩子养成标准不一致的习惯,或者两面的性格。

这就需要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平等和谐的沟通,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

只有统一对孩子的教育标准,家庭成员在管教孩子的态度上保持一致,孩子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对待事物的态度才会坚定,做事情才会果断,也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平等真诚地与孩子相处,培养孩子阳光、有主见的性格孩子,总是期待父母能不摆家长的架势,可以把父母的威严放下,融入到自己的世界去。

孩子都有自己独特而独立的.内心世界,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有自己的见解和主意。

如果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容不得孩子表达,这样的教育肯定无效。

如果父母能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内心,认真地倾听孩子的世界,分享其快乐,分担其忧愁,帮助其承担问题并给与引导,此时的管教“无声胜有声”。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并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去尝试,一定会受益匪浅。

过于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长期笼罩在压抑之下,逐渐形成自卑、被动的性格。

如果家长们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会令整个家庭洋溢着浓浓的平等气息。

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决定者,学生除了家长遗传的先天性的心理素质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塑造学生心理品质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身心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树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希望有所帮助!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篇11.主体缺失家庭教育的主体缺失,完整地说是“父亲教育行为的缺失“。

有一种误解,认为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事,与父亲关系不大。

实则不然,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那这座“山”的作用有多大呢?中国的谚语里的”知子莫若父“,《三字经》里的“养不教,父之过“等,都是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中,父亲不可缺失。

2.追求缺失家庭教育的追求缺失,是指家庭教育中“精神追求的不足“。

当下,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质的富裕,忽视了精神的富有。

对孩子的物质装备,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而对精神文化内涵的充实却很少过问。

学习对孩子来讲很重要,但是做人更重要。

3.观念缺失家庭教育的观念缺失,具体反映是“过度教育“和”过度的爱“。

有一句口号误导父母,甚至误导教育界,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容易造成”拔苗助长“的情况。

教育也有特殊性,若将特殊性视作普遍性推广的话,那只会适得其反。

天才是极个别的,天才适用的,并不意味着人人都适用。

4.任务缺失家庭教育的“任务缺失“,主要反映在品德养成“沟通交流“。

品德养成,通俗地说就是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品德养成,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家长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

家庭中,有比学校教育更多更重要的生活细节,恰恰就是这些生活细节塑造了孩子的个性、人格、文化品位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篇2个人教育通常是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组成。

学校教授你知识,社会教会你秩序,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最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

它教会我们的是:在认识、了解、适应了社会以后能够具备健康的生存活力,独立的生活能力,不屈的精神毅力。

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七大影响

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七大影响

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七大影响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七大影响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七大影响,希望有所帮助!父爱有利宝宝社会性发展母亲的爱细腻、温柔,而父亲的爱表现为粗旷、豪放,两者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给宝宝的感受也不同。

他们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社会的情感财富。

有了父爱的宝宝,可获得正常的人格发展。

父爱更有利于宝宝成才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

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

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更能教育孩子独立、果断,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

父爱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

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

父亲有利于性别健康发展在和男孩子的交流中,爸爸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男孩也会更好地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而爸爸和女儿的交流中,也可以让女儿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并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女孩子的女性气质,而且也会受爸爸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

正是在爸爸妈妈的衬托和对比之下,孩子才会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涵义,使孩子性别角色健康、顺利地形成。

父亲更喜欢冒险爸爸和宝宝游戏时,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这样就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

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近十年来,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尤其是对父亲缺失儿童的研究,日益显示出了父爱缺失的弊端。

从性别角色来讲,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气质类型、社会认知、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父亲、母亲对孩子成长的不同方面的影响。

人们常常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孩子也往往更依恋自己的母亲,但是,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父亲角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止在于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上,还涉及到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情绪情感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一、父亲的角色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是指儿童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期望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行为过程。

①在儿童的性别化过程中,父亲角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父亲独特的教养方式、性别特征、气质类型、思维方式、社会角色,能够更好地帮助儿童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

一般来讲,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

随着儿童的体质的增长及思维的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父亲的统治权威和影响力,便无意识地对父亲产生既敬又怕的心理,并且模仿父亲的行为,进而掌握社会规范。

