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2月目录一、行业发展拐点将至,由起步逐步迈入普及期 (5)1、截止2019年,行业已经历由L1向L2的起步阶段 (5)2、从渗透率曲线看,增速拐点有望在今明两年显现 (11)二、行业驱动力 (13)1、海外法规2022年强制搭载主动安全配置 (13)(1)美国:将自动驾驶视为国家战略,并在2022年普及AEB (13)(2)欧盟:2022年强制搭载ISA、AEB、车道保持、盲区监测等 (15)2、国内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认知的提高 (16)3、商业化运营不断推进,技术日趋成熟 (17)三、汽车电子架构大变革,为ADAS解开约束 (20)1、特斯拉:从Model S到Model 3,率先开启电子架构变革浪潮 (21)2、大众集团:奋起直追 (22)随着ADAS功能的快速普及,行业正在进入普及期,渗透率即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本报告分功能,详细测算了每个功能历年的渗透率情况,重点探讨未来ADAS的渗透率变化趋势以及发展驱动力。
行业发展拐点将至,由起步逐步迈入普及期。
从历史配置的渗透率曲线看,自动驾驶类配置的S曲线在起步阶段大约持续4-5年,并且在渗透率接近20%左右出现拐点,随后产业链逐渐成熟,进入加速渗透的阶段。
截止2019年,指导价5-25万元的主力销售区间内,主动刹车、车道保持、并线辅助、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的配置率均低于20%(个别功能接近20%)。
从价格看,目前搭载L2级自动驾驶车型的平均指导价,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5万元,配置成本仍然较高,未来参考L1级自动驾驶的渗透过程,价格有望在渗透率提升后快速下降。
而主机厂也开始加速转型,最为典型的就是作为保守品牌之一的丰田汽车,宣布2020年起全面导入雷克萨斯L2级主动安全技术。
行业拐点已日趋临近。
未来行业驱动力1:海外法规2022年强制搭载主动安全配置。
1)美国:自动驾驶计划由美国运输部(USDOT)牵头,由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负责,目标是保持美国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地位。
自动驾驶行业的SWOT分析
针对自动驾驶行业进行SWOT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优势(Strengths)技术创新:自动驾驶技术涉及到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传感器融合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降低成本: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大幅降低物流、出行等行业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提高安全性:自动驾驶车辆通过精确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安全性。
二、劣势(Weaknesses)技术成熟度: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存在诸多挑战,如复杂环境下的感知与决策、法律法规等。
法规限制: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受到各国法律法规的限制,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消费者接受度:部分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持怀疑态度,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消费者接受度。
三、机会(Opportunities)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出行和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自动驾驶行业有望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跨界合作:自动驾驶行业可以与汽车、出行、物流等多个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共赢。
四、威胁(Threats)竞争压力:自动驾驶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企业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挑战。
技术风险:自动驾驶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如算法漏洞、传感器故障等。
道德伦理问题:自动驾驶技术在决策过程中可能面临道德伦理问题,如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等。
综上所述,自动驾驶行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法规限制、消费者接受度等方面的劣势和挑战。
因此,自动驾驶行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市场机会,积极应对挑战和威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0年汽车自动驾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0年汽车自动驾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一、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5)(一)行业已经历由L1 向L2 的起步阶段 (5)(二)自动驾驶行业渗透率 (9)二、海外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1)(一)美国 (11)(二)欧盟 (12)三、国内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认知情况分析 (13)四、行业商业化运营情况分析 (14)五、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6)六、行业投资建议 (20)附录: (21)(一)ABS (21)(二)ESC (21)(三)并线辅助 (22)(四)车道偏离预警 (23)(五)车道保持 (24)(六)主动刹车 (25)(七)360 环视 (26)(八)自适应巡航 (27)(九)自动泊车 (29)(十)HUD (29)(十一)中控屏 (30)行业风险提示 (32)图表目录图表1:以入门款指导价分类,各价格区间车型2018 年销量占比 (5)图表2:2004-2019 年,指导价在5-25 万区间内,当年上市车型的各配臵渗透率(%) (6)图表3:按照功能模块筛选的典型L1/L2 级自动驾驶车型 (7)图表4:各级别自动驾驶的车型数量占比(%) (7)图表5:2017 年,9 家自动龙头签订“2018年新上市车型全系配备ESC 承诺书” (8)图表6:各级别自动驾驶的指导价与行业平均的价差(万元) (8)图表7:各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平均指导价(万元) (9)图表8:各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相较于全行业的平均指导价差(万元) (9)图表9:扩散理论中,人口在五个类别中的分布遵循正态分布 (9)图表10:新技术的采用/市场渗透“ S 曲线”累积分布 (9)图表11:L1/L2 级自动驾驶配臵渗透率曲线 (10)图表12:液晶屏类配臵渗透率曲线 (10)图表13:丰田汽车TSS 智行安全系统 (10)图表14:全球装载丰田安全技术车辆的数量 (10)图表15:美国的自动驾驶计划 (11)图表16:全美20 家主要车企2017-2019 年AEB 配臵率 (11)图表17:欧盟“New safety features in your car” (12)图表18:各国消费者对L2 级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 (13)图表19:各国消费者对L4 级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 (13)图表20:各国消费者对L2 级自动驾驶愿意支付的额外成本 (13)图表21:各国消费者对L4 