这也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奥底甫斯”情结。

而父亲通常提供给儿童的是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从父亲的身上,儿童开始懂得男人与女人的不同,特别是性别特征、话语系统、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等方面,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渐渐确定了自己的性别角色。

有人对男孩的研究表明: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的形象,孩子会缺乏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及目标的持久性,形成男孩女性化的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不能适应男性的独立生活,更难为人夫、为人父。

②而对女孩的研究则表明: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难以了解男性如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并且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

③由此可见,父亲的性别角色会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影响儿童一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导语】家庭教育对于孩⼦们来说,⾄关重要,家庭是孩⼦们的第⼀所学堂,家长是孩⼦的第⼀任⽼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

因为家庭的⼼理⽓候对孩⼦来说是最为接近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造就着孩⼦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某些性格特点。

那么,家庭教育对孩⼦的成长的影响有哪些呢?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育频道!1.家庭教育对孩⼦成长的影响 ⼀、对孩⼦⼼理的影响。

⽐如,家长脾⽓暴躁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不满情绪。

这样久⽽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在内的每个的家庭成员信念迷失,这样孩⼦往往有⼀种迷茫⽆助的感觉,不良的⼼理就此形成。

如果⽗母对他们采取热情、温和、尊重的态度,⼜能带动孩⼦们将这种⼼⾥影响到⾃⼰的交往中去。

⼆、对孩⼦习惯的影响。

孩⼦长时间的⽣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久⽽久之也就在这种环境中⽣成⾃⼰的性格,家长的⼀⾔⼀⾏也会影响到孩⼦,⽐如家长每天养成整洁的习惯,孩⼦也会这样,⽽且脏⼀点家长也不会满意,这样⽆形中对孩⼦有⼀个每天的养成教育。

三、对孩⼦交往的影响。

什么样的孩⼦有什么样的朋友,孩⼦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也会把这种意识带到⽣活中去,所以也会决定⾃⼰的交往环境。

四、对孩⼦未来的影响。

孩⼦的性格⽣成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成的,虽然在学校⾥能够受到⽼师的教育,但是如果家庭教育不是理想的,孩⼦在学校也会⾛弯路,⽐别⼈多⾛⼀些路,这样如果成功的话,还能慢慢调整⾃⼰的⾏为、性格,如果不成功,可能会失去很多,对于他们的将来也会有不⼩的影响。

总之:教育孩⼦,家庭最重要,他是孩⼦⽩纸上的第⼀笔,希望家庭教育更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2.家庭教育对孩⼦成长的影响 影响孩⼦的⼼理健康 有些家长对孩⼦总是采取⼀种激进的教育⽅式,⽐如孩⼦犯错他们只会向孩⼦发脾⽓。

骂他们能⼒不⾜才解决不了问题,这样的教育⽅式使孩⼦⾃尊受损,从⽽变成⼀个⾃卑懦弱的⼩孩。

作为⽗母不能强加望⼦成才的⼼,去严格要求孩⼦零犯错零失败。

影响孩⼦的思维能⼒ 家长应该传达给孩⼦更多的正能量,孩⼦才会更有⾃信去实现⾃⼰所想,去努⼒经营⾃⼰的⼈⽣,对于未来的现状更有能⼒去攻破。

家庭教育缺失对问题学生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缺失对问题学生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缺失对问题学生形成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问题学生造成的影响,家庭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要認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同时也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做到松弛有度。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成绩不够理想、没有较强的纪律意识、心理不太健康的学生,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比较孤僻、冷漠、反叛意识较强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巨大,我们经常会说伪劣产品来自造假工厂,那么问题学生就是来自问题家长,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问题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容易使他们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现在很多学生都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都成了父母的心头肉,时刻想着把他们保护起来,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

很多事情都是顺从孩子的意思,舍不得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也缺少对孩子的正面思想教育,这种过度溺爱孩子的行为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使他们在学校胡作非为,我行我素,老师对他们进行管教也不起作用,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张,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张同学,他就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所以他的爸爸妈妈对他十分宠爱,对于他的学习成绩也不在乎,老师每次让他交作业时,张同学都会找借口推脱或者干脆逃学。

找他的家长谈话,他的家长却说,他们让孩子上学就是为了防止孩子到外面乱跑,孩子学习成绩怎样,他们也不在乎。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不但不进行教育,反而听之任之,在这样缺少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如何能学好呢?二、家庭不和睦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家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经常吵架,家庭不和睦,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学生缺乏应有的温馨与关爱,孩子非常容易出现情绪上的不稳定和不良的情感反应,他们在情感方面非常的脆弱,容易激动,缺乏安全感与幸福感。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涵博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咨询师冀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爱和陪伴。

可由于一些原因,父亲在家庭中“消失”,尽管母亲可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职责,但父亲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和未来的幸福,这是母亲无法弥补的。

一、缺失的几种状态1、单亲家庭的父亲单亲家庭本身不会对孩子造成很多的困扰,前提是父母虽然不生活在一起,但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享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所说的所做的都传递给孩子信息:“我爱你”,这份爱不会因为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离异的父母需要注意到:(1)父母不向孩子抱怨对方。

特别是女性,如果承受焦虑的能力较差,就会不停地把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传递给孩子,尽管缓解了自己的焦虑,但造成孩子对父亲的怨恨甚至愤怒。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够信任他的父亲,他还能够信任谁?对父亲不信任的女孩,将来她怎么能够去信任异性?怎么去建立自己家庭?怎么能够在信任的基础上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2)父亲或者母亲再婚之后,有了另一个孩子,如何做让第一个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存在?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支持和爱护?对孩子不变的爱本身就说明了孩子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爱的。

同时父亲和母亲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榜样。

2、少在家的父亲。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不少男人来说,再美好的生活也不能代替饭碗、金钱与尊严。

于是天下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有奋斗持家的意识,一心向着事业奋斗、奔跑,本以为挣了钱就可以代替一切,有了钱就可以万事大吉。

等到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回头一看,和妻子的感情淡漠了,和孩子的情感连接不上了,甚至孩子连话都不想和父亲说了。

而钱再多,也买不来亲情和爱情。

这时,父亲心理一定有多重的滋味。

因为父亲不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错过了享受亲子之间快乐的时光,更加遗憾的是,和孩子之间情感的连接难以修补。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经历父亲身体力行的引导和陪伴,需要超越父亲实现自我认同,否则性格难以完整。

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与回归

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与回归

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与回归13◎张玲摘 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家庭教育的主要担负者中,父亲角色严重缺位-只有母 爱和父爱完美地结合,才能使孩子在刚柔并济、和谐完美的环境中成长。

国家、学校、家庭应共同行动,帮助父亲角色回归教育本位。

家庭教育;父亲角色;家校合作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 (2021 ) 04—0031—03^•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起点。

家庭教^►育质量,不仅影响孩子的个人发展和家 庭幸福,还是影响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键因素。

父 亲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当前社会父 亲承担家庭主要经济支柱的现实原因,导致父亲在 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处于缺失状态,成为不可触摸的 影子。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父亲教育应得到全 社会重视并使其早日回归。

一、父亲伯針任教育屮具耔不可替代的功能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无论是古代圣 人的观点、现代名家的感悟还是科学研究都表明,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

(一)父亲是孩子性别认同的榜样和模板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方 面,虽然父母双方都会起作用,但是父亲的作用比 母亲的作用要大很多。

对于男孩,父亲的言行提供了直接的榜样;对于女孩,父亲与女儿的联结方式 及影响效果也直接决定女孩性别角色和行为。

父亲不仅是孩子性别认同的模板,也是孩子 社会认同的榜样,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参照对 象。

对于男孩,他们会以父亲为标杆,通过努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强大、更优秀的父亲而成长为男 人;对于女孩,则会以父女关系为模板,会以父亲 为原型,去寻找心目中理想的男友及未来的丈夫。

(二)父亲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阳”性带领者孩子的性格主要通过与父母的互动而逐渐塑 造完成。

如家庭游戏的互动,如家务劳动、外出旅 游、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协助父母工作等。

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起,父母就一直陪伴着孩子,直到他长大的能够自己独立,但是现实中,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一直父爱如山,研究表明,母亲的功能在家庭中,父亲无法取代。