级自动驾驶愿意支付的额外成本 (13)图表22:各国消费者对于robotaxis 的接受程度 (14)图表23:人均GDP 与千人汽车保有量较低的国家,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robotaxis 服务 (14)图表24:2018 年加州自动驾驶人工接管报告数据 (15)图表25:文远粤行试运行范围 (15)图表26:文远粤行在广州的试运行车队 (15)图表27: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意味着更高的运算能力 (16)图表28:SEAT Ateca,全车100 多个传感器与ECU,2km 线束重42kg (16)图表29:大众集团《Levers to unleash value》 (17)图表30:大众集团《Levers to unleash value》 (18)图表31:MEB 平台未来架构 (18)图表32:MEB 平台未来架构搭载的ICAS 域控制器 (18)图表33:以控制器电源为例,部分技术瓶颈需要从电子架构层面解决 (19)图表34:各公司域控制器 (19)图表35:各公司计算平台控制器 (20)图表36:建议关注标的估值 (20)图表37:ABS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1)图表38:ABS 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1)图表39:ABS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1)图表40:ABS 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1)图表41:ESC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2)图表42:ESC 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2)图表43:ESC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2)图表44:ESC 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2)图表45:并线辅助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3)图表46:并线辅助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3)图表47:并线辅助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3)图表48:并线辅助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3)图表49:车道偏离预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4)图表50:车道偏离预警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4)图表51:车道偏离预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4)图表52:车道偏离预警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4)图表53:车道保持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5)图表54:车道保持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5)图表55:车道保持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5)图表56:车道保持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5)图表57:主动刹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6)图表58:主动刹车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6)图表59:主动刹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6)图表60:主动刹车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6)图表61:360 环视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7)图表62:360 环视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7)图表63:360 环视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7)图表64:360 环视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7)图表65:自适应巡航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8)图表66:自适应巡航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8)图表67:自适应巡航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8)图表68:自适应巡航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8)图表69:自适应巡航对定速巡航的替代(以车型数量计) (28)图表70:目前行业巡航系统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8)图表71:自动泊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9)图表72:自动泊车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9)图表73:自动泊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9)图表74:自动泊车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9)图表75:HUD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0)图表76:HUD 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0)图表77:HUD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30)图表78:HUD 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30)图表79:触控式液晶屏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1)图表80:触控式液晶屏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1)图表81:触控式液晶屏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31)图表82:触控式液晶屏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31)图表83:中控液晶屏分尺寸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1)图表84:中控液晶屏分尺寸分布(以询单量计) (32)随着ADAS 功能的快速普及,我们认为行业正在进入普及期,渗透率即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2023年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和交通事故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逐渐成为众多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轨道交通企业和庞大的公众关注的焦点。
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的无人驾驶运营、智能维护和安全运营。
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市场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全球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市场规模达到92.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4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2%。
在全球市场中,亚太地区是最大的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45.5%,欧洲和美洲分别占据了28.2%和21.5%的市场份额。
我国是全球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市场增长的最大推动者之一。
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实施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
例如,上海地铁十一号线采用了全线闭环自动驾驶技术,完全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营。
此外,北京、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也在逐渐推行自动驾驶技术。
市场上涌现出了多家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企业。
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为中国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贝尔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13.9%和12.9%。
此外,还有中国的中国北车、美国的西屋电气公司等企业。
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研发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自动调整行车方案和路线。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将有望为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更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开放,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如何保证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也将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2015-2025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2015-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如下:
1.2015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686亿元。
2.2016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965亿元,同比增长41.7%。
3.2017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1280亿元,同比增长3
4.2%。
4.2018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1830亿元,同比增长46.9%。
5.2019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2360亿元,同比增长31.3%。
6.2020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2750亿元,同比增长16.6%。
7.2021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3510亿元,同比增长30.9%。
8.2022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4250亿元,同比增长24.5%。
9.2023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5170亿元,同比增长24.1%。
10.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6450亿元,同比增长26.4%。
11.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为8350亿元,同比增长30.5%。
2023年辅助驾驶系统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辅助驾驶系统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辅助驾驶系统开始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据报告显示,全球辅助驾驶系统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340亿美元以上。
本文将对辅助驾驶系统行业市场进行调研分析。
一、辅助驾驶系统市场现状目前,全球辅助驾驶系统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辅助驾驶系统市场将达到340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7%。
在市场领域上,欧美和日本是全球辅助驾驶系统市场的主要市场,占据市场份额的比例非常高。
而在亚洲市场中,中国和韩国辅助驾驶系统市场增长较快。
二、辅助驾驶系统市场驱动因素在当前汽车市场中,辅助驾驶系统拥有更多的优势,成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
其中,以下因素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1、汽车安全要求的提升。
随着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汽车厂商开始投入到安全领域,在车辆中加入更多的辅助驾驶系统能够满足汽车安全需求,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车辆安全性能。
2、消费者购车意愿的提高。
消费者在购车时,智能化和安全性能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辅助驾驶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智能性和安全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逐渐成为汽车制造商必备的配置之一。
3、政策激励。
为了鼓励汽车制造商加强辅助驾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政府、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和政策,包括区域刺激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行业标准化制定等。
三、辅助驾驶系统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辅助驾驶系统市场面临以下的挑战和机遇:1、技术创新和研发。
为了走在竞争的前沿,汽车制造商需要全力加强研发,推出更加强大的辅助驾驶系统,提高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法规政策的制定。
辅助驾驶系统的标准化和法规政策制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规制不确定性更加严重。
所以,政府应该制订合理的法规政策规定,引导制造商进行合规开发和生产。
2023年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背景无人驾驶汽车是指自主完成驾驶任务的汽车,该技术的发展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加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汽车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成为传统汽车行业中的一种重要替代品。
据市场调查显示,在未来几年,无人驾驶汽车市场的规模将会不断扩大,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好,将迎来一个新的世纪。