父亲的功能也不是母亲能够替代的。

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1、提高孩子的自我参与能力,有些父亲认为他们参加了家庭教育,但他们往往是肤浅的。

例如,有些父亲认为我会支付幼儿教育费用,买尿布和奶粉,看我的孩子玩玩具,但这些还不够。

所谓参与,就是参与孩子的生活,比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用语言和身体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真正的参与感。

只有父亲的自觉参与,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的行为。

2、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在孩子的世界中,爸爸的总是拥有强壮的事情,很多妈妈不能够做到的事情,都是有爸爸完成,总是能够创造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孩子在与爸爸相处得时候总是会不断地去观察父亲的言行举动,从而去模仿,会学习爸爸去帮助妈妈完成事情,学习爸爸的责任心。

而且对于女孩来说,在和父亲的相处,就是对异性基本看法的形成。

3、让孩子了解男人,在一个家庭里,一个男孩需要懂得如何变得有男子气概,这通常是通过他父亲的教导学会的。

比如,有些男孩比较娘娘腔,这可能是父亲在家庭中缺乏正面教育和关爱的表现。

作为一个女人,女孩如何感受到快乐,也可能被当作一个父亲来对待。

因此,对于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父亲在性别认同方面也相对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缺失父爱的影响1、父亲教育缺失会导致孩子责任感缺乏。

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对家里的事不参与,哪怕是一些细小的家务劳动,甚至是整理自己的卧室,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一个孩子责任感的建立,最初是从自我服务,做一些简单的小事开始的。

如果父亲在这方面,缺乏关注,自己不去做,不带领孩子去做,时间长了,孩子便会认为做家务只是妈妈的事,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2、父爱缺失造成孩子性别角色的混乱,父亲的角色是男孩一生中出现的第一个同性榜样。

父亲缺位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与改善策略

父亲缺位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与改善策略

Wen ti yu dui ce父谢掀俊禺底衣的彩响与煜策略---------------------------------------------------------------.天理天学教师教育学院段懿轩杨立红马丽媛父亲在儿童成长和教育中的缺位,是_些家庭存在的现象。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提到,1-5岁的儿童,由母亲或父母双方教养的占比约为52.1%,其中44. 4%的儿童主要由母亲照料。

一、父亲缺位现象形成的原因经济的压力。

为了保证家庭的经济来源,很多家庭中的父亲会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

在现实和生活的压力下,他们无法参与到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成长中,不得不让孩子生活在父亲缺位的家庭中。

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

父亲认为自己的家庭职责就是创造经济收入,而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理所当然的是母亲的责任。

所以这些父亲很少甚至不会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孩子的教育中。

在一些父亲眼中,积累财富才是本职,殊不知父母关爱和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责任感缺失。

在有些家庭中,父亲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缺乏家庭责任感。

夫妻共同照顾孩子,参与孩子的教育在一些父亲看来并不在他们的责任范围之中,甚至有一些父亲知道应当承担的责任却故意逃避。

这类父亲极少参与孩子的教育,使孩子缺乏父亲的关爱和陪伴。

二、父亲缺位对儿童的影响认知发展的影响。

与母亲相比,父亲在空间、机械方面的知识更丰富,理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也高于母亲。

父亲的先天优势对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在父亲缺位的家庭中,儿童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空间、逻辑思维的发展也不如有父亲陪伴的儿童。

我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缺失了父亲两年陪伴的5-6岁的儿童,在智力测试中的数学计算、方块设计、迷宫游戏等方面相对于父母共同教育下的儿童明显落后。

性别角色的影响。

儿童会观察父母的行为,并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认同始于3-6岁这个阶段。

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孩子成长自参加工作以来已经担任11年的班主任,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行为后进生大多是因为家长教育的缺失。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最终影响孩子的发展。

得当的家庭教育最终将推动孩子的发展,反之,则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这些行为后进生的表现是自私,随性所欲,我行我素,无是非观,无道德判断标准。

他们随意旷课,结交社会不良青年。

对于这些孩子的表现,家长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都管不了他,都被他气死,不管了。

家长最终放任其发展,不闻不问。

有的家长认为义务教育孩子就是要老师负责管教。

曾经有一个学生到校总是捣乱,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老师联系家长居然都联系不上。