二、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it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6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售将达到210万辆,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43.3%。
在中国市场,交通部曾表示,到2025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年增长率将维持在30%-40%之间。
展望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市场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前景非常美好。
三、市场竞争无人驾驶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中正在涌现出众多的无人驾驶汽车公司。
目前,科技公司、传统车企以及造车新势力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竞争颇为激烈。
自2015年以来,全球已有70多家公司获得融资。
竞争中涉及的市场环节包括:智能传感器设备、数据存储/处理、智能解决方案、智能地图、软件平台等。
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四、政策支持政策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外国政府已经出台了诸如法规制度、技术标准等配套政策,如:欧洲制定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法规标准,提出将在2021年开始实施;美国联邦政府将开展自动化驾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国内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如《智能汽车创新行动计划》等,为无人驾驶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五、社会接受度无人驾驶汽车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革,当前社会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调查显示,60%的民众表示愿意尝试无人驾驶汽车,85%的消费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能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然而,目前无人驾驶汽车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例如法律法规、责任承担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不断解决和完善,才能提高消费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度。
自动驾驶报告
20**年自动驾驶行业分析之全球篇撰写时间:20**年6月目录3第1章概述...............................................................................................1.1 自动驾驶驾驶的概念与定义 (3)1.1.1 自动驾驶的定义 (3)1.1.2 自动驾驶分级 (3)41.2 自动驾驶产业链 ...........................................................................................1.2.1 产业链结构图 (4)1.2.2 产业链价值趋势 (5)1.2.3 自动驾驶系统产业链结构 (6)第2章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现状 (7)72.1 全球政策 .......................................................................................................2.2 全球自动驾驶发展比较 ...............................................................................92.2.1 发展情况比较 (9)2.2.2 竞争地位比较 (9)2.2.3 研发技术比较 (11)2.3 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量产时间表 (12)142.4 自动驾驶发展难题 .....................................................................................142.4.1 技术难题.........................................................................................2.4.2 法律难题.........................................................................................16172.4.3 伦理难题.........................................................................................2.5 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与前景 (17)182.6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 .............................................................................2.6.1 以尽快商用为目标,2020年是重要时间节点 (18)2.6.2 以网联汽车为方向,推动系统研发和通信标准统一 (18)2.6.3 以创新业态为引领,互联网企业成为重要驱动力量 (18)2.6.4 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催生并购潮与深度合作 (19)第1章概述1.1 自动驾驶驾驶的概念与定义1.1.1 自动驾驶的定义目前的自动驾驶可分为两类。
2023年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自动驾驶重卡行业是指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传感器设备进行路线规划、车辆控制和行驶监测的交通工具。
该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和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自动化技术不断升级和完善,自动驾驶重卡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驾驶重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市场研究公司Precedence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自动驾驶重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43.14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2,412.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4.4%。
二、技术应用逐步推广目前,自动驾驶重卡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行业和采矿行业。
物流行业中,红星物流、京东物流、顺丰速运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都已开始推广自动驾驶重卡。
在采矿行业中,澳大利亚煤矿、加拿大钻石矿等大型矿山已开始使用自动驾驶重卡进行矿产运输。
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推动自动驾驶重卡行业的发展,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例如,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4.0版自动驾驶汽车指南明确了自动驾驶重卡的操控、监管和安全要求;中国交通运输部推出的《自动驾驶商用车辆路试管理办法》规定了自动驾驶重卡在公路路试应满足的条件和要求,加大了对自动驾驶重卡行业的支持力度。