家长电话不接,语音不接……当孩子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候,家长们居然将孩子直接丢家里,当孩子犯错之后,居然还说她家孩子小时候都很乖,不知为啥,现在变坏了。

我班有个男生小俊(化名)。

该生自初一以来问题多多,该生自入校以来称这个学校太严了,班级也太严了。

我要换个学校,自称他爸爸有办法让他到那所据说不严的学校。

殊不知他原本就是那所不严学校的生源,只是他的家长通过关系让他进入这所严校。

该生居然还欺负班级弱势的学生(一个残疾孩子),更糟糕的是他居然通过微信卖电子烟,还怂恿班级其他孩子也买。

介于该生的种种表现,班主任让其家长到校配合学校的教育。

该生父亲50岁左右,但是居然戴着一个耳钉,穿着很“时尚”,家长到校之后,通过父子的交谈,似乎该生才是家长而孩子更像是家长。

该家长私下对班主任说,我这个孩子要好好和他说,我家四个孩子要吃饭,我都忙着挣钱,平常都是他们自己在家,都不用我们家长操心……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无语。

再后来该生玩手机,班主任将其手机没收,最后让其家长带回,结果,家长当场就把手机拿给孩子。

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如果家长教育不了孩子的话,学校的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

再后来,该生居然说出,他不读了,他要直接来参加初二的会考及初三的中考。

浅谈父爱的缺失

浅谈父爱的缺失

浅谈父爱的缺失(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浅谈父爱的缺失浅谈父爱的缺失说到父爱,我们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往往是“父爱如山”,可还有不少人会想到这样一个词——“父爱缺席”,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父爱的缺失!(一)如今,父爱缺失已经成为家庭里的一个普遍现象。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有哪些缺失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有哪些缺失

家庭教育中⽗亲⾓⾊有哪些缺失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亲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式对孩⼦个性、学习成绩、性别⾓⾊的形成等有着举⾜轻重的作⽤,⽗亲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更有计划性、⽬的性,知识⾯⼴,⼜兼具勇敢、独⽴、果断的个性品质,家庭教育中⽗亲⾓⾊的缺失。

美国的⼀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带⼤的孩⼦智商更⾼,他们在学校易取得好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但现阶段,我们的孩⼦从托幼机构受到的影响⼏乎全来⾃于⼥性,这种单⼀性对孩⼦的正常发展会产⽣负⾯影响,因⽽在家庭教育中⽗亲的参与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活中却存在着⽗亲⾓⾊的缺失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耐性不⾜,忽冷忽热 ⼤部分男性做⽗亲后在养育孩⼦⽅⾯明显的不如做母亲的有耐性。

⽐如:刚做⽗亲时,激动不已,喜形于⾊,但对孩⼦的新鲜劲不长,很快就表现得没有耐性,嫌孩⼦脏,讨厌孩⼦爱哭,⾼兴时哄的孩⼦欢天喜地,⼼烦时骂的孩⼦摸不着头脑,⽣⽓后打得孩⼦哭哭啼啼,孩⼦有了错就表现出灰⼼丧⽓的表情,毫⽆顾忌的给与劈头盖脸的批评,对孩⼦抱有过⾼⽽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对孩⼦的问题表现得极不耐烦,往往是⽤“⼀边玩去”“你知道什么”等话语把孩⼦⽀开等等。

(⼆)借⼝多多,推卸责任 有很多做⽗亲的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教育孩⼦主要是母亲⾓⾊的事情。

这些借⼝推卸了教育责任,因⽽⽗亲与孩⼦在⼀块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

应该说,⽗母对于孩⼦来⼀个都不能少,谁也代替不了谁,家长之友《家庭教育中⽗亲⾓⾊的缺失》。

男性和⼥性的⽓质特点是互补的,都有优秀的⼀⾯,⼜都有缺憾的⼀⾯,⽐如,男性的冒险、智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性的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

孩⼦可以在与⽗母接触当中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既勇于冒险⼜不失稳重,既坚定、⼤度⼜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相处。