四、产业链不断完善自动驾驶重卡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从供应商角度来看,自动驾驶重卡涉及到传感器、计算机、电池、电机、轮胎等多种零部件,相关供应商的发展也得到了推进。
从运营商角度来看,自动驾驶重卡需要拥有智能调度、数据处理、维护保养等能力的运营商,这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总之,自动驾驶重卡行业的市场发展正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研究报告
摘要: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于提高行车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提升驾驶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研究了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市场前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概览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产业总体规模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数量达到xx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xx家,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
目前,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分为L2和L3级别,实现了自动泊车、定速巡航和车道保持等基本功能。
二、关键问题1.安全性和可靠性: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大挑战是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无人驾驶车辆在复杂道路环境中的安全性还无法完全保证,因此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测试,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2.法律和政策: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尚未制定专门的自动驾驶法律,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投入运营存在一定的法律和政策障碍,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3.数据隐私和安全:自动驾驶技术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对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和防止数据泄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三、市场前景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根据市场研究,预计2024年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规模将达到xx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xx亿元。
自动驾驶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私人汽车领域,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物流运输、出行服务等领域。
四、建议与对策1.技术研发: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增加对于核心技术的研究投入,培养更多的自动驾驶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法律与政策: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提供规范和支持。
建立自动驾驶技术的准入标准和安全评估机制,确保技术的正确应用和安全使用。
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
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一、行业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技术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无人驾驶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技术,被认为是未来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技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传感器等高新技术,实现了车辆的自动驾驶和自主导航,使得交通运输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二、市场现状目前,无人驾驶行业已经成为全球科技企业竞相探索和投资的热门领域。
各大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特斯拉等纷纷加大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了行业的飞速发展。
同时,无人驾驶在物流、货运和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扩大,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三、技术挑战然而,无人驾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重要的技术挑战。
首先,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准确感知、判断和决策能力的提升,是技术发展的核心任务。
其次,无人驾驶车辆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问题也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以确保无人驾驶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市场前景尽管无人驾驶行业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几千亿美元。
无人驾驶技术将大大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率,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行业分析无人驾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合作。
在国外,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政策法规,并积极引导产业发展。
在国内,中国政府也加大对无人驾驶的推动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
六、竞争格局无人驾驶行业的竞争格局日益加剧,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目前,全球无人驾驶行业的领先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
这些企业通过自身对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市场的积极开拓,不断取得新突破,并与汽车制造商、科技公司等形成联盟与合作,打造全球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生态圈。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的战略目标为:到2025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 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 等) 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展开应 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2035-2050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 成。
2035 年
- 全面建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 - 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强国愿景。
资料来源:工信部,市场部所
国内主要任务:建立领先的技术、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体系
按照《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目前的主要任务包括: 1、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创新体系,其中包括突破关键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复杂系统 体系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人机交互及人机共驾、车路交互、网络安全等 基础前瞻技术)、完善测试评价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网点; 2、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主要包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车载高 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发;并 逐步推动新技术的转化引用; 3、构建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 动 5G 与车联网的协同建设,建设广泛覆盖的车用无线通讯网络,建设覆盖全国的车用高 精度时空基准服务能力,建立覆盖全国路网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 4、构建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技术标准,推动认 证认可等; 5、构建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包括车辆产品管理(准入、检验、登记、 召回等),以及车辆使用管理(包括智能汽车标识、身份认证等); 6、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管理,网络防护和数据安全等。
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定义 (3)第二章、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综述 (4)第三章、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 (5)第四章、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6)第五章、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第六章、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第七章、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11)第八章、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3)第九章、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分析结论 (14)第一章、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定义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s, AVs),也被称为无人驾驶汽车或智能汽车,是指能够在无需人类驾驶员操作的情况下自主行驶的车辆。
这一概念涵盖了从基本的辅助驾驶功能到完全自动化驾驶的各个层级。
根据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的标准,自动驾驶可以分为六个等级:1. Level 0 (No Automation):车辆不具备任何自动化功能,所有操作均由驾驶员完成。
2. Level 1 (Driver Assistance):车辆配备了一些基本的辅助系统,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或防抱死刹车系统(ABS),但驾驶员仍需全程控制车辆。
3. Level 2 (Partial Automation):系统能够同时控制加速、减速和转向,例如特斯拉(Tesla)的Autopilot功能。
驾驶员仍然需要时刻监控并随时准备接管控制权。
4. Level 3 (Conditional Automation):在特定条件下,车辆可以自行处理大部分驾驶任务,但仍需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介入。
市场上尚未有达到该级别的商用产品。
5. Level 4 (High Automation):在限定区域内实现高度自动化驾驶,无需驾驶员干预。
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自动驾驶行业市Biblioteka 分析报告 2020年4月Page 4
内容目录
域控制器的背景 ........................................................................................................... 7 无人驾驶是大势所趋............................................................................................ 7 无人驾驶催生产业链新机遇 ................................................................................. 8 无人驾驶进程中车辆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到集中................................................. 9
2024年自动驾驶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自动驾驶市场需求分析引言自动驾驶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本文旨在对自动驾驶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需求驱动因素、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等。
需求驱动因素1.安全性需求: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精准的传感器和实时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规避交通事故,提供更高的行车安全性。
2.舒适性需求: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减轻驾驶者的负担,提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人们可以将驾驶时间用于其他活动,例如工作、休息或娱乐,降低驾驶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3.环境友好需求: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通过优化车辆行驶路线和驾驶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交通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便捷性需求:自动驾驶技术使得出行更加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预约自动驾驶车辆,无需等待出租车或寻找停车位,节省时间和精力。