有些国家⼗分盛⾏⽗亲“陪产假”,其⽬的就是让孩⼦在出世时就享受到⽗亲的照料和养护。

《家声》警示教育

《家声》警示教育

《家声》警示教育《家声》警示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一个家庭的健康与和谐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当前社会上存在许多家庭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家庭的健康和谐,更对家庭成员的成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电视剧《家声》正是以此为背景,通过展现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家庭,警示着人们要珍惜家庭,注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声》的故事围绕父亲杜忠全展开。

杜忠全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他的作品俨然成为乡村风景的一部分。

然而,杜忠全的人生却充满了懊悔和痛苦。

他的家庭关系紧张,与妻子王洛芳、儿子杜明志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杜忠全由于对家庭责任的缺失,对妻子和儿子的冷漠,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碎和儿子的自杀。

《家声》深刻剖析了杜忠全这样一个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败和对孩子的伤害,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杜忠全在教育儿子方面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他完全忽视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

他一味追求儿子的学业成绩,对儿子的兴趣和个性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其次,杜忠全过分溺爱儿子,放纵他的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和矫正他的错误。

最后,杜忠全在儿子遇到困难时没有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关怀,对儿子的成长过程缺乏积极的参与和引导。

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儿子的叛逆和走向死亡的决心。

通过《家声》,我们可以看到家教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与此相反,如果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的话,那么无论他们在社会上取得多大的成就,也无法解决他们内心的迷茫和孤独感。

《家声》通过展示杜忠全在家庭教育中所犯下的错误,给了我们警示。

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父母应该要对子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赋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关怀,要及时给予他们需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面对孩子的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不能退缩,要与孩子共同面对,给予他们鼓励和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咨询师冀未来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爱和陪伴。

可由于一些原因,父亲在家庭中“消失”,尽管母亲可以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职责,但父亲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和未来的幸福,这是母亲无法弥补的。

一、缺失的几种状态
1、单亲家庭的父亲
单亲家庭本身不会对孩子造成很多的困扰,前提是父母虽然不生活在一起,但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享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所说的所做的都传递给孩子信息:“我爱你”,这份爱不会因为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离异的父母需要注意到:
(1)父母不向孩子抱怨对方。

特别是女性,如果承受焦虑的能力较差,就会不停地把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传递给孩子,尽管缓解了自己的焦虑,但造成孩子对父亲的怨恨甚至愤怒。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够信任他的父亲,他还能够信任谁?对父亲不信任的女孩,将来她怎么能够去信任异性?怎么去建立自己家庭?怎么能够在信任的基础上去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
(2)父亲或者母亲再婚之后,有了另一个孩子,如何做让第一个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存在?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支持和爱护?对孩子不变的爱本身就说明了孩子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爱的。

同时父亲和母亲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榜样。

2、少在家的父亲。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不少男人来说,再美好的生活也不能代替饭碗、金钱与尊严。

于是天下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有奋斗持家的意识,一心向着事业奋斗、奔跑,本以为挣了钱就可以代替一切,有了钱就可以万事大吉。

等到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回头一看,和妻子的感情淡漠了,和孩子的情感连接不上了,甚至孩子连话都不想和父亲说了。

而钱再多,也买不来亲情和爱情。

这时,父亲心理一定有多重的滋味。

因为父亲不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错过了享受亲子之间快乐的时光,更加遗憾的是,和孩子之间情感的连接难以修补。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经历父亲身体力行的引导和陪伴,需要超越父亲实现自我认同,否则性格难以完整。

对于男人来说,保持事业和家庭两个目标平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工作成了自己唯一的奋斗目标。

想想你拼命工作的目的可能是让家人幸福快乐,而家人需要的,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之外,大量的是对精神层面的需要,比如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互相的关心和支持,而因为工作占据了你全部的时间,如何满足家人的精神需求,如何实现家人的幸福快乐呢?
3、严厉的父亲。

严厉的父亲使孩子感受不到爱,虽然父亲人在身边,孩子为了维持心理平衡,往往将之关闭在心门之外,某种程度上依然是父亲的缺失。

严厉的父亲可能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1)不敢出错,因为出错和严厉的惩罚是连在一起的。

不敢出错的孩子,会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为了逃避惩罚可以去逃避做事;“如果我不去做,我就不会出错,”结果该做的事就会一拖再拖,以免遭受失败。