5.老龄化社会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自动驾驶技术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帮助他们保持独立和社交活动的能力。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自动驾驶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据估计,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在未来几年中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自动驾驶技术的市场应用主要包括私人乘用车、商用车、出租车和公交车等。
其中,私人乘用车市场规模最大,占据市场份额的XX%,而商用车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发展趋势1.技术不断进步:自动驾驶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包括传感器、人工智能、实时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创新。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自动驾驶车辆将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政府政策支持:为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
例如,某国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3.车企竞争加剧:自动驾驶市场存在许多竞争对手,包括传统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
各大车企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以争夺市场份额。
这将进一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8月目录一、自动驾驶是一场“规模游戏” (5)1、车企L4/L5商用落地推迟,执行层是国内Tier1短板 (5)2、Waymo估值缩水,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追逐趋于理性 (8)(1)第一阶段(2013-2016年):谷歌、百度等科技巨头涉足自动驾驶,吸引主机厂和Tier1入场 (8)(2)第二阶段(2017-2018年):Waymo催生初创企业涌现,主机厂和Tier1加码自动驾驶布局 (9)(3)第三阶段(2019-2020年):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资本重新审视估值,产业战略结盟提速 (9)3、车企自动驾驶研发成本压力加剧,战略结盟大势所趋 (11)二、产业协同格局初显,新型商业模式涌现 (13)1、车企间结盟开发自动驾驶 (14)(1)丰田联盟:丰田主导,软银牵头,车企交叉持股 (14)(2)BBA联盟:技术整合难度超出预期 (17)(3)通用、本田联盟:Cruise技术领先、通用仍是主导 (18)(4)大众、福特联盟:全方位合作、但不因战略结盟互相持股 (20)2、车企和Tier1结盟 (21)(1)沃尔沃和Veoneer:零整间合作首例,因技术路径分歧而分家 (21)(2)现代和安波福:合资公司Motional落地,估值40亿美元 (24)3、车企和头部自动驾驶公司结盟 (25)(1)Waymo:和车企多为单向联盟,从封闭研发转向拥抱开源 (25)(2)Uber:谨慎挑选盟友,但合作更为深入 (26)三、自主品牌加速奔向智能驾驶,国内产业联盟尚未开启 (27)1、随着自主品牌加码纯电平台投放,车企间联盟可能性加大 (27)2、Robotaxi催化国内自动驾驶玩家发力,车企有望与技术领先的企业联盟 (28)3、以德赛西威为代表的零部件供应商有望成为车企技术联盟对象 (29)自动驾驶是一场规模游戏,产业进入“资本冷静期”。
1)技术层面,2020年L3级别车型进入集中量产阶段,L4/L5级自动驾驶由于商业天花板更高,再加上YQ冲击,主要企业L4/L5车型量产计划均有推迟;2)资金层面,Waymo、Cruise、Uber作为自动驾驶技术领头羊,2019年相关研发投入均超过20亿美元,全球前10大玩家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超过160亿美元,另一方面,全球车市已连续下滑两年,车企利润承压的同时研发支出高企,而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产业已进入资本冷静期,我们测算2019年自动驾驶行业兼并收购金额同比下滑54%,今年Waymo首次寻求外部融资,估值仅300亿美元,较高点缩水70%。
低速自动驾驶市场分析报告
低速自动驾驶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低速自动驾驶市场是指自动驾驶技术在低速环境下的应用市场,包括停车、拥堵、校园、工厂等低速场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便利性的需求不断增加,低速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报告将对低速自动驾驶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的现状、趋势和竞争格局,以期为行业参与者和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概述本报告的目的和内容,并总结主要发现。
在正文部分中,我们将对低速自动驾驶市场的概况、市场趋势分析和市场竞争格局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报告的主要发现进行总结,并展望低速自动驾驶市场的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文章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低速自动驾驶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概况、市场趋势以及竞争格局。
通过对市场的全面了解,我们旨在总结主要发现,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低速自动驾驶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低速自动驾驶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
通过对市场概况、趋势分析和竞争格局的研究,我们发现低速自动驾驶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各种创新技术不断涌现,市场潜力巨大。
在未来发展展望方面,我们预计低速自动驾驶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建议各相关企业和机构应积极投入研发和市场推广,抓住低速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机遇,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正文2.1 低速自动驾驶市场概况低速自动驾驶市场概况低速自动驾驶市场指的是车辆在低速行驶时,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以及其他传感器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的技术应用市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已经逐渐走进日常生活,并在特定场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低速自动驾驶技术首先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得到应用,比如园区内的货物运输、机场的巡航车、校园内的校园巴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20年9月一、自动驾驶是一场“规模游戏”1.1、车企L4/L5商用落地推迟,执行层是国内Tier1短板2009 年谷歌率先启动自动驾驶项目,目前自动驾驶领域已覆盖整车厂、Tier1、科技巨头、自动驾驶公司和出行公司等众多玩家。
1)从车企技术路径来看,国外车企多在2016 年导入L1/L2 级别自动驾驶功能,国内车企起步较晚,2018 年开始推出搭载L2 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