(2)因为时常处于紧张状态,自己的潜力发挥不出来。

在考试时,人如果过度紧张,往往影响考试成绩。

因为紧张,占用了大量的能量,还导致肌肉僵硬,思维空白,严重束缚潜力的发挥。

(3)对孩子过度期待,而没有培养孩子相应的能力,使得孩子把父亲对自己的期待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达不到,自然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痛苦一生。

过度期待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孩子时常会处于应激状态。

从本质上说,我们给予他人过度期待,就是在转移焦虑,把自己无法完成的目标传给孩子,推卸了自身的责任。

比如,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我们对孩子说,“你应该去好好学习”,说完自己躲到一边,用期待使自己置身事外,把所有的焦虑无助害怕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没有考虑孩子是否有这个能力去达成。

父母期望孩子成才,无处不在的期望一旦过度,就变成了虐待。

虐待的程度跟期望的大小成正比。

很多亲密的关系,最后被强烈的期望拆解得四分五裂。

在期望的背后,隐藏着不满意。

当这种不满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就可以觉察到父母对自己的不满意、失望甚至放弃,就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所有过度的期望,最后都会使事情向相反方向发展。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过度期望,他就变成了被他人期望的奴隶,他活着的目标,只不过是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已。

很显然,过度期望在这里直接抹杀了一个人活着的价值。

(4)严厉的父亲只能让孩子害怕,孩子会自动关闭自己的心门,不和父亲交谈,得不到父亲的引导和支持,孩子很可能会走人歧途。

(5)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严厉的父亲会造成孩子被动性的攻击,做一些让他不喜欢的事情,比如逃学、陷入网吧、结交不良朋友等。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成长中备受父母压抑的孩子,总是处于被人控制之中,到了成年,他们就会变得叛逆,为了不受控制,他们不接受任何强制性的规则,但是这种方式反而让他们一直生活在持续不断的焦虑之中。

4、懦弱的父亲。

过于懦弱的父亲,在孩子受到伤害的时候不能够保护他,也是一种父亲的缺失。

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得出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但公认,一个强势的母亲、高情绪表达的家庭,再加上一个唯唯诺诺的父亲,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5、溺爱的父亲。

父亲因为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没有尽到而感到内疚,或者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不得不去做一些事。

往往会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度补偿。

而过度补偿,看起来是对孩子恩爱有加,而其实是对孩子的再次伤害。

孩子不但感受不到父亲的存在、关爱和照顾,反而使孩子的性格养成任性或自我为中心。

二、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

父亲是孩子的榜样。

父亲的果断、雷厉风行、担当的勇气,会通过言传身教带给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失,男孩子可能会女性化、导致身上的阳刚之气不足;女孩子因为父亲的懦弱和母亲的强势,而失去女孩子的温柔和弹性。

我们怎么和周围人交往,取决于我们和父母的交往方式。

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失,或者孩子和父亲的关系淡漠,孩子会用这种方式组建自己的家庭、用这种方式和其他人交往。

比如把和父亲的关系模式带入自己的婚姻,影响婚后的家庭生活;没有无意识间形成的榜样,不知道还有如此的“做人做事途径”;因为父爱的缺失,遇到能够给予自己父亲般照顾的人,容易被诱惑,或者控制他人去得到自己缺失的父爱;
父亲的缺失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敏感、多疑,建立不起来对人起码的信任,影响人际关系。

溺爱的父亲导致孩子自私,没有同情心。

有些孩子到了结婚的年龄迟迟不进入婚姻,对婚姻产生恐惧心理。

三、如何修复: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不单单给予了孩子生命,还给予孩子成长的能量。

只有父母真正认识到父亲的缺失可能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心智成熟了,才能避免因为父亲的严厉、溺爱、忙碌导致的缺失,减少因为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有能力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才能身体力行地熏陶孩子,给予孩子平衡的爱。

一旦父亲曾经缺失过,如何弥补呢?放下对孩子的高期待、应该和要求,接纳孩子的一切,真正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和孩子建立真正的关系。

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让孩子成为自己,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或者通过专业机构的指点和陪伴来弥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