根据车企规划,2020-2021年是L3 级别车型集中量产年份,而特斯拉、通用、沃尔沃等部分车企选择直接跳过L3 晋级L4 级自动驾驶。
L4 是不需要配备人类驾驶员的高度无人驾驶,要求限定区域和限定环境条件,商业天花板更高,加上今年疫情影响,主要玩家L4 车型量产计划均有推迟。
2)自动驾驶分为感知定位、规划决策、执行控制三个部分,目前国内外Tier1 在感知层和决策层多有布局,落地自动驾驶的执行控制部分被博世、大陆等国外Tier1 垄断。
国外Tier1拥有全套底盘控制系统(博世的Ibooster、大陆的MKC1 等),多数不对外开放,目前国内Tier1 执行层技术较为落后。
图1:国内外自动驾驶领域主要玩家自动驾驶公司主机厂芯片公司出行公司Tier1 国际国内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研发中心图 2:NHTSA 、SAE 自动驾驶等级划分自动驾驶分级 主体称呼(SAE)SAE 定义系统作用NHTSASAE驾驶操作周边监控支援域 由人类驾驶者全权操作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得到警告和保护系统的辅助。
通过驾驶环境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 人类驾驶者无无自动化驾驶支援一项操作提供驾驶支援,其他的驾驶动人类驾驶者作都由人类驾驶员进行操作。
人类驾驶者 123123通过驾驶环境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 多项操作提供驾驶支援,其他的驾驶动作都由人类驾驶员进行才做。
人类驾驶者部分自动化有条件自动化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
根据系统请求,人类驾驶者提供适当的应答。
部分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
根据系统请求,人类驾驶者不一定需要 对所有的系统请求作出应答,限定道路和环境条件等。
系统系统445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系统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
人类驾驶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接管。
在所有的道路和环境条件下驾驶。
全域资料来源:NHTSA 、SAE 、研发中心图 3:主机厂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区域主机厂 20132014 L120152016L120172018 2019L2 2020 L320212022202320242025奔驰宝马 大众 L2L4/5L4/5 L4/5L3 L3德系L1 L2L2奥迪 L1L4/5特斯拉 L1L2L2L4/5通用L1L1L2L2L4/5 美系沃尔沃 福特 L1L4/5 L4/5 丰田本田 日产L1L2L3L4/5日系韩系L1L2L3L3L4/5L4/5L4/5L1L2L3L4/5 L4/5现代 L1L2长安 长城吉利 L1L2L1 L1L2L3 L2+L4/5 L4/5中国L2 广汽 上汽L1L2 L2L3L3L1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研发中心图 4:主要自动驾驶 Tier1 和科技公司布局图感知层三大场景布局公司名称决策层执行层视觉√ √ √ √ √ √ √ √ √Radar √ LIDAR √ 地图定位 高速 √ 城市 √ √ √ √ √ √ √ √ √ √ √泊车 √ 博世 大陆 √ √ √√ √ √ √ √ √ √ √ √ √ √√ √ √ √ √ √ 法雷奥 采埃孚 电装 √ √ √ √√ √ √ √ √ √ √√ √ √ 维宁尔 安波福 麦格纳 摩比斯 伟世通 德赛西威 华阳 √ √ √ √√ √ √√√ √ √√ √ √ √ √√ √四维图新 华为 √ √ √ √ √√ √ √ √ √ √√ √ √ √√√√ √ √阿里 百度 √腾讯 东软睿驰√√ 资料来源:佐思产研、研发中心1.2、Waymo 估值缩水,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追逐趋于理性我们梳理了全球智能网联相关交易,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2013-2016 年):谷歌、百度等科技巨头涉足自动驾驶,吸引主机厂和 Tier1入场。
科技型公司在数据融合、高精度地图领域具备天然优势,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早期推动者, 谷歌在 2014 年发布首款无人驾驶原型车,百度在 2015 年和宝马合作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 路试成功,并成立无人驾驶中心,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和 Tier1 受制 于历史包袱和盈利压力,无法实现跨越式升级,选择从辅助驾驶系统切入,这一阶段主要 通过小规模的合资和并购做一些摸索和尝试,比如主机厂入股地图和出行类服务型公司, Tier1 收购软件供应商和半导体公司等。
第二阶段(2017-2018 年):Waymo 催生初创企业涌现,主机厂和 Tier1 加码自动驾驶布 局。
2016 年底 Alphabet 宣布将自动驾驶项目 Waymo 独立为子公司,估值一度超过 1000 亿 美元,Cruise 、Argo AI 、Aurora 等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因此也受到了资本市场追逐。
这一阶 段主机厂开始将自动驾驶作为核心业务部门独立,并通过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掌握核心技术 (典型案例是通用收购 Cruise ,福特收购 Argo AI )。
Tier1 也纷纷将自动驾驶业务拆分, 比如英特尔收购 Mobileye 后把自动驾驶部门并入 Mobileye ,Autoliv 与 Volvo Cars 成立 ADAS 公司 Zenuity ,之后有将电子部门拆分为 Veoneer ,德尔福分拆安波福专注自动驾驶业务。
第三阶段(2019-2020 年):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资本重新审视估值,产业战略结盟提速。
Uber 自动驾驶事故发生后,主要玩家纷纷调整自动驾驶商用化时间表。
沃尔沃原计划在2017 年推出100 辆自动驾驶的SUV,后延期至2021 年;Cruise 公司推迟了2019 年底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计划;福特CEO 承认公司“2021 年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可能有所推迟。
由于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资本开始重新审视估值,Waymo 今年首次寻求外部融资,估值仅300 亿美元,较高点时期缩水70%。
图5:全球智能网联兼并、收购和分拆累计交易金额(单位:百万美元)已要约交易中已完成交易数量(右轴)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908070605040302010第二阶段(2017-2018年):第三阶段(2019-2020年):第一阶段(2013-2016年)加码布局加速结盟开始关注代表交易代表交易代表交易1)Tier1:收购资产,循序渐进1)Tier1:剥离业务,聚焦自动驾驶1)Tier1:零整结盟- 安波福和现代合作- 菲亚特和麦格纳合作- 德尔福收购线缆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海尔曼太通、ControlTech和Moviemento(提供OTA功能),- Autoliv收购半导体公司MACOMB部分业务- 英特尔收购Mobileye- 德尔福分拆安波福- Autoliv剥离Veoneer2)主机厂:布局出行公司- 大众入股Argo AI,联手福特开发自动驾驶2)主机厂:主要布局地图、出行类服务型公司- 奥迪、宝马、戴姆勒3家OEM从诺基亚手中收购地图服务商Here2)主机厂:收购初创企业,成立独立部门- 皮卡初创公司Rivian计划上市- 戴姆勒收购租车公司Athlon Car Lease- 大众投资以色列共享出行公司Gett Inc- 丰田、本田投资东南亚最大打车应用Grab- 2016年,丰田投资Uber- 通用收购Cruise,此后本田和软银入股- 小鹏、理想等新势力上市- 福特收购Argo AI- 大众尝试收购Waymo10%的股份,但最终告吹-Volvo和Autoliv成立自动驾驶系统合资开发公司Zenuity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YTD资料来源:Bloomberg、研发中